A. 大炮是那個國家發明的
經權威專家學者考察鑒定,內蒙古蒙元文化博物館收藏的一件「元大德二年」銅火銃為迄今所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有明確紀年的銅火銃,也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火炮。
8月5日,在哈爾濱召開的第十屆國際中國科學史會議上,有關這件火銃的發現和鑒定結果首次對外發布。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戰略部歷代戰爭和戰略研究室副主任鍾少異研究員介紹,該銃為銅質,鑄造而成,銅色紫,表面略有綠銹。銃體堅固,重6210克,全長34.7厘米,保存完好。
銃身豎刻有兩行八思巴字銘文,這一文字為元代官方文字。經專家初步認定,這件銃製造時間為「元大德二年」(1298年)。由編號「數整八十」可知當時火銃的製造和使用都有了一定規模。
這件火銃發現於1987年7月,1998年10月入藏蒙元文化博物館,並於2004年經過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戰略部歷代戰爭和戰略研究室、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中心的有關學者共同認定為世界上最早的火炮。
此次內蒙古發現的這件銅碗口銃比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被視為中國和世界最早的火炮的元代至順三年(1332年)碗口銃早了34年。此次新發現將世界火炮發明時間由原先認定的14世紀初期提前到13世紀晚期。據鍾少異介紹,火銃的發明是世界戰爭史從冷兵器時代向火器時代過渡的標志。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葯應用於軍事領域導致火器的創造。火器隨著蒙古人西征和東西方交往經由中亞、西亞傳入歐洲,對西方中世紀向早期資本主義過渡起到重大歷史性作用。
B. 炮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元朝至順來三年(公元1332年)的銅炮自,這是現在已經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大炮。
小說中的一聲炮響,指的不是作戰用的炮,你問的是大炮還是? 唐朝晚期才正式發明的火 葯,而在漢末,尤其是在三國演義的評書中,常會出現「某某方向突然一聲炮響,殺出一隊人馬來」,這里的炮其實不是爆竹,更不是大炮而是一種瓦製作的鼓。
C. 炮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元朝至順三年(公元1332年)的銅炮,這是現在已經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大回炮。
小說答中的一聲炮響,指的不是作戰用的炮,你問的是大炮還是? 唐朝晚期才正式發明的火 葯,而在漢末,尤其是在三國演義的評書中,常會出現「某某方向突然一聲炮響,殺出一隊人馬來」,這里的炮其實不是爆竹,更不是大炮而是一種瓦製作的鼓。
D. 發明步兵炮的構想是怎麼來的
步兵炮泛指所有歸屬步兵自身的重火力,與其說是某一類型的火炮,不如視作是因應戰術要求而發展,具備某些特性火炮的統稱。
在一、二戰間,炮兵技術發展極為迅速,射程、彈葯威力及准確性大幅提升,炮兵也逐漸擺脫以往須依附步裝騎兵作戰的配角地位,而成為具有獨立自主性的戰斗兵種,並且隨著火炮射程增加而遠離前線,這些均造成步兵單位在需求直接火力支援時的不便,而有了發展步兵自屬火炮的構想。
E. 炮是誰發明的
19世紀70年代前後,西方各國的冶金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先是德國專克虜伯鋼廠發明屬以坩鍋鑄造大鋼塊,能製造大口徑之鋼炮。克虜伯鋼炮在普法戰爭中大顯神威,聲名大振。戰後各國紛紛採用克虜伯鋼材製造火炮,使炮身質量明顯提高。與此同時,法國在1865年發明平爐煉鋼法後,也開始使用高質量的鋼 材製造炮身。英國在1878年由托馬斯改進了貝色馬1856年所創造的轉爐煉鋼法,降低了鋼的含磷量,製成的炮身不易碎裂。奧國則由馬卡梯斯少將於1874年發明了硬青銅炮
麻煩採納,謝謝!
F. 火炮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公元10世紀,由於中國發明了火葯,拋石機演變到拋射火葯包和火葯彈,但射回程沒有答多大變化。13世紀中葉,中國出現了用竹筒製成的「突火槍」,這是人類第一次利用火葯發射彈丸。
13世紀末,滑膛火炮在中國首先出現,稱作火銃。中國的火葯和火器很快就傳到了西方,火炮在歐洲得到迅速發展。
14世紀上半葉,歐洲製造出了一種發射石彈的短粗身管火炮,叫作臼炮。臼炮的威力已經很大了,可以在較遠的距離大面積殺傷敵人。
於是人們又將火炮安裝在艦船的兩舷,用於海戰。但很快,又有一種口徑較小的長管炮代替了臼炮,出現了從炮口裝進去再發射的球形實心彈和爆炸彈。
爆炸彈的出現,讓人們真正看到了大炮的威力。戰爭中誰擁有更多的可以發射爆炸彈的大炮,誰就擁有了主動權。
到17世紀,火炮已有加農炮和榴彈炮。但是,直到19世紀中葉,火炮基本上都是滑膛前裝炮,發射球形彈,射速慢,射程近,因為只靠炮管賦予炮彈飛行的方向,所以,早期這種滑膛炮不容易打誰。
G. 世界上第一門大炮是誰發明的
中國人發明的.世界最早的炮原先認為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的元代至順3年(公元1332年)的銅火炮現在認為是甘肅武威市西夏銅火炮,不晚於西夏滅亡的時間(1227年)。
H. 炮什麼時候發明並使用的
火槍最早出現在中國,中國的早期火槍,在10世紀的宋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後經元、明兩代發展,至明末本應有所大成,怎奈…………在中國廣泛使用火銃後,阿拉伯人在14世紀初,製成了木質管形射擊火器「馬達發」。而歐洲14世紀中葉,義大利製成金屬管形射擊武器「火門槍」,以後又發明了火繩槍。要說明的是,歐洲的火槍是自己獨立發展起來的,在17世紀的時候,反而對中國的火槍技術有所影響。
元末戰爭時期,火炮在戰爭中被大量的使用,據《明史》記載,元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張士誠被明軍圍困在平江城(今江蘇蘇州),大將徐達「領四十八衛將士圍城,每一衛置襄陽炮架五座,七梢炮架五十餘座,大小將軍筒五十餘座,四十八營寨列於城之周遭,張士誠欲遁不得飛渡,銑炮之聲晝夜不絕……」。由此看來,當時的戰斗景象是何等的壯觀,火銃和火炮的數量亦已經達到相當的數量。金屬火器的出現,開創了古代武器的先河,它以使用壽命長,發射威力大,運用范圍廣等多種優點,成為以後歷代的重要兵器,並在世界范圍內普遍應用。
I. 火炮是何時發明的
據目前史料記載,早在1163年,中國南宋軍隊就發明了最早的火炮——火石炮(霹靂炮),但仍有爭議。黑龍江出土的元大德二年火炮則是目前最早的火炮文物。
宋代是我國古炮發展最為鼎盛的時期,公元12世紀30年代,出現了以巨竹為筒的管形噴射器火槍。13世紀50年代,又出現了竹製管形射擊火器突火槍。北宋仁宗時期編纂而成的《武經總要》可以說是我國古代第一部「古炮大全」。該書遍收歷代上好的攻城兵器,其中輯錄了10多種古代樣炮,並附有火炮圖形。
據考證,我國最古老的火炮要比歐洲現存最古老的火炮早半個世紀。13世紀中葉,成吉思汗率領蒙古帝國軍隊揮師征戰,能夠打敗交戰國的主要原因,就是火炮武器的發展使用。
(9)發明炮的擴展閱讀:
火炮的發明過程:
東漢時期,魏國曾發明過一種拋石的機械,它可以把石塊拋出很遠以殺傷敵人。這種炮也稱之為「石炮」,它是火炮的前身。
火炮的最初形式是火葯箭,火葯箭始於唐末宋初年間。即在箭頭上附上火葯,點燃後發射出去。我國歷史上試制火炮的先驅者是公元1000 年的唐福和1002 年的石普,他們所製造的火箭、火球、火蒺藜,都是十分成功的。
金屬炮的發明和製造,中間經過了100 多年的時間。由於火槍和突火槍的射程有限,人們想通過提高槍膛里的爆炸力,來延長其射程。但由於突火槍的槍管是由竹管做成的,爆炸力太小,裝多了又會炸傷自己人。遲至元朝,終於出現用銅或鐵鑄成的筒式火炮,這類炮統稱「火銑」,又因為它威力大,被人尊稱為「鐵將軍」。
J. 火炮發明者
隨著火葯的發明,中國於唐末宋初,人們在石炮的基礎上,用火葯代替石塊發專射出去,成了原始屬的火炮。
公元1044年,北宋曾公亮等編寫的軍事著作《武經總要》中,就有火炮火葯復雜的配製方法記載。到了元代,進一步發展成金屬鑄成的火銃,即火炮。現藏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的至順三年(公元1332年)銅火銃,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金屬火炮,它重6,94公斤,長35,3厘米,火炮口徑為10,5厘米,銃筒中部蓋面鐫有「至順三年二月十四日,綏邊討寇軍,第三百號馬山」三行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