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空手道是誰發明的來源哪裡

空手道是誰發明的來源哪裡

發布時間:2021-06-01 00:49:35

① 空手道是什麼時候發明

1933年

② 空手道的起源和簡介

中國,創始人說不清,像是在二十世紀初。

③ 空手道是哪國發明的

空手道來是日本傳統格自斗術結合琉球武術唐手而形成的,起源於日本武道和琉球的唐手。唐手是中國武術傳入琉球,結合當地武術琉球手發展而成的,而日本本土人又將九州、本州的摔、投等格鬥技與唐手相結合,最終形成空手道。二戰之後通過美軍宣傳而在全世界廣泛傳播。空手道當中包含踢、打、摔、拿、投、鎖、絞、逆技、點穴等多種技術,一些流派中還練習武器術。
一九九四年日本廣島第十二屆亞運會空手道首次成為正式比賽項目,空手道比賽場地一般為8×8米;至於比賽項目有套路賽(型)和格鬥賽(組手)兩種,而在組手比賽中一方有效進攻導致對手瞬時喪失戰斗能力或重心明顯移動為得分標准。

④ 空手道是日本人發明的

空手道是在日本由幾種武術漸漸融合而成的。
空手道是日本傳統格鬥技結合唐手發展出來的。日本傳統武術結合唐手,形成了「からて(karate)」。
唐手區別於空手,空手道是後期才形成的。空手道原稱「からて(karate)」,據傳說「からて(karate)」原本沒有漢字表記。根據船越義珍(容宜仁)的說法「から(kara)!」一詞的含義不明。而唐手可以解釋為「唐手」系因為該武術系由唐人(中國人)的武術發展而成。
唐手的原型我們可以從空手道中去觀察,近古及現代的空手道已不同於唐手,原因是其中融入了日本九州、本州的格鬥技,使人覺得空手道與中國武術有部分差別。但是空手道還有一部分技巧是來源於中國的鶴拳。
唐手大概是由唐朝時由唐朝使者帶往日本九州、琉球地區,結合當地武術發展出來的。空手道則是唐手結合日本武道發展出來的。

⑤ 空手道是誰發明的

上地完雄發明的!

⑥ 日本空手道是誰創立的

日本空手道是唐手家糸州安恆創立的。
唐手家糸州安恆致力於在學校中普及唐手,一九零一年首里尋常小學校以「空手」為名稱,向學生教授唐手。一九零五年,沖繩縣立第一中學校(今首里高等學校)與沖繩縣立師范學校的體育科亦開始傳授唐手。到了一九三六年,「唐手」正式改名為「空手」。也就是後來的空手道。
此後空手道在日本開始逐漸全國化、組織化,並出現各種流派。一九四八年船越的弟子於東京創立了松濤館流的最大會派——日本空手協會(JKA),並於一九五七年四月十日被日本文部省認定為社團法人。
但是在一九五八年廣西元信因對戰前空手道試合化的不滿從松濤館流中分裂出去,而像遠山寬賢這種標榜無流派的空手家嘖較為少見。與全空連試合規則中「寸止」規則不同的是大山倍達推廣了全接觸式空手,採用了直接擊打制(除攻擊面部外)。然而大山死後,極真會館即分為許多各自獨立的派別。
自一九九一年起,以拳士會為代表空手道正式進入中國大陸;至今已發展出包括松濤館、剛柔流、極真會和道會等在內的多個流派。二零零一年四月在上海正式成立的武術協會空手道委員會標志中國大陸空手道進入正規階段,但市場上亦出現各種真假難辨、魚龍混雜的假空手道館;學員需請教有關人士,細心辨別。

⑦ 空手道的創始人又是誰啊

四大流派與極真會的歷史
LBSALE[100]LBSALE空手道,是由距今五百年前的古老格鬥術和中國傳入日本的拳法揉合而成的。那時,在硫球上層階級間,暗中參考中國的拳法創出了獨特的唐手
,即最初的'空手道'。 而在'唐手'之前,已有'那裏手'和'首裏手'兩種名稱是根據地域分別的,成為現今空手道各流派的淵源。
1922年5月沖繩尚武會會長、船越義珍赴東京,在文部 省主辦的體育展覽會上表演唐手以後。唐手就在日本迅速 普及。1935年船越義珍大師出
版了《空手道教學方式》一 書,唐手正式改名為"空手道"。空手道發展到了現代已與其他一些運動一樣成為一項育比賽項目。自從1970年成立
了"世界空手道聯盟",並舉辦了第一屆世界空手道錦標賽。當前空手道正式的國際組織為世界空手道聯盟(WKF),正統空手道主要有松濤館流、
和道流、剛柔流、系東流四大流派。世界空手道聯盟的型(套路)的比賽標准僅以松濤館等四大流派的指定型為標准。

「空手道」可追源自大約五百年前的沖繩琉球開始。當時中國與琉球往來交流頻繁,中國拳法傳入琉球,並發展成當地武術,稱為「唐手」。
由於長期受到禁武令的影響,「唐手」一直只能秘密地進行傳授,直止到公元一九O五年才公開成為普及的武道。到公元一九三五年因「唐手」
名稱含有中國的意思,加上「唐手」與「空手」的日語發音相同,才被日本改為「空手」成為日本的武道。

空手道在「唐手」的階段時,因中國武術傳入的年代不同,以及戰斗風格的不同,而分為三大系統;為「首裏手」、「那霸手」與「泊手」。
「首裏手」以直線攻擊且大動作為主,並包含掃技與摔技,適合中距離的戰斗,為一古老之流派,後以「松濤館(流)」為其代表。「那霸手」
以防守且小動作為主,並包含擒拿技與投技,適合近距離的戰斗,接近近代之中國拳法,後以「剛柔流」為其代表。關於「泊手」有一說法是
中國福州安南至琉球之中國人所傳授的拳法,與「首裏手」及「那霸手」並無直接的關連,目前日本沖繩「劉衛流」空手道與「泊手」有密切
的關系。而另一說法是「泊手」為綜合著「首裏手」與「那霸手」兩派之優點的。

以上所述三大派系「唐手」,當中「首裏手」與「那霸手」後來再進一步發展成為傳統空手中的「四大流派」。其中「首裏手」之代表人物船
越義珍先生(公元一八六八~一九五七)在其恩師糸州安恆先生過世後,於公元一九二二年第一位開始將空手從琉球傳入日本本土,因船越先生
雅號 [松濤] ,其空手即被稱為「松濤館空手」(或松濤館流空手)。而「那霸手」之代表人物宮城長順先生(公元一八八八~一九五三)在其
恩師東恩納寬量先生過世後,於公元一九二八年在日本京都以「三戰」型為剛之型,「轉掌」型為柔之型命名,設立「剛柔流空手道」。繼「
松濤館」與「剛柔流」之後,摩文仁賢和先生(公元一八八九~一九五二)於公元一九二九年在日本大阪以其兩位恩師之名,糸州安恆之「糸」
與東恩納寬量之「東」命名,「糸東流空手道」。另外「和道流空手道」則是由「神道場心流柔術」師范,兼向船越義珍先生學習「松濤館空
手」之大冢博紀先生於公元一九二九年設立「和道流柔術拳法」(或和道流空手道)而創立。直到今日松濤館、剛柔流、糸東流及和道流統稱
為「四大流派」。

一、松濤館流

松濤館流的創始人即為現代空手道始祖船越義珍(1870~1957),該流派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空手道流派。松濤館流空手道系空手道中的所謂
「南舟北馬」中的北派功夫。松濤館流空手道共有26個規定型(套路)。其技術特徵為大開大闔,動作走直線,多用弓步大馬,注重腿法運用,
是剛猛型空手道的典範。類似中國武術中的北派少林拳。因為其動作幅度大且簡潔深受歐美空手道愛好者的喜愛,在世界空手道強國法國、德
國、英國、美國等空手道的市場佔有率達到80%以上。隨著空手道運動的全球化,剛猛直接的松濤館流空手道的優勢則更為明顯。該流派的代表
團體有日本空手道協會(JKA),國際松濤館空手道聯盟(SKI),國際松濤會(ISKF)等數個國際性聯盟及松濤會、松濤同盟會、松濤館、松
濤聯合會、三田會、稻門會、拓空會等。其中JKA是日本最大也是世界上最具規模的空手道流派團體。目前全世界共有80餘個國家地區的空手道
團隊加盟JKA,每兩年舉行世界比賽。該團體由船越義珍所開創,於日本昭和23年正式成立,日本文部省於昭和33年4月10日正式登記認可的公
益社團法人。

松濤館流是將沖繩唐手(空手道)介紹到日本本土的第一功臣船越義珍所直屬的流派。松濤館創始人船越義珍傳承於絲洲安恆,集合少部份剛
柔流技法後定下了松濤館空手的雛型。摩文仁賢和經常與船越交流因此絲東與松濤使用類似的型。船越也將唐手改名為空手幷將柔道的色帶系
統帶入空手道。此派分為社團法人日本空手協會、松濤會、松濤同門會、松濤館、松濤聯合會、三田會、稻門會、拓空會等。

二、剛柔流
剛柔流空手道的創始人是宮城長順。宮城於明治21年出生於琉球,14歲加入那霸手名師東恩納寬量的門下,18歲赴中國福建省,學習中國拳法。
歸國後將獨特的技法系統化。該流系「南舟北馬」中的南派功夫,受系統來自南少林拳白鶴門。其流派的名稱就來自白鶴門流傳秘書《武備志》
中拳八句中的一句「法剛柔吞吐身隨時應變」因此得名剛柔流。該流派空手道有明顯的南拳特色,以小架三戰步、貓足立為主,講究剛柔並濟。
在修行時注重「氣」、「息」、「體」的鍛煉。剛柔流共有13個規定型。剛柔流的代表團體有全日本空手道聯盟剛柔會,世界剛柔流空手道聯
盟,剛柔館,剛柔聯盟,正剛會等,該流派在東南亞地區有相當大的影響,也是最早傳入中國的空手道流派之一。另外要注意的是目前世界上
另一大空手道體系即全接觸式硬式空手道的代表-極真會的創始人大山倍達即是日本剛柔會開祖山口剛玄的弟子曹寧柱的學生。

剛柔流空手道根源追溯

那霸手起源於公元一八七五年。

始祖-東恩納寬量,二十二歲從日本沖繩經由水路到中國福建省福州市,尋訪名師學習中國武藝。其間經歷無數困難,如言語上的溝通,生活
習慣的適應等,終於得償所願,拜得嗚鶴拳宗師謝宗祥(如如哥)為師,學習嗚鶴拳。謝宗祥本身是一位竹匠,前後東恩納先生在中國習武十五
年,才拜別師傅返回日本沖繩那霸市,返國前已懂得草葯的運用技巧。

東恩納先生返回沖繩後,就全力發展和推廣從中國學習的武藝,尤其「三戰拳」套路,當時跟東恩納習武的人很多,但由於他的訓練嚴格和要
求極高,所以大部份學生只能維持一短暫時期就停學。當時一位十四歲少年名官城長順,為人克苦自律,終於成為東恩納先生的入室弟子,完
成所有學習課程,並一同將「那霸手」發揚光大。一九一五年,東恩納先生仙逝時六十三歲,從此「那霸手」系就傳給給這位自律性極高的青
年-宮城長順,成為一派宗師,宮城長順跟隨東恩先生習武已十五年之久。

從一九二一年至二五年間,宮城先生更多次在皇室表演「那霸手」技巧,屢獲好評。一九二六年,年三十八的宮城先生還成立了空手道武術學
會,即空手道研究會,同時有花城長荿,喜朝屋,本部朝基及萬文仁賢和(系東流始創人)輪流授徒。

一九二七年,柔道始祖迦納治五郎被邀請到東京參加聚會,宮城宗師當場表演那霸手套拳,而柔道始祖感到這些套拳非常充實,隨後宮城先生
再示範一些捽跤和擒拿技巧,並解釋以上技巧在應用於運氣和適當的呼吸之重要性,柔道始祖對此印象極深,緊記於心。

一九三零年後,古武道比賽及其它很多由日本政府贊助的主要武術賽事中,柔道始祖均推薦宮城先生用沖繩「那霸手」的技巧作示範表演。

一九三零年,宮城先生的大弟子新里仁安,在全日本武術大賽中示範表演後,被古武道弟子問及其那霸手拳套應屬何派系時,新里仁安無從回
答,因為當時並無必要立定一個名稱作派系,而當時沖繩還有三個不同的派系在武術界中流傳著,即泊手(Tomari-Te),首裏手(Shuri-Te)
和那霸手(Naha-Te),它們全部都源自中國少林功夫,而這三個派系均以鄉村名稱而別,總稱為「唐手」。新里仁安返回沖繩後,向師傅提及
有關派系名稱這個問題時,宮城先生覺得有此需要,定名為「剛柔流」,以便這種武術技巧發揚光大,同時更正式知會其它日本武術學校。

「剛柔流」是剛猛勁力與柔和技巧配合成之武學,流是派別,故剛中帶柔,柔中帶勁,相輔相成。宮城先生是首位將中國武術演變成獨立流派
的武術家。「剛柔流」空手道由宮城先生於一九三三年在日本武道會正式注冊,故在一九三三年前稱「唐手」,而一九三三年則為「空手
(Karate)」(日本語〔Nihongo〕漢字〔Kanji〕的寫法),「空手」解釋為徒手或無武器的自衛術,有些大師傅更稱為「空手道」(Karate
Do)。

一九四六年第二次大戰後,宮城先生為沖繩市政府體育協會及沖繩警察訓練學院傳授空手道技巧。接著,空手道從沖繩發展遍及整個日本,宮
城長順被稱為「戰士紳仕」,繼而成為空手道之父。

三、和道流
和道流空手道的創始人為大冢博紀,大冢博紀出生於明治25年。6歲起學習柔道。於大正9年到船越義珍的明正塾學習空手道及日本神道揚心流
柔術。大正13年,在皇居濟寧館道場舉行的舞蹈演武會中參加琉球唐手術表演,大冢博紀表演自創的「唐手術亂取形」(現代空手道中的約束
對打),以及「捕短刀」、「捕真劍白刃」博得好評。以此為契機,大冢博紀在昭和8年5月創設「和道流」即將空手道與日本柔術合而為一的
意思。該流派受到「神道揚心流」柔術的影響頗深,其中「 別」、「流」、「押」、「引」、「入身」、「轉身」等更是柔術的技法特徵。和
道流最具特色的是格鬥技術,是極少數在格鬥中能體現流派特徵的空手道,該流派出現了許多空手道格鬥比賽冠軍。同時該派空手道也屬松濤
館一系因此在套路上深受松濤館流的影響,但也有自身的特色。

和道流空手道的代表團體有全日本空手道聯盟和道會,世界和道流空手道聯盟等,和道流最大勢力是在日本的大學和學校,以東京大學、東京
農業、明治、日本、立教、日本齒科、東京工業、東京外語、北海道、熊本工業、福岡等高校體育聯盟中空手道強校為中堅力量。現任全日本
空手道聯盟事務局長荒川通就是和道流的代表人物之一。

四、糸東流
糸東流的創始人摩文仁賢和生於明治22年琉球首里市,為日本古代名將鬼大城之後人,其先人因戰功被德川家康將琉球島其中一島叫「摩文仁」
島賜封,因而易姓為「摩文仁」。 流祖自小天資聰慧,對武術悟性甚高,13歲時成為當時有「拳聖」之稱的琉球名武術家、首裏手派大師糸洲
安恆先生所賞識收為入室弟子,盡得其所傳。糸洲安恆臨終時也不忘對他培育,20歲時將他推薦給另一位那霸手空手道大宗師----東恩納寬量
先生,繼續學習「那霸手」武術及由中國南少林寺傳來之動態氣功。後又學習了松村派、新垣派等空手道更學習了空手道以外的日本古武道器
械。摩文仁賢和於昭和3年上京,在到達日本本土的琉球唐手家中,完全學會首裏手和那霸手的僅摩文仁一人而已,結果他能盡得兩派精箤。

在1915年,他的兩位師父先後去逝,其後為了記念兩位恩師,他用了兩位師父之名字的第一個字,於昭和9年(1927年)在日本大阪開創了自己的
空手道流派 - 「糸東流」。流祖教導門人認真,絲毫不苟,他不但要求門下弟子刻苦耐勞,對他們的品格修養也特別重視。 在訓練方面,流
祖不但融會貫通「首裏手」和「那霸手」之武術,還加上了日本古代的擒拿術,傳統的居合劍術和多田派的釵術、棒術及雙節棍術。 時至今日
,糸東流不但已成為世界四大流派之一, 而且還是目前把空手道保存得最完整的、 最完善的空手道武術流傳後世。糸東流的特點是以「守、
破、離」三字來總結,即對型的忠實遵守而後應用最後獨立,以此獨特的方法來修行空手道。而且糸東流空手道極其重視空手道精神的修養,
開祖摩文仁賢和極強調糸東流空手道為「君子的拳」是為修行圓滿的人格和崇高的人生目的而進行空手道修行。

摩文仁賢榮 (摩文仁賢和之長子) 在1918年2月13日於沖繩的首里市出生。他早在幼年時已開始練習空手道,其後也分別學習劍道及柔道。而在
1952年摩文仁賢和死後把糸東流命名為「糸東流空手道養秀會」, 且到世界不同地方繼續發展糸東流空手道。

糸東流空手道一共有47個規定型,是四大流派中規定型最多的,也是排選手代表日本參加世界空手道比賽中型比賽最多的流派。糸東流的型是
其流派的一大特色。糸東流的代表團體有全日本空手道聯盟糸東會,世界糸東流空手道聯盟,林派糸東流、正氣會、修交會、修道會、聖心會、
明武會等。自1989起每兩年舉辦一次世界級空手道比賽。

五、極真會
因為有了前輩們的輝煌經歷,在深山中修煉歸來後不久,大山倍達決定挑戰自己的能力,而且,他發誓達到更好:他要挑戰三百人組手!大山倍達從弟子中選出最優秀者,要他們輪流跟自己組手,循環上場直至完成三百人次的挑戰。最後,大山倍達擊敗了他們。盡管在三百人組手進程中,大山倍達遭受到巨大的肉體上的傷害與精神意志上的考驗,但是,沒有什麼能動搖這位極真之父通過極限挑戰的決心。
在為期三天的三百人組手中,每個挑戰者要上場四次,但是,他們中的一些人在第一輪組手時已經倒在了大山倍達的鐵臂鋼腿下。一些傳記中說,大山倍達原想再挑戰連續四天的四百人組手,但他的弟子們無人願意,或者說沒有能力,擔當起挑戰者的任務。
在完成了三百人組手之後,大山倍達曾一度想把百人組手達成作為極真會黑帶四段和五段的考核內容之一。但是,他很快就發現,肉體的訓練是相對簡單的,而那種永不服輸的精神、無堅不摧的勇氣和堅忍不拔的毅力——也就是OSU精義的極至,卻不是每個人都能通過訓練而具備的。於是,百人組手就變成了少數極優秀的極真空手道修煉者挑戰自我的個人行為。
剛開始的時候,百人組手的進程可以長達兩天,因此願意一試的人趨之若騖。然而到了1967年,大山倍達規定:今後的百人組手必須在一天之內完成,而且在這100場組手中,挑戰者必須取得50場以上的勝利,並且不能被對手擊倒超過5秒,才能算通過。
於是,在澳大利亞和其他的一些地方開始按照這個原則推行50人組手。在英國,極真練習者可以選擇挑戰10人組手、20人、30人、40人乃至50人組手,通過挑戰的人都可以拿到證書證明自己的戰績。這樣推行的目的是基於這樣一種理念: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和機會去打百人組手,但是,每個人都可以挑戰自己的極限。畢竟,就算是10人組手,能成為這連續半小時的強力格鬥的最終勝利者,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⑧ 日本空手道的起源和歷史

空手道是日本傳統格鬥術結合琉球武術唐手而形成的,起源於日本武道和琉球的唐手。而琉球的唐手是中國武術傳入琉球,結合當地武術琉球手發展而成的。
空手道的發祥地是歷史上的琉球王國(今琉球群島),其起源眾說紛紜。其中最為學術界所普遍接受的一種說法是:一三九二年,琉球國中山王察度派遣使向中國明朝進貢。明洪武帝派遣閩人三十六姓前往琉球。這些中國移民在那霸港附近建立了久米村,將中國的先進技術帶到了琉球。中國拳法也在此時被帶往了琉球,在結合了當地的格鬥術琉球手後發展成今日空手道的原型唐手。這種說法即「久米三十六姓輸入說」。
到了十九世紀,「唐手」這一名稱開始普遍取代了「琉球手」。該時期著名的武術家有:首里的佐久川寬賀及其弟子松村宗棍、盛島親方、油屋山城;泊村的宇久嘉隆、禪南(照屋親雲上規箴),那霸的湖城以正、長浜築登之親雲上等人。
其間一些琉球武術家曾向薩摩的在番役人學習劍道,將劍道的示現流亦融入了唐手之中。空手道中用正拳或手刀擊打木棒的鍛煉方法,就是受到劍道砍擊木樁的影響。亦有觀點認為空手道追求一擊必殺是受到示現流的影響。在這段期間,唐手共分有三大流派:首裏手、那霸手和泊手。其武術都只在特定人群中傳播,嚴禁外泄。
一八七九年,日本吞並了琉球;由於被日本吞並的原因導致琉球士族階級不復存在,也間接導致唐手面臨失傳的危險。而一部分原本有官職和俸祿的士族因突然家境沒落,轉而潛心修煉唐手。在這種情況下,唐手家糸州安恆致力於在學校中普及唐手。一九零一年首里尋常小學校以「空手」為名稱,向學生教授唐手。一九零五年,沖繩縣立第一中學校(今首里高等學校)與沖繩縣立師范學校的體育科亦開始傳授唐手。到了一九三六年,「唐手」正式改名為「空手道」。

⑨ 空手道是誰創立的

空手道起源於琉球,是由距今五百年前的古老琉球格鬥術,和中國傳入日本的拳法揉合而成的。那時,在硫球上層階級間,暗中參考中國的拳法創出了獨特的『唐手』,即最初的'空手道'。 而在'唐手'之前,已有'那霸手'和'首裏手'這兩種名稱,主要是根據地域分別的,成為現今空手道各流派的淵源。

但空手道真正傳到日本,則要遲至1922年5月,沖繩尚武會會長船越義珍(1870-1957)赴東京,在日本文部省主辦的體育展覽會上表演唐手,唐手從此在日本迅速普及開來。1935年船越義珍出版了《空手道教學方式》一書,唐手正式改名為"空手道"。船越義珍因此被尊為『現代空手道之父』,他所開創的『松濤館流』也成為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空手道流派

⑩ 空手道起源是怎樣的

空手道是日本傳統格鬥技結合唐手發展出來的。日本傳統武術結合唐手,形成了「からて(karate)」。

唐手區別於空手,空手道是後期才形成的。空手道原稱「からて(karate)」,據傳說「からて(karate)」原本沒有漢字表記。根據船越義珍(容宜仁)的說法「から(kara)!」一詞的含義不明。而唐手可以解釋為「唐手」系因為該武術系由唐人(中國人)的武術發展而成。

唐手的原型我們可以從空手道中去觀察,近古及現代的空手道已不同於唐手,原因是其中融入了日本九州、本州的格鬥技,使人覺得空手道與中國武術有部分差別。但是空手道還有一部分技巧是來源於中國的鶴拳。

唐手大概是由唐朝時由唐朝使者帶往日本九州、琉球地區,結合當地武術發展出來的。空手道則是唐手結合日本武道發展出來的。

閱讀全文

與空手道是誰發明的來源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