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麼樣善於發現機遇
機遇總是悄然而至,倏然而逝。那些有準備的人,不管機遇如何隱蔽,總能及時地撩開其神秘面紗,發現並抓住它。
在現代社會中,一個人的才能如何,往往就看其是否善於抓住迎面而來的機遇。善於捕捉時機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取得事業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沒有機遇,縱然才華橫溢,也未必能夠登上成功之巔;因失掉千載難逢的好時機而遺憾終生的也大有人在。善於抓住時機,是人生成功的奧秘,學會捕捉時機,是自我訓練的精華所在。
時間不間斷地運動著,這種運動之中包含著時機。因為,這一事物的開始,往往是另一事物的終結;這一事物的終結又往往是另外一事物的開始。能否抓住這樣的時機,不但是時間管理成敗的關鍵,也是一個人一生事業成敗的關鍵。有人提出這樣的公式:成功=才能+機遇。
同樣時代、同樣條件下,不同的人發揮的作用有時會有天壤之別,除了其他條件之外,關鍵在於能否認清時代,抓住機遇。只有當人們不失時機地認識和利用這種歷史條件時,才能取得成果。
信息時代,是一個充滿機遇的時代。認識時機,學會抓住時機,是現實生活提出的重大命題,也是走向成功應該研究的重要課題。
《舊約全書》中寫道:「世上萬物都有相適的季節,而塵世間的每一項偉大的成就也都有一個適宜的機遇。」如果你能學會在生活中看準時機並及時採取行動,那麼,你肯定會成功。1815年滑鐵盧戰役中拿破崙軍隊被擊潰,倫敦一個名叫波什爾特的商人,利用事先安排的信鴿郵遞,幾小時後就收到了這一消息。他利用這一軍事情報,聯想到即將出現的商情動態,審時度勢地加緊商業活動,在一天之內就成了大富翁。有些人反復遭受挫折,除了其他原因之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們雖然一而再、再而三地進行了努力,但卻始終沒有看準時機。看準時機,是成功的真諦。
機遇在成功的道路上是極其重要的。但是,和天賦一樣,機遇也畢竟只是提供一個機緣、一個條件、一種可能。這種機緣與可能要變成現實,還要通過自己的艱苦努力。
有一個最著名的善抓機遇的故事,由於心態或者著眼點的不同,同樣的情況,可能會得出截然相反的結論。這個故事廣泛流傳在推銷員中:
兩個商人一同到非洲去推銷皮鞋。因為非洲炎熱,那裡的人大都喜歡打赤腳。一個推銷員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腳,很快失望了,他馬上給公司發去電報:「這里的人都打赤腳,皮鞋在這兒沒有市場。」另一個推銷員面對同樣的情況,卻驚喜萬分,他喜不自禁,也給自己的公司發出了電報:「這里的人都沒有皮鞋穿,市場潛力大得很。」最終,他的公司引導非洲人購買皮鞋,發了大財。
努力奮斗不僅可以充分利用機遇,它還可以為自己抓住機遇、創造機遇。巴斯德說:「機遇只青睞那些有準備的頭腦。」
生活中處處都有機遇,只要你能留心它、發現它,並能善於抓住它。人間萬事都有一個漲潮的時刻,如果把握住潮頭,就會領你走向好運。一般情況下,運氣好的人一般都是自信的,相信自己什麼都行。膽小怕事的人往往覺得運氣不好。幸運可能會使人產生勇氣,勇氣又會幫助你得到好運,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我們一旦許下了諾言,就要努力去實現它。發現了新的生活之路,就意味著戰勝了舊的自己。如果你夢想得到它,就要開始行動;每行動一次,它就倍增你的信心。理想和諾言都出自你自己,它將引導你走向成功之路。
21世紀中,新的生活態度和新的努力,可以使失敗變為成功。我們不要作繭自縛。我們應該善於抓住機遇,果斷行動。
機遇只垂青於有準備的頭腦。
美國有位叫米爾曼的人,他看到婦女穿的長統絲襪老是往下掉,一旦她們感覺到,就偷偷地躲在某個角落裡往上提,如果是逛街或是在公司上班時,絲襪掉下來就很令她們尷尬。米爾曼靈機一動,心想:世界上多少婦女有這種困擾呀?1983年,米爾曼在倫敦地鐵車站開了一間「襪子店」,專門出售不易滑落的襪子用品。盡管襪子店不大,每位顧客平均可在一分鍾之內完成現金交易。目前,分布在英、美、法三國的襪子店已近200家。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米爾曼就讓婦女們從口袋裡掏出了4500多萬美元,盈利470多萬美元。小小的襪子也為他帶來了幾大桶金。
看到婦女絲襪往下掉的人何止千萬,但想到解決這種尷尬的大概只有米爾曼了。也正是這樣,通過絲襪挖得第一桶金的也只有米爾曼了。
小東西也能致富的例子有許許多多,只是當機遇來臨時,你的頭腦是否有準備。
魔方原來是匈牙利一位數學家發明的。一天,一個美國數學家到他的家中作客,發現了桌子上放著的魔方設計圖紙。這位美國數學家很有經濟頭腦,他一眼看出了魔方的價值,便把它帶回了美國,進行技術上的咨詢。他在了解工藝、消耗、成本和市場需求後,確認這是一筆有利可圖的生意。於是他用五萬美元向原發明者買下了專利,在美國組織了一家生產魔方的公司,並通過宣傳工具大做廣告。他預言:魔方能夠成為全世界暢銷的玩具。
事實證明了他的預言,魔方一經投世,就在全世界風行起來。然而,更令人稱羨的是,他預測這種玩具只能風靡一時。於是,在生產了幾批之後,等市場一出現飽和就立即轉產。果然,不出幾年,魔方市場就出現飽和。但此時,他已經賺了幾千萬美元,並且早已轉產。
時間具有不可逆性,這是人所共知的。「時間就是金錢」這句話我們早已耳熟能詳。經營者為了制定經營策略,大量獲取市場信息,隱身的機遇現身自己面前。精明者一旦識破機遇的真面目,就會以最快的速度開發它,利用它,真可謂,快一步天高地闊,慢一步滿盤皆輸。
機遇其實就在你的眼前,成功與否取決於你的行動。機遇其實並不神秘,能否發現取決於你的慧眼。
Ⅱ 什麼是機遇它在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中有什麼作用
機遇只給有準備的人,例如牛頓被蘋果砸了,玩三棱鏡發現光譜,發現青黴素也很偶然,發現電磁感應也很偶然。
Ⅲ 人怎樣才能創造機遇呢
光想抓住機遇還是被動的,真正聰明的人是會創造機遇。 大家如果把《孫子兵法》拿來讀一遍,你就會理解怎麼才能創造機遇。《孫子兵法》中有很多辦法教我們在戰爭中如何創造機遇。過去紅軍和解放軍的運動戰,就是軍事上創造機遇的好例子。 下棋與足球就更明顯了。真正好的棋手,棋逢對手的時候,都是先走穩自己的步子,不冒險起招,看誰先犯錯誤。一旦對方犯錯誤了,就給你創造了機遇,你就趕快進攻。足球打得好的人更是這樣。大家知道「邊路傳中」的打法,就是為中路跟進的隊友創造機遇。製造越位和製造角球,都是製造機會。在雙方實力差不多時,作為優秀的球隊,絕不是壓著你打就「我肯定贏」。其實是在場上製造機遇,看誰製造的機遇多,機遇抓住得多,誰就贏。會看足球的人,就是看雙方是如何製造機遇的,怎麼抓住機遇的。從這個角度來看,足球真是魅力無窮。 創造機遇第二點就是,要找到那種適合自己、機遇多的崗位和地方去。 我到現在才意識到,當年的青海是一個機遇多、適合我的地方。現在有很多地方如北京、上海、深圳,不一定就好,因為那個地方機遇雖然多,但人才也多,競爭也激烈,不一定都適合你。到機遇多、適合你的地方去,這也是在創造機遇。 幾年前,我曾經訪問了美國十所一流大學。他們的校長介紹說,美國人很喜歡換工作崗位,平均一生中要換四次工作崗位。中國人恰好相反,我們的慣性最大,最不願意換工作崗位,干一件事就想一輩子呆在這兒。換工作崗位有什麼好處呢?你不是一錘定終身,你可以多次換,找准最適合自己的地方和位置,一種機會最大的地方和位置。 宋慶齡的父親宋耀如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重要機遇是他自己創造的。他生於海南島,9歲就隨叔叔到波士頓在一個小商店當學徒。13歲那年,他偷偷上了一艘開往南方的船,想逃離商店學徒生活,去尋找自己也不知道的讀書機會。船長很善良,為他的學習熱情所感動,就把他介紹給一些熱心的教會人士,其中一位將軍資助他進了一所教會學校讀書。完成學業後,他回到中國,幫助孫中山完成了辛亥革命。 第三點,人要創造機遇,要得到原本不屬於自己的機遇,或者把握住那些屬於自己的機遇而不要失去,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做人要誠實守信。 微軟公司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長李開復,曾從電子郵件里給我發來一封信。那封信裡面就講了他在中國工作幾年感到不得不說的、關於中國學生和青年人最需要重視的誠信問題。摘錄如下: 「我在蘋果公司工作時,曾有一位剛被我提拔的經理,由於受到下屬的批評,非常沮喪地要我再找一個人來接替他。我問他:『你認為你的長處是什麼?』他說:『我自信自己是一個非常正直的人。』我告訴他:『當初我提拔你做經理,就是因為你是一個公正無私的人。管理經驗和溝通能力是可以在日後工作中學習的,但一顆正直的心是無價的。』我支持他繼續幹下去,並在管理和溝通技巧方面給予他很多指點和幫助。最終,他不負眾望,成為一個出色的管理人才。」 「與之相反,我曾面試過一位求職者。他在技術、管理方面都相當出色。但是在談話之餘,他表示,如果我錄取他,他可以把在原來公司工作時的一項發明帶過來。隨後他似乎覺察到這樣說有些不妥,特作聲明:那些工作是他在下班之後做的,老闆並不知道。這一番談話之後,對於我而言,不論他的能力和工作水平怎樣,我都肯定不會錄用他。原因是他缺乏最基本的處世准則和最起碼的職業道德——『誠實』和『講信用』。如果僱用這樣的人,誰能保證他不會在這里工作一段時間後,把在這里的成果也當作所謂『業余之作』而變成向其它公司討好的『貢品』呢?」 「在美國,中國學生的勤奮和優秀是出了名的,曾經一度是美國各名校最歡迎的留學生群體,而最近卻有一些變化。原因很簡單,某些中國學生拿著讀博士的獎學金到了美國,可一旦找到工作機會,他們就會馬上申請離開學校,將自己曾經承諾要完成的學位和研究拋在一邊。這種言行不一的做法已經使得美國一部分教授對中國學生的誠信產生了懷疑。應該指出,有這種行為的中國學生是少數,然而就是這樣的『少數』,已經讓中國學生的名譽受到了極大的損害。另外,目前美國有些教授不願理會部分中國學生手中的推薦信,因為他們知道這些推薦信根本就出自學生自己之手,已無參考性可言。這也是誠信受到損害以後的必然結果。」 「我在微軟研究院也曾碰到過類似的問題。一位來這里實習的學生,有一次出乎意料地報告了一個非常好的研究結果。但是,他做的研究結果別人卻無法重復。後來,他的老闆發現,這個學生對實驗數據進行了挑選,只留下了那些合乎最佳結果的數據,而舍棄了那些『不太好』的數據。我認為,這個學生永遠不可能實現真正意義的學術突破,也不可能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研究人員。」 「最後想提的是一些喜歡貪小便宜的人。他們用學校或公司的電話打私人長途、多報銷計程車票。也許有人認為,學生以成績、事業為重,其它細節只是一些小事。然而,就是那些身邊的所謂『小事』,往往成為一個人塑造人格和積累誠信的關鍵。一些貪小便宜、耍小聰明的行為只會把自己定性為一個貪圖小利、沒有出息的人的形象,最終因小失大。中國有『勿以惡小而為之』的古訓,很值得記取。」 現在看來,中國社會正在走向現代化,特別是市場經濟中最重要的素質就是誠信。一個不誠信的人,或一個誠信記錄不好的人,社會是不接受的。在國外,只有一個記錄清白、很誠實的人,銀行才願意發信用卡給你。而且公司錄取一個人,也要看你誠實信用的記錄,看這個人是不是靠得住;如果靠不住,沒有哪個公司敢用你。大學里也是如此。 第四條就是要學會善於與人相處和交流。 我們學生中許多是獨生子女,在家裡被家長捧著,長大到現在,最不會的就是與人相處,與人交流。英國作家蕭伯納說過一句話:兩個人交流思想和兩個人交換蘋果完全不一樣;交換蘋果,每個人手上只有一個蘋果,而交流思想,每個人同時有兩個思想。你們要學會與人相處和交流,這樣博採眾家之長,是你得到機遇、找到機遇所需的一個非常好的素質。 最後,就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這對創造機遇非常重要。 最近流行一本書叫《誰動了我的乳酪》,是說一個人由於感情因素把原本很簡單的事情復雜化。現實中,有些人沒有提上職稱,就不滿這個、憤怒那個,甚至跟本單位領導吵到底,和同事翻臉。這樣的話,就毀了你自己的前途和事業,你成功機會就更少了。所以,一旦工作出現問題,要很快調整自己去做最好的事情,容易取得成功的事情。 最後關於如何創造和抓住機遇,我送給大家三句話,這也是成功的人要具備的三個素質: 有肚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變的事; 有勇氣去改變那些可能改變的事; 有智慧去區別上述兩類事。
Ⅳ 關於機遇的名言
1、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蘇軾
2、踏破鐵鞋無覓處專,得來全不費功夫屬。——施耐庵
3、人生成功的秘訣是當好機會來臨時,立刻抓住它。——狄斯累利
4、機會不會上門來找,只有人去找機會。——狄更斯
5、機遇只偏愛那些有準備頭腦的人。——巴斯德
6、良機只有一次,一旦坐失,就再也得不到了。——勃朗寧
7、善於捕捉機會者為俊傑。——歌德
8、只有愚者才等待機會,而智者則造就機會。——培根
9、如果良機不來,就親手創造吧。——欺邁爾斯
10、一個明智的人總是抓住機遇,把它變成美好的未來。——托·富勒
Ⅳ 如何創造機遇
光想抓住機遇還是被動的,真正聰明的人是會創造機遇。
下棋與足球就更明顯了。真正好的棋手,棋逢對手的時候,都是先走穩自己的步子,不冒險起招,看誰先犯錯誤。一旦對方犯錯誤了,就給你創造了機遇,你就趕快進攻。足球打得好的人更是這樣。大家知道「邊路傳中」的打法,就是為中路跟進的隊友創造機遇。製造越位和製造角球,都是製造機會。在雙方實力差不多時,作為優秀的球隊,絕不是壓著你打就「我肯定贏」。其實是在場上製造機遇,看誰製造的機遇多,機遇抓住得多,誰就贏。會看足球的人,就是看雙方是如何製造機遇的,怎麼抓住機遇的。從這個角度來看,足球真是魅力無窮。
創造機遇第二點就是,要找到那種適合自己、機遇多的崗位和地方去。
我到現在才意識到,當年的青海是一個機遇多、適合我的地方。現在有很多地方如北京、上海、深圳,不一定就好,因為那個地方機遇雖然多,但人才也多,競爭也激烈,不一定都適合你。到機遇多、適合你的地方去,這也是在創造機遇。
宋慶齡的父親宋耀如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重要機遇是他自己創造的。他生於海南島,9歲就隨叔叔到波士頓在一個小商店當學徒。13歲那年,他偷偷上了一艘開往南方的船,想逃離商店學徒生活,去尋找自己也不知道的讀書機會。船長很善良,為他的學習熱情所感動,就把他介紹給一些熱心的教會人士,其中一位將軍資助他進了一所教會學校讀書。完成學業後,他回到中國,幫助孫中山完成了辛亥革命。
第三點,人要創造機遇,要得到原本不屬於自己的機遇,或者把握住那些屬於自己的機遇而不要失去,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做人要誠實守信。
微軟公司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長李開復,曾從電子郵件里給我發來一封信。那封信裡面就講了他在中國工作幾年感到不得不說的、關於中國學生和青年人最需要重視的誠信問題。摘錄如下:
「我在蘋果公司工作時,曾有一位剛被我提拔的經理,由於受到下屬的批評,非常沮喪地要我再找一個人來接替他。我問他:『你認為你的長處是什麼?』他說:『我自信自己是一個非常正直的人。』我告訴他:『當初我提拔你做經理,就是因為你是一個公正無私的人。管理經驗和溝通能力是可以在日後工作中學習的,但一顆正直的心是無價的。』我支持他繼續幹下去,並在管理和溝通技巧方面給予他很多指點和幫助。最終,他不負眾望,成為一個出色的管理人才。」
「與之相反,我曾面試過一位求職者。他在技術、管理方面都相當出色。但是在談話之餘,他表示,如果我錄取他,他可以把在原來公司工作時的一項發明帶過來。隨後他似乎覺察到這樣說有些不妥,特作聲明:那些工作是他在下班之後做的,老闆並不知道。這一番談話之後,對於我而言,不論他的能力和工作水平怎樣,我都肯定不會錄用他。原因是他缺乏最基本的處世准則和最起碼的職業道德——『誠實』和『講信用』。如果僱用這樣的人,誰能保證他不會在這里工作一段時間後,把在這里的成果也當作所謂『業余之作』而變成向其它公司討好的『貢品』呢?」
「在美國,中國學生的勤奮和優秀是出了名的,曾經一度是美國各名校最歡迎的留學生群體,而最近卻有一些變化。原因很簡單,某些中國學生拿著讀博士的獎學金到了美國,可一旦找到工作機會,他們就會馬上申請離開學校,將自己曾經承諾要完成的學位和研究拋在一邊。這種言行不一的做法已經使得美國一部分教授對中國學生的誠信產生了懷疑。應該指出,有這種行為的中國學生是少數,然而就是這樣的『少數』,已經讓中國學生的名譽受到了極大的損害。另外,目前美國有些教授不願理會部分中國學生手中的推薦信,因為他們知道這些推薦信根本就出自學生自己之手,已無參考性可言。這也是誠信受到損害以後的必然結果。」
「我在微軟研究院也曾碰到過類似的問題。一位來這里實習的學生,有一次出乎意料地報告了一個非常好的研究結果。但是,他做的研究結果別人卻無法重復。後來,他的老闆發現,這個學生對實驗數據進行了挑選,只留下了那些合乎最佳結果的數據,而舍棄了那些『不太好』的數據。我認為,這個學生永遠不可能實現真正意義的學術突破,也不可能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研究人員。」
「最後想提的是一些喜歡貪小便宜的人。他們用學校或公司的電話打私人長途、多報銷計程車票。也許有人認為,學生以成績、事業為重,其它細節只是一些小事。然而,就是那些身邊的所謂『小事』,往往成為一個人塑造人格和積累誠信的關鍵。一些貪小便宜、耍小聰明的行為只會把自己定性為一個貪圖小利、沒有出息的人的形象,最終因小失大。中國有『勿以惡小而為之』的古訓,很值得記取。」
現在看來,中國社會正在走向現代化,特別是市場經濟中最重要的素質就是誠信。一個不誠信的人,或一個誠信記錄不好的人,社會是不接受的。在國外,只有一個記錄清白、很誠實的人,銀行才願意發信用卡給你。而且公司錄取一個人,也要看你誠實信用的記錄,看這個人是不是靠得住;如果靠不住,沒有哪個公司敢用你。大學里也是如此。
第四條就是要學會善於與人相處和交流。
我們學生中許多是獨生子女,在家裡被家長捧著,長大到現在,最不會的就是與人相處,與人交流。英國作家蕭伯納說過一句話:兩個人交流思想和兩個人交換蘋果完全不一樣;交換蘋果,每個人手上只有一個蘋果,而交流思想,每個人同時有兩個思想。你們要學會與人相處和交流,這樣博採眾家之長,是你得到機遇、找到機遇所需的一個非常好的素質。
最後,就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這對創造機遇非常重要。
最近流行一本書叫《誰動了我的乳酪》,是說一個人由於感情因素把原本很簡單的事情復雜化。現實中,有些人沒有提上職稱,就不滿這個、憤怒那個,甚至跟本單位領導吵到底,和同事翻臉。這樣的話,就毀了你自己的前途和事業,你成功機會就更少了。所以,一旦工作出現問題,要很快調整自己去做最好的事情,容易取得成功的事情。
有肚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變的事;
有勇氣去改變那些可能改變的事;
有智慧去區別上述兩類事。
Ⅵ 機遇的事例
1,馬雲,抓住了互聯網的發展機遇,1995年4月,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商業公司杭州海博電腦服務有限公司成立。三名員工是馬雲、馬雲夫人張瑛和何一兵。1995年5月,中國黃頁正式上線,馬雲開始從身邊的朋友做生意。此時,離中國能上Internet還有3個月。1998年出任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國富通信息技術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1999年創辦阿里巴巴,並擔任阿里集團CEO、董事局主席。
2,拿破崙·波拿巴,原來只是一個小小的尉級炮兵軍官。1793年,他參加進攻土倫的戰役。正當前線指揮官面對土倫堅固的防守犯難的時候,拿破崙提出新的作戰方案。看拿破崙的方案很有新意,就立即任命拿破崙為攻城炮兵副指揮,並提升為少校。拿破崙抓住這個機遇,充分顯示出他的膽識和才智,最後攻克了土倫。他因此榮立戰功,並被破格提升為少將旅長。終於一舉成名,最後登上權力登峰。
3,瓦浮基抓住機遇。
19世紀中期,一股淘金熱潮在美國西部悄然興起。成千上萬的人湧向那裡尋找金礦,幻想能一夜暴富。一個十來歲的窮孩子瓦浮基,也准備去碰碰運氣。因為窮,買不起船票,就跟著大蓬車,忍飢挨餓地奔向西部。不久,他到了一個叫奧絲丁的地方。這兒金礦確實多,但是氣候乾燥,水源奇缺。找金子的人最痛苦的是拚死苦幹了一天,連能滋潤嘴唇的一滴水甚至也沒有。抱怨缺水的聲音到處彌漫,許多人願意用一塊金幣換一壺涼水!
這些找礦人的滿腹牢騷,使瓦浮基得到了一個十分有用的信息。他尋思著如果賣水給這些找金礦的人喝,或許比找金子更容易賺錢。他看看自己,身單力薄,幹活兒比不過人家,來了這么些天,疲憊不堪,仍然一無所獲,但自己挖渠找水,他還是能辦得到的。
說干就干,瓦浮基買來鐵鍬,挖了口井打水,他將涼水經過過濾,變成了清涼可口的飲用水,再賣給那些找金礦的人。在短短的時間里,就賺了一筆數目可觀的錢。後來,他繼續努力,成為了美國小有名氣的企業家。
4,諸葛亮待機而出。
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蜀漢著名政治家,軍事家。15歲時隨家人為逃避戰亂,離開山東老家輾轉到湖北襄陽避難。17歲時隱居在襄陽城西的隆中。諸葛亮少有大志,常把自己比作春秋時大政治家管仲和軍事家樂毅。因此,他隱居隆中邊種地,邊修學,靜觀天下,待機而出,人稱「卧虎藏龍」。
漢末以來軍閥混戰的形勢已趨明朗。曹操基本上統一中國北方,勢力最大。孫權割據江東統治鞏固勢力次之。劉表、劉璋等軍閥也各有地盤。劉備在參加鎮壓黃巾起義軍中,組成了一個勢力不大的軍事集團,但屢被曹操擊敗,被迫輾轉投靠,沒有自己固定地盤。為發展自己勢力,到處訪尋人才。他「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諸葛亮向劉備精闢地分析了當時的政治形勢,並提出了對策,這就是有名的「隆中對」。
諸葛亮登上政治舞台,成為劉備的主要謀士,掌握著軍政大權。他聯孫抗曹,取得著名的赤壁之戰的勝利,並乘機佔領荊州,進軍四川,取得益州,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為劉備建立和鞏固蜀漢政權,作出了巨大貢獻。
5,世界酒店大王希爾頓,早年追隨掘金熱潮到丹麥掘金,他沒有別人幸運,沒有掘出一塊金子,可他卻得到了上天的另一種眷顧。當他失望地准備回家時,他發現了一個比黃金還要珍貴的商機,也迅速地把握住了它。當別人都忙於掘金之時他卻忙於建旅店,他頓時成為了有錢人,也為他日後在酒店業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6)機遇與發明擴展閱讀:
關於機遇的名言: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舊五代史·晉書·安重榮傳》
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易經·系辭下》
過了這個村,沒有這個店。——中國諺語
見機不遂者隕功。——漢·桓宛《鹽鐵論·擊之》
聖人不能為時,時至亦不可失也。——《三國志·吳書·諸葛屬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
有機不可失,無機不亂抓。——中國諺語
取天下與守天下,無機不能。——宋·蘇洵《遠慮》
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宋·蘇軾{代候公說項羽辭}
大丈夫相時而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回
水磨不可能用已流逝的水來磨面。——[英]赫伯特《智慧之箭》
適當的時候扔出的一塊石子勝於不當的時候送出的一塊金子。
由於過分審慎,人們對於時機就會重視不夠,就會坐失良機。 ——盧梭
Ⅶ 科學發現的機遇總是等著愛思考的人,最好的發明永遠都不會結束,這句話是什麼意
其實就是機遇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意思,發明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通過不斷的實驗而得成的。
Ⅷ 求一些關於【機遇與創新】的作文素材,越多越好,謝謝
每個時代都有無數成功的追隨者,而那些成功者在成功後與他人分享經驗時,
都會說:我把握了它——機遇,它帶我走向成功。
機遇只會留給有準備的人。很難想像機遇女神會眷戀一個如同守株待兔般苦心
等待,毫無准備的人,即使它真的來了,你也無法發現,更無法把握。正是因為蜀
國站前做了充足准備,
備足糧草車船,
才能借東風之勢大敗曹軍,
使草草狼狽逃命。
試想,不俱萬事,既有東風,何以破曹?愛迪生曾說:我做的任何一件事情並非偶
然,我所有的發明創造也並非巧合,而是來源於機遇來臨前的不懈努力。如果沒有
對細菌學的精通,弗萊明又怎能在偶然間發現青黴素,恐怕只會將培養液倒掉吧。
因此,只有做好自身重組准備,機遇才會眷顧你。
當我們發現及預後,更要善於把握機遇。人的一生是漫長的,但在關鍵處卻只
有幾步,人的一生也有機遇,只要你抓住他,你的人生從此便與眾不同。比爾蓋茨
堅信計算機將對未來社會帶來空前改變,毅然決定與好友研發操作系統,如今這個
來自地下車庫的企業已成為世界操作系統的霸主。
同樣,
楚霸王劉邦,
一代梟雄也,
卻未能在鴻門宴上把握機遇,消滅劉邦,終烏江自刎收場,實在令人感嘆不已
!
只有把握機遇,才能摘得成功的桂冠。機遇具有無限的魔力和能量,機遇又彌
足珍貴,把握機遇,即使在逆境也能幫助你駛向成功彼岸。當今世界經濟高度一體
化,機遇與挑戰並存,經營環境復雜多變,在對機遇的把握上顯得尤為重要。曾經
傳統膠卷的奠定者柯達未能把握數碼技術對產業的巨大影響,仍固步自封,堅守傳
統膠捲成像技術,而佳能卻把握機遇,放棄傳統膠片,大力研發數碼相機,後來居
上,如今佳能已成為該行業的領軍人物,而柯達卻陷入依靠變賣技術維持生存的困
境。
種子在適當時機破土而出,鮮花才得以絢麗,果實才得以碩大,世界才得以多
彩。把握機遇,你的人生也就會與眾不同,絢麗多彩,因此,當機遇來敲門,請你
打開那扇門
Ⅸ 機遇與成功的關系
機遇對於一個人來說是很重要的,關於這一點也不必細說,大家都明白。誇張說好的機遇,千載難逢的機遇,可以使一個人在一夜之間發生改變。似乎每一個有上進心的人都渴望這改變,然而這機遇並非是空穴來風,無中生有,它需要一個具有一定基本素質的人,具備一定能力的人來創造。對一個「朽木不可雕也」之類的人來說,天大的機遇對他也起不到一點作用。退一步來說,機遇需要緣分,一定的機遇碰到一定的人才能有「天作之合」的妙處,才能對一個人的成功有驚人的促進作用。否則,只能說浪費了機遇,浪費了人才,也荒廢了成功。
對於一個人來說,大學乃是一個機遇,一個並不算差的機遇。每一個上大學的人都遭遇到這樣的機遇,但卻有不同的結果,有人是「春風得意馬蹄急,一日看盡長安花」,而有的人是「花前月下尋常見,舞廳門前屢次聞。正是一年好風景,補考時節又逢君。」更有甚者學業未完,人已憔悴。同一片天空,同一個氛圍,不同的人造就了不同的結果。這就是社會,就是人生,你不必感嘆別人多麼幸運,悔恨沒抓住擦肩而過的機遇,其實你目前所處的位置就是你最佳的方位,有不少機遇正迎面而來,能否抓住則要看你的本事。
擇業說白了就是創造機遇和尋找機遇。這一期我們刊出了以「我的擇業故事」為主題的許多文章,寫這些文章的人大都是親歷戰場的莘莘學子,當然也有閱歷豐富的老師、教授,他們用自己的文字描述了自己擇業的過程,以及自己的社會經驗,向我們講述了踏入社會大課堂的種種途徑。這本身就是一種機遇,但它更是一種創造機遇的方法。在我們看來,這些文章對在校大學生的學習以及將來的擇業都有指導作用。對於大一、大二和大三的學生來說,他們可以看到將來找工作需要什麼,是成績,是證書,是社會工作經驗,還是其他什麼。知道了這些他就可以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免得努力沒有目標枉走了不少彎路。對於一個將要找工作的學生來說,這期雜志更是非看不可的,在閱讀了它後,無形中你便多了許多擇業經驗,對找工作來說是很有好處的。
每一次選擇都是對機遇的追尋,都是對自己與成功之間的距離的調整。擇業是一種機遇,它可以改變你的人生,難道你不想抓住這個機遇嗎?抓住了機遇就等於抓住了成功,但並不等於成功,抓住機遇與成功之間還有很長一段路,在走向成功的路途中,仍需要拼搏,仍需要奮斗。對於一個有志青年來說,人的一生就是不斷追求,不斷拼搏與奮進的一生,也只有這樣的一生才是有意義的一生,正所謂的不枉人世走一遭。
最後,希望每一個看過這期《心苑》的同學都能有所感悟,有點收獲,這也是我們出版這期雜志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