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請問有人知道,英國在4月15日發布抗癌疫苗,這個消息可信么如果可信有什麼渠道或辦法能參加實驗么
參考答案: 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⑵ 意外驚喜是青黴素的發明
青黴素是抗生素的一種,是從青黴菌培養液中提制的葯物。醫療中常用的是青黴素的鈣鹽、鉀鹽或鈉鹽。青黴素對葡萄球菌、鏈球菌、淋球菌、肺炎雙球菌等均有抑製作用。青黴素的發現,引發了醫學界尋找抗菌素新葯的高潮,人類進入了合成新葯的時代。
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用葡萄球菌作實驗時,發現一些青黴的孢子污染了他培養的葡萄球菌,而黴菌的周圍有一圈無葡萄球菌區。他研究後發現,該黴菌中有一種物質,即使稀釋800倍也能抑制細菌生長。通過鑒定,弗萊明知道了這種黴菌屬於青黴菌的一種。於是,他把經過過濾所得的含有這種黴菌分泌物的液體叫做「青黴素」。接著弗萊明又把這種黴菌接種到各種細菌的培養皿中,發現葡萄球菌、鏈球菌和白喉桿菌等都能被它抑制。經過一系列試驗和研究,弗萊明認為青黴素很可能成為一種可以全身應用的抗菌葯物。1929年,弗萊明發表論文報告了他的發現。直到今天,青黴素仍是流行最廣、應用最多的抗菌素。
青黴素的種類很多,大致可分2類。一類是從青黴素菌培養液中提取的,另一類是由化學方法合成的半合成青黴素,如新青黴素Ⅱ、氨苄青黴素、頭孢黴素等。常用的有青黴素鉀鹽及鈉鹽粉劑,性質穩定,一般可保存數年。這種粉劑易溶於水,但溶解24小時後除引起抗菌能力喪失外,還會分解產生各種致敏物質。因此,現配現用青黴素是非常重要的。
青黴素是應用廣泛的抗菌葯物,它本身毒性很小,但較常見的不良反應是葯物引起的過敏,嚴重的過敏反應甚至能致死。青黴素的抗菌作用是:低濃度時抑菌,高濃度時殺菌。對消滅鏈球菌、肺炎雙球菌、革蘭染色陽性球菌效果較好,對敏感的葡萄球菌及其他細菌也產生作用。在臨床上,青黴素對於治療肺炎、扁桃體炎、中耳炎、蜂窩組織炎、細菌性心內膜炎、骨髓炎、流行性腦膜炎、肺炎球菌腦膜炎、梅毒、回歸熱、淋病、炭疽、破傷風等疾病都有較好的療效。
⑶ 青黴素的發明講了什麼科學探索
青黴素是抗生素的一種,是從青黴菌培養液中提制的葯物。醫療中常用的是青黴素的鈣鹽、鉀鹽或鈉鹽。青黴素對葡萄球菌、鏈球菌、淋球菌、肺炎雙球菌等均有抑製作用。青黴素的發現引發了醫學界尋找抗菌素新葯的高潮。
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用葡萄球菌做實驗時,發現一些青黴的孢子污染了他培養的葡萄球菌,而黴菌的周圍有一圈無葡萄球菌區。他研究後發現,該黴菌中有一種物質,即使稀釋800倍也能抑制葡萄球菌生長。通過鑒定,弗萊明知道了這種黴菌屬於青黴菌的一種。於是,他把經過過濾所得的含有這種黴菌分泌物的液體叫做「青黴素」。接著弗萊明又把這種黴菌接種到各種細菌的培養皿中,發現葡萄球菌、鏈球菌和白喉桿菌等都能被它抑制。經過一系列試驗和研究,弗萊明認為青黴素很可能成為一種可以全身應用的抗菌葯物。1929年,弗萊明發表論文報告了他的發現。直到今天,青黴素仍是流行最廣、應用最多的抗菌素。
青黴素的種類很多,大致可分兩類。一類是從青黴素菌培養液中提取的,另一類是由化學方法合成的半合成青黴素,如新青黴素Ⅱ、氨苄青黴素、頭孢黴素等。常用的有青黴素鉀鹽及鈉鹽粉劑,它們性質穩定,一般可保存數年。這種粉劑易溶於水,但溶解24小時後除引起抗菌能力喪失外,還會分解產生各種致敏物質。因此,現配現用青黴素是非常重要的。
青黴素是應用廣泛的抗菌葯物,它本身毒性很小,但較常見的不良反應是葯物引起的過敏,嚴重的過敏反應甚至能致死。青黴素的抗菌作用是:低濃度時抑菌,高濃度時殺菌。對消滅鏈球菌、肺炎雙球菌、革蘭氏染色陽性球菌效果較好,對敏感的葡萄球菌及其他細菌也產生作用。在臨床上,青黴素對於治療肺炎、扁桃體炎、中耳炎、蜂窩組織炎、細菌性心內膜炎、骨髓炎、流行性腦膜炎、肺炎球菌腦膜炎、梅毒、回歸熱、淋病、炭疽、破傷風等疾病都有較好的療效。
⑷ 青黴素的發明人是誰
青黴素發明人:亞歷山大·弗萊明
發明人簡介:亞歷山大·弗萊明(回1881年8月6日—1955年3月11日),答英國細菌學家,生物化學家,微生物學家.弗萊明1923年發現溶菌酶,1928年首先發現了青黴素。後英國病理學家弗勞雷、德國生物化學家錢恩進一步研究改進,並成功的用於醫治人的疾病,三人共獲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青黴素的發現,使人類找到了一種具有強大殺菌作用的葯物,結束了傳染病幾乎無法治療的時代;從此出現了尋找抗菌素新葯的高潮,人類進入了合成新葯的新時代。在美國學者麥克·哈特所著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弗萊明名列第45位。
⑸ 盤尼西林的作用它的發明有什麼重大意義諾貝爾獎又是怎麼回事
盤尼西林是青黴素
阿莫西林是羥氨苄青黴素,也是青黴素類
盤尼西林的功效
於細菌繁殖期起殺菌作用,對革蘭陽性球菌(鏈球菌、肺炎球菌、敏感的葡萄球菌)及革蘭陰性球菌(腦膜炎球菌、淋球菌)的抗菌作用較強,對革蘭陽性桿菌(白喉桿菌)、螺旋體(梅毒螺旋體、回歸熱螺旋體、鉤端螺旋體)、梭狀芽胞桿菌(破傷風桿菌、氣性壞疽桿菌)、放線菌以及部分擬桿菌有抗菌作用
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是以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葯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1833-1896)的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諾貝爾獎包括金質獎章、證書和獎金支票。
諾貝爾生於瑞典的斯德哥爾摩。他一生致力於炸葯的研究,在硝化甘油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他不僅從事理論研究,而且進行工業實踐。他一生共獲得技術發明專利355項,並在歐美等五大洲20個國家開設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積累了巨額財富。
1896年12月10日,諾貝爾在義大利逝世。逝世的前一年,他留下了遺囑。在遺囑中他提出,將部分遺產(920萬美元)作為基金,以其利息分設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及和平5種獎金,授予世界各國在這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學者。
據此,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准設置了諾貝爾基金會,並於次年諾貝爾逝世5周年紀念日,即1901年12月10日首次頒發諾貝爾獎。自此以後,除因戰時中斷外,每年的這一天分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和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行隆重授獎儀式。
1968年瑞典中央銀行於建行300周年之際,提供資金增設諾貝爾經濟獎(全稱為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伯恩德·諾貝爾經濟科學獎金,亦稱紀念諾貝爾經濟學獎,並於1969年開始與其他5項獎同時頒發。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評選原則是授予在經濟科學研究領域作出有重大價值貢獻的人,並優先獎勵那些早期作出重大貢獻者。
1990年諾貝爾的一位重侄孫克勞斯·諾貝爾又提出增設諾貝爾地球獎,授予傑出的環境成就獲得者。該獎於1991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之際首次頒發。
諾貝爾獎的獎金數視基金會的收入而定,其范圍約從11000英鎊(31000美元)到30000英鎊(72000美元)。獎金的面值,由於通貨膨脹,逐年有所提高,最初約為3萬多美元,60年代為7.5萬美元,80年代達22萬多美元。金質獎章約重半鎊,內含黃金23K,獎章直徑約為6.5厘米,正面是諾貝爾的浮雕像。不同獎項、獎章的背面飾物不同。每份獲獎證書的設計也各具風采。頒獎儀式隆重而簡朴,每年出席的人數限於1500人至1800人之間,其中男士要穿燕尾服或民族服裝,女士要穿嚴肅的夜禮服,儀式中的所用白花和黃花必須從聖莫雷空運來,這意味著對知識的尊重。
⑹ 青黴素的發明者和丘吉爾有關系沒
亞歷山大·弗萊明(公元1881-1955年),英國細菌學家。是他首先發現青黴素。後英國病理學家弗勞雷、德國生物化學家錢恩進一步研究改進,並成功的用於醫治人的疾病,三人共獲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青黴素的發現,是人類找到了一種具有強大殺菌作用的葯物,結束了傳染病幾乎無法治療的時代;從此出現了尋找抗菌素新葯的高潮,人類進入了合成新葯的新時代。在美國學者麥克·哈特所著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弗萊明名列第43位。
亞歷山大·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1881.8.6 - 1955.3.11),英國微生物學家。1881年8月6日出生 於蘇格蘭基馬爾諾克附近的洛克菲爾德。 13歲時隨其兄(開業醫師)去倫敦做工,由於意外地得到姑父的一筆遺產,進入倫敦大學聖瑪麗醫學院學習,1906年畢業後留在母校的研究室,幫助其師賴特博士進行免疫學研究。 1918年弗萊明返回聖瑪麗醫學院,加緊進行細菌的研究工作。1922年他發現了一種叫「溶菌酶」的物質,發表了《皮膚組織和分泌物中所發現的奇特細菌》的報告。 1929年弗萊明在《不列顛實驗病理學雜志》上,發表了《關於黴菌培養的殺菌作用》的研究論文,但未被人們引起注意。弗萊明指出,青黴素將會有重要的用途,但他自己無法發明一種提純青黴素的技術,致使此葯十幾年一直未得以使用。 1939年,在英國的澳大利亞人瓦爾特·弗洛里(1898—1968)和德國出生的鮑利斯·錢恩(1906—1979),重復了弗萊明的工作,證實了他的結果,然後提純了青黴素,1941年給病人使用成功。在英美政府的鼓勵下,很快找到大規模生產青黴素的方法,1944年英美公開在醫療中使用,1945年以後,青黴素遍及全世界。1945年,弗萊明、弗洛里和錢恩共獲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 1943年弗萊明成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1944年被賜於爵士。1915年弗萊明結婚,兒子是個普通的醫生,夫人於1949年去世。1953年再次結婚。1955年3月11日與世長逝,安葬在聖保羅大教堂。匈牙利1981年發行了弗萊明誕生100周年的紀念郵票。
⑺ 青黴素是誰發明的
青黴素是弗萊明發現的。弗萊明是英國的細菌學家。1928年,他在做葡萄球菌試驗時,發現一種綠色的黴菌。這種黴菌具有強大的殺菌作用,能有效地殺滅周圍的鏈球菌。弗萊明把這種綠色的黴菌命名為「青黴素」。後來青黴素用於臨床上的疾病,效果非常好,這就是人類最早使用的抗生素。抗生素在細菌繁殖時破壞它製造蛋白質的能力,這樣細菌就因損傷或缺少蛋白質而死亡或者停止繁殖。還有一些抗生素通過擾亂細菌的遺傳密碼,進而抑制細菌的繁殖。
⑻ 外國有哪些發明家,發明了什麼
外國發明家
1. 亞歷山大·弗萊明—青黴素
--亞歷山大·弗萊明(公元-1955年),男,英國細菌學家,首先發現青黴素,後經英國病理學家弗勞雷、德國生物化學家錢恩進一步研究改進,並成功的用於醫治人的疾病,三人共獲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青黴素的發現,是人類找到了一種具有強大殺菌作用的葯物,結束了傳染病幾乎無法治療的時代;從此出現了尋找抗菌素新葯的高潮,人類進入了合成新葯的新時代。在美國學者麥克·哈特所著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弗萊明名列第43位。
2.拉斯洛·拜羅—圓珠筆
--拉斯洛·拜羅(1899-1985),匈牙利發明家、雕塑家、畫家和記者。圓珠筆發明者。拉斯洛·拜羅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他在1938年發明的圓珠筆。在布達佩斯做記者時,拉斯洛·拜羅看到雜志印刷工使用一種快速變乾的墨水,這位曾經的畫家和雕塑家由此想到發明一種能讓字跡迅速變乾的筆。不久,為躲避納粹入侵的威脅,拜羅被迫逃往匈牙利。後來,在阿根廷流亡期間,他和弟弟喬格繼續改進了這種筆。成為了現在的圓珠筆。拉斯洛·拜羅的圓珠筆很快就被英國皇家空軍採用,飛行員用它作為進行航行計算的書寫工具。即使在飛行中氣壓和高度發生變化時,這種筆也不會像自來水筆一樣漏墨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英國和美國的軍隊中,「拜羅」筆十分流行。圓珠筆獲得了巨大成功,現在每年都有上億支「拜羅」筆售出。
3.維爾納·馮·西門子—發電機
--維爾納·馮·西門子(Ernst Werner von Siemens)(1816年12月13日—1892年12月6日)世界著名的德國發明家、企業家、物理學家,鋪設、改進海底、地底電纜、電線,修建電氣化鐵路,提出平爐煉鋼法,革新煉鋼工藝,創辦西門子公司。
4.卡爾·弗里德里希·本茨—汽車(內燃機趨動)
--卡爾·弗里德里希·本茨(Karl Friedrich Benz,1844年11月25日-1929年4月4日),德國著名的戴姆勒-賓士汽車公司的創始人之一,現代汽車工業的先驅者之一,人稱「汽車之父」、「汽車鼻祖」。
5.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電話
--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Alexander Graham Bell,1847年3月3日-1922年8月2日)是一位美國發明家和企業家。他獲得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電話機的專利權,創建了貝爾電話公司(AT&T公司的前身)。關於電話的發明者尚存爭議,美國國會2002年6月15日判定義大利人安東尼奧·梅烏奇為電話的發明者,加拿大國會則於2002年6月21日通過決議,重申貝爾是電話的發明者,另外一部分人則認為伊萊沙·格雷是電話的發明者。
6.伽利爾摩·馬可尼—無線電報
--伽利爾摩·馬可尼(1874-1937),義大利無線電工程師,企業家,實用無線電報通信的創始人。1874年生於義大利的博洛尼亞市。他的家庭十分富裕,他在家庭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在博洛尼亞大學學習期間,他用電磁波進行約2公里距離的無線電通訊實驗,獲得成功。1937年逝世。1897年,在倫敦成立「馬可尼無線電報公司」。1909年他與布勞恩一起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被稱作「無線電之父」 。(1943年,美國最高法院撤銷馬可尼勝訴的原判,裁定特斯拉為無線電的發明者。)
7.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炸葯
--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1833年10月21日-1896年12月10日),瑞典化學家、工程師、發明家、軍工裝備製造商和炸葯的發明者。諾貝爾一生擁有355項專利發明,並在歐美等五大洲20個國家開設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積累了巨額財富。
8.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電燈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米蘭鎮,逝世於美國新澤西州西奧蘭治。發明家、企業家。愛迪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利用大量生產原則和電氣工程研究的實驗室來進行從事發明專利而對世界產生重大深遠影響的人。他發明的留聲機、電影攝影機、電燈對世界有極大影響。他一生的發明共有兩千多項,擁有專利一千多項。
9.吉爾·佩爾索納·德·洛百瓦爾—磅秤
--吉爾.佩爾索納.德.洛百瓦爾(Gilles Personne de Roberval,1602—1675)法國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和機械設計師,於1670年將他發明的案秤報送巴黎科學院。
10.伊戈爾·伊萬諾維奇·西科斯基—第一架實用直升機
--伊戈爾·伊萬諾維奇·西科斯基(1889年5月25日-1972年10月26日),世界著名飛機設計師及航空製造創始人之一,他一生為世界航空作出了相當多的功績,而其中最著名的則是設計製造了世界上第一架四發大型轟炸機和世界上第一架實用直升機。
等........
⑼ 盤尼西林的發明有什麼重大意義
青黴素(盤尼西林一般指青黴素)的研製成功大大增強了人類抵抗細菌性感染的能力,帶動了抗生素家族的誕生。它的出現開創了用抗生素治療疾病的新紀元。
通過數十年的完善,青黴素針劑和口服青黴素已能分別治療肺炎、腦膜炎、心內膜炎、白喉、炭疽等病。繼青黴素之後,鏈黴素、氯黴素、土黴素、四環素等抗生素不斷產生,增強了人類治療傳染性疾病的能力。
青黴素屬於β-內醯胺類抗生素(β-lactams),β-內醯胺類抗生素包括青黴素、頭孢菌素、碳青黴烯類、單環類、頭黴素類等。青黴素是很常用的抗菌葯品。但每次使用前必須做皮試,以防過敏。
青黴素類抗生素的毒性很小,由於β-內醯胺類作用於細菌的細胞壁,而人類只有細胞膜無細胞壁,故對人類的毒性較小,除能引起嚴重的過敏反應外,在一般用量下,其毒性不甚明顯。
使用該品必須先做皮內試驗。青黴素過敏試驗包括皮膚試驗方法(簡稱青黴素皮試)及體外試驗方法,其中以皮內注射較准確。
皮試本身也有一定的危險性,約有25%的過敏性休剋死亡的病人死於皮試。所以皮試或注射給葯時都應作好充分的搶救准備。
在換用不同批號青黴素時,也需重作皮試。乾粉劑可保存多年不失效,但注射液、皮試液均不穩定,以新鮮配製為佳。而且對於自腎排泄,腎功能不良者,劑量應適當調整。此外,局部應用致敏機會多,且細菌易產生抗葯性,故不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