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理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中華民族綿延五千多年,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優秀中華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這種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對自身歷史、對世界的認知和感受,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源泉。它孕育、滋養了中華民族共同的情感和價值、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奮斗精神,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思想精神上的旗幟,是中華民族走向全面復興的基礎。堅持什麼樣的文化方向,推動建設什麼樣的文化發展,是一個政黨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幟。文化體現著一個民族最深層的精神積淀,反映著一個政黨的理想追求,更關繫到黨和國家事業的興衰成敗。中國共產黨作為有著崇高追求的馬克思主義政黨,要走在時代前列,就必須始終堅持先進文化前進方向,高揚進步的文化旗幟,把握文化發展主動權,充分發揮先進文化引領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重要作用。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隨著國際格局的大變革大調整,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亟須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伴隨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文化發展同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不相適應的矛盾日趨突出。落實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建設的目標,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
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任務,要把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放在首要位置,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在全黨全社會形成統一指導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規范,進一步豐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全面提高中華民族文明素質,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提高國際話語權。
加強和改進黨對文化工作的領導,是推進文化改革發展,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歷史重任的根本保證。必須從戰略和全局出發,認真研究和切實把握文化發展規律,增強領導文化建設的本領;必須健全機制,調動全社會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必須建設宏大的文化人才建設隊伍,為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⑵ 黨的十七大明確指出:「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
材料一: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材料二:為迎接世博會召開;上海推行了每月25日的「公共秩序日」的公益宣傳推廣活動,展世博宣傳活動,舉辦交通文明、世博知識培訓講座,組織「文明出行」、「文明排隊」、「左行右立」、「規范非機動車停放」、「排隊上車、先下後上」、「文明讓座」等7大志願者服務和執法整治、市民巡訪等活動。
(1)黨的十七大報告為什麼提出要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你談談開展「公共秩序日」公益宣傳活動的意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准備如何積極參與「公共秩序日」公益宣傳活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和任務;發展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可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有利於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提升國際地位,加快全面小康社會的建立。
(2)實施這一活動可以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質;這樣做可以提升全民族的道德水平,凈化社會風氣,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立。
(3)加強道德修養,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從自我做起.從身邊做起,落實道德實踐活動,如在家庭中,孝敬父母、體驗親情;在學校里,知禮儀、重禮節,互幫互助,愛護公物,關心集體;在社會上,多奉獻愛心,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等。
⑶ 如何理解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文化在今天的發展,不外乎兩種形式:一是依靠自身動力新陳代謝,革故鼎新,謀求發展;二是積極進取,對外開放,吸收包容中外優長,以達到創新發展的目標。傳承文化的方式,也不外是兩種途徑:一是盡可能完整地保護傳統文化生態,以文獻檔案的方式作用於當下;二是有選擇地汲取闡發,與當代文化相融以傳續發展。中華文化歷史底蘊深厚,各民族多元一體,文化多樣和諧,其在今天的繁榮發展,正如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所指出的:「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選編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其中,處理好繼承和創造性發展的關系,重點做到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創造發展並形成於農耕文明時代的中華傳統文化充滿著豐富的智慧和優秀的精華,對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意義重大,尤其是在思想倫理、道德價值觀、行為操守等方面具有積極的現實作用。在可預見的將來,中國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保持民族特色,追求時代精神,主動吸收他人成功的文化經驗成果,發展現代科技,創造現代文化形式,在與世界其他國家和而不同、既合作又競爭的歷史進程中尋求具有自身特點的發展之路成為必然選擇。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短短的30多年時間里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巨大成就。中國的快速發展所遭遇的挑戰和困難幾乎是全方位的,但是中國走出了一條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現代化建設之路,在國際上樹立起全新的大國形象,這正是得益於中國的執政黨和廣大人民群眾以巨大的勇氣和底氣,努力踐行「創造性轉化、創造性發展」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和中華傳統文化所取得的成果。「轉化」是在已有基礎上做出順應時代的變革與完善,「創造性」則是在前人沒有的條件下從無到有的新創新建;「發展」是在既有基礎上的向前開發拓展延伸,而「創新性」是在舊有基礎上新的發現、發明、創造。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文化,正是需要在前人創造的文化基礎上,創新思想理論,創新價值觀念,並通過理論成果和文化產品的傳播,教化國人,進而確立並形成當代中國的核心價值觀與文化理念。
中華民族在歷盡百年屈辱之後痛徹意識到:只有國力強,文化才能強;文化強,國力則更強的深刻道理。我們的任務艱巨而繁重:轉變發展模式,保障國民經濟平穩發展,讓廣大人民群眾分享物質富裕、文化水平提升的成果,增強國人文化需求的意識和文化消費能力是基礎;進一步完善國民教育服務體系和思想道德教化,統合家庭、學校、社會教育,提升國民人文素質、文化修養、行為養成、藝術鑒賞水平和完善文化基礎設施是前提;整理挖掘國粹、研究闡釋新義,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增強國人的文化自覺、自信意識是要務;不懈努力,不斷推出和積累真正具有世界水準的人文學術研究成果和文藝作品,鼓勵藝術大膽創新實驗是核心;增強文化傳播能力,拓展傳播渠道,創新人文交流方式,提升高端文化對話的參與和發聲意識是重要的舉措。文化作為民族精神的一面旗,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將為中國的偉大變革與復興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持和動力支撐。
⑷ 什麼是創造力
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回造新事物答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它是知識、智力、能力及優良的個性品質等復雜多因素綜合優化構成的。
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力,是區分人才的重要標志。
(4)創造力與文化擴展閱讀
影響因素:
1、知識
包括吸收知識的能力、記憶知識的能力和理解知識的能力。吸收知識、鞏固知識、掌握專業技術、實際操作技術、積累實踐經驗、擴大知識面、運用知識分析問題,是創造力的基礎。
2、智力
智能是智力和多種能力的綜合,既包括敏銳、獨特的洞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效持久的記憶力和靈活自如的操作力,還包括掌握和運用創造原理、技巧和方法的能力等。這是構成創造力的重要部分。
3、人格
包括意志、情操等方面的內容。它是在一個人生理素質的基礎上,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創造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創造素質。優良素質對創造極為重要,是構成創造力的又一重要部分。
⑸ 珠海創造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注冊號:****所在地:廣東省注冊資本:100萬法定代表:陳瑛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登記狀態:存續登記機關:珠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地址:珠海市香洲如意街36號第二層商鋪213號
法定代表人:王景彥
成立時間:2011-12-02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400000316730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珠海市香洲區如意街36號第二層商鋪214號
⑹ (高二政治)運用「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知識,談談如何提高文化創造力(分點回答)
要想提高文化
⑺ 何為文化創造力
文化部部長蔡武近日稱,當前我國文化產業領域普遍呈「小、弱、散」版狀況,大量呈現「為權他人做嫁衣」的「紐扣現象」。他的擔憂,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國文化產業所處的尷尬局面。我國文化產業在全球的地位現狀是:復制能力強大,但原創能力不高。大量快餐式的文化產品捲起一陣陣熱潮,卻熱得急,涼得也快,真正給大眾留下長遠影響的精品力作難得一見。《貴州民族報》文章指出,文化創造力的核心在於文化人獨立的思想、敏銳的洞察、崇高的責任和不泯的良知。唯有把握時代脈搏、感知人民冷暖、領悟生活真諦、超越個人得失,進而煥發創造激情,激活創新潛能,文化創造才有不竭的源泉。一個民族的復興必然伴隨著文化的興盛。作為國家發展的軟實力,文化理應成為時代變革的先聲,社會進步的先導,民眾心智的明燈。風雲激盪的改革時代,中西交匯的開放格局,急劇變化的社會生活,新舊思想的沖突碰撞,是文化創作最豐厚的土壤。
⑻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中什麼意思
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但文化的內容與形式十分豐富,因此文化的力量要表現出來,主要靠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