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莫扎特的歌劇《唐璜》屬於什麼歌劇歷史時期呢
時空背景:十六世紀莫扎特的兩幕歌劇《唐·璜》初演於1787年
歌劇 《唐·璜》把生活和哲理的因素揉合在一起,著重於人物的心理刻劃
為十九世紀大為發展的音樂心理戲劇開創了先例
B. 莫扎特為《唐璜》作品創作起到了什麼作用
《唐璜》的腳本也由達·蓬泰改編,1787年首演,取材於西班牙一個有名的民間傳說。當時,該傳說有各種版本廣泛流傳於歐洲各國,並已有話劇、歌劇、芭蕾舞等藝術形式。莫扎特和達·蓬泰選用了G.貝爾塔蒂的歌劇腳本《石客記》(義大利作曲家G.加扎尼加作曲),在劇情和人物方面作了較大的改動。通過貴族唐璜這個矛盾的人物及其欺騙、損害婦女的可鄙行為,揭露了封建貴族的腐爛生活,同時第一次使唐璜成為一個反叛權威、蔑視封建禮教的人物。莫扎特的音樂處理對這部歌劇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加強了對人物的心理刻畫,運用了戲劇化的重唱,增強了歌劇的矛盾沖突,使人物(如被唐璜遺棄的少女愛爾維拉、唐璜的男僕等)的形象更為真實、復雜,更有思想性。其樂隊的序曲、唐璜家的舞會音樂等,都富有新意。
C. 《費加羅的婚禮》、《唐璜》是莫扎特在在幾幾年創作的求大神幫助
《費加羅的婚禮》(Le Nozze di Figaro)是莫扎特最傑出的三部歌劇中的一部喜歌劇,完成於1786年,義大利語腳本由洛倫佐·達·彭特(Lorenzo da Ponte)根據法國戲劇家博馬舍(Beaumarchais)的同名喜劇改編而成。 莫扎特的《唐璜》是一部喜歌劇,作於1787年,由蓬特撰寫腳本。
希望採納
D. 莫扎特的生活和創作3個時期分別是什麼
莫扎特的生活和創作大體可分為三個時期:少年時代(1762—1773)、薩爾茨堡時期(1774—1781)、維也納時期(1781—1791)。
1762—1773年,6歲到15歲的莫扎特大約有一半的時間由父親帶領著在歐洲大陸和英國各地旅行演出。此間,他曾在維也納給瑪利亞·泰麗莎女皇演奏,在凡爾賽宮為法國路易十五演奏,在倫敦給喬治三世演奏,期間為無數宮廷貴族和達官要人表演。在他父親的精心安排下,他接觸了歐洲當代最先進的音樂藝術——義大利歌劇、法國歌劇、德國的器樂和盡可能多的音樂家和音樂,受到肖貝特(JohannSchobert,約1735—1767,德國的羽管鍵琴家、作曲家)的影響。又結識了當時聞名的約翰·克里斯蒂安·巴赫,P.馬蒂尼、G.B.薩馬爾蒂尼等人,並跟他們學習作曲技術,這些都為他以後在創作上和風格上成為一位一流作曲家創造了條件。少年莫扎特在旅行演出中一方面熏染了貴族上流社會的風尚禮儀和華麗的藝術風格,另一方面因處於市民音樂家的低下地位,養成了清高自傲、蔑視權貴的性格。而帶有商業性質的繁重的演出活動,又摧殘了他的健康。這時期,莫扎特的創作中有的受了約翰·克里斯蒂安·巴赫的影響(1772年將巴赫的三首奏鳴曲改編為三首鋼琴協奏曲K.107之1—3),有的是受了薩馬爾蒂尼的影響(如寫於1770—1773年間的交響曲K81,95,112,132,162,182)及馬蒂尼的影響(如歌劇《米特里達特》,1770)。g小調交響曲(K.183)則明顯地反映了海頓「狂飆時期」的創作影響,但也開始顯示出他自己的風格。
1774—1781年,莫扎特基本生活在薩爾茨堡。在父親的輔導下,彌補被中斷了的音樂和文化學習,包括拉丁語、義大利語、法語、英語等(這對他後來旅行各國及一生尋覓歌劇腳本都帶來極大的益處),並利用旅行中獲得的知識和素材,創作了大量的作品。這時已成人的莫扎特,對自己卑微的奴僕地位感到不滿。為了爭取人身與創作的自由,他經過激烈的斗爭,終於在1777年9月獲得大主教的同意,又跟母親進行了兩年的旅行演出。為了另謀職業永遠離開薩爾茨堡,他先後在慕尼黑和曼海姆教學、演出,此間又加深了對不平等制度的認識和體會。在曼海姆時,他得到一些市民音樂家的幫助與同情,接觸曼海姆樂派,聽到他們第一流的管弦樂隊的演奏。由於母親病逝,又未能謀到職位,只得於1779年1月回薩爾茨堡。
這時期,他創作了大量作品,包括協奏曲、奏鳴曲、交響曲、四重奏、小夜曲、嬉遊曲以及他的最好的一部正歌劇《伊多梅紐》。這些作品在內容上,反映了當時狂飆運動思潮的影響,在形式上出現了新的因素,如奏鳴曲式第一樂章的呈示部,出現了與第一主題相對比的第二(或更多的)主題;在再現部中,常常改換主題出現的次序,有時對主題材料也進行了不同的處理;在第一、二樂章間,有了強烈的力度對比等等。這些手法,增強了他的音樂作品的戲劇性,進一步促進了古典奏鳴曲式的形成。
1781—1791年,莫扎特是在維也納度過的。從小就出入各國宮廷、王室的莫扎特,不堪忍受充當奴僕的角色,不願與廚師、花匠一起聽候主人吩咐,他公然頂撞大主教,在備受凌辱後,毅然提出了辭職,到維也納謀生。他是奧地利歷史上第一個有勇氣和決心擺脫宮廷和教會,維護個人尊嚴的作曲家。此後他雖然名義上是位自由作曲家,實際上仍然無力抗爭封建社會對他的壓迫。在維也納的十年,成為他創作中最重要的十年。1781年和大主教決裂後,寫出了著名的歌劇《後宮誘逃》。該劇於1782年7月首演,獲得很大成功。1782年,他在沒有徵得父親同意的情況下,同一位曼海姆音樂家的女兒結了婚,又一次向封建傳統挑戰。長期依賴父母的照顧(22歲時還由母親陪伴到巴黎),使他沒有什麼獨立生活的能力,而這時,他沒有固定職業,繁忙的寫作和演出、幾個孩子接連早夭、妻子重病、精神上和債務上沉重的負擔等等,壓得他透不過氣。生活的磨難對他的思想和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莫扎特和在維也納的海頓結下了深厚友誼,他向海頓學習了四重奏和交響樂的創作經驗,並寫了六首弦樂四重奏贈送給海頓。1784年,他加入了「共濟會」,熱心參加了這個帶有資產階級啟蒙主義思想的秘密宗教團體的活動,對它所宣揚的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有強烈共鳴,並在這種思想的啟示下寫出了許多作品。
1785年,一度倒閉了的維也納民族劇院恢復,莫扎特有了機會從事歌劇創作。1786年又完成並上演了《費加羅的婚禮》,該劇的影響很大,甚至在布拉格也家喻戶曉。1787年他的《唐璜》完成並演出。
在維也納,莫扎特發現了巴赫的作品。他對巴赫的復調技法進行了深入的學習和研究。這對他後期的創作有重要影響。
1790年1月,他的歌劇《女人心》上演。1791年,他寫了歌劇《蒂托的仁慈》,未獲成功。同年9月寫了最後一部歌劇《魔笛》。這時他的身體已經極其衰弱,一位不透露姓名的來訪者要求他譜寫一部安魂曲(目的是將來盜用作為匿名者之作),莫扎特預感到這部作品可能是為自己寫的,在病床上拚命趕寫大型宗教音樂作品《安魂曲》,可惜未能全部完成,便與世長辭了。死後被凄慘地葬在維也納的貧民公墓。
E. 莫扎特的《唐璜》與拜倫的《唐璜》有什麼關系嗎
歌劇《唐璜》和長詩《唐璜》全都取材於西班牙民間關於唐璜的傳說。
另外,寫歌劇《唐璜》的莫扎特是音樂家,寫《人間喜劇》的那是法國作家巴爾扎克。拜倫的《唐璜》是長詩而非小說。回去再好好讀讀歷史課本吧。
F. 唐璜的創作背景是怎樣的
《唐璜》背景介紹:西班牙傳說中的唐璜是14世紀時塞維利亞貴族的兒子,誘奸了一個女子後殺死她的父親,這個唐璜的領地是特諾里奧,因此稱為唐璜·特諾里奧。但其它許多城市也都各有它們自己的唐璜。每一個在開始時都有自己的傳說,隨著時光流逝,所有這些傳說逐步融合成一個人物的故事。這個人物在義大利語中一般被稱為唐·喬萬尼。
首次把唐璜這個人物寫成戲劇的是莫利納的《塞維利亞的淫棍和食客》,莫里哀也於1665年寫過五幕喜劇《唐璜》,隨後莫扎特於1787年為兩幕歌劇《唐璜》作曲,歌詞是洛倫索·達·龐特撰寫的。喜劇和歌劇《唐璜》都是傑作。但這些作品主要講述的都是唐璜追逐女性的故事,並沒有多少積極的意義。拜倫選擇唐璜這個傳奇人物作為自己詩歌的主人公,利用他的「知名度」和冒險經歷來闡述自己的理想,無疑是一種新的藝術創造。
G. 莫扎特的《唐璜》是根據什麼改編的情節是莫里哀的《唐璜》嗎 這兩者有什麼關系
莫扎特的《唐璜》是一部喜歌劇,作於1787年,由蓬特撰寫腳本。蓬特根據貝爾塔迪的腳本《石客記》改編。首次把唐璜這個人物寫成戲劇的是莫利納的《塞維利亞的淫棍和食客》和莫里哀的《石宴》。14世紀西班牙傳奇人物唐璜用義大利語稱為唐.喬萬尼。蓬特在撰寫此劇時,強調了唐璜追逐女性的失敗。
H. 莫扎特 唐璜劇情簡介
唐璜是一個歷史人物。他是一個活在15世紀的西班牙貴族;他誘拐了一個少女,跟著又把那個少女的父親謀殺了。
那樣一個作惡多端的人物本來是不會名留青史的,奈何他卻啟發了後代許多詩人、作家
、音樂家的藝術創作靈感。例如,英國大詩人拜倫寫了一首題名為唐璜的長詩;奧國音樂家莫扎特以唐璜為題材創作了一部有名的歌劇;英國的戲劇家蕭伯納也借用唐璜的故事寫了一部諷刺式的舞台戲劇。
隨著光陰的流轉,歷史的唐璜演變成傳奇的唐璜。傳奇的唐璜是一個見到女人便要把她引誘上床的男人;傳說他每天晚上跟一個不同的女人發生性關系。
現代唐璜的定義是一個好色徒,他要佔有最大多數的女人的肉體來滿足他的男性虛榮感。所以,唐璜式的性是完全沒有愛的性。
唐璜所追求的只是女人的肉體;他跟女人發生性關系向來不把感情放進去;他也從來不用金錢去買性;他要本著他的男性魅力來引誘女人跟他上床。當他得到了一個女人的肉體,他便立刻轉移目標,尋找新的征服對象;因為他要不斷地征服女人,他的男性虛榮感才能保持它的充滿狀態。
I. 莫扎特的歌劇對《唐璜》起了怎樣的作用
《唐璜》的腳本也由達·蓬泰改編,1787年首演,取材於西班牙一個有名的民間傳說。當時,該傳說有各種版本廣泛流傳於歐洲各國,並已有話劇、歌劇、芭蕾舞等藝術形式。莫扎特和達·蓬泰選用了G.貝爾塔蒂的歌劇腳本《石客記》(義大利作曲家G.加扎尼加作曲),在劇情和人物方面作了較大的改動。通過貴族唐璜這個矛盾的人物及其欺騙、損害婦女的可鄙行為,揭露了封建貴族的腐爛生活,同時第一次使唐璜成為一個反叛權威、蔑視封建禮教的人物。莫扎特的音樂處理對這部歌劇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加強了對人物的心理刻畫,運用了戲劇化的重唱,增強了歌劇的矛盾沖突,使人物 (如被唐璜遺棄的少女愛爾維拉、唐璜的男僕等)的形象更為真實、復雜,更有思想性。其樂隊的序曲、唐璜家的舞會音樂等,都富有新意。
J. 莫扎特歌劇 唐璜是什麼時期的
莫扎特的兩幕歌劇《唐·璜》初演於1787年。
劇中的主人公唐·璜是中世紀西班牙的一個專愛尋花問柳的膽大妄為的典型人物,他既厚顏無恥,但又勇敢、機智、不信鬼神;他利用自己的魅力欺騙了許多村女和小姐們,但他終於被鬼魂拉進了地獄;他本質上是反面人物,但又具有一些正面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