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古希臘有三種柱式古羅馬發明了兩種

古希臘有三種柱式古羅馬發明了兩種

發布時間:2021-05-30 11:22:56

㈠ 古希臘創造的三種柱式

古希臘三柱式
柱式: 柱式是指一整套古典建築立面形式生成的原則。基本原理就是以柱徑為一個單位,按照一定的比例原則,計算出包括柱礎(Base)、柱身(shaft)和柱頭(Capital)的整個柱子的尺寸,更進一步計算出包括基座(Stylobate)和山花(Pediment)的建築各部分尺寸。

古希臘的建築從公元前7世紀末,除屋架之外,均採用石材建造。神廟是古希臘城市最主要的大型建築,其典型型制是圍廊式。由於石材的力學特性是抗壓不抗拉,造成其結構特點是密柱短跨,柱子、額枋和檐部的藝術處理基本上決定了神廟的外立面形式。古希臘建築藝術的種種改進,也都集中在這些構件的形式、比例和相互組合上。公元前6世紀,這些形式已經相當穩定,有了成套定型的做法,即以後古羅馬人所稱的「柱式」。

古希臘建築基本上是三種主要柱式:

多立克柱式:希臘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的特點是比較粗大雄壯,沒有柱礎,柱身有20條凹槽,柱頭沒有裝飾,多立克柱又被稱為男性柱。著名的雅典衛城(Athen Acropolis)的帕提農神廟(Parthenon)即採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愛奧尼柱式:希臘愛奧尼柱式(Ionic Order)的特點是比較纖細秀美,柱身有24條凹槽,柱頭有一對向下的渦卷裝飾,愛奧尼柱又被稱為女性柱。愛奧尼柱由於其優雅高貴的氣質,廣泛出現在古希臘的大量建築中,如雅典衛城的勝利女神神廟(Temple of Athena Nike)和伊瑞克提翁神廟(Erechtheum)。

科斯林柱式:希臘科斯林柱式(Corinthian Order)的比列比愛奧尼柱更為纖細,柱頭是用毛莨葉(Acanthus)作裝飾,形似盛滿花草的花籃。相對於愛奧尼柱式,科林斯柱式的裝飾性更強,但是在古希臘的應用並不廣泛,雅典的宙斯神廟(Temple of Zeus)採用的是克林斯柱式。

http://www.sznews.com/art/images/site3/20060814/00e04c4eeebe064a60b802.jpg
圖解:從左至右依次為: 多利克柱式,愛奧尼亞柱式,科林斯柱式

㈡ 古希臘與古羅馬的柱式

柱式的演進

希臘早期的建築,同中國一樣,也是木構架的,易於腐朽和失火。古希臘的制陶業發展較早,技術很高,從公元前7世紀起,已經開始使用陶器來保護木構架,到公元前7世紀之末,除了屋架之外,已經全用石材建造了。

石造的大型廟宇的典型型制是圍廊式,因此,柱子、額枋和檐部的藝術處理基本上決定了廟宇的面貌。希臘建築藝術的種種改進,也都集中在這些構件的形式、比例和相互組合上。公元前6世紀,它們已經相當穩定,有了成套的做法,這套做法以後被羅馬人稱為「柱式」——order。

有兩種柱式同時在演進。一種是流行於小亞細亞先進共和城邦里的愛奧尼式(Ionic),一種是義大利、西西里一帶寡頭制城邦里的多立克式(Doric)。愛奧尼式比較秀美華麗,比例輕快,開間寬闊,反映著從事手工業和商業的平民們的藝術趣味。多立克柱式粗笨,有古埃及建築的影響,反映著寡頭貴族的藝術趣味。

㈢ 古希臘的三種柱式是哪三種

1、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是古典建築的三種柱式中出現最早的一種(公元前7世紀)。(另外2種柱式是愛奧尼亞柱式和科林斯柱式),它們都源於古希臘。在希臘,多利克柱式一般都建在階座之上,特點是柱頭是個倒圓錐台,沒有柱礎.柱身有20條凹槽,柱頭沒有裝飾。建造比例通常是:柱下徑與柱高的比例是1:5.5;柱高與柱直徑的比例是4或6:1。多立克柱又被稱為男性柱。著名的雅典衛城(Athen Acropolis)的帕提農神廟(Parthenon)即採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2、愛奧尼柱式(Ionic Order)
源於古希臘,是希臘古典建築的三種柱式之一(另外兩種是多立克柱式和科林斯柱式)特點是比較纖細秀美,又被稱為女性柱,柱身有24條凹槽,柱頭有一對向下的渦卷裝飾。愛奧尼柱由於其優雅高貴的氣質,廣泛出現在古希臘的大量建築中,如雅典衛城的勝利女神神廟(Temple of Athena Nike)和俄瑞克忒翁神廟(Erechtheum)。
愛奧尼柱式起源於前6世紀中葉的愛奧尼亞,小亞細亞西南海岸和島嶼,上面住著操愛奧尼亞方言的希臘人。愛奧尼柱式在前5世紀傳入希臘大陸。第一個愛奧尼風格的大神廟,是在被地震摧毀前僅僅存在10年,於前570年至前560年間建於薩摩斯島的赫拉神廟,建築師為羅伊科斯(Rhoikos)。在這里,愛奧尼柱被用來裝點最偉大的女神:沒有別的更顯赫的地方能夠讓它在這么短暫的時間內展示自己了。以弗所的阿耳忒彌斯神廟是存在長達6個世紀的愛奧尼神廟,也是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同希臘多立克柱式不同,愛奧尼柱通常豎在一個基座上,將柱身和建築的柱列腳座(stylobate)或平台分開。愛奧尼柱的柱頭由一對標志性的渦形裝飾(volute)置於模塑的柱帽(echinus)之上,或是從內綻放出。柱帽通常附以蛋與標(egg and dart),一種橢圓與箭頭交替排列的裝飾線條。最初渦形裝飾位於同一個平面上(如右圖所示),後來在角落上它們被安排呈角度突出。愛奧尼柱式的這個特點使得它在前4世紀挑剔的眼光中比多利克柱式更為多變適用,同時在角落將它扭轉也使得不論在正面或側面觀察,它們都呈同樣的寬度。16世紀文藝復興建築師和神學家斯卡默基(Vincenzo Scamozzi)設計了這種完美排列的四邊愛奧尼柱頭的一個版本,它是如此成功以至於成為了當時的標准,而當希臘的愛奧尼柱式在18世紀希臘復興式風格(Greek Revival)中重新被介紹回來的時候,人們重新發現它是如此古樸和原始。
在渦形裝飾之下,愛奧尼柱可以有一個寬的柱環或帶將柱頭從刻有凹槽的柱身上分割開,或者由一個花和水果的垂花飾從渦紋的縫隙中,或從它們的 「眼」中轉出。經過一些早期嘗試後,柱身上的凹槽數被固定在24個。這個標准化將刻槽同直徑的比例維持在一個相似的程度,即便柱子的高度被延伸亦如此。羅馬人在凹槽之間留出一些柱身表面,而希臘人將它們用完只剩刀口以便雕刻。
愛奧尼柱總是比多利克柱要纖細:愛奧尼柱為8或9個直徑高,在美國的改良格式中甚至更高。它們通常刻有凹槽。

3、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是希臘古典建築的第三個系統,公元前五世紀由建築師卡利漫裘斯〔Callimachus〕發明於科林斯〔Corinth〕,此亦為其名稱之由來。它實際上是受奧尼亞柱式的一個變體,兩者各個部位都很相似,只是柱頭以毛茛葉紋裝飾,而不用愛奧尼亞式的渦卷紋。毛茛葉層疊交錯環繞,並以卷須花蕾夾雜其間,看起來像是一個花枝招展的筐籃被置於圓柱頂端,其風格也由愛奧尼亞式的秀美轉為豪華富麗。其優點是,在華麗美觀之餘還可置於建築物的任何部位,柱頭圖案呈環繞狀,因而適應各種觀賞角度,從而在日後的希臘化時期和羅馬時期倍受歡迎,成為三大柱式之一

㈣ 古希臘三大柱式的特點

古希臘三大柱式的特點如下:

1、陶立克柱式:

直接置於階座上,由一系列鼓形石料一個挨一個壘起來的,較粗壯宏偉。圓柱身表面從上到下都刻有連續的溝槽,溝槽數目的變化范圍在16條到24條之間。

2、愛奧尼克柱式:

這種柱式比較纖細輕巧並富有精緻的雕刻,柱身較長,上細下粗,但無弧度,柱身的溝槽較深,並且是半圓形的。上面的柱頭由裝飾帶及位於其上的兩個相連的大圓形渦卷所組成,渦卷上有頂板直接楣梁。

3、科林斯柱式:

四個側面都有渦卷形裝飾紋樣,並圍有兩排葉飾,特別追求精細勻稱,顯得非常華麗纖巧。柱頭是忍冬草形象科,林斯柱式的裝飾性更強。

古希臘建築從公元前7世紀末開始,除了屋架外,都是用石頭建造的。神廟是古希臘城市中最重要的大型建築。由於石材的力學特性是壓縮的,而不是拉伸的,因此其結構特點是短跨度密集的柱、柱、前梁和屋檐的藝術處理基本上決定了寺廟外立面的形式。

(4)古希臘有三種柱式古羅馬發明了兩種擴展閱讀:

古希臘三大柱式的相關傳說:

海倫和仙女奧塔斯的兒子多羅斯統治著阿海亞和伯羅奔尼撒人。多羅斯在阿爾戈斯古城的朱諾神廟建造了陶立柱神廟。後來,在阿赫亞的其他城市也修建了類似的廟宇。對稱的規則還沒有建立起來。為了找到模型,他們轉向人體本身。

當他們想要在寺廟里放置柱子時,因為沒有對稱的規則,他們探索了各種方法使它可以裝載並且有一個可接受的外觀。他們試圖測量一個男人的腳的長度,並將其與他的身體長度進行比較。

原來這個人的腳是他身體長度的1/6,所以他們把同樣的原理應用到柱子上,使柱子的高度,包括頭部,是柱子底部厚度的6倍。這樣,建築物上的多立克柱開始顯示出這個人的力量和優雅的比例。

後來,當他們想為優雅的黛安娜而不是男性阿波羅建造一座神廟時,「腳變成了一個苗條女人的尺寸。這是第一次,柱子的厚度是它高度的1/8,使它看起來更高。

他們把耳蝸裝飾物放在柱子的頂部,「就像從左右兩側垂下來的卷發一樣」,而柱子的正面裝飾著水果垂飾。柱子上的凹槽貫穿整個柱子,就像主婦長袍上的褶皺。這變成了第二列,離子列。

哥林多圓柱「暗指女孩的精靈般的身材」,用於裝飾效果。在他的書中,維特魯威講述了一個悲傷的護士的故事,她在科林斯的一個十幾歲的女孩死後,把一個裝滿她最喜歡的東西的籃子放在她的墳墓上,並用瓷磚蓋上。籃子碰巧落在一棵爬山虎的樹根上。

在春天,植物發芽,因為瓷磚阻止主莖向中心生長,莖和葉子向外彎曲,在邊緣形成一個漩渦狀。當雕刻家卡利·馬科斯經過這里時,他從中得到了靈感,將百威郎爬山虎的葉子視為「科林斯」的污名。這樣就確定了風格,並以其適當的少女對稱比例的其餘科林斯柱確定。

㈤ 古希臘時期的三種柱式與古羅馬到新古典主義時期的柱式 外形與比例上有啥區別.最好有圖片 數據。

希臘古典風格

神廟建築體現了希臘古典風格單純、典雅、和諧的風貌。多立克、愛奧尼克、科林斯是希臘風格的典型柱式,也是西方古典建築室內裝飾設計特色的基本組成部分。多立克柱式粗獷、剛勁,基座有三層石階,柱身由一段段石鼓構成,呈底寬上窄漸收式,柱頭由方塊和圓盤構成,無飾紋。愛奧尼克柱式整體造型風格堅挺娟秀,比多立克多一個柱礎,縱向有凹槽24條,各凹槽的交接稜角上設計一部分圓面,最具特徵的是它的柱頭,左右各有一對華麗、精巧、柔美的卷渦式裝飾。科林斯柱式用毛莨葉作裝飾,形似盛滿花草的花籃式柱頭,規范而細膩,充滿生氣,其柱高、柱徑比例、凹槽都同於愛奧尼克柱式。古希臘風格的三種柱式常用於客廳的隔斷中。

新古典主義風格

新古典主義以尊重自然、追求真實、復興古代的藝術形式為宗旨,特別是古希臘、古羅馬文明鼎盛期的作品,或庄嚴肅穆、或典雅優美,但不照抄古典主義並以摒棄抽象、絕對的審美概念和貧乏的藝術形象而區別於16、17世紀傳統的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風格還將傢具、石雕等帶進了室內陳設和裝飾之中,拉毛粉飾、大理石的運用,使室內裝飾更講究材質的變化和空間的整體性。傢具的線形變直,不再是圓曲的洛可可樣式,裝飾以青銅飾面採用扇型、葉板、玫瑰花飾、人面獅身像等。

㈥ 古希臘創造的三種柱式是什麼

古希臘建築基本上是三種主要柱式: 多立克柱式:希臘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的特點是比較粗大雄壯,沒有柱礎,柱身有20條凹槽,柱頭沒有裝飾,多立克柱又被稱為男性柱。著名的雅典衛城(Athen Acropolis)的帕提農神廟(Parthenon)即採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愛奧尼柱式:希臘愛奧尼柱式(Ionic Order)的特點是比較纖細秀美,柱身有24條凹槽,柱頭有一對向下的渦卷裝飾,愛奧尼柱又被稱為女性柱。愛奧尼柱由於其優雅高貴的氣質,廣泛出現在古希臘的大量建築中,如雅典衛城的勝利女神神廟(Temple of Athena Nike)和伊瑞克提翁神廟(Erechtheum)。 科斯林柱式:希臘科斯林柱式(Corinthian Order)的比列比愛奧尼柱更為纖細,柱頭是用毛莨葉(Acanthus)作裝飾,形似盛滿花草的花籃。相對於愛奧尼柱式,科林斯柱式的裝飾性更強,但是在古希臘的應用並不廣泛,雅典的宙斯神廟(Temple of Zeus)採用的是克林斯柱式。

㈦ 古希臘人創造的三種柱式是什麼

古希臘三柱式
柱式:
柱式是指一整套古典建築立面形式生成的原則。基本原理就是以柱徑為一個單位,按照一定的比例原則,計算出包括柱礎(Base)、柱身(shaft)和柱頭(Capital)的整個柱子的尺寸,更進一步計算出包括基座(Stylobate)和山花(Pediment)的建築各部分尺寸。
古希臘的建築從公元前7世紀末,除屋架之外,均採用石材建造。神廟是古希臘城市最主要的大型建築,其典型型制是圍廊式。由於石材的力學特性是抗壓不抗拉,造成其結構特點是密柱短跨,柱子、額枋和檐部的藝術處理基本上決定了神廟的外立面形式。古希臘建築藝術的種種改進,也都集中在這些構件的形式、比例和相互組合上。公元前6世紀,這些形式已經相當穩定,有了成套定型的做法,即以後古羅馬人所稱的「柱式」。
古希臘建築基本上是三種主要柱式:
多立克柱式:希臘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的特點是比較粗大雄壯,沒有柱礎,柱身有20條凹槽,柱頭沒有裝飾,多立克柱又被稱為男性柱。著名的雅典衛城(Athen
Acropolis)的帕提農神廟(Parthenon)即採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愛奧尼柱式:希臘愛奧尼柱式(Ionic
Order)的特點是比較纖細秀美,柱身有24條凹槽,柱頭有一對向下的渦卷裝飾,愛奧尼柱又被稱為女性柱。愛奧尼柱由於其優雅高貴的氣質,廣泛出現在古希臘的大量建築中,如雅典衛城的勝利女神神廟(Temple
of
Athena
Nike)和伊瑞克提翁神廟(Erechtheum)。
科斯林柱式:希臘科斯林柱式(Corinthian
Order)的比列比愛奧尼柱更為纖細,柱頭是用毛莨葉(Acanthus)作裝飾,形似盛滿花草的花籃。相對於愛奧尼柱式,科林斯柱式的裝飾性更強,但是在古希臘的應用並不廣泛,雅典的宙斯神廟(Temple
of
Zeus)採用的是克林斯柱式。
http://www.sznews.com/art/images/site3/20060814/00e04c4eeebe064a60b802.jpg
圖解:從左至右依次為:
多利克柱式,愛奧尼亞柱式,科林斯柱式

㈧ 古羅馬三大柱式

券柱式 羅馬疊柱式 巨柱式

券柱式 古羅馬時期為了解決柱式和拱券結構的矛盾,產生了被稱為券柱式的組合。這就是在牆上或墩子上貼裝飾性的柱式,從柱礎到檐口,一一具備。把券洞套在柱式的開間里。券腳和券面都用柱式的線腳裝飾,取得細節的一致,以協調風格。柱子和檐部等等保持原有的比例,但開間放大。柱子凸出於牆面大約3/4個柱徑。
這種券柱式的構圖很成功。方的牆墩同圓柱對比著,方的開間同圓券對比著,富有變化。但它們構圖契合:圓券同樑柱相切,有龍門石和券腳線腳加強聯系,加以一致的裝飾細節,所以很統一。但柱式成了單純的裝飾品,有損於結構邏輯的明確性。柱子倚在牆墩上,輪廓的重要性降低了,導致它們失去了希臘柱子那種精微的敏感性。

羅馬疊柱式 為了解決柱式和多層建築物的矛盾。最常用的辦法是把希臘晚期的疊柱式向前推進一步,底層用托斯干柱式或新的羅馬式多立克柱式。二層用愛奧尼柱式,三層用科林斯柱式,如果還有第四層,則用科林斯的壁柱。新的法則是,上層柱子的軸線比下層的略向後退,顯得穩定。但在羅馬,極少有純柱式的疊加,幾乎都是券柱式的疊加。

巨柱式 為了立面尺度需要而使一棵柱子穿過幾層樓的做法。

㈨ 古希臘建築中的柱子有哪幾種柱式

古希臘建築最主要的特點是柱式。希臘人受到埃及人的影響,發現柱子在神廟建築中具有關鍵性作用。於是發明了多立克柱式、愛奧尼柱式和科林斯柱式。古羅馬的建築師維特魯威認為多立克柱式顯示了人體的比例、力量和優美,是一個完美的男性範本,愛奧尼亞柱式表現了女性纖弱的特性,科林斯柱式模仿了女孩子瘦小的身材,這點科林斯柱式看上去和愛奧尼亞式沒有很大的不同。維特魯威為柱式的人格化打開了門戶,到文藝復興時期更是登堂入室。

㈩ 古羅馬的柱式源於古希臘,常見的柱式有哪些

常見的羅馬柱柱式有以下幾種,如圖,在私人別墅,農村自建房也常見。

閱讀全文

與古希臘有三種柱式古羅馬發明了兩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