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何謂生命與創造
[法]羅曼·羅蘭
生命若是一張弓,那夢想就是弓弦。但,箭手在哪裡呢?我見過一些俊美的弓,用堅韌的木料製成,表面光滑沒有一絲節痕,諧和秀逸如神之眉,但卻沒什麼用途。
我見過一些行將震顫的弦線,彷彿從動盪的內臟中抽出的腸線,在靜寂中戰栗著。它們綳緊著,即將奏鳴了……它們將射出銀矢——那音符——在空氣的湖面上拂起漣漪,可是它們在等待什麼?終於鬆弛了。於是,永遠沒有人聽到那串美妙的音符了。
震顫沉寂,箭枝紛散;箭手何時來捻弓呢?他很早就來把弓搭在我的夢想上。我幾乎記不起我何時曾躲過他,只有神知道我怎樣地夢想!我的一生是一個夢,我夢著我的愛、我的行動和我的思想。當我晚上無眠時,當我白天幻想時,我心靈中的謝海萊莎特就解開了紡紗竿。他在急於講故事時,他夢想的線索被攪亂了,我的弓跌到了紡紗竿一面,那箭手——我的主人——睡著了。但即使在睡眠中,他也不放鬆我,我挨近他躺著。我像那把弓,感到他的手放在我光滑的木桿上。那隻豐美的手、那些修長而柔軟的手指,它們用纖嫩的肌膚撫弄著在黑夜中奏鳴的一根弦線。我使自己的顫動溶入他身體的顫動中,我戰栗著,等候蘇醒的瞬間,那時,我就會被神聖的箭手摟入他的懷抱里。
所有我們這些有生命的人都在他掌中;靈智與身體,人、獸、元素——水與火——氣流與樹脂——一切有生之物……
生存有什麼可以恐懼的呢?要生活,就必須行動。您在哪裡,箭手,我在向您呼喚,生命之弓就橫在您的腳下。俯下身來,撿起我吧!把箭搭在我的弓弦上,射吧!
我的箭嗖地飛去了,猶如飄忽的羽翼。那箭手把手挪回來,擱在肩頭,一面注視著向遠方消失的飛矢,一面注視著已經射過的弓弦漸漸地由震顫而歸於凝止。
誰能解釋神秘的宣洩呢?一切生命的意義就在於此——在於創造的刺激。
生活在這刺激的狀態中,是萬物共同的期待。我常觀察我們那些小同胞,那些獸類與植物奇異的睡眠——那些禁錮在莖衣中的樹木、做夢的反芻動物、夢游的馬、終生懵懵懂懂的生物。而我在它們身上卻感到一種不自覺的智慧,其中不無一些悒鬱的微光,顯出思想快形成了:「究竟什麼時候才行動呢?」
微光隱沒。它們又入睡了,疲倦而聽天由命……
「還沒到時候吶。」我們必須等待。
我們一直等待著,我們這些人類。時候畢竟到了。
可是對於某些人,創造的使者只站在門口;對於另一些人,他卻進去了,他用腳碰碰他們:「醒來!前進!」
我們一躍而起:咱們走!
生命感悟
我之所以生存,因為我創造。生命的第一個運動是創造。一個新生的男孩剛從母親子宮里冒出來時,就立刻灑下幾滴精液。一切都是種子,身體和心靈均如此。每一種健全的思想是一顆植物種子的包殼,傳播著輸送生命的花粉。造物主不是一個勞作了六天而在安息日休憩的有組織的工人。安息日就是主日,是造物主那偉大的創造日。造物主不知道還有什麼別的日子。如果他停止創造,即使是一剎那,他也會死去。因為「空虛」時刻張著兩顎等著他……顎骨,吞下吧,別做聲!巨大的播種者散布著種子,彷彿流瀉的陽光;而每一顆灑下來的渺小種子就像另一個太陽。傾瀉吧,未來的收獲,無論肉體或精神的!精神或肉體,反正都是同樣的生命之源泉。
「我的不朽的女兒,劉克屈拉和曼蒂尼亞……」我產生我的思想和行動,作為我身體的果實……永遠把血肉賦予文字……這是我的葡萄汁,正如收獲葡萄的工人在大桶中用腳踩出的一樣。
因此,我一直創造著……
「我之所以生存,因為我創造。」從出生那刻起,生命與創造便緊密相連。
從遠古時期祖先探索出鑽木取火,結束了人類茹毛飲血的時代,到現在科學家讓新發明不斷更新換代,我們一直在創造。
創造,即是突破。人貴有勇於挑戰,突破自我的秉性。而每一次挑戰與突破,又為下一次生命的創造提供了歷練和資本。
生命貴於創造,所以,不要讓我們的智慧,止步在創造的瓶頸。
生命如屋
張麗鈞
生命中的每一天究竟該怎樣度過?聽到過兩種截然相反的說法。一種說法認為:將生命中的每一天當做生命的第一天去過,帶著最初看到這世界的新鮮與驚喜,讓充滿好奇的眼睛在尋常的天地間讀出大美,讓心在與萬物的美好交流中感到無比的欣幸與滿足;另一種說法卻是:將生命中的每一天當做生命的最後一天去過,帶著即將辭世的留戀與珍惜,及時兌現夢想,及時將生命中的「不如意」改寫成「大如意」,寬宥他人,感謝命運,在夕照里掬一捧純粹的金色,鍍亮心情。
我同樣地喜愛著這兩種說法。我願意讓自己熱愛世界的心永葆「第一天」的新奇和敏感,也願意讓自己珍惜世界的心永遠懷有「最後一天」的警醒和勇毅。
很久了,我一直不能忘懷那個叫喬治的人。這個不幸的建築師被命運虧待、捉弄——妻子離他而去,兒子被判給妻子後,沉溺於毒品不能自拔,並且和喬治關系疏遠。喬治對自己做了20年的工作也極不滿意,終於在氣急之下和上司大吵一架,憤然辭職,沖出了辦公室。這個喬治已經夠倒霉了,但是,更倒霉的事情又出現了——他被告知得了癌症,僅剩下幾個月的生命了。
潦倒的喬治,就像父親留給他的那幢建在海邊的破舊不堪、搖搖欲墜的舊房子。瀕臨死亡的生命,瀕臨倒塌的房屋,喬治的世界凄慘到了極點。但是,命運一次次的棒喝卻將他打醒了,他下決心改變自己似乎再也難以改變的生活。倒計時的生命之鍾在耳畔滴答作響。
喬治要在這人生的最後幾個月里重活一回。
他決定將海邊那幢破舊的房子按照自己多年來夢想的樣子重新修葺。似乎直到這時,徒然浪費了幾十載寶貴生命的喬治才恍然明了,自己這個建築師原是可以為自己建造一幢美麗房舍的!他隱瞞了自己的病情,邀請兒子暑假來海邊和自己一道修建房屋,而終日無所事事的妻子開始主動給父子倆送飯,慢慢地,竟也加入了他們的行列。
海風吹拂,陽光強烈。父子倆在勞動中重建親情,夫妻倆也在勞動中鴛夢重溫。兒子擺脫了毒品的困擾,並得到了甜蜜的愛情。妻子對喬治有了全新的認識。房子建起來的時候,愛也成長起來……
這是美國電影《生命如屋》中的情節。這部影片,以「愛的重建」與「屋的重建」,給人以生命「第一天」和「最後一天」的強烈震撼和深刻啟迪。不幸而又萬幸的喬治,將人生之悟砌進了牆里。我相信,即使他命赴九泉,也會含笑憶及自己生命尾聲中重獲的那一次「濃縮版」的、有價值的生命——愛的體驗,情的升華,咀嚼人生況味的晨昏,房屋矗立起來時強烈的成就感……
生命總在不覺間流逝。日子被日漸麻木的人過得舊了、更舊了。「第一天」和「最後一天」的提醒,其實是善愛者為自己和他人出的一道人生思考題。在這道思考題面前,願倦怠麻痹或緊張忙碌的你能有片刻沉吟。問問自己,在激情燃燒過後,是否曾守著灰燼懨懨度日?在人生謝幕之前,是否曾鎖著眉頭打發時光?在「第一天」和「最後一天」之間,歲月那麼漫長,漫長得讓人誤以為凋零隻是遠方別人的事。你願不願意隨喬治一同醒來?像詩人一樣活著,像農夫一樣勞作,贊美陽光,享受生命……
生命如屋,值得我們帶上所有的熱情與智慧去悉心建造。
生命感悟
看過幾個經典的問題:人的生命有幾天?答曰:兩天。今天,明天;最重要的是哪天?答曰:第一天和最後一天。
是的,撇過逝去的昨天,我們活在今天和明天,而第一天給予我們新生,最後一天則教會我們留戀。
人生苦短,很多人習慣沉溺於昨天的無可挽回,而又忽略了第一天到最後一天的短暫。
好日子,要慢慢品嘗;壞日子,要飛快地過。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建築師,只是設計的草樣不同。或許建築過程中會有風吹雨打,甚至坍塌,但只要信念不倒,每個人都會最終收獲自己的堅實城堡。[法]雅克·薩洛美
我們每人都有一些首要的事,只不過我們並不將它們置於同一層次,因為這涉及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而在我們不同人看來,這些層面可能是對立的。
「像我今天這樣的人,首要的是什麼呢?」
「像我這樣作為丈夫、父親、職業者、曾經的孩子、公民,首要的又是什麼?」
「作為汽車司機,作為人際關系的塑造者,首要的又是什麼呢?」
有時,我們可能難以分清「首要」和「緊要」。
在危機、沖突、威脅的情形中所產生的不安迫使我們做出選擇將某些決定列為首要,而不是其餘那些在多少有點兒散亂的情感壓力下做出的選擇。
「緊急」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反應性」的方面,我甚至把它看成一個非選擇的過程;「首要」的最大特徵就是其「關系性」的方面,是一個有充分認識和反思的選擇過程。
有效的選擇總意味著放棄、失望、更明晰的承諾,甚至可能是痛苦的決裂。
「35歲時,當我有了第三個孩子,我決定我的首要就是做一個好母親,我已放棄了重要的職位,以便全身心照顧好他們。」
「我的首要就是我的個人信念和政治承諾,若我接受這個承諾,那我將不得不為之操勞奔波、並會犧牲自己的一部分人格,那我將會覺得背叛了自己。我失業了,我不得不又面臨其他類似的選擇……」
去確定別人生命中的首要不是我的責任,我最多隻說說自己的。在我看來,對於像我今天這樣的人,首要的事情有:
*保持經濟上的自治,並在此之上保持獨立。
*若別人還未過分苛求,或者並未超出我的寬容的限度,那麼應忠於自己的承諾。
*在所有關系中都能夠尊重自己,亦即在自己所感覺的、經歷的,在自己所說的、所做的一切里,能感覺自己處在一個協調的位置。
*注意不去傷害生命,不論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
*對和周圍的人的關系的質量保持警惕,避免維持那種浪費精力的關系。
*坦誠對待愛情,接受幸福的短暫。
現在我意識到,在我的首要中,既有永恆,也有變化。
然而,我發現我可能會過一種充滿沖突的生活,我唯一的自由就是選擇的自由,亦即能暫時或更長久地放棄一些操守、行動甚至一些承諾,以保持與內心嚮往的一致與和諧。
我希望它們不過分矛盾,希望它們能自我協調。
在這方面,只有我們自己才應為這種自由付出代價。
生命感悟
人不得不選擇去做的,是必要;經過思考後選擇去做的,是首要。
親情、事業、公益,所佔每個人生命的比重不同,所以每個人生命中的首要也不盡相同。只是有時候,我們想要的,往往是得不到的;得到的,未必是真正需要的;而需要的,不一定就是生命中首要的。我們需要給自己的人生排序。只有有了秩序和順序,我們的生命才會井然有序。明白了什麼是自己首要的,我們的人生才會真正有意義。
生命的賬單
梅桑榆
人對於金錢的開支,大多比較留心,購某物花了多少錢,辦某事花了多少錢,即使不像賬房先生那樣筆筆入賬,心中也有一本大致的賬單,但對於時間的付出,卻往往不大在意。如果有誰為人們在工作、生活等方面所用去的時間一一予以記錄,列出一份「生命的賬單」,不僅十分有趣,而且可能會令人有所感悟,有所警醒。
法國《興趣點》雜志對人一生中對時間的支配做過一次推算:「站著:30年;睡著:23年;坐著:17年;走著:16年;跑著:1年零75天;吃著:6~7年;看電視:6年;開車:5年;做夢:4年;聊天談笑:1年零258天;做飯:1年零195天;穿衣:1年零166天;排隊:1年零135天;過節:1年零75天;閱讀:250天;如廁:195天;刷牙:92天;哭:50天,說『你好』:8天,看時間:3天。」英國廣播公司也曾委託人體研究專家對人的一生進行了「量化」分析,有些數字可以作為這一推算的補充:「沐浴:2年;等候入睡:18周;打電話:2年半;等人回電話:1周;男士們一生中無所事事的時間:2年半。」以上推算和量化分析並不全面,而且有些數字也不具很強的說服力和可信性,但卻也為我們大致列出了一個生命的賬單。
這份賬單上的一連串數字,使我吃驚不小,並且暗暗為自己算了一筆時間賬。我年輕時有過酗酒的經歷,與人聚飲很少不醉,而一醉就要沉睡數小時,醒來之後,大腦仍是暈暈乎乎、昏昏沉沉,不能正常投入工作。我算了一下酗酒所耗費的時間:飲酒與沉睡至少要耗去8小時(醒後渾渾噩噩的狀態尚不算在內),即一個工作日,每月以8次計,一年就要耗去96個工作日,如果酗酒30年,就要耗去2880個工作日。幸虧我後來改變了環境,不再沉醉於酒,我生命的賬單上才減少了這筆完全不必要的開支。我是個煙民,我算了一下抽煙所耗費的時間:我抽一支煙需時5分鍾左右,並且在抽煙時要停下手中的工作或因抽煙而推遲做某事,我每日抽煙一包,耗時100分鍾,一年就是36000分鍾,也即600個小時。如果我做40年的煙民,就要為抽煙耗去24000個小時,即3000個工作日。如果將這些時間用於讀書寫作,我將要多讀多少書,多寫多少文章?除此之外,懶覺和無所事事是兩頭永遠喂不飽的豬,不知吞掉了我多少原本可以用於工作的時間。
任意空耗時光者當然並非我一人。有的人樂於閑聊,一日無人與他扯談就覺得度日如年;有的人樂於作長夜飲,二三酒友相聚沒五六個小時不能盡興;有的人樂於賭,壘起「長城」常常通宵不疲;有的人樂於煲電話粥,抓著話筒聊上一兩個小時仍言猶未盡;有的人樂於睡,別說日出三竿,即使紅日當頂他仍高卧不起……這些人的生命賬單上,有些數字就要改寫,或是聊天8年,或是飲酒6年,或是打電話5年,或是搓麻將12年,或是睡覺30年……《興趣點》雜志根據推算結果得出結論:成年人一年醒著的時間里,只有40%用於工作。而上述這些空耗時光的人,用於工作的時間,恐怕只能有20%~30%,甚至更少。
人們對於自己存摺上的數字,總是瞭然於心,每項開支總有其目的性,若是花了不當花的錢,心裡就會又後悔、又惋惜。殊不知生命也像一個存摺,這個存摺上的數字只會減少而不會增加,如果我們將一部分生命支付於無意義的事情上,便會給有意義的工作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每一個珍愛生命、並且不願白活一生的人,都應該經常查看一下自己生命的賬單,將以往的支出盤盤點,總結教訓,糾正失誤,制定合理的計劃,盡量壓縮不必要的支出,像開支金錢一樣開支組成生命的每一天。
生命感悟
生命是一筆昂貴的開支,吃飯、睡覺、戀愛、婚育,都有一筆筆昂貴的利息,而且永遠無法還清。因為,生命只有一次。
跟金錢的賬單最大的不同就是,金錢可以花了再掙,生命消耗了卻不再,永遠只是單行線。所以,我們不抽煙,不是在節約煙草的開支,更是在節約我們的健康;我們不酗酒,不是在心疼酒精的花銷,而是在珍惜我們清醒的光陰。
因為我們知道,一旦到了生命的終點,這筆賬單上欠債的多寡,便是對我們人生的終審。一切意義或者無意義,一覽無遺。所以,請節約你生命中的每一筆「開支」,因為面對這條單行線,我們能做到的,也只有節約。
青春小語
[中國台灣]羅蘭
問問自己,你要得到什麼?你最喜歡最嚮往的東西是什麼?你先在心裡為自己找到答案。也許,你喜歡發財,也許你喜歡發了財以後,為自己弄一片果園;也許你打算出國;也許你想參加高考;也許你想成為音樂家、畫家或作家。那麼,等你確定了你的目標之後,你會發現生活中有許多項目突然變得有意義起來,而另外又有些項目突然變得不重要起來。那時,你就會找到一些可以把自己發動的力量,讓自己不再那麼毫無目的地懶惰下去了。
在不適合自己志願的路上奔波,猶如穿上一雙不合適的鞋,會令你十分痛苦。
一個人只有在他為自己的興趣和志願去追求和努力的時候,他才覺得他的人生是有目的的。奉勸對人生有懷疑的同學們,好好想一想,你喜歡什麼?你擅長什麼?你想做些什麼?放下一切的功利,一切的虛榮,堅決地朝著你所認定的方向去追求,你就不會再覺得苦悶和彷徨了。
果斷可以使自己堅定不變,擔當可以消除個人患得患失的痛苦。後悔是對自己的一種懲罰,與其後悔不如改過,立刻給自己找一個新的起點,從頭做起。
世間事物,你有所取,就必定有所舍。在你取得一件東西的同時,也必定會失去一件東西。取捨之間要有膽量。你要明白,兩條路,你反正只能選擇一條。而這兩條路的利弊也往往不是絕對的。你有所得,就有所失。只有你衡量過其中一條的利多弊少,你就只好放棄另外那條路上那少量的利益了。
不要挑剔已經選擇了的東西,而要去記住你當初選擇它的時候,所看到的它的好處。
既然當初是你自己認為有理由這樣決定的,那麼,那個理由一定不會無緣無故地消失,要堅信自己的決定,已經放棄了的,就隨它吧。
生命感悟
忽然想起若干年前風靡校園的一首民謠《青春》:「青春的花開花謝,讓我疲憊卻不後悔,四季的雨飛雪飛,讓我心醉卻不堪憔悴。」
短暫的時光與永遠的懷念,甜蜜的回憶摻雜淡淡的憂傷,永遠是青春不變的主旋律。難以想像,沒有感恩,沒有回憶的青春是多麼灰暗和無力。這段生命中最美好的年華,如果沒有過熱情和激情的歷練,將是多麼蒼白的遺憾。
力求知,謹做人,嚴律己。但願回首往事的時候,我們的青春不會只剩下一種色彩的回憶。
生命的三分之一
鄧拓
一個人的生命究竟有多大意義,這有什麼標准可以衡量嗎?提出一個絕對的標准當然很困難,但是,大體上看一個人對待生命的態度是否嚴肅認真,看他對待勞動、工作等等的態度如何,也就不難對這個人的存在意義做出適當的估計了。
古來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嚴肅地對待自己的生命,當他活著一天,總要盡量多勞動、多工作、多學習,不肯虛度年華,不讓時間白白浪費掉。我國歷史的勞動人民以及大政治家、大思想家等等都莫不如此。
班固寫的《漢書·食貨志》上有下面的記載:「冬,民既入;婦人同巷,相從夜績,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
這幾句讀起來很奇怪,怎麼一月能有四十五天呢?再看原文底下顏師古做了註解,他說:「一月之中,又得夜半為十五日,共四十五日。」
這就很清楚了。原來我國的古人不但比西方各國的人更早地懂得科學地、合理地計算勞動日,而且我們的古人老早就知道對於日班和夜班的計算方法。
一個月本來只有30天,古人把每個夜晚的時間算作半日,就多了15天。從這個意義上說來,夜晚的時間實際上不就等於生命的三分之一嗎?對於這三分之一的生命,不但歷代的勞動人民如此重視,而且有許多大政治家也十分重視。班固在《漢書·刑法志》里還寫道:
「秦始皇躬操文墨,晝斷獄,夜理書。」
有的人一聽說秦始皇就不喜歡他,其實秦始皇畢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偉大人物,班固對他也還有一些公平的評價。這里寫的是秦始皇在夜間看書學習的情形。
據劉向的《說苑》所載,春秋戰國時有許多國君都很注意學習。如: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如何不炳燭乎?」
在這里,師曠勸70歲的晉平公點燈夜讀,拚命搶時間,爭取這三分之一的生命不至於繼續浪費,這種精神多麼可貴啊!
《北史·呂思禮傳》記述這個北周大政治家生平勤學的情形是:
「雖務兼軍國,而手不釋卷。晝理政事,夜即讀書,令蒼頭執燭,燭燼夜有數升。」
光是燭灰一夜就有幾升之多,可見他夜讀何等勤奮了。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為什麼古人對於夜晚的時間都這樣重視,不肯輕易放過呢?我認為這就是他們對待自己生命的三分之一的嚴肅認真態度,這正是我們所應該學習的。
我之所以想利用夜晚的時間,向讀者同志們做這樣的談話,目的也不過是要引起大家注意珍惜這三分之一的生命,使大家在整天的勞動、工作以後,以輕松的心情,領略一些古今有用的知識而已。
生命感悟
托爾斯泰說:「白天,我們忙著工作和瑣事;夜晚,我們思考和休息。」道出了人生常態。然而生命如此短暫,睡去三分之一,我們還能剩下多少?
對於大部分人來講,白天的時間要工作,要交際,要養家糊口,可以說是被安排著去做的,身不由己。而夜晚,難得可以褪下一身疲憊,安眠我們不堪重負的身體和神經。只是,熱愛生命的人更願意騰出一部分時間去思考,去學習,去創造。
有多少靈秀的篇章,出自某個夜晚感性的手筆?又有多少發明的靈光,乍現於某個夜晚智慧的頭顱?珍惜這可以由中間分配的三分之一吧,你知道有多少奇跡和驚喜,在這三分之一的生命里,等待著你去發現,去創造?
『貳』 去生活,去犯錯,去墮落,去勝利,去在生命中創造出生命。是書的第幾章
5月20日,從科學界傳出爆炸性新聞,數十名科學家歷時十餘年,成功製造出世界上第一個人造生命「辛西婭」
科學家們向「辛西婭」注入了一列「水印」DNA,其中一句是:「去活著,去犯錯,去跌倒,去勝利,去從生命中創造新生命。」
不久,我們又看到了:去生活,去犯錯,去墮落,去勝利,去在生命中創造出生命
『叄』 人一生很短暫,用有限的生命創造出無限的價值. 這句話是誰說的,魯迅還是誰的來著謝謝啦
是不是雷鋒?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肆』 自然創造了生命,那生命的意義在於什麼
來,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來分析你的問題(逐字分析)
自然:什麼是自然,自然在我看來就是一種規律,之所以稱之為自然,就是一種自發的本能的規律
創造了生命:可以理解為在這種自發的規律下所衍生出的事物。
生命的意義簡單來說就是也可以歸類為自然規律的一種衍生的事物。
這么看來就很簡單:生命本來的意義就是自然規律。(看起來簡單,但是建議你讀讀弗洛伊德的精神理論,這樣對你理解有幫助)
至於你的補充,可以看出你內心有些迷茫,不知道為何生於這個世界,至於這點大可不必擔心。
我們之所以而生是因為自然,所謂的人類的責任,其實也就是遵循自然規律(繁衍後代),隨著時間的改變,規律最終能帶我們走向何方我們不得而知。
人其實根本不必要去糾結於這個問題,你只要順其自然(自然規律),那便是你所謂的人類的責任.
既然我們無法改變這種生的命運,那就該好好的活著,去完成你的責任,在這個世界裡追尋你在這有限的生命中期望得到的東西。
這個問題很多人想,但是最終是不會想出什麼結果的,因為你生在規律之中又怎能看破這規律?
不如好好的活著,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空想的時間不如多充實自己。
如果你想更多的了解自己,多看看心理學的書,多體會生活的點點滴滴,自然能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對於這種「人類責任」的空想,大可棄之!
最後祝你生活愉快。早日擺脫這種虛幻的想像,生活其實很簡單,你想多了。找個目標努力下去,別浪費了這大好時光。
一個以前跟一同樣迷茫的人
『伍』 「用有限的生命創造無限的價值」是誰說的
杏林子 的《生命生命》中的一句話:雖然肉體的生命短暫,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無法捉摸,但是,讓有限的生命創造出無限的價值,使我們活得更為光彩有力,卻在於我們自己掌握。
『陸』 如何充分利用生命去創造
有一天,上帝創造了三個人。
他問第一個人:「到了人世間你准備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第一個人想了想,回答說:「我要充分利用生命去創造。」
上帝又問第二個人:「到了人世間,你准備怎樣度過你的一生?」第二個人想了想,回答說:「我要充分利用生命去享受。」
上帝又問第三個人:「到了人世間,你准備怎樣度過你的一生?」第三個人想了想,回答說:「我既要創造人生又要享受人生。」
上帝給第一個人打了50分,給第二個人打了50分,給第三個人打了100分,他認為第三個人才是最完美的人,他甚至決定多創造一些「第三個」這樣的人。
第一個人來到人世問,表現出了不平常的奉獻感和拯救感。他為許許多多的人做出了許許多多的貢獻。對自己幫助過的人,他從無所求。他為真理而奮斗,屢遭誤解也毫無怨言。慢慢地,他成了德高望重的人,他的善行被人廣為傳頌,他的名字被人們默默敬仰。當他離開人間時,所有人都依依不捨,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為他送行。直至若干年後,他還一直被人們深深懷念著。
第二個人來到人世間,表現出了不平常的佔有欲和破壞欲。為了達到目的他不擇手段,甚至無惡不作。慢慢地,他擁有了無數的財富,生活奢華,一擲千金,妻妾成群。後來,他因作惡太多而得到了應有的懲罰。當正義之劍把他驅逐出人間的時候,他得到是鄙視和啐罵。若干年後,他還一直被人們深深痛恨著。
第三個人來到人世間,沒有任何不平常的表現,他建立了自己的家庭,過著忙碌而充實的生活。若干年後,沒有人記得他的生存。
人類為第一個人打了100分,為第二個人打了0分,為第三個人打了50分。這個分數,才是他們的最終得分。
世上可以分為三種人:好人、惡人、平常人。想做哪種人並不是由上帝來決定。而是由自己來決定。要想使自己的人生獲得100分。就要做個「充分利用生命去創造」的人。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感悟財富》
『柒』 上帝問三個人「到了人世間你准備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第一個人回答說:「我要充分利用生命去創造.」第
我小時候在台灣念書。 作文都要引用名人的話。有關這方面,最常被引用的是蔣介石的兩句話:
生命的意義在於創造宇宙繼起的生命,
生活的目的在於增進人類全體的生活。
在美國念研究所的時候, 常常聽人們這么說:
What you are is a gift from God,
What you become is a gift to God.
天才糟蹋生命是最令上帝傷心的了。不要小看你自己,希望你善用你自身的能力,寫一篇屬於你自己的好文章。
『捌』 有哪些人在短暫的生命中創造出了輝煌的一生
在十八十九世紀的歐洲樂壇,一大批偉大的音樂家們用真理的力量和青春的才華,為人類留下許多經典的音樂作品,直至今日仍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可是,許多偉大的音樂家成就輝煌卻命運坎坷,窮困潦到,生命短暫。過去我們總以為貝多芬(德國1770~1827)盛年早夭,其實這一印象並不確切,與以下幾位相比貝多芬的生命不算短暫。莫扎特(奧地利1759~1791)35歲,舒伯特(奧地利1797~1828)31歲,舒曼(德國1810~1856)46歲,肖邦(波蘭1810~1849)39歲,門德爾松(德國1809~1847)38歲,韋伯(德國1786~1826)40歲,比才(法國1838~1875)37歲……..。 莫扎特靠借債和共濟會的接濟過活,由於不堪一個虛偽可憎的大主教對他的凌辱,憤然辭去教堂的職務,從此失去飯碗,直至窮困而死。舒伯特短暫的一生全靠朋友資助,在朋友們的幫助下才舉行了一生中唯一的一場音樂會,以音樂會的微薄收入買了一架鋼琴,三月買到鋼琴,當年就去世了。他自稱是「失敗的音樂家」,「最不幸最可憐的可憐蟲」。比才最輝煌的作品《卡門》上演後受到無情責難,在沮喪與失落中死去,生前沒有得到一點安慰。為人類留下優美,輕盈,愉悅的他們卻飽嘗內心的孤獨和痛苦。 他們雖然生命短暫,但是用優美的旋律傾吐他們對世界對人生沉思的作品卻能流芳百世。他們用短暫生命為我們創造的財富不僅僅是音樂,更有在物質貧困和精神磨難中所表現出的高貴,頑強和不息的精神。這些經典的音樂作品並不屬於某一時代,而會穿越時空滲透在我們的靈魂中,成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路標。
『玖』 吾期吾兒:去活著,去犯錯,去跌倒,去勝利,去從生命中創造新的生命。
5月20日,從科學界傳出爆炸性新聞,數十名科學家歷時十餘年,成功製造出世界上第一個人造生命「辛西婭」,科學家們向「辛西婭」注入了一列「水印」DNA,其中一句是:「去活著,去犯錯,去跌倒,去勝利,去從生命中創造新生命。」
『拾』 生命的價值在於使用生命這句話是誰寫的
生命價值的名言警句:
生命的價值,正是在跑好自己承擔的這一里程中體現出來的。人的生命雖然有限,但人用生命所創造的價值,卻可以與世長存。——佚名
生命的價值在於使用生命。——泰國諺語
人不應該像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佚名
生命力同人性一樣普通;但是,生命力也和人性一樣有時是相當於天才的……
——肖伯納
人的價值並不取決於是否掌握真理,或者自認為真理在握;決定人的價值的是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萊辛
人生意義的大小,不在乎外界的變遷,而在乎內心的經驗。——佚名
人的價值就像果子一樣有它的季節。——拉羅什富科
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存時,也還能以你所創造的一切為人民服務。
——奧斯特洛夫斯基
沒有奮爭,人生便寂寞難忍。——萊蒙托夫
人生的價值不能與商品的價值混為一談。——佚名
我認為人生的全部意義,在於精神、美和善的勝利……——庫普林
當爭斗在一個內心中發生,他的生存就有價值了。——白朗寧
人生的意義就在這個過程上。你要細細體味這過程中的每節,無論它是一節黃金或一節鐵;你要認識每節的充分價值。——傅東華
真正的價值並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們扮演的角色中。——席勒
對於我來說,生命的意義在於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
——愛因斯坦
一生中,最光輝的一天並非功成名就的那一天,而是從悲嘆與絕望中產生對人生挑戰與勇敢邁向意志的那一天。——福樓拜
強者向人們提示的是確認人生的價值,弱者向人們提示的卻是對人生的懷疑。
——佚名
人生的價值是由自己決定的。——盧梭
沒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生命想像不到地短暫。——杜伽爾
人生是偉大的寶藏,我曉得從這個寶藏里選取最珍貴的珠寶。——佚名
即使我們是一支蠟燭也應該「蠟炬成灰淚始干」;即使我們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關鍵時刻有一次閃耀;即使我們死後屍骨都腐爛了也要變成磷火了在荒野中燃燒。——艾青
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
——吉鴻昌
光輝的人生中,一個忙迫的鍾頭,勝於無意義的人生的一世。——司各特
誰要是游戲人生,他就一事無成,誰不能主宰自己,永遠是一個奴隸。
——歌德
男兒得死所,其重如山丘。——屈大均
如果你要知道一個人的價值,就得計算他裡面有什麼,而不在於他身上有什麼。
——比才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
事業無窮年。——韓愈
生無益於時,死無聞於後,是自棄也。——司馬光
為自己尋求庸俗乏味的生活的人,才是真正可憐而渺小的。——約爾旦
最本質的人性價值就是人的獨立性。——布邊曼
一個人的真正價值首先決定於他在什麼程度上和在什麼意義上從自我解放出來。
——愛因斯坦
……我們最好是把自己的生命看成是前人生命的延續,是現在共同生命中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後人生命的開端。——佚名
人生確是無常的,不過人生的可愛處也多半就在這無常。——李霽野
我們的人生隨我們花費多少努力而具有多少價值。——莫利亞克
「一個生命比地球還重」。——上田耕一朗
自己活著,就是為了使別人過得更美好。——雷鋒
人只有獻身於社會,才能找出那實際上是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
——愛因斯坦
一個人的生命是可寶貴的,但是一代的真理更可寶貴,生命犧牲了而真理昭然於天下,這死是值得的。——魯迅
分頁: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