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能快速的學會打兵兵球
針對性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發球技術前,應盡可能地了解對方的基本情況和特點:基本情況主要有 :是直拍還是橫拍;是左手還是右手;是生膠還是半長膠;是反膠還是正膠;是近台快攻打法還是削攻打法;是初次見面還是熟手。對上述情況,要做到心中有數。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通過熱身、錄像、報導等,了解對方的特長,了解對方發球技術、擊球、落點規律和球路。
直接得分
通過學習研究各種旋轉發球技術,練就最拿手的發球技術和絕招發球技術,如練發回頭槌、近網邊線球,在發球技術的開局,直接得分。在開局和中局,就爭取主動,把比分拉開,這在「十一分制」 中,顯深得格外重要;
搶攻准備
總體上來說,發球技術為搶攻做准備的宗旨:就是用各種方法提高發球技術的質量,增加對方接球的難度,使對方回球質量不高,從而為搶攻創造了條件。
具體說來,應注意下面幾點:
⑴利用對方的漏洞、和弱點,在落點、旋轉、力量、弧線上不斷地變化,從而提高發球技術的質量,創造搶攻的機會;
⑵研究發球技術的規律,在發球技術時,就大體上可以預測對方回球的線路,從而提高搶攻成功的概率。
⑶利用組合發球技術的威力,調動對方。如發近網、短而轉的球,組合發底線,左、右、
近身、長而急的球,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⑷利用旋轉的組合,如發近網轉和不轉的球,及發近網側下旋球和「左爆沖側上旋球」 ,把球發到對方左邊線。這樣旋轉的組合,使對方感到難於適應,從而控制了比賽的節奏,使攻球頻頻得分。
注意發球力量
談到發球技術的力量,特別是發球技術加力,人們常會聯想到加力的後果:不是球飛出界,就是球彈跳太高。但是實際上,發加力短球,球又短、又轉、又低、落點好;發加力長球,球又長、又急、又轉、落在左右邊角上,正是體現了乒乓球的藝術性、和技術性。它不僅在實踐中可以做得到,在理論上也是正確的。只要我們在加力時,控制好撞擊力和磨擦力的比例,適當增加球在球拍上磨擦時的長度、減少磨擦厚度、適當延長球在球拍上磨擦的時間,就可以達到上述效果。
旋轉技巧:
乒乓球旋轉的多樣性和由此產生的曲線的豐富性,在所有的球類運動中是獨一無二的。那麼如何製造出各種各樣的旋轉,特別是動作相似而性質不同的旋轉呢?主要應注意如下幾條:
⑴用球拍不同部位擊球和磨擦球,發出不同旋轉的球。如用拍面下側與拍面上側擊球和磨擦球,就可以發出相應時的轉與不轉球;
⑵用螺旋線引拍,如果在不同階段和不同方向擊球和磨擦球,會產生不同旋轉。下螺旋線方向觸球會產生下螺旋;上螺旋線方向觸球會產生上螺旋;
⑶用手腕發力方式不同,產生不同的旋轉:如果是彈擊發力,則不太轉,如果是上螺旋線形摩擦發力,則是上螺旋式旋轉;
⑷適當增加海綿厚度,增強球拍粘性,可以增強乒乓球的旋轉。特別是在使用大球以後,這個問題顯得更加重要;
⑸增加合力作用在球拍上的時間和距離:如在發加轉側旋球時:應用靠近拍面右側的部位摩擦球;如在發不轉側旋球時:應用靠近拍面左側的部位摩擦球;
⑹ 動作適當加大,加快擺速,並切得薄:這樣在擺速方向遠離球心的條件下,擺速越快,擊球力量就越大,球拍摩擦球的力量也就加大了,因此球的旋轉就得到加強;
技巧變化:
發球技術變化莫測,常使對方不知所措。但是我們常會看到:在比賽中,包括一些大賽中,有些運動員,從頭到尾,只用一種或二種發球技術。發球技術單調,落點也單調,常使對方較快就適應,而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因此多准備幾套發球技術,如正手、反手、側身發球技術、上側旋、下側旋、長側旋、短側旋等等,充分發揮發球技術階段主動時機,努力做到:六結合+組合,並在發球技術時就准備好幾套發球技術搶攻的路線,常會使我們處於不敗之地!
技巧創新:
不斷提高發球技術質量,不斷創造新的發球技術,是乒乓球運動發展的需要,也是乒乓球運動富有生命活力的體現。在一種高質量新的發球技術面前,由於對方對它陌生,頭腦中尚未建立條件反射。因此在擊球時,感到不協調、不順手,甚至束手無策,這樣就導致發球技術直接得分,或間接得分,這就充分顯示了新發球技術的巨大威力。
動作要點
以右手為例
1 慢搓:近台站位右腳稍前,持拍手臂自然彎曲。擊球時用前臂和手腕向前下方用力,拍面後仰,在下降期擊球中下部。
2 快搓:站位及擊球方法與慢搓相同,擊球時拍面稍橫立避免出界或回球過高。
搓球技巧的重點難點是前臂和手腕的揮拍路線和用力方法。
教學方法
1 徒手模仿搓球技巧動作,掌握技術要領。
2 自己在台上拋球,將球搓過球網。
3 一人發下旋球,一人將球搓回。
4 兩人對搓中路直線,再對搓斜線。
錯誤及糾正
1 引拍不夠致使擊球的前臂由上向下動作不明顯。
糾正方法:持拍練習前臂和手腕向上再向下做切的動作模仿。
2 擊球時拍面後仰不夠。
糾正方法:在下降期搓對方發來的下旋球,體會拍面後仰前送動作。
3 前臂前送力量不夠,擊球後動作停止。
糾正方法:兩人對練慢搓,體會擊球後小臂繼續前送的動作。
4 擊球點離身體過遠,重心偏後,擊球部位不準。
糾正方法:兩人近台站位對練慢搓,在下降期擊准球的中下部。
B. 怎樣才能打好兵兵球
第一、要有教練指導,做到動作規范,要領得當,訓練科學。
第二、要勤學苦練,熟能生巧。
第三、加強體能訓練,提高身體素質。
C. 兵兵球踩扁了怎樣才可以讓他膨脹起來
放在開水罐中,由於乒乓球中的氣體膨脹,可以使球膨脹起來,但是皺褶不能完全消除
D. 打兵兵球有哪些好處
1、打乒乓球緩解眼睛疲勞
參加乒乓球運動,眼睛跟著銀色的乒乓球不斷調解距離,很好地緩解了眼睛肌肉的僵硬不適。在眼睛感覺疲勞時打上一盤乒乓球,感覺清爽,而且沒有副作用。
2、打乒乓球改善視力
在打球過程中眼睫狀肌和眼球外肌交替不斷地收縮和舒張,大大促進了眼球組織血液供應和代謝,有效地改善睫狀肌調節功能,疲憊的眼睛在鍛煉中也能得到改善,視覺調節功能也能有效地得到提高。
3、打乒乓球養精蓄銳
運動可以調動人們的情緒,如果生活中有什麼不開心的事,那麼可以通過運動來排泄情緒,打乒乓球也可以幫助我們發泄心中的情緒,同時我們也可以結交到很多好朋友。
4、打乒乓球鍛煉大腦
在很多運動中,乒乓球的速度比較快,所以需要運動員在較短的時間內判斷乒乓球的走向以及來球路線對乒乓球的變化,做出一個准確的判斷,這樣可以鍛煉運動員的思維和靈敏性。
5、打乒乓球活動四肢
乒乓球不僅需要調動,運動員的眼睛和腦子,同時也要求運動員要眼疾手快才能打的一手好球,另外步伐也要跟上求的速度,這樣就要求了,運動員的靈活度,因此也能夠調節運動員的協調性,使人充滿活力。
6、打乒乓球促進消化
運動時可以消耗人體的體力的。同時也可以增大食慾,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系統。
E. 乒乓球基本功練得很好,怎樣突破訓練和比賽的結合
乒乓球的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你有了一個非常不錯的基本功,才能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在打球的時候避免走不少彎路,一個非常好的基本功,也能讓你的進攻以及防守上能夠減少缺點,不過要想突破訓練和比賽的結合,那麼就要多進行實踐。除此之外還可以多讀讀一些書,因為很多靈感不局限於打球的時候,在打球之外的地方也會尋找到一些靈感,在兩個技術相同的人身上,更加註重於他的創造力以及意志力,所以在一個人的性格以及創造力是必不可少的,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一個人往往在一件事上做得非常好,但通過深入觀察,發現他在其他事情上也做得非常好,所以如果你真正的想要提升自己,那麼在生活中很多事都要認真對待,只有這樣才能突破訓練和比賽的結合。
F. 怎樣打好兵兵球
影響乒乓球技術的四大基本因素 乒乓球有各種各樣不同打法,還有多種戰術。不管是甚麼打法,戰術如何變化多端,乒乓球技術離不開四個基本因素,那就是:力量、速度、旋轉和落點。 力量作用於球,是通過球的前進速度和旋轉強度表現出來的。 如果你在進攻當中猛力扣殺,使對方接不好,那麼你就要打得有力量。 如果你是在加強旋轉的強度,無論是製造上旋或下旋,那麼你一定要用力磨擦球。 為了盡量減少對方的准備時間,你必須抓緊時間,爭取在最短、最快的時間內把球回擊到對方的檯面上,使對方措手不及,這就速度。 為了增加對方還擊的難度,還可以製造各種旋轉球,迫使對方回球失誤後」出機會」球,這就是旋轉。 乒乓球台不大,要使自己打過去的球更具威力,必須要調動對方前後、左右的移動或奔跑。因此,需要講究落點。 所以說,力量、速度、旋轉、落點是乒乓球技術的基本因素。 乒乓球發球技術的八個注意⒈ 注意發球動作要符合規則: 發球動作只有兩部分組成,⑴一隻手的上拋動作:上拋高度大於等於16cm,上拋動作要在球台端線外、高於檯面且需垂直上拋;⑵另一隻手的揮拍動作:若按照新規則,要高於檯面,並且要使兩側居中的裁判和對方運動員的視線,能看清動作。
G. 關於兵兵球的問題
影響乒乓球技術的四大基本因素 乒乓球有各種各樣不同打法,還有多種戰術。不管是甚麼打法,戰術如何變化多端,乒乓球技術離不開四個基本因素,那就是:力量、速度、旋轉和落點。
力量作用於球,是通過球的前進速度和旋轉強度表現出來的。
如果你在進攻當中猛力扣殺,使對方接不好,那麼你就要打得有力量。
如果你是在加強旋轉的強度,無論是製造上旋或下旋,那麼你一定要用力磨擦球。
為了盡量減少對方的准備時間,你必須抓緊時間,爭取在最短、最快的時間內把球回擊到對方的檯面上,使對方措手不及,這就速度。
為了增加對方還擊的難度,還可以製造各種旋轉球,迫使對方回球失誤後」出機會」球,這就是旋轉。
乒乓球台不大,要使自己打過去的球更具威力,必須要調動對方前後、左右的移動或奔跑。因此,需要講究落點。
所以說,力量、速度、旋轉、落點是乒乓球技術的基本因素。
乒乓球發球技術的八個注意⒈ 注意發球動作要符合規則:
發球動作只有兩部分組成,⑴一隻手的上拋動作:上拋高度大於等於16cm,上拋動作要在球台端線外、高於檯面且需垂直上拋;⑵另一隻手的揮拍動作:若按照新規則,要高於檯面,並且要使兩側居中的裁判和對方運動員的視線,能看清動作。
⒉ 注意發球的針對性:
知已知彼,百戰百勝。發球前,應盡可能地了解對方的基本情況和特點:基本情況主要有 ⑴是直拍還是橫拍;⑵是左手還是右手;⑶ 是亞洲選手還是歐美選手;⑷是生膠還是半長膠;⑸是反膠還是正膠;⑹是近台快攻打法還是削攻打法;⑦是初次見面還是熟手。對上述情況,要做到心中有數。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通過熱身、錄像、報導等,了解對方的特長,了解對方發球、擊球、落點規律和球路。
⒊ 注意發球直接得分:
通過學習研究各種螺旋發球,練就最拿手的發球和絕招發球,如練發擦邊球、回頭槌、近網邊線球,在發球的開局,直接得分。在開局和中局,就爭取主動,把比分拉開,這在「+一分制」 中,顯深得格外重要;
⒋ 注意為發球搶攻做准備:
總體上來說,發球為搶攻做准備的宗旨:就是用各種方法提高發球的質量,增加對方接球的難度,使對方回球質量不高,從而為搶攻創造了條件。
具體說來,應注意下面幾點:
⑴利用對方的漏洞、和弱點,在落點、旋轉、力量、曲線上不斷地變化,從而提高發球的質量,創造搶攻的機會;
⑵研究發球的規律,在發球時,就大體上可以預測對方回球的線路,從而提高搶攻成功的概率。
⑶利用組合發球的威力,調動對方。如發近網、短而轉的球,組合發底線,左、右、近身、長而急的球,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⑷利用旋轉的組合,如發近網轉和不轉的球,及發近網側下旋球和「左爆沖側上螺旋球」 ,把球發到對方左邊線。這樣旋轉的組合,使對方感到難於適應,從而控制了比賽的節奏,使攻球頻頻得分。
⒌ 注意發球的力量:
談到發球的力量,特別是發球加力,人們常會聯想到加力的後果:不是球飛出界,就是球彈跳太高。但是實際上,發加力短球,球又短、又轉、又低、落點好;發加力長球,球又長、又急、又轉、落在左右邊角上,正是體現了乒乓球的藝術性、和技術性。它不僅在實踐中可以做得到,在理論上也是正確的。只要我們在加力時,控制好撞擊力和磨擦力的比例,適當增加球在球拍上磨擦時的螺旋線的長度、減少磨擦厚度、適當延長球在球拍上磨擦的時間,就可以達到上述效果。
⒍ 注意發球的旋轉:
乒乓球旋轉的多樣性和由此產生的曲線的豐富性,在所有的球類運動中是獨一無二的。那麼如何製造出各種各樣的旋轉,特別是動作相似而性質不同的旋轉呢?主要應注意如下幾條:
如何練好接發球在乒乓球比賽中,相對其它的環節,如發球搶攻或相持,接發球的難度最大。因為它完全受發球者的控制,而接發球對發球者在技術上沒有任何限制的方法,大大增加了接發球的不可預測性。所以,不斷提高接發球的能力,合理的把所掌握的技術運用到接發球中,是迅速提高比賽實踐能力的關鍵。
在現代乒乓球比賽中,積極主動,搶先上手是總體戰術的技術風格。以此為前提,接發球則是體現比賽中由防轉攻,攻防轉換的最常用之處。在相對被動的狀態中,通過控制,達到相持,再力爭轉入進攻,爭取主動應是接發球中的基本指導思想。具體技術上的操作如下:
一、判斷
正確判斷是接好發球的首要環節。判斷上不出現較大的偏差,才能談得上更好地運用接發球技術,避免有渾身解數,但由於判斷不準而發揮不出來情況的經常發生。
1、對旋轉的判斷
乒乓球發球中常出現的旋轉主要有左、右側上下旋,轉與不轉。通過發球者利用各種發球方式,將這些旋轉性質表現出來。如正反手,下蹲等。在判斷旋轉性質時,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考慮:
(1)板形:一般情況下,發上旋球時,板形都比較豎,下旋球比較平、斜,這種特點與發球時要接觸球的部位直接發生關系,因為發旋轉球和不旋轉球時,接觸點比較靠近球的後中部;而發上旋和下旋時,向中下部和底部摩擦才可能比較轉;
(2)動作軌跡:發下旋和不轉球時,球與球拍接觸的一瞬間,手腕擺動的幅度一般不是很大,並時常與假動作相配合;在發上旋和下旋時,手腕擺動相對大一點,這樣容易「吃」住球,動作也比較固定,擊球後常有一個停頓,即使加上假動作,也不會像發側上旋和不轉球那樣連貫;
(3)弧線:上旋球和不轉球的運行一般比較快,常有往前「竄拱」的感覺,發短球時容易出台,弧線低平;下旋球運行比較平穩,弧線略高,短球不易出台;
(4)出手:發上旋球和不轉球一般出手比較快,並且突然,動作模糊;下旋球的出手相對要慢一些,因為要給球以足夠的摩擦時間,才能使球產生強烈的下旋效果。
(5)分布:在接發球時,不斷琢磨發球者發出球的旋轉性質的隨機分布和習慣也是重要,特別是在判斷不清時,如在一輪發球中,發球者一般有幾個轉的,幾個不轉的,幾個側上,幾個側下,通常都出現在一輪中,以及開局愛發什麼樣的球,關鍵球如何發等等。毫無疑問,面對當今世界乒壇花樣翻新,變化莫測的發球技術,接發球者的猜測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想把每一個球都得清清楚楚,就不太實際了。
2、對速度和落點對落點的判斷
(1)對長球的判斷:一般情況下,發球者如果想把球發得很長,第一落點多在自己本方檯面的端線附近。如果力量差不多,球的運動速度,側上旋和不轉球明顯要快於側下旋和下旋,如果是發側上,下旋斜線長球,要注意球的第二弧線有側拐特點;如果是直線長球,要特別注意平推過來,或者是略帶外拐的球,因為這種球除了有很快的速度外,容易發出線路比較直的球,客觀上曾加了球的角度,給接發球者造成較大的難度;
(2)對短球的判斷,由於發球者想要把球發短,手上就不能發很大的力量,要收住一點,所以,短球較難發揮速度的優勢,比較多是考慮的落點和旋轉。在發短球時,第一落點一般距球網較近,可根據這一特點判斷來球的長短。在接短球時,要特別注意手不要過早的伸入台內,以免側上旋短球的第二弧線往前「拱」,頂在板上,使手上失去對球的控制,以及來球可能是「傘三角」位置,球是從靠近球網的邊線出台,手來不及拿下來,對不準球。
如何提高正手拉球的力量1、拉手適當放開。打小球時,由於球速較快,一般不提倡較大的拉手,認為把前臂和上臂的角度打開即可。而今天,只做到這樣是不夠的,要把肩關節適當打開,以增加拉球的動作幅度。同時,手盡可能抬高,為向前發力創造條件,使球產生較大的向前沖力。
2、摩擦球不宜過薄。旋轉能夠提高拉球的准確性,但會影響球向前的平動速度。在同一板擊球中,旋轉和速度是一個矛盾統一體。為防止摩擦過薄,擊球部位不要太靠上,可以中部為主,板形豎直,前傾不要過大,同時避免接觸球的側面太多。這樣會使摩擦厚一些。
3、腰部收緊。腰部是完成上、下肢動作傳遞的樞紐。合理的腰部動作會使動作協調,發力集中。在拉球的全過程中,腰部要綳住,在垂直軸上的轉動不宜過大,以防分散向前的用力。為更好發揮腰部的功能,在拉球過程中要收腹、含胸。
4、肘部做外側半圓形運動。抬肘和夾臂是拉球中常犯的錯誤。拉球時,肘部隨同手臂一起做外側的小弧形運動,有利於擊球中的發力,使力量更集中。
5、高重心。重心在保持平穩運動的前提下盡可能抬起來,千萬不要蹲下去,造成坐著拉球,使球只往上走,而缺少向前的動力。
直拍反手發展趨勢直拍反手位歷來是被認為是直拍選手的死穴。隨著乒乓球速度,旋轉的飛速發展,直拍反手由於受生理原因的制約,無法隨意前傾拍形和發力難一直是直拍選手技術上的最大漏洞。
許多年來多少天才的運動員和教練員為彌補直拍反手的先天缺陷付出了大量的精力,進行了無數次的實踐,也有了相當的成果。例如:早期的常規推擋加入了加力推,減力推,推擠,紮下旋等等。然後是強行側身,搶先上手,全台正手攻,再後來就是「直拍橫打」的「粉墨登場」,還有即將推出的直,橫拍交替等。經歷了一次次的大賽的歷練,實踐證明,直拍選手的反手技術既要全,又要精。
所謂全,就是要做到人有我有,人無我有。所謂精,就是要做到人有我強。全:就是近台能推,能反面拱,能敲擊,中台能反手攻,遠台能橫拉相持或反手兜,迫不得已時還要能削一板。
我個人認為,今後直拍正膠選手可以採取「劉國梁-田崎俊雄-馬林」的模式。近台的推擋結合反面拱,敲擊;中台角度不大的球,反手要能像田崎俊雄那樣反手能攻兩條線,尤其是反手滑板攻直線到對方正手位,過去的球弧度大,拐彎,而且球勢大力沉,著台後往下扎,防守方不易借上力。對付對方過度一板的小弧圈很有效,45屆世乒賽男團中日之戰,他就用這招差點把劉國梁打悶。中遠台或撲正手回反手可用橫拉或快撕,力爭主動,變被動防守為主動防守。橫拉要像馬林一樣能與橫拍進行中遠台相持。但是正膠的反手技術應以反手攻,敲擊為主,輔以橫拉,力爭以速度壓制對方。
直拍反膠選手可以採用「蔣澎龍-金澤洙-馬林」的模式。首先注重自身的力量素質訓練,以便能使出蔣澎龍般推土機式的「魔鬼推擋」,動作中適當加入彈擊動作,以加強推擋的力量。近台要以暴風驟雨式的推擋逼住對方,使他沒有充足的拉手時間,中近台角度不大的情況下,要像金澤洙那樣的反手攻突擊,中遠台要能用橫拉進行相持,甚至強相持。尤其是反膠選手還要有一項技術一定要掌握-反手兜,被動防守時,只要能兜住,挺住,因為兜上的球帶有上旋,上台後向前沖,不易發力打,一旦對方回球的質量不高,哈哈!由守轉攻的機會就來了。總而言之,直拍反膠應以橫拉上手為主,輔以反手攻,敲擊,充分利用反膠的穩健,能製造旋轉的特點,豐富反手技術。
現在橫拍打直拍主要還時在直拍的反手上做文章,無論調右壓左還是調左壓右都是看準了直拍反手發不了力,相持不了,威脅性不大的弱點,所以直拍選手能做到反手位的技術全面,特點突出,那麼直拍反手位的漏洞就會最大程度的被補上,再繼承和發揚直拍原有的靈活,快速,多變的特點,方能底氣十足地和橫拍選手叫板,傲立乒壇。
如何提高正手拉球的力量1、拉手適當放開。打小球時,由於球速較快,一般不提倡較大的拉手,認為把前臂和上臂的角度打開即可。而今天,只做到這樣是不夠的,要把肩關節適當打開,以增加拉球的動作幅度。同時,手盡可能抬高,為向前發力創造條件,使球產生較大的向前沖力。
2、摩擦球不宜過薄。旋轉能夠提高拉球的准確性,但會影響球向前的平動速度。在同一板擊球中,旋轉和速度是一個矛盾統一體。為防止摩擦過薄,擊球部位不要太靠上,可以中部為主,板形豎直,前傾不要過大,同時避免接觸球的側面太多。這樣會使摩擦厚一些。
3、腰部收緊。腰部是完成上、下肢動作傳遞的樞紐。合理的腰部動作會使動作協調,發力集中。在拉球的全過程中,腰部要綳住,在垂直軸上的轉動不宜過大,以防分散向前的用力。為更好發揮腰部的功能,在拉球過程中要收腹、含胸。
4、肘部做外側半圓形運動。抬肘和夾臂是拉球中常犯的錯誤。拉球時,肘部隨同手臂一起做外側的小弧形運動,有利於擊球中的發力,使力量更集中。
5、高重心。重心在保持平穩運動的前提下盡可能抬起來,千萬不要蹲下去,造成坐著拉球,使球只往上走,而缺少向前的動力。
H. 如何學好打兵兵球
沒事的時候就對著牆敲,速度越快越好。還可以在牆上畫一個圈,每次盡力往圈裡打,練習准確度。還要多和別人實戰,不要怕輸。
I. 怎麼打兵兵球厲害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有些技術上的問題我也是在網上搜索而來,因為我不希望因為自己的一些習慣而誤導了你。但請你放心,即便是網上搜的,也是經過我篩選整理的。)
學兵乓球之前,你要先學會握拍,這個會直接影響到你以後打球水平。
來看一下這個
一、 直拍握法 直拍握法的特點是正反手都用球拍的同一拍面擊球,出手快,正手攻球快速有力,攻斜、直線球時,拍面變化不大,對手難於判斷。
二、 橫拍握拍法 橫拍握拍法的特點是正反手攻球力量大,攻削球時握法變化小,反手攻球容易發力也便於拉弧圈;但正反手交替擊球時,需變換擊球拍面,攻斜、直線時調節拍形的幅度大,易被對方識破。
(一) 無論哪種握法,握拍都不應過緊或過松。過緊會使手腕僵硬,影響發力時的手腕動作,過松則影響擊球力量和擊球的准確性。
(二) 握拍不宜太淺。直握時,食指和拇指構成的鉗形不能過大或過小,以免影響手腕動作的靈活性。
(三) 在變換擊球的拍面、調節拍面角度時,要充分利用手指的作用。
(四) 不應經常變化握拍方法,否則會影響打法類型及風格的形成,尤其是初學者,更應注意。
我個人更喜歡橫拍握拍法應為這種方法用起來更有力度,能夠幫助你更好的發揮抽球切球等一系列有用的的動作。我以前用的是豎拍,但當我接觸橫拍後,就再也不用豎拍了。
會握拍了就要開始練接發球
乒乓球接發球技術
接發球的判斷 判斷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接發球的方式和接發球的成敗。為了判斷發球的旋轉性質、旋轉強度及來球線路落點,應利用各種信息進行綜合分析。
1、 就對方發球時的站位決定自己接發球的站位。
2、 觀察對方發球前的引拍方向。
3、 觀察球拍觸球瞬間摩擦球的方向,判斷球的旋轉性質。
4、 觀察發球時揮臂的動作幅度和手腕用力大小,判斷球的落點長短和旋轉強弱。
5、 根據發球的第一落點判斷來球的長短。
6、 根據球在空中的飛行弧線判斷旋轉。
7、 根據手感判斷來球的旋轉。
8、 記住不同性能球拍的顏色及各自的性能。
接發球技術的具體運用
1、 接上旋轉(奔球) 正反手攻球或推擋回接,拍面適當前傾,擊球的中上部,調節好向前的力量。
2、 接下旋長球 用搓球、削球、提拉球回接,搓或削時多向前用力。
3、 接左側上下旋球 可採用攻球和推擋(搓球或拉球)回接,拍面稍前傾(後仰)並略向左偏斜,擊球偏右中上(中下)部位,以抵消來球的左側上(下)旋力。
4、 接右側下、下球 可採用攻球或推擋(搓球或拉球)回擊,拍面稍前傾(後仰)並向右偏斜,擊球偏左中上(中下)部位;回接要點和方法與接左側上、下旋球相同。
5、 接近網短球 用快搓、快點或台內突擊回接,主要靠手腕和前臂的力量。
6、 接轉與不轉接 在判斷不準的情況下可輕輕地托一板或撇一板,但要注意弧線和落點。
7、 接不同性能球拍的發球 長膠、生膠、防弧膠的發球基本屬不轉球,用相應的方法回接。
8、 接高拋發球 如球著台後拐彎的程度大,應向拐彎方向提前引拍.
學會了以上兩個,你基本上就算是入門了,但要想提高你還得勤學加苦練。
祝你成功!
J. 兵兵球牆壁練法怎麼練
兵兵球打牆壁,可以鍛煉各方面技術,比如發球、上旋、切削、小球、高壓球等,一般不需要撿球,不中斷手感。
同時兵兵球牆壁練習最好選擇硬牆,比較接近真實球速,鍛煉反應和移動能力。
另外牆不會有失誤,鍛煉球感、擊球的穩定性和堅持多拍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