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扼要說明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主要表現。
結合和諧社會的基本原則 以人為本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要保證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這 我黨根本的政治基礎就是人民群眾 不論是武裝奪取政權還是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 從本質上來說都是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表現
Ⅱ 人民群眾在創造歷史的過程中的決定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
歷史主要是生產方式的演變和發展史,同時也包括由生產方式所決定的精神演變史。因而 講誰創造歷史,就是誰創造了生產方式,推動了生產方式的發展。生產方式包括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創造歷史就是創造生產力和生產,創造精神財富。說人民群眾對創造歷史起決定作用,主要指對創造生產方式起決定作用,同時對創造精神財富起創造作用。
1、人民群體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
首先,人民群眾是生產力的要素——勞動者。勞動者是最活躍、最主要的生產力,他們 是 生產資料的發動者、使用者、控制者、推動者。其次,人民群眾能不斷地創造和改進生產工具、生產技術。生產工具變了,整個生產力會變、生產力變了引起上層建築的變化,從而推動整個社會歷史的發展。這里說的人民群眾包括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應當也包括管理者。再次,由於作為勞動者的人民群眾使用工具,從而生產出供人們吃、喝、住、穿、用的物質生活資料,有了這些物質生活資料人們才能從事政治、科學和其他精神活動。總之,人民群眾既是生產力中的要素,又是勞動工具和物質生活資料的創造者。生產工具是歷史的基因,創造了工具也就是創造了歷史。
2、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說物質財富是人民群眾創造的,這大家比較容易接受,說精神財富也是人民群眾創造的, 有些人可能會搖頭。他們說精神財富不是知識分子,思想家、科學家們創造的嗎,怎麼成了人民群眾?我們認為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其含義可以從以下幾點來理解:首先,人民群眾的生產經驗和生活是精神產品的源泉。精神財富中的科學是在總結生產經驗基礎上產生的。科學家是科學知識理論的直接發現者 ,但其源泉仍在群眾的生產經驗中。中國古代的《本草綱目》、《民齊要術》、《農政全書》等都是在總結生產、生活經驗中形成 的。精神財富中的文學藝術也是以群眾的生活為源泉的,所以,文學家、藝術家要經常到群眾中去采風、充電。其次,知識分子、思想家、科學家、藝術家本身也屬於人民群眾范疇。說人民群眾創造精神財富包含他們在內。再次,普通勞動群眾直接創造精神財富。畢升、李時珍、瓦特(發明蒸氣機)、法拉弟(電磁學家)、狄慈根、羅蒙諾索夫、高爾基等,都來自社會下層,有的就是體力勞動者。基於以上三點我們說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法學界近年來對民間法開始關注,民間法作為一種精神財富就是人民群眾在自己的生產和交往中自生自發的產生的。哈耶克關於法律是自生自發地產生的理論證明了人民群眾創造精神的原理。大家都知道哈耶克的理論是最為人關注的理論,卻不知此理論是對人民群眾創造歷史原理的引伸而已。
3、人民群眾是變革社會制度的決定力量
社會發展可分為量變時期和質變時期。物質和精神財富的創造主要表現的是人民群眾在社 會量變時期的作用,在社會質變時期,人民群眾的作用表現在能使新的社會制度代替舊的社會制度,使社會發生質變。因為統治階級雖然可以搞一些具體社會體制的變革,但要讓統治階級自己去推翻社會的根本制度那是不可能的,因此,社會制度的根本改變必須依賴人民群眾。作為新生產力主體和代表者的人民群眾有願望、有力量推翻舊的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建立新的社會制度。人民群眾這一改變社會制度的作用根源於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因而帶有必然性。
Ⅲ 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決定作用主要表現在哪裡
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來主體,是歷史的源創造者.他們對歷史的創造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因而從根本上推動了社會的發展.
其次,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從而推動了社會的全面進步.最後,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在社會變革中起主體作用.綜上所述,人民群眾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會的實踐中,以及在認識世界的活動中,都發揮了他們的主體作用.只有人民群眾的活動才創造了社會的財富,決定著社會的變革和發展.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實踐的主體.
Ⅳ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表現在
A、創造社會的物質財富
B、創造社會的精神財富
D、社會制度變革的決定性力量
Ⅳ 如何理解人民群眾在創造歷史過程
「人民群眾復創造歷史」制是唯物史觀的重要理論。理解「人民群眾創造歷史」「必須明確三個問題:一是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由來及人民群眾的內涵,人民群眾是在勞動實踐的過程中對歷史發展起推動作用的具有主體性的大多數人;二是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表現,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以及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三是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方法論意義,即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及人民群眾主體意識的挺立。
Ⅵ 如何理解「人民群眾創造歷史」
「人民群眾創造歷史」是唯物史觀的重要理論。理解「人民群眾創造歷史」「必須明確三個問題:一是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由來及人民群眾的內涵,人民群眾是在勞動實踐的過程中對歷史發展起推動作用的具有主體性的大多數人;二是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表現,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以及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三是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方法論意義,即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及人民群眾主體意識的挺立。
Ⅶ 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決定作用表現在 A、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 B、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不受政治
A、 C、E
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決定作用表現在:
1人是社會歷史的主體:社會歷史是由人的實內踐活動構成的,每斤人容都在一定裎庋上參與了歷史的創造,但人們在歷史發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質和大小是不同的.唯物史觀從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生產方式決定社會發展的基本觀點出發,強調社會歷史首先是物質生產發展的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歷史.
2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廣大勞動群眾作為物質生產的承擔者和社會生產力的體現者,創造了人們吃,穿,住,用,行等必須的生活資料.他們的生產活動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從事物質資料生產,推動物質生產發展的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
3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實踐是一切精神財富形成和發展的源泉.人民群眾的實踐為精神財富的創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人民群眾還直接創造了豐碩的社會精神財富.
4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人民群眾在任何時期都是社會變革的主力軍.在階級社會中,生產關系的變革,社會制度的更迭,都是通過人民群眾的革命實現的.人民群眾通過推動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創造和改變社會關系,從而不斷推動社會歷史的進步和發展.
Ⅷ 人民群眾對歷史的創造作用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歷史主要是生產方式的演變和發展史,同時也包括由生產方式所決定的精神演變史。
因而 講誰創造歷史,就是誰創造了生產方式,推動了生產方式的發展。
生產方式包括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創造歷史就是創造生產力和生產,創造精神財富。說人民群眾對創造歷史起決定作用,主要指對創造生產方式起決定作用,同時對創造精神財富起創造作用。
1、人民群體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
首先,人民群眾是生產力的要素——勞動者。勞動者是最活躍、最主要的生產力,他們 是 生產資料的發動者、使用者、控制者、推動者。其次,人民群眾能不斷地創造和改進生產工具、生產技術。生產工具變了,整個生產力會變、生產力變了引起上層建築的變化,從而推動整個社會歷史的發展。這里說的人民群眾包括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應當也包括管理者。再次,由於作為勞動者的人民群眾使用工具,從而生產出供人們吃、喝、住、穿、用的物質生活資料,有了這些物質生活資料人們才能從事政治、科學和其他精神活動。總之,人民群眾既是生產力中的要素,又是勞動工具和物質生活資料的創造者。生產工具是歷史的基因,創造了工具也就是創造了歷史。
2、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說物質財富是人民群眾創造的,這大家比較容易接受,說精神財富也是人民群眾創造的, 有些人可能會搖頭。他們說精神財富不是知識分子,思想家、科學家們創造的嗎,怎麼成了人民群眾?我們認為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其含義可以從以下幾點來理解:首先,人民群眾的生產經驗和生活是精神產品的源泉。精神財富中的科學是在總結生產經驗基礎上產生的。科學家是科學知識理論的直接發現者 ,但其源泉仍在群眾的生產經驗中。中國古代的《本草綱目》、《民齊要術》、《農政全書》等都是在總結生產、生活經驗中形成 的。精神財富中的文學藝術也是以群眾的生活為源泉的,所以,文學家、藝術家要經常到群眾中去采風、充電。其次,知識分子、思想家、科學家、藝術家本身也屬於人民群眾范疇。說人民群眾創造精神財富包含他們在內。再次,普通勞動群眾直接創造精神財富。畢升、李時珍、瓦特(發明蒸氣機)、法拉弟(電磁學家)、狄慈根、羅蒙諾索夫、高爾基等,都來自社會下層,有的就是體力勞動者。基於以上三點我們說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法學界近年來對民間法開始關注,民間法作為一種精神財富就是人民群眾在自己的生產和交往中自生自發的產生的
3、人民群眾是變革社會制度的決定力量
社會發展可分為量變時期和質變時期。物質和精神財富的創造主要表現的是人民群眾在社 會量變時期的作用,在社會質變時期,人民群眾的作用表現在能使新的社會制度代替舊的社會制度,使社會發生質變。
Ⅸ 舉例說明人民群眾在創造歷史當中起的的偉大作用
1.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人民群眾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問題,認為人類社會的全部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歸根結底,都是人民群眾創造的,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群眾是歷史的主人。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本質特徵,是無產階級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無產階級的革命導師們,把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這一歷史唯物主義原理和無產階級的革命實踐結合起來,闡明了無產階級的革命是千百萬人民群眾的事業,從而指出,無產階級政黨必須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把群眾團結在自己周圍,領導群眾奪取勝利。《共產黨宣言》這部馬克思主義的不朽著作就曾明確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無產階級政黨,總是不懈地為人民利益而奮斗。它為無產階級的階級目標服務,就是為最廣大的人民服務。它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絲毫沒有自己的一己私利。
2.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現實意義
工人階級是中國最先進的現代化生產力的主力軍和最先進的生產關系的代表。在舊中國,工人階級深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三重壓迫,處於社會的最底層,所受的剝削和壓迫比中國其他任何階級都要沉重,並且同占我國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群眾保持著天然的聯系。這種階級地位決定了中國工人階級必須將自己的解放同其他勞動群眾的解放緊密聯系在一起,必須把解放一切受剝削、受壓迫的階級作為解放自己的前提條件。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理所當然地要反映和代表全體中國人民的利益,每一個黨員和幹部也理所當然地要把實現和維護全體中國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其次,這是由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決定的。中國共產黨是為人民的利益而奮斗的,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眾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聯系,不允許任何黨員脫離群眾、凌駕於群眾之上。沒有廣大人民群眾的真心擁護和大力支持,黨就不可能從小到大,由弱變強,不可能完成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項任務,創造出輝煌的業績。
歷史唯物主義與歷史唯心主義的根本對立表現在歷史創造者問題上,就是廣大人民群眾還是個別英雄人物是歷史的創造者。
歷史唯物主義堅持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反對歷史唯心主義英雄人物創造歷史的觀點。
學習本節應該了解存在著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和英雄人物是歷史的創造者這樣歷史觀上兩種根本對立的觀點,具體認識人民群眾在歷史上的作用和歷史人物在歷史發展上的作用,掌握無產階級政黨的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
鞏固黨執政的社會基礎、實現黨執政的歷史任務要求我們:必須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把人民群眾以及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都充分發揮出來,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奮斗;必須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協調好各方面的利益關系,不斷在發展的基礎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保證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必須抓緊解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中的突出問題和困難,夯實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必須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營造良好的人際環境,保持良好的社會秩序,維護社會穩定,保證廣大人民群眾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