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伍德燈照射下有熒光反應是白癜風嗎
回答:是
Ⅱ 請問伍德氏燈是什麼
伍德燈又稱伍氏燈或者過濾紫外線燈,它是通過含氫化鎳之濾片而獲得320-400nm長波紫外線,是目前皮膚科較為先進的臨床診斷設備。伍德燈號稱皮膚的「顯微鏡」,用於痤瘡檢測時,可准確判斷丙酸桿菌的聚集程度。
一、檢測原理
1.WOOD燈是用通過含氧化鎳之濾玻片而獲得的320納米~400納米長波紫外線,對某些皮膚病做檢查的方法,將有助於這些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通過含氫化鎳的濾片獲得320-400nm長波紫外線,再用長波紫外線照射患處,如果黑素減少則折光強,顯淺色;而黑素增加則折光弱,顯暗色。
2.WOOD燈有助於色素性皮膚病(包括白癜風)的診斷。臨床上肉眼有時難以發現正常皮膚特別是白皙皮膚上的淺色斑。用WOOD燈可輕松檢測白癜風,並可與其他白斑相鑒別,尤其當白斑中開始出現毛囊復色時,復色初期在自然光線下表現並不明顯,但可以藉助WOOD燈來觀察而得以確認。
3.WOOD燈下白癜風的皮損為純白色,與周圍正常皮膚對比鮮明,界限清楚。而脫色素性痣、白色糠疹、結節性硬化、炎症後色素減退斑、麻風的色素減退斑等在WOOD燈下為黃白色或灰白色;花斑癬為棕黃色或黃白色;貧血痣的淡白色皮損則不能顯示。
Ⅲ 皮膚在伍德燈的照射下有一點點的熒光怎麼回事
有塗日化用品會有一點點的熒光會影響結果,可以用紙擦一下看能不能擦掉,不能就是皮膚有問題。享沖伍德燈又稱伍氏燈或者過濾紫外線燈,它是通過含氫化鎳之濾片而獲得320-400nm長波紫外線,是目前皮膚科較為先進的臨床診段設備。作為皮膚科臨床應用的一種檢測手段,針對范圍十分廣泛,如:痤瘡,頭癬,白癬,花斑癬,紅癬,腋毛癬;某些色素性病變如黃褐斑、老年斑、咖啡斑等,還有神經纖維瘤、皮膚腫瘤等。 伍德燈號稱皮膚的「顯微鏡」。
Ⅳ 貓蘚2個月了,塗葯後會結痂,德伍氏燈找出來毛上有泛綠色熒光,算在好轉嗎
只要有就沒好。淘寶店鋪 大寵愛之家。我買的金盾軟膏加內服。用了半個多月了 腳上好完了。就嘴巴也明顯好多了。有些貓咪用一抹多葯物 可以去醫院看看。實在不行
Ⅳ 他發明了口罩,可還有多少中國人記得他
原文,介紹的是伍連德,順便提一下,知乎上關於他對抗鼠疫的事跡的回答很好,可以去看一看
如今霧霾天氣每況愈下,一年比一年厲害!先來看看今天全國空氣質量指數圖
其中污染最嚴重的前十座城市分別是:1.晉中402,2.齊齊哈爾376,3.松原357,4.太原350,5.邯鄲343,6.邢台337,7.吉林334,8.鞍山323,9.石河子319,10.五家渠
在今天北京的霧霾中,呼吸5個小時後會發生什麼?圖片就是答案。我剛剛拍的,今早新換的口罩,大概戴了三四個小時,別再覺得防霾口罩可有可無了!
實在是太觸目驚心了!
霧霾,
已經成為時下中國社會,
最大的煩惱之一。
近日,中國各地持續霧霾,
尤其是北京,成了「重災區」。
碰到霧霾天該怎麼辦?
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
——戴口罩。
口罩已經成了中國人「自保」的重要工具。
你知道口罩很有用,
但是你知道是誰,
設計了中國第一個口罩嗎?
你知道是誰,
推廣用口罩預防傳染病嗎?
看到他的簡歷你會嚇一大跳!!
他是第一個,
獲得劍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的華人;
他是日本的首位「中國交換教授」;
他是世界知名公共衛生學家,
中國檢疫、防疫事業的先驅;
他在中國主持興辦了,
20多所著名的醫院和醫學院校:
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北京中央醫院(現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東北陸軍總醫院(現中國人民解放軍202醫院);哈爾濱醫學專門學校(哈爾濱醫科大學的前身);……
他還先後發起成立了,
中華醫學會和中國防癆協會。
他主持並主辦了,
中國史上第一次國際學術會議;
他曾是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
他設計了中國第一個口罩並進行推廣;
還發明了中式餐桌上必不可少的「旋轉餐台」;
他在中國干過最驚天動地的大事是:
在百年前臨危受命,力挽狂瀾,
拯救了中國大地無數的生命!
你知道這個人是誰嗎?
他,就是伍連德。
一個不該被歷史遺忘的人……
他的父親伍祺是廣州人,
16歲,帶著一張草席和一個枕頭,
就獨自跑到馬來西亞的檳榔嶼闖盪,
後來和本地建築商的長女林彩繁成婚。
兩人共生了15個孩子,
存活下來的卻只有11個,
伍連德,是他們的第4個兒子,
在1879年3月10日出生,
取名伍連德,意為兼備五種美德。
從小,伍連德就顯露出,
超乎常人的勇氣和決心。
1886年,7歲的他進入大英義塾就讀。
這所學校主要用英語教學,
家裡並沒有給他提供好條件和環境,
有的只是他日復一日的自強不息。
家裡沒有專門供他學習的房間,
他就哪裡空就在哪裡學。
有一次,他放學回家後就病倒了,
他的母親急忙去請中醫,
醫生說是小風寒,休息幾天就沒事了。
可是一個多星期過去了,
病情絲毫不見好轉。
他的父親又急忙去請鎮里最好的西醫。
西醫看完後,只能搖搖頭。
之後請了很多醫生,都表示無能為力。
三個星期過去了,
大家都絕望了,打算給他准備後事,
沒想到,他的病竟奇跡般地好轉了!
從這以後,原本想當一名翻譯的他,
最終選擇了醫學作為職業。
中間:伍連德
1903年,年僅24歲的他,
就被劍橋大學授予醫學博士學位。
1904年底,他回到檳榔嶼,
在珠烈街開設私人診所,
並積極參加華僑社會服務,
致力於社會改革,如反對吸毒和賭博。
1907年,胸懷報國理想的他,
接受了清政府直隸總督袁世凱的邀聘,
回國任天津陸軍軍醫學堂,
副監督(副校長職)。
到天津一上任他便請教師學習中文,
很快就學會了用普通話講課。
他在與梁啟超、辜鴻銘、胡適等人的交往中,
對中國古籍也逐步有了了解,
加深了對祖國歷史的認識。
不畏生死,只為救人!
這是作為一名醫者,
對職業操守的堅持,
對工作負責任的態度。
他說:「我覺得一個人,
擇定了他的工作後,
就應該認真去做。
千萬不可敷衍因循,
如果是本著良心做事,便不可怕負責任。」
中國醫史上第一例疫屍病理解剖。
疫屍病理解剖
當時人們並不了解肺鼠疫,
是可以通過人與人之間經呼吸傳染的。
醫生護士也都不戴口罩。
為使救助人員免受感染,
伍連德發明並命令趕制了大批口罩
——一種特殊的加厚口罩。
這種口罩的製作方式簡單,
每個只需國幣二分半,價廉物美,
此為後人稱作「伍氏口罩」。
老百姓們都紛紛戴上了口罩,
死亡率大大地降低。
1911年4月,
奉天召開的「萬國鼠疫研究會」上,
這種方便實用的口罩,
受到各國專家的贊賞:
「伍連德發明之面具,式樣簡單,
製造費輕,但服之效力,亦頗佳善。」
防治鼠疫期間,
他發現,中國傳統的飲食習慣,
大家共食很容易互相感染病菌。
從衛生角度來看,
應該採用西方的分食制。
可是分食制很難被中國老百姓所接受,
他想到「雙筷制」,
即為每位用餐者准備兩副筷子,
一副取食,一副入口。
他的一系列措施開始實行一個月後,
到了1911年3月1日,
死亡人數就已經下降為零。
令人聞之色變的鼠疫,
他僅僅用了67天,就控制住了!
伍連德從此名揚天下。
如果沒有他,
這場鼠疫奪走的,
中國百姓生命絕不只是6萬,
而是十倍、甚至百倍。
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通過隔離等辦法,
應對城市發生的傳染病疫情。
直到今天,世界各國,
用於防治非典等傳染病的緊急措施,
許多都是從他這里沿用而來的。
當時他的知名度如日中天,
傳遍世界各地!
英國《泰晤士報》駐北京的記者,
莫理循1911年7月9日,
寫給他的信中提到:
「由於您在控制最近的鼠疫流行中的功績,
您的名字在歐洲特別是英國家喻戶曉。」
梁啟超曾寫過這樣一段話:
「科學輸入垂五十年,
國中能以學者資格與世界相見者,
伍星聯博士一人而已!」
梁啟超手書
這一場東北鼠疫的戰爭結束了,
但是還有更多的戰爭在未來打響,
憑借著自己的研究和經驗,
他先後兩次杜絕了哈爾濱霍亂的大流行,
杜絕了上海爆發的中國最大的霍亂的流行。
大多數人都說,
伍連德是中國人嗎,
應該是華僑吧,這樣的華僑太多了,
他們很厲害,但他們是外國人,
也沒有什麼值得好自豪驕傲的。
但這個華僑不一樣,
無論他身處滿清,
國民黨,英倫劍橋,
還是在南陽(馬來西亞和新加坡),
他都說自己是中國人。
他出生在國外,
卻有著強烈的民族自尊心,
與愛國思想。
他專注於中國醫學的發展,
是中華醫學會的創始人,
1914年,伍連德提出在北京建一所,
現代化醫學院和醫院的建議被採納
——這便是後來的北京協和醫學院及醫院。
伍連德和基金會董事傑爾姆.格林(Jerome Greene)與協和醫院華人醫師合影。
1918年1月,伍連德提議,
建立一所大型醫院的建議,被政府批准。
在為該院籌款過程中,他自己捐了2500元。
同時他全權負責總管籌建:
在他主持下建成的北京中央醫院,
成為中國人建立的第一所現代醫院,
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1924年,他在沈陽建成了東北陸軍醫院,
這是當時中國規模最大、設備最好的醫院。
1926年,創辦了哈爾濱醫學專科學校,
為當地培養醫學人才,
這個學校就是哈爾濱醫科大學的前身。
他前前後後在中國主持興辦了,
20多所醫院和醫學院校,
為中國培養了眾多醫學人才。
他為中國做的事情遠不止此。
中國海港檢疫始於1873年,
但半個世紀中海港檢疫權,
與海關主權一並控制在帝國主義者手中,
專門只為外國人服務。
他力爭收回海港檢疫主權並促其實現。
他負責成立全國海港檢疫事務管理處,
中國海港檢疫事業能夠收回主權、
統一號令、開展業務,
與他堅持不懈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1916年前後,他讀到美國醫史學家,
加里森所著《醫學史》,
全書有關中國醫學的內容介紹,
短到連一頁都沒有,且有謬誤。
他致函作者質詢,作者復函說,
既然中國醫學有很多有價值的東西,
為何中國人自己不向人們宣傳介紹?
他震動很大,深深地感受到,
必須研究中國醫學史,
並將中國在醫學方面歷代的,
發明創造向中外廣為介紹。
於是他與王吉民合作,
用英文著成了《中國醫史》。
該書於1932年出版,並再版多次,
成為早期介紹中國傳統醫學的英文著作,
受到國外醫學家的重視。
鴉片誤國誤民,
他一生致力於中國的禁毒事業,
1919年,他代表外交部,
到上海監督焚燒鴉片1200箱。
1931年九一八事變,
日本人早聞他的大名,
想要他參與對中國的細菌戰,
他誓死不與日本人合作。
從哈爾濱赴大連途中,
他被日軍誣為間諜拘留並關入地牢。
淪為日本人階下囚三天兩夜後,
經英國駐沈陽總領事伊思特斯營救,
才僥幸脫險。
在故鄉他開了一個小診所,
成為了一位普通的醫生。
當地顯貴多次勸說他出任政府職務,
他都以年邁為由謝絕。
老人經常悠閑地在街頭漫步,
並偶爾用廣東話勸小販們
「不要抽煙喝酒,多運動」。
終其一生,他再也沒有回到過,
他為之付出了青春與熱血,
服務了20年的東北。
他曾說過:
「我曾經將我的大半生奉獻給古老的中國,從清朝末年到民國建立,直到國民黨統治崩潰,那一切在許多人的腦海里記憶猶新,中國是個有五千年歷史的偉大文明古國,歷經世世代代的興衰榮辱,才取得了今天的地位,我衷心的希望她能更加繁榮昌盛。」
「赤誠愛國,自強創業」
這是他堅持的精神,
今天,這八個大字為他創建的,
哈爾濱醫科大學奉為校訓。
他用自己的學識,
為自己的祖國做出了奉獻,
即使有一天自己無法再為祖國效力,
他的學生們也能夠為祖國干大事出成績,
中國的未來,
就是靠這樣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
大概這,也是他創辦醫院,學校的真正原因。
1960年1月21日,
在檳榔嶼鄒新慶律39號,
一位偉大的醫生因心臟病而離世了。1月27日,《泰晤士報》寫道:
「伍連德是「流行病的英勇鬥士」,
伍連德的逝世使醫學界,
失去了一位傳奇式的人物,
他的畢生為我們所做的一切,
我們無以回報,我們將永遠感激他。」
他生前還有一項更大的榮譽,
那就是被提名為,
1935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候選人。
因為候選人的保密期為50年,
這個消息直到2007年,
才被正式公開。
他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華人,
是曾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
因為他晚年隱居海外,
在歷史的巨變中,
他的名字如無根之萍,隨波沉浮,
淹沒在中國各處厚厚的典籍雜文中。
而在國外,
關於他的論文和研究卻從未間斷。
1959年,晚年的他在寫就了,
650頁的英文自傳,
自豪而坦然地題寫了書名:
《鼠疫鬥士:一個中國醫生的自傳》
此書由劍橋大學出版。
在伍連德的心中,
他一直是一個中國人。
在外國人眼裡,
他的確是一個愛國的中國人,
而有些中國人,
卻擅自把他開除了「國籍」。
直到後來,
一本《國士無雙伍連德》的書面世,
一些中國人,才認識了這位當年,
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
拯救萬千中國老百姓的英雄!!
天啊,如果沒有伍連德,沒有伍氏口罩,現在糟糕的天氣,不知道大家覺得還能出門嗎?
Ⅵ 什麼是伍德燈檢查
伍德燈查看患者皮膚上的白斑的時候,會有比較明顯的效果,要比肉眼觀察更直觀,更細致。白斑與周圍正常皮膚對比鮮明,界限清楚。尤其當白斑中開始出現毛囊復色時,復色初期在自然光線下表現並不明顯,但可以藉助Wood燈來觀察而得以確認。
Ⅶ 伍氏易筋經,創始人是誰
伍氏易筋經 粵東半閑老人 許崇書 (一)源流 我父親的武術師傅伍魁是一位愛國者,原籍河北張家口。1900年,伍師傅參加義和團運動。義和團運動失敗後,伍師傅為避清朝政府的緝究,改名易姓為伍魁,漫遊南方。後來伍師傅由一位姓藍的先生推薦,來我家開館授徒。這套易筋經就是伍師傅傳下來的練功法。伍師傅在我家教授武術一年多。有一天,一位須發皆白的老道士(據說是他師兄)突然來尋訪他。過了二天,伍師傅就告別眾徒,跟那位老道士同赴四川,從此音訊杳然,不知所終。這套易筋經是不是伍師傅首創?無從稽考。這里姑且稱它做「伍氏易筋經」。 (二)特點 1.簡單易學,運動量不大,練功一趟,即便是老弱婦孺,也不覺疲累。 2.只練上肢,不練下肢及軀干。練功時從肩關節到上臂,從肘關節到下臂,從腕關節到指關節,兩手筋絡通過張馳伸縮,都得到鍛煉;如能堅持不懈,天天鍛煉,上肢力氣增大甚快;如能在熟練的基礎上,結合氣功的「意守丹田,以意導氣,以氣推力,握時吸氣,松時呼氣」,還能治療上肢的風濕性痹痛。 3.通過練功之後,上肢增力,不增肌肉。其藏力在於筋骨而不在於肌肉。據說伍師傅力氣很大,能把一頭牛推倒在地。但他卻是個瘦骨嶙峋的人。 4.練功時間規定在黎明前,面向東方。男青年如患夢遺症者則提前在凌晨3-4時之間起床演練,天天如此,可以不服葯而宿疾自愈。 (三)心願 據說,伍師傅傳授這套易筋經的時候,嚴肅地告誡眾徒,要求「立誓」不輕易外傳。現在,伍師傅和他在我家開館時的徒弟大都不在人世了,這套易筋經確不見外傳。為了振興中華,保存國粹,繼承武術傳統,使這套易筋經不致埋沒,我現在把它整理出來,公之於世,深望海內外的武林同仁予以指正。 (四)練功方法 第一節 預備式 兩腳開立,寬與肩齊;兩手自然下垂,掌心緊靠大腿褲縫;軀干、頭頸挺直;舌抵上顎,嘴唇微啟;閉目凝神,摒除雜念,意守丹田。(圖1) 第二節 翹拇式 站式如前(以下各節皆同),兩眼平視;拇指朝大腿褲縫用力向上翹起,其餘四指同時向掌心緊屈,默數四十九次。之後,兩手自然下垂,閉目凝神約三分鍾(以下每節練後都一樣)。(圖2) 第三節 垂握式 兩眼平視;(以下至第七節都一樣)兩手握拳下垂,虎口向前,拳心朝大腿褲縫,用力緊握,一握一松,默念四十九次。(圖3) 第四節 前握式 兩手握拳前伸,高與肩平,拳心相對,用力緊握,一握一松,默念四十九次。(圖4) 第五節 曲握式 兩手握拳前伸,前臂向上屈肘90度角,拳心相對,用力緊握,一握一松,默念四十九次。(圖5) 第六節 對握式 兩手向左右伸展,前臂屈起,虎口相向,拳心向前,後臂高與肩平,與前臂曲成九十度(兩前臂在兩邊象二豎畫,頭頸在中象一豎畫,與肩相連,好象山字),兩拳相對緊握,一握一松,默念四十九次。(圖6) 第七節 橫握式 兩手握拳向左右伸展,高與肩平,連成一橫線,拳心向前,虎口向上,用力緊握,一握一松,默念四十九次。(圖7) 第八節 丹田邊握式 兩手握拳提至丹田兩邊,相距約4市寸,拳心緊貼側腹腰間,虎口向上,用力緊握,一握一松,默念四十九次。(圖8) 第九節 收功式 閉目凝神,意守丹田,舌頭在口腔內牙齦之間攪出津液,等到津液滿的時候分三次緩慢吞咽;同時作「逆式呼吸」,意想所吞津液與氣一起貯存丹田,叩齒四十九次以後兩眼張開,散步十分鍾。(站式如圖1) (五)注意事項: 1.凡堅持每天凌晨3-4時起床練功者,日久如覺有虛火,則應服下列方劑: 沙參20克,玉竹20克,麥門冬25克,生地黃25克,白芍15克。 2.練功時最好在室外空氣新鮮的地方,冬天寒冷在室內練功也可以,應適當打開部分門窗。如果空氣污濁則不可練。 3.已婚者練功前後禁忌房事,患病時應暫停練功。
Ⅷ 克勞德·艾爾伍德·香農的人物資料
克勞德·艾爾伍德·香農(Claude Elwood Shannon,1916-2001)1916年4月30日誕生於美國密西根州的Petoskey。在Gaylord小鎮長大,當時鎮里只有三千居民。父親是該鎮的法官,他們父子的姓名完全相同,都是Claude Elwood Shannon。母親是鎮里的中學校長,姓名是Mabel Wolf Shannon。他生長在一個有良好教育的環境,不過父母給他的科學影響好像還不如祖父的影響大。香農的祖父是一位農場主兼發明家,發明過洗衣機和許多農業機械,這對香農的影響比較直接。此外,香農的家庭與大發明家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1931)還有遠親關系。香農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貝爾實驗室和MIT(麻省理工學院)度過的。在「功成名就」後,香農與瑪麗(Mary Elizabeth Moore)1949年3月27日結婚,他們是在貝爾實驗室相識的,瑪麗當時是數據分析員。他們共有四個孩子:三個兒子Robert、James、Andrew Moore和一個女兒Margarita Catherine。後來身邊還有兩個可愛的孫女。
2001年2月24日,香農在馬薩諸塞州Medford辭世,享年84歲。貝爾實驗室和MIT發表的訃告都尊崇香農為資訊理論及數字通信時代的奠基人。
Ⅸ "伍氏燈"是什麼東西
伍氏燈是通過含氫化鎳之濾片而獲得320-400nm長波紫外線,是目前皮膚科較為先進的臨床診斷設備。伍氏燈也稱伍德燈,號稱皮膚的「顯微鏡」,用於痤瘡檢測時,可准確判斷丙酸桿菌的聚集程度。
伍氏燈用通過含氧化鎳之濾玻片而獲得的320納米~400納米長波紫外線,對某些皮膚病做檢查的方法,將有助於這些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通過含氫化鎳的濾片獲得320-400nm長波紫外線,再用長波紫外線照射患處,如果黑素減少則折光強,顯淺色;而黑素增加則折光弱,顯暗色。
(9)伍氏燈發明人擴展閱讀:
伍氏燈特點
1、操作時不直接接觸檢查部位,具有無痛苦、無傳染性等優點,適合各個年齡段的患者。
2、伍德燈號稱皮膚的「顯微鏡」,可准確檢測出黑色素脫失多少,辨別是完全性還是不完全性白癜風,還能篩查出肉眼看不到的已經發生的病變。
3、伍德燈讓白癜風確診變得更為簡單,伍德燈的檢查確診過程不取血、無痛苦,檢查結果快速、准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