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理解"人的意識不僅能夠反映世界,而且能夠創造世界
「人的意識不僅反映客觀世界,而且創造客觀世界」這句話是列寧說的.
可能很多人不能理解,這不是唯心主義錯誤嗎?
首先前半句沒問題,關鍵在於後半句.列寧主張用意識在實踐中創造世界,而唯心主義錯誤一般只是是遐想,脫離實踐.
列寧意識創造世界的意思是在說意識對客觀事物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意識必須通過實踐才能創造世界.不可能直接創造世界!
② 人的意識能夠創造出自然界所沒有的客觀事物這句話表述的正確嗎
錯,意識不能創造事物。應該表述成:人能夠有意識地創造出自然界所沒有的客觀事物。
③ 「人的意識不僅反映客觀世界,並且創造客觀世界。」這句話屬於主觀唯心嗎
列寧的話。
不能斷章取義的理解!不然會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的。
列寧意識創造世界的意思是在說意識對客觀事物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意識必須通過實踐才能創造世界。不可能直接創造世界!
意識不能創造物質,但意識可以創造物質世界
前句原因就是物質的存在不依賴於意識
後句是人們通過實踐創造世界
舉個簡單易懂的例子
一個做饅頭的人,他靠自己心裡做饅頭的方法(意識)做出了饅頭(物質)
這就是意識創造了物質世界,生活中的用品都是如此來的
但是他光想者做饅頭不行動,饅頭是不會出來的
這就是意識不能創造物質
④ 辨析人的意識不僅反映世界而且創造世界
意識的人腦對客觀世界的主觀映象,這是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但我們不能誇大意識的能動作用,意識如果能創造客觀世界,則客觀世界則喪失了客觀實在性,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則陷入了唯心主義.
⑤ 人的意識不僅僅反映客觀世界,並且創造客觀世界
嚴謹地說,上述的「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是缺乏定義的。
如果客觀世界只是指代我們現在認識的時空觀的所有物質。那麼我的觀點是意識是可以創造客觀世界的。
因為這個世界的時間軸不僅僅是一條的,而是有無數條時間軸線,也就是說每個人的面前都有無數個平行宇宙,人有意識隨時可以進入任一時空,也就是說在原先的時空觀內創造出了一個新的時空「由定義,可理解為創造了新的客觀世界」。下面我來證明「平行宇宙」的存在:
如果把一個六個面的骰子放在碗中,碗自行運動,然後靜止下來。已知關於碗和骰子的所有信息(大小、內徑、表面的構造,乃至分子、原子等等。)然後由你使用計算機設計模型,進行演算,假設信息絕對准確,運算過程絕對准確,那麼就可以得到骰子最終的哪個面朝上。
但是如果把這個裝骰子的碗和你自己,放在一個賭場里,你不光擁有碗和骰子的所有信息,還有周圍一切桌椅,人物的信息,當然也包括你那台電腦的全部信息,也就是賭場內的全部信息。那麼,如果仍由你使用計算機設計模型,進行演算,你將永遠不能准確的計算出賭場中你後來將會押在哪個點數上。
你可以設想,計算機計算出的結果的前提條件是你不知道計算機計算出的結果。比如,計算機演算出的結果如果是骰子3點向上,那麼你就會押一個3點。所以計算機計算出的最終結果是你會押3點。但是如果你馬上就知道了計算機的運算結果,那麼你仍然有選擇的權利,去押別的點數。這就造成了一個悖論。
在第一個只有骰子和碗的系統模型中,只有四個維度,即空間的三個維度和時間維度。因此可以得到整個系統的全貌,知道任一時刻骰子的狀態。
但是在第二個系統模型中,意識也被放在了其中,使系統中的物體,不但被時間影響,還被意識影響,其中主觀角度,時間與意識不構成聯系(意識是主觀體驗),所以按照維度的定義,意識和時間可以被看做兩個維度(毫無關聯),即骰子、碗、人、計算機的系統具有五個維度。
即當一個主觀在一個客觀角度下,永遠不能涵蓋整個客觀。也就意味著,作為一個客觀下的主觀意識,將永遠存在不確定性。也就是說在主觀的角度上,世界的維度不僅僅只有四個維度,意識本身也是一個維度,時間是可以有無數個軸線的。
這么說的話,如果作為人的意識,那麼人的意識不僅僅反映客觀世界,並且創造客觀世界。因為人的意識可以選擇讓自己經過哪一條時間軸,每個時間軸對應一個客觀世界。(文章開頭定義為只是指代我們現在認識的時空觀的所有物質)
⑥ 人的意識是不僅反應客觀世界,並且創造客觀世界么
是的,因為人的大腦不是簡單的類似於電腦的信息或概念的儲存器如硬碟、U盤,而更多的是能夠利用其中的概念和信息進行的相互復雜的組合而產生更多、更復雜的、新穎的、甚至客觀現實根本不存在的想法、概念、計劃、邏輯、設計等等,也因此創造出大量自然界原來不存在的事物和客體,如原子彈、氫彈和太空飛船....等等這些都是人類大腦創新的產物!
⑦ 人的意識不僅反映客觀世界,而且創造客觀世界,這種意識能動作的觀點是
C,對意識能動作用的一種正確的揭示。
意識的能動作用是人的意識所特有的積極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動。馬克思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於物質,人在物質面前不是無能為力的,而是能夠能動地反映物質。所謂能動的反映,就是不光能夠反映事物本身,還可以加入人的加工創造。
意識的能動作用的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意識不僅可以反映事物的現象,而且可以通過抽象思維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動物也可以觀察身邊的事物,但動物不可能認識到地球在繞著太陽轉。也就是說,與動物相比,人不僅能得到事物表面的感性認識,還能得到反映事物本質規律的理性認識。
二是在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意識具有指導性。意識可以通過實踐把觀念的東西變成現實的東西。例如小明想在沙灘上堆一座城堡,通過動手實踐,沙灘上就會真的產生一座城堡,沙灘的外觀就會被一定程度的改變。
但如果小明只是想一想,而沒有動手實踐,就不會產生城堡。說明意識改造世界的作用是間接的,只能以實踐為中介。
三是意識能夠反作用於主體,影響人的生理過程,具有高度自控性。人的精神是否愉悅,對於其身體健康狀況有重要影響。所以我們在工作生活中要調整好精神狀態,因為這會直接關繫到實踐的效果。
(7)人的意識能創造世界嗎擴展閱讀
在意識的三個能動作用之中,最為核心的是改造世界的作用。這一部分考點也最為集中。
首先,意識的力量可以轉化為物質的力量,例如一位同學經常受到正向激勵,就會更加勤奮的學習,學習成績就會提升。
其次,意識的東西可以轉化為物質的東西,例如建築師設計圖紙是意識,把圖紙中的設計付之於行動,干成房子,就轉化為物質。
第三,意識不能替代物質,例如畫餅不能充飢。
第四,意識不能創造物質,例如中國有龍的文化,但不能創造出龍這種動物。所以概括起來就是:意識可以轉化和改造物質,不能替代和創造物質。
發揮意識的能動作用首先要實踐,實踐是發揮意識能動作用的根本途徑。
其次,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意識能動作用的前提和基礎。只有符合客觀規律的行動,才是正確的行動,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否則,意識的能動作用就是盲目的。
第三,發揮意識能動作用,還必須依賴一定的物質條件和物質手段。無論是認識世界還是改造世界,都依靠一定的工具、儀器設備、一定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狀況,只有適時利用已有的物質條件和手段,才能更好地發揮意識的能動作用。
⑧ 為什麼意識可以創造世界
「人的意識不僅反映客觀世界,而且創造客觀世界」這句話是列寧說的。可能很多人不能理解,這不是唯心主義錯誤嗎?首先前半句沒問題,關鍵在於後半句。列寧主張用意識在實踐中創造世界,而唯心主義錯誤一般只是是遐想,脫離實踐。列寧意識創造世界的意思是在說意識對客觀事物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意識必須通過實踐才能創造世界。不可能直接創造世界!
⑨ 人的意識能創造客觀世界嗎
這就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爭論的核心點,物質和意識之間的關系!以唯心主義觀點來看:物質是意識的產物,這就是意識可以創造出物質,這就是問題中的客觀世界!而唯物主義則認為,物質是客觀存在的,不會因為意識的產生和消亡而產生和消亡!也就是說,意識不能創造世界!但隨著辯證唯物主義的出現,又有人提出了意識可以指導人們對物質產生作用,改變物質,因而又認為意識是可以間接創造物質,既創造客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