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黑塔利亞人物名字
台灣叫灣娘 香港是港仔
Ⅱ 財務報表 是誰發明的
財務報表是盧卡·帕喬利發明的。
盧卡·帕喬利(Luca Pacioli,又譯:帕西奧里),近代會計之父。他所著的《數學大全》,有一部分篇章是介紹復式簿記的,正是這一部分篇章,成為了最早出版的論述15世紀復式簿記發展的總結性文獻,反映了到15世紀末期為止威尼斯的先進簿記方法,推動了西式簿記的傳播和發展。
盧卡·帕喬利1494年在威尼斯出版的關於《算術、幾何、比與比例概要》一書,對復式簿記來講,具有里程碑的性質。
財務報表附註
財務報表附註是為了便於財務報表使用者理解財務報表的內容而對財務報表的編制基礎、編制依據、編制原則和方法及主要項目等所作的解釋。
其內容有:主要會計政策、會計政策的變更情況、變更原因及其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影響、非經營項目的說明、財務報表中有關重要項目的明細資料、其他有助於理解和分析報表需要說明的事項。
Ⅲ 斯諾克選手排名名單,斯諾克最開始是誰發明的
關於斯諾克的起源,業界沒有特別明確的定論。比較可信的說法是:在19世紀晚期,檯球運動風行於駐扎在印度的英國軍隊中,當時流行的玩法是黑球入袋(Black Pool)。這種玩法用1個白球,15個紅球和1個黑球。1875年的一天,駐扎在印度賈巴爾普爾(Jubbulpore)的英國陸軍上校內維爾·張伯倫(Neiville Chamberlain)和他的戰友們覺得這種玩法過於簡單、乏味,便決定增加黃色、綠色和粉色3個綵球上去。不久,又嫌不夠,再加上了棕色和藍色球。這種新玩法很快流行開來,從而導致了斯諾克檯球的誕生。而斯諾克一詞則是當時英國軍隊中對軍校一年級新生的流行叫法。這使得斯諾克被這些軍人們用來稱呼這種新玩法的初學者,最終則成為了這項運動的名稱。
至於選手名單,職業非職業的,那就人數眾多了。以下是截止2017年斯諾克中國公開賽的世界排名前129位的名單:
1馬克·塞爾比 英格蘭
2賈德·特魯姆普 英格蘭
3斯圖爾特·賓漢姆 英格蘭
4丁俊暉 中國
5肖恩·墨菲 英格蘭
6約翰·希金斯 英格蘭
7巴里·霍金斯 英格蘭
8傅家俊 中國香港
9尼爾·羅伯遜 澳大利亞
10阿里斯特·卡特 英格蘭
11馬克·艾倫 北愛爾蘭
12羅尼·奧沙利文 英格蘭
13梁文博 中國
14凱倫·威爾遜 英格蘭
15安東尼·麥克吉爾 蘇格蘭
16瑞恩·戴 威爾士
17馬克·威廉姆斯
18馬丁·古爾德
19喬·佩里
20大衛·吉爾伯特
21馬克·金
22里奇·沃頓
23邁克爾·霍爾特
24斯蒂芬·馬奎爾
25安東尼·漢密爾頓
26阿蘭·麥克馬努斯
27邁克爾·懷特
28本·沃拉斯頓
29格雷姆·多特
30盧卡·布雷切爾
31羅伯特·米爾金斯
32湯姆·福德
33馬修·賽爾特
34馬克·戴維斯
35多米尼克·戴爾
36詹米·瓊斯
37周躍龍
38塔猜亞·烏努
39吉米·羅伯遜
40馬修·史蒂文斯
41麥克·鄧恩
42彼得·艾伯頓
43科特·馬福林
44肖國棟
45弗蓋里·奧布萊恩
46馬克·喬伊斯
47於徳陸
48斯圖爾特·卡林頓
49安德魯·希金森
50羅比·威廉姆斯
51大衛·格雷斯
52田鵬飛
53山姆·拜爾德
54羅瑞·麥克勞德
55傑克·利索夫斯基
56李行
57羅賓·赫爾
58奧利弗·萊恩斯
59加里·威爾森
60伊恩·伯恩斯
61阿爾菲·博登
62丹尼爾·威爾斯
63顏丙濤
64海珊·瓦菲
65克里斯·瓦克林
66斯科特·唐納德森
67喬·斯威爾
68德差瓦·普京
69肯·達赫迪
70羅斯·繆爾
71羅德·羅拉
72諾龐·桑坎姆
73奈吉爾·邦德
74詹米·柯普
75馬丁·奧唐納
76張安達
77吉米·伯恩特
78里斯·克拉克
79梅希文
80約翰·阿斯特利
81連姆·海菲爾德
82阿卡尼·宋沙瓦
83阿蘭·泰勒
84趙心童
85詹姆斯·瓦塔納
86西恩·奧沙利文
87邁克爾·喬治奧
88保羅·戴維森
89艾登·拉爾夫
90米切爾·曼恩
91李·沃克
92桑德森·蘭姆
93吉米·懷特
94張永
95傑卡·瓊斯
96山姆·克雷格
97杜恩·瓊斯
98阿迪亞·梅塔
99王雨晨
100達利爾·希爾
101弗雷澤·帕特里克
102詹姆斯·卡希爾
103克雷格·斯蒂德曼
104哈瑪德·米亞赫
105亞歷克斯·博格
106塗振龍
107加雷斯·艾倫
108伊戈爾 · 菲格雷多
109哈曼茲·阿卡巴
110亞當·達菲
111埃利奧特·斯萊塞
112悉尼·威爾遜
113伊恩·普利斯
114喬什·布瓦洛
115克里特斯納特
116方雄慢
117邁克爾·懷德
118曹宇鵬
119克里斯托弗
120布亞瑞特·柯亞提坤
121陳喆
122傑米·巴雷特
123庫爾特·鄧納姆
124傑森·韋斯頓
125大衛·約翰
126肉孜買買提
127伊特諾·桑托斯
128哈特姆·亞森
129里奧·費爾南德茲
Ⅳ 黑塔利亞人物介紹
網路,那些國和洲什麼的都是人物介紹,後面也有角色關系
Ⅳ 查理九世的主要角色
1、查理九世
外形上乍一看只是黑眼圈嚴重的狗,可它是本書的重要主角,世界冒險協會統一認證的探索者之一!DODO冒險隊實至名歸的領導者,愛泡澡,愛打扮,紅色的領結是說話的道具,可以模仿各聲音,也是它標志性的裝飾。
會看書、會下棋,特別喜歡看《名偵探賤狗小五郎》;愛用多多的聲音講話,觀察能力強,聰明又很頑固,能力不亞於人類。
它對女生很有教養,會站起來敬紳士禮以及表現出自己外向的優雅與高貴,擁有地球上最純正的貴族血統。
2、墨多多
一心嚮往能夠成為職業大偵探的小學四年級學生,成績不好,老愛惹麻煩。對查理的老大位置心懷「嫉恨」,總想著有一天自己能夠當上DODO冒險隊的隊長,自認為自己好歹也是「副」~~隊長的級別!
3、堯婷婷
成績在班級乃至年級位列第一的女生,偏偏老師安排了墨多多當她的同桌。生氣時會習慣性地跺紅色小皮鞋跟,像小大人一樣教訓墨多多即為家常便飯。
也是DODO冒險隊中唯一的女生、「人肉知識大全」。遇到可怕事時她會忍不住害怕得哭出來,但她豐富的課外知識給了同伴很大的支持。
4、雷歐
男,世界冒險協會的會長、浮空城元老之一,鬼影迷蹤的創始人,半個世紀前加入世界冒險協會,看到了人類加速擴大的真正險惡,無奈之下創建並加入鬼影迷蹤,製造多起毀滅與創造為主題的「雅各布天梯計劃」,妄圖把全人類思想統一。
因研究逆生長而由七十多歲的老人變成了一位十三歲的少年,現解散鬼影迷蹤、離任世界冒險協會會長。後名為「埃克斯」,並和DODO冒險隊一起冒險,行為神秘莫測。
5、漢森
男,浮空城市長,是「雅各布天梯計劃」的第二執行人,妄想擁有雷歐的先天智商和整個世界,計劃失敗後,因得到雷歐的全部智慧而遭到精神分裂反噬,被抓走並除名。
Ⅵ 黑塔利亞的各人物昵稱及其昵稱的來歷
親分的意思是【老大.大哥】
北/意/大/利
費里西安諾·瓦爾加斯(Feliciano Vargas,フェリシアーノ・ヴァルガス)
20歲 172cm
國花:雛菊
「Pasta~」
本作主角,地中海昔日霸主羅馬帝國的孫子,然而到了現在卻成了廢材一隻。
藝術和美食細胞發達,戰鬥力卻超弱的傢伙。
性格超級脫線,陽光但又有點愛哭,吊兒郎當,很黏人。
喜歡女孩子、義大利面、批薩和午睡,還有量產白旗。
時常發出「咩(ヴェー)」的迷之聲音,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擅長畫畫、製作點心、唱歌和服裝設計。網路愛稱:意呆
南/意/大/利
羅維諾·瓦爾加斯(Lovino Vargas,ロヴィーノ・ヴァルガス) 22~23歲 172cm
國花:雛菊
「離我弟弟遠一點,土豆混蛋!」
羅馬帝國的孫子,北意/大/利的雙胞胎哥哥,也就是以前的兩西西里王國。
在性格上、飲食上和文化上受西班牙影響較大,喜歡番茄和義大利面。
易怒,話語偏臟,為人率直,也有點愛哭。對女人話語比較多,但對男人就比較少。
由於黑手黨的緣故,他的性格十分別扭,討厭法/國、德/國,對弟弟接近德/國的行為非常不滿。
擅長種田、料理、泡女人和午睡。網路愛稱:子分
德/國
路德維希(Ludwig,ルートヴィッヒ)20歲 180cm 德國
國花:矢車菊
「怎麼又是你么?給我認真一點!」
人稱騎士之國的歐洲大國,本作男二號。一發生什麼事就會沒頭沒腦的相信說明書或指南的內容而發生慘劇。
愛干凈,資源回收也做的很認真,對機械的過分的痴迷導致他能夠辦出用GPS找廁所的囧事。
養了三隻狗,每隻都莫名的壯碩。 對意/大/利有的沒的抱怨了一堆,但到現代還是相當照顧他。很尊敬羅/馬/帝/國。網路愛稱:軍曹、土豆
日/本
本田菊(Honda Kiku) 年齡不詳 165cm
國花:櫻花、菊花
「謹言慎行,察言觀色,最後答案統統是『不』。」
屬於長輩,前亞細亞一族中的二把手,本作男三號。
是個宅男,很少離家,略微不懂人情世故。
做事極度認真謹慎踏實,但是在他看來正常的東西都不正常。
愛好做詩,最近畫起了同人志。網路愛稱:宅菊
英/國
亞瑟·柯克蘭 (Arthur Kirkland,アーサー・カークランド)23歲 175cm
國花:玫瑰花 (月季)[薔薇、月季、玫瑰這三種花來說,人們總把它搞混,它們雖同科同屬,但卻並不完全相同,但人們似乎比較偏愛玫瑰這個詞,所以把這三種花統稱為玫瑰了,在英國及歐洲許多國家,都把玫瑰(月季)定為國花]
「而且是Learnt不是Learned吧,笨蛋。」
以前是海盜,後來成為了一個紳士國度,加/拿/大和美/國的前監護人。長有兩條跟眼睛一樣粗的眉毛。
跟妖精或幽靈感情很好,也嘗試魔法或召喚術之類的事,不過老是被美/國說成是幻覺
酒品異常的差,發了酒瘋就會做出嚴重有損形象的行為,喜歡紅茶或刺綉等東西。
還有每次同盟國會議的時候不時會冒出來的軸心國肖像畫就是他畫的。
廚藝很差、沒有味覺可言,即使這樣他依然愛做菜。網路愛稱:眉毛子
美/國
阿爾弗雷德·F·瓊斯 (Alfred F Jones,アルフレッド・F・ジョーンズ)19歲 177cm
國花:玫瑰
「我就是拯救世界的HERO,反對意見一律不予承認!」
開朗有活力,有著強烈正義感的青年,絕對的自我英雄主義者,自稱拯救世界的HERO。因為年輕又精力過剩,有不管周遭感想就橫沖直撞的壞習慣,所以朋友除了英/國跟日/本沒有別人。 明明是個上司跟外星人是朋友,或者會有UFO沖進來的不可思議的國家,卻看不見英/國的獨角獸或妖精。很愛拍電影,不過老是被批評,所以唯獨不想讓英/國看。夜裡看恐怖片總被嚇得魂不附體。遲鈍的味覺是承襲自英/國,顏色詭異的點心也很喜歡,尤其喜歡麥當勞。由於已經長出了肚子,最近盡是在發明一些神秘的減肥工具。他的呆毛代表南/塔/基/特/島,平光眼鏡則代表德/州。網路愛稱:HERO,H-ERO,藍藍路,KY,米國
法/國
弗朗西斯·波諾弗瓦(Francis Bonnefeuille,フランシス・ボヌフォワ) 25歲 175cm
國花:鳶尾花
「Bonjour,今天哥哥我也很閃亮哦~」
前歐/洲的第一大國,但是自從拿破/侖/死後就不再擅長打仗,反而做菜和釀酒更適合他。
對愛情表達豐富的自戀青年,對自己的語言經常自我陶醉。是歐/洲的一號廚師,自稱美食家,嗜好紅酒。喜歡一切美的東西,無論男人女人甚至非人類,只要是美的他都能接受,還經常非禮別的國家。與英/國是老對手,兩人一見面就會吵架,但是也認可對方的實力。
鬍子代表塔恩谷地。網路愛稱:法叔,腐爛西斯,F叔
俄/羅/斯
伊萬·布拉金斯基 (Ivan Braginski,イヴァン・ブラギンスキ)年齡不詳 182cm
國花:向日葵
「想看到他們哭著求我的樣子……KORUKORUKORUKORU……」
寒冷的北方大國,做什麼事情都少不了伏特加,不發一言卻能帶來巨大壓迫感的青年。雖然不喜歡冬天,但是每次戰斗的時候冬天都會給他帶來好處。味覺差勁,能夠把混有泥土的食物一起吃下去,想把向日葵種滿全世界。因為以為水管是能變出水的道具而隨身攜帶。由於童年曾被蒙古拐走,導致他的心理非常扭曲,喜歡看人哭著求他的樣子,只對自己的妹妹無可奈何,和姐姐關系不好。經常發出KORUKORU的笑聲,是俄文「把你扔進集/體/農/庄(コルホーズ,kolkhoz)」的意思。網路愛稱:水管,露西亞(俄/羅/斯的日語漢字譯音),1W
中/國
王耀 4000歲(仙人設定)、169cm
國花:牡丹(國內出版的漫畫是這樣說的)
「沒有問題,我們有人數優勢阿魯。」
亞細亞一族的族長,是現存的年齡最大的國家,背上有一條刀疤,是被日/本砍的。雖然長相是這樣,但其實已經是個頗老的老爺爺,或者該說是仙人還什麼的。會擅自在流行的糖果餅干包裝上使用奇怪的日文標示在封口處。全世界都有自己的別墅和家人(荒島上都有…………),經常帶著GITTY,據說是日/本那邊出品的HELLO KITTY的山寨貨。有一隻叫滾滾的熊貓作為寵物。對一切可愛的東西都沒有免疫力,被自己的弟弟妹妹們折磨的頭疼。網路愛稱:NINI(にいさん的愛稱にーに),耀君,祖/國君
西/班/牙
安東尼奧·費爾南德斯·卡里埃多 (Antonio Fernandez Carriedo,アントーニョ・ヘルナンデス・カリエド)
國花:香石竹
「TOMATO!TOMATO!」
曾經是太陽不會西沉的熱情國度。個性陽光、熱情、大而化之而且有點(其實是相當)遲鈍。很容易被周圍煽動。許多地方都很隨便,但是對自己認為不能退讓的事則會徹底燃燒熱情。寵愛羅維諾到不像話的地步。網路愛稱:親分(頭目、大哥的意思)
奧/地/利
羅德里赫·埃德爾斯坦 (Roderich Edelstein,ローデリヒ・エーデルシュタイン)
國花:雪絨花
「你這個大笨蛋先生。」
喜歡音樂跟蛋糕的少爺,看起來很闊綽其實頗節儉。眼鏡代表的是屬於奧/地/利在音樂上的某種東西,拿掉的話會就會很平庸。一根翹起來的毛是瑪麗亞采爾,偶爾會變形。性格不論是好是壞都是少爺,不太露出表情,習慣用音樂表達感情。很會做點心但常常炸掉廚房,而且還是個超級大路痴。當初立於神聖羅馬帝國頂點時雖然渾身帶刺,但隨著年齡增長卻變得很奇妙的落落大方。結了太多次婚到處被卷進麻煩事,不是被趕走就是被入侵,總之是個忙碌的人。網路愛稱:貴族,少爺
匈/牙/利
伊麗莎白·海德薇莉 (Elizaveta Héderváry,エリザベータ・ヘーデルヴァーリ)
國花:天竺葵
「重要的東西還給我!」
與甜美可愛的外表相反,是勇猛的前騎馬民族的女孩子。雖然是呼喚她就能得救的迷人大姊姊,但是與她作對會死很慘。平常表現的端莊賢淑,但有時會顯現出不該出現的一面。是本家承認的最有男子氣概的人,現在跟奧/地/利聯手做許多事情。跟羅/馬/尼/亞水火不容。喜歡奧/地/利,必要的時候會揮舞著平底鍋保護。由於國內是腐片的發源地,所以是個腐女,經常拿著偷拍用的DV機。網路愛稱:801姐,姐貴,伊莎姐
瑞/士
瓦修·茨溫利 (Vash Zwingli,バッシュ・ツヴィンクリ)18歲
國花:雪絨花
「讓那醜陋的東西在吾輩面前消失吧!」
自家的領土因為是山嶽地帶而在農業上先天不良,加上四方被強國包夾,經歷了充滿苦難的歷史的緣故。不太想跟其他的角色建立關系。雖然性格冷靜而且不受動搖,但步調老是被德/國及意/大/利擾亂。相當疼愛列/支/敦/士/登,兩國的關系好到瑞軍誤闖列/支/敦/士/登邊境也能互相理解的地步。因為是永久中立國及世上最大的槍支產地,所以擁有家裡蹲和暴力正太的雙重屬性。跟奧/地/利頗有淵源。網路愛稱:妹控
列/支/敦/士/登
國花:黃百合
「哥哥大人」
瑞/士的妹妹,非常可愛和懂事的小女孩,不過經常能夠說出自己的意見,是大小姐一樣端莊的性格。和瑞士長得很像,頭發扎著絲帶。由於在一戰最困難的時候被瑞/士幫助,所以對這個哥哥非常感激。本身是個高科技國家。網路愛稱:小列支,列妹妹
波/蘭
菲利克斯·盧卡謝維奇 (Felix Lukasiewicz,フェリクス・ウカシェヴィチ)19歲
國花:三色堇
「波/蘭規則發動!小心首都變成華/沙哦!」
被亡國了數次又浴火重生的國家,連名字Felix也是不死鳥的意思。說話有名古屋女高中生的腔調,適合打扮成女孩子,怕生,聽不進別人說話,但是跟別人熟了就會毫不客氣地說話。是個自我中心的樂天派,對青梅竹馬的立/陶/宛總是頤指氣使,搞得對方很辛苦。看起來不太正經,但其實做事都有經過考慮,至於考慮的結果是否正常就不敢保證。 網路愛稱:大(咩)波波,菲利子
立/陶/宛
托里斯·羅利納提斯 (Toris Lorinaitis,トーリス・ロリナイティス)19歲
國花:芸香
「俄/羅/斯先生,請你不要……」
東/歐倒霉的頑強之國,總在照顧任性的波/蘭又總受恐怖魔王俄/羅/斯的威脅,經常需要吃胃葯保持鎮靜。因為天性悲觀,所以成為了世界上自殺率最高的國家。WW1時期經濟困頓不得已到美國打工。對白/俄/羅/斯有盲目的感情。 網路愛稱:立陶,人妻
拉/脫/維/亞
萊維斯·加蘭特 (Raivis Galante,ライヴィス・ガランテ)15歲 140cm
國花:瑪格麗特
「嗚哇~~~~……」
性格懦弱,沒什麼朋友,說話太直總是惹怒俄/羅/斯。目前盼望能被瑞/典收養。表面上看不出,實際上很能喝酒。
愛/沙/尼/亞
愛德華·馮·波克 (Edward Von bock,エドァルド・フォンヴォック)17歲
國花:矢車菊
「俄/羅/斯先生,欺負弱者是不好的行為。」
戴眼鏡的優等生,據說是最帥的人設,但是本家說不知怎樣就設計成腹黑的了。在蘇/聯這樣的恐怖環境下也知道如何自保,在奇怪的節日和比賽等方面和芬/蘭興趣相投,只是每次到他家拜訪時都會被瑞桑嚇到。
白/俄/羅/斯
娜塔莉亞(娜塔莎)·阿爾洛夫斯卡婭 (Natalia (Natasha) Alfroskaya,ナターリヤ(ナターシャ)・アルロフスカヤ)
國花:亞麻
「哥哥我們結婚吧,合體合體合體……」
俄/羅/斯的妹妹,清冷寡言,性情古怪,說話像是男人的語氣。有戀兄情結,是哥哥鬼畜時的幫凶,喜歡死單戀自己的立陶宛,是唯一能讓俄/羅/斯感到威脅的存在。網路愛稱:娜塔,白鵝妹妹
土/耳/其
塞迪克·安南 (Sadiq Annan,サディク・アドナン)
國花:鬱金香
「想打一架呢~不過現在是吃Asure的時候了。」
有濃重的江戶口音的戴面具的古怪大叔,喜歡沐浴和甜食,性格豪爽直率,愛鑽牛角尖。青年時期曾經在歐洲到處惹事,搶過那時候還小的南/意/大/利,想把伊斯蘭教傳到整個歐洲,所以成為了整個歐洲的敵人。與希臘是老冤家,兩人的關系發展到了一見面就吵的地步。喜歡的食物是Asure(看起來像冰凍八寶粥的古老甜品)。網路愛稱:土叔
希/臘
海格力斯·卡布西(Heracles Karpusi,ヘラクレス・カルプシ)27歲
國花:橄欖
「荷馬是怎麼死的呢……呼嚕呼嚕……」
名字來源與希/臘神話中的偉大英雄。很愛睡覺,喜歡哲學,養的貓足夠組成一隻連隊。因被土/耳/其侵略過所以特別討厭他,不只一次想要他去死。自己的母親(即古/希/臘)留下了很多遺物,所以將發掘作為終身事業。最近阿/爾/巴/尼/亞經常亂入到他家使他非常煩惱。網路愛稱:海格
韓/國
任勇洙 (Im Yong Soo,イム・ヨンス)15~16歲
國花:木槿
「宇宙也是俺的思密達!」
生活在朝/鮮/半/島的不可思議的國度,亞細亞一族的成員,頭上的呆毛擁有表情,與本人的表情相一致。愛吃白菜和泡菜,認為這是世界上最美的食物。經常會說出「大哥的大哥是俺」、「大哥家的東西都是俺的」、「俺是世界的起源」這樣腦殘的話,搞的中/國很無力。最近正在考慮「佔領」俄/羅/斯、加/拿/大等地,曾經摸過日/本的胸。愛好電視劇、網路游戲和留學。最近和中/國在製作動畫。網路愛稱:起源君,棒子君
普/魯/士
基爾伯特·貝什米特 (Gilbert Beillschmidt,ギルベルト·バイルシュミット)
國花:矢車菊(同德/國)
「本大爺今天帥的像小鳥一樣!」
惡友三人組的首領,經常自稱「本大爺」(俺様),因為以前沒有朋友就安慰自己「一個人也很開心」,久而久之似乎也相信了。小時候是橫沖直撞的條頓騎士團,但是對伊麗莎白有幾分畏懼。崇拜上司腓特烈二世,並將他愛稱為「親父」,也很疼愛弟弟德/意/志,愛稱為WEST。討厭俄/羅/斯。網路愛稱:普憫,不憫(普/魯/士的諧音)
瑞/典
貝瓦爾德·烏克森謝納(Berwald Oxenstierna,ベールヴァルド・オキセンスシェルナ)21歲
國花:歐洲白蠟
「回去!」
表情嚴肅的維京人,擁有超過八頭身的高大身材,原為稱霸一時的北歐雄獅。與芬/蘭在丹/麥家做工的時候私奔了出來。絲毫不懂待客之道,經常嚇到別人,愛好是假日在家裡做木工和室內裝修。總是讓人不知道他在想什麼(其實這樣的感覺是東北部人才有的),內心卻對妻子非常溫柔體貼。網路愛稱:旦那(老公的意思),瑞桑(芬/蘭對他的稱呼)
芬/蘭
提諾·維那莫依寧 (Tino V?in?m?inen,ティノ・ヴァイナマイネン)20歲
國花:鈴蘭
「聖誕老爺爺來了哦。」
小個子的北歐青年,長相像孩子一樣可愛,是瑞/典溫柔的好妻子,收養了一隻叫做花雞蛋的小狗。總喜歡舉辦奇怪的比賽和節日,連最初給狗取的名字也很怪。喜歡泡芬蘭浴和吃甘草糖。因為是傳說中聖誕老人的發源地,所以聖誕節也喜歡打扮成聖誕老人到處走。網路愛稱:阿嫁
加/拿/大
馬修·威廉姆斯 (Matthew Williams,マシュー·ウィリアムズ )
國花:糖楓樹
「你誰啊?」「我是加/拿/大啊……」
美/國的雙胞胎兄弟,呆毛總是很沒精神地下垂,脾氣太好,經常被誤認為美/國或者乾脆選擇性無視囧TL。有隻叫熊二郎的北極熊寵物,但是經常忘記名字(熊三四五郎都叫過……)。就算發牢騷也還是欠缺存在感。喜歡楓葉和冰淇淋。網路愛稱:小透明
西/蘭
(通譯西蘭德):彼得·柯克蘭(Peter Kirkland,ピーター・カークランド) 約12歲 130cm
「我已經不是一個小孩子了喲!」
英/國的弟弟,是個個人宣稱建立卻未被承認的國家,實際上是個廢棄的海上鋼鐵平台。說話比較囂張,希望得到世界的承認。拍賣起價23億,最後被瑞/典買下成為養子,並稱其為「爸爸」。網路愛稱:小眉毛
埃/及
古夫塔·穆罕默德·哈桑(Gupta Muhammad Hassan,グプタ・ムハンマド・ハッサン )
國花:睡蓮
「恩。」
迷一般的青年。重視家人,無所謂主義者,幾乎看不到他說話的情節。院子里很容易挖到母親(古/埃/及)的遺物所以沒怎麼現代化,不過他自己也不在乎。網路愛稱:神秘君
無名
此外,已經出場但沒有給出姓名的國家或地區有:
比/利/時:
國花:虞美人
金色波浪發的御姐,身材高挑,講滋賀方言。是荷/蘭的妹妹。
荷/蘭:
國花:鬱金香
本篇中未登場。比利時的哥哥,身材高大強壯。
烏/克/蘭:
國花:向日葵
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姐姐,是個農業國。愛哭,疼愛俄/羅/斯並稱其為「ロシアちゃん」,但其實兩者關系非常不好,經常被弟弟斷掉天然氣。武器是一把糧叉。頭戴發箍,很能吃,胸部也是最大的,還經常發出「ボイーン」「バイーン」等謎之效果音。網路愛稱:烏姐姐
丹/麥:
「我是北/歐的王者!」
國花:冬青
性格大條灑脫的青年,曾經是北/歐的霸主兼冰/島的監護人,但是近代時已經衰落。說話不經大腦,經常扛著一把大斧子,說話有水戶口音。自稱「北/歐之王者」。網路愛稱:大老爺
挪/威:
「………」
國花:歐石楠
與丹/麥正好相反,性格略微有些柔弱的青年。在北/歐是唯一能夠制服丹/麥的人,也是一個睡覺狂。帶著十字發卡,穿水手服,呆毛是浮起來的,外帶面癱及無口屬性,可以看到妖精。網路愛稱:大太太
冰/島:
國花:三色堇
外冷內熱略帶天然屬性,頭發不知何故是內卷的。最近因感冒而慘遭拍賣,後來被迫接受了俄/羅/斯的援助。(起標價是170日圓,最後被以17億標下)
古/巴:
國花:姜花
熱情豪爽的大叔,和美/國關系惡劣但最近跟加/拿/大交往不錯,家裡盛產冰淇淋。
塞/舌/爾:
國花:鳳尾蘭
南方島國的熱情少女,用紅色蝴蝶結扎著兩根馬尾,食物自給率0%,面對高物價也無可奈何。是本家游戲《APH學院》的女主角。網路愛稱:塞醬,魚姐姐
香/港:
區花:洋紫荊
說話時常夾雜著著日/語和英/語的少年。之前被英國帶走,待了99年,也因此有後天的粗眉毛(大英帝國的詛咒) 。網路愛稱:港仔,小香,香君
台/灣:
區花:臘梅
戴一朵梅花發飾的長發少女,頭上有一根長長的呆毛,個性很要強且喜歡打扮,最近麻煩事很多。網路愛稱:灣醬,灣灣,灣娘
越/南:
國花:荷花
戴斗笠的少女,身穿越南旗袍,原先在本家的GALLERY和日記漫畫里登場但是又被刪除了,在最新一批的Q版形象又重新出現。
北/塞/浦/路/斯:
只出現在本家交換套卡中的人物,土/耳/其的弟弟,也是土/耳/其和希/臘之間眾多矛盾之一,服裝與他哥哥幾乎一樣。
羅/馬/帝/國:
古典時期歐洲的霸主,日/耳/曼的上級,南/北/意/大/利的爺爺。是個打架藝術科技全能的人,人生的嗜好有四:魚、酒、打架、美女。性格跟自己的孫子很象,超級孫控和花心男一名,對古/希/臘和古/埃/及兩位美女一見鍾情。網路愛稱:爺爺、羅馬爺爺、工口爺爺
日/耳/曼:
金色長發,扎著細細的辮子,日/耳/曼/家族的大家長。個性奇怪,面無表情且很少說話,和羅/馬/帝/國有千年孽緣,傳說是殺死羅/馬/帝/國的兇手。網路愛稱:日耳曼奶奶
神/聖/羅/馬/帝/國:
十分崇拜羅/馬/帝/國,所以把名字改為神/聖/羅/馬,但實際上不在羅/馬/帝/國原版圖上,因為崇拜羅/馬/帝/國且以為意/大/利是女孩子而十分喜歡意/大/利,曾致力於與意呆合體。死後轉生為德/國。網路愛稱:神羅
泰/國:
國花:水稻
溫和的東/南/亞知性青年,信奉佛教,經常微笑,很多人懷疑其有易裝癖。
澳/大/利/亞:
國花:金合歡
跟英/國一樣有粗眉毛,鼻樑上貼著創可貼,隨身帶著樹袋熊(考拉)的青年。
保/加/利/亞:
國花:玫瑰
TV27里正式登場,黑發青年,說話略微有點輕佻。
皮/卡/第:
法/國的一個地區,本家新游戲《愚人節事件後編》主角,法/國的手下,被法/國指使收集各國(獨伊菊耀米英露洪八人)的特別照片。褐發青年,頭上能夠自動長出貓耳。
已經有較模糊的人設但是沒有出場或只走過過場的國/家和地/區有:
捷/克/斯/洛/伐/克——本家在單行本中曾經有說這個國/家的人設
蒙/古——本家《小小中國與日本的故事》中露過臉
中/國/西/藏/自/治/區——同上
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蘇/格/蘭、埃/塞/俄/比/亞——只提到名字
此外,同人題材中出現比較多的國家/地區包括朝/鮮、澳/門、葡/萄/牙、印/度、墨/西/哥、巴/西。
Ⅶ 法拉利誰發明的
法拉利
法拉利是一家義大利汽車生產商,主要製造一級方程式賽車、賽車及高性能跑車,1929年由安素·法拉利創辦。早期的法拉利贊助賽車手及生產賽車,1946年獨立生產汽車,其後變成今日的規模,現在由快意汽車集團擁有,總部設於義大利摩德納(Modena)附近Maranello。
菲亞特公司擁有該公司50%股權,但該公司卻能獨立於菲亞特公司運營。法拉利汽車大部分採用手工製造,因而產量很低。年產量只有4千輛左右,公司總部在義大利的摩德納。
法拉利汽車公司的創始人恩佐•法拉利說,他最中意的賽車是他還沒有造出來的賽車,他最大的成功是他還沒有達到的成功。這位被譽為「賽車之父」的義大利人,嗜車如命的血液從小就在他的身上沸騰。當他13歲時,終於說服了父親,開始了自己單獨駕車的歷史。賽車場上發動機的轟鳴聲,比賽的驚險和刺激,使他越戰越勇。他當時駕駛著阿爾法•羅密歐馳騁賽場,屢獲勝利,被隊友們譽為賽車隊的「騎士」。他由參加賽車到組建賽車俱樂部,最後終於創建了自己的汽車公司。現在的法拉利被譽為「紅色閃電」。
【法拉利歷史】
公司歷史的早期階段不可避免地與創始人恩佐•法拉利聯系在一起,他在1988年去世之前始終保持著對公司的強大影響力。之後,盧卡•迪•蒙特澤莫羅1991年底加盟法拉利公司,他以恩佐•法拉利提倡的創新和勇氣原則作為出發點,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將法拉利的成功帶到了從未夢想過的似不可及的空前高度。
恩佐•法拉利於1898年2月18日出生在義大利摩德納,逝世於1988年8月14日,享年90歲。他曾經是FIAT的一名賽車手,他在FIAT的鼓勵下於1929年在摩德納的viale Trento成立了Scuderia Ferrari公司,幫助他的合作夥伴參加賽車活動。該公司使用阿爾法•羅密歐賽車參加比賽,直到1938年,恩佐•法拉利加入阿爾法•羅密歐公司,成為阿爾法Corse部門的賽車經理。1939年9月,恩佐•法拉利離開了阿爾法•羅密歐公司,在Scuderia Ferrari公司原址上成立了Auto Avio Costruzioni Ferrari公司。新公司向羅馬國家航空公司、Piaggio和Riv等公司提供服務,主要業務是製造機床,特別是液壓動力磨床。
自從離開阿爾法公司之後,盡管同意遵守在四年以內不以自己的名義製造汽車的不競爭條款,但是法拉利很快就開始研製一款8缸1500 cc賽車的兩個樣本,這就是為人所知的815敞篷賽車,它參加了1940年的Mille Miglia比賽。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使所有賽車活動都陷入了停頓,法拉利的工廠於1943年從摩德納遷至馬拉內羅,盡管廠房在1944年11月和1945年2月遭到轟炸,但是液壓動力磨床的製造沒有中斷。
戰爭一結束,他們就開始設計和製造第一輛法拉利賽車125 Sport,這是一款1500cc 12缸發動機賽車,賽車手Franco Cortese於1947年5月11日駕駛它參加了在皮亞琴察賽道進行的比賽,並在兩周後贏得了羅馬大獎賽的勝利。從那時起,法拉利賽車在全世界的賽道和公路比賽中先後贏得了5000多次勝利,創造了法拉利今天的傳奇。
為了應對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恩佐•法拉利於1969年將他50%的股份出售給了菲亞特集團,1988年,菲亞特集團所持股份達到了90%。盡管如此,由於其高度專業化的生產,法拉利始終保持著完全獨立的經營。
1977年,著名的汽車車身設計和製造專家Carrozzeria Scaglietti加盟法拉利公司,他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為法拉利GT跑車設計底盤和車身。
1997年,菲亞特將瑪莎拉蒂公司50%的股份給予了法拉利,這是一個根植於摩德納的傳奇汽車品牌,於1993年為菲亞特獲得。1999年,法拉利完全接收了瑪莎拉蒂公司。
瑪莎拉蒂公司是一家歷史悠久的跑車製造商,長期以來就是優秀和高貴的象徵,是義大利賽車史上毫無爭議的明星,同時也是法拉利在賽道上最早的對手。它在法拉利的管理下踏上了復興之路,其車型系列和工廠設施都經歷了全面更新。隨著更新過程的結束,瑪莎拉蒂於2005年4月重新回到菲亞特集團的直接管理之下。
截止至2006年底,法拉利獲得的錦標賽冠軍包括:14次一級方程式車手總冠軍、14次一級方程式車隊總冠軍、14次製造商世界冠軍、9次勒芒24小時耐力賽冠軍、8次Mille Miglia比賽冠軍、7次Targa Florio比賽冠軍以及不下192次一級方程式大獎賽分站賽冠軍。
法拉利富有傳奇色彩的躍馬標志有著英雄的起源。獲得高度榮譽的一戰義大利飛行員Francesco Baracca首先採用該標志作為個人徽章,將它噴塗在飛機機身上。
戰爭結束後,Baracca的父母將這一躍馬標志託付給恩佐•法拉利,法拉利將它放置在黃色(摩德納的顏色)盾牌背景上,作為車隊的象徵。
具有傳奇色彩的「法拉利紅」起初僅是國際汽車聯合會在上世紀初期分配給義大利賽車的顏色,作為這些賽車參加大獎賽的專用顏色。
【車標故事】
法拉利車的標志是一匹躍起的馬,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義大利有一位表現非常出色的飛行員;他的飛機上就有這樣一匹會給他帶來好運氣的躍馬。在法拉利最初的賽車比賽獲勝後。該飛行員的父母親---一對伯爵夫婦建議:法拉利也應在車上印上這匹帶來好運氣的躍馬。後來這位飛行員戰死了,馬就變成了黑顏色;而標志底色為公司所在地摩德納的金絲雀的顏色。
【基本信息】
一.法拉利248F1技術參數:
賽車型號法拉利248F1引擎代號056
車身總長4545毫米氣缸數量8
車身總寬1796毫米氣缸夾角90度
車身總高959毫米氣閥數量32
車身軸距3050毫米引擎排量2398毫升
前輪輪距1470毫米氣缸直徑98毫米
後輪輪距1405毫米引擎質量大於95KG
底盤結構碳纖維蜂窩狀復合底盤閥門驅動氣動
變速箱7擋順序式變速箱(含倒擋)噴射系統MagnetiMarelli數字電子噴射
整備質量600KG(含水、潤滑油和車手)點火系統MagnetiMarelli靜態電子點火
制動系統碳纖維剎車碟燃油殼牌V-powerULG59
車輪直徑前後13英寸潤滑油殼牌SL-0932
二.法拉利F1車隊2006賽季高級陣容:
車隊主席兼CEO蒙特澤摩羅(LucadiMontezemolo)車隊常務主管&領隊讓-托德(JeanTodt)
引擎主管馬蒂涅利(PaoloMartinelli)技術主管羅斯-布朗(RossBrawn)
總設計師科斯塔(aldocosta)車隊經理多米尼卡(StefanoDomenicali)
設計與發展主管西蒙(gillessimon)比賽工程主管巴蒂斯里(LucaBaldisserri)
引擎測試經理卡維(noelcavey)比賽測試技術經理斯蒂普尼(nigelstepney)
比賽引擎工程師比諾特(MattiaBinotto)車隊測試經理馬左拉(LuigiMazzola)
三.法拉利F2007技術參數 :
車型代號 F2007 車身總長 4545毫米
車身總寬 1796毫米 車身總高 959毫米
軸距 3135毫米 輪轂尺寸 13英寸
後輪輪距 1405毫米 前輪輪距 1470毫米
車身總重 600公斤(含水、潤滑油和車手) 底盤結構 碳纖維蜂窩狀符合結構
引擎代號 056 氣缸數量 8
氣缸夾角 90度 氣閥數量 32
閥門驅動 氣動 引擎排量 2398毫升
活塞直徑 98毫米 引擎質量 95公斤
燃油 殼牌V-PowerULG62 潤滑油 殼牌SL-0977
變速箱布置方式 縱置變速箱(帶防滑差速鎖) 變速箱結構 7擋連續式半自動變速箱(1倒擋)
制動系統 碳纖維通風剎車碟 懸掛系統 前後雙叉臂(主動推桿、旋轉減震器)
四.法拉利車隊2007年高級陣容一覽
職位名稱(中文) 職位名稱(英文) 人員(中文) 人員(英文)
首席執行官 CEO 讓-托德 Jean Todt
總經理 General Manager 菲利薩 Amedeo Felisa
技術總監 Technical Director 阿爾芒多 Mario Almondo
設計和發展主管 Design nd Development 科斯塔 Aldo Costa
主設計師 chief designer 通巴西斯 Nicholas Tombazis
引擎總監 Engine Director 西蒙 Gilles Simon
運動總監 Sporting Director 多蒙尼卡利 Stefano Domenicali
技術顧問 Technical consultant 拜恩 Rory Byrne
【輝煌戰績】
車隊冠軍次數:15次,分別是1961,1964,1975,1976,1977,1979,1982,1983,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7
車手冠軍次數:15次,分別是:2007年:Kimi Raikkonen;2000年--2004年:邁克爾-舒馬赫(德國);1979年:約迪-舒克特(南非);1977年:尼吉-勞達(奧地利);1975年:尼吉-勞達(奧地利);1964年:約翰-蘇蒂斯(英國);1961年:菲爾-希爾(美國);1958年:麥克-豪索恩(英國);1956年:胡安-曼努爾-范吉奧(阿根廷);1952年、1953年:阿爾博特-阿斯卡里(義大利)
車隊首次分站賽奪冠:1951年英國大獎賽(銀石賽道)、岡薩雷斯(阿根廷)
車隊最成功的車手:邁克爾-舒馬赫(83次分站賽奪冠)、尼吉-勞達(15次分站賽奪冠)、阿斯卡里(13次分站賽奪冠)、吉萊斯-維綸紐夫與傑克-埃克斯、吉米·萊科寧(現役)(均6次分站賽奪冠)
從1950年F1大獎賽創辦時起就開始參賽的法拉利車隊,無疑是F1車壇的一塊活化石,在半個多世紀時間里,法拉利人見證了F1大獎賽的興衰變遷。恩佐-法拉利親手創辦的這支車隊,在最初的那段日子裡,雖然充滿活力,卻不幸地與偉大的方吉奧和他的阿爾法-羅密歐車隊成為對手。在巨人的陰影下不斷抗爭,直到1961年,法拉利人才終於拿到了他們第一個年度總冠軍。
此後,經歷了起伏不定的60年代,1974年尼克-勞達的加盟,使法拉利真正成為了一支超級車隊,從1975到1983之間的9年時間里,他們包攬了6屆F1大獎賽年度冠軍。但那之後,又是一段厄運不斷的日子,整整15年裡,法拉利人沒有拿到一個冠軍。
1996年邁克爾-舒馬赫來到這里,經過3個賽季的磨合,德國人開始顯示出他的王者風范,從1999到2002,連續4年,舒馬赫和他的法拉利壟斷了F1車壇的幾乎所有榮譽。
2003年對法拉利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大舒馬赫與巴里切羅組成的"法拉利"夢幻組合接受了來自邁凱輪、威廉姆斯車隊的挑戰,特別是車手總冠軍與車隊總冠軍在最後一站才決出,大舒馬赫以2分優勢險勝邁凱輪車隊芬蘭小將萊科寧衛冕成功,也創造了6奪車手年度總冠軍的紀錄。
2004年是法拉利獲得豐收的一年。他們從賽季一開始就橫掃F1賽場,大舒馬赫連續獲得了6個分站冠軍,舒馬赫和法拉利車隊的積分一直遙遙領先,巴里切羅也獲得了車手亞軍。他們只是在賽季中期受到了英美車隊的一點挑戰,但是這根本無法阻擋法拉利奪冠的步伐。舒馬赫最終獲得了他的第七個世界冠軍。
2005年以100分列車隊積分榜第三,僅獲得1個分站冠軍,是車隊歷史上最差的1個賽季。
2006年F1歷史上最成功的車手舒馬赫在法拉利主場義大利蒙扎宣布退役,技術總監羅斯布朗休息一年,曾經的鐵三角只剩讓拖德一人繼續留任。
2007的F1賽季是F1歷史58年歷史上話題最多的一年,經過重組的法拉利迎來了芬蘭冰人Kimi Raikkonen ,F2007的穩定性和間諜案讓法拉利始終徘徊在勝利的邊緣,最後在收關站巴西kimi已一分的優勢奇跡般地險勝邁凱倫超級新秀漢密爾頓,首度加冕年度車手總冠軍。法拉利也在04年後再次成為車隊和車手總冠軍。
法拉利參加F1歷史成績:
1950-1957年、沒有製造商錦標賽
1958賽季第二,積分40分、車手:M.Hawthorn、P.Collins、L.Musso、W.Von Trips、P.Hill.
1959賽季第二,積分32分、車手:T.Brooks、P.Hill、J.Behra、D.Gurney、C.Allison、O.Gendibien
1960賽季第三,積分24分、車手:P.Hill、W.Von Trips、R.Ginther、C.Allison、W.Mairesse
1961賽季冠軍,積分40分、車手:P.Hill、W.Von Trips、R.Ginther、G.Baghetti、W.Mairesse
1962賽季第五,積分18分、車手:P.Hill、W.Mairesse、G.Baghetti、L.Bandini、.Rodriguez.
1963賽季第四,積分26分、車手:W.Mairesse、J.Surtees、L.Bandini、L.Scarfiotti.
1964賽季冠軍,積分45分、車手:J.Surtees、L.Bandini
1965賽季第四,積分26分、車手:J.Surtees、L.Bandini
1966賽季第二,積分31分、車手:J.Surtees、L.Bandini、M.Parkes、L.Scarfiotti
1967賽季第四,積分20分、車手:L.Bandini、C.Amon、M.Parkes、L.Scarfiotti.
1968賽季第四,積分32分、車手:J.Ickx、C.Amon、A.de Adamich
1969賽季第五,積分7分、 車手:C.Amon、P.Rodriguez
1970賽季第二,積分55分、車手:J.Ickx、I.Giunti、C.Regazzoni.
1971賽季第四,積分33分、車手:J.Ickx、C.Regazzoni、M.Andretti
1972賽季第四,積分33分、車手:J.Ickx、C.Regazzoni、M.Andretti
1973賽季第六,積分12分、車手:J.Ickx、A. Merzario
1974賽季第二,積分65分、車手:C.Regazzoni、N.Lauda.
1975賽季冠軍,積分72.5分、車手:C.Regazzoni、N.Lauda.
1976賽季冠軍,積分83分、車手:N.Lauda、C.Regazzoni、C.Reutemann
1977賽季冠軍,積分95分、車手:N.Lauda、C.Reutemann、G.Villeneuve.
1978賽季第二,積分58分、車手:C.Reutemann、G.Villeneuve
1979賽季冠軍,積分113分、車手:J.Scheckter、G.Villeneuve
1980賽季第十,積分8分、車手:J.Scheckter、G.Villeneuve.
1981賽季第五,積分34分、車手:G.Villeneuve、D.Pironi.
1982賽季冠軍,積分74分、車手:G.Villeneuve、D.Pironi、P.Tambay、M.Andretti
1983賽季冠軍,積分89分、車手:P.Tambay、R.Arnoux.
1984賽季第二,積分57.5分、車手:M.Alboreto、R.Arnoux.
1985賽季第二,積分82分、車手:M.Alboreto、R.Arnoux、S.Johansson.
1986賽季第四,積分37分、車手:M.Alboreto、S.Johansson.
1987賽季第四,積分53分、車手:M. Alboreto、G.Berger.
1988賽季第二,積分65分、車手:M. Alboreto、G.Berger.
1989賽季第三,積分59分、車手:N.Mansell、G.Berger
1990賽季第二,積分110分、車手:A.Prost、N.Mansell.
1991賽季第三,積分55.5分、車手:A.Prost、J.Alesi、G.Morbidelli.
1992賽季第四,積分21分、車手:J.Alesi、I.Capelli、N.Larini.
1993賽季第四,積分28分、車手:J.Alesi、G.Berger
1994賽季第三,積分71分、車手:J.Alesi、G.Berger、N.Larini.
1995賽季第三,積分73分、車手:J.Alesi、G.Berger.
1996賽季第二,積分70分、車手:邁克爾·舒馬赫、埃爾文
1997賽季第二,積分102分、車手:邁克爾·舒馬赫、埃爾文
1998賽季第二,積分133分、車手:邁克爾·舒馬赫、埃爾文
1999賽季冠軍,積分128分、車手:邁克爾·舒馬赫、埃爾文
2000賽季冠軍,積分170分、車手:邁克爾·舒馬赫、巴里切羅
2001賽季冠軍,積分179分、車手:邁克爾·舒馬赫、巴里切羅
2002賽季冠軍,積分221分、車手:邁克爾·舒馬赫、巴里切羅
2003賽季冠軍,積分158分、車手:邁克爾·舒馬赫、巴里切羅
2004賽季冠軍,積分262分、車手:邁克爾·舒馬赫、巴里切羅
2005賽季第三,積分100分、車手:邁克爾·舒馬赫、馬薩
2006賽季第二,積分201分、車手:邁克爾·舒馬赫、馬薩
2007賽季冠軍,積分204分、車手:Kimi Raikkonen、FELIPE MASSA
【型號】
街車
跑車
法拉利最早期的型號全為跑車。
1948年-1950年 166
1951年 195 Coupe
1951年-1952年 212 Coupe/Cabriolet
1952年 340 MM Berlinetta/Spider
中置引擎 V6/V8
1968年-1975年 Dino
1968年-1973年 Dino 206GT
1968年-1973年 Dino 246GT/GTS
1975年-1989年 208/308/328 GTB/GTS
1975年 308 GTB/GTS
1980年 208 GTB/GTS
1980年 308 GTBi/GTSi
1982年 208 GTB/GTS Turbo
1982年 308 GTB/GTS Quattrovalvole
1985年 328 GTB Berlinetta
1986年 GTB/GTS Turbo
1989年 348
1989年 348 TB/TS
1993年 348 GTB/GTS
1995年-1998年 F355
1994年 F355/GTS
1997年 355 F1
1999年-2004年 Ferrari 360
1999年-2004年 360 Modena/Spider
2003年-2004年 Challenge Stradale
2005年 F430
2座位 Gran Turismo
1952年-1967年 America
1952年 340 America
1953年 375 America
1956年 410 superamerica
1957年 410 superamerica III
1960年 400 superamerica
1964年 500 Superfast
1966年 365 California
1953年-1962年 250
1952年 250S/250MM
1953年 250 Export/Europa
1954年-1963年 250 GT Europa/Boano/Ellena/Coupe Pininfarina/Lusso
1957年-1960年 250 GT Berlinetta/Cabriolet/California Spyder/SWB
1964年 330
1966年 330 GTC Coupe
1966年 330 GTS Spider
1964年-1968年 275
1964年-1965年 275 GTB/ GTS
1966年-1968年 275 GTB/4
1968年 365
1968年-1969年 365 GTC Coupe
1969年-1970年 365 GTS Spider
1968年-1973年 Daytona
1968年 365 GTB4/ 365 GTS4
1996年-2001年 550 Maranello
1996年-2000年 550 Maranello Coupe
2001年 550 Barchetta
2002年-2006年 575M Maranello
2004年 Barchetta
2005年 Superamerica
2007年 599 GTB Fiorano
中置引擎 2+2
1974年-1980年 208/308 GT4
1974年-1975年 Dino 308GT4
1976年-1980年 308GT4
1975年 208 GT4
1980年 Mondial
1980年 Mondial 8
1982年 Mondial Quattrovalvole
1983年 Mondial Cabriolet
1985年 3.2 Mondial/ 3.2 Cabriolet
1989年 Mondial T
前置引擎 2+2
1960年-1963年 250
1960年-1963年 250 GT 2+2
1964年-1967年 330
1964年-1967年 330 GT 2+2
1967年-1971年 365
1967年-1971年 365 GT 2+2
1968年-1973年 365 Daytona
1971年-1972年 365 GTC4
1972年-1976年 365 GT4 2+2
1976年-1989年 400/412
1976年 400 Automatic
1979年 400i
1985年 412
1992年-2003年 456/456M
1992年-1997年 56 GT/GTA Coupe
1998年-2003年 456M GT Coupe
2004年-2005年 612 Scaglietti
中置引擎 12汽缸
1971年-1984年 512 Berlinetta Boxer
1971年 365 GT4 BB
1976年 512BB
1981年 512iBB
1984年-1996年 Testarossa
1984年-1992年 Testarossa
1992年-1994年 512TR
1994年-1996年 F512M
超級跑車
1962年 250 GTO
1984年 288 GTO
1988年-1992年 F40
1995年-1997年 F50
1996年 F50 GT
2003年-2005年 Enzo
比賽型號
現在
360 GTC
360 Challenge
575 GTC
FXX
舊型號
1947年 125 Sport
1948年 166
1949年 125 F1
1951年 340 America
1952年 250MM
1953年 340 MM
1953年 375 MM
1954年 750 Monza
1954年 250 Monza
1956年 250 Testa Rossa
1960年 250 TR60/61
1962年 GTO
1962年 250 GTO
1963年 330 LMB
1963年 P/LM series
1963年 250 P
1964年 250 LM
1964年 330 P
1965年 330 P2
1966年 330 P3
1967年 330 P4
1967年 412 P
1969年 312 P
1969年 512 S and 512 M
1971年 312 PB
1994年 333 SP
1996年 F50 GT
2003年 F60 ENZO|ENZO
Ⅷ 黑塔利亞人物的問題
北義大利:費里西安諾·瓦爾加斯
南義大利:羅維諾·瓦爾加斯
德國:路德維希
日本:本田菊
英國:亞瑟·柯克蘭
美國:阿爾弗雷德·F·瓊斯
法國:弗朗西斯·波諾弗瓦 義大利
俄羅斯:伊萬·布拉金斯基
中國:王耀
西班牙:安東尼奧·費爾南德斯·卡里埃多
奧地利:羅德里赫·埃德爾斯坦
匈牙利:伊麗莎白·海德薇莉
瑞士:瓦修·茨溫利
波蘭:菲利克斯·盧卡謝維奇
立陶宛:托里斯·羅利納提斯
拉脫維亞:萊維斯·加蘭特
愛沙尼亞:愛德華·馮·波克
德國白俄羅斯:娜塔莉亞(娜塔莎)·阿爾洛夫斯卡婭
土耳其:塞迪克·安南
希臘:海格力斯·卡布西
韓國:任勇洙
普魯士:基爾伯特·貝什米特
芬蘭:提諾·維那莫依寧
瑞典:貝瓦爾德·烏克森謝納
加拿大:馬修·威廉姆斯
日本西蘭:彼得·柯克蘭
埃及:古夫塔·穆罕默德·哈桑
http://hetalia.com/character/germany.htm
對人物葯還有不清楚故的就看官網和國旗吧~
Ⅸ 近代會計之父誰
近 代 會 計
一般認為近代會計始於復式簿記形成前後。 1494年,數學家盧卡-帕喬利在《算術、幾何、比及比例概要》中專門闡述了復式計帳的基本原理。——這是會計發展史上第一個里程碑。
%人們稱我為「會計之父」,但是我並不是復式簿記的發明人,這是許多人的智慧結晶。我只是在理論上進行了系統的總結和闡述而已。
——盧卡-帕喬利<-- #EndEditable -->
#復式簿記首先出現在義大利的,隨後傳播至荷蘭、西班牙、葡萄牙,又傳入德國、英國、法國等
工業化革命後,會計理論和方法出現了明顯的發展,從而完成了由簿記到會計的轉化。
1.折舊的思想
在工業革命出現以前,耐用的長期資產往往比較少,商人們一般都是將耐用財產在報廢時一次性沖銷,或者將耐用財產當作存貨(未銷售的商品),繼而在年終通過盤存估價增減業主權益。但是隨著長期資產的日益增多和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重要性,人們逐漸意識到傳統的做法已經無法正確地確定盈虧,因此長期資產應該在其經濟壽命期內採取一定的方式進行分攤,「折舊」概念便應運而生了。
2.劃分資本與收益
企業規模日益擴大,投資者與經營者日益分離並更加關心投入資本的報酬。因此,必須將業主的投資與投資報酬收益進行嚴格的區分,使得會計人員必須嚴格區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同時也要求進行收入與成本費用的恰當配比,更使收益表成為對外披露的重要報表之一。
3.成本會計
重工業的發展與生產規模的擴大使企業的製造費用激增,成為產品成本一個不容忽視的組成部分。同時,伴隨著企業生產的日益復雜化,製造程序與費用的歸集與分配也相應復雜。這些變化都對成本會計制度的出現提供了契機。最終,以存貨的計價作為突破口,形成了以歷史成本為基礎的成本會計核算方法。
4.財務報表審計制度
所有者與經營者的分離日益明顯。作為不參加企業日常經營管理的所有者,必然關心投入資本的保值、增值情況,因此要求管理當局定期提供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的財務報表。但是又由於管理當局與所有者之間微妙的利益對立關系,同時也由於兩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使得所有者(可能並不具備會計專業知識)對管理當局提供的財務報表不可能完全信任,所以希望能夠由客觀、中立的會計師進行驗證,以增加財務報表的可信程度。這就形成了財務報表審計制度。
1854年,蘇格蘭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特許會計師協會,這被譽為是繼復式簿記後會計發展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
現 代 會 計
「公認會計准則」(General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GAAP)的「會計研究公報」(ARB)的出現為起點。這一會計發展階段,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都取得驚人的發展,標志著會計的發展進入成熟時期。
#公認會計准則
1929至1933年的經濟危機起到了催產的作用。經濟危機過後,人們認為鬆散、不規范的會計實務是經濟危機爆發的主要原因之一。為了挽救會計職業,會計界認為必須著手制定會計准則。1934年,第一批會計准則得到紐約證券交易所和會計師協會的共同認可,這批准則共包括6項內容,即
(1)利潤必須實現:
(2)資本盈餘不得用以調劑任何一年的當年收益:
(3)子公司並購前存在的盈餘不得算做母公司的己賺取盈餘:
(4)公司職員的應收票據與應收賬款單獨列示:
(5)庫藏股股利不得作為收益:
(6)捐贈資本不作為盈餘。
1937年,證券交易委員會開始公布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關的法規《會計系列公告》(Accounting Series Releases,ASR),並在ASR No.4中將制定會計准則的權利賦予會計職業界,而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則保留有監督權與最終的否決權。以後,會計准則制定團體先後經歷了「會計程序委員會」(CAP)、「會計原則委員會」(APB)以及現在的「會計准則委員會」(FASB)。其中,FASB自成立以來,迄今已經公布了133份財務會計准則公告(SFAC or FAS)。
%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都取得驚人的發展
除了公認會計准則的出台外,新的會計分支——管理會計逐步形成與發展。早期的管理會計主要體現為執行性管理會計,側重於標准成本、預算控制和差異分析。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管理會計逐漸由單純的執行性管理會計階段,過渡到以「決策與計劃會計」和「執行會計」為主體、把決策會計放到主要位置的現代管理會計階段。管理會計從傳統的、單一的會計系統中分離出去,是會計發展史上第三座里程碑。
另一個重大的發展是會計研究方法上的拓展:
70年代以前,規范性會計研究法佔據主導地位,從20世紀70年代後,實證會計研究開始出現並逐漸取得了與傳統的會計研究方法共領風騷的地位。
兩種方法的有機結合逐步實現了「實踐—理論—再實踐」,這樣一種不斷循環往復的科學研究思路,從而既保證了會計理論體系的邏輯一致性,也能使會計理論在實踐中經受檢驗,避免了「空中樓閣」式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