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發電機是誰發明的
邁克爾·法拉第發明的。
邁克爾·法拉第是英國著名化學家戴維的學生和助手,他的發現奠定了電磁學的基礎,是麥克斯韋的先導。1831年10月17日,法拉第首次發現電磁感應現象,並進而得到產生交流電的方法。1831年10月28日法拉第發明了圓盤發電機,是人類創造出的第一個發電機。
由於他在電磁學方面做出了偉大貢獻,被稱為「電學之父」和「交流電之父」。
電學方面成就
(1)紀錄中法拉第最早的實驗乃是利用七片半便士、七片鋅片以及六片浸過鹽水的濕紙做成伏打電池。他並使用這個電池分解硫酸鎂。
(2)1821年,在丹麥化學家韓·克利斯汀·奧斯特發現電磁現象後,戴維和威廉·海德·渥拉斯頓嘗試設計一部電動機,但沒有成功。法拉第在與他們討論過這個問題後,繼續工作並建造了兩個裝置以產生他稱為「電磁轉動」的現象:由線圈外環狀磁場造成的連續旋轉運動。
他把導線接上化學電池,使其導電,再將導線放入內有磁鐵的汞池之中,則導線將繞著磁鐵旋轉。這個裝置現稱為單極電動機。這些實驗與發明成為了現代電磁科技的基石。
(3)法拉第在1831年,他開始一連串重大的實驗,並發現了電磁感應,此發現仍可稱為法拉第最大的貢獻之一。
(4)他的展示向世人建立起「磁場的改變產生電場」的觀念。此關系由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建立起數學模型,並成為四條麥克斯韋方程組之一。這個方程組之後則歸納入場論之中。法拉第並依照此定理,發明了早期的發電機,此為現代發電機的始祖。
(5)法拉第也提出電磁線的概念:這些流線由帶電體或者是磁鐵的其中一極中放射出,射向另一電性的帶電體或是磁性異極的物體。這個概念幫助世人能夠將抽象的電磁場具象化,對於電力機械裝置在十九世紀的發展有重大的影響。
Ⅱ 發電機的發展歷史
1832年,法國人畢克西發明了手搖式直流發電機,其原理是通過轉動永磁體使磁通發生變化而在線圈中產生感應電動勢,並把這種電動勢以直流電壓形式輸出;
1866年,德國的西門子發明了自勵式直流發電機;
1869年,比利時的格拉姆製成了環形電樞,發明了環形電樞發電機。這種發電機是用水力來轉動發電機轉子的,經過反復改進,於1847年得到了3.2KW的輸出功率;
1882年,美國的戈登製造出了輸出功率447KW,高3米,重22噸的兩相式巨型發電機;
1896年,特斯拉的兩相交流發電機在尼亞拉發電廠開始勞動營運,3750KW,5000V的交流電一直送到40公里外的布法羅市;
1889年,西屋公司在俄勒岡州建設了發電廠,1892年成功地將15000伏電壓送到了皮茨菲爾德。
Ⅲ 電的發明意義
首先聲明下,電不是發明的,是發現的,1786年,義大利科學家伽伐尼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發現,放在兩塊不同金屬之間的蛙腿會發生痙攣現象,他認為這是一種生物電現象,1791年伏特得知這一發現,引起了極大的興趣,作了一系列實驗。1793年伏特發表一篇論文,總結了自己的實驗。後來,伏特通過進一步的實驗研究,終於發現兩片不同金屬不用動物體也可以有電產生,並據此發明了電池,伏特高興得稱它為人造發電器。伏特電池的發明,使得科學家可以用比較大的持續電流來進行各種電學研究,促使電學研究有了一個巨大的進展。
1839年英國法官William Grove在一項業余的實驗中發現了神奇的燃料電池。
1866年,德國工程師西門子,發明強力發電機,並用於機車上,電真正進入人類社會生產,為人類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
Ⅳ 發電機是怎麼發明的
在初中的物理書上,我們都學過,在公元1831年,法拉第將一個封閉電路中的導線無意中通過了電磁場,導線奇妙的發生了轉動並且有電流流過電線,法拉第出中了解到了電與磁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研究,他建立了第一個發電機原型,這個原型包括了在磁場中迥轉的銅盤,這個發電機產生電力,雖然微小,但卻足以稱道。在這個發明之前,所有的電力都是由靜電機器和電池所產生的,這二者不可能產生出巨大的能量,提供給人們的生產生活。所以說,法拉第的發電機改變了這一切,也可以說改變了世界。
各國科學家跟據電磁感應原理,進行了不斷的改進,其中最著名的應該算是西門子。西門子用電磁鐵代替了永久磁鐵,其原理是:電磁鐵的鐵芯在不通電的時候,也還存有微弱的磁性。當轉動線圈時,利用這點所剩的磁發出電流,再反回給電磁鐵,促使其磁力增強,這樣,電磁鐵就能產生出很強的磁性。
再後來,西門子著手研究電磁式發電機。很快就製成了這種新型發電機,它所產生的電流,是皮克發電機無法相比的。而且,這種發電機比連接一大堆電池來通電也方便的多,這是因為實用,發電機才被廣泛應用起來。
當西門子的新型發電機問世不久後,義大利物理學家帕其努悌不甘落後,在1965年發明了環狀發電機電樞。這種電樞是以在鐵環上繞線圈代替在鐵芯棒上繞制的線圈,從而進一步提高了發電機組效率。
就在西門子的新型發電機出問世不久的時候,義大利人帕其努悌不甘寂寞,在1965年發明了環狀發電機電樞。這種電樞的原理是,以在鐵環上繞線圈代替在鐵芯棒上繞的線圈,從而提高了發電機的工作效率。
其實,早在1860年,義大利人就提出了發電機電樞的設想,但這一構想卻沒有得到人們的注意。1865年,他又在一專業雜志上發表了這番見解,但仍未得到社會的公認。
過了四年,比利時學者古拉姆在巴黎研究電學時,偶然看到了帕其努悌發表的電樞文章,獨到的眼光看出其優越性。後來,他根據義大利人的設計方案,同時又採納了西門子的電磁鐵式發電機原理進行研製,終於在1870年製成了性能優良,效率高效的發電機。
看來,發電機的發明,與每一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密不可分。在帕其努悌的發明中,對發電機的整流子部分進行了重要的改進,讓發電機發出的電流強度變化極小。在採用帕的設計方案完成的古拉姆式發電機,同樣發出的電流強度變化也很小。沒有帕的設計方案,古拉姆的發電機組可能就不會有這么良好的性能。
古拉姆的發電機效率高,性能好,所以有了很好的銷路,也發了大財,同時讓後人記住了他,被人們譽為「發電機之父」。
不只是中國人看到別人發財了會眼紅,德國人也一樣。西門子公司的工程師阿特涅,就對發電機進行了成功的改進,他改進了線圈的繞線方式,讓發電機的性能得到了提升。
古拉姆發電機是電樞是將鐵絲繞成環狀,在每個環之間夾了一層紙做絕緣體,再將環捆在一起作為鐵芯,然後在其上面繞上導線線圈,由線圈的不同部位引出一些導線,最後接向帶整流子。阿特涅發電機的電樞,是用許多薄的圓鐵板以紙絕緣之後再重疊起來,製作成鐵芯,然後在上而繞上導線線圈。後人把這種方法叫做「鼓卷」,根據它的形象像鼓一樣由來。經過了阿的這番改進,發電機的外觀和性能,較之以前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Ⅳ 西門子發電機的社會意義有哪些
西門子發電機提高了電流強度。它的研製成功,促進了電動機的研究和改進。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電力在德國得到了實際應用,使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因此,自激式直流發電機的發明,是西門子在電氣技術發展方面所作出的一個重大的貢獻。
Ⅵ 發電機和電動機發明的意義是什麼
提高了生產效率。
Ⅶ 發電機的歷史
在公元1831年,法拉第將一個封閉電路中的導線通過電磁場,導線轉動有電流流過電線,法拉第因此了解到電和磁場之間有某種緊密的關連,他建造了第一座發電機原型,其中包括了在磁場中迥轉的銅盤,此發電機產生了電力。在此之前,所有的電皆由靜電機器和電池所產生,而這二者均無法產生巨大力量。但是,法拉第的發電機終於改變了一切。
發電機包括一個能在二個或二個以上的磁場間迅速旋轉的電磁鐵,當二個磁場相互交錯,就產生了電,由電線從發電機中導出。電子工程師依發電機線繞的方式和磁鐵的安排,而獲得交流電(AC)或直流電(DC),大部分發電機都是產生交流電,它比直流電更易由傳輸線作長距離的傳送。
學過物理課的人都會記得,英國科學家法拉第於1831 年發現了電磁感應原理。這一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原理是說:「當磁場的磁力線發生變化時,在其周圍的導線中就會感應產生電流。」
法拉第曾煞費苦心,通過研究和反復實驗,終於發現了這一影響巨大的科學原理,而且他確信,利用此原理肯定能製造出可以實際發電的發電機。
就在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原理的第二年,受法拉第發現的啟示,法國人皮克希應用電磁感應原理製成了最初的發電機。
皮克希的發電機是在靠近可以旋轉的U 形磁鐵(通過手輪和齒輪使其旋轉)的地方,用兩根鐵芯繞上導線線圈,使其分別對准磁鐵的N 極和S 極,並將線圈導線引出。這樣,搖動手輪使磁鐵旋轉時,由於磁力線發生了變化,結果在線圈導線中就產生了電流。
由這種發電機的裝置可以知道,每當磁鐵旋轉半圈時,線圈所對應的磁鐵的磁極就改變一次,從而使電流的方向也跟著改變一次。為了改變這種情況,使電流方向保持不變,皮克希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在磁鐵的旋轉軸上加裝兩片相互隔開成圓筒狀的金屬片,由線圈引出的兩條線頭,經彈簧片分別與兩個金屬片相接觸。另外,再用兩根導線與兩個金屬片接觸,以引出電流。這個裝置,就叫做整流子,在後來的發電機上仍得到應用。
整流子為什麼能保持電流方向不變呢?這是因為電流從線圈流入整流子,而整流子是和磁鐵一起旋轉的。當磁鐵轉過半圈,線圈中電流方向倒逆過來,整流子也正好轉過半周來而掉轉了方向,因而輸出的電流方向始終是不變的。
皮克希發明的這種發電機在世界上是首創,當然也有其不足之處。需要對它進行改進的地方,一是轉動磁鐵不如轉動線圈更為方便靈活;二是通過整流子可以得到定向的電流,但是電流強弱還是不斷變化的。為改變這種情況,人們採用增加一些磁鐵和線圈數量,並稍微錯開地將變化的電流一起引出的辦法,使輸出電流的強度變化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
從皮克希發明發電機後的30 多年間,雖然有所改進,並出現了一些新發明,但成果不大,始終未能研製出能輸出像電池那樣大的電流,而且可供實用的發電機。
1867 年,德國發明家韋納·馮·西門子對發電機提出了重大改進。他認為,在發電機上不用磁鐵(即永久磁鐵),而用電磁鐵,這樣可使磁力增強,產生強大的電流。
西門子用電磁鐵代替永久磁鐵發電的原理是,電磁鐵的鐵芯在不通電流時,也還殘存有微弱的磁性。當轉動線圈時,利用這一微弱的剩磁發出電流,再反回給電磁鐵,促使其磁力增強,於是電磁鐵也能產生出強磁性。
接著,西門子著手研究電磁鐵式發電機。很快就製成了這種新型的發電機,它能產生皮克發電機所遠不能相比的強大電流。同時,這種發電機比連接一大堆電池來通電要方便得多,因而它作為實用發電機被廣泛應用起來。
西門子的新型發電機問世後不久,義大利物理學家帕其努悌於1865 年發明了環狀發電機電樞。這種電樞是以在鐵環上繞線圈代替在鐵芯棒上繞制的線圈,從而提高了發電機的效率。
實際上,帕斯努悌早在1860 年就提出了發電機電樞的設想,但未能引起的人們的注意。1865 年,他又在一本雜志上發表了這一獨創性的見解,仍未得到社會的公認。
到了1869 年,比利時學者古拉姆在法國巴黎研究電學時,看到了帕其努悌發表的文章,認為這一發明有其優越性。於是,他就根據帕其努悌的設計方案,兼採納了西門子的電磁鐵式發電機原理進行研製,於1870 年製成了性能優良的發電機。
在帕其努悌的發明中,對發電機的整流子部分進行了重要改進,使發電機發出的電流強度變化極小。而採用帕其努悌設計方案製成的古拉姆式發電機,其發出的電流強度變化也很小。這是古拉姆發電機的優良性能的表現之一。
古拉姆發電機的性能好,所以銷路很廣,他不僅發了財,而且被人們譽為「發電機之父」。
有些人看到古拉姆發明發電機獲得成功,也想對發電機進行改進從而製造出更先進的發電機。在這些人中,就有德國的西門子公司研究發電機的工程師阿特涅。他發明了古拉姆發電機不同的線圈繞線方式,製成了性能良好的發電機。
古拉姆發電機的電樞是將鐵絲繞成環狀,在環與環之間夾上紙進行絕緣,然後將環捆在一起作為鐵芯,在其上面繞上導線線圈,再由線圈的不同部位引出一些導線,接向帶整流子。而阿特涅發電機的電樞,是用許多薄圓鐵板以紙絕緣後重疊起來,製成鐵芯,然後在上面繞上導線線圈。人們把這種方法叫做「鼓卷」,意思是像鼓一樣的形狀。經過這種改進後,發電機無論是外觀或是性能,都比原來有了很大起色。
西門子公司由於阿特涅的這項發明而益發馳名。於是,德國以西門子公司為核心,大力研製各種發電機,從而使電力工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隨著發電機的逐漸大型化,轉動發電機的動力也發生了變化。其中以水力作動力更使人們感興趣。這是因為用水力轉動大型發電機較方便,而且不消耗燃料,成本低。因此,西門子公司又投入水力發電的研究工作。
利用水力發電與水力發電不同,前者必須將發電機安裝在水流湍急的地方,也就是水流落差大的地方。這樣,就必須在山中河川的上游發電,然後再輸送到遠方的城市。
為了遠距離輸送電,就要架設很長的輸電線。但是,在輸電線中通過很強的電流時,電線就要發熱,這樣,好不容易發出的電能在送向遠方的途中,卻因為電線發熱而損耗掉了。
為了減少電能在長距離輸送中的發熱損耗,可以採用的辦法有兩個:一是增加電壓的截面積,即將電線加粗,減小電阻;二是提高電壓而減小電流。
前一個措施因需要大量的金屬導線,而且架設很粗的導線有很多困難,因而很難得到採用。比較起來,還是後一個措施有實用價值。然而,對於當時使用的直流電來說,使其電壓提高或降低都是難以實現的。於是,人們只得開始考慮利用電壓很容易改變的交流電。
看來,將直流發電機改為交流電發電機比較容易,主要是取掉整流子就行了。所以,西門子公司的阿特涅便於1873 年發明了交流發電機。此後,對交流發電機的研究工作便盛行起來,從而使這種發電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Ⅷ 發電機和電動機的發明使人類步入電器時代,尤其是電動機的發明和應用對人類來說具有極大的意義,可以說它
電磁感應現象是在外力作用下使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切割磁感應線專運屬動,產生感應電流,是先運動後有電流,其能量轉化是機械能轉化為電能.而磁場對通電導體產生力的作用,則是先有電流後有運動,其能量轉化是電能轉化為機械能.電動機正是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的裝置,故其原理為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到力的作用.
故選 C.
Ⅸ 發電機的發明者
在公元1831年,法拉第將一個封閉電路中的導線通過電磁場,導線轉動有電流流過電線,法拉第因此了解到電和磁場之間有某種緊密的關連,他建造了第一座發電機原型,其中包括了在磁場中迥轉的銅盤,此發電機產生了電力。在此之前,所有的電皆由靜電機器和電池所產生,而這二者均無法產生巨大力量。但是,法拉第的發電機終於改變了一切。
發電機包括一個能在二個或二個以上的磁場間迅速旋轉的電磁鐵,當二個磁場相互交錯,就產生了電,由電線從發電機中導出。電子工程師依發電機線繞的方式和磁鐵的安排,而獲得交流電(AC)或直流電(DC),大部分發電機都是產生交流電,它比直流電更易由傳輸線作長距離的傳送。
Ⅹ 發電機的發明讓我們進入了,怎樣的時代
發電機和電動機的發明使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發電機和電動機的發明使人類進入光明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