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方艙發明人

方艙發明人

發布時間:2021-05-28 11:36:17

❶ 屏蔽玻璃的用途和危害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越來越多的依賴電子產品來幫我們做很多事情。漸漸地,一種叫做屏蔽玻璃的產品漸漸地被人們發明和利用起來了,屏蔽玻璃又稱電磁屏蔽玻璃。接下來文章中小編將會為大家講述一下關於這種新型的材料----電磁屏蔽玻璃的一些用途以及這種電磁屏蔽玻璃的危害。希望小編的介紹會為大家對於這種玻璃的了解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

產品用途

目前,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該產品廣泛應用於通信、IT、電力、醫療、銀行、證券、政府、軍隊等民用和國防等領域。主要解決電子系統與電子設備間的電磁干擾,防止電磁信息泄漏,防護電磁輻射污染;有效保障儀器設備正常工作,保障機密信息的安全,保障工作人員身體健康。

A、可用於電子設備的觀察窗口,例如CRT顯示器、LCD顯示器、OLED等數碼顯示屏幕、雷達顯示器、精密儀器、儀表等顯示器窗口。

B、用於建築物重點部位的觀察窗,例如採光屏蔽窗、屏蔽室可視窗、可視隔斷屏風等。

C、要求電磁屏蔽的機櫃、指揮儀方艙。通訊車觀察窗等。

電磁屏蔽是電磁兼容工程中廣泛採用的抑制電磁騷擾的有效方法之一。所謂屏蔽(Shielding),就是用導電導磁材料製成的屏蔽體(Shield)將電磁波限定在一定的范圍內,使電磁波從屏蔽體的一面耦合或輻射到另一面時受到抑制或衰減。電磁屏蔽薄膜主要是靠具有導電性能的材料(Ag,ITO氧化銦錫等)製成的薄膜,可以鍍在玻璃上,或是在其它的基板上,如塑料薄膜上,材料主要性能指標是:透光率,和屏蔽效能,即有百分之多少能量被屏蔽。

危害

1.電磁屏蔽玻璃兼容性故障

電磁屏蔽玻璃中的電磁波干擾降低系統(設備)技術性能指標的現象極為普遍。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受到干擾的就是電視機和收音機,但當干擾源關機或者遠離時干擾症狀隨之消失,一切又都恢復正常。強電磁干擾使無線電接收機前端電路燒毀不能恢復正常工作;游樂場過山車因電子游戲機電磁干擾失控而相撞,造成遊客受傷;核電站因行動電話電磁輻射誤閉等,均屬於電磁兼容性故障。電磁兼容性故障會給國防、工業、交通運輸、醫療和科研等帶來巨大損失並危及人身安全。

2.誤燃

電磁屏蔽玻璃中的電磁波干擾使金屬之間因電磁感應電壓而產生電火花或飛弧,引燃該處易燃氣體導致易燃物燃燒。燃油等易燃液(氣)體在容器內或管道內流動摩擦產生靜電積累,在一定條件下發生靜電放電也可能誤燃。

3.電磁屏蔽玻璃的輻射危險

部分劣質的電磁屏蔽玻璃中的電磁波作用到人體和動植物上,可以被反射、吸收和穿透。這種非電離射頻輻射生物效應,一直被人類關注。因為在一定條件下,電磁輻射可導致中樞神經系統機能障礙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眼睛損傷、誘發癌症或免疫缺陷性疾病。一般情況人體處在小於631V/m場強環境中是安全的。在電磁輻射危險中還有一種是射頻灼傷。處在強電磁場中的金屬物體(如發射天線下方的金屬導體、吊車和艦船金屬欄桿等),會有危險的感應電壓,當人體觸及時可能會被灼傷或有觸電感覺。

好了,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講述的關於電磁屏蔽玻璃的一些相關信息的講述,相信大家通過小編的講述已經對這種新型的材料有了一個相當完整的了解了吧?科技生活確實引導我們走向更好、更便利的未來生活。但是,片面上卻使我們的生活有種種的不便。所以小編提醒大家,還是要客觀理性的去使用這些新的科技產物,只有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是相對健康的生活。

❷ 北京軍事醫學科學院的豐碩成果

60年來,軍事醫學科學院始終秉持人類文明鑄就的科學之劍,著力開拓醫學科技的創新之路。先後承擔完成了2700多項國家和軍隊基礎性、戰略性、前沿性重大課題,研製出葯品、疫苗120多種,防護技術100多種,獲准專利授權640多項,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6項、二等獎30項、三等獎18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和發明獎12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7項,軍隊科技進步獎399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8項。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戰時特種武器傷害的醫學防護」與「兩彈一星」成果比肩,獲得首屆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這是我國衛生系統、我軍後勤系統迄今唯一的特等獎,至今仍居世界領先水平。瘧疾治療新葯「本芴醇及其亞油酸膠丸制劑」榮獲我國衛生系統首個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研製的抗瘧葯「復方蒿甲醚」是我國第一個進入國際市場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葯物,在全球銷售超過4億人份,拯救了近百萬瘧疾患者生命,榮獲2009年度歐洲發明人獎和2010年度美國蓋倫獎。作為青蒿素系列抗瘧葯物,復方蒿甲醚還憑借其巨大的國際影響力推助青蒿素發明人——中國中醫研究院屠呦呦研究員摘得享有「諾貝爾獎風向標」之稱的美國拉斯克獎。
此外,由軍事醫學科學院一批青年科學家領銜的「國際人類肝臟蛋白質組計劃」,走在了世界前沿,開創了我國領銜國際重大科學計劃的先河,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內的18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位科學家紛紛參與;研製出以野戰方艙醫院為代表的「二代野戰衛生裝備」和一大批軍隊特需葯物並已陸續裝備部隊,有力促進了部隊戰鬥力、保障力的提高,圓滿完成了軍委、總部賦予的平戰時重大醫學保障和應急救援任務,為國家和軍隊醫學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改革春風,吹綠了科學領域的萬木,也開啟了軍事醫學科學院的大門。近20年來,軍事醫學科學院先後同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學術機構建立了學術交流和合作關系,一批批科技人員被派往世界各地留學,帶著科研論文和一個民族的和平信念登上國際學術講壇。

❸ 哆啦a夢是不是大熊發明的

設定

哆啦A夢是一種用於照顧兒童的量產型貓型機器人。其機器人妹妹哆啦美(ドラミ)是為了支援該種機器人而特別訂做的。在《哆啦A夢網路》(方倉陽二著)中,根據作者方倉的設定,其正式的職業名稱為「特定意志薄弱兒童監視指導員」。

方倉設定原本是方倉陽二的原創設定,包括哆啦美的時光機器等在內,當時一些設定被作者藤子·F·不二雄所採用,而成為舊有的正式設定。但在動畫電影《2112年哆啦A夢的誕生》(2112年ドラえもん誕生)中,方倉的設定一部份被電影重新修改,在藤子·F·不二雄的認可之下,成為公認的新設定。

誕生

在2112年9月3日,誕生於日本東京的松芝工廠。在當日的量產線上是0號(第一台)之後所生產的1號(第二台)(方倉的設定)。製造過程中發生了事故(後面詳述),造成其中一顆螺絲被拔掉,成為一台「特別的」機器人。之後被送到機器人學校的特別班級,在那裡遇到了「哆啦A夢七小子」(ザ・ドラえもんズ,當時稱為「哆啦哆啦7」),並和他們成為朋友。之後哆啦A夢參加機器人學校中舉行的機器人銷售會,當時還是幼兒的世修(セワシ)不小心按下了購買按鈕,因此買下了哆啦A夢(出自《2112年哆啦A夢的誕生》)。在《2112年哆啦A夢的誕生》,哆啦A夢作為照顧兒童用的機器人,在大雄的子孫世修家工作。為了要改變最差勁的祖先——大雄的未來,世修決定叫哆啦A夢返回20世紀幫助大雄。

所以並不是大熊發明的

❹ 雙基點雷達什麼時候發明的,有什麼特徵

雙基點雷達好像就是無源雷達 是一種不用發射機發射能量而靠接受溫熱物體或他源反射的微波能量探測目標的雷達.它有天線和靈敏度極高的接受裝置.無源雷達鑒別目標的能力,主要取決於目標之間的表面溫差和目標的反射系數,天線波束與目標之間的入射餘角,無線極化和波束寬度與接受機的最小可檢測電子等. 人們在一般情況下提到的雷達,指的是有源雷達。這是一種自身定向輻射出電磁脈沖照射目標,進行探測,定位和跟蹤的傳統雷達。有源雷達發射的電磁信號會被敵方發現,定位,暴露自己。引來「殺身之禍」,子是人們開始研究自身不輻射電磁波的新體制雷達。這種藉助非協同外部輻射源進行探測和定位的被動式雷達,就是無源雷達。 無源雷達的特性及沿革 無源雷達本身並不發射能量,而是被動地接收目標反射的非協同式輻射源的電磁信號,對目標進行跟蹤和定位。所謂非協同式外部輻射源,是指輻射源和雷達「不搭界」,沒有直接的協同作戰關系。這樣就使得探測設備和反輻射導彈不能利用電磁信號對無源雷達進行捕捉、跟蹤和攻擊。 無源雷達系統簡單,尺寸小,可以安裝在機動平台上、易於部署,訂購與維護成本低。無源雷達不發射照射目標的信號,因此不易被對方感知,一般不存在被干擾的問題。它可以晝夜、全天候工作:可連續檢測目標,一般為每秒一次,信號源是40—400兆赫的低頻電磁波,有利於探測隱身目標和低空目標:不需頻率分配,因此可部署在不能部署常規雷達的地區。 無源雷達自身不發射信號,既帶來優點也帶來缺點。由於依賴於第三方發射機,操作員對照射器無法主動控制,在被探測目標保持無線電靜默、照射器又不工作的情況下,無源雷達就成了無源之水,不能發揮作用。此外,一些發射機的有效輻射功率較低,易受干擾和空射誘餌的影響而且要求發射機與目標、目標與接收機以及接收機與發射機之間信號不受阻擋,限制了無源雷達的使用。 其實無源雷達並不是新概念,它的歷史幾乎與雷達技術本身一樣悠久。1935年,羅伯特·沃森·瓦特曾在單基地無源系統中利用英國廣播公司發射的短波射頻,照射10千米以外的「海福特」轟炸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也試驗過預警無源雷達,如德國的「克萊思·海德堡」(Kleine Heidelberg)系統。但當時的系統缺乏足夠的處理能力,不能計算出目標的精確坐標。 當前,有很多國家熱衷於無源技術的應用研究。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是最先涉足該領域的公司之一,據稱依靠電視和無線發射機,其無源系統的探測距離達到220千米以上。美國國防部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以及華盛頓大學、喬治亞技術大學等高校和雷聲等公司,都開展了這一領域的研究。在歐洲,法國也進行了相應的技術研究工作、義大利演示了樣機系統、英國正在研究無源相乾雷達和「蜂窩』雷達(Celldar),俄羅斯和捷克也在進行類似研究。 無源雷達的分類 無源雷達系統可以依據探測對象或配置方式來分類。依據配置方式,無源雷達分為固定式(地基)和機動式(安裝在潛艇、艦船、飛機、地面車輛等平台上)兩大類。無源雷達的探測對象可以是雷達、通信電台或其他無線輻射源,也可以是僅僅反射無線電信號的目標。無源雷達可以依據探測對象的不同,分為利用被探測目標的自身輻射進行探測和跟蹤,以及利用外照射源發射的電磁波進行探測和跟蹤兩大類。 利用被探測目標的自身輻射 在被探測目標本身就是輻射源或攜帶了輻射源的情況下,無源雷達利用探測目標自身輻射的電磁波進行探測和跟蹤。可能的輻射源包括雷達、通信電台、應答機、有源干擾機、導航儀等電子設備。捷克研製的「維拉」系列無源雷達就屬於這類無源雷達。 利用外照射源發射的電磁波 這類無源雷達探測的目標本身不直接輻射電磁能量。無源雷達在工作時,通過天線接收來自外部的非協同輻射源(第三方)的直射波,以及該外部輻射源照射目標後形成的反射波或散射波,利用其攜帶的多普勒頻移、多站接收信號的時間差和到達角等信息,經處理後提取目標信息並消除無用信息和干擾,從而完成對目標的探測、定位和跟蹤。 可能的非協同方包括廣播電台、電社台、通信台站、直接廣播系統(DBS)、全球定位系統(GPS)、各種平台上的有原雷達等。美國研製的「沉默哨兵」(Silent Sentry)雷達就是這類雷達。利用全球移動通信系統(GSM)發射機的作用距離只有20千米,利用調頻無線基站的距離可達100-150千米,而大功率電視發射台的作用距離更遠。利用其他雷達發射機的無源系統的作用距離與所用雷達相當。 幾款典型的無源雷達 美國的「沉默哨兵」霄達 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從1983年開始研究非協同式雙基地無源雷達,於1998年研製出新型的「沉默哨兵」被動探測系統。這種無源雷達利用商業調頻無線電台和電視台發射的50~80兆赫連續波信號,檢測、跟蹤、監視區內的運動目標。該系統由大動態范圍數字接收機、相控陣接收天線、每秒千兆次浮點運算的高性能並行處理器及其軟體組成。試驗證明,它對雷達反射面積10米2目標的跟蹤距離可達180千米,改進後可達220千米,能同時跟蹤200個以上目標,分辨間隔為15米。 「沉默哨兵」可安裝在建築物和固定結構上,也可安裝在飛機、卡車及方艙上以便快速部署。洛·馬公司還試驗過安裝在水面艦艇和潛水艇上的兩種系統,這它們一般利用沿海地區的廣播系統作為照射源。在潛艇上的系統安裝在潛望鏡上,採用全向天線,提供直升機或海岸偵察機告警。 固定式「沉默哨兵」系統可實現全空域覆蓋,對目標進行實時三維跟蹤與監視,數據每秒更新8次,不受氣候條件影響,系統成本和維護費用低。相控陣天線採用商用部件,安裝在建築物上,天線尺寸2.3×2.5米。該系統有120°的觀察范圍,採用數字波束形成技術實現整個扇區覆蓋,可跟蹤固定翼飛機、旋翼機、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 快速部署系統用於進行實時數據收集和處理,目前部署在有電力自給能力的拖車上。該拖車安置在大篷內,相控陣天線安裝在大蓬側面,參考天線安裝在大蓬頂部。這種特殊材質的大篷起到類似法拉第筒的作用,可防止車內處理器的電磁輻射干擾接收天線的正常工作。拖車內,加固式接收機、處理器和控制站佔一半空間,空調系統和發電機放在另一半。 英國的「蜂窩」霄達 英國的「蜂窩」雷達系統可探測、跟蹤和識別陸上、海上和空中的移動目標,包括在樹叢中運動的車輛,它理論上能夠探測野外環境中10~15千米的地面目標和100千米的大型飛機。當目標進入探測區域後,引起蜂窩電話輻射波的反射,這些反射被一部或多部蜂窩電話雷達探測到。檢測數據通過通信網路實時傳送到中央控制系統,數據在這里進行處理,從而確定目標的位置和速度。該雷達系統除了反射蜂窩電話基站的輻射信號外,還可利用聲感測器探測到目標輻射出的雜訊,有助於確定目標位置。 「蜂窩」雷達在用於地面 防空時,其相控陣接收機能夠採用展開式結構,或集成在偽裝網中:在用於無源預警時,可以集成在坦克中或預警機上。該系統還可以用於海岸監視、戰場偵察、特種情報收集(例如對機場活動進行秘密的無人監控)、邊防安全及近海作戰等。沿海岸線部署的「蜂窩」雷達可用於艦船檢測、輔助搜救、領航、告警等任務。還可將其安裝在預警機上形成無源預警能力,隱蔽地監視空域,探測100千米以外的飛機。 「維拉-E」雷達 「維拉」系列無源雷達由捷克研製。「維拉-E」是該系列的最新型號,可探測定位、識別和跟蹤空中、地面和海上目標,對空探測的最大距離為450千米,並可識別目標、生成空中目標圖像。 「維拉-E」系統由4部分組成:分析處理中心居中,3個信號接收站呈圓弧線狀分布在周圍,站與站之間距離在50千米以上。分析處理中心部署在方艙車內,有完整的計算機系統以及通信、指揮和控制系統。信號接收站用重型汽車運載,可靈活部署。接收天線支架豎起時高17米,佔地面積9×12米,3個人在1小時內即可豎起天線、進入監視狀態。天線外形為圓柱體結構,功耗低、可靠性極高,平均無故障間隔時間達2000小時,可抵禦30米/秒的大風。 無源雷達的未來發展 無源雷達系統(尤其是利用外部非協同輻射源的無源雷達),可能是今後10~20年的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隨著幾大國際通信衛星計劃的實施,未來將有1000多顆通信衛星在軌。其中將有許多能發射出足夠高的射頻能量,地面上大多數地點均會同時受到幾個星載輻射源的照射,無源雷達系統可充分利用這些照射源進行目標探測和跟蹤。總的來看,無源雷達將會在以下幾個方面得到發展: (1)擴展可用外輻射源的種類。外部的非協同輻射源從最早的電視信號、調頻信號,到現在的移動通信信號、全球定位系統衛星信號,以及將來多種衛星信號和其他各種可能的輻射源,可供選擇利用的外輻射源種類將日漸增多。 (2)雷達目標的傅立葉成像。伊利諾斯州大學的研究人員已證實,可用無源多基地雷達產生飛機目標的合成孔徑圖像。利用不同頻率和不同位置的多部發射機,就可為某個目標建立一個傅立葉域的稠密數據集合,通過逆傅立葉變換就可以重構該目標的圖像。 (3)不同平台無源雷達的組網。由於可供使用的外輻射源信號種類繁多,不同的輻射源信號占據了不同的頻段,同一目標在不同頻段會有不同的雷達特性。因此,為盡可能地提高對目標的探測能力,可以將不同平台的無源雷達進行組網。 (4)無源雷達與有源雷達相結合。當外界電磁輻射設備關機或無法利用時,無源雷達就無法對目標進行探測定位。因此,可考慮將無源雷達與有源雷達結合使用。如以雙/多基地方式合理布設無源和有源雷達,當外界電磁輻射不存在或無法利用時,利用無源雷達接收己方有源雷達的直射信號與目標的反射信號,對目標進行探測。這樣既提高了無源雷達的利用率,又增強了有源雷達的隱蔽性和生存能力。

❺ 專利號200920235444.4 是什麼產品

申請號­: CN200920235444
申請日: 2009.09.28
公開(公告)號­: CN201513236U
公開(公告)日: 2010.06.23
實用新型名稱: 一種方艙電站
申請(專利權)人: 泰州鋒陵特種電站裝備有限公司;

發明人: 曹汛;陳小軍;許峰;徐俊華;
法律狀態:有權

❻ 中國完成了哪些在外國人看來難以完成的事

若說在今年最讓國際關注地就是新冠疫情地發展,而中國在這場戰爭中做到了讓許多其他國家刮目相看的舉動,僅用十多天建起火神山、雷神山兩座醫院,緊急啟用多家方艙醫院……這些在疫情期間最重要的醫院,這在任何一個國家看來都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所以說今年的中國讓全世界都感到不可思議,向世界證明中國的實力,這場戰爭來的快,但我們也靠著自己努力讓它離開的也快。

❼ 在抗疫過程中人民行動如何體現創造精神

是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配合吧,就是團結就是力量,就是因為大家團結起來,凝聚了一個偉大的力量

❽ 「方艙」醫院是什麼

方艙醫院這個詞最近在網路上流行起來,繼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交付使用之後,武漢市又徵用了十多個體育場館作為方艙醫院,收治一些病情較輕的新型冠狀肺炎患者。疫情剛開始爆發的時候,由於確診人數飛速上升,武漢各個醫院的床位瞬間爆滿,很多病人只能在家隔離卻住不上院,得不到醫療救治,政府立即決定建設了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見疫情進一步的擴大,又採用了方艙醫院,使每個確診的病人都能住上院,更快的得到救治,事到如今真的感慨我國醫療設施等方面的飛速發展和應對突發事件的緊急處理真的很讓人眼前一亮,希望更多的方艙醫院能夠盡快的落實下去,讓更多需要的人早日得到治療。這一年真的很糟糕,希望這些日子會盡快過去,加油武漢!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❾ 張伯禮獲得人民英雄勛章,他的著名事跡有哪些

張伯禮是一位非常出色的醫學工作者,多年來兢兢業業地從事科學研究工作,致力於傳統中醫現代化方面的開拓和發展。他的著名事跡有很多,例如在防止SARS中,他作為天津市中醫治療SARS的總指揮,帶領著醫護人員建立了中醫醫療隊,有效地利用了中醫葯對病情起到了很好的抑製作用。另外,在今年年初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他也始終堅持在一線。當時他已經到了古稀之年,仍然毫不猶豫地接受了國家的號召,積極地為抗擊疫情做出貢獻,他一直倡導的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理念也為這次疫情防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此外,張伯禮院士還在疫情初期提出了徵用酒店、宿舍等資源解決醫院隔離空間不夠的問題,並且還研發了中葯給患者服用,一些患者服葯後,病情明顯得到了改善。人民英雄勛章是張伯禮院士應得的榮譽,他為人民作出的貢獻是無法用數字計算的,這樣的優秀科學家值得人們學習。

❿ 抖音上疫情電視劇叫什麼名字

在一起。

電視劇(又稱為劇集、電視戲劇節目、電視戲劇或電視系列劇)是一種適應電視廣播特點、融合舞台和電影藝術的表現方法而形成的藝術樣式。

一般分單元劇和連續劇,利用電視技術製作並通過電視網放映。電視發明後不斷普及,最後改變大家對藝術欣賞的方式。電視劇的播放平台一般叫劇場。

中國電視初創階段8年(1958-1965),所有播出的電視劇均採取黑白圖像的直播方式,8年中,北京電視台共播出電視劇90部;從全國范圍看,8年中,共生產直播電視劇200部左右。

在初創階段,直播電視劇沒有太大的影響,其原因在於當時電視劇所起的主要是宣傳教育之類的「喉舌」作用,藝術特色不夠明顯,電視劇的定位不明確,制與播的「同時性」等,這些都成了妨礙電視劇藝術進步的因素。

閱讀全文

與方艙發明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