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耳環

發明耳環

發布時間:2021-05-28 10:35:47

㈠ 耳環是怎麼被發明

出席首屆紅山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專家學者認為,距今8000多年前的人類已經懂得用玉磨製耳環來裝飾自己,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最早的耳環。有關專家對出土於內蒙古赤峰市興隆窪文化遺址的玉玦研究後發現,這些是世界上最早的玉玦,這些玉制耳環大小不 等,直徑在2.5到6厘米內,形狀像被敲掉一條縫的玉鐲,留出的縫隙可以讓耳環穿進耳朵。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第一工作隊隊長劉國祥說:「最奇妙的是每個玉制耳環都成對出現,且大小、尺寸、重量近乎相同。其中最精美的一對耳環的重量一模一樣、內外直徑分毫不差--很難想像遠古時期的先民在沒有現代化工具的情況下如何掌握了這樣高超的技藝。」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著名的玉文化研究專家鄧聰說:「由於耳環的直徑很大,古人要穿很大的耳洞才能佩戴上,因此可以推測那時的人們已經有醫治耳朵發炎的簡單醫術。即使現在,東南亞有些地方的人還佩戴這種形狀的耳環,沉重的玉玦能把耳朵拉長,佩戴者以此為美。」考古證據表明,雖然現代耳環以女性佩戴為主,8000多年前的耳環卻是男女都佩戴的飾物。日本著名古玉專家藤田富士夫說:「玉玦採用的玉料溫潤碧綠,與內蒙古草原的顏色十分相近,古人可能以此顏色為美。耳環形狀製作成圓形,可以從審美學上解釋--方型的臉佩戴圓形的耳環很漂亮,而蒙古族人種的臉都是方形,也許他們已經意識到圓形的耳環能更好地裝扮他們。」

鄧聰說:「同樣的玉玦數千年間在東南亞地區不斷傳播。考古證據表明,同一類型、顏色、質地的玉玦最早出現在8000多年前的中國內蒙古地區,於3000多年前消失,卻在3000多年前中國西南的雲南地區出現。這一飾物在長江流域出現在6000到7000多年前,而在珠江流域出現在4500年前左右,在越南北部出現在4000多年前,在越南南部出現只有在3000多年前。」

世界上最早的玉玦出土於內蒙古赤峰市的興隆窪文化遺址中,該文化距今約有8200年到7500年。興隆窪玉器的發現開創了中國史前雕琢玉器之先河,為探索中國玉文化起源、深入研究東北亞地區史前玉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資料。(

㈡ 耳環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故事::相傳古代有一位害眼病的姑娘,不久雙目失明了。後來,她幸遇一位名醫,名醫認為她可以復明。在徵得姑娘的同意後,拿起閃閃發光的銀針在她兩側耳垂中各刺一銀針後,奇跡出現了,姑娘重見光明。姑娘非常感激,於是請銀匠精製一對耳環戴在耳上,以示永不忘記名醫之恩。當姑娘戴上銀耳環後,她日益眉清目秀,並逢人傳誦名醫的聲名。穿耳戴環能明目的奇跡相繼傳開以後,許多富裕人家的姑娘和婦女都紛紛穿耳戴環,並流傳至今,成為高貴身份的象徵。 其科學原理的依據是我國古代醫學中的一種「耳針治療」,即用小毫針、皮內針或其他方法刺耳穴進行治病的。現代醫學證實:耳垂正中具有穴位,刺激它對保護視力和防治麥粒腫、急性結膜炎、老年白內障、中心性視網膜炎等各種眼病,特別是對近視眼有良好的療效。這些醫學上的好處,恐怕不是今天戴耳環的女孩子們所會想到的吧!

㈢ 耳環是誰發明的

環 耳環[earring] ,用金屬或玉石製成的戴在耳垂上的裝飾品。 佩戴在耳垂上的耳飾。造型豐富,佩戴主要以婦女為主,個別男子也有佩戴。佩戴的方式通常有3 種:穿掛於耳孔;以簧片夾住耳垂;或以螺絲釘固定。一般用金銀製成,也有鑲嵌珠玉或懸掛珠玉鑲成的墜飾。現代還流行以塑料或大理石、陶瓷等材料製成的耳飾,一般與服裝相配套。耳環在一定程度上可顯示出某種風俗、信仰、地位、財富等。 當今,年輕的姑娘們戴上形形色色的耳環,顯得秀美俊俏,但你可知道穿戴耳環的習俗是怎樣來的? 這里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呢。相傳古代有一位害眼病的姑娘,不久雙目失明了。後來,她幸遇一位名醫,名醫認為她可以復明。在徵得姑娘的同意後,拿起閃閃發光的銀針在她兩側耳垂中各刺一銀針後,奇跡出現了,姑娘重見光明。姑娘非常感激,於是請銀匠精製一對耳環戴在耳上,以示永不忘記名醫之恩。當姑娘戴上銀耳環後,她日益眉清目秀,並逢人傳誦名醫的聲名。穿耳戴環能明目的奇跡相繼傳開以後,許多富裕人家的姑娘和婦女都紛紛穿耳戴環,並流傳至今,成為高貴身份的象徵。 其科學原理的依據是我國古代醫學中的一種「耳針治療」,即用小毫針、皮內針或其他方法刺耳穴進行治病的。現代醫學證實:耳垂正中具有穴位,刺激它對保護視力和防治麥粒腫、急性結膜炎、老年白內障、中心性視網膜炎等各種眼病,特別是對近視眼有良好的療效。這些醫學上的好處,恐怕不是今天戴耳環的女孩子們所會想到的吧!
採納哦

㈣ 中國耳環的起源

在中國古代,穿耳戴環曾經是「卑賤者」的標志。

明代《留青日札》一書中說: 「女子穿耳,帶以耳環,蓋自古有之,乃賤者之事。」原來穿耳的最初意義,並不在於裝飾,而是為了起到警戒的作用。

它本是兄弟民族的一種風俗,因為有些婦女過於活躍,不甘居守,有人便想出在女子的耳上紮上一孔,並懸掛上耳珠,以提醒她們生活檢點,行動謹慎。

後來逐漸也變成了漢族人的禮俗。但那個時候的女子對穿耳之舉,並不像今天婦女那麼熱衷,而是處於被迫的地位。到了宋明時期,由於禮教思想的抬頭,婦女穿耳之風,空前流行。

不說一般的婦女,就連皇後、嬪妃也不例外。時間一長,穿耳戴環便形成了風氣。



(4)發明耳環擴展閱讀:

耳環分類

1、釘狀耳環

最流行,最普遍的一種。耳環的針穿過耳洞,在耳背用托固定。一般穿耳的時候,用的都是釘狀耳環。

2、兩粒釘狀耳環懸垂式耳環

在耳珠垂下來,通常還有一串珠寶作點綴。長度不一,有些只有耳珠下2厘米,有些卻可以長至肩膀。較長的懸垂式耳環,通常在較隆重的場合使用。

3、圈狀耳環

一個360度的大圈,在中間開一個口,穿過耳洞。在中國古代有一種以有缺口玉環製成的圈狀耳環,稱為玉玦,有學者認為佩戴玉玦需要穿很大的耳洞,亦有學者認為這是夾式的。

4、懸掛式耳環

不用釘耳洞的設計,只掛在耳背上。這種懸掛式耳環也愈來愈流行。

5、夾狀、磁石耳環

為方便沒有穿耳孔的人,部分圓環形耳環會設計成夾狀,夾著耳珠。顆粒狀或釘狀的耳環一般無法設計成夾形,因此需要利用磁石的特性來夾著耳珠。磁石耳環分別為外方一顆連有磁鐵的耳環,及內方一塊帶有相反磁性的迷你磁鐵,兩塊磁鐵將耳珠牢牢夾著。

網路-耳環

㈤ 耳環是誰發明的·

佩戴耳環、耳環的由來,說法各異。有人認為它最早源於北方民族用於禦寒防風的金屬耳套,但比較可信的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認為耳環、耳環的出現,是人們對美的追求所產生的;另一種說法是,耳環、耳環最初是用於醫療治病的目的而出現的。第一種說法很好理解,不言而喻;第二種說法從現代醫學的角度講,也有一定道理,因為佩戴耳環、耳環的耳垂的部位,恰是眼部的穴位。由此可知,佩戴耳環、耳環,對保護視力、防治眼病,特別是預防和治療近視,是有一定輔助作用的。

㈥ 誰先發明打耳環的

傳說一: 西施是小耳朵,後來她發明了耳環。傳說二:在古時候,穿耳戴環恰恰是「卑賤者」的標志。明人田藝衡在《留青日札》一書中說:「女子穿耳,帶以耳環,蓋自古有之,乃賤者之事。」這段話就明確地告訴我們,穿耳戴環在最初並不是貴族婦女所為。這還要從穿耳的起因說起。 穿耳洞的最初意義,並不在於裝飾,而是為了起警戒作用。它本來是兄弟民族的一種風俗,因為有些婦女過於活躍,不甘居守,有人便想出在女子的耳朵上紮上一個孔,並懸掛上耳珠,以提醒她們生活檢點,行動謹慎。後來傳到中原,也為漢族人民所接受,於是就變成漢族人民的禮俗了。 據史籍記載,那時候的女子,對穿耳之舉,並不像今天這樣熱衷,而完全是處於被迫的地位。女孩子在10歲以前,往往要經過這么一關。到時候由母親或其他長輩們專操其事,用米粒在耳垂上反復輾磨,使之麻木,然後用針尖穿透,貫一通草或絲線,時間久了,便形成小孔。做母親的一邊操作,一邊還要對孩子進行教育,使她們懂得如何做一個循規蹈矩的女人。在有些地區,女孩剛滿三四歲,就要為之穿耳戴環了。歷史上有人對此提出過異議,認為孩子是無辜的,讓她們受這般痛苦,是不仁不義的行為;但也有人不以為然,用三國時諸葛恪的話說「母之於女,恩愛至矣。穿耳附珠,何傷於仁?」時間一長,穿耳戴環便形成了風氣。

㈦ 世界上最早的一對耳環是誰造的

今8000多年前的人類已經懂得用玉磨製耳環來裝飾自己,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最早的耳環。有關專家對出土於內蒙古赤峰市興隆窪文化遺址的玉研究後發現,這些是世界上最早的玉,這些玉制耳環大小不等,直徑在2.5到6厘米內,形狀像被敲掉一條縫的玉鐲,留出的縫隙可以讓耳環穿進耳朵。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第一工作隊隊長劉國祥說:「最奇妙的是每個玉制耳環都成對出現,且大小、尺寸、重量近乎相同。其中最精美的一對耳環的重量一模一樣、內外直徑分毫不差--很難想像遠古時期的先民在沒有現代化工具的情況下如何掌握了這樣高超的技藝。」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著名的玉文化研究專家鄧聰說:「由於耳環的直徑很大,古人要穿很大的耳洞才能佩戴上,因此可以推測那時的人們已經有醫治耳朵發炎的簡單醫術。即使現在,東南亞有些地方的人還佩戴這種形狀的耳環,沉重的玉能把耳朵拉長,佩戴者以此為美。」考古證據表明,雖然現代耳環以女性佩戴為主,8000多年前的耳環卻是男女都佩戴的飾物。日本著名古玉專家藤田富士夫說:「玉採用的玉料溫潤碧綠,與內蒙古草原的顏色十分相近,古人可能以此顏色為美。耳環形狀製作成圓形,可以從審美學上解釋--方型的臉佩戴圓形的耳環很漂亮,而蒙古族人種的臉都是方形,也許他們已經意識到圓形的耳環能更好地裝扮他們。」

鄧聰說:「同樣的玉數千年間在東南亞地區不斷傳播。考古證據表明,同一類型、顏色、質地的玉最早出現在8000多年前的中國內蒙古地區,於3000多年前消失,卻在3000多年前中國西南的雲南地區出現。這一飾物在長江流域出現在6000到7000多年前,而在珠江流域出現在4500年前左右,在越南北部出現在4000多年前,在越南南部出現只有在3000多年前。」

世界上最早的玉出土於內蒙古赤峰市的興隆窪文化遺址中,該文化距今約有8200年到7500年。興隆窪玉器的發現開創了中國史前雕琢玉器之先河,為探索中國玉文化起源、深入研究東北亞地區史前玉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資料。

㈧ 耳環的來歷

耳環最開始並不是為了美麗,甚至可以說是有些有些戲劇性。在以前,耳朵上穿孔並不是為了美麗,而是代表「卑賤者」,為了起到警戒的作用。

本來是兄弟民族的一種風俗,對於一些生活不檢點的婦女,有人便想出了在她們耳朵上扎一紮,以此提醒她們。

再後來傳到中原,就演變成了漢人的一種禮俗,根據一些史料的記載,那個時候的女子對於穿耳並不是自願的,而是被迫這么做,但又些人也不以為然,逐漸地戴耳環就形成了一種風氣,慢慢地也就盛行起來。

(8)發明耳環擴展閱讀:

耳環的佩戴:

在我國古代,耳環好象僅限於女子佩戴,但在國外,卻常見到男女均戴耳環的現象。在朝鮮發現的公元二世紀的古墓里,就有不少臼形的耳環,男女均用。

在日本出現的古代金屬首飾,也是男女都戴的。在古代埃及的壁畫中,可以看到國王和貴族戴著巨大的耳環,這種耳環不僅是一種裝飾品,而且是一種權力的象徵。

在古希臘,耳環作為一種避邪物,也是男女都戴的,古羅馬的貴族,不僅佩戴耳環,而且在耳環上鑲嵌大量的珠寶。直到17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歐洲的男子還有佩戴耳環的。

閱讀全文

與發明耳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