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留聲機的發明故事(簡短)
隨著歲月的推移,愛迪生的發明事業也逐漸擴大,1876 年他創立了門羅公園研究所.一些重大的發明如炭素電話機,留聲機,電燈..都是他在這個研究所里研究成功的.
1877 年,愛迪生開始做電話機的試驗.有一天,他忽然發現送話器里的炭質薄膜,隨著聲音的顫動而振動,說話的聲音大,薄膜振動就大;反之,振動就小.隨後,他又找來一根較短的細鋼針,一頭固定在炭質薄膜上,讓鋼針尖接觸手指.當他對著送話器講話的時候,針尖隨著聲音的頻率和強度也相應地振動著.這一偶然的發現,使他沉思起來:假如把聲音的顫動變成機械的振動,並且用針尖記錄下來,一定能把人的聲音貯存起來.反過來,如果讓針尖帶動薄膜重新再振動,它也一定能發出原來的聲音.這真是一個了不起的試驗,要是成功了,將是一架十分奇妙的"留聲的機器".愛迪生完全被這美妙的幻想吸引住了.他想,要把聲音貯存起來,最好把鋼針尖放在一層比較軟的錫箔上以滑動,刻下深淺不一的紋路,並且使這些紋路不重迭.怎麼辦呢 他又想,如果把這片錫箔裹在一個能轉動的帶有細螺紋的圓筒上面,那麼,當圓筒轉動的時候,針尖就會自然地在錫箔上以螺旋形向前滑動,聲音就能貯存起來.他根據這種設想,集中精力開始設計.他決心要攻破這個難關.
8 月12 日,愛迪生把一張奇怪的圖紙交給他的助手克魯西.圖紙上畫著一個金屬的圓筒,上麵包著一層錫箔,圓筒聯著一根長軸,軸和圓筒上都有相同的細螺紋,軸的一端還有個能轉動的曲柄.在圓筒的旁邊有個扁圓形的木質發話器,就好像電話機的送話器.發話器的中心有個小洞;發話器的底部有一片很薄的鐵片,一根尖細的鋼針裝在鐵片的中央,鋼針尖與圓筒上的錫箔相接觸."這是什麼東西 "克魯西一邊看,一邊想,實在猜不出來.他按照愛迪生畫的圖紙,日夜加班,用了30 個小時就做完了這個小機器,送到愛迪生那裡,並問:"這是干什麼用的 "愛迪生認真地告訴他:"這是一個會講話的小機器."朴實的克魯西微笑了一下,懷疑地搖搖頭,他以為愛迪生在開玩笑.這時候,工頭卡門也在旁邊,他也不相信機器會說話,並且願意以一盒雪茄煙打賭.克魯西也參加了,他情願出兩元錢.愛迪生笑著說:"我沒有帶錢,克魯西,我很願意和你賭一籃蘋果."愛迪生仔細檢查了克魯西製成的這架機器,把一張錫箔小心地裹在刻有細螺紋的圓筒上,他用手轉動曲柄,錫箔卻突然"叭"的一聲裂開來.這時候,卡門滿以為可以吃到愛迪生賭輸的蘋果,他笑嘻嘻地對克魯西眨了眨眼睛.克魯西也高興地拍了一下額角,得意地看著愛迪生.愛迪生一點沒有在意,他重新裹上第二張錫箔,謹慎地把兩頭膠合在一起.他再把圓簡前後轉了幾下,確定各部分都穩妥了,然後就開始試驗.他一邊將鋼針接觸錫箔,用手轉動曲柄,一邊對著發話器高聲地唱出他心愛的歌曲:"瑪麗有隻小羊羔,它的絨毛白似雪.."這時候,發話器底部的薄鐵片受到聲波的影響,發生振動,帶動著鋼針尖在錫箔上面刻下了深淺不一的紋路.愛迪生唱完以後,提起發話器離開圓筒,再把曲柄倒退地轉動著,使圓筒退回到鋼針最初接觸的紋路上,等他再向前轉動曲柄的時候,突然,機器里也唱起來:"瑪麗有隻小羊羔,它的絨毛白似雪.."聲音非常清晰,這不就是剛才愛迪生自己唱過的歌嗎
愛迪生和夥伴們又驚又喜,圍著這架機器歡呼啊,跳躍啊,高興得一夜未睡.但是,愛迪生並不滿意這架小機器,他認為設計得很粗糙,還有不少地方需要改進.
幾個星期以後,愛迪生把初步改良的留聲機,用布包好,興高采烈地去訪問著名的美國科學雜志《科學的美國人》的主編俾契.一走進辦公室,愛迪生便把包裹放在俾契的辦公桌上.
"這是什麼 "俾契疑惑地問.愛迪生笑了笑,沒有說話.俾契打開包裹一看:啊!一架奇怪的小機器!愛迪生請俾契把曲柄搖了幾下,忽然機器說起話來:"早安,先生!你知道留聲機是什麼東西嗎 "俾契大吃一驚,他連連後退了幾步,逗得愛迪生哈哈大笑起來.
"愛迪生拿來一個會說話的機器!"這消息像閃電一樣傳開了.雜志社的全體人員都朝俾契的辦公室擁去,大家多想親眼看一看愛迪生神奇的表演啊!人越圍越多,連各報社的編輯也都聞訊趕來.俾契唯恐這么多人把地板踩塌了,請求發明家停止表演,人群才逐漸散去.
第二天,各報紙都以大字標題刊登了這條驚人的新聞:"今日最大發明——一個機器會說話".
經過愛迪生以及後來許多科學家一次又一次地改良,留聲機不僅在內部構造上越來越精細,在外形上也更加美觀大方.愛迪生發明的留聲機為推動科學的發展,為人類的工作,學習和生活都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貳』 留聲機是怎樣被發明的
愛迪生的腦袋像一台運轉的機器,能迸發出靈感的火花,時刻都在搜尋著未發生的各種現象,同時也對已出現的各種現象及問題進行思索和研究,一生有無數的發明,其中一個即是留聲機。
1876年,貝爾發明了電話,由於電話聲音太小,愛迪生受委託對其進行改進。1877年的一天,愛迪生在試驗電話機的時候,發現送話器里的膜片隨著說話聲在震動。他想了解膜片振動幅度,便找了一支鋼針固定在膜片上,另一端用手輕輕按著,愛迪生對著送話器說話,突然感到按著膜片觸針的手指有相應的顫動,更奇妙的是說話聲調高,振動就快,聲調低振動就慢;若聲音大其振動強,聲音小其振動就弱。這一偶然的發現,令愛迪生興奮不已,原來他早就想發明一種能夠復述聲音的機器。由此他推想,觸針能刺激手指,那麼也應該在錫箔一類的物質表面劃出連續的刻痕;如果膜片上的觸針沿著這條記錄聲音的刻痕移動,相信一定會得到原來的聲音。他在記事本上寫道:「我用一塊有觸針的膜片對准急速旋轉的蠟紙,說話聲的振動便非常清楚地刻在蠟紙上。試驗證明,要將人的聲音全部予以貯存,日後需要時再隨時自動放出來,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愛迪生充滿了信心,動手設計製造這種「重現人們說話的機器」。經幾次失敗後,愛迪生畫出一張草圖交給機械車間工頭,幾天後,助手約翰·克魯西依照圖樣重新造出了一台由曲柄、大圓筒、兩根金屬小管組合成的怪異機器。1877年11月29日,試驗室里擠滿了人,愛迪生坐在桌邊仔細檢查了機器後,從抽屜里取出一張平整的錫紙鋪設在圓筒上,然後搖動曲手柄,圓筒便均勻地旋轉起來。他對准那根內裝著薄膜置一支觸針指向圓筒的金屬小管子,放聲歌唱:「瑪麗有隻小羊羔/雪球兒似一身毛/不管瑪麗到哪去/它總跟在後頭跑……」當螺紋機構使圓筒旋轉,並將沿著水平方向慢慢移動時,觸針便在錫箔紙上刻下凹槽,即聲音留下的痕跡。唱完這首歌,愛迪生輕輕拔出機械上的一個小彈簧,觸針離開圓筒,反向搖動手柄,讓圓筒回到原位置後,再次搖動曲手柄。全屋子的人屏住呼吸目不轉睛地注視著,期待著奇跡的出現。這時隨著圓筒機械的轉動,裝著喇叭的管筒輕輕地傳出了歌聲:「瑪麗有隻小羊羔……」人們都驚呆了,這竟與愛迪生剛才歌唱的一模一樣。約翰·克魯西愣了半響才說出一句話:「我的上帝,它真是一個會說話的機器呀!」此刻,全屋子的人們都歡笑起來,人類歷史上第一台留聲機誕生了。愛迪生在1878年2月申請了專利。
會說話的機器誕生的消息,轟動了全世界。1877年12月,愛迪生公開表演了留聲機,外界輿論馬上把他譽為科學界的拿破崙,是19世紀最引人振奮的三大發明之一。即將開幕的巴黎世界博覽會立即把它作為時新展品展出,就連當時美國總統海斯也在留聲機旁轉了2個多小時。
10年後,愛迪生又把留聲機上的大圓筒和小曲柄改進成類似時鍾發條的裝置,由馬達帶動一個薄薄的蠟制大圓盤轉動的式樣,留聲機才廣為普及。
『叄』 留聲機的發明
然而,愛迪生這項著名的發明構思,卻是幸福的偶然性促成的。
一次,
愛迪生一人在靜靜的實驗室里研究改進在紙帶上列印符號的電報機。這時,電報機內的一種單調的聲音吸引了他。在試圖排作這種聲音時,愛迪生出乎意料地發現,這是紙帶在小軸壓力下發出的聲音。在改變小軸的壓力時,聲調的高度也隨之變化(這其實是音樂盒的發生原理)。這就使他產生了一個念頭:藉助運動載體上深度不同的溝道來記錄和回收聲音。
無獨有偶,愛迪生在另一次試驗電話的時候,發現傳話筒里的膜板,隨話聲而震動。他找了一根針,豎立板上,用手輕輕按著上端,然後對膜板講話。實驗證明,聲音愈高,顫動愈快;聲間低,顫動就慢。這個發現,更奠定了發明留聲機的決心。
幾天後,愛迪生就畫出了草圖,並立即和助手干起來,留聲機的主要部件,是一個金屬圓筒,圓筒邊上刻有螺旋槽紋,把它按在一根長軸上,長軸一頭裝著曲柄,搖動曲柄,圓筒就會相應轉動。此外,還有兩根金屬小管,管的一頭裝一塊中心有鈍頭針尖的膜板。經過無數次的改造,世界上第一台留聲機誕生了。愛迪生回憶說:「我大聲說完一句話,機器就回放我的聲音。我一生從未這樣驚奇過。」
愛迪生在發明留聲機之初,就一改再改。十年過後,他又從架子上的塵埃中把留聲機取下來,要繼續改進它,他僅在留聲機上的發明專利權就超過了一百項。他是耳聾之人,能發明這樣一個發聲的機器已是令人驚異了。當我們看到今天的留聲機時,不要忘記這上頭滲透著愛迪生無數辛勤勞動的心血。實質上,在一個多世紀以來,留聲機所掀起的文明和發明巨浪影響是非常深遠的,電唱機、磁帶錄音機、磁帶錄像機、激光聲像機……相繼問世,追溯其源頭,不都是來自愛迪生的偉大發明嗎?
『肆』 留聲機是怎樣發明的
有一天,愛迪生在實驗室里修理一台電話機,因他聽力不好,就用一根短針來檢驗傳話膜片的振動情況。意想不到的是,當他手裡的短針剛接觸到膜片後,發生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隨著說話聲音的強弱,短針也發生了有規律的顫動。
「哎,這是怎麼回事呀?」這一偶發現象,愛迪生抓住不放,「如果反過來,先讓短針顫動,不就可以復原出聲音來嗎?」他經過幾天幾夜的思索和實驗,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用一塊帶針的膜片,針尖對准急速旋轉的蠟紙,聲音的振動就非常清楚地劃在蠟紙上了。實驗證明,只要把人的聲音儲存起來,什麼時候需要就什麼時候放出來,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愛迪生和助手經過幾年的努力,終於在1877年發明了留聲機。現代的錄音機可以說是留聲機的後代。
『伍』 世界上第一台留聲機是誰發明的
由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發明。
相關介紹:
留聲機誕生於1877年。愛迪生根據電話傳話器里的膜板隨著說話聲會引起震動的現象,拿短針作了試驗,從中得到很大的啟發。說話的快慢高低能使短針產生相應的不同顫動。
1877年12月,愛迪生公開表演了留聲機,外界輿論馬上把他譽為「科學界之拿破崙波拿巴」,是19世紀最引人振奮的三大發明之一。
(5)流聲機發明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1877年12月6日,愛迪生的助手、機械工人約翰克盧西製造出了第一台樣機,並用這台樣機錄制了愛迪生唱的歌《瑪莉的山羊》。愛迪生在發明留聲機之初,就一改再改。十年過後,他又從架子上的塵埃中把留聲機取下來,要繼續改進它,他僅在留聲機上的發明專利權就超過了一百項。
1887年埃米爾玻里納研製出扁平圓盤式留聲機。是一種原始放音裝置,其聲音儲存在以聲學方法在唱片(圓盤)平面上刻出的弧形刻槽內。唱片置於轉台上,在唱針之下旋轉。
在一百多年來,留聲機不斷推陳出新,從最初以錫箔制滾筒,鋼針播放,導致每個滾筒只能播放幾次即耗損,到現代鐳射影音儲存軟體的DVD。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留聲機
『陸』 流聲機的發明
一八七七年秋天的一個早晨,愛迪生從美國一個叫梅羅國的地方,來到紐約一家雜志編輯部辦公室。他小心翼翼地捧著一個奇形怪狀的小東西。這小東西上面有一根長長的金屬杠,一端有一個大點的輪子,另一端有個小把手。愛迪生把搖手搖轉,然後把一小張錫紙裹上圓筒,再裝上一根小針,對著圓筒唱了一句嬰兒催眠歌。動作完畢,機器又重新轉動起來,它竟一字不漏地把催眠歌重新唱了出來。形容當時在場的人的第一個感想,僅僅說驚異是不夠的了。人們大樂不支,所有編輯部的人都互相大聲傳告,說愛迪生帶來了一架會說話的怪物。在短時間內,市內各家報館的新聞記者象潮水般地涌來,都爭著要看一看這個在世界上最新奇的機器,一時把報館擠得水泄不通。這一發明一經傳出,激起當時社會急速而巨大的狂熱達數月之久。鐵路特開專車去參觀。許多人開始不相信這個發明,疑心他是先在裡面藏個什麼會說話的東西騙人的。有個教堂的主教用最高速度對著收音盤背誦聖經中的一串專門名詞,當這些名詞一字不漏地從機器中重復發出來時,他們才相信這東西沒有半點虛假。
『柒』 留聲機是哪一年發明的
留聲機的發明歷程:1877年夏天,愛迪生提出具有錄音和放音功能機器的願景版設想。1877年12月,愛迪生經權過反復設想,進一步提出了機器的具體結構,並且將其繪製成圖紙,交給能工巧匠製作。一個名叫烏吉的巧匠用30個小時將愛迪生設計的留聲機圖紙製造成實際機器。但是,第一台留聲機存在許多缺陷,聲音微弱,幾乎無法辨別它發出的聲音;因此,之後愛迪生不斷地對留聲機加以改進,直到12年之後,1898年愛迪生發明工廠製造出完善的留聲機,獲得金牌獎勵;
『捌』 留聲機是誰發明
1857年 法國發明家斯科特(Scott)發明了的聲波振記器,這是最早的原始錄音機,是留聲機的鼻祖。
『玖』 留聲機是怎麼被發明的
愛迪生的腦袋像一台運轉的機器,能迸發出靈感的火花,時刻都在搜尋著未發生的各種現象,同時也對已出現的各種現象及問題進行思索和研究,一生有無數的發明,其中一個即是留聲機。
1876年,貝爾發明了電話,由於電話聲音太小,愛迪生受委託對其進行改進。1877年的一天,愛迪生在試驗電話機的時候,發現送話器里的膜片隨著說話聲在震動。他想了解膜片振動幅度,便找了一支鋼針固定在膜片上,另一端用手輕輕按著,愛迪生對著送話器說話,突然感到按著膜片觸針的手指有相應的顫動,更奇妙的是說話聲調高,振動就快,聲調低振動就慢;若聲音大其振動強,聲音小其振動就弱。這一偶然的發現,令愛迪生興奮不已,原來他早就想發明一種能夠復述聲音的機器。由此他推想,觸針能刺激手指,那麼也應該在錫箔一類的物質表面劃出連續的刻痕;如果膜片上的觸針沿著這條記錄聲音的刻痕移動,相信一定會得到原來的聲音。他在記事本上寫道:「我用一塊有觸針的膜片對准急速旋轉的蠟紙,說話聲的振動便非常清楚地刻在蠟紙上。試驗證明,要將人的聲音全部予以貯存,日後需要時再隨時自動放出來,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愛迪生充滿了信心,動手設計製造這種「重現人們說話的機器」。經幾次失敗後,愛迪生畫出一張草圖交給機械車間工頭,幾天後,助手約翰·克魯西依照圖樣重新造出了一台由曲柄、大圓筒、兩根金屬小管組合成的怪異機器。1877年11月29日,試驗室里擠滿了人,愛迪生坐在桌邊仔細檢查了機器後,從抽屜里取出一張平整的錫紙鋪設在圓筒上,然後搖動曲手柄,圓筒便均勻地旋轉起來。他對准那根內裝著薄膜置一支觸針指向圓筒的金屬小管子,放聲歌唱:「瑪麗有隻小羊羔/雪球兒似一身毛/不管瑪麗到哪去/它總跟在後頭跑……」當螺紋機構使圓筒旋轉,並將沿著水平方向慢慢移動時,觸針便在錫箔紙上刻下凹槽,即聲音留下的痕跡。唱完這首歌,愛迪生輕輕拔出機械上的一個小彈簧,觸針離開圓筒,反向搖動手柄,讓圓筒回到原位置後,再次搖動曲手柄。全屋子的人屏住呼吸目不轉睛地注視著,期待著奇跡的出現。這時隨著圓筒機械的轉動,裝著喇叭的管筒輕輕地傳出了歌聲:「瑪麗有隻小羊羔……」人們都驚呆了,這竟與愛迪生剛才歌唱的一模一樣。約翰·克魯西愣了半響才說出一句話:「我的上帝,它真是一個會說話的機器呀!」此刻,全屋子的人們都歡笑起來,人類歷史上第一台留聲機誕生了。愛迪生在1878年2月申請了專利。
會說話的機器誕生的消息,轟動了全世界。1877年12月,愛迪生公開表演了留聲機,外界輿論馬上把他譽為科學界的拿破崙,是19世紀最引人振奮的三大發明之一。即將開幕的巴黎世界博覽會立即把它作為時新展品展出,就連當時美國總統海斯也在留聲機旁轉了2個多小時。
10年後,愛迪生又把留聲機上的大圓筒和小曲柄改進成類似時鍾發條的裝置,由馬達帶動一個薄薄的蠟制大圓盤轉動的式樣,留聲機才廣為普及。
『拾』 留聲機是誰發明的
留聲機誕生於1877年。世界上發明留聲機的人就是譽滿全球的發明大王--托馬斯·阿爾瓦版·愛迪生權。
留聲機(liú
shēng
jī)是指通過唱針在旋轉的圓盤或圓筒上的螺紋中移動來放聲的裝置。其聲音儲存在以聲學方法在唱片(圓盤)平面上刻出的弧形刻槽內。留聲機旋轉部分由發條驅動,使水平圓盤和放在它上面的唱片作勻速旋轉,圓盤轉速可以由調速器控制;唱針一端有金屬膜片,膜片中心和唱針相連接;隨著唱片轉動,唱針發生振動,由杠桿作用把振動放大,推動膜片做相應的振動,於是就可以聽到加強了的和灌片時相同的聲音;為了使唱針上的膜片的振動有效發聲,在膜片後要接上一隻喇叭。
用來放送唱片錄音的電動設備。由美國發明家愛迪生1877年發明。隨著科技的進步,電唱機發展、演化為磁帶錄音機、CD機和數字式mp3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