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世界上第一台電視機是那個國家發明的
是英國人! 1924年,英國人貝爾德發明了最原始的電視機,用電傳輸了圖像。 美國RCA1939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黑白電視機,到1953年設定全美彩電標准以及1954年推出RCA彩色電視機。 由於射頻信號在空中傳輸的過程中要混入一些干擾信號並隨著傳輸距離的增大而衰減,電視機從有線或天線(RF-IN)接收到微弱的射頻電視信號後,首先要通過調諧器對它進行解調,經過放大、混頻和檢波,濾掉高頻載波分量,得到PAL、NTSC或SECAM制式的復合全電視信號。 從全電視信號中分離伴音信號和視頻信號。音頻信號經音頻電路處理後送揚聲器輸出。 視頻信號經視頻放大,並把亮度、色度信號分離開,得到YC分量信號。最後,把YC分量信號轉換成YUV、進而轉換成RGB分量信號並送顯象管顯示。 在全電視信號中,由於色度信號佔用了2.6MHz的帶寬,電視機的電子電路在亮度、色度信號分離處理時有的直接截取亮度低端約3MHz的信號。在這種情況下,雖然電視機的熒光屏可以達到水平約500線的分解率,實際從天線輸入的電視信號其水平分解率只有約260線。另外,不同頻道的信號強弱不同,最終反映到熒光屏上的圖像分解率也不同。 發明者:約翰·貝爾德 1929年的一天,當英國人第一次看到電視圖像時,無不興高采烈,奔走相告。在他們中間的電 視發明者貝爾德(1888—1946),激動地流下了熱淚。 貝爾德出生在英國,從小體弱多病,好多次差一點被病魔奪去生命。然而,身體的脆弱磨煉了他克 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大學畢業後,他在電氣公司工作。他對工作一絲不苟,很短時間就修好了幾 台幾乎淘汰的機器,深受公司器重。 無情的病魔纏住了他,只好辭職養病。1923年的一天,一個朋友告訴他:「既然馬可尼能夠遠距離 發射和接收無線電波,那麼發射圖像也應該是可能的。」這使他受到很大啟發。貝爾德決心要完成 「用電傳送圖像」的任務。他將自己僅有的一點財產賣掉,收集了大量資料,並把所有時間都投入 到研製電視機上,最後,完成了電視機的設計工作。 要把設計圖紙變成實物樣機,不是容易的事。一間小小的屋子,既是卧室又是工作室。雖然疾病折 磨著他,但他仍頑強地工作著,常常是日以繼夜,連夜戰斗,餓了吃麵包,困了和衣睡一會兒,沒 有錢買實驗器材就以舊茶葉箱、舊帽子盒蓋、編織針等代替。 經過長時間的艱苦奮斗和無數次失敗之後,貝爾德終於用電信號將人的形像搬上了屏幕。1929年, 英國廣播公司允許貝爾德公司開展公共電視廣播業務。30年代以後,貝爾德又轉向了彩色電視的研 究,並有所成就。 電視機的誕生 上世紀初期,無線電技術廣泛運用於通訊和廣播以後。人們希望有一種能夠傳播「現場實況」的電視機。世界上許多科學家都在著手研究。 1906年,18歲的英國青年貝爾德雄心勃勃,開始研究電視機。貝爾德家境貧寒,沒錢購置研究器材,只得就地取材,把一隻盥洗盆與從舊貨攤覓來的茶葉箱相連,作為實驗的基礎設備。箱子上安放著一台舊馬達,用它來轉動「掃描圓盤」。這掃描圓盤是用馬糞紙做成的,四周戳著一個個小孔,可以把場景分成許多明暗程度不同的小光點發射出去。這樣,一台最原始的、只值幾英鎊的電視機便問世了。 經過18年夜以繼日的努力,他終於看到了勝利的曙光。1924年春天,他把一朵「十字花」發射到3米遠的屏幕上,雖然圖像忽隱忽現、十分不穩定,但是,它卻是世界上第一套電視發射機和接收器。 接著,他想到應該把圖像發射得遠一點、清晰一點。他把幾百節干電池串聯起來,使電壓達到了兩千伏,這樣,馬達就會轉動得更快,使「掃描」圖像的速度加快,以達到理想的效果。可是,他在操作時太大意了,不當心左手觸到了一根裸露的電線上。他只覺得渾身一麻,就被彈了出去,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幸虧被人及時發現,對他進行了搶救,貝爾德才大難不死。 第二天,倫敦《每日快報》用「發明家觸電倒地」的大標題報道了他觸電的新聞,也介紹了他不懈努力研究的情況。 在這之後,貝爾德的實驗毫無進展,甚至連吃飯都成了問題,更無錢付房租,他只得把設備上的一些零件賣掉,換錢糊口。 皇天不負有心人。經過不斷探索並在親友的資助下,1925年10月2日,貝爾德的實驗有了突破,他將一個人的圖像發射到了屏幕上,而且十分逼真,眼睛、嘴巴甚至眉毛和頭發都清晰可見。一架有實用意義的電視機宣告誕生了。 1941年,貝爾德又研究成功了彩色電視機,可是,當英國廣播公司1946年6月第一次播送彩色電視節目時,他沒能看到,不久,他便與世長辭了。 貝爾德(1888-1946),電視機的發明者。他的發明成功後,申請在英國開創電視廣播事業,英國廣播公司不願意,後經議會決定才獲准。1936年秋天,英國廣播公司開始在倫敦播放電視節目。
❷ 1923年誰英國人發明電視
1900年,電視——Television這個詞首次出現。電視誕生是20世紀最偉大的事件之一,歷史將記住它的發明者的名字—— 一位14歲的美國少年,名字叫費羅·T·法恩斯沃斯(Philo T.Farnsworth)。 在法恩斯沃斯之前,英國科學家約翰·洛吉·貝爾德(J.L.Baird,1888~1946)一直致力於用機械掃描法傳輸電視圖像。1925年10月2日,他終於製造出了第一台能傳輸圖像的機械式電視機,這就是電視的雛形。盡管畫面上木偶面部很模糊,噪音也很大,但能在一個不起眼的黑盒子中看到栩栩如生的圖像,仍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剛問世的電視被稱為「神奇魔盒」。
貝爾德是主張以機械掃描方法研製電視的代表。1928年開發出第一台彩色電視機,1930年他的系統開始有聲電視節目試播,讓人們感同身臨其境,使「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的古老寓言成為現實。因此,貝爾德被稱為「電視之父」。他於1946年去世。
如果說20世紀20~30年代間電視領域曾一度是貝爾德的天下的話,那麼在30年代,他遇到了強勁的對手——費羅·法恩斯沃斯。
早在20年代貝爾德沉溺於機械製造方法時,1921年有個正在家鄉耕作土豆田的14歲少年神不守舍地考慮著一個難題:怎樣設計一個新穎的收音機、使它能夠把移動的畫面與聲音一起傳送?
法恩斯沃斯閱讀了所有他能找到的介紹「機械電視」成果的資料,構思著一個完全不同的途徑。他設想把觀看的屏幕劃分成許多長條,就像耕田時的壟溝一樣,讓電流沿長條的各點形成黑白區域。當這些長條互相緊密疊加起來時,他認為就可以使它們「畫」出一幅圖像,猶如農戶們有時候在他們培育的牧場上規劃出的幾何圖形。令人驚奇的是,後來證明這一裝置要比專家們搞出來的東西好得多;事實上,這種裝置至今仍沒有失去它的使用價值。
法恩斯沃斯於1906年8月19日出生於美國猶他州的農家,幼年的法恩斯沃斯就表現出早慧的跡象。他對見過的任何機械裝置具有攝影般的記憶力和天生的理解力。
法恩斯沃斯的父母不斷搬家以尋找較理想的土地居住。當他們在愛達荷州定居下來之後,11歲的費羅得知他的新家裝有輸電線後,欣喜若狂。他在家裡的屋頂閣樓上發現了成捆的科技方面的舊雜志,開始了自學並決心當個發明家。
法恩斯沃斯開始認真地考慮研製電視。他幾乎是從本能上意識到用機械裝置傳送圖像是不可行的。這名年輕人還有一個直覺,即令他感到新奇的物理學領域——電子學的研究——有可能掌握著解決這一問題的答案。無論如何,電子能夠以機械裝置不可比擬的速度移動,這就可使圖像清晰得多,並且意味著不需要活動元件。他由此推理,如果一個畫面能轉換成電子流,那麼就能像無線電波一樣在空間傳播,最後再由接收機重新聚合成圖像。從本質上看這是個相當簡單的主意,但如此簡單的想法卻似乎沒有任何人想到。
以美國科學家法恩斯沃斯為代表的一派,異於貝爾德而另樹一幟,堅持只有採用最新發明的電子設備、光電管及陰極射線管才能獲得成功。他於1927年成功地用電子技術傳送圖像,1928年發明了電子圖像分解攝像機。1929年成立法恩斯沃斯電視股份有限公司,1937年他的電子電視系統成功地擊敗貝爾德、使貝爾德的機械掃描電視裝置被淘汰,從而確定了電子電視系統的壟斷地位。這時真正意義上的現代電視誕生了。
當美國專利局終於認定法恩斯沃斯應該是電視的所有主要專利的持有者時,已經到了30年代後期,這對法恩斯沃斯已太遲了,他的資金差不多耗盡了。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逼近,聯邦政府不久即宣布暫停發展電視工業。這樣一來,不得不推延到1946年,電視才有可能合法地開始製造,到那時法恩斯沃斯的專利已超過了保護期限。
法恩斯沃斯歷經艱辛發明了電視,自己在個人收益上卻一無所獲。1969年7月,已近高齡的法恩斯沃斯與妻子埃爾瑪在他們緬因州家中看電視,屏幕上正播放著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表面的實況。他平靜地對妻子說道:「你知道,為了今天,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不久後,費羅·法恩斯沃斯患了肺炎,於1971年6月去世。《紐約時報》在訃聞中稱他為世界上最偉大、最具魅力的發明家之一。
❸ 誰發明了電視機
英國電器工程師約翰·洛吉·貝爾德
1924年,英國電器工程師約翰·洛吉·貝爾德發明了最原始的電視機,用電傳輸了圖像。
美國RCA1939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黑白電視機,到1953年設定全美彩電標准以及1954年推出RCA彩色電視機。
有趣的是英國人把貝爾德奉為「電視之父」,而德國人則把這項榮譽授予了尼伯科,至於美國人更推崇出生於農家的法恩斯沃斯……。
❹ 電視機發明在哪一年由哪個國家所發明發明者是誰
英國電器工程師約翰·洛吉·貝爾德發明了電視。
1930年至1940年,是電視成型的時代回。除了轉播答工程技術方面有顯著改進外,電視已開始逐漸成為一種大眾傳播媒介。但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各國對電視的研究發展受到極大影響,幾乎中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電視事業才開始在美國及其他國家蓬勃興起。
1940年,美國古爾馬研製出機電式彩色電視系統。1949年12月17日,開通使用第一條設在英國倫敦與蘇登·可爾菲爾特之間的電視電纜。1951年,美國H·洛發明三槍蔭罩式彩色顯像管,洛倫斯發明單槍式彩色顯像管。
1946年美國第一次播出全電子掃描電視,從此,電視進入電子掃描時代。戰時,美國只有商業電視台六家,民間使用的電視機的總數也不過一萬台。戰後,美國新設的電視台如雨後春筍。至1948年底,電視台增加到41家,電視接收機的產量也達到100萬台。到了1964年,美國的彩電更是暢銷,當年銷售了124萬台,幾乎是過去十年的總和,使彩電的總數,一下子高達286萬台之多。至1966年,全美彩色電視機超過了1000萬台,USA的彩電普及運動就此完成。
❺ 電視機是誰發明出來的
1924年英國人貝爾德發名的電視機。 其實電視不是哪一個人的發明創造。它是一大群位於不同歷史時期和國度的人們的共同結晶。
電視機是由費羅·法恩斯沃斯、維拉蒂米爾·斯福羅金和貝爾德三人各自獨立發明的,但是三人發明的電視是有區別的,貝爾德(他全名是約翰·洛吉·貝爾德)的電視是機械掃描電視,費羅·法恩斯沃斯和維拉蒂米爾·斯福羅金的電視是電子電視。人們通常把1925年10月2日蘇格蘭人約翰·洛吉·貝爾德(John Logie Baird)在倫敦的一次實驗中「掃描」出木偶的圖像看作是電視誕生的標志,他被稱做「電視之父」。
但是,這種看法是有爭議的。因為,也是在那一年,俄羅斯人維拉蒂米爾·斯福羅金(Vladimir Zworykin)(他在西屋公司(Westinghouse)向他的老闆展示了他的電視系統)和1927年費羅·法恩斯沃斯兩人也分別發明了電視。
盡管時間相同,但約翰·洛吉·貝爾德(John Logie Baird)與維拉蒂米爾·斯福羅金(Vladimir Zworykin)和費羅·法恩斯沃斯的電視系統是有著很大差別的。史上將約翰·洛吉·貝爾德(John Logie Baird)的電視系統稱做機械式電視,而維拉蒂米爾·斯福羅金和費羅·法恩斯沃斯的電視系統則被稱為電子式電視。這種差別主要是因為傳輸和接收原理的不同。
第一台電視機面世於1924年,由英國的電子工程師約翰·貝爾德發明,到1928年,美國的RCA電視台率先播出第一套電視片《FelixTheCat》,從此,電視機開始改變了人類的生活、信息傳播和思維方式。從此 ,人類開始步入了電視時代。從黑白到彩色、從模擬到數字、從球面到平面。
❻ 誰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電視機
世界上第一台電視是「哈呢」,是英國人貝爾德發明的。
品牌被命名為「哈呢」。
哈呢電視的誕生,在整個英國乃至世界都引起了轟動。長期以來,哈呢電視都是英國皇室和貴族首選品牌。
❼ 電視機是誰發明的
此題在知道中已經有過:
http://cache..com/c?word=%B5%E7%CA%D3%3B%BB%FA%3B%CA%C7%3B%CB%AD%3B%B7%A2%C3%F7%3B%B5%C4&url=http%3A//%2E%2Ecom/question/185532%2Ehtml&b=0&a=59&user=
發明者:
1924年,英國人貝爾德發明了最原始的電視機,用電傳輸了圖像。
美國RCA1939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黑白電視機,到1953年設定全美彩電標准以及1954年推出RCA彩色電視機。
由於射頻信號在空中傳輸的過程中要混入一些干擾信號並隨著傳輸距離的增大而衰減,電視機從有線或天線(RF-IN)接收到微弱的射頻電視信號後,首先要通過調諧器對它進行解調,經過放大、混頻和檢波,濾掉高頻載波分量,得到PAL、NTSC或SECAM制式的復合全電視信號。
從全電視信號中分離伴音信號和視頻信號。音頻信號經音頻電路處理後送揚聲器輸出。
視頻信號經視頻放大,並把亮度、色度信號分離開,得到YC分量信號。最後,把YC分量信號轉換成YUV、進而轉換成RGB分量信號並送顯象管顯示。
在全電視信號中,由於色度信號佔用了2.6MHz的帶寬,電視機的電子電路在亮度、色度信號分離處理時有的直接截取亮度低端約3MHz的信號。在這種情況下,雖然電視機的熒光屏可以達到水平約500線的分解率,實際從天線輸入的電視信號其水平分解率只有約260線。另外,不同頻道的信號強弱不同,最終反映到熒光屏上的圖像分解率也不同。
❽ 電視是什麼人發明的
1924年,英國人貝爾德發明了最原始的電視機,用電傳輸了圖像。
美國RCA1939 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黑白電視機,到1953 年設定全美彩電標准以及 1954 年推出 RCA 彩色電視機
❾ 到底是哪個國家首先發明了電視機
1924年,英國人貝爾德發明了最原始的電視機,用電傳輸了圖像。
美國RCA1939 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黑白電視機,到1953 年設定全美彩電標准以及 1954 年推出 RCA 彩色電視機。
所以,是英國人先發明電視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