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綠葉愛生活衛生巾是騙子嗎
一、致敏性:越低越好
網面:作為密切接觸皮膚的(而且是特別薄而敏感的皮膚部位)日用品,姨媽巾的最上層,也就是網面,對致敏性負有主要責任。網面大致分二種:1)棉質網面,是用水刺無紡布製造的,更柔軟,致敏性更低;2)打孔膜,又稱乾爽網面。由聚乙烯薄膜打上小孔而成,這種的致敏性更高一些。無論是網面還是底膜(流延膜),都不能有任何異味,也不能有色點、雜點。
香精:有些產品喜歡加上香精以吸引女性青睞,不管是天然香精還是人工香精,都會增加產品的致敏性。所以選擇無香精的安全機率更高。
二、滲透速度:越快越好
很明顯,液體被姨媽巾吸收得越快,皮膚就會覺得越舒服。這個吸收速度也就是液體的滲透速度,滲透是由一系列結構協作完成的,所以自然也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測試方法:將等量生理鹽水倒在網面上,記錄時間,最快滲入的為佳。
網面材質:棉質網面非常疏鬆,液體滲入的速度更快。而乾爽網面本身是一種防水材料,液體通過小孔進入下層後,就不容易再返回來,因此膚感會更乾爽。
導流槽:液體到達網面後,先由凹陷的導流槽疏散到平面的各個方向,導流槽的深度、溝槽分布的合理性會影響導流速度。
導流條:液體穿過表層後,需要有一層導流條,它是纖維比較長的無紡布,通過毛細作用,使液體順著纖維迅速向四周擴散,並繼續滲入更深層。不太好的姨媽巾一般不會注意到這個細節。
吸水棉芯纖維直徑和長度:姨媽巾內芯的主要材料是「棉芯」,其實並不是棉花,而是紙漿纖維——用木材的纖維素製作的,這是一種特殊的紙漿,使用針葉木為原料,化學漂白法製造,故屬「化學漂白針葉漿」,主要用於衛生用品,纖維更長、更軟,衛生等級高,叫作絨毛漿(Fluff Pulp)。國內由於木材缺乏,主要依賴從北美(美加,主要是International Paper等)和北歐(芬蘭和瑞典,主要是Stora Enso)進口。歐洲的針葉木纖維更細更長,彈性略弱,但是也有更好的滲透性。北美的松樹生長速度更快,纖維粗一些,滲透性略弱,但是也有更好的彈性。護舒寶作為美國的代表,所以多用北美針葉漿。
圖3:成品絨毛漿卷、漿樣,及粉碎蓬鬆的絨毛漿
吸水珠的顆粒與混合均勻度:與「棉芯」混合的,就是大家最常吸說的吸水珠珠了,其實有個專門的名字:高分子吸水樹脂(SAP, Super Absorbent Polymer),主要成分是聚丙烯交聯樹脂,可以吸收自身500到1000倍的水分(其吸收能力受液體滲透壓影響,血液是高滲透壓液體,SAP吸收的量會大幅減少,所以實際測試吸水量時,會用人工血或生理鹽水代替)。吸水珠應當與纖維均勻地混合,並且顆粒直徑不應太細,否則它們在局部快速吸水,迅速膨脹,阻塞水滲入更深層的通道。測試方法:倒杯水,姨媽巾表面出現較大的隆塊,多半是因為混合不均勻。
圖4:高分子吸水樹脂的電鏡片的吸水原理
三、吸水能力:越大越好
姨媽巾的吸水能力取決於吸水珠和纖維。這中間有許多學問。
吸水珠的來源:吸水珠的主要產自美國、韓國、日本和新加坡。日本和新加坡的主要製造商是住友精化(Sumitomo Seika),這是吸收能力最強的SAP,美國的次之,韓國的最弱。就我之前看到的,住友的SAP吸水後呈圓球形,美國和韓國的均是不規則的多面體,現在不知道是什麼情況。日本的品牌通常會使用住友。吸水珠吸收能力強,就可以把產品做得比較薄。
四、返滲性:越低越好
吸水珠吸收水分後,是否能牢牢鎖住水分呢?在一定擠壓力下,會發生返滲,返滲高當然就不舒服。降低返滲性還需要吸水珠與紙漿的合理比例。
測試方法:倒一定量的生理鹽水之後,濾紙放在姨媽巾表面施加壓力,看有多少液體會吸到濾紙上,返滲越低越好。
五、衛生指標和熒光劑:越干凈越好
製造條件:我參觀過的工廠有一些,大一點的如晉江*安,重慶*爽,上海*歐,溫州*蝶、南通、臨安等等一些工廠,時間久了名字都記不太起來了。大的品牌工廠管理都比較嚴格,一些中型工廠管理也相當不錯。衛生條件越好,生產出來自然越有所保障。生產基本上是自動化的流水線,不需要太多的人接觸各個環節,因此環境和原料是影響質量的重點。
熒光劑:有某個牌子為了打擊國產品牌抬升自己,說國產的全部都加有熒光劑,所以千萬不要買國產的。這純屬造謠。國產的正規品牌不會這么去做的,例如恆安、絲寶、唯爾福、申歐,當然外資大品牌也不會這么做的。
熒光劑是否影響健康另說,但加熒光劑的姨媽巾一定不是好東西。因為絨毛漿本身已經經過相當精細的處理,只需要粉碎成絨,就像棉花一樣潔白柔軟,粉塵低。只有使用劣質紙漿甚至回收紙漿的產品,才會有增加白度的需求,才會添加熒光增白劑。這種產品通常吸水性弱,粉塵很大。也有某些工廠使用國產的造紙用針葉漿,例如雲南產的雲景林紙,主要製造思茅松為原料的針葉漿,這種紙漿的纖維也特別長,算是一個奇葩,漿的質量也算過得去,價格低廉,有一些中小型工廠使用,問題不大。以前它的年產量也就不到十萬噸,用到衛生用品行業也只有幾萬噸的樣子,在整個市場中佔有率不高。
對於熒光劑,真正可怕的是鄉鎮農村渠道銷售的一些不知道哪裡來的小牌子,有的很觸目驚心。 有的餐巾紙也是此類情況,尤其是用回收紙漿做的餐巾紙,為了增白,添加熒光劑。
測試方法:撕開內芯,用365nm的紫外小手電筒一照就知道有沒有熒光了。
六、粘附性:越牢越好。
膠條:大家可能已經看到了,在底膜上覆蓋有膠條,能將底膜的兩翼翻過來固定在NK上,固定不緊的話……真的很要命。別看小小膠條,作用可大。主要的產品來自國民澱粉(National Starch),基本上不是個大問題。
七、防漏性能:越嚴越好。
長度:長度是直接與防漏性相關的。在量多的時候,當然要用長的,象*菲,有一個41cm的,就象一個嬰兒尿片,自然是無憂保護。不過很大也自然意味著更悶,對於嬌小身材的妹紙,也有各種不便。不過液體的量與周期是有關系的,在最多的時候用最大的,在少的時候用小的、越薄的,在末期的時候用護墊。所以我記得有個牌子推出了一個組合,按每天的大小要求設計,還是蠻人性化的。
護圍:大家在圖上已經看到了立體護圍,它的作用就象是長江大堤,防止在瞬間量大的時候從四周溢出(這真是個聰明的發明)。護圍真心一定要有,而且不能太低。
使用時間:無論多麼強大的姨媽巾,一定都有個飽和吸收的極限。不要等它超過極限了再換。沒有一定規定說每個人必須多久就要換,因人而異,但不能在覺得潮濕不適時才換。曾經看到數據說中國女性更換的時間間隔過長(當然這樣也更環保一些,紙漿倒還算是可降解、可再生資源,那些個塑料膜就不行了,現在也成為一個很大的白色污染源。未來會有可降解姨媽巾,但似乎普及還需要時間)。
七、品牌
大家一直希望我推薦一些品牌。其實這比較難,同一個品牌也有很多不同的系列,其技術性能可能是不同的。大的工廠,無論是國產、外資的品牌,都是比較可靠的。國產的如恆安(安爾樂)、絲寶、唯爾福、申歐(三五)我已經說過,外資的如尤妮佳(蘇菲)、花王(樂爾雅)、寶潔(護舒寶)、強生(嬌爽),都是值得信任的。各地也有一些本地品牌,憑心而論,大部分也都還不錯,大家不妨根據前面所說的知識,作一些測試以鑒別之,找到自己自己適合的、舒服的產品。
八、其它
關於內置式棉條
從工作原理上說,棉條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不悶、更低的致敏率、更環保。多年來在國內沒有流行起來,我覺得主要還是習慣問題。女性很難接受一個持續的半侵入性存在。有人問我的傾向性……其實我的傾向性沒有任何意義,因為我實在不是用戶,但是我覺得沒用過的妹紙也不妨嘗試,萬一適合自己呢?萬一感覺不是想像的那麼糟糕呢?大家各自根據感受選擇吧。
特別提示是:使用棉條,請注意勤換。使用不當(長時間使用不換)有可能中毒性休克綜合征(金黃色葡萄球菌過度繁殖所致)。下圖來源:臨床皮膚病學上冊,P445。
姨媽巾是否有助於改善婦科疾病?
我認為很難,但是對於改善局部皮膚的敏感狀況、菌落生態或許有一定意義。在這方面還缺乏相關的研究。
總結:
姨媽巾的製造已經不再是一個高利潤行業(許多工廠的中低端產品利潤以厘/片計),所以也不排除一些廠家為了提升利潤而採用低廉的原料,也有的為了達到上位的目的,攻擊其它品牌而獲取市場份額及利潤,但姨媽巾的市場和品牌已經完成了集約化,市場上都是主要玩家了,他們運行平穩,有固定的原料供應商(主要的原料都是由全球的供應鏈上若幹家固定的公司提供的),因此在產品質量上並不會有本質性差異。一些基於用戶需求、習慣所作的微創新,可能成為影響大家選擇的主要因素。根據前面講述的原理和測試方法,相信大家能夠挑選到適合自己的姨媽巾。
2. 來源於生活的發明
牛頓萬有引力
山地自行車是由一群車迷發明的,風箏沖浪是由沖浪愛好者構思出來的,風靡全球的電腦游戲《模擬人生》是由游戲玩家共同發展壯大的,免費使用的Linux操作系統是由大約14萬名計算機用戶聯手開發出來的……
如今,發明創造的能力正在從專業人士「傳送」到業余愛好者手中,普通消費者成了發明的主體。「用戶創新革命」和水平不輸於專業人士的「『專業余者』革命」已成為經濟學家研究的課題。有專家提出,人類社會正從一個大規模生產時代進入到一個大規模創新時代。
自行車迷發明山地車
30多年前,在美國加州,有一群精力旺盛的年輕自行車迷,為找不到合適的賽車進行登山運動而感到沮喪。於是,他們嘗試著把普通賽車上的傳動裝置、低壓輪胎和摩托車的剎車系統組合在自行車上,結果山地自行車的雛形就誕生了。
最初幾年,這些山地車都是在修車鋪里製造的,並被形象地稱作「咣當車」。此後一個小產業漸漸形成,到1976年,在舊金山以北的馬林縣,已經出現了6家生產「咣當車」的小公司。
第一部真正商業化的山地自行車誕生於1982年,與此同時,大自行車生產廠家都開始上馬生產這種自行車。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自行車用戶發明第一部山地自行車15年後,山地自行車成為自行車廠家大規模生產的主流產品。2000年,山地自行車的銷售量佔到美國市場自行車銷售總額的65%,銷售額達到580億美元。而這個全新的產品類別和它所帶來的生活方式不是來自自行車生產商和設計師,而是來自它的用戶。
沖浪者發明風箏沖浪
普通消費者的發明創造還不限於山地自行車。在過去5年中,極限運動風箏沖浪成為一項產值達1億多美元的全球性運動,沖浪者站在沖浪板上,前方由巨型風箏牽引,風箏飛在天上,若一陣強勁的風吹來,玩者可以整個被拉上空中,短暫體驗飛行的快感。而它的發明者正是沖浪板愛好者,許多沖浪用的風箏都是根據一些用戶的設計製作的。設計圖可以從Zeroprestige等網站下載。特技帆板運動(也叫特技風帆沖浪)也是以同樣的方式出現和發展起來的,如今全球產值已達10億美元。
用戶參與開發電腦游戲
最好的例證或許是電腦游戲。據估計,那些最暢銷的游戲,如《模擬人生》,其90%的內容都是由游戲用戶通過個人化的參與來創造並完成的。
《模擬人生》允許玩家在游戲中創建社區,將房屋、工作、寵物和朋友都添加其中。其中甚至有特定工具允許眾玩家對游戲中一個房間的地毯邊緣進行花邊加工。
《模擬人生》的軟體平台是由一家名為「電子藝術」的美國公司提供,這家公司也為用戶提供游戲工具,並對用戶開放游戲代碼以便他們在游戲中進行個人發揮。用戶不斷將新內容添加進游戲,延伸並延長了游戲的生命。《模擬人生》於是成為游戲設計者和游戲用戶共同創造的產品。
它們也是普通人的創意
數字望遠鏡:業余天文愛好者發明了成本低廉的數字望遠鏡,憑借數字望遠鏡,他們可以看到30年前只有英國著名的喬德雷爾班克天文台的射電望遠鏡才可以觀測到的星辰。
Linux操作系統:它是微軟在計算機操作系統領域最大的對手。免費使用的Linux系統是由大約14萬名計算機用戶共同開發出來的,其中的骨幹力量是大約2000名電腦程序員,他們無償拿出時間和技術幫助創建這一系統。
開放源代碼:專業水平的業余電腦程序員和用戶共同開創的軟體代碼,可以自由從網上下載。
說唱樂:20多年前,一群美國黑人青年互相交換他們在家錄制的音樂磁帶,讓說唱樂(Rap)這種新音樂形式浮出水面。如今,說唱樂明星已成為英美當代樂壇的主宰力量。
3. 有哪些小發明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拉鏈
又稱拉鎖。它是近代方便人們生活的重要發明之一,被稱為最小最實用的發明!
拉鏈的出現是一個世紀之前的事。當時,在歐洲中部的一些地方,人們企圖通過帶、鉤和環的辦法取代鈕扣和蝴蝶結,於是開始進行研製拉鏈的試驗。
1893年,一個叫賈德森的美國工程師,研製了一個「滑動氏沒緊裝置」,並獲得了專利,這是拉鏈最初的雛形。這項裝置的出現,曾對在高統靴上使用的扣鈕扣鉤造成了影響。但這一發明並沒有很快流行起來,主要原因是這種早期的鎖緊裝置質量不過關,容易在不恰當的時間和地點松開,使人難堪。
1913年,瑞典人桑巴克改進了這種粗糙的鎖緊裝置,使其變成了一種可靠的商品。他採用的辦法是把金屬鎖齒附在一個靈活的軸上。這種拉鏈的工作原理是:每一個齒都是一個小型的鉤,能與挨著而相對的另一條帶子上的一個小齒下面的孔眼匹配。這種拉鏈很牢固,只有滑動器滑動使齒張開時才能拉開。
拉鏈最先用於軍裝。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美國軍隊首次訂購了大批的拉鏈給士兵做服裝。但拉鏈在民間的推廣則比較晚,直到1930年才被婦女們接受,用來代替服裝的鈕扣。
拉鏈是在1926年獲得現在的名稱的。據報道,一位叫弗朗科的小說家,在推廣一種拉鏈樣品的一次工商界的午餐會上說:「一拉,它就開了!再一拉,它就關了!」十分簡明地說明了拉鏈的特點。拉鏈這個詞是這樣來的。
按安藤百福自己的話說,方便麵的發明是「被飢餓催生的靈感」。安藤並不是地道的日本人,他1910年出生在中國台灣,原名吳百福。自幼失去雙親,但父親的遺產卻給安藤提供了足夠的創業資金。他吸取了祖父經營綢緞布匹商店的經驗,起初他靠銷售針織品發財,1933年渡海到日本,事業上還算成功。
方便麵
二戰前後,日本面臨嚴重的食品不足情況,人們餓得連薯秧都吃。就在這一時期,安藤開始深信「有了充足的食物,世界才會和平」。即所謂「食足世平」,從而決定投身到食品行業。
有一天早上,安藤路過一個拉麵攤。時間雖然還早,但是攤前卻已經排起了二三十米的長隊,人們在寒風中眼巴巴地等待著拉麵出鍋。站在拉麵攤對面,安藤心裡想,要是有一種面,只要用開水沖一下就能吃,估計大家都會喜歡。想歸想,安藤當時並沒有立刻去研製方便麵。
1948年,安藤創立中交總社食品公司,開始從事營養食品的研究。他利用高溫、高壓將燉熟的牛、雞骨頭中的濃汁抽出,製成了一種營養補劑。產品剛上市,就深得日本人的喜愛,安藤也因此成為日本食品界的知名人士。營養補劑的生產,為日後方便麵調料的研製奠定了基礎。
天有不測風雲,50年代一場變故使得安藤幾乎賠光了所有的財產,不得不從零開始創業。這時生產方便麵的想法再一次從他的大腦中閃現,從此,他開始了與方便麵幾十年的不解之緣。
老婆做菜激發油炸靈感 兒子怕雞引出雞汁調料
1958年春天,安藤在大阪自家住宅的後院建了一個不足10平方米的簡陋小屋,當作方便麵研究室。他找來一台舊的制面機,買了一個直徑1米的炒鍋以及麵粉、食用油等原料,一頭扎進木屋,起早貪黑地開始了方便麵問世前的種種實驗。
面條看似做法簡單,實際上原料配合卻非常微妙,偏巧安藤又是一個十足的外行,這就給他的實驗平添了不少的困難。他把自己能想到的東西全部都拿到制面機上試驗,結果做出來的面有的鬆鬆垮垮,有的粘成一團。他就做了扔,扔了又做。一次次不厭其煩地重復著。
試驗讓安藤有點痴迷,有一次在飯桌上,夫人做了一道可口的油炸菜,他猛然間從中領悟了做方便麵的一個訣竅:油炸。面是用水調和的,而在油炸過程中水分會散發,所以油炸面制食品的表層會有無數的洞眼,加入開水後,就像海綿吸水一樣,面能夠很快變軟。如此一來,將面條浸在湯汁中使之著味,然後油炸使之乾燥,就制出了又能保存又可開水沖泡的面了。這種做法被他稱作「瞬間熱油乾燥法」,很快便拿到了方便麵製法的專利
1812年,罐頭
第一批罐頭食品出現於1812年,第一隻罐頭開瓶器出現在1885年。盡管剛開始的時候開罐頭是件麻煩事,它還是成為廚房裡長期保存食物的器皿,為死氣沉沉的冬日餐桌送上了夏季的盛餚。傳說拿破崙曾懸賞求賢,只要有誰能為軍隊提供可長期貯存的食物,就重重有賞。1795年,法國釀酒商尼古拉•阿貝爾用高溫殺菌和密閉封存的方法將食物貯存在壇子中,而他並不曉得消毒的原理。到1809年,他的工廠開始為全法國的港口供應壇裝食品。倫敦的唐金•豪爾和甘寶公司將他的方法應用於錫罐,這就是後來我們偏愛的食物儲存方法。
1851年,縫紉機
1830年,當法國裁縫巴台勒密•萊蒙尼埃為第一台縫紉機申請專利的時候,他的同行們覺得自己會因此變得過時;這種新機器每分鍾可縫200針,而手工縫每分鍾只能縫30針。1841年他們洗劫了蒂蒙尼埃在巴黎的商店。因此帶領服裝業自動化的榮譽落在了一個德裔美國移民的兒子頭上,他就是以薩克•梅里特•辛格,他在1851年時改進了艾利亞斯•豪的早期設計。1856年,辛格又第一個提出分期付款的方法,使人們買得起縫紉機。
1854年,電梯
一個四十歲的事業不成功的機械師,留著整齊如劃的小鬍子,戴著高頂禮帽,站在一個平台上。那個平台由一根纏在驅動軸上的纜繩高高地吊著,懸在參加1854年紐約市博覽會的觀眾們的上方。突然艾立沙•格拉弗斯•奧迪斯下令砍斷纜繩。觀眾們屏住了呼吸。平台在落下幾英尺後又停住了。奧迪斯脫下帽了歡呼道:「完全安全,先生們,完全安全」電梯就在這座城市裡誕生了。
在此之前電梯就已經出現了。但奧迪斯設計了一種彈簧,把兩個鋼齒嵌到滑道的V型切口中以防纜繩受到斷裂,這樣他就造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安全電梯。
4. 發明跟生活有什麼關系
1、發明是技術和生產活動的起點,有了打制石器、人工取火的發明和應用,才開始了人類的物質生產和社會生活的歷史。
2、技術變革和技術進步,生產力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社會歷史的發展,都離不開發明創造。
3、古代社會的進步依賴於石器的磨製、冶銅煉鐵、制陶曬磚和養蠶織絲等發明。18世紀的產業革命,發端於新的紡織機、蒸汽機的發明。電子計算機和一系列現代發明,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勞動方式、生活狀況和社會面貌。
4、能主動地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不斷地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是人類的本質。人類利用天然條件創造了勞動手段和工藝,並在發明器物的過程中意識到外部世界的性質和自身的力量。
著名的發明
1、蒸汽機
蒸汽機是將蒸汽的能量轉換為機械功的往復式動力機械。蒸汽機的出現曾引起了18世紀的工業革命。直到20世紀初,它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動機,後來才逐漸讓位於內燃機和汽輪機等。
2、電燈
1874年,加拿大的兩名電氣技師申請了一項電燈專利:在玻璃泡之下充入氮氣,以通電的碳桿發光,但他們沒有足夠財力繼續完善這項發明,於是在1875年把專利賣給了愛迪生。愛迪生購入專利後嘗試改良燈絲,終於在1880年製造出能持續亮1200個小時的碳化竹絲燈。
5. 求一個能方便生活的科技小發明,要有創意,別人沒做過的
我早就有這個想法,但一直以來都沒有機會實現,今天即然我們志同道合我就告回訴你得了!這答個發明就是在衛生間的馬桶下面安裝一個擦皮鞋的裝置,讓你在方便的同時把鞋擦了,讓你在竟爭激烈的現代社會節約了保貴的時間!
6. 生活中的創意小發明有哪些
1、照明手套
由義大利設計師發明的這款自發光手套光源,讓雙手在工作的同時能更好地解決照明問題,讓人在黑暗的情況下更方便去操作,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同時,這款手套在交通工作、騎行運動或娛樂活動中應用前景廣闊。手套用可反復清洗的柔軟材料製成,並採用太陽能充電。
2、簡單的遮陽帽舌
平時的遮陽帽雖然材質都比較透氣,但是佩戴時間久了也會感覺熱,同時還會將發型弄亂。這款簡易遮陽帽只有一個帽舌部分,可以把它跟太陽鏡結合在一起,遮陽防護,更透氣,還不必擔心會弄亂發型,既實用又方便。
3、桌面隱蔽式台燈
這款LED台燈可以有效節約佔用面積。桌面設計有一個跟台燈相契合的凹槽,當你需要使用台燈時,可以將它拉伸出來並任意調整角度;無須使用時,則可以將它壓縮至桌面內,從而為桌面騰出更多的空間。
4、萬向不倒兒童碗
寶寶自己吃飯的時候,媽媽經常為小傢伙拿不穩飯碗而擔心,怕寶寶因為愛動而把飯碗弄翻。這個不倒翁式可旋轉的兒童碗,不僅方便清洗,還不容易弄翻,而且可以當玩具使用。媽媽們可以放心了。
5、可彎曲折疊的超薄血壓計
日本東京大學和美國哈佛大學的科學家研製出世界首創的可折、可彎曲超薄血壓測量計,日後還有望開發成醫學手套,可以檢測乳房腫瘤等。
7. 求一篇500字的以「創新科技,熱愛生活」為主題的演講稿 急!!!!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創新之路 吾將上下而求索!
從小,我就是個對任何事物都懷有強烈好奇心的孩子,當我得知東方魔稻惠及幾億人民,當我看到神舟飛船直沖雲霄,我便產生了對於科技創新的無向限往,進入學校以來,學校濃濃的科技教育氛圍給了我解決困惑的機會,我漸漸愛上了科技創新。
我也曾心生困惑,創新究竟是什麼?我應該如何創新?我反復問自己,反復思考。我感到科技創新像霧里看花,空中樓閣,不可捉摸。在思考的過程中,我想起看過的一檔名叫《異想天開》的電視欄目,專門播出青少年製作的創新發明。我至今還對那個把小風扇安裝在筷子上,用來給熱面條降溫的創意記憶深刻。在上數學課時,老師鼓勵我們用多種不同方法解同一道數學題,我喜歡解幾何題時,嘗試添加不同的輔助線;我喜歡學習化學,尤其喜歡做試驗,因為在實驗中我會發現世界是如此奇妙。突然,我好像感悟到了什麼,也許我給了創新過深的含義,創新並不是一項深不可測的領域,創新其實就是發現創造價值的新方法,創新是可以溶入我們的日常生活的。雖然發明家不是人人可當,但是科技創新應該是每個人都擁有的能力。
八年級時,我們開始接觸物理學,那可真是令我大開眼界。其中,我對電磁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經過反復琢磨,多次論證,自己撰寫篇《電磁跑道》的科技小論文,並因此而獲獎。心血來潮,讓我初嘗科技創新的快樂。之後,我的創新熱情進一步高漲,《電磁式「內燃機」》,《火車發電設想》,《樹干為什麼是圓的》這些科技論文陸續參與科技論文比賽的徵文。同時我也喜歡進行小製作,這些小製作可以便利生活,營造樂趣,我相信「小想法」將成就「大作為」。
今天的我們,雖然時時刻刻享受著發明,卻仍然對發明充滿陌生。有職業的教師和科學家,卻沒有「發明」這種職業,沒有人為發明家付薪水。世界因為發明而輝煌,而發明家個體常常寂寞地在逆境中奮斗。他們經歷著科學技術攻關上的艱難攀登,經歷著成果開發上的艱苦跋涉,他們是一個在為社會進步而奮斗著的群體,他們是偉大,無私的,我立志也要成為一名偉大的發明家,讓我更多的幻想變成現實,讓科技服務於人民。
這個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是屬於我們廣大青少年的,面對廣闊的明天,我們應當努力學習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提高科學素質和創新能力,打破思想的禁錮,沖破習慣勢力的束縛,在世俗中發現新大陸,為社會主義的四個現代化建設作出貢獻。 我相信只要我們用心,我們就能不斷創新。創新,從身邊做起,在科技創新之路上,吾將上下而求索。
8. 日本為什麼喜歡發明,生活用品方面的東西
因為日本人喜歡生活,喜歡在生活中鑽研,所以就發明生活用品方面的東西,生活中只要你真心,一定會有發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