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類最糟糕的發明一文用了什麼說明方法有什麼作用
用了比喻跟舉例的說明方法,
作用:
簡單明了的闡明作者對文章的觀點,並且十分形象深動,
B. 人類最糟糕的發明閱讀問題13.本文說明了什麼內容14.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說明方法(1)與其他國家相...
.13.本文說明了什麼內容?
塑料袋的產生、發展及危害。
14.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說明方法(1)與其他國家相比南非的「白色污染」更為嚴重(作比較)
(2)為了減少環境污染自2001年3月起愛爾蘭政府開始徵收塑料袋稅(舉例子)
(2)該方案」具體指:使用可降解的材料製造塑料袋。
16.讀了全文你認為人類怎樣才能告別「塑料時代」?
加強宣傳教育,向人們普及不可降解的垃圾袋對環境的壞處。
自覺使用可降解的塑料袋或者帶編織袋出門,不用塑料袋。
C. 世界上最糟糕的發明是什麼
20世紀人類最糟糕的發明
1902年10月24日,奧地利科學家馬克斯
D. 人類最糟糕的發明閱讀問題:(1)本文說明了什麼內容(2)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說明方法(1)與其他...
1.任何事物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會留下一些危害,就像本文所提的塑料袋一樣——在給人們專帶來方便的同時卻在一屬刻刻的污染著人類所居住的壞境。
人類的唯一家園——地球已經千瘡百孔,我們人類必須重視到人類所處的境地,不然早晚有一天人類將消失在自己的手中。(就像一樓所說的核武器)
自己的感想:任何事都有兩面性,在做事之前必須權衡利弊。
2.
E. <<人類最糟糕的發明>>
1.塑料袋為什抄么被視為」人類襲最糟糕的發明」?請用文中的語言回答.
它的分子結構非常穩定,即使埋在土裡數百年它也不會分化、降解。塑料燃燒後殘存在大氣里的氯化物及重金屬離子會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大量棄置塑料袋的堆積,已經造成農田和河流的嚴重污染,破壞了我們所處的生態環境。
2.第4自然段」該方案」具體指什麼?請根據文意回答
愛爾蘭政府開始徵收塑料袋稅,每個塑料袋9便士。而英國也開始採取措施,使用可降解的材料製造塑料袋。
7.作者通過寫作本文想要呼籲的是什麼?請簡要回答.
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保護環境
F. <<人類最糟糕的發明>>
運用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具體直觀的寫出了當今英國使用塑料袋之多,更科學,更具有說服力
G. 人類最糟糕的發明
說明對象塑料袋
內容塑料食品袋對生態環境造成的污染極其嚴重。它是人類最糟糕的發明
順序,不知道……
舉例子 列數字
不知道是不是你要的。再附送一個網址,那裡頭有很多說明文+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http://cache..com/c?m=&p=882a9545929512a058fcde12534c&user=
H. 人類最糟糕的發明是什麼
只有塑料袋。
1902年10月24日,奧地利科學家馬克斯•舒施尼發明了塑料袋,這在當時無異於一場科技革命。可是,令舒施尼萬萬想不到的是,100年後,在紀念塑料袋「百歲誕辰」時,它竟然被歐洲環保組織評為「20世紀人類最糟糕的發明」。一時間,「遠離塑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塑料袋的「罪過」不容忽視
塑料袋從誕生的那一天起,就註定要與人類結下難解的「情緣」。今天,在全球范圍內,一年至少有5000億只塑料袋被人們拎回家,一分鍾內就要用掉100萬只,也就是每人每年要用大約150隻塑料袋。有人作過形象的比喻:如果把人們每年使用的塑料袋覆蓋在地球表面,足以使地球穿上好幾件「白色外衣」。塑料袋價格低廉,回收價值低,一般使用一兩次就丟棄了。這些未被回收的塑料袋很快進入環境,給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全世界大多數人贊成不使用塑料袋,尤其對環保主義者來說,塑料袋「罪行累累」,已經成為人類的頭號公敵。
罪過一:視覺污染 廢塑料袋散落在地面上,被風一吹,滿天飛揚,或隨風掛在樹枝上飄揚,或漂浮在水面上,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破壞了誠市、風景點的整體美感。塑料袋的這種令人生厭的特性使得它們有了很多蔑稱,如在愛爾蘭,掛在樹上的塑料袋被稱作「巫婆的內褲」;在中國,人們則稱它為「白色污染」。
罪過二:浪費資源 塑料袋不僅污染了環境,還造成極大的土地資源浪費。廢塑料袋隨垃圾填理,不僅會佔用大量土地,而且被佔用的土地長期得不到恢復,影響土地的可持續利用。因為塑料袋結構穩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破壞,所以在自然環境中200年內不會降解,導致大片土地被長期佔用,加劇了土地資源的壓力。
罪過三:對動物生存構成威脅 拋棄在陸地上或水體中的廢塑料袋,被動物當作食物吞入,導致動物死亡。在動物園、牧區、農村、海洋中,此類情況已屢見不鮮。尤其是拋入海洋中的塑料袋,堪稱「海洋生物殺手」。近年來,已出現多起海龜和鯨內臟被塑料袋堵塞致死後被海水沖上海灘的事件。比如,2002年,一頭小須鯨死後被海水沖到法國諾曼底海灘,在它的胃裡竟然發現了800千克塑料袋及其他包裝材料。生活在北海的大鸌,其胃內的95%是塑料製品。從一隻死去的大鑊(鳥字旁)胃內,研究人員發現了20.6克塑料碎片,其量相當於人的胃裡含有2000克的塑料碎片。
其他罪過:塑料袋影響了垃圾的綜合利用。生活垃圾混有塑料,因而不適用於堆肥。而要從垃圾中分揀出廢塑料袋,增加了堆肥成本。隨意丟棄的塑料垃圾增加了環境衛生部門的工作強度和壓力。廢塑料袋混在土壤中不斷累積,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漂浮在江河中的塑料袋給水源取用帶來很大困難,造成泵抽空和堵塞,給工業生產和水電站造成巨大損失,而且影響航運。燒毀塑料袋時會產生二惡英,對人體有致癌作用,還會造成對大氣環境的污染。
塑料袋的罪過還真不少,它的負面影響已遠遠超過它的實際利用價值,成了困擾全球環境的一大難題,正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
各國掀起治理塑料袋運動
正因為塑料袋的危害不小,許多國家紛紛出台了很多治理措施。這些措施包括征稅、禁用等。比如,義大利政府對塑料袋生產商和銷售商實行「課稅法」。愛爾蘭為遏制塑料袋的「瘋狂」使用,在2002年3月,開始徵收塑料袋使用稅,所收資金用於環境保護項目。結果在短短的幾個月里,塑料袋使用量驟降了90%,不僅有效地控制了「白色污染」,同時為國家環保項目籌集了一筆可觀的資金,國民環保意識也因此得到提高。
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禁用厚度不到20微米的塑料袋,並控制生產這種塑料袋的原料。從1998年11月起,在該邦亂扔、亂用、亂發塑料袋者,最高可被判5年監禁,並處以10萬盧比的罰款。南非政府規定,使用厚度不到30微米的塑料袋為非法行為。孟加拉國是一個垃圾處理能力很有限的國家。每天使用的數百萬只塑料袋中的大多數被丟棄在街頭,然後被水沖進河流和下水道,結果造成了整個國家的排水系統受阻塞,加劇了1988年和1998年兩次洪水泛濫。2002年,孟加拉國政府乾脆全面禁止生產和銷售塑料袋,改用廢舊報紙或者使用過的練習本製成的紙袋,使用塑料袋者要被當場罰款。
2005年2月23日,在肯亞首都內羅畢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理事會上,與會者專門討論了塑料袋污染環境的問題。環境規劃署建議各國對塑料袋的使用進行限制,並討論了禁止使用厚度不到30微米的塑料袋,對厚重的塑料袋徵收重稅的建議。因為禁止使用輕薄塑料袋,可以大大減少被丟棄到街頭、田地和旅遊景區的塑料袋數量;而對厚重的塑料袋收稅後,可將資金投入環保工作。
尋找合適替代物是控制塑料袋污染的主要措施之一。布袋是人們傳統的包裝物品,容易為人們接受。布袋可以反復使用,對環境的污染明顯低於塑料袋,因此許多國家都倡導使用布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也提倡各國使用棉製和麻制的環保袋。
我國是塑料袋使用大國。目前,「白色污染」仍呈蔓延趨勢,正在大肆侵蝕著我們的家園。是禁止使用塑料袋、有限度地使用塑料袋,還是自由使用塑料袋?不管您贊成哪一種做法,都有必要倡導綠色消費,即盡量少用或重復使用塑料袋,提倡使用布袋購物、用菜籃子買菜。
I. 20世紀人類最糟糕的發明
20世紀人類最糟糕的發明 1902年10月24日,奧地利科學家馬克斯舒施尼發明了塑料袋,這在當時無異於一場科技革命。可是,令舒施尼萬萬想不到的是,100年後,在紀念塑料袋「百歲誕辰」時,它竟然被歐洲環保組織評為「20世紀人類最糟糕的發明」。一時間,「遠離塑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塑料袋的「罪過」不容忽視 塑料袋從誕生的那一天起,就註定要與人類結下難解的「情緣」。今天,在全球范圍內,一年至少有5000億只塑料袋被人們拎回家,一分鍾內就要用掉100萬只,也就是每人每年要用大約150隻塑料袋。有人作過形象的比喻:如果把人們每年使用的塑料袋覆蓋在地球表面,足以使地球穿上好幾件「白色外衣」。塑料袋價格低廉,回收價值低,一般使用一兩次就丟棄了。這些未被回收的塑料袋很快進入環境,給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全世界大多數人贊成不使用塑料袋,尤其對環保主義者來說,塑料袋「罪行累累」,已經成為人類的頭號公敵。 罪過一:視覺污染 廢塑料袋散落在地面上,被風一吹,滿天飛揚,或隨風掛在樹枝上飄揚,或漂浮在水面上,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破壞了誠市、風景點的整體美感。塑料袋的這種令人生厭的特性使得它們有了很多蔑稱,如在愛爾蘭,掛在樹上的塑料袋被稱作「巫婆的內褲」;在中國,人們則稱它為「白色污染」。 罪過二:浪費資源 塑料袋不僅污染了環境,還造成極大的土地資源浪費。廢塑料袋隨垃圾填理,不僅會佔用大量土地,而且被佔用的土地長期得不到恢復,影響土地的可持續利用。因為塑料袋結構穩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破壞,所以在自然環境中200年內不會降解,導致大片土地被長期佔用,加劇了土地資源的壓力。 罪過三:對動物生存構成威脅 拋棄在陸地上或水體中的廢塑料袋,被動物當作食物吞入,導致動物死亡。在動物園、牧區、農村、海洋中,此類情況已屢見不鮮。尤其是拋入海洋中的塑料袋,堪稱「海洋生物殺手」。近年來,已出現多起海龜和鯨內臟被塑料袋堵塞致死後被海水沖上海灘的事件。比如,2002年,一頭小須鯨死後被海水沖到法國諾曼底海灘,在它的胃裡竟然發現了800千克塑料袋及其他包裝材料。生活在北海的大鸌,其胃內的95%是塑料製品。從一隻死去的大鑊(鳥字旁)胃內,研究人員發現了20.6克塑料碎片,其量相當於人的胃裡含有2000克的塑料碎片。 其他罪過:塑料袋影響了垃圾的綜合利用。生活垃圾混有塑料,因而不適用於堆肥。而要從垃圾中分揀出廢塑料袋,增加了堆肥成本。隨意丟棄的塑料垃圾增加了環境衛生部門的工作強度和壓力。廢塑料袋混在土壤中不斷累積,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漂浮在江河中的塑料袋給水源取用帶來很大困難,造成泵抽空和堵塞,給工業生產和水電站造成巨大損失,而且影響航運。燒毀塑料袋時會產生二惡英,對人體有致癌作用,還會造成對大氣環境的污染。 塑料袋的罪過還真不少,它的負面影響已遠遠超過它的實際利用價值,成了困擾全球環境的一大難題,正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 各國掀起治理塑料袋運動 正因為塑料袋的危害不小,許多國家紛紛出台了很多治理措施。這些措施包括征稅、禁用等。比如,義大利政府對塑料袋生產商和銷售商實行「課稅法」。愛爾蘭為遏制塑料袋的「瘋狂」使用,在2002年3月,開始徵收塑料袋使用稅,所收資金用於環境保護項目。結果在短短的幾個月里,塑料袋使用量驟降了90%,不僅有效地控制了「白色污染」,同時為國家環保項目籌集了一筆可觀的資金,國民環保意識也因此得到提高。 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禁用厚度不到20微米的塑料袋,並控制生產這種塑料袋的原料。從1998年11月起,在該邦亂扔、亂用、亂發塑料袋者,最高可被判5年監禁,並處以10萬盧比的罰款。南非政府規定,使用厚度不到30微米的塑料袋為非法行為。孟加拉國是一個垃圾處理能力很有限的國家。每天使用的數百萬只塑料袋中的大多數被丟棄在街頭,然後被水沖進河流和下水道,結果造成了整個國家的排水系統受阻塞,加劇了1988年和1998年兩次洪水泛濫。2002年,孟加拉國政府乾脆全面禁止生產和銷售塑料袋,改用廢舊報紙或者使用過的練習本製成的紙袋,使用塑料袋者要被當場罰款。 2005年2月23日,在肯亞首都內羅畢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理事會上,與會者專門討論了塑料袋污染環境的問題。環境規劃署建議各國對塑料袋的使用進行限制,並討論了禁止使用厚度不到30微米的塑料袋,對厚重的塑料袋徵收重稅的建議。因為禁止使用輕薄塑料袋,可以大大減少被丟棄到街頭、田地和旅遊景區的塑料袋數量;而對厚重的塑料袋收稅後,可將資金投入環保工作。 尋找合適替代物是控制塑料袋污染的主要措施之一。布袋是人們傳統的包裝物品,容易為人們接受。布袋可以反復使用,對環境的污染明顯低於塑料袋,因此許多國家都倡導使用布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也提倡各國使用棉製和麻制的環保袋。 我國是塑料袋使用大國。目前,「白色污染」仍呈蔓延趨勢,正在大肆侵蝕著我們的家園。是禁止使用塑料袋、有限度地使用塑料袋,還是自由使用塑料袋?不管您贊成哪一種做法,都有必要倡導綠色消費,即盡量少用或重復使用塑料袋,提倡使用布袋購物、用菜籃子買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