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藝術是人類情感的符號形式的創造

藝術是人類情感的符號形式的創造

發布時間:2021-05-27 04:44:39

① 國當代美學家蘇珊·朗格是如何闡述藝術是情感的表現這一理論的

美國當代美學家蘇珊·朗格從符號學美學出發,進一步認為藝術是人類情感的符號形式的創造,藝術品就是人類情感的表現性形式。朗格認為,只有人才能製造符號和使用符號,從原始民族的禮儀到文明社會的藝術,無非都是人所製造和使用的符號,只不過藝術符號不同於其他任何符號,因為藝術是人類情感的符號。她認為,藝術是情感的表現,藝術活動的實質就在於創造表現人類情感的符號形式。

② 藝術符號具有以下哪些特性

電大考試的吧!!!能解決你的問題就贊一個吧!!
藝術符號具有表意性、表情性、蘊藉性和交流性的特性。
表意性是指藝術符號具有以具體藝術形象來表達意義的特性。藝術的意義不在於構成它的符號本身的意義,而是在於符號的象徵性對現實世界的超越。如卡西爾所說,藝術符號的感性形式「不是對實在的模仿,而是對實在的發現」。例如徐悲鴻畫的奔馬,其意義不在於畫了一匹馬,而在於所寄託的深沉的愛國情思和希望祖國飛騰發達的激情。
表情性是指藝術符號作為情感性符號,承載或激發人類共同的審美情感。藝術是表達人類情感的符號形式,是完整獨特的、具有豐富含義的情感符號。而且藝術符號所表現的是藝術家所體驗和理解的人類普遍情感。所以各門類藝術獨特的藝術符號能激發人類共同的審美情感。貝多芬、莫扎特的音樂超越國界、超越歷史而受到世界人民的喜愛,正是因為他們的音樂中所表達的情感激發了人類的共同情感。
蘊藉性是指藝術符號蘊含著豐富的意義和情感,可以引出難以窮盡的多種不同闡釋。真正成功的藝術作品往往凝練含蓄,其意義是不確定和非封閉的,可以令欣賞者從不同角度,採用不同方法,通過不同途徑來進行闡釋,賦予它不同的意義。正因如此,藝術方能常新,具有了永恆的價值和無窮的魅力。梵高的名畫《向日葵》,基本採用單純的黃色調,用凝練的符號宣洩了難以言狀的狂熱激情,令人回味無窮。
交流性是指藝術符號是傳達的媒介,它使藝術家與欣賞者之間的思想情感得以交流。藝術家通過藝術符號表達情感的體驗,又以藝術符號為中介,將豐富的信息傳達給欣賞者,供欣賞者認識和接受。杜甫的詩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表達的是自己深切的情感體驗,而這種深沉的情思通過藝術符號,被歷代欣賞者所體悟,所接受,完成了與詩聖的情感交流,形成強烈的共鳴。

③ 現代藝術風格對符號和圖形有哪些影響

20世紀60年代,現代意義上的圖形設計開始成熟完善,現代藝術、技術與科學的發展對圖形設計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一方面,符號學的研究和發展使得圖形設計有了理論保障。也正是由於它的存在,平面圖形設計的信息傳達更加科學准確。另一方面,現代藝術運動為圖形設計注入了新鮮血液,使圖形在概念上和形式上都得到了極大豐富。圖形設計汲取了現代藝術的表達理念、意識形態、表達技巧,使之成為新的、最有力的、有效的視覺表現語言。
一、圖形與符號
符號是利用一定的媒體來代表或者指示某一事物的視覺信息。而符號學則是指對標志以及人們是怎樣理解詞語、聲音或圖形的一些理論原則的研究。狹義的符號是指語言以外的符號,廣義的符號指具有符號意義和作用的一切事物,例如語言、表情、肢體動作、禮儀等交流的手段和方式。符號學包括三個分支:標志、系統和語境。義大利著名符號學家艾柯提出:「將符號定義為任何這樣一種東西,它根據既定的社會習慣,可被看作代表其他東西的某種東西。」在這里的平面圖形設計是以利用平面媒體傳達信息為目的的,是以一定的符號的原理為依據進行構成表達的,本身就是符號的一種表達方式。圖形的主題、展示的文字以及主體物周圍的元素都將成為理解和解釋圖形意義的一部分,通過對圖形本身所具有的外延意義與內涵意義的分析,讀者可以正確理解圖形。設計者借符號向受眾傳達自身的思維過程與結論,通過自身經驗加以論證,使受眾最終了解設計者所希望表達的思想感情,這個過程是設計者在設計的思維過程中對圖形符號的挑選、組合、轉換、再生把握的過程,所以從本質上說它一定是廣義語言的一部分。日常語言和藝術語言都是符號現象,但是藝術語言與日常語言之間作為符號的性質確有明顯的不同,美國美學家蘇珊・郎格進一步認為:「藝術,是人類情感的符號形式的創造。」
現代符號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分支學科形成於20世紀初。這門學科的發端可以說有兩個源頭:其一是美國哲學家查・桑・皮爾斯,他對理論符號學的建立起了奠基的作用;其二是索緒爾,他是從語言學的角度提出符號學研究的,並側重於符號社會功能的探討。其後,美國符號學家查爾斯・莫里斯進一步將符號學劃分為三個子學科,其中語構學研究語言符號之間的結構關系;語義學研究語言符號與它所代表的對象之間的聯系;語用學研究語言符號與它的使用者以及環境之間的結構關系。符號學在設計領域的應用是從建築界開始的。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人們更加關注作品的意義,認為千篇一律的設計(比如國際化風格)使環境失去了場所感,也就是使設計失去了民族性、地域性、文化感。於是符號學的方法開始大量應用,促進了後現代主義建築的興起,同時也強化了人們對建築語義學的研究。符號學在建築上比較強調建築意義的傳達,其基本手段是靠隱喻。例如悉尼歌劇院的形象,會使人產生建築以外的聯想。查爾斯・詹克斯指出:「……這類由某一體驗向另一體驗的匹配是所有各種思維,尤其是創作思維的特徵。」符號是由「媒介、指涉對象、解釋」三種要素構成的。其中,媒介是用作符號以表徵一定事物的,指涉對象是符號所表徵或代表的具體對象,解釋是指解釋者對符號的理解或說明。這三者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符號關系,他們是同時存在的。設計者成功的挑選、組合、轉換、再生一些元素,成為指涉自己思想並且自身與受眾共同認可的符號,這是溝通的真正形成。符號學的運用影響著圖形設計的表形性思維的表訴,只有了解符號的意義、性質和特徵,與圖形設計的關系,才能把前人關於符號學研究的成果利用起來,使圖形設計的信息傳達更加科學准確,表現手法更加豐富多彩。
蘇珊・朗格把符號分成不同性質的兩類:推論性符號與表象性符號。推論性符號主要指自然語言,表象性(藝術符號)符號主要指繪畫、雕塑、設計等藝術作品。屬於推論性符號的還有各種科學符號和邏輯符號。蘇珊・朗格還提到藝術符號與藝術中的符號的區別。藝術中的符號是指其中應用的普遍符號,是一種暗喻,是構成藝術符號整體的一部分,有其自身公開的或隱藏的真實意義。圖形設計是視覺的藝術,其核心功能是概念性、傳達性、說明性,目的是使人解讀,這些特徵可以說明圖形設計是一種藝術中的符號,是一種編碼的圖像信息,也就是被賦予內涵的圖像符號。從圖形與它指涉對象(即其指向與涉及的事物或領域)的關聯上,美國哲學家皮爾斯將符號分成:圖像符號(Icon)、指示符號(Index)、象徵符號(Symbol),在圖形理論研究領域得到普遍認可。此三種類型之間是一個程度不斷深化、信息含量不斷增大的過程。圖形創意概念中的圖形與指示符號、象徵符號有著密切的關系。宏觀概念上的圖形符號主要指除語言外的視覺符號,而創意圖形設計中的視覺元素就是圖形符號(或文字圖形)的組合,圖形符號與語言符號既有共性又有差異。圖形符號通過三種符號的組構關系表現圖形的語意,文字藉助想像理解語義,圖像靠直覺理解意境。文字和圖像在設計中是互為語境、互補意義的,兩者的關系可以視為兩種符號系統間的協作關系。圖形區別於標記、標志與圖案,它既不是單純的標志記號,也不是單純的符號,而是在特定的理念與創意方法中對某一個或多種符號形象進行的拼合或重構表達的形式。
二、現代藝術對圖形形式與觀念的影響
當代的圖形設計呈現出多種多樣的設計風格,現代藝術中的許多流派對圖形設計的影響是巨大的,許多設計師把現代藝術中的許多手法在圖形設計中加以應用,極大地豐富了圖形語言和視覺傳播方式,在意識形態或形式上為圖形注入了活力。它們有的重形式,有的重觀念,有的二者得兼,使圖形表達呈現出了極其強烈的風格。
20世紀之後在歐洲和美國出現的一系列的藝術形式,從思想方法、表現形式、創作手段上進行了全面的變革。其中一次是世紀之初到二戰前後的現代藝術,另一次是波普運動(20世紀60年代)到現在的現代藝術。這些運動改變了以往西方的科學透視、色彩、解剖等等多種傳統藝術表現形式。王受之先生說,「1900年以來,歐洲的藝術朝向兩個方面發展,一條是強調藝術的個人表現,強調心理的真實寫照,強調表達人類的整體意識,受弗洛伊德的試驗心理學影響。從表現主義到超現實主義,一直到二戰後在美國發展起來的抽象表現主義即是如此。另一種力圖在形式上加以表現『新時代的、真實的藝術』,如立體主義、構成主義、荷蘭的『風格派』,直到美國發展起來的大色域藝術、減少主義、光效應藝術等等。另外有些藝術追求二者得兼,如達達主義、未來主義等,這些思想構成了現代藝術(包括設計)的基礎。」無論是強調意識還是強調形式,分化的這兩種設計都為圖形設計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因為圖形設計的最核心的兩個內容就是表現語言和思想內涵,所以這些現代藝術流派盡管帶有時代特徵,有的藝術形式可能到現在已經衰退,但作為實用設計的圖形設計來說,這些流派的風格形式為其注入了極其重要的養分。其他的藝術流派,如表現主義、至上主義、極少主義、解構主義、概念藝術等等也都推動了設計的發展。例如:未來主義在形式表達上為圖形版式提供了高度自由的編排借鑒;立體主義強調縱橫的結合規律,強調理性規律在表現「其他」中的關鍵作用,奠定了現代平面設計思想的基礎;構成主義和風格派理性地用數理邏輯來營造畫面,產生了冷靜、精確、明朗之形式美感;達達主義的拼貼組合強調偶然性、機會性、諷刺性,強調創作中對傳統的大膽突破和探索精神;超現實主義善用矛盾沖突,體現了下意識、本能、幻覺的心理,利用了象徵、隱喻的藝術語言,為圖形設計在觀念上、創造性上注入了新鮮血液;波普藝術力求體現環境的意義,挖掘作品與周圍環境的關系,直接借用產生於商業社會的文化符號,進而從中升華出藝術的主題,打破了藝術的高雅與低俗之分;光效應藝術圖形利用視幻效果來造成視覺刺激,讓眼睛接受信息,現代電腦的調色、變色、濾鏡的參與又使圖形帶有隨機性與不確定性,成為新一代設計師的新寵……。
三、結束語
現代的圖形設計,從設計創意到表現形式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層面,這種變化可以說是緊隨時代的,特別是由於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各種現代藝術流派的波及,人們的設計觀念已經沖破了原有專業的局限,許多設計家均以多元化的知識結構和超常的藝術想像力,創造著圖形設計的新風格。人們對圖形設計的認識,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走向了新的自覺。在電腦、數字媒體(電視、電影、網頁、手機、顯示屏等)一系列新媒體的影響下,圖形的表現、構成、色彩、語言、感受等一系列與之相關聯的新元素在悄悄地萌生,產生了所謂的新表現形式,例如人圖的互動性、形象的不確定性、畫面的連續性等,人類與生俱來的對美的追求也會使其形式不斷發展和更新。相信圖形這一既新鮮又古老的藝術會隨現代思維的不斷變化和新媒介的不斷出現而永遠充滿活力。

④ 蘇珊格朗的《藝術問題》

是蘇珊·朗格

蘇珊·朗格——《藝術問題》(1957)
簡介
本書是20世紀西方美學一個重要流派——符號學美學的代表作之一。《藝術問題》與《情感與形式》是朗格集中闡述其美學思想的主要著作,共同指向她獨創的最重要的美學命題,即將藝術定義為「人類情感的符號形式的創造」。《藝術問題》從這一理論基礎出發,提出藝術應當表現「生命的邏輯形式」,並將這種生命形式的基本特點概括為有機性、運動性、節奏性和不斷成長性,進而認為藝術創造應當把握這些特徵、自覺運用藝術直覺捕捉藝術形式與生命的邏輯形式之間的「象徵性聯系」,創造出「與情感和生命的形式相一致」的「有意味的形式」,即幻象符號。和《情感與形式》的系統論述不同,《藝術問題》由十篇演講稿構成,易於理解。

作者簡介
蘇珊·朗格(Susanne K.Langer,1895-1982)德裔美國人,著名哲學家、符號論美學代表人物之一,先後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等校任教,主要著作有《哲學新解》(1942年)、《情感與形式》(1953年)等。其藝術哲學全面繼承、發展和完善了卡西爾的符號論,使符號論美學在20世紀四五十年代達到鼎盛,產生了巨大影響。
騰守堯,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特聘教授,美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中華美學學會常務副會長,國家社科基金評審委員,美育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家「藝術課程標准」研製組負責人,藝術課程國家實驗教材主編,《中國藝術教育》雜志主編。曾任英國杜倫大學、德國明斯特大學客座教授。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主要著作有《審美心理描述》、《中國懷疑論傳統》、《藝術與創生》等。主要譯著有《藝術與視知覺》、《視覺思維》等,主編《生態式藝術教育示範叢書》(共16種)等圖書。

⑤ 有誰知道「藝術是情感的形式」這句話是誰提出來的

請談談對這個觀點的理解
答:論「藝術是人類情感的符號形式的創造」張捷德裔美國學者蘇珊·朗格承繼了西方人類文化哲學創始人德國學者恩斯特·卡西爾符號學的理論體系,在《情感與形式》一書中給藝術下了這樣一個定義:"藝術,是人類情感的符號形式的創造"。在二十世紀中葉,朗格...

⑥ 藝術基礎具體指什麼

簡單而言:藝術是人類情感的化身!藝術是人類以情感和想像為特性,來把握和反映世界,表示對世界及自身,對二者關系的看法的一種特殊方式。其通過審美創造活動再現現實和表現情感理想,在想像中實現審美主體及客體的相互對象化。通俗的說,藝術也就是人的知識、情感、理想、意念綜合心理活動的有機產物,是人們現實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現。因為人類的某些經歷是難以用言詞來表述的,為了表述這些深存在內心的最強烈的感情和思想,我們就使用一種稱之為藝術的更敏銳、更精巧的語言。
1.用形象來反映現實但比現實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包括文學、繪畫、雕塑、建築、音樂、舞蹈、戲劇、電影、曲藝、工藝等。
2.指富有創造性的方式。例如:領導藝術。
3.形狀獨特而美觀的。
對於藝術,通常可以從三個層面來認識。 第一是從精神層面,把藝術看作是文化的一個領域或文化價值的一種形態,把它與宗教、哲學、倫理等並列。第二是從活動過程的層面來認識藝術,認為藝術就是藝術家的自我表現、創造活動,或對現實的模仿活動。第三是從活動結果層面,認為藝術就是藝術品,強調藝術的客觀存在。一般認為,藝術是人們把握現實世界的一種方式,藝術活動是人們以直覺的、整體的方式把握客觀對象,並在此基礎上以象徵性符號形式創造某種藝術形象的精神性實踐活動。它最終以藝術品的形式出現,這種藝術品既有藝術家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反映,也有藝術家本人的情感、理想和價值觀等主體性因素,它是一種精神產品。藝術與其它意識形態的區別在於它的審美價值,這是它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徵。藝術家通過藝術創作來表現和傳達自己的審美感受和審美理想,欣賞者通過藝術欣賞來獲得美感,並滿足自己的審美需要。唯美主義是審美的最完美發揮。除審美價值外,藝術還具有其它社會功能,如認識功能,教育和陶冶功能,娛樂功能等。其中藝術的社會功能是人們通過藝術活動而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歷史、了解人生,它不同於科學的認識功能。藝術的教育功能是人們通過藝術活動,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而潛移默化地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態度、價值觀念等的深刻變化,它不同於道德教育。藝術的娛樂觀念是人們通過藝術活動而滿足審美需要,獲得精神享受和審美愉悅,它不同於生理快感。

【種類】
繪畫、雕塑、工藝、建築、音樂、舞蹈、文學、戲劇、電影、游戲 藝術的種類繁多,根據不同的分類標准,可將藝術分為以下一些類型:
依據藝術形象的存在方式可分為 時間藝術、空間藝術和時空藝術。美術是一種空間藝術。
依據藝術形象的審美方式可分為 聽覺藝術、視覺藝術和視聽藝術。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
依據藝術的物化形式藝術可分為 動態藝術和靜態藝術。美術主要是一種靜態藝術。
依據藝術分類的美學原則可分為 實用藝術、造型藝術、表演藝術、語言藝術和綜合藝術。美術是一種造型藝術。
依據藝術形象的表現方式可分為 表現藝術和再現藝術。美術中既有表現性的,也有再現性的。
依據藝術行為的表現方式可分為 行為藝術、肢體藝術等!

⑦ 為什麼說藝術是表現人類情感概念的符號

藝術是符號,我還真沒仔細琢磨過,但我認為這句話是對的,即,無論那種藝術形式,其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表達情感。

⑧ 藝術符號具有以下哪些特性 表意性 表情性 蘊藉性

藝術符號具有表意性、表情性、蘊藉性和交流性的特性。
表意性是指藝術符號具有以具體藝術形象來表達意義的特性。藝術的意義不在於構成它的符號本身的意義,而是在於符號的象徵性對現實世界的超越。如卡西爾所說,藝術符號的感性形式「不是對實在的模仿,而是對實在的發現」。
表情性是指藝術符號作為情感性符號,承載或激發人類共同的審美情感。藝術是表達人類情感的符號形式,是完整獨特的、具有豐富含義的情感符號。而且藝術符號所表現的是藝術家所體驗和理解的人類普遍情感。所以各門類藝術獨特的藝術符號能激發人類共同的審美情感。
蘊藉性是指藝術符號蘊含著豐富的意義和情感,可以引出難以窮盡的多種不同闡釋。真正成功的藝術作品往往凝練含蓄,其意義是不確定和非封閉的,可以令欣賞者從不同角度,採用不同方法,通過不同途徑來進行闡釋,賦予它不同的意義。正因如此,藝術方能常新,具有了永恆的價值和無窮的魅力。
交流性是指藝術符號是傳達的媒介,它使藝術家與欣賞者之間的思想情感得以交流。藝術家通過藝術符號表達情感的體驗,又以藝術符號為中介,將豐富的信息傳達給欣賞者,供欣賞者認識和接受。

⑨ 美國當地美學家提出藝術是人類情感的符號是誰

著名美學家蘇珊·朗格

⑩ 情感和藝術之間是什麼關系

情感和藝術之間關系為:藝術是情感的載體,情感是抽象的,通過藝術這一相對具象的形式表現出來,讓人感知、引起人的共鳴。文學、音樂、舞蹈、戲劇等都通過人內心的感情,使之升華,當然,藝術產生之後,也會有自己的發展軌跡,偶爾脫離情感。

情感誰都有,不學藝術同樣有,那隻是藝術創作的前提,不是藝術研究的主要問題,藝術是要看成品的,再深的情感、再好的創意,最終也要依靠藝術手法物化出來,否則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以情感人的方式,是藝術教育與其他教育之間最鮮明的區別。 藝術的教育作用決不是乾巴巴的道德說教,更不是板著面孔的道德訓誡,而是以情感人、以情動人,通過藝術強烈的感染性,使欣賞者自覺自願地受到教育。

閱讀全文

與藝術是人類情感的符號形式的創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