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專利復審有哪些流程,專利復審委員會如何進行復審
商標侵權行為是一種特殊的民事侵權行為。(一)有違法行為存在行為的違法性是指行為人實施的行為違反了《商標法》、《商標法實施條例》及其他有關法律的規定,即發生了行為人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擅自在相同商品或類似商品上使用了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或妨礙商標注冊人行使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商標違法行為的存在是侵權行為構成的前提條件。(二)有損害事實發生損害事實在商標侵權行為中是一個具有特殊性的條件。至於損害事實,可以是物質損害,也可以是非物質損害。物質損害是造成商標注冊人在經濟利益上的減少、消滅。非物質損害是因侵犯商標專用權而致使權利人的商品信譽、企業形象被損毀、貶低。非物質的損害是無形的,並且當時是無法計算的,但終歸導致權利人財產利益的減損。在實踐中,對物質損害的認定應由被侵權人舉證,而對於非物質損害的認定,舉證卻是非常難的,因此無需被侵權人舉證。只要有違法行為的存在,便認定為有非物質損害,被侵權人即可要求停止侵害。(三)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損害事實不同,形成的因果關系也不同。侵犯商標專用權的違法行為造成了損害事實的客觀存在,則違反行為與損害事實形成因果關系。例如某種假冒名牌的酒,質量很差,消費者飲用後,會誤認為某種名牌酒的質量下降了。這就是侵權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有因果關系。如果損害事實的發生是因為其他原因所致,則不構成商標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四)行為人的主觀過錯新《商標法》將原法第38條第(2)項「銷售明知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明知」刪除,即取消了認定此行為侵權的主觀構成要件,確認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也就是說無論侵權人主觀上故意或過失,都應承擔法律責任。
Ⅱ 專利法第三次修改後仍然存在的漏洞或問題有哪些
我不知道專利法到底哪兒有漏洞,不過我這里有個案例,希望能幫助你。
歷時長達3年多,前後有雙鶴葯業、上海先鋒葯業、白雲山醫葯科技、廣州威爾曼等眾多醫葯企業捲入其中的「哌/舒專利無效案件」日前終於取得突破性進展。廣州白雲山醫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昨日宣布,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已於3月10日發出決定書,宣告廣州威爾曼葯業有限公司 ZL97108942.6「抗β—內醯胺酶抗菌素復合物」專利由於不具備專利法22條創造性的規定而全部無效。
但由於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屬於行政機關,因此,目前擁有專利的廣州威爾曼公司可以在3個月內就該決定到法院上訴。雖然備受矚目的國內最大專利糾紛案終於邁出了實質性一步,但法律人士分析指出,此次專利案也暴露出我國專利法中的一些弊端,比如由於專利權屬不清而一再啟用中止審理程序致使專利糾紛一拖再拖。
權屬糾紛與專利案同時久懸未果
3年間有關「哌/舒專利無效案件」一直起起落落充滿戲劇性。伴隨著專利案同時進行的是有關該專利權屬糾紛的問題。
據了解,早在2002年12月3日,北京雙鶴葯業以該專利不具備新穎性和創造性向復審委提出無效宣告請求,復審委受理後於2003年8月11日進行了口頭審理,雙方當事人均出庭,合議組經充分的事實認定,於2003年8月27日作出專利權全部無效的決定。但就在當日,與廣州威爾曼具有同一法定代表人的湘北威爾曼以該專利存在權屬糾紛為由,向常德市知識產權局請求調解,並向專利復審委請求中止審理。由此,已經作出的無效決定也因權屬糾紛而被迫封存達兩年半之久。
專利復審委對該專利無效案於2003年9月11日作出中止決定,按專利法的規定,因權屬糾紛中止程序一般不超過一年,該專利中止截至日是2004年8月31日,在截至日到來之前,廣州威爾曼於2004年8月13日又以權屬糾紛尚未解決為由,要求延長一年時間,而在第二次中止期間,廣州威爾曼於2005年2月28日再一次要求延長。常德市知識產權局在其權屬糾紛久調不決的情況下,於2005年11月底撤銷了該糾紛調解案後,兩個威爾曼專利權屬糾紛訴訟再次在廣州中院進行。
事情發展一波三折。去年8月,為了盡早結束專利官司以進行產銷,以廣州市白雲山科技公司為代表的國內11家企業召開新聞發布會稱,已經向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我國「專利不侵權」訴訟。而就在上月19日,威爾曼集團授權上葯集團上海新先鋒葯業公司、哈爾濱智誠醫葯科技研究所使用「抗β—內醯胺酶抗菌素復合物」及其復合制劑「注射用哌拉西林鈉舒巴坦鈉」和「注射用頭孢噻肟鈉舒巴坦鈉」,簽約三方在承認專利合法有效的前提下,建立產銷同盟。
我國專利法修改呼之欲出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對於該專利無效的決定各方反應強烈。
此前不久與廣州威爾曼簽署專利轉讓協議的上海先鋒葯業代表葉葳濤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公司剛剛知曉此事,正在與威爾曼進行溝通確認。如果專利是在有效期內,那麼雙方將繼續合作,而如果該專利確實無效,上海先鋒將會修正以前的合作協議。
廣州威爾曼公司在當天給媒體發出了律師聲明表示,即使國家專利復審委作出宣告,則該宣告還必須接受人民法院的司法審理,在人民法院作出生效判決前,專利復審委的宣告不生效且不具有法律執行力。即與輝瑞公司的「偉哥」專利屬相同情況。
而據了解,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是一個行政機關,它的決定不是最後的裁定,如果威爾曼對於該決定表示不服,可以在3個月內到法院起訴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廣州白雲山醫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律師許淑文表示,根據專利法,一項專利被宣告無效,使該專利被視為從未存在過,無論是無效宣告前還是宣告後,任何人都有權自由使用,專利被宣告無效,尚未執行和正在執行的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和專利轉讓合同應立即停止執行。
南日律師事務所彭春文律師告訴記者,威爾曼的確可以去法院告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訴訟將會持續很長的時間。但是由於行政機關具有公信力,因此即使在法院沒有判決的時間內,由於該專利無效,其他企業是可以生產、銷售的。
據業內人士分析,我國專利法從1985年開始實施,已經實行了20多年,有些地方已經暴露出了弊端。比如對於因專利權屬不清而終止的無效時間和次數沒有作限定,而且專利法也沒有對專利權屬作一個司法解釋。而當時的專利法之所以要對於專利權屬糾紛作出一個規定就是因為當時的職務發明和非職務發明糾紛比較多,所以需要一個中止無效程序,但是目前情況下,這種情況就容易出現一個法律漏洞。據其透露,目前我國專利法和專利審查指南正在醞釀進行修改。
Ⅲ 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無效審查,應遵行以下哪些原則
專利因為缺乏實質性有效條件,可以被行政確權機關或者司法機關審查後取消專利權。實踐中,專利無效的宣告申請往往跟專利侵權糾紛關聯在一起。原告起訴被告侵犯專利權,被告便以原告專利無效為由抗辯,並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提起專利無效宣告的申請。
1、專利的主題不是法律規定的發明、實用新型或外觀設計。
我國《專利法》第二條規定:
本法所稱的發明創造是指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
發明,是指對產品、方法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
實用新型,是指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其結合所提出的適於實用的新的技術方案。
外觀設計,是指對產品的形狀、圖案或者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的結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並適於工業應用的新設計。
2、專利為違反法律、社會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發明創造。
根據我國《專利法》第五條的規定:
對違反法律、社會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發明創造,不授予專利權。
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獲取或者利用遺傳資源,並依賴該遺傳資源完成的發明創造,不授予專利權。」
3、違法一件發明一項專利申請原則的。
我國《專利法》第九條規定:
同樣的發明創造只能授予一項專利權。但是,同一申請人同日對同樣的發明創造既申請實用新型專利又申請發明專利,先獲得的實用新型專利權尚未終止,且申請人聲明放棄該實用新型專利權的,可以授予發明專利權。
兩個以上的申請人分別就同樣的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專利權授予最先申請的人。
4、違反保密審查規定的。
我國《專利法》第二十條規定: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將在中國完成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向外國申請專利的,應當事先報經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進行保密審查。保密審查的程序、期限等按照國務院的規定執行。
5、發明和實用新型,不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的。
我國《專利法》第二十二條規定:
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和實用新型,應當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
新穎性,是指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不屬於現有技術;也沒有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就同樣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申請日以前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提出過申請,並記載在申請日以後公布的專利申請文件或者公告的專利文件中。
創造性,是指與現有技術相比,該發明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該實用新型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
實用性,是指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能夠製造或者使用,並且能夠產生積極效果。
本法所稱現有技術,是指申請日以前在國內外為公眾所知的技術。
在實踐中,以此理由提出專利無效申請的比例也是最高的,而其中以專利不具有新穎性提出專利無效的申請又是最高。這次,專利法的修改涉及了專利新穎性的規定,提高了專利新穎性的要求。
6、外觀設計不具有新穎性。
我國《專利法》第二十三條規定:
授予專利權的外觀設計,應當不屬於現有設計;也沒有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就同樣的外觀設計在申請日以前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提出過申請,並記載在申請日以後公告的專利文件中。
授予專利權的外觀設計與現有設計或者現有設計特徵的組合相比,應當具有明顯區別。
授予專利權的外觀設計不得與他人在申請日以前已經取得的合法權利相沖突。
本法所稱現有設計,是指申請日以前在國內外為公眾所知的設計。
7、專利主題屬於《專利法》不予保護的對象。
我國《專利法》第二十五條規定:
對下列各項,不授予專利權:
(一)科學發現;
(二)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
(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
(四)動物和植物品種;
(五)用原子核變換方法獲得的物質;
(六)對平面印刷品的圖案、色彩或者二者的結合作出的主要起標識作用的設計。
對前款第(四)項所列產品的生產方法,可以依照本法規定授予專利權。
8、說明書沒有足夠充分地公開技術內容。
我國《專利法》第二十六條第三款規定:
說明書應當對發明或者實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說明,以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實現為准;必要的時候,應當有附圖。摘要應當簡要說明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技術要點。
第二十七條第二款規定:
申請人提交的有關圖片或者照片應當清楚地顯示要求專利保護的產品的外觀設計。
9、權利要求書超出說明書的內容。
我國《專利法》第二十六條第四款規定:
權利要求書應當以說明書為依據,清楚、簡要地限定要求專利保護的范圍。
以上兩條是對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范圍進行的要求。因為授權專利的前提是公開專利內容,這樣才能促進社會技術進步。所以,法律只對已經公開的技術進行保護,對於沒有公開的技術不予以保護。
同時,法律規定了專利申請過程中修改專利文件的時候不能超出原來的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的范圍。
我國《專利法》第三十三條規定:
申請人可以對其專利申請文件進行修改,但是,對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文件的修改不得超出原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記載的范圍,對外觀設計專利申請文件的修改不得超出原圖片或者照片表示的范圍。
《專利法實施細則》第四十三條第一款規定:
依照本細則第四十二條規定提出的分案申請,可以保留原申請日,享有優先權的,可以保留優先權日,但是不得超出原申請記載的范圍。
Ⅳ 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權保護范圍怎樣確定
專利權是無形財產權,作為一項民事權利,其與有形財產權相比具有顯著的差異。有形財產權的客體是看得見、摸得到的財產,其保護范圍是確定的。而專利權屬於智力成果權,是無形的,這就需要法律對其保護范圍予以界定。對此,我國專利法第五十六條規定:"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准,說明書及附圖可以用於解釋權利要求。"雖然專利法對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權保護范圍的確定已做出了明文的規定,但在司法實踐中,對上述規定卻仍存在不同理解和認識,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就這一問題進行一番探討。本文僅以專利無效行政案件為例,探討如何通過權利要求書和說明書確定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一、確定專利權保護范圍的基本原則在專利權保護范圍的確定方式上,歷史上有三種具有代表性的做法:一是"周邊限定製",是指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完全由權利要求記載的內容來確定,並且要求只能根據權利要求書用詞的字面意義嚴格、忠實地進行解釋,以界定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二是"中心限定製",是指專利的保護范圍是由專利的說明書和附圖來確定的,權利要求的作用僅僅是供專利局和公眾來判斷其發明創造的新穎性和創造性,在確定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時可以通過說明書和附圖較為自由地對權利要求做出擴大解釋。但是,在專利制度的整個歷史發展過程中,無論是哪個國家都沒有採用過上述極端的"周邊限定製"或"中心限定製",而是或多或少地趨於兩者的融和,這就形成了第三種做法即"折衷制"。因此,《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補充條約草案第二十條及1973年歐洲14國簽訂的《歐洲專利公約》第六十九條均做出了類似的規定:"專利的保護范圍由權利要求書的內容確定,說明書和附圖可以用以解釋權利要求。"我國專利法第五十六條的規定正體現了這一立法原則。對於"折衷制",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專利侵權判定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六條進一步解釋道:確定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應當堅持以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的原則。以說明書及附圖解釋權利要求應當採用折衷解釋原則。既要避免採用"周邊限定"原則,即專利的保護范圍與權利要求文字記載的保護范圍完全一致,說明書及附圖只能用於澄清權利要求中某些含糊不清之處;又要避免採用"中心限定"原則,即權利要求只確定一個總的發明核心,保護范圍可以擴展到技術專家看過說明書與附圖後,認為屬於專利權人要求保護的范圍。折衷解釋應當處於上述兩個極端解釋原則的中間,應當把對專利權人的合理正當的保護與對公眾的法律穩定性及其合理利益結合起來。由於周邊限定製嚴格限定了專利的保護范圍,也較嚴格的限定了私權的行使,其更加傾向於維護公共權益,因而一些專家學者根據我國的國情和經濟技術的發展狀況提出,雖然我國專利法中規定了解釋權利要求的折衷制,但法院在實踐中應嚴格把握解釋的尺度,應更靠近周邊限定製,否則將影響到公眾利益,阻礙我國經濟、技術的發展。二、確定專利權保護范圍的司法實踐1、當事人自認對確定專利權保護范圍的影響。眾所周知,專利權保護范圍應以權利要求文字記載的客觀內容為准,但當權利要求確定並授權公告以後,能否通過當事人自認的方式重新確定專利權保護的范圍呢?案例:重慶市永固工程拉筋帶廠有限公司、重慶永固實業有限公司(無效請求人)訴專利復審委員會"雙向加強型土工格柵"實用新型專利無效行政糾紛案[ii]。本專利權利要求1為:一種雙向加強型土工格柵,其特徵是:為分組縱向與分組橫向的金屬絲(1)與工程塑料(2)復合而成的格柵狀結構。在專利復審委員會的口頭審理中,專利權人和無效請求人均認可本專利權利要求1中一組金屬絲中各金屬絲的排列方式與對比文件中的排列方式相同,即間隔平行排列。於是,專利復審委員會在第5476號決定中認可了上述內容,並在此基礎上,評價了本專利權利要求1的新穎性和創造性。對此兩審法院均認為,根據專利法第五十六條的規定,沒有記載在權利要求中的技術特徵不能用於確定專利權利的保護范圍。雖然雙方當事人在無效程序中均認可本專利權利要求1中一組金屬絲中各金屬絲的排列方式為間隔平行排列,但是該技術特徵在本專利權利要求1中並無明確記載,且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應是客觀的,其對所有公眾發生效力,不能基於專利權人和無效請求人的主觀認識而發生變化。因此,在評價權利要求1的新穎性和創造性時,當事人的自認不應予以考慮。2、說明書和附圖在確定專利權保護范圍中的作用。說明書和附圖可以用來"解釋"權利要求,而不能限定或改寫權利要求。如果一項技術特徵在說明書或者附圖里有所體現,但是在權利要求中沒有記載,這個技術特徵就不在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之內。在司法實踐中,說明書和附圖如何"解釋"權利要求是存在爭議比較大的一個問題,筆者嘗試著確立以下基本原則:首先,權利要求中已經明確記載的內容,不需要用說明書和附圖進行解釋。其次,權利要求中出現的自造詞或其他含義不清的內容,可以用說明書和附圖進行解釋。如周步宏訴專利復審委員會"太陽能熱水器水位自動控制儀"實用新型專利無效行政糾紛案[iii]。本專利權利要求1為:"一種太陽能熱水器水位自動控制儀,其特徵在於:有裝於熱水器外的水位探頭,水位探頭與一水位控制電路相連接,水位控制電路中有控制信號處理電路,控制信號處理電路與前述水位探頭連接,並與裝於太陽能熱水器進水管處的電磁閥連接,控制信號處理電路與電源電路相接,水位探頭中包括一絕緣主體,絕緣主體兩端有不銹鋼電極,兩電極接有探頭線,在絕緣主體一端的不銹鋼電極上裝有金屬頭部。"對比文件是一名為"太陽能熱水器加水裝置"實用新型專利,其特徵在於包括設置在太陽能熱水器貯水箱溢水管上的探頭,設置在貯水箱進水管上的電磁閥,控制板與探頭和電磁閥連接。該裝置在貯水箱的溢水管上設置一容器,探頭的導電片A、B設在容器內,導電片之間距離為1cm,容器的上部接溢水管。其說明書記載:當處於容器內探頭的導電片A、B浸入水中時,電壓通過繼電器閉合的觸點和水的導電作用加到繼電器的電磁線圈上......閥關閉停止加水。在訴訟過程中,雙方當事人就本專利兩電極與絕緣主體的位置關系的認定產生了爭議,且周步宏主張本專利水位探頭的連接位置與對比文件不同。首先,由於本專利權利要求1中記載"絕緣主體兩端有不銹鋼電極",對此可能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理解,一是不銹鋼電極在絕緣主體內,一是不銹鋼電極在絕緣主體外。在本專利權利要求記載的內容含糊不清的情況下,一審法院根據說明書中"熱水器水滿後,水從溢水管溢出使兩個電極通過水電阻連通,向外送一個正脈沖"的記載,認定本專利的不銹鋼電極在絕緣主體外,這與對比文件在通常狀態下探頭容器中兩導電片之間利用空氣進行絕緣,當兩導電片浸入水中時電路接通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其次,關於本專利的水位探頭的安裝位置,在權利要求中的記載是不清楚的。一審法院根據本專利說明書的記載以及周步宏在無效程序口頭審理中關於"水位探頭中的金屬頭部是用於安裝在水管上的連接裝置--......"的陳述來理解,得出了本專利水位探頭上金屬頭部的作用僅在於連接探頭與溢水管的結論。因此本專利與對比文件的上述區別均不存在,最終一審法院認定本專利不具有創造性。此案各方當事人均沒有上訴。筆者認為,這是一個權利要求出現含義不清的內容的典型案例。由於對該技術特徵的理解並不是唯一的,這時可以根據專利的說明書和附圖解釋權利要求,從而正確劃定專利的保護范圍。從一審後當事人均未上訴的結果看,這種解釋是可以被各方當事人接受的。第三,權利要求中沒有記載的內容,因不存在解釋的基礎,不能用說明書和附圖進行解釋。如案例1:深圳市中自漢王科技有限公司(無效請求人)訴專利復審委員會"名片型掃描器"實用新型專利無效行政糾紛案[iv]。專利權人為深圳矽感科技有限公司。本專利權利要求1為:"一種名片型掃描器,將名片的資料轉換為電子訊號而輸出至一資料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有一容置空間的殼體,該殼體設有一名片入口及一名片出口,名片入口與名片出口皆與該容置空間相通;一驅動、掃描裝置,包括一固定於該容置空間內的支承架、一定位於該支承架上的光學掃描元件、一樞設於該支承架並與該光學掃描元件呈平行且具有一間隔距離的滾桿、一設於該支承架的驅動馬達,以及一設於該支承架上用以連接該驅動馬達及該滾桿的減速齒輪組;及一電性連接光學掃描元件及驅動馬達的電路板,由該電路板可提供驅動馬達的電源,並控制光學掃描元件資料的傳輸。"本專利說明書記載:滾桿兩端各套設有一樞接套,可相對置於第一支承件與第二支承件上所設的樞接孔,使得滾桿恰可與光學掃描元件用以接觸名片的掃描表面呈平行且具有一定間隔距離。第一、第二支承件上的樞接孔大於滾桿兩端的樞接套的外徑,使得滾桿可於第一支承件及第二支承件件的上、下方向作有限距離的活動。專利復審委員會在第5701號決定中認為:本專利權利要求1與對比文件的區別技術特徵僅在於"一樞設於該支承架並與該光學掃描元件呈平行且具有一間隔距離的滾桿",根據說明書的記載,本專利權利要求1的滾桿應理解為可以上下浮動,否則無法實現有效的掃描。一審法院經審理後認為,從上述區別技術特徵僅可看出,本專利滾桿與光學掃描元件之間有間隔距離而不能得到滾桿與光學掃描元件之間的距離是可變的結論。"樞設"作為本領域常用技術術語,其本身不具有上下浮動的含義,"權利要求1中的滾桿可浮動"的觀點僅在說明書中記載,在權利要求1中並未記載,在評價創造性時不應予以考慮。二審法院則認為,本案中爭議專利權利要求1中並未明確指出滾桿是否可以上下浮動,但在說明書中則明確提到。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掃描儀因紙張厚薄的不同使滾桿或光學掃描元件移動是設計中必然考慮的因素,正是這一區別技術特徵使得本案爭議專利相對於證據1具有創造性。筆者同意一審法院的意見。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專利侵權判定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十五條規定:僅記載在專利說明書及附圖中,而未反映在專利權利要求書中的技術方案,不能納入專利權保護范圍。即不能以說明書及附圖為依據,確定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本案中,二審法院認可滾桿是否可以上下浮動僅是在說明書中明確提到,在權利要求1中並未明確指出,因而根據上述規定其並不能納入專利的保護范圍。而二審從發明目的出發考察專利的保護范圍的做法,則更加靠近了"中心限定製"。而且,在機械領域中,"樞設"本身是一個含義確定的概念,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完全可以通過閱讀權利要求對本專利的保護范圍有一個明確的理解,因而此時不需要通過說明書對權利要求做進一步解釋。案例2:鄭州力威管道設備有限公司(無效請求人)訴專利復審委員會"可曲撓橡膠接頭"實用新型專利無效行政糾紛案[v]。本專利權利要求1為:可曲撓橡膠接頭,由接頭體(4)和外加法蘭盤(3)組成,其特徵是:在接頭體(4)的端部凸緣(6)內鋃有加強環(1);外加法蘭盤(3)由若干圓弧段組成;在相鄰的各圓弧段之間,由加固塊(2)將其連接成一體。本專利的說明書中記載:"採用若干圓弧段組成的法蘭盤,可在裝配時快速方便地將該外加法蘭盤裝在接頭體的外圓周上,由於加強環的剛性好,與橡膠接觸面積較大,不易錯位松動,......"此外,說明書中再無其他關於加強環剛性、柔性的記載。專利復審委員會在第6167號決定中認定,由本專利的技術方案結合其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可以認定,本專利所述的加強環是剛性的,與分為若干圓弧段的法蘭盤相配合,可以實現裝配方便、密封性好的技術效果。一審法院審理後認為,本專利權利要求中沒有記載加強環的性質,說明書中對於加強環的解釋也僅是剛性強,並沒有說明是剛性環,剛性強與弱是相對的概念,無論是剛性環還是柔性環均存在剛性強與弱的差別,並不能由此得出是剛性環還是柔性環的結論。該案上訴後二審法院卻認為,依據本專利說明書中記載的技術方案並結合其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可以認定,本專利的加強環是剛性的。筆者認為,這是一個用說明書限定權利要求的典型案例。在本專利的權利要求中並沒有限定加強環為剛性環,因此不能依據說明書將其解釋為剛性環。退一步講,即使是說明書也只是說加強環的剛性強,並沒有說是剛性環,因此將權利要求中的加強環解釋為剛性更是無從說起,其已經完全超出了專利的保護范圍。案例3:湖南第二人民機器廠(專利權人)訴專利復審委員會"改進型混合式折頁機"實用新型專利無效行政糾紛案[vi]。本專利權利要求1為:一種改進型混合式折頁機,是在現有混合式折頁機基礎上改進而成,在第二折組之後設有第三垂直刀式折組和第四垂直刀式折組,其中,第三垂直刀式折組具有折刀(10)、擋紙板(9)、三折輥(4)、三折輸紙膠帶(3)和傳紙輪(21),傳紙輪(21)安裝在三折輥(4)下方的傳紙輪軸(24)上;第四垂直刀式折組包括折刀(15)、四折輥(16)、擋紙板(17)和(20)、四折輸紙膠帶(19)、四折出帖膠帶(18),折刀(15)安裝於傳紙輪(21)的下方右側或左側,其特徵在於:第三垂直刀式折組之折刀(10)設置於二折輥(6)的右下方或左下方和雙聯柵式折組之柵欄板(8)的正下方;第四垂直刀式折組的結構形式為水平布置。其說明書記載:"32開、雙聯折頁機組和第三垂直折頁機組均在機內設置、當第三垂直刀式折組和32開雙聯折頁機組均為正折安裝時,其第四垂直刀式折組,既可正折方式安裝,也可反折方式安裝,還可正反四折兩種方式同時安裝"。原告主張說明書中記載的上述內容是本專利與對比文件的一個區別技術特徵。對此,一審法院認為,上述內容在本專利權利要求書中沒有記載,僅記載在了說明書中,因說明書和附圖只能用來解釋權利要求書,並不能直接作為權利要求書記載的內容,因此這一特徵已超出本專利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在與對比文件的比較中不能予以考慮。二審法院支持了一審的觀點。上述案例涉及了對專利權利要求中沒有記載的技術特徵的解釋問題。筆者認為,對於權利要求中沒有記載的特徵,不應列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不能用說明書和附圖的內容予以解釋。因為《審查指南》規定,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根據其所用詞的詞義來解釋。這就意味著權利要求保護范圍應以權利要求文字記載的內容為准,如果一項技術特徵在權利要求中沒有記載,那麼也就失去了解釋的基礎。
Ⅳ 認為專利駁回條件不成立,怎樣要求重審
在專利下發駁回決定後,在駁回決定上面,都寫著可以進行專利復審的提示。這是專利申請在專利駁回後,避免錯審、給予的救濟機會。對於申請人或者發明人認為還能挽救的專利,或者認為審查有誤,可以申請專利駁回復審。
在申請駁回復審前,則需要根據駁回決定仔細研究對比,如有必要,則可以申請復審的。通過專利復審獲得專利授權的案例也有不少,但因為專利復審本身屬於專利服務後續工作,也就是說,需要另外提供服務,因此,必然涉及到金錢和時間,因此,如果沒有特別的原因,或者經過分析對比後,認為復審授權性不高,就沒有必要繼續下去了。
在專利申請過程中,有一些人往往覺得自己的產品或者創意很不錯,結果被專利局下發了審查意見、經過答復後,被駁回了。其原因,往往多方面的,如果在技術層面,確實符合三性要求,小編是建議復審的;但如果,確實有些勉強,或者是自我感覺良好,但被當頭一棒,確實駁回理由充分,點到了當初沒有考慮周全的地方,在做復審,就沒有大多意義了。
2、分析駁回原因重新整改
每一個專利申請,每一份專利申請,都離不開創造者辛苦的勞動,特別是,離不開發明人的辛苦付出,特別是有實際產品和創意的專利,其付出往往較多。拋開垃圾專利申請不說,對於具有實際價值的專利申請,其背後往往包含著發明人、申請人以及代理人的諸多心血,一旦專利被駁回了,是誰都不希望看到的。
但是,隨著審查機制的完善,一些專利駁回,其背後也是有不斷提升的審查要求和標准,特別是,隨著專利申請授權量增加,難免出現一些當初沒有考慮到的問題。因此,不妨通過駁回決定看看,是否在哪裡還沒有考慮齊全。
比如,如果是缺乏新穎性,被下了對比文件,不妨多看看對比文件,找找自己專利與對方差異性,並用於產品或者設計上的改進,特別是實用新型專利,因為自己的申請沒有公開,而即使駁回了,通過對比文件的對比,是有辦法改進進行現有產品規避的。
再比如,如果專利缺乏創造性或者在可實現方面,缺乏周全考慮,甚至是因為某些機械設計,或者配方設計,再或者工藝設計,存在重大不足,被下了駁回決定,也是對現有產品或者配方設計的重大提示,可以在後續設計或者產品創意中進行改進。
Ⅵ 怎樣使用專利文獻公開內容作為專利權無效的證據
簡單的說,最直接有效的證據是:在目標專利的申請日之前公開的多篇文獻中找到的將專利方案公開的文獻,由此說明目標專利不具備新穎性。
在專利權無效宣告程序中,如果要否定被請求無效專利的新穎性或創造性,無效宣告請求人需要提供證據。
專利文獻是公開出版物的一種,而且也是唯一一種可作為抵觸申請的證據,由於它的規范性以及所記載技術內容的全面性、准確性,因此在專利無效宣告程序中經常被採用作為否定被請求無效專利的新穎性和創造性的證據來使用。 在無效程序中使用專利文獻背景技術部分所公開的技術內容作為證據時,通常會遇到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有時候在無效宣告案件的審查中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即請求人使用被請求無效專利背景技術部分所公開的技術內容(無引用信息)來評價被請求無效專利的新穎性或創造性。下面將結合案例來說明,能否使用被請求無效專利背景技術部分所公開的技術內容(無引證信息)來評價被請求無效專利的新穎性或創造性。 某案例,無效宣告請求人以被請求無效專利背景技術部分所記載的技術內容(無引證信息)能夠否定被請求無效專利的權利要求1的新穎性而提出無效宣告請求。請求人認為:根據專利法實施細則第18條第3款的規定,由於專利文獻在其背景技術部分中記載的技術內容為其申請日之前的公知技術,因此,該部分所記載的技術內容可以用於評價該專利權利要求的新穎性和創造性,其次,由於被請求無效專利的權利要求1所要求保護的范圍過寬,落入了背景技術部分所公開的技術內容範圍內,因此被請求無效專利的權利要求1 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相對於其背景技術部分所公開的技術內容而言不具備新穎性。 針對上述案例,專利復審委員會的觀點是:在沒有引證信息的情況下,說明書背景技術部分所記載的內容並不能被當然地認定為在申請日(有優先權的為優先權日)前已經公開的現有技術。在沒有其他證據能夠證明背景技術部分公開的技術內容能夠作為被請求無效專利的現有技術情況下,認定權利要求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已被現有技術所公開,進而不具有新穎性或創造性其依據不足。 專利文獻說明書背景技術部分所記載的內容,在沒有引證信息情況下不能當然地認定為申請日或優先權日前公開的現有技術。在沒有給出具體出處,僅描述為是發明人以前發明或發明人主觀認為是現有技術情況下,如果被請求人認同是被請求無效專利的現有技術,或者已經檢索到了披露了這樣內容的對比文件,則可以作為本申請的現有技術使用。
Ⅶ 專利權案例分析
1、【案情介紹】 「哈佛鼠」又叫「腫瘤鼠」,它是哈佛大學兩位科學家在上個世紀80年代通過轉基因技術培育出來的一種老鼠。由於該老鼠易患癌症,因此具有重大的科學和醫學研究價值。歐盟各國、美國等已先後批准授予「哈佛鼠」專利權。 1993年,加拿大知識產權辦公室在審核「哈佛鼠」在加拿大的專利權時裁定,「哈佛鼠」作為老鼠不能被授予專利,但哈佛大學可以獲得易致癌基因及相關試驗的專利權。這一裁定引起哈佛大學的不滿。但加拿大專利申訴委員會和聯邦法院均維持了加拿大專利辦公室的裁決。到2000年8月,加拿大聯邦上訴法院又以2比1的表決結果,裁定「哈佛鼠」可以獲得專利權。不過聯邦上訴法院的判決也沒有讓人信服,關於「哈佛鼠」的官司一路打到加拿大聯邦最高法院。2002年12月5日「哈佛鼠」可否獲得專利案最終由加拿大聯邦最高法院作出判決。判決認為專利法中所使用的製程、機器與構成物質等概念並不能涵蓋高等生物本身。使加拿大成為西方國家唯一沒有給哈佛鼠授予專利的國家。 「哈佛鼠」專利案對不同的群體具有不同的意義。 對於加拿大專利界來說,這起案件代表著高等生命形式是否屬於「發明」。加拿大專利申訴委員會表示「高等生命形式」不是發明,不能被賦予專利,但加拿大聯邦上訴法院卻認為「哈佛鼠」符合專利法中關於發明的定義。加拿大以前曾對微生命授予過專利,但從沒有對高等生命形式授予專利的先例。現在加拿大知識產權辦公室中還有500多件關於轉基因動植物的專利申請,「哈佛鼠」的判決將對它們產生重大影響。 對哈佛大學來說,專利意味著財富。目前全球實驗室每年進行試驗需要老鼠2500萬只,而非常適合用於癌症研究的「哈佛鼠」,其「錢」途自然是不可限量。 對加拿大科學界來說,專利意味著科研經費。如果專利不能被批准,必將使一些企業對科研資助的興趣大減,特別是在美、歐已批准這一專利的情況下,加拿大對專利的否決意味著科研經費的流失。 宗教界擔心授予「哈佛鼠」專利會引起倫理和道德上的混亂。加拿大教會聯盟的一位律師表示,僅僅知道如何排列它的基因,就宣布擁有這種生物,人類在道義上是沒有這項權力的。 環保界則擔心轉基因技術會給自然界帶來災難。他們擔心某種轉基因動植物融入到自然界的動植物中後,會改變物種的平衡,他們更擔心一個物種平衡的破壞會帶來「多米諾骨牌」一樣的效應,從而改變整個自然界。
【問題】 「哈佛鼠」在我國能夠獲得專利權嗎?為什麼?
【評注】 動植物品種可以分為天然生長和人工培育兩種。自然界生長的動植物不是人類智力成果的產物,而專利法的重點在於鼓勵創新,因此不能對動植物新品種授予專利權。經過人工培養的動植物新品種雖然是人類智力勞動的產物,但是任何一種動植物新品種的培育都必須經過較長的時間,並且經過好幾代的篩選才能夠獲得顯著性、穩定性和一致性。因此,我國的專利法暫時沒有授予動植物新品種以專利權。1997年3月20日,國務院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該條例第1條明確規定:「保護植物新品種權,鼓勵培育和使用植物新品種,促進農業、林業的發展」是本條例制定的目的。在本條例頒布之後,在我國,植物新品種可以根據本條例得到保護。但就動物新品種而言,我國的現行的法律法規並沒有賦予動物新品種的發明人專利權的規定。相反,我國的專利法第25條規定,對於動物新品種,不授予專利權。 「哈佛鼠」的權利人所主張的權利是典型的動物新品種的專利權,根據我國專利法的規定,專利法暫時不保護動物新品種,因此,「哈佛鼠」在我國現階段不可能被授予專利權。依據我國專利法第25條的規定,我國的專利法暫時不授予動植物新品種以專利權,但是,對於動物新品種的生產方法,可以依照專利法的規定授予專利權。
2、【案情介紹】 1985年4月1日,葉某向中國專利局申請了名為「新的現代漢字速查法與編碼法」的發明專利申請。1985年8月6日,中國專利局以該申請屬於一種信息的表述,這種信息的表述只需要人們對它去進行理解和思維,其中沒有使用任何自然力為由,未能授予專利權,駁回了葉某的專利申請。葉某於1985年7月5日向中國專利局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了復審請求。復審委員會經審理認為,申請人提交的原始說明書所載的全部實質內容為:本編碼法只用六個號碼組成漢字,按六類筆形號碼表重點記住三句話,對筆形多的漢字只取頭三後三的號碼,但對筆形如何分類、究竟是哪六個號碼、每個號碼各代表哪些筆形等無規定。盡管後來申請人分別提交了補正說明書,但其內容都超出了原始說明書記載的范圍,不符合專利法第33條關於「申請人可以對其專利申請文件進行修改,但是不得超出原始說明書記載的范圍」的規定,因此對超出原始說明書記載范圍的修改不予考慮。復審委員會仍認為該申請的內容是一種指導人們進行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根據專利法的有關規定,該申請不屬於專利法所規定的可以授予專利權的法定主題,故復審決定,維持中國專利局的決定,駁回復審請求。葉某不服復審決定,起訴至法院,法院作出維持專利復審委員會決定的判決。
【問題】 1、沒有同計算機相結合的漢字編碼方法能否獲得專利授權?
2、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是否可以獲得專利授權?
【評注】 所謂智力活動,是指人的思維活動,它源於人的思維,經過推理、分析和判斷產生抽象的結果,或者必須經過人腦思維活動作為媒介才能間接地產生結果。智力活動僅是指導人們對信息進行識別、判斷和記憶的規則和方法,由於其沒有採用技術手段或者利用自然法則,也未解決技術問題和產生技術效果,因而不構成技術方案。《專利審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九章對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進行了進一步解釋:「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是指包括數學方法以及一切屬於以人的抽象思維、主觀意念或者感覺為特徵的非技術方案。」按照這一界定,要獲得專利授權必須是一個技術方案,而且這一方案應該解決技術問題,利用非顯而易見的技術手段,並能夠產生實用的技術效果。 本案中,葉某向中國專利局提交的「新的現代漢字速查法與編碼法」發明專利申請,因為「新的現代漢字速查法與編碼法」的原始說明書在實質內容上存在著嚴重的缺陷,所以葉某的補正說明書的內容超出了原始說明書的范圍,不符合法律規定。此外,該項申請的原始說明書內容過於簡單,沒有清楚、完整地提出漢字編碼法與計算機技術有機結合的技術方案,其作為單純的漢字速查法和編碼法由於缺乏利用自然規律的技術構思,只能被確認為是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依法不能授予專利權,專利復審委員會和人民法院的判決啟示我們,申請人向中國專利局提出的專利申請,其內容必須屬於專利法規定的授予專利權的主題,並且從形式上到實質上應符合法律要求。在區分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與涉及計算機程序的發明時,應以「技術」二字為核心。凡是對現有技術作出了技術上的貢獻的發明創造,都可以成為專利保護的客體。相反,如果該方案不是「技術」的,則不能得到保護。
Ⅷ 專利公開的專利公開的相關案例
案例1:專利公開中的地域限制
案情:
1998年10月11日,專利復審委員會針對1994年6月15日授權公告的「永磁式電推剪」ZL92109026.9發明專利作出第1133號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在該無效宣告請求案件的審理過程中,涉及到本案專利在先使用公開的證據為證據2:香港日升公司與新中華刀剪奉化分廠之間的銷售發票,其中包括有3300號電氣刀;和證據3:若干張產品的照片,其中包括3300型號的電氣刀;證據4:請求人在口頭審理中出示的產品,即3300號電氣刀。
其中,請求人認為,根據上述證據2、3、4所構成的證據鏈,可以證明如下事實:即新中華刀剪奉化分廠於1991年4月18日從香港購得3300號電氣刀,該產品的結構與本專利技術相同。
對此合議組認為,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所述的「國內」是指我國專利法效力所及的范圍,不包括香港。因此,在沒有證據證實證據2所涉及的3300號電氣刀在本專利申請日前被輸入國內的前提下,上述僅涉及1991年在香港的銷售事實不影響本專利的新穎性。
案例評析:
根據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的規定,不同的公開方式存在不同的地域限制。對於出版物公開而言,該地域指全世界范圍;對於使用公開和以其他方式公開,則僅限於專利法意義上的國內。由於我國目前的法律均沒有延及到我國港、澳、台地區,因此,專利法意義上的國內僅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范圍內。
在進行新穎性和創造性判斷時,針對公開方式的不同採用不同的地域限制,通常被稱為混和型(或相對)新穎性判斷標准。由於公眾通過「使用公開「和」以其他方式為公眾所知」的公開方式獲知相應技術信息,以及在專利復審委員會的後續程序中當事人對此類公開的舉證難度和訴訟成本都遠遠難於和高於「出版物公開」,這是我國專利法體系中對於不同公開方式使用″地域限制″的主要原因。
就本案而言,請求人主張本案專利產品因使用公開為公眾所知,但是請求人提交的證據中所表明的銷售行為發生地為我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即請求人所提交的證據未能證明相應的產品的銷售或使用行為發生在專利法意義上的國內,因此,請求人要求以本案專利產品因使用公開而喪失新穎性的主張不能成立。
Ⅸ 求推薦知識產權訴訟實務相關的書籍
《知識產權訴訟實務研究 》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 編
精彩摘抄
北京市法院審理專利、商標確權和侵權糾紛案件的經驗與做法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及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有關級別管轄的規定,我市高、中兩級法院負責審理專利、商標民事糾紛案件,東城區、西城區、豐台區、海淀區、朝陽區法院也有權審理爭議標的在250萬元以下的商標民事糾紛案件,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負責審理部分專利、商標確權糾紛案件,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負責審理相應的二審案件。
近年來,我市法院專利、商標確權、侵權糾紛案件的主要特點是:專利、商標確權糾紛案件增長迅速;專利、商標侵權糾紛案件數量增長平穩,其中專利侵權糾紛涉及醫葯、化工、電學等諸多領域,商標侵權糾紛案件日趨復雜多樣,對國家經濟社會生活影響顯著;當事人多來自外地,遍布全國各地;涉外專利、商標糾紛案件佔有一定比例,且多為重大敏感案件;確權與侵權糾紛案件審理結果相互影響,部分確權糾紛案件的審理結果對外地法院侵權糾紛案件的審理影響較大。
為了保證專利、商標確權和侵權糾紛案件公正、高效審理,我市法院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首先,建立科學合理的審判工作機制,選拔高素質的法官從事專利、商標案件的審判工作並設立固定的合議庭,使這些法官在一定時間內相對集中審理專利、商標糾紛案件,以利於審判經驗的積累和總結;其次,通過業務培訓、參加研討活動、與兄弟省市法院相互交流及到國外考察學習等途徑不斷加大培訓力度,提高法官業務素質;再次,加大高級法院的調研督導力度,注重對普遍性問題、新情況新問題的調研,提出指導性意見,以確保執法統一。
樓主 我是法學的實習生,今年剛實習,也喜歡看這些實務的書
這本書工作用得上,文字表述清晰
Ⅹ 求一個專利案例的分析答案
第一抄、仙劍公司的P2專利是無效的,這襲是因為P2隻是在P1的基礎上稍作修改不符合專利法對實用新型所要求的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專利法》第二十二條 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和實用新型,應當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創造性,是指與現有技術相比,該發明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該實用新型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
第二、金劍公司可以現有技術進行抗辯針對P2專利進行抗辯,這是因為在P2專利申請日前,其技術特徵因為P1專利申請的原因已經被公知。
第三、根據上述分析,P2的技術特徵屬於現有技術並且專利已經被宣告無效,則不侵犯仙劍公司P2專利權。
第四、金劍公司侵犯仙劍公司P1的專利權,這是因為P2專利保護范圍基本與P1相同,而金劍公司所生產的產品所使用的技術與P2基本相同,也就是落入了P1專利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