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空間形態的構思和創造

空間形態的構思和創造

發布時間:2021-05-26 17:00:38

① 什麼是空間形態能

常見的基本空間形態 (1) 下沉式空間 ( 也稱地坑 ) .室內地面局部下沉,在統一的室內的空間中就產生了一個界限明確、富有變化的獨立空間。由於下沉地面標高比周圍的要低,因此有一種隱蔽感、保護痞和寧靜感,使其成為具有一定私密性的小天地.人們在其中休息、交談也倍覺親切,在其中工作、學習,較少受到干擾.同時隨著槐點的降低,空間感覺增大,井對室內外景觀也會引起不同凡俗的變化,井能適用於多種性質的房間.田 4 — 25 為兩個下沉式空間的例子,根據具體條件和不同要求,可以有不同的下降高度,少則一二階,多則四五階不等,對高差交界的處理方式也有許多方法,或布置矮牆綠化,或布置沙發座位,或布置干櫃,書架以及其他儲藏用具和裝飾物,可由設計師任意創作.高差較大者應設圍欄,但一般來說高差不宜過大,尤其不宜超過一層高度,否則就會如樓上,樓下和進入底層地下室的感覺,失去了下沉空間的童義. (2) 地台式空間.與下沉式空間相反,如將室內地面局部升高也能在室內產生一個邊界十分明確的空間,但其功能,作用幾乎和下沉式空間相反,由於地面升高形成一個台座,在和周圍空間相比變得十分醒目突出,因此它們的用途適宜於惹人注目的展示和陳列或眺望.許多商店常利用地台式空間將最新產品布置在那裡,使人們一進店堂就可一目瞭然,很好地發揮了商品的宜傳作用.圖 4 — 26(d) 為美國紐約諾爾新陳列室,以地台方式展出傢具,這些色彩鮮明的傢具排列緊密,儼然一幅五彩繽紛的立體抽象圖案.現代住宅的卧室或起居室雖然面積不大,但也利用地面局部升高的地檯布置床位或座位,有時還利用升高的踏步直接當作座席使用,使室內傢具和地面結合起來,產生更為簡潔而富有變化的新穎的室內空間形態 ( 圖 4 — 26b 、『 ) 。此外,還可利用地台進行通風換氣,改善室內氣候環境。圖 4 — 26(d) 為起居主地坪升高,一般為 40~50cm ,最冷的空氣在所佔地板下面循環.公共建築,如茶室、咖啡廳常利用升起階梯形地台方式,以使顧客更好地看清室外景觀. (3) 凹室與外凸空間。凹室是在室內局部退進的一種室內空間形態,特別在住宅建築中運用比較蕾遍。由於凹室通常只有一面開敞,因此在大空間中自然比較少受干擾,形成安靜的一角,有時常把天棚降低,造成具有清靜、安全、親密感的特點,是空間中私密性較高的一種空間形態.根據凹進的深淺和面積大小的不同,可以作為多種用途的布置,在住宅中多數利用它布置床位,這是最理想的私密性位置.有時甚至在傢具組合時,也特地空出能布置座位的凹角。在公共建築中常用凹主,避免人流穿越干擾,獲得良好的休息空間.許多餐廳、茶室、咖啡廳,也常利用凹室布置雅座.對於長內廊式的建築,如宿舍、門診、旅館客房、辦公樓等,髓適當間隔布置一些凹室,作為休息等候場所,可以避免空間的單調感 ( 圖 4 — 27) . 凹凸是一個相對概念,如凸式空間就是一種對內部空間而言是凹室,對外部空間而盲是向外凸出的空間。如果周圍不開窗,從內部而盲仍然保持了凹室的一切特點,但這種不開窗的外凸式空間,在設計上一般沒有多大意義.除非外形需要,或僅能作為外凸式樓梯、電梯等使用,大部分的外凸式空間希望將建築更好地伸向自然、水面,達到三面臨空,飽覽風光,使室內外空間融合在一起,或者為了改變朝向方位,採取的鋸齒形的外凸空間,這是外凸式空間的主要優點.住宅建築中的挑陽台、日光室都屬於這一類。外凸式空間在西洋古典建築中運用得比較普遍,因其有一定特點,故至今在許多公共建築和住宅建築中也常採用 ( 圖 4 — 28) . (4) 回廓與挑台.也是室內空間中獨具一格的空間形態。迴廊常採用於門廳和休息廳,以增強其入口宏偉.壯觀的第一印象和豐富垂直方向的空間層次。結合迴廊,有時還常利用擴大樓梯休息平台和不同標高的撓平台,布置一定數量的桌椅作休息交談的獨立空間,並造成高低惜落、生動別致的室內空間環境.由於挑台居高臨下,提供了奉富的俯視視角環境,現代旅館建築中的中庭,許多是多層迴廊挑台的集合體,井表現出多種多樣處理手法和不同效果,藉以吸引廣大遊客。圖 4 — 29 為某美術館迴廊.圖 4 — 30 為紐約建築師唐·查普爾為自己設計的住宅,二層空廊為了聯系兩邊卧室,而且也可以避免南向陽光直射至休息區.田 4 — 30 為餐室一角. (5) 交錯、穿插空間。城市中的立體交通,車水馬龍川魔不患,顯示出一個城市的活力,也是繁華城市壯觀的景象之一.現代室內空間設計亦早巳不滿足於習慣的封閉六面體和靜止的空間形態,在創作中也常把室外的城市立交模式引進室內,不但對於大量群眾的集合場所如展覽館、俱樂部等建築,在分散和組織人流上頗為相宜,而且在某些規模較大的住宅也有使用.在這樣的空間中,人們上下活動交錯川流,俯仰相望,靜中有動,不但豐富了室內景觀,也確實給室內環境增添了生氣和活躍氣氛.這里可以回憶犢特的著名建築落水別墅,其所以特別被人推祟,除了其他因素之外,不能不指出該建築的主體部分成功地塑造出的交錯式空間構圖起到了極其關鍵性的作用.交錯、穿插空間形成的水平、垂直方向空間流通,具有擴大空間的效果 ( 圖 4 — 32) . (6) 母子空間.人們在大空間一起工作、交談或進行其他活動,有時會感到彼此干擾,缺乏私密性,空曠而不夠親切;而在封閉的小房間雖避免了上述缺點,但又會產生工作上不便和空間沉悶、閉塞的感覺。採用大空間內圍隔出小空間,這種封閉與開敞相結合的辦法可使二者得兼,因此在許多建築類型中被廣泛採用 ( 圖 4 — 33) .甚至有些公共大廳如柏林愛樂音樂廳 ( 圖 4 — 34) ,把大廳劃分成若干小區,增強了親切感和私密感,更好地滿足了人們的心理需要.這種強調共性中有個性的空間處理,強調心 ( 人 ) 、物 ( 空間 ) 的統一,是公共建築設計中的一大進步。現在有許多公共場所,廳雖大,但使用率很低,因為常常在這樣的大廳中找不到一個適合於少數幾個人交談、休息的地方.當然也不是說所有的公共大廳都應分小隔小,如果處理不當,有時也會失去公共大廳的性質或分隔得支離破碎,所以按具體情況靈活運用,這是任何母於空間成敗的關鍵. (7) 共享空間.波特曼首創的共享空間,在各國享有盛譽,它以其罕見的規模和內容,豐富多姿的環境,獨出心裁的手法,將多層內院打扮得光怪陸離、五彩繽紛。從空間處理上講,共享大廳可以說是一個具有運用多種空間處理手法的綜合體系 ( 田 4 — 35) 。現在也有許多象四季廳、中庭等一類的共享大廳,在各類建築中競相效仿,相繼誕生.但某些大廳卻缺乏應有的活力,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空間處理上不夠生動,沒有恰當地融匯各種空間形態.變則動,不變則靜,單一的空間類型往往是靜止的感覺,多樣變化的空間形態就會形成動感。波特曼式的共享大廳其特點之一就在於此。 (8) 虛擬和虛幻空間.見本節六. 2 .室內空間設計手法 內部空間的多種多樣的形態,都是具有不同的性質和用途的,它們受到決定空間形態的各方面因素的制約,決非任何主觀臆想的產物.因此,要善於利用一切現實的客觀因素,並在此基礎上結合新的構思,特別要注意化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才是室內空間創造的唯一源泉和正確途徑. (1) 結合功能需要提出新的設想。許多真正成功的優秀作品,幾乎毫無例外地緊緊圍繞著「用」字上下功夫,以新的形式來滿足新的用途,就要有新的構思.例如荷蘭阿佩爾多愚的辦公樓,根據希望創造家庭式的氣氛的構思,採取小型方便作為基本模型,布置二、三、四層以適應不同要求的工作室,空間親切,分隔很自由 ( 圖 4 — 36) (2) 結合自然條件,因地制宜.自然條件在各地有許多不同如氣候、地形、環境等的差別,特別是建設地段的限制在高度密集的城市中更顯著。這種不利條件往往可以轉為有利條件,產生別開生面的內外空間。田 4 — 37 所示,都是在不利的條件下所形成的意想不到的空間關系.阿拉伯皮拉爾某住宅由於地段位置板端困難,從而促使利用非正規的結構技術, 10 層建築支撐在鋼筋混疑土圓柱體上,包括電梯和樓梯,每層只有一戶,內部空間很別致. (3) 結構形式的創新.結構的受力系統有一般的規律,但採取的形式是可以千變萬化的,正象自然畀的生物一樣,都有同一的結構體系,卻反映出千姿百態的類別.這里僅以美國北卡羅來納達勒姆某公司總部為例 ( 田 4 — 38) ,該痙築由於採取平頭「 A 」字形骨架,斜向支承桿件在頂部由橫梁連接,使內部空間別具一格. (4) 建築布局與結構系統的統一與變化.建築內部空間布局,在限定的結構范圍內,在一定程度上既有制約性,又有極大的自由性。換句話說,即使結構沒有創新,但內部建築布局依然可以有所創新,有所變化.例如以統一柱網的框架結構而論,為了使結構體系簡單、明確、合理,一般說來,柱網系列是十分規則和簡單的,如果完全死板地跟著柱網的進深、開間來劃分房間,即結構體系和建築布局完全相對應.那麼,所有房間的內部空間就將成為不同網格倍數的大大小小的單調的空間.但如果不完全按柱網軸線來劃分房間,則可以造成很多內部空間的變化.一般有下列方法; 1) 柱網和贈築布局 ( 房間劃分 ) 干行而不對應.雖然房間的劃分與縱橫方向的柱網平行,但不一定恰好在柱網軸線位置上,這樣在建築內部空間上會形成許多既不受柱網開間進探變化的影響,又可以產生許多生動的趣味空間.例如,有的房間內露出一排柱子,有的房間內只有一根或幾根柱子:有的房間是對稱的,有的則為不對稱的等等.而且柱子在房間內的位置也可按偏離柱網的不同而不同,運用這樣方法的例子很多 ( 圖 4 — 39) . 2) 柱網和建築 ( 分劃 ) 成角布置.採用這樣的方法非常普遭,它所形成的內部空間和前一方法的不同點在於能形成許許多多非 90 ·角的內部空間,這樣除了具有上述的變化外,還打破了千第一律的矩形平面空間.採用此法中,一般以與柱網成 45 『者居多,相對方向的 45 ·交角又形成了 90 ·直角,這樣在變化中又避免了更多的銳角房間出現。 從這種 45 '承重的或非承重的牆體布置,最近已發展到傢具也採取 45 『的布置方法。圖 4 — 40(d) 為美國薩瑪麗頓沙漠醫院護理單元, 45 ·的交通布置起到了功能方便的作用;圖 4 — 40(^) 為美國達拉斯傢具陳列主,內部空間生動活潑,富有韻律,而且許多房間還是以直角居多;圖 4 — 40(c) 為美國亞特蘭大某住宅,以門廳為中心,結合地形以地坪變化分隔房間,組成良好的開敞的流動空間. 3) 上下層空間的非對應關系。上述結構和建築房間分劃的關系,主要指平面關系,由於這樣的平面變化,室內空間也隨之有所改觀,但現代贈築也不以平面上的變化為滿足,還希望在垂直方向上同時有所變化和創新.因此,在許多建築中,經常採用上下空間非對應的布置方式,這種上下層的非對應關系是多種多樣的。例如下面一層沒有房間,而相對應的上層部位設置房間;或上層房間是縱向的布置,而下層房間卻為橫向布置;或下層房間小,上層房間大等等。這樣有時可能會對結構帶來一些麻煩,因此可以考慮調整整體的結構系統,也可以進行局部的變化,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4 — 4l 為某住宅擴建,黑色斜線部分為新建二層高的居室與原軸線成 45 ',並拆去原有建築下面隔塘 ( 虛線部分 ) ,新增加一個結構柱. 建築本身是一個完整的整體,外部體量和內部空間,只是其表現形式的兩個方面,是統一的、不能分割的。過去長時期很少從內部空間的要求來考慮建築,但在研究內部空間的同時,還應該熟悉和掌握現代建築對外部造型上的一些規槔和特點,那就是:①整體性:強調大的效果;⑧單一性;強調簡潔、明確的效果,⑧雕塑性;強調完整獨立的性格,④重復性:強調單元化,「以一當十」,重復印象;⑥規律性:強調主題符號 貫徹始終;⑧幾何性:強調鮮明性,⑦獨創性:強調建築個性、地方性,標蔚立異,不予雷同,⑧總體性:強調與環境結合。這些特點都會反映和滲透到內部空間

② 【急!!高分!!】淺談展示空間的形態關系。

內容摘要:現代立體構成研究的對象是一個綜合形態,而形態所屬的空間又是一個現實和抽象的概念,包括物理空間和心理空間。這種空間綜合形態不僅創造了現實與虛幻的物態,同時也賦予了我們廣闊的想像空間,正如中國傳統哲學思想中「天人合一」的基本精神一樣,這正是我們所要達到的一種高度統一與完美的境界。
關 鍵 詞:立體構成 空間形態 物理空間 心理空間

立體構成作為傳統基礎課程,基本上是遵循創始人阿爾伯斯的教學理論, 即不考慮任何其他材料,而是通過紙來研究立體的造型和空間關系。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人們的觀念也在不斷地更新,對立體構成的教學要求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這就需要我們在立體構成課的教學中不斷地創新與發展,使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後能對設計觀念的認識有所擴展和深入,用一種空間的、視覺的綜合思想去看待設計,以創造更美的視覺環境。

一、空間與「形」

在立體構成課的教學當中,立體構成可以說是對平面、色彩與空間的綜合理解。研究的方向是追求有關形態的所有可能性,這就要求學生從理論上加強對造型觀念的認知,從諸多方面進行形態要素的分解、重構等視覺綜合訓練,從而加強他們對形態的全面理解和意識升華。作為形態這個研究的主體,我們除了對造型結構的把握外(區分形體、形象和形態),還應在構成造型的材質和空間環境的互動上重點加強訓練。現代的立體構成教育不再單純局限於一個物體本身,而是擴展到描述環境與物體的關系,所謂環境就是一個空間概念,包括物理空間和心理空間。每一件作品都應在造型存在於環境的對話中給人以視覺、聽覺、嗅覺等全方位的感受,就像一件雕塑作品或一座建築一樣,它們的存在都應考慮到與周圍環境的呼應,它們的美因空間的自然狀態或人為的雕琢而變得更加燦爛。當前人類加強了對環境的保護,在設計方面嚮往一種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空間環境,這種創作觀念在設計中被廣泛推崇。例如美國著名建築設計師賴特設計的流水別墅,充分利用地形、水體等自然環境,依山傍水,造型獨特,做到了建築主體與自然環境的完美結合,流水別墅的建築形態不是刻意強加於環境的,而是自然成長於環境,融合於環境的,是形態與空間環境相互依存的一個典範。在中國,「天人合一」是傳統哲學的基本精神,這正是體現了一種與自然和諧、親密的關系,即「意」和「境」的高度統一,這樣的「統一」也就是我們在立體構成教學當中應該強調的完整性之一。
因此,對立體構成中的空間體驗(對「形」的把握)就顯得尤為重要,它能夠為日後的專業學習及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如果我們長期堅持,就可以將造型的研究推向更專業化、更細節化的高度。

二、空間與「態」

按照中國漢字的構詞法可知,「態」字有「心」字作底,意指人對某一事物的心理反應狀況。時至今日,人們對空間的概念不僅僅局限在三維空間當中,而是把人的意識形態也作為了空間的延續。一件好的作品能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這種主觀的聯想是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
在東方,中國人以一種感性的意識形態,很早地意識到要認識完整復雜的世界,就必須要有一種精神的超越。在培養學生感受和認知事物的初級階段,重要的是加強對他們創意思維的訓練和潛質的挖掘,這個階段是關於立體構成空間的重要訓練課程。我們把這種意識形態的觀念可以分為客觀的空間意識形態和主觀的空間意識形態。客觀空間是指我們的作品本身和所限定的空間環境,這樣的一種形態是作者創造並客觀存在的;而主觀空間則起到一個互動的作用,即作品對觀者的心理影響。例如一個人在一間四壁塗滿紅色塗料的屋子裡面,會產生一種壓抑、急躁的心理感受,這種感受便是主觀意識形態的反應。客觀的空間意識形態和主觀的空間意識形態的相互交錯,便構成了「空間綜合形態」的概念。
空間與時間是相對應的,在同一空間中時間發生變化時,空間就會出現疊加、多鏡像的錯綜復雜的表達方式。比如繪畫作品《下樓梯的裸女》,我們能清楚地看到杜尚對於純粹的繪畫語言的逐漸脫離,第一幅作品中從用色到形體,再到筆觸的運用都充滿著強烈的繪畫性和立體主義傾向,讓人產生無限的想像。作品中杜尚尋找有關速度的連續信息,並歸納成整體來表現,造成了空間的「顫動」,這就使作品產生了主觀能動性,給予觀者接受和體會作品的無限想像空間。這種創作思維讓我們在已經賦予的空間當中強化了一種空間延伸的意識,從而使我們對立體構成的空間的認識更加寬泛和自然。當我們處在同一空間和時間狀態下去看一件作品,我們可能會專注它的某一部位,這個物體、景象就會突顯出來,而周圍的物體、部位就會退後、縮小。由於客觀與主觀是交替作用的,當主觀要強調專注時,視覺就會作出相應的放大和調整,這就是藝術中的「誇張」原理。
視覺構成了一種心理空間的引導,也是作品構成當中的主體元素。所以,筆者在立體構成教學中,始終強調構成的物質主體,不僅僅因為它是一種視覺語言,更重要的是,它還展開了我們無限想像空間的一條思路。想像對於形態而言,是對那些作品的感知和再現,是物質視覺到非物質感受的移動和延續,這也是筆者在立體構成教學中希望學生能夠體會的要點。
此外,物理空間和心理空間都是我們要表達的內容,因為它們是一個整體。在立體構成教學當中,筆者更多強調的是一種感性、一種思維方式。立體構成的空間概念給了我們足夠的范圍去想像和創造,學生既可以再現寫實的物理空間,又可以構思抽象的心理空間,還可以創作虛幻的矛盾空間等等。

三、結語

作為一名設計師,如何創造出一個有價值的立體形態,很重要的是,設計師本身把握空間造型基本要素的能力和對這些要素及其組合規律的認識程度,這一點正是立體構成課所要學習的內容。當代設計的觀念重在創造價值,注重提出新的觀念、發現新的開始,那麼教學更應具有一種前瞻性。在立體構成課的教學過程中,空間形態方面應該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啟發和思考。

參考文獻:
[1]許之敏著《立體構成》[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年
[2]胡介鳴著《高等院校設計專業系列教材——立體構成》[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年

③ 簡述室內空間中常見的幾種基本空間形態

室內空間中常見的幾種基本空間形態具體如下:

1、下沉式空間( 也稱地坑 ):室內地面局部下沉,在統一的室內的空間中就產生了一個界限明確、富有變化的獨立空間。

2、地台式空間:與下沉式空間相反,如將室內地面局部升高也能在室內產生一個邊界十分明確的空間,但其功能,作用幾乎和下沉式空間相反;

由於地面升高形成一個台座,在和周圍空間相比變得十分醒目突出,因此它們的用途適宜於惹人注目的展示和陳列或眺望.許多商店常利用地台式空間將最新產品布置在那裡,使人們一進店堂就可一目瞭然,很好地發揮了商品的宣傳作用。

3、靈動空間:靈動是不把空間作為一種消極靜止存在形式,而是尋找靈性,發揮可變、流動、新潮、靚麗的空間形式。

4、穩固空間:穩固空間是一種經過深思熟慮的使用不變、功能明確、位置固定的空間,因此可以用固定不變的界面圍隔而成。如目前居室設計中常將廚房、衛生間作為固定不變的空間,而其餘空間可以按用戶需要自由分隔。

(3)空間形態的構思和創造擴展閱讀:

空間形態的常見設計手法:

1、結合自然條件:因地制宜.自然條件在各地有許多不同如氣候、地形、環境等的差別,特別是建設地段的限制在高度密集的城市中更顯著。這種不利條件往往可以轉為有利條件,產生別開生面的內外空間。

2、結構形式的創新:結構的受力系統有一般的規律,但採取的形式是可以千變萬化的,正象自然畀的生物一樣,都有同一的結構體系,卻反映出千姿百態的類別。

④ 室內設計空間形態有哪些

空間類型:

下沉式空間( 也稱地坑 )
室內地面局部下沉,在統一的室內的空間中就產生了一個界限明確、富有變化的獨立空間。由於下沉地面標高比周圍的要低,因此有一種隱蔽感、保護痞和寧靜感,使其成為具有一定私密性的小天地.人們在其中休息、交談也倍覺親切,在其中工作、學習,較少受到干擾.同時隨著槐點的降低,空間感覺增大,井對室內外景觀也會引起不同凡俗的變化,井能適用於多種性質的房間.田 4 — 25 為兩個下沉式空間的例子,根據具體條件和不同要求,可以有不同的下降高度,少則一二階,多則四五階不等,對高差交界的處理方式也有許多方法,或布置矮牆綠化,或布置沙發座位,或布置干櫃,書架以及其他儲藏用具和裝飾物,可由設計師任意創作.高差較大者應設圍欄,但一般來說高差不宜過大,尤其不宜超過一層高度,否則就會如樓上,樓下和進入底層地下室的感覺,失去了下沉空間的童義.

地台式空間
與下沉式空間相反,如將室內地面局部升高也能在室內產生一個邊界十分明確的空間,但其功能,作用幾乎和下沉式空間相反,由於地面升高形成一個台座,在和周圍空間相比變得十分醒目突出,因此它們的用途適宜於惹人注目的展示和陳列或眺望.許多商店常利用地台式空間將最新產品布置在那裡,使人們一進店堂就可一目瞭然,很好地發揮了商品的宣傳作用.美國紐約諾爾新陳列室,以地台方式展出傢具,這些色彩鮮明的傢具排列緊密,儼然一幅五彩繽紛的立體抽象圖案.現代住宅的卧室或起居室雖然面積不大,但也利用地面局部升高的地檯布置床位或座位,有時還利用升高的踏步直接當作座席使用,使室內傢具和地面結合起來,產生更為簡潔而富有變化的新穎的室內空間形態 。此外,還可利用地台進行通風換氣,改善室內氣候環境。起居主地坪升高,一般為 40~50cm ,最冷的空氣在所佔地板下面循環.公共建築,如茶室、咖啡廳常利用升起階梯形地台方式,以使顧客更好地看清室外景觀.

凹室與外凸空間
凹室是在室內局部退進的一種室內空間形態,特別在住宅建築中運用比較蕾遍。由於凹室通常只有一面開敞,因此在大空間中自然比較少受干擾,形成安靜的一角,有時常把天棚降低,造成具有清靜、安全、親密感的特點,是空間中私密性較高的一種空間形態.根據凹進的深淺和面積大小的不同,可以作為多種用途的布置,在住宅中多數利用它布置床位,這是最理想的私密性位置.有時甚至在傢具組合時,也特地空出能布置座位的凹角。在公共建築中常用凹主,避免人流穿越干擾,獲得良好的休息空間.許多餐廳、茶室、咖啡廳,也常利用凹室布置雅座.對於長內廊式的建築,如宿舍、門診、旅館客房、辦公樓等,髓適當間隔布置一些凹室,作為休息等候場所,可以避免空間的單調感。
凹凸是一個相對概念,如凸式空間就是一種對內部空間而言是凹室,對外部空間而言是向外凸出的空間。如果周圍不開窗,從內部而盲仍然保持了凹室的一切特點,但這種不開窗的外凸式空間,在設計上一般沒有多大意義.除非外形需要,或僅能作為外凸式樓梯、電梯等使用,大部分的外凸式空間希望將建築更好地伸向自然、水面,達到三面臨空,飽覽風光,使室內外空間融合在一起,或者為了改變朝向方位,採取的鋸齒形的外凸空間,這是外凸式空間的主要優點.住宅建築中的挑陽台、日光室都屬於這一類。外凸式空間在西洋古典建築中運用得比較普遍,因其有一定特點,故至今在許多公共建築和住宅建築中也常採用.

回廓與挑台
也是室內空間中獨具一格的空間形態。迴廊常採用於門廳和休息廳,以增強其入口宏偉.壯觀的第一印象和豐富垂直方向的空間層次。結合迴廊,有時還常利用擴大樓梯休息平台和不同標高的撓平台,布置一定數量的桌椅作休息交談的獨立空間,並造成高低惜落、生動別致的室內空間環境.由於挑台居高臨下,提供了奉富的俯視視角環境,現代旅館建築中的中庭,許多是多層迴廊挑台的集合體,井表現出多種多樣處理手法和不同效果,藉以吸引廣大遊客。某美術館迴廊.紐約建築師唐·查普爾為自己設計的住宅,二層空廊為了聯系兩邊卧室,而且也可以避免南向陽光直射至休息區, 為餐室一角。

交錯、穿插空間
城市中的立體交通,車水馬龍川魔不患,顯示出一個城市的活力,也是繁華城市壯觀的景象之一.現代室內空間設計亦早巳不滿足於習慣的封閉六面體和靜止的空間形態,在創作中也常把室外的城市立交模式引進室內,不但對於大量群眾的集合場所如展覽館、俱樂部等建築,在分散和組織人流上頗為相宜,而且在某些規模較大的住宅也有使用.在這樣的空間中,人們上下活動交錯川流,俯仰相望,靜中有動,不但豐富了室內景觀,也確實給室內環境增添了生氣和活躍氣氛.這里可以回憶犢特的著名建築落水別墅,其所以特別被人推崇,除了其他因素之外,不能不指出該建築的主體部分成功地塑造出的交錯式空間構圖起到了極其關鍵性的作用.交錯、穿插空間形成的水平、垂直方向空間流通,具有擴大空間的效果 。

母子空間
人們在大空間一起工作、交談或進行其他活動,有時會感到彼此干擾,缺乏私密性,空曠而不夠親切;而在封閉的小房間雖避免了上述缺點,但又會產生工作上不便和空間沉悶、閉塞的感覺。採用大空間內圍隔出小空間,這種封閉與開敞相結合的辦法可使二者得兼,因此在許多建築類型中被廣泛採用 .甚至有些公共大廳如柏林愛樂音樂廳 ,把大廳劃分成若干小區,增強了親切感和私密感,更好地滿足了人們的心理需要.這種強調共性中有個性的空間處理,強調心 ( 人 ) 、物 ( 空間 ) 的統一,是公共建築設計中的一大進步。有許多公共場所,廳雖大,但使用率很低,因為常常在這樣的大廳中找不到一個適合於少數幾個人交談、休息的地方.當然也不是說所有的公共大廳都應分小隔小,如果處理不當,有時也會失去公共大廳的性質或分隔得支離破碎,所以按具體情況靈活運用,這是任何母於空間成敗的關鍵.

共享空間
波特曼首創的共享空間,在各國享有盛譽,它以其罕見的規模和內容,豐富多姿的環境,獨出心裁的手法,將多層內院打扮得光怪陸離、五彩繽紛。從空間處理上講,共享大廳可以說是一個具有運用多種空間處理手法的綜合體系 。有許多象四季廳、中庭等一類的共享大廳,在各類建築中競相效仿,相繼誕生.但某些大廳卻缺乏應有的活力,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空間處理上不夠生動,沒有恰當地融匯各種空間形態.變則動,不變則靜,單一的空間類型往往是靜止的感覺,多樣變化的空間形態就會形成動感。波特曼式的共享大廳其特點之一就在於此。

⑤ 搜尋關於城市空間形態的資料

本文將重點在空間這方面進行討論。 一、形態存在於空間中 現代的立體構成教育不單純局限在一個物體本身,而是在描述一個環境與物體的關系,所謂的環境就是一個空間概念,即包括物理空間和心理空間。每一件作品都應在造型存在與環境對話中給人視覺、聽覺、嗅覺等全方位感受。就像一件雕塑作品或建築一樣,它們的存在都應考慮到與周圍環境的呼應,它的美也因空間的自然狀態或人為的雕琢而變的更加燦爛。當今,人類加強了對環境的保護,在設計方面嚮往一種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空間環境,這種形式在設計中被廣泛推崇,例如美國著名建築設計師賴特設計的流水別墅,充分利用地形、水體等自然環境,依山傍水,造型獨特,做到了建築主體與自然環境的完美結合,建築形態不是刻意強加於環境,而是自然成長於環境,是形態與空間環境相互依存的一個典範。在中國,「天人合一」是傳統哲學和審美思想的基本精神,這正是體現了一種和自然和諧、親密的關系,即「意」和「境」的高度統一,這樣的「統一」也就是我們在立體構成教學當中應該強調的完整性之一。在教學的過程中,我讓學生在構思方案的時候就必須考慮它的環境因素,它應該放在一個什麼樣的環境中,通過什麼方式來使主體形態更加完整和耐人尋味。可能是通過燈光明度和色彩的變化來加強它的空間感,或許環境與主題形態的反差形成對比加強了它的獨特性,或許是投影和形態主體的大小、方向變化加強了它的表達,等等這一切都會發生相應的視覺反應,這樣一種感受是空間的、全面的。因此,在立體構成教學中,我除了讓學生了解最基本的知識外,還有一個較大的作業,既在展廳給每個學生分割一塊空間,或自己根據想法選擇滿意的位置來進行方案的構思和創作,這樣在創作前就給了學生一個空間的概念,並始終伴隨在他們的創作過程中。另外,在命題時,給學生一個較寬泛的題目,比如像生命、夢等題材,運用所講的知識和自己的觀念從草圖到最終定稿製作。採取以三人為一組的原則完成,這樣既可以集思廣益,又加強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效果也很好,思維得到了很好的擴展和提高。從專業角度來講,空間並不被認為是設計的元素,但它對於理解設計的概念是如此重要,所以應該把它作為我們整體設計的一部分來考慮。在平面設計、環境藝術設計等專業中,空間被認為是設計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沒有空白空間的設計就如同聚會上的饒舌者一樣令人厭煩。因此,在立體構成中的空間體驗就顯得尤為重要,為日後的專業訓練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二、非物質空間 在現代,人們對空間的概念不僅僅是局限在三維空間當中,把人的意識形態也作為空間的延續。一件好的作品能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和精神的滿足,這種聯想是不受空間和時間限制的。在東方,中國人以一種感性的意識形態,更早地意識到,要認識完整復雜的世界,必須要有一種精神的超越。在培養一個學生的初級階段,重要的是加強創意思維的訓練和潛力的挖掘。立體構成是這個階段關於空間的重要訓練課程,我們把這種意識形態的觀念可以作為客觀的空間意識和主觀的空間意識形態,客觀空間是指我們的作品本身和限定空間環境,這樣的一種形態是作者創造的和客觀存在的。主觀空間則是起到一個互動的作用即作品對觀者的影響,例如在一個人在四周塗滿紅色塗料的屋子裡面,會有一種很壓抑、急躁的心理感受,這種感受便是主觀意識形態的反應。它們的相互延伸便構成了 「空間綜合形態」概念。這種非物質空間的感受是對物質世界的延伸。空間與時間是相對應的,當在同一空間中,時間發生變化時,空間就會出現疊加、多鏡像的錯綜復雜的表達方式。在繪畫作品《下樓梯的裸女》中能清楚的看到杜尚對於純粹繪畫語言的逐漸脫離,在第一幅作品中從用色到形體,到筆觸的運用都充滿強烈的繪畫性和立體主義傾向。讓人產生無限的想像,彷彿置身於空間中去感受。他尋找有關速度的連續信息,把他歸納成整體來表現,造成了空間的「顫動」。這就使作品的產生了主觀能動性,並給予了觀者接受和體會作品的無限空間。這種思維讓我們在已經賦予的空間中更加強了一種意識延伸的空間。對立體構成的認識更加寬泛。當我們處在同一空間和時間狀態下,去看一件作品,我們可能會專注它的某一部位,這時,這個物體、景象就會從它周圍的環境中突出、顯現出來,變得漸漸擴張起來,而周圍的物體、部位會退後,縮小。客觀與主觀是交替作用的,當主觀要強調、要專注時視覺就會作出相應的放大的調整。這就是藝術中的誇張,它構成了一種非物質空間的引導,也是我們在作品構成當中的主體元素。所以,我們在立體構成教學中,始終強調構成的物質主體,它是一種視覺語言,是展開我們無限想像的一條思路。想像對於形態而言,是對那些作品的感知和再現,是物質視覺到非物質感受的移動和延續,這也是我們在立體構成教學中希望學生能夠體會的。 物質空間和非物質空間都是我們表達的內容,因為它是一個整體,是通過視覺、觸覺、感覺等來面對的完整形態。在立體構成教學當中,我們更多的強調是一種感性、一種思維方式。立體構成的空間概念給了我們足夠的范圍去想像和創造。在教學當中,我對空間的理解有了更深的體會,彷彿就像我們生活的環境一樣重要,沒有了空間和空間的想像,那將會變得無意義。當代設計的觀念就是創造價值,注重提出新的觀念,發現新的開始。作為教學更應具有一種前瞻性,我想立體構成的教學中空間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啟發和思考。

⑥ 展示空間形態設計依據怎麼寫

本設計依據現行的下列規范與規程
1、《建築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准》(GB50068-2001) 2、《建築結構荷載規范》(GB 50009-2001)2006版 3、《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2010); 4、《建築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2010); 5、《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 50003-2001); 6、《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2011); 7、《建築樁基技術規范》(JGJ 94-2008); 8、《建築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准》(GB50223-2008) 9、《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 50108-2008) 10、《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DB 33/1001-2003) 11、《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 3-2010) 12、《人民防空地下室設計規范》(GB 50038-2005)

⑦ 簡述空間形態的構成方式

形態除了空間本質屬性外,還有多樣性、可感性、變通性等不同屬性,對於「形態」這一詞的復雜化理解可衍生出多個交叉學科。當被賦予「空間」修辭時,其形態歸屬被類別化。空間形態不僅是現實空間中包容實體形態與虛空形態的有機整體,也是意識空間中對事物存在的主觀判斷,能夠在虛擬空間中呈現交流信息的綜合體。
重新界定的「空間形態」概念強調空間語境下事物形態在特定時空環境中整體有機特性的展現,以便闡釋出形態在主客觀空間中生成的原因、組成、關系、發展及趨向,易於運用中把握形態設計發展的本質。

⑧ 常見的基本空間形態有那些

1、下沉式空間( 也稱地坑 )。室內地面局部下沉,在統一的室內的空間中就產生了一個界限明確、富有變化的獨立空間。

2、地台式空間。與下沉式空間相反,如將室內地面局部升高也能在室內產生一個邊界十分明確的空間,但其功能,作用幾乎和下沉式空間相反。

3、凹室與外凸空間。凹室是在室內局部退進的一種室內空間形態,特別在住宅建築中運用比較蕾遍。

4、回廓與挑台。也是室內空間中獨具一格的空間形態。迴廊常採用於門廳和休息廳,以增強其入口宏偉、壯觀的第一印象和豐富垂直方向的空間層次。

5、交錯、穿插空間。城市中的立體交通,車水馬龍川魔不患,顯示出一個城市的活力,也是繁華城市壯觀的景象之一。

(8)空間形態的構思和創造擴展閱讀

人類感知形態的空間形式主要有三類:現實空間、意識空間、虛擬空間。沒有不具空間的形態,空間是形態存在的必備場所。現實空間中,自然界生物類形態(將來可能包括人造生物形態)一旦成形便不斷尋找類似的生存環境進行自我復制。

其隨環境調整自身,直到可依附環境的消亡;人工製成品形態(人造非生物形態)藉助人的思維這一宿主,在相似環境中不斷繁衍(如建築、傢具等);意識空間中主觀化形態雖多以內在抽象形式出現,卻都嘗試被意識傳遞而得到擴展。

閱讀全文

與空間形態的構思和創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