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創造力
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回造新事物答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它是知識、智力、能力及優良的個性品質等復雜多因素綜合優化構成的。
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力,是區分人才的重要標志。
(1)起創造性擴展閱讀
影響因素:
1、知識
包括吸收知識的能力、記憶知識的能力和理解知識的能力。吸收知識、鞏固知識、掌握專業技術、實際操作技術、積累實踐經驗、擴大知識面、運用知識分析問題,是創造力的基礎。
2、智力
智能是智力和多種能力的綜合,既包括敏銳、獨特的洞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效持久的記憶力和靈活自如的操作力,還包括掌握和運用創造原理、技巧和方法的能力等。這是構成創造力的重要部分。
3、人格
包括意志、情操等方面的內容。它是在一個人生理素質的基礎上,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創造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創造素質。優良素質對創造極為重要,是構成創造力的又一重要部分。
㈡ 創造性的影響因素主要有哪些
1、知識包括吸收知識的能力、記憶知識的能力和理解知識的能力。吸收知識、鞏固知識、掌握專業技術、實際操作技術、積累實踐經驗、擴大知識面、運用知識分析問題,是創造力的基礎。
任何創造都離不開知識,知識豐富有利於更多更好地提出設想,對設想進行科學的分析、鑒別與簡化、調整、修正;並有利於創造方案的實施與檢驗;而且有利於克服自卑心理,增強自信心,這是創造力的重要內容。
2、智力:智能是智力和多種能力的綜合,既包括敏銳、獨特的洞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效持久的記憶力和靈活自如的操作力,還包括掌握和運用創造原理、技巧和方法的能力等。這是構成創造力的重要部分。
3、人格:包括意志、情操等方面的內容。它是在一個人生理素質的基礎上,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創造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創造素質。優良素質對創造極為重要,是構成創造力的又一重要部分。
(2)起創造性擴展閱讀:
創造性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發明,二是發現。發明是製造新事物,例如瓦特發明蒸汽機,魯班發明鋸子。發現是找出本來就存在但尚未被人了解的事物和規律,如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律,馬克思發現剩餘價值規律等。
理解創造力這一概念要把握以下幾點:
①創造力是一種有別於智力的能力,創造力測驗的內容是智力測驗內容上沒有的,是智力測驗測不出來的能力;
②創造力指在各種創造性活動中的能力,既有科學創造活動,又有技術創造和藝術創造活動,還有其他方面的創造活動;
③新穎獨特是指前所未有、與眾不同,這是創造力的根本特徵;④創造產品(包括物質的和精神的)有社會或個人價值。
創造力與人格特徵也有密切關系,綜合多人研究的結果表明,高創造力者具有如下一些人格特徵:興趣廣泛,語言流暢,具有幽默感,反應敏捷,思辨嚴密,善於記憶,工作效率高,從眾行為少,好獨立行事,自信,喜歡研究抽象問題,生活范圍較大,社交能力強,抱負水平高,態度直率、坦白,感情開放,不拘小節,給人以浪漫印象。
㈢ 什麼叫做創造力
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它是知識、智力、能力及優良的個性品質等復雜多因素綜合優化構成的。
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力,是區分人才的重要標志。例如創造新概念,新理論,更新技術,發明新設備,新方法,創作新作品都是創造力的表現。創造力是一系列連續的復雜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動。它要求人的全部體力和智力的高度緊張,以及創造性思維在最高水平上進行。
(3)起創造性擴展閱讀
特徵
1、變通性
思維能隨機應變,舉一反三,不易受功能固著等心理定勢的干擾,因此能產生超常的構想,提出新觀念。
2、流暢性
反應既快又多,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表達出較多的觀念。
創造,顧名思義就是首先創立製造出新東西。在《辭海》里,創造是「創造前所未有的事物」。創造是一項復雜的人類活動,因此,要想對其進行有效的定義,必須顧及一定的事實,即創造本身包含創造的過程和創造的成果。
創造必須首先是具有豐富創造活動體驗的實踐過程,其次該實踐過程還應該有獨創性的成果。因此,創造是伴隨有獨創性成果出現的、具有豐富創造性體驗的實踐過程。
3、獨特性
對事物具有不尋常的獨特見解。聚合思維在創造能力結構中同樣具有重要作用。所謂聚合思維是指利用已有定論的原理、定律、方法,解決問題時有方向、有范圍、有程序的思維方式。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二者是統一的、相輔相成的。
人們在進行思維活動時,既需要發散思維,也需要聚合思維。任何成功的創造性都是這兩種思維整合的結果。創造力與一般能力有一定的關系,研究表明,智力是創造能力發展的基本條件,智力水平過低者,不可能有很高的創造力。
另外,創造力與人格特徵也有密切關系,綜合多人研究的結果表明,高創造力者具有如下一些人格特徵:興趣廣泛,語言流暢,具有幽默感,反應敏捷,思辨嚴密,善於記憶,工作效率高,
從眾行為少,好獨立行事,自信,喜歡研究抽象問題,生活范圍較大,社交能力強,抱負水平高,態度直率、坦白,感情開放,不拘小節,給人以浪漫印象。
㈣ 組合:一種重要的創造性思維方法是什麼意思
所謂組合,是把現實中分立的因素有機地加以排列和組合,以形成一種新事物或產生一種新結果。作為一種技法,組合在創造性思維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愛因斯坦認為,「組合作用似乎是創造性思維的本質特徵」。日本創造學家高橋浩指出:「創造的原理,最終是信息的截斷和再組合。把集中起來的信息分散開,以新的觀點再將其組合起來,就會產生新的事物或方法。」
美國窮畫家海曼變成百萬富翁就得益於組合方法。海曼經常用小鉛筆和小橡皮畫素描,往往畫了擦,擦了又畫。在畫的時候,他經常把橡皮條弄丟了。貧苦的海曼為了不讓橡皮條輕易地丟失,就開始想辦法,他把橡皮條切得很小,用鐵皮把它固定在鉛筆頂端,稍加工一下,就變成了現在任何一個文具店都可以買到的那種附有小小橡皮頭的鉛筆。海曼因此而獲得了專利權,後來成了富翁。
美國《讀者文摘》創刊也是運用組合方法的一個例子。一戰後,沃利斯頭腦中產生了一個將各個雜志中最優秀文章的精華匯集在一本期刊里的想法,創刊後深受讀者歡迎。目前這種薈萃形式的文摘報刊在世界各國愈來愈多。
我國歷史上有名的「田忌賽馬」也是運用組合方法的一個生動事例。
以上是運用組合方法的比較典型的例子,類似這樣的例子在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帶帽子的羽絨滑雪衫,就是帽子和衣服的組合;被稱為「傻瓜」的照相機,則由閃光燈加上電眼調節器,再加上照相機而組成;收音機加上錄音機,便成了收錄兩用機,幾種金屬組合在一起便變成性能不問的合金,把不同學科組合起來形成交叉學科(如物理化學、技術美學、科學哲學等);把幾種思想觀點有機組合往往產生一種新的思想和學說;我國目前進行的經濟體制改革,也無非是對原有資金、技術、設備和人力的重新組合而已……
生命感悟:組合是一種應用是很廣泛的創造技法。
㈤ 如何培養創造力
培養創造力的方式:
1,激發求知慾和好奇心,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特別是創造性想像,以及培養善於進行變革和發現新問題或新關系的能力;
2,重視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創性;
3,培養求異思維和求同思維。
對於人來說,創造力不僅是天賦和才能,而且還是一種責任。創造力不是「deus ex machina」(解決一個困難的出乎意外的方法),也不能呼之即來,由創造力富有成果的表現看來,創造力是教育、培養和實踐的結果。閱題在於洞察創造活動的全過程,為促進創造力創造先決條件。
影響創造力的因素:
1,知識,包括吸收知識的能力、記憶知識的能力和理解知識的能力。吸收知識、鞏固知識、掌握專業技術、實際操作技術、積累實踐經驗、擴大知識面、運用知識分析問題,是創造力的基礎。
2,智力,智能是智力和多種能力的綜合,既包括敏銳、獨特的洞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效持久的記憶力和靈活自如的操作力,還包括掌握和運用創造原理、技巧和方法的能力等。這是構成創造力的重要部分。
3,人格,包括意志、情操等方面的內容。它是在一個人生理素質的基礎上,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創造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創造素質。優良素質對創造極為重要,是構成創造力的又一重要部分。
創造力-網路
㈥ 如何培養和開發自己的創造性
【壹】被你誤解和低估了的直覺
提到直覺,給人感覺是不靠譜,譬如女人就是迷戀於直覺的生物。太多藝術家也是如此,所以,有人說女人就是天生的藝術家,她們的精神境界遠遠高於男人。
但讓我們大跌眼鏡的是,大名鼎鼎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也是具有極強的直覺能力的人,他迷戀於獲得的直接經驗,這些經驗讓他形成了相對論的體系。
原來直覺也是一種思維能力,所以,有時候雖然直覺看起來沒那麼靠得住,但很多時候又是可信的。可見,我們的直覺常常被自己浪費和低估了,白白浪費掉了而沒有好好利用。
想像區的開發其實決定著創造力的強弱。愛因斯坦說過: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當然,可能偉人的一句名言並不足以說明問題,但現實生活和工作中,身為普通人的我們何不切身感受到過想像力的重要性。
而制約想像力的天敵則是我們的慣性思維,顧名思義,慣性思維就是我們長年累月形成的定勢思維模式和固有解決問題的思路。這種慣性思維就像一堵看不見,卻無比強大、堅硬的牆,看似無形,卻堅不可摧。
㈦ 第二創造性是什麼
創新思維
創新與創新思維。什麼叫創新呢?創新是對當今世界,在我們國家出現頻率非常高的一個詞,企業家、政府官員,我們大學教授,我們在座的同學,幾乎都念念有詞地創新,同時,創新它又是一個非常古老的詞。在英文中,這個創新Innovation,它這個詞起源於拉丁語。它原意有三層含義,一個,更新。第二,創造新的東西。第三,改變。那創新作為一種理論,它的形成是在20世紀的事情。由一個學經濟學、學管理學,大家比較熟悉的一個人,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熊彼特,他在1912年,第一次把創新引入了經濟領域。換句話說,從經濟的角度他提出了創新,他認為創新就是要建立一種生產函數,實現生產要素的從未有過的組合。他從企業的角度提出了創新的五個方面。
一個產品創新,就是生產一種新的產品,要採取一種新的生產方法。工藝創新,要開辟市場,市場開辟,市場開拓創新。要採用新的生產要素,要素創新。第五,制度、管理體制、管理機制,制度的創新,他提出了五個方面。美國另外還有個管理大師,學經濟 學管理的,大家非常熟悉,這個人叫德魯克。他第一次在20世紀50年代,上一個世紀的50年代,把創新引進管理領域,有了管理創新。他認為創新就是賦予資源以新的創造財富能力的行為。現在「創新」兩個字擴展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比如我們講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經營創新、技術創新、教育創新、分配創新。我們同學們的學習方法也要創新。
那麼對創新我們有多方面的理解,對創新我們有多方面的理解,說別人沒說過的話叫創新,做別人沒做過的事叫創新,想別人沒想的東西叫創新。我們有的東西之所以叫它創新,就是因為它改善了我們的工作質量,改善了我們生活質量,有的是因為它提高了我們的工作效率,有的是因為它鞏固了我們的競爭地位,有的是對我們經濟,對社會、對技術產生了根本影響。所以我們叫它創新,但是創新不一定非得是全新的東西,我舊的東西以新的形式包裝一下,包裝舊的東西叫創新。我舊的東西以新的切入點叫創新,我總量不變改變結構叫創新,結構不變改變總量叫創新。
那麼我下面講一個案例,有那麼一個公司,它通過很多方法提高勞動生產率。就發現這四個車間呢,勞動生產率採取很多方法,提高提高提高。提高到一個臨界點,再一提高非常難。怎麼提高勞動生產率,有的人給他出了這個主意,就分析這四個車間的員工的構成。就發現第一個車間都是男孩,好,就加了幾個女孩進去,效率提高。我們經常有人說的叫男女搭配,工作不累。第二個車間都是一些青年人,加了幾個中老年進去,老成持重。加進去效率提高。第三個車間都是中老年人,加了幾個年輕人進去,有新鮮活力,效率提高。那麼第四個車間呢?老的少的,有男的女的,都有,怎麼提高效率?他們分析就發現,這個車間都是本地人,都是本地人,加幾個外地人進去,都拚命地干,效率提高。還是這么多人,就把結構變換一下,這就叫創新呢,這就是創新。所以同學們,創新到處有,創新就在我們身邊。
那下面我講第二個問題,創新思維,剛才我們講了什麼叫創新。我們知道了創新思維,什麼叫做思維呢?指向理性的各種認識活動,創新思維它有很多特點。比如它有理性的、非理性的。有相同的、相異的。我們認為創新思維,它最大的特點是什麼。相異性、差異性,非常突出。同樣一個問題,不同的人他有不同的思維,不同的人他有不同的思維,同樣一件事,不同的人他有不同思維的。
我們舉一個案例,兩個推銷人員到一個島嶼上去推銷鞋。一個推銷員到了島嶼上之後,氣得不得了,就發現這個島嶼上每個人都是赤腳。我們重慶話叫做打光腳板,赤著腳沒有穿鞋的。他氣餒了,沒有穿鞋的,推銷鞋怎麼行,這個島嶼上是沒有穿鞋的習慣的。馬上發電報回去,打手機回去,鞋不要運來了,這個島上沒有銷路的,每個人都不穿鞋的,這是第一個推銷員。第二個推銷員來了,高興得幾乎昏過去了,不得了,這個島嶼上的鞋的銷售市場太大了,每一個人都不穿鞋啊,要是一個人穿一雙鞋,不得了。那要銷出多少雙鞋出去,馬上打電報,空運鞋來,趕快空運鞋。同樣一個問題,你看,不同的思維得出的結論是不同的。
那麼我們剛才講了,思維它有相異性的特點,還有很多特點,我們不去過多地談它。思維它有多種形式,思維有多種形式,有抽象思維、概念思維、邏輯思維、形象思維、意象思維、直感思維、社會思維、靈感思維、反向思維、相關思維等等。創新思維,思維有很多很多種形式,創新思維是其中一個。那什麼叫做創新思維呢?我把創新思維的概念,比較長一點。我把它奉獻給各位朋友、各位同學。我們說的創新思維就是不受現成的常規的思路的約束,尋求對問題的全新的獨特性的解答和方法的思維過程。不要受什麼約束,要全新的。尋求對問題的全新的獨特的這樣的解答,這樣的方法尋找出來,這樣的思維過程,我們叫創新思維。創新思維它是相對於傳統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是所有人都有的。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同學,你們都有創造性思維,你們都有創新思維。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用它,大量的創新思維被埋沒了。比如小孩、小學生問老師,老師,天上有一個太陽,會不會有兩個太陽?老師說,瞎說。「國無二君,天無二日」,怎麼會兩個太陽。完了,小孩的創新思維就被泯滅了,天上可能就有兩個太陽,五個太陽。宇宙無限,銀河系太陽系可能有很多,這個創新性思維就被埋沒了。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平常人他是傳統性的思維,常規性的思維佔主導,所以它的創造力發揮不出來。
第三,為什麼要有創新性思維,為什麼要創新思維。我們江總書記對創新,對創新思維對創造力,他有很多重要的講話。比如,江主席江總書記講的最著名的一句話是,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江總書記還講了,迎接未來的科學技術挑戰,最重要的是堅持創新,勇於創新。2001年江總書記又多次提出要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我們都知道,有一個偉大的科學家,相對論之父愛因斯坦。愛因斯坦在1936年10月15日,在美國高等教育紀念高等教育300周年的紀念大會上,他有一段講話。他說,沒有個人獨創性和個人志願的統一規格的人所組成的社會將是一個沒有發展可能的不幸的社會。管理大師德魯克他說,對企業來講,要麼創新要麼死亡。我們人類社會就是一部創新的歷史,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就是一部創新的歷史,就是一部創造性思維實踐,創造力發揮的歷史。那創新的重要性,我具體說。
第一, 前提。它是一個重要的前提,創新。什麼前提?創新思維是創新實
踐,是創造力發揮的前提。思路決定出路,格局決定結局,思維、思路,思路決定出路。舉個簡單的案例,大家看過美國的大片《泰坦尼克號》,《泰坦尼克號》一個致命的思維錯誤。它錯誤錯在哪兒呢,它認為船造得越大就越不會沉,越不會翻船,是船都有可能沉。當然我這里要補充一下,有兩種情況下一般船它不會沉。一種情況這個船造得挺大,大得跟那個水塘一樣大,它就不會沉了,是吧,不會翻船了。第二,這個船呢。有一次國際上有一個海戰,甲方打乙方,打這艘船,再怎麼打,打無數個炮彈都有了,就是打不沉。什麼原因?它擱淺了,它擱淺了不會沉吧。一般講是船都會沉的,所以《泰坦尼克號》它犯了個致命的缺點錯誤,認為船造得越大就不會沉。在這個思維前提錯誤的情況下,所以必要的救生艇救生衣它沒帶夠的。你看翻船了,傾斜了,沉船了。救生艇救生衣不夠,望冰山的望遠鏡沒帶的,肉眼看到冰山了,方向轉不過來。因為它認為船不會沉,它這個思維前提,這是個前提。所以我們說,創新思維是創造性實踐的前提,是創造力發揮的前提。
第二, 它不光是個前提,是個法寶,是個什麼法寶,是企業競爭的法寶。
是我們一個單位、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競爭的法寶。今天的社會是競爭的社會,
靠什麼競爭,靠特色、靠創新、靠點子、靠思路。所以我們說,我們今天企業的競爭也好,我們很多競爭也好,創新思維它是個法寶。
第三,育人。創新思維對我們培養人,培養人才,培養高素質的人才非常有重要性。我們現在由於舊的教育制度,包括曾老師講課,創新性還是不夠的,啟發性還是不夠。我曾老師講課的典型的方法是,第一章第一節,大一二三,小1 2 3。(1)(2)(3),ABCD。層次清楚,邏輯性強。於是我們老師講筆記,學生記筆記整理筆記,背筆記考筆記,最後掌握的是一本筆記。創新思維不夠的,我們非常缺乏的是創新性的創造力發揮的這樣的人才。所以給我們的中國教育,給我們重慶大學的教育,給我們哪怕是中小學的教育,哪怕是幼兒園的教育,哪怕是家庭的教育,哪怕是社區的教育,社會的教育,提出了個非常非常重要的課題,育人要在創新思維,創造力發揮方面下工夫。
創新的重要性。第四,作用。創新對我們每項工作都有作用,對我們每項工作都有作用,對我們的學習,創新有作用。創新思維對我們教書,創新有重要作用。對我們的改革開放,創新有重要作用。那我這里講一下兩個大學生的故事,兩個大學生畢業了,分配到一個公司去工作,兩年過後,公司老總提拔了A大學生當副科長,B大學生心理不平衡了,我們兩個不是一塊來的嗎,工作我們都非常努力,怎麼提拔了A大學生,不提拔我啊。找到老總,老總你今天給我說清楚,你交給我的任何工作,我都踏踏實實完成了,怎麼提拔A不提拔我,我們一起來的,你給我說清楚,我心理不平衡。老總非常有耐心,老總說小B。那你,我要給你說清楚了。但是你來了這么久,你幫我干一件事吧,下午四點半呢,你到街上隔壁的自由市場上去,你看有什麼東西賣沒有,回來跟我說一聲。小B說那好,我去看一下。小B去了,咚咚咚咚下樓,一會兒回來了,老總,市場上有個農民推了個手推車,在賣土豆馬鈴薯。老總說好,老總說這一車土豆大概有多少斤呢。那老總我沒問,我去問一下,噔噔噔噔下樓了,一會兒回來了,老總,一車土豆300多斤。老總說它大概多少錢一斤呢,噢,這個問題我還沒問,老總那我去問一下,噔噔噔下樓了,一會兒回來了。老總,八毛錢一斤。老總說,要是我全部300多斤都買了,他少不少啊。噢,這個問題我要去問一下,老總你等一會兒,噔噔噔下樓了,一會兒回來了。老總,六毛錢一斤他就賣。300斤呢,他六毛錢一斤就賣的。老總看他跑了四趟,汗水出來了,端一杯熱茶過去,坐下。小B你坐下休息一下。又把提了副科長的小A叫過來,小A你到隔壁市場上去看一下有什麼東西賣沒有,回來給我講一下。小A噔噔噔噔去了,一會兒回來了。老總,有個農民推著一車土豆在賣。老總說,大約有多少斤重啊。老總,順便問了一下,300斤多一點。那老總說,多少錢一斤呢。老總,我也順便問了一下,八毛錢一斤。老總說全部買了,他少不少,老總,我順便問了一下,六毛錢一斤他就賣。老總說叫他來,我們都買了,我已經叫到門口了,只等你一聲令下就進來。小B一看到這個全過程,不講話了,老總我繼續干,我會好好乾的。老總希望有踏踏實實乾的人,包括大學的同學。還希望有創新思維,自覺地理解老總的意圖,創造性地地理解老總的意圖,他很希望有這種人才呢。
我們今天改革開放每取得的一步成就,你看都與創新思維的實踐都有關系。那接下來,第四,創新思維的主要方法。創新思維這么重要,它又是前提,又是法寶,又是重要作用。它有這么多好的,那我們怎樣具備創新思維呢?我們的方法呢?
第一,我們要打破創新性思維的障礙。我們要創新思維有障礙的,我認為主要有三大障礙。第一,思維定勢。你的思維定在那兒了,你的思維進了牛角尖了,出不來了,那你的創新思維就不可能展現出來,那一個人的思維為什麼會定在那兒,動不得了。為什麼進了牛角尖,進了死胡同,就出不來了,這個思維定勢是怎麼產生的呢,一個權威,一個是從眾,權威說過了,我們就沒法說了,我就定在那兒了。還有什麼從眾,從眾心理,就是個體他順應了群體,盲目地有理無理地順應了群體,順應了先驗,我過去是這樣的,我現在的思維也定在那兒。先驗,還有情感。這四大因素使我們的思維定在那兒了。
我舉個案例,這里我舉個案例,有一個中小學的老師,對中小學生出了一個考題。同學們,現在我要提問題,問大家。在一條船上有75頭牛,有32隻羊,問船長的年齡有多大,這個船上有75頭牛,有32隻羊,問船長的年齡有多大。抽樣調查的結果,一個班有百分之七八十,都是75減32,船長43歲,75頭牛減32隻羊,船長43歲。同學們,這是一道沒有答案的題啊,那個船長的年齡,他和75頭牛,和32隻羊有什麼關系,沒有關系的。可是中小學生一看,這個題出出來了,肯定有標准答案,他們還是動了腦筋了,他們一相加,也一想,一加,75加32 ,107歲。107歲能開船嗎?早就退休了。他們一除,一除出來,75除32,二點幾歲。又一乘,一乘起來,2000多歲,他動腦筋了,75頭牛減32隻羊43,43歲開船不正好嗎,這就是思維定勢就定在那兒了。有一句經典的語言叫做什麼呢,思維一旦進入死角,其智力就在常人之下。你的思維一旦進入死角,進入定勢,你的智力,再聰明的人的智力就在常人之下。所以,我們既然創新思維要具備,首先是要把思維定勢要打破。
那第二,我們要思維創新。要打破第二個,思維慣性。習慣性思維,傳統性思維,思維慣性。舉個例子,老師又問中小學同學了。同學們現在有一個聾啞人,又聾又啞,說不出話來,聽不見呢。他到五金商店去買一個釘子,他說不出話就怎麼辦?比劃。人家就給他一個hammer(錘子),給他一個榔頭?hammer。他搖手,不,他是要買釘子,他就使勁比劃。就這點東西,不是hammer不是榔?頭,肯定是釘子,給他了,他非常高興,點頭,高興。老師一說同學們,下面又有一個盲人,一個瞎子,他要買剪刀,我們怎麼用最簡潔的方式表達。那個同學們說,老師老師我們知道,現在不能這樣比劃了,要這樣比劃。全班同學都贊成這樣比劃,老師說他不需要比劃,他直接說買剪刀,因為他是盲人,瞎子們嘴巴會說是吧。你看前面就是比劃,老是比劃比劃比劃,把你的思維引進,引進什麼,引進比劃的思維定勢上了,叫思維慣性。除了這個以外,我們還要打破一個叫思維封閉。你站得層次太低了,沒有站得很高,思維封閉了,當然就不能創新了。思維封閉,要打開思維的空間。
這里有個案例,叫做避免霍布森選擇。避免霍布森選擇是什麼意思呢?霍布森300多年前英國郊區,倫敦的郊區,英國倫敦的郊區有一個人叫霍布森 。他養了很多馬,高馬、矮馬、花馬、斑馬、肥馬、瘦馬都有。他就對來的人說,你們挑我的馬吧,可以選大的、小的、肥的,可以租馬、可以買馬。你們都可以選呢,人家非常高興去選東西了,但是整個馬圈它旁邊有個很小的洞,很小的門,你再選大的馬出不來的,它的門很小。後來獲得諾貝爾獎的一個人叫西蒙,就把這種現象叫做霍布森選擇。就是說,你的思維你的境界只有這么大,沒有打開,沒有上層次,思維封閉。那怎麼辦呢?我們要採取多向思維法,打開了,我們採取多向思維法。第一,順向思維,第一叫順向思維。順向思維,順向思維是什麼?就是按照邏輯按照規律按照常規去推導。
除了順向思維以外,我們還有什麼呢,逆向思維,也叫反向思維,倒過來思維。長期這樣思維不行,我們完全反過來。比如大家聽說過這個物理學家費曼,美國著名的物理學家費曼,在1959年他做了個報告,叫什麼?《在底部還有很大的空間》,他就有個著名的叫費曼設想。《在底部還有很大的空間》,什麼意思?我們從小接受教育,叫做鐵棒磨成針。貪玩出來,看到老太太磨鐵棒,問她,磨它幹啥。她說磨針,我們的思維都是把這個大的物件把它加工成拆分成小的。費曼這個物理學家就提出,把很小的東西加工成大件,完全思維倒過來了。20世紀80年代出現了納米技術,就是根據費曼設想來的,逆向思維。除了逆向思維以外,還有轉向思維。我轉一下,轉向思維包括前向思維,後向思維,由上而下的思維,由下而上的思維,還有要借腦思維,借人家的大腦來思維,都是創新思維。這樣我把第一個大問題講完了。創新和創新思維。
下面我簡單地講一下第二個問題,創造力的發揮。創造力是一個人與生具有的兩大能力,一創造力,第二破壞力。創造力和破壞力是人與生具有的,而且與人相伴終生,走到地老天荒,走到天涯海角。人們的年齡不同文化不同,知識不同學歷不同,他的創造力也不同。
第一,什麼叫創造力?我們給它下一個長長的定義,什麼叫創造力,我們下一個長長的定義,根據一定的目的和任務,運用一切已知條件和信息,開展能動思維活動,經過反復研究和實踐,產生某種新穎的獨特的有價值的成果,這種能力我們叫創造力。那我們關心的不是什麼叫創造力,關心的不是它的很多理論,我們關心的是我們如何充分發揮創造力,如何把它充分發揮出來。這里我提這樣幾點,第一,環境。要營造一個充分發揮創造力的良好的環境。這個良好的環境,我認為至少有這三大環境。第一,寬松的環境,相對寬松,愉快的愉悅的情況下,創造性發揮出來。思想,一個人沉重的枷鎖背上,你想到是枷鎖,那兒想到是創造啊。
我們今天就讓每個人,你的單位,你的環境要寬松要愉悅,去掉枷鎖,才能發揮出來,所以要寬松。其次要適度緊張,這也是個好的環境呢,適度緊張,怎麼么個適度緊張呢?適度緊張就是說,適度緊張可以把創造力發揮出來。你看我們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我們還被迫發出最大的吼聲,起來。適度緊張,說的是一群獵人帶著人上山打獵,遠遠看去煙霧繚繞,一隻老虎向他們撲來,獵人張弓開箭,把老虎射了,其他人趴下了等,等了不久一看,沒想到過去一看,哪是老虎啊!是一個石頭向他們撲來,石頭樣子像老虎撲來。但是大家驚呆了,一箭過去把石頭射成兩半,全部傳開了,力氣好大噢,把石頭都劈開了。回去到處傳,有的人不相信,怎麼會力氣再大,怎麼把石頭射開嘛,再弄個石頭讓他射,好,他就張弓開箭,1箭2箭20箭,石頭都開不了。因為他在第一箭射的時候,他以為是老虎向他撲來,他有生命危險,所以他射去,用了全部的力量。他在適度緊張的狀況下,在危機狀況下,所以為了讓創造力出來,有時候要製造一點危機,讓大家認識到有危機感。
第三,無畏的環境。創造力的發揮要無所畏懼,有所畏懼,他的創造力出不來,同學們,有個中學數學老師高中數學老師,給同學們布置家庭作業,布置了四個題。同學們唰唰唰唰在黑板上寫個四個家庭作業,讓大家回去做。這個同學回家做第一道,很輕松做出來了。第二個題稍微難一點,也做出來了。第三道題確實有點難,做了不到一個小時做出來了。第四個題他怎麼也做不出來,他說今天怎麼搞的,我的題應該都做出來,做不出來啊。使勁做,直到東方發白,熬了一個通宵,做出來了。第二天給了老師,老師,我的家庭作業做完了。老師第一個打勾,第二個打勾,第三個打勾,第四個雖然也打勾,但是打得非常凝重,打勾。老師驚呆了,哇!你怎麼把這個題做出來了!因為老師他沒有注意,順便把一個世界難題寫在黑板上,世界上都沒有人能夠解答的,這個同學他結果一下子給解出來了。你要是在黑板上說,這是世界難題,全世界是沒有人能解的。那個同學下去,挨都不挨它。無畏才能創造,無所畏懼,那這個環境我們有了。第二,要積極開發創造思維,要積極開發。怎麼積極開發?第一要充滿好奇心。特別是司空見慣,熟視無睹的,你要問一個為什麼。比如剛才講的活塞拔掉,水帶著漩渦下去,這個每個人都看見了,你充滿了好奇心。同學們我們要充滿好奇心呢。有人戲稱什麼叫科學,科學它有很多含義,科學是人類認識客觀世界的理論的總結,這是對的。有人戲稱什麼叫科學,他說科學是滿足科學家好奇心的一個東西。好奇心,要充滿好奇心。其次要有豐富的想像力,豐富的想像力是創造性發揮的前提是基礎,哪怕是異想天開,哪怕是異想天開,要有豐富的想像力,我舉個案例。
1984年在美國里根當總統的時候,美國一批小學生,在學校讀書,讀煩了,老師帶他們到戶外去玩耍。小孩到了戶外,什麼都新鮮呢。啊!藍天,啊!白雲,啊!蛐蛐、小溪、麻雀,非常高興,看到什麼都新鮮。到了一個樹叢中,蘆葦叢中,就發現一個蛋。噢!全都圍過來,十幾個人圍過來,蛋呢!高興。大家都猜猜是什麼蛋,有的說是麻雀蛋,不,麻雀的沒有這個蛋大,怎麼是麻雀蛋呢?有人說是恐龍蛋,恐龍死了好多年,怎麼有恐龍蛋呢?鴨蛋、雞蛋猜不出來,有的小孩說猜它幹啥,把這個蛋抱回家,放在孵化箱裡面孵化、加溫,孵出來是什麼就是什麼。其他同學說ok ok,我們抱,把蛋抱回家了,放在孵化箱裡面然後加溫,眼睛一直對准這個孵化箱看呢,看到底出來是什麼。就看啊就等待啊,等待是非常難熬的。終於蛋殼裡面在躁動,蛋殼破了,裡面的東西出來了,全部驚呆了。哇!什麼?里根總統,這個蛋殼裡面出了個里根總統。是不可能的。這是1984年美國全國推薦的一篇優秀小學生作文,我們放在我這兒,要是我給他批改的話,我肯定是不及格,零分。記敘文不符合程序。第二,結尾怎麼出來一個東西就完了,怎麼沒有拔高。第三,亂想。怎麼會出來里根總統,放在我們這兒,就出來曾老師或者什麼,怎麼可能。他又讓他可以想像出來里根總統。豐富的想像力,哪怕是異想天開,你引導嘛,糾正嘛,引導他嘛,豐富的想像力。所以不要泯滅學生的豐富的想像力啊,特別是我們大學,大學要探險,要引導研究生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探險,interplesion,探險家。
第三,要有良好的心態,創新要有良好的心態。這個良好的心態一個是積極向上的心態,為了社會進步,積極向上的心態。本來你就消極,但是你有積極的心態,比如這是半杯水,一個消極心態的人會說糟了糟了,只有半杯水了怎麼辦呢?一個積極心態的人會說,還是這半杯水,會說好啊,太好了還有半杯水。你看同樣是半杯水心態不同,所以我們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其次要經得起挫折,經得起失敗。有這個心態,要經得起挫折,經得起失敗,發明電的愛迪生,失敗了1000多次,最後成功,一千零幾次。記者問愛迪生,你都失敗了1000多次還在努力,他說我不是失敗了1000多次,是成功了1000多次,每一次你們認為是失敗,我認為是成功。
第四,要交流信息。通過交流信息產生創新的思想火花,通過交流信息產生創新的思想火花。我在1993年我寫的一本書中間,我講了這樣一段話。我說假如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梨子,我把我的梨子給你,你把你的蘋果給我,我們交換一下物質,最後是什麼?數量沒有增加,質發生變化。你的蘋果變成我的梨子,我的梨子變成你的蘋果,量沒增加,質發生變化,但是你有一個思想,我有個思想,我們交換一下思想就不同了,你的思想給我,你原來的思想還在,你給了我,我把我的思想給了你,你原來一個思想,現在變成了兩個思想,你給了我一個思想,我原來的思想還在,我也有兩個思想了。而在思想碰撞過程中,要是碰出新的思想,新的思想火花,就有3個思想,4個思想,5個思想出來,所以要交流。在一次國際研究大會上,中國有個學者叫許國泰,他是中國創造學會的會員。第三,舉一張紙,我明天將證明這個曲別針將有上億種用途。下面又鼓掌,第二天他怎麼證明。曲別針有大的小的,不同的重量做成不同的砝碼,天平上的砝碼,它有多少個?它是金屬,可以和酸發生作用,那要發生好多種作用。它可以做成1、2、3、4等阿拉伯數字,那可以做成好多種數字。它可以做成ABCDEFG,它又可以做成好多種字。它可以做成阿拉伯文,可以做成俄文,做成好多字。上億種用途。通過交流,創新思維,創造力出來。
㈧ 一個有開拓性,創造性的人往往在任何時候都會表現出
這句話是講創造性思維的。他的全文是「任何人都能在商店裡看時裝,在博物館里看歷史版。但權是具有創造性的開拓者在五金店裡看歷史,在飛機場上看時裝。」主要意思是:新的觀念、好的主意常常來自攔腰截斷那些經訓練而成的思維疆界,把目光投向新的領域。善於從不同的角度和思維去發現問題。因為高人從五金店賣的工具的先進性和種類,可以判斷出該地區的發展水平和經歷。而能做得起飛機的人才能買得起新潮的高檔試裝。
㈨ 意識具有目的性,主動創造性,分別是什麼意思,區別是什麼
(1)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就是說我們認識世界都有一定的目的,並通過計劃去實現我們的認識.比如我想知道怎樣才能使我的博客更加受歡迎,(這是目的)我就會去了解受歡迎的博客有哪些成功的要素。(這就是計劃)
(2)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為了弄好我的博客,我有空就會在頭腦裡面設計我的博客,讓我的博客看起來更好看,更方便讀者閱讀(這就是主動創造性),雖然網上能美化博客的元素有很多,但我在設計時不可能把它們全部用在我的博客上,這樣會很雜亂,我只能選擇最需要的元素放在博客上。(這就是自覺選擇性)
學習其實就是認識世界的活動了,學習是有目的的,而且我們的學習一般都是有步驟的。
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會主動創造出很多東西(比如舉一反三),而且還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學習。
(9)起創造性擴展閱讀
意識的能動作用
辯證唯物主義在堅持物質決定意識,意識依賴於物質的同時,又承認意識對物質有能動作用。意識的能動作用是人的意識所特有的積極反映世界與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動。主要表現在:
第一,意識反映世界具有自覺性,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人是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去確定反映什麼、不反映什麼、怎樣反映,表現出主體的選擇性。
第二,意識不僅反映事物的現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意識反映對象不只是一般地模仿,而是能動地創造。意識既有對當前的反映,又有對過去的追溯和對未來的預測,可以超越特定時空的限制。
第三,意識具有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的作用。改變世界或創造世界不僅意味著強化客觀世界的變化過程,而且意味著創造出世界上所沒有的東西,創造出沒有人的參與永遠也不可能出現的東西。
第四,意識還具有指導、控制人的行為和生理活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