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子顯微鏡是誰發明的
德國柏來林工科大學的年輕研究員盧源斯卡,1932年製作了第一台電子顯微鏡——它是一台經過改進的陰極射線示波器,成功地得到了銅網的放大像——第一次由電子束形成的圖像,加速電壓為7萬,最初放大率僅為12倍。盡管放大率微不足道,但它卻證實了使用電子束和電子透鏡可形成與光學像相同的電子像。
⑵ 光學顯微鏡是誰發明的它的原理是什麼主要應用於哪些領域
可以說是伽利略。
早在公元前一世紀,人們就已發現通過球形透明物體去觀察微小物體時,可以使其放大成像。後來逐漸對球形玻璃表面能使物體放大成像的規律有了認識。1590年,荷蘭和義大利的眼鏡製造者已經造出類似顯微鏡的放大儀器。1610年前後,義大利的伽利略和德國的開普勒在研究望遠鏡的同時,改變物鏡和目鏡之間的距離,得出合理的顯微鏡光路結構,當時的光學工匠遂紛紛從事顯微鏡的製造、推廣和改進。
醫院是顯微鏡的最大應用場所,主要用來檢查患者的體液變化、入侵人體的病菌、細胞組織結構的變化等等信息,為醫生提供製定治療方案的參考依據和驗證手段,在基因工程、顯微外科手術中,顯微鏡更是醫生必備的工具;農業方面,育種、病蟲害防治等工作離不開顯微鏡的幫助;工業生產中,精細零件的加工檢測和裝配調整、材料性能的研究是顯微鏡可以的顯身手的地方;刑偵人員常常依靠顯微鏡來分析各種微觀的罪跡,作為確定真凶的重要手段;環保部門檢測各種固體污染物時也得助顯微鏡;地礦工程師和文物考古工作者藉助顯微鏡所發現的蛛絲馬跡可以判斷深埋地下的礦藏或推斷出塵封的歷史真像;甚至人們的日常生活也離不開顯微鏡,如美容美發行業,能用顯微鏡對皮膚、發質等進行檢測,當能獲得最佳的效果。可見顯微鏡與人們的生產生活結合得是多麼的緊密。
本篇由小編進行網路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本人,本人會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⑶ 顯微鏡的發明者是誰
亞斯·詹森和漢斯·利珀希。
亞斯·詹森,荷蘭人,發明家,顯微鏡的發明者之一,與荷蘭科學家漢斯·利珀希各自獨立發明了顯微鏡。眼鏡製造商亞斯·詹森在1590年左右發明了顯微鏡。它由凹面鏡和凸面鏡組成,製作水平很低。
雖然亞斯·詹森是顯微鏡的發明者之一,但沒有發現顯微鏡的真正價值。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亞斯·詹森的發明並沒有引起全世界的注意。顯微鏡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在它被發明之前,人類對周圍世界的概念僅限於用手持鏡片幫助肉眼能看到的東西。
(3)光學顯微鏡的發明擴展閱讀:
顯微鏡的發明過程:
最早的顯微鏡是16世紀末期在荷蘭製造出來的。發明者是亞斯·詹森,荷蘭眼鏡商,或者另一位荷蘭科學家漢斯·利珀希,二人用兩片透鏡製作了簡易的顯微鏡,但並沒有用這些儀器做過任何重要的觀察。
後來,有兩個人開始在科學上使用顯微鏡。第一位是伽利略,一位義大利科學家,在顯微鏡下觀察昆蟲後,首次描述了昆蟲的復眼。第二個是荷蘭亞麻織品商人列文虎克(1632年-1723年),自己也學會了磨鏡片,首次描述了許多肉眼看不見的微小動植物。
1931年,恩斯特·魯斯卡通過研製電子顯微鏡,徹底改變了生物學。這使得科學家可以觀察到小到百萬分之一毫米的物體,於1986年獲得諾貝爾獎。
⑷ 誰發明了顯微鏡
最早的顯微鏡是世紀末期在荷蘭製造出來的。發明者是亞斯·詹森,荷蘭眼鏡商,或者另一位荷蘭科學家漢斯·利珀希,他們用兩片透鏡製作了簡易的顯微鏡,但並沒有用這些儀器做過任何重要的觀察。
1931年,恩斯特·魯斯卡通過研製電子顯微鏡。這使得科學家能觀察到像百萬分之一毫米那樣小的物體。1986年他被授予諾貝爾獎。
顯微鏡是人類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物之一。在發明出來之前,人類關於周圍世界的觀念局限在用肉眼,或者靠手持透鏡幫助肉眼所看到的東西。
(4)光學顯微鏡的發明擴展閱讀:
顯微鏡的分類:
1、偏光顯微鏡
偏光顯微鏡(Polarizing microscope)是用於研究所謂透明與不透明各向異性材料的一種顯微鏡,在地質學等理工科專業中有重要應用。
2、光學顯微鏡
通常皆由光學部分、照明部分和機械部分組成。無疑光學部分是最為關鍵的,它由目鏡和物鏡組成。早於1590年,荷蘭和義大利的眼鏡製造者已經造出類似顯微鏡的放大儀器。
3、攜帶型顯微鏡
攜帶型顯微鏡,主要是近幾年發展出來的數碼顯微鏡與視頻顯微鏡系列的延伸。
4、數碼顯微鏡
數碼顯微鏡是將精銳的光學顯微鏡技術、先進的光電轉換技術、液晶屏幕技術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而開發研製成功的一項高科技產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顯微鏡
⑸ 顯微鏡是誰發明的
最早的顯微鏡是16世紀末期在荷蘭製造出來的。發明者是亞斯·詹森,荷蘭眼鏡商,或者另一位荷蘭科學家漢斯·利珀希,他們用兩片透鏡製作了簡易的顯微鏡,但並沒有用這些儀器做過任何重要的觀察。
後來有兩個人開始在科學上使用顯微鏡。第一個是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他通過顯微鏡觀察到一種昆蟲後,第一次對它的復眼進行了描述。第二個是荷蘭亞麻織品商人列文虎克(1632年-1723年),他自己學會了磨製透鏡。他第一次描述了許多肉眼所看不見的微小植物和動物。
(5)光學顯微鏡的發明擴展閱讀:
光學顯微鏡由光學系統、照明裝置、機械裝置三部分組成。電子顯微鏡由鏡筒、真空裝置和電源櫃三部分組成。具體介紹如下:
1、光學顯微鏡的光學系統包含目鏡和物鏡,物鏡接近被觀察的物體,物鏡的分辨力決定了顯微鏡的分辨能力,物體的細微結構經過目鏡的放大作用,能達到人眼所能分辨的大小即可分辨出來。照明裝置包含反光鏡和聚光器。
2、反光鏡主要裝在鏡座上面,有平、凹兩面。凹面鏡聚光作用強,適於光線較弱的時候使用,平面鏡聚光作用弱,適於光線較強時使用。聚光器位於鏡台下方的集光器架上,由聚光鏡和光圈組成,其作用是把光線集中到所要觀察的標本上。
3、機械裝置的作用主要是用來固定與調節光學鏡頭,固定與移動標本等。主要包括鏡座、鏡臂、載物台、鏡筒、物鏡轉換器、與調焦裝置組成。
⑹ 光學顯微鏡的發明者
電子顯微鏡:(electron microscope,EM)
1.原理:
(1)電子顯微鏡不使用可見光,而是利用電子束穿透標本來聚焦。
(2)顯微鏡的解析度和其所使用的放射線波長成反比:電子束的波長遠比可見光的波長短得多→現代電子顯微鏡解析度可達0.2nm(為光學顯微鏡的1000倍以上)
2.種類:
(1)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EM)
jTEM用於研究細胞內部的超顯微構造
kTEM的電子束要能穿透切成薄片的標本
lTEM用可以彎曲帶電電子拋射軌道的電磁時來當作透鏡→用於聚焦和放大
m利用重金屬元素將細胞特定部位染色→加強影像的對比
n影像最後被投射於螢幕上供觀察和拍照
(2)掃描是電子顯微鏡:(SEM)
jSEM特別適用於研究標本表面的細微構造
k標本表面先鍍上一薄薄的一層黃金
l利用電子束掃描標本表面→電子束激發了標本表面的電子→被激發的電子被聚集後再聚焦於螢幕上(顯現標本表面的形態)
mSEM的景深很深→可供顯示三度空間的形態
3.缺點:
(1)先前用來處理標本的化學或物理方法→會殺死細胞
(2)顯微照片上會出現一些活細胞所沒有的添加物
⑺ 第一台光學顯微鏡是誰發明的
可以說是伽利略。
早在公元前一世紀,人們就已發現通過球形透明物體去觀察微小物體時,可以使其放大成像。後來逐漸對球形玻璃表面能使物體放大成像的規律有了認識。1590年,荷蘭和義大利的眼鏡製造者已經造出類似顯微鏡的放大儀器。1610年前後,義大利的伽利略和德國的開普勒在研究望遠鏡的同時,改變物鏡和目鏡之間的距離,得出合理的顯微鏡光路結構,當時的光學工匠遂紛紛從事顯微鏡的製造、推廣和改進。
17世紀中葉,英國的羅伯特。胡克和荷蘭的列文.虎克,都對顯微鏡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1665年前後,胡克在顯微鏡中加入粗動和微動調焦機構、照明系統和承載標本片的工作台。這些部件經過不斷改進,成為現代顯微鏡的基本組成部分。1673~1677年期間,列文虎克製成單組元放大鏡式的高倍顯微鏡。
⑻ 顯微鏡是誰發明的
發明者是亞斯·詹森,荷蘭眼鏡商,或者另一位荷蘭科學家漢斯·利珀希。亞斯·詹森與荷蘭科學家漢斯·利珀希各自獨立發明了顯微鏡。
最早的顯微鏡是16世紀末期在荷蘭製造出來的。發明者是亞斯·詹森,荷蘭眼鏡商,或者另一位荷蘭科學家漢斯·利珀希,他們用兩片透鏡製作了簡易的顯微鏡,但並沒有用這些儀器做過任何重要的觀察。
亞斯·詹森是它是用一個凹鏡和一個凸鏡做成的,製作水平還很低。詹森雖然是發明顯微鏡的第一人,卻並沒有發現顯微鏡的真正價值。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詹森的發明並沒有引起世人的重視。
(8)光學顯微鏡的發明擴展閱讀:
顯微鏡發展歷史:
1611年,Kepler(克卜勒):提議復合式顯微鏡的製作方式。
1876年,Abbe(阿比):剖析影像在顯微鏡中成像時所產生的繞射作用,試圖設計出最理想的顯微鏡。
1930年,Lebedeff(萊比戴衛):設計並搭配第一架干涉顯微鏡。另外由Zernicke(卓尼柯)在1932年發明出相位差顯微鏡,兩人將傳統光學顯微鏡延伸發展出來的相位差觀察使生物學家得以觀察染色活細胞上的種種細節。
1981年,Allen and Inoue(艾倫及艾紐):將光學顯微原理上的影像增強對比,發展趨於完美境界。
1988年,Confocal(共軛焦)掃描顯微鏡在市場上被廣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