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食療發明者

食療發明者

發布時間:2021-05-26 05:11:02

『壹』 食品行業的著名人有那些

□ 庄璐華
從一家瀕臨倒閉的企業扭虧為盈,並迅速成長為行業龍頭,山東遠洋食品公司全面、深刻地詮釋了科學技術與企業興衰的關系。
2001年5月,山東商界名人「扭虧大王」宋述孝(曾先後7次將陷入絕境的國企妙手回春)經過多方調研,冷靜分析市場形勢,果斷斥資4500萬購置了瀕於倒閉的深匯食品公司,重新冠以「遠洋」名稱,寓意新的公司將揚帆遠航。宋述孝帶領他的團隊趕上了打造「FD王國」的新征程。山東蕭陽遠洋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FD系列真空脫水食品,技術含量之高在全球都可以說獨一無二,其生產的諸如原味面、波菜雞蛋湯、草莓果、固體鮮牛奶、即食海參、餛飩、米粥、葡萄等15項獲國家發明專利的產品。
究竟什麼是FD?它為什麼有這么大的魔力呢?曾經運用於哪些行業?這項養在深閨人未識的新技術又能夠為食品行業帶來怎樣突破性的革命呢?
真空冷凍乾燥,英文「Freeze Dried」簡稱「FD」。FD技術起始於二十世紀初期;早在二戰期間,戰場上傷員需要大量的血漿,因其不易運輸和儲藏,血漿供應令人大傷腦筋。利用FD技術把血漿脫水,輕便且易攜帶,需要時注入生理鹽水,便可把細胞激活,新鮮血漿進入傷員身上,達到救死扶傷之目的,戰場醫療工作的效率大幅度提高。二戰結束後,FD這一成果被廣泛用於生物醫學、航空航天事業,其中,我國在眼角膜、皮膚以及腎臟等的脫水等多方面取得重大技術突破,為人類文明健康發揮了重要作用。六十年代,美國應用該技術生產凍干食品作為宇航員太空食品;七十年代,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日本消化吸收美國的FD科技成果,並對其進行深入研究,使FD技術及設備得到了突破性發展,從此,FD產品及設備進入了工業化生產時代 ,並主要用於醫葯、飲料、食品及農副產品的低溫脫水乾燥。
雖然在當地的餐桌上還是很少見到升華脫水的食品,但是這種技術的確不破壞原有物質的物理化學結構,而且是在不需要冷藏的情況下可以長期保存的。經過這種技術處理過的食品與經過加熱處理而脫水的食品的區別是,食物原有的質地、味道和香味不但沒有喪失,反而得到增強。
這種技術並不帶走食物含有的極輕的芳香油,因此,味道和香味不僅被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了,而且集中在水果蔬菜的表面。結果是盡管經過升華脫水的食品樣子不好看,但是吃起來要比新鮮水果更可口,這種技術適用於土豆、梨、胡蘿卜……
如今像湯和菜餚這類濃縮強化食品和其他經過升華脫水過的食品,與其說是為了普通人生產的,倒不如說是為宇航員、登山運動員和軍人生產的。盡管如此,食品公司發現升華脫水後的食品具有味道濃厚等新穎特點,因此它們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
我國農牧產品一直徘徊在原產或初級加工階段,技術含量總體偏低。目前國際市場對凍干食品供不應求,而我國不僅有豐富的蔬菜和肉食及水產資源,而且將此類食品資源加工成凍干食品的成本低廉。通過開發凍干蔬菜和肉食等食品,將提高我國出口食品的檔次,獲得較高的附加值。目前,我國生產的凍干食品主要包括 :湯料、蝦仁、半成品、保健品及方便麵調料等,年產量不足萬噸。據專家預測,到2010年,僅我國高檔方便麵輔料一項,約需凍干食品4萬噸,加上各種快餐配料、湯料、飲料等,每年凍干食品的消費將超過10萬噸。而事實上,傳統的脫水乾燥食品加工技術已遠遠不能滿足人們對健康食品的需求。FD技術因其特有的保鮮功能在冷凍食品中的應用開始受到廣泛的關注。
目前,中國已有多家食品加工企業在FD技術的運用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其中值得關注的是山東遠洋食品公司,其董事長宋述孝在歷時三年的時間里獲得十五項發明專利,在FD食品加工領域里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牛奶是家庭生活中的必需品,但它的保質期短,更不易在公共場所方便地食用。能不能通過FD技術使這一飲品達到隨用隨喝的程度呢?山東遠洋食品公司開始潛心研製,終於將半斤鮮奶經FD技術加工後製成了一個樟腦球大小的奶球。奶球經過開水沖泡復原後,就得到一杯色澤剔透、醇厚味的鮮牛奶。據悉,這一發明目前世界上僅有法國涉足。
海參屬低脂肪、高蛋白食物,營養價值極高,含有多種利於健康的成份。遠洋公司聘請具有專業經驗的高級廚師發制,經FD後,海參營養成份全部保留,食用後可100%地被人體吸收,而且達到用其他方法干制海參所無法比擬的效果。
中國方便麵業在經過了相當嚴峻的變革後正處於新的整合與創新期,這種最具中國民族特徵的產業從1992年以來的10多年裡,年產量從15億包快速增長到2002年的300億包,使我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方便麵生產國與消費國。在這種情況下,遠洋公司認為方便製品要想在市場上站穩腳根,關鍵要突出「個性化」。為此,他們又把追求的目光瞄準了FD原味面。經過幾個月的反復試驗,「神州一味」原味面順利上線,它的成功的結束了中國方便麵製品漫長的油炸歷史,原汁原味、100%純天然的綠色食品吸引了眾多百姓的眼球,並擺上了人們的餐桌......
我國FD食品產業尚處於發展初期,全國的FD設備裝料面積大約僅有18000M2,全年FD食品總產量僅1.5萬噸。從裝料面積說,我國只相當於日本80年代初水平。從產量說,我國只相當美國60年代中期水平。目前,我國FD食品的生產能力和產量,同農副產品極其豐富的人口大國極不相稱,發展空間極為廣闊,國內居民生活品質的提高而產生的對綠色食品的旺盛需求,是FD食品突破性增長的強勁動力。
目前,我國FD食品產業主要靠國際市場需求的拉動,98%以上產品出口外銷。特別在中國加入WTO以後,國際市場的需求量持續增加,我國已進入發展FD食品產業的大好時機。
美國、日本、歐洲等FD食品消費國每年都大量進口FD食品。這些國家由於本國生產成本越來越高,所以從其它國家的進口量越來越大。這些年來,外商到中國求購FD食品者絡繹不絕,生動的反映了國際市場對凍干食品需求的快速增長勢頭,FD產品必將掀起新一輪食品革命。

『貳』 食油是誰發明的

漫話中國食用油的歷史

作者:朱偉 來源:GLULU清真美食文化

中國遠古時的食用油都是動物油。古人對不同的動物油有專門的稱謂,如有角者提煉出來稱脂,無角者提煉出來稱膏。牛油羊油稱脂,豬油稱膏。同是脂,在脊又曰「肪」,在骨又曰「(月冊)」。而獸脂聚,又曰「(月囷)」。古人在不同的情況下會使用專門的油來烹飪,《周禮·天官·庖人》中記述掌管天子膳羞時供應肉食的官,根據不同的季節,使用不同的油煎和各種鳥獸。春天用牛油煎羊羔、乳豬;夏天用狗油煎野雞肉乾、魚干;秋天用豬油煎牛犢和鹿崽;冬天則用羊油煎鮮魚和大雁。不同的油搭配的材料也不同,《禮記·內則》記當時烹飪,「脂用蔥,膏用韭」。這里脂指凝固的油,膏指融化的油。周代脂膏的使用,一種是放入膏油煮肉,一種是用膏油塗抹以後將食物放在火上烤,還有一種就是直接用膏油炸食品。

使用相當長時間的動物油後,因為榨油技術的誕生,才始有素油。素油的提煉,大約始於漢,但不能食用,而是塗在絲織物上。芝麻油是最早的素用食油。芝麻大約是漢代傳入中國的,《夢溪筆談》:「漢史張騫始自大宛得油麻種來,故名『胡麻』。」大宛是古西域國名,今獨聯體中亞費爾干納盆地。漢時芝麻已有大量生產,榨油技術如何發明,早期如何操作,卻並無文字記載。
西晉張華的《博物志》上已記有用麻油制豆豉法:「外國有豆豉法:以苦酒浸豆,暴令極燥,以麻油蒸訖,復暴三過乃止。」芝麻油在唐宋成為極普遍的烹飪用素油。唐孟詵《食療本草》:「白麻油,常食所用也。」《夢溪筆談》:「如今之北方人喜用麻油煎物,不問何物,皆用油煎。慶歷中,群學士會於玉堂,使人置得生蛤蜊一簣,令饔人烹之,久且不至。客訝之,使人檢視。則曰,煎之已焦黑,而尚未爛。坐客莫不大笑。」
宋庄季裕《雞肋編》中有一節專記油,詳述宋代各種植物油的提取,認為諸油之中「胡麻為上」。庄季裕記,當時河東食大麻油,陝西食杏仁、紅藍花子、蔓菁子油,山東食蒼耳子油。另外還有旁昆子油(疑乃蓖麻油)、烏桕子油。婺州、頻州沿海食魚油。「宣和中,京西大歉,人相食」,又「煉腦為油,以食販於四方莫能辨也」。
至明代,植物提取的素油品種增多。《天工開物》記:「凡油供饌食用者,胡麻、萊菔(即蘿卜)子、黃豆、菘菜子為上;蘇麻、芸檯子次之;茶子次之,莧菜子次之;大麻仁為下。」,榨油方法:「北京有磨法,朝鮮有舂法,以治胡麻,其餘則皆從榨也。」《天工開物》還詳細記述了榨各種菜籽油的步驟,用其榨油法,胡麻每石得油四十斤,萊菔子每石得油二十七斤,芸檯子每石得三十斤,菘菜、莧菜子每石得三十斤,茶子得一十五斤,黃豆得九斤。但《天工開物》卻沒提到花生油。花生油是誕生得最晚的植物油。
清檀萃《滇海虞衡志》才始記花生油:「落花生為南果中第一,以其資於民用者最廣。宋元間,與棉花、蕃瓜、紅薯之類,粵估從海上諸國得其種歸種之。呼棉花曰『吉貝』,呼紅薯曰『地瓜』,落花生曰『地豆』……落花生以榨油為上。故自閩及粵,無不食落花生油。」檀萃所記之時乃清乾隆年間。但作於清嘉慶十八年的《調疾飲食辨》《油》篇中,卻只記植物油四種:脂麻油(芝麻油)、豆油、芸台油(菜子油)、吉貝油(棉花子油),並無花生油。李調元《粵東筆記》《油》篇記:「欖仁(橄欖)油、菜油、吉貝仁油、火麻子油皆可食。然率以茶子油白者為美,曰『白茶油』。黑色炒焦以為小磨香油名曰『秧油』。」也沒提花生油。《調鼎集》亦有《油論》:「菜油取其濃,麻油取其香,做菜須兼用之。麻油壇埋地窨數日,拔去油氣始可用。又,麻油熬盡水氣,即無煙,還冷可用。又,小磨將芝麻炒焦磨,油故香,大車麻油則不及也。豆油、菜油入水煮過,名曰『熟油』,以之做菜,不損脾胃,能埋地窨過更妙。」還是沒提花生油。
中國最早採用現代壓榨工藝進行食用油生產的是山東營口的豆油坊業。1896年,英商太古洋行設立了一新式油坊,用蒸汽機將黃豆壓碎,以手推鐵制螺旋式壓榨機榨油。

『叄』 飲食的起源

食物是指能夠滿足機體正常生理和生化能量需求,並能延續正常壽命的物質。對人體而言,能夠滿足人的正常生活活動需求並利於壽命延長的物質稱之為食物。 食物通常是由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水構成,能夠藉進食或是飲用為人類或者生物提供營養或愉悅的物質。食物的來源可以是植物、動物或者其他界的生物,例如真菌,亦或發酵產品像是酒精。人類藉由採集、耕種、畜牧、狩獵、漁獵等許多種不同的方式獲得食物。農業的出現是人類文明的起源。在此之前,人們食物來源靠的是狩獵和採集,其生活要以野生植物和動物提供的多少為轉移。隨著世界各地先祖們在採集經濟的基礎上和長期生活實踐中,逐步觀察和熟悉了某些植物的生長規律,慢慢懂得了如何培育作物。由於各地區經濟發展差異,世界上主要的早期農耕中心有三個地區,西亞、東亞、中南美洲。西亞的扎格羅斯山區、小亞細亞半島南部、東地中海沿岸的約旦、巴勒斯坦、黎巴嫩等都是世界上最早的農業發源地,也是大麥,小麥,小扁豆的原產地;古印度約於公元前4500年開始栽培水稻;公元前7000年,泰國北部已種植豆類,葫蘆,黃瓜作物,中南美洲的墨西哥,秘魯,玻利維亞分別是玉米,豆類,馬鈴薯等作物原產地。

古埃及人食用的蔬菜主要是:大豆、小扁豆、大蒜、蘿卜、捲心菜、黃瓜和萵苣。他們食用的水果有:棗子、無花果、葡萄、石榴和各種瓜類等……農業的產生和家畜的馴養滿足了人們對食物的需要,而作物的栽培和動物的養殖,意味著人類開始用自己生產的食品來代替自然提供的野生食物,從而結束了狩獵和採集生活,開創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如果說農業時代相對原始階段是文明的起源,那麼野生食物轉變為馴養食物,則是飲食文明開始標志。 文明是人類應對自然挑戰的結果,農業和畜牧業的興起,是人類最終擺脫野蠻狀態走向文明的轉折點。作物栽培和動物養殖最初是為了有一定的食物來源和安穩地生活,人類通過自己的生產活動,不斷優化作物和動物

品種,以供給和滿足人體日常所需的活動能量。包括了蔬菜、水果、肉類。蔬菜泛指一株植物的不同部分,可以做菜、烹飪成為食品的、除了糧食以外的其他植物(多屬於草本植物);種類可分葉菜類、瓜、豆類、根莖類。水果統指一棵植物中帶有種籽的植物器官或對部分供食用的含水分較多的植物果實的統稱。種類有鮮果、堅果和乾果等;為家庭或待客常用。肉類,肉類泛指畜類(豬、牛、羊等)、禽肉(雞、鴨、鵝等)和水產品魚類等;是動物的皮下組織及肌肉,包括用作食品的任何動物的可食部分;含高蛋白質和脂肪,以及大量卡路里。

『肆』 食物是哪個發明的

食物.是人發明的!有了人.人就要有食物維持體能!隨著人類的發展.我們的認知食物的正確價值!就發明適合我們人類的食物!這都是大自然賦予的!所以我們要珍惜撒!為了我們.為了下一代!節約!

『伍』 於泓坤教授是中醫新型葯膳食療的開創者嗎

現在做葯膳食療的專業人才和研究機構很多,大多是以傳統葯膳食療為主,或者是西化的膳食營養相關的產品,本質上是脫離了中醫葯膳食療的精髓。於泓坤教授提出的新型葯膳是以傳統中醫經方中葯為基礎,加上現代臨床營養學的理論研究,採用現代科技手段進行處理,得到全新的新型葯膳食療的技術。於泓坤提出的新型葯膳是中醫葯技術的創新性研發,創造性轉化。可以說,於泓坤教授是新型葯膳的創始發明人。感謝採納。謝謝你對我們的支持,希望我的回答能有所作用,歡迎追問,再次表示感謝!

『陸』 最先的食療啟明於什麼時候

原始人類在與自然界斗爭的過程中,逐漸發現了有些動、植物既可充飢又可保健療疾,積累了很多寶貴的經驗。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認識並開始利用火。《禮含文嘉》中記載:「燧人氏鑽木取火,炮生為熟,令人無腹疾,有異於禽獸。」可見火的發現是人類飲食營養養生保健的一次進步,具有深遠的意義。

隨著陶器的出現和使用,食物的炮製不僅限於「火匕燔肉」和「石上燔谷」,烹調方法日益多樣化,食物的味道也更加可口。此時期還出現了酒,在《呂氏春秋》中就已有「儀狄作酒」的記載,但最初只限於糧食作物和果實自然發酵而成的酒,此後又出現了復合成分的食用酒和葯用酒。
商代的大臣伊尹改革了烹飪器具,並發明了羹和湯液等食品,開創了煮食和去渣喝湯的飲食方法。公元前5世紀的周代,出現了專門掌管飲食營養保健的「食醫」。此後,醋、醬、糖、豆腐等調料及食品也相繼出現。

『柒』 食物療法的食療的歷史

原始人類在與自然界斗爭的過程中,逐漸發現了有些動、植物既可充飢又可保健療疾,積累了很多寶貴的經驗。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認識並開始利用火。《禮含文嘉》中記載:「燧人氏鑽木取火,炮生為熟,令人無腹疾,有異於禽獸。」可見火的發現是人類飲食營養養生保健的一次進步,具有深遠的意義。
隨著陶器的出現和使用,食物的炮製不僅限於「火匕燔肉」和「石上燔谷」,烹調方法日益多樣化,食物的味道也更加可口。此時期還出現了酒,在《呂氏春秋》中就已有「儀狄作酒」的記載,但最初只限於糧食作物和果實自然發酵而成的酒,此後又出現了復合成分的食用酒和葯用酒。
商代的大臣伊尹改革了烹飪器具,並發明了羹和湯液等食品,開創了煮食和去渣喝湯的飲食方法。公元前5世紀的周代,出現了專門掌管飲食營養保健的「食醫」。此後,醋、醬、糖、豆腐等調料及食品也相繼出現。
戰國時期的《內經》是我國第一部醫學理論專著,《素問·五常政大論》主張:「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書中高度評價了食療養生的作用,也是食療養生理論的重大進步。
東漢名醫張仲景治療外感病時服桂枝湯後要「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葯力」,在服葯期間還應禁忌生冷、粘膩、辛辣等食物,可見其對飲食養生及其輔助治療作用的重視。
隋唐時期有很多食療專著問世,如孫思邈的《千金要方》卷二十六專論食治,他主張「為醫者,當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葯」,體現了「葯治不如食治」的原則。此後《食療本草》、《食性本草》等專著都系統記載了一些食物葯及葯膳方。宋代的《聖濟總錄》中專設食治一門,介紹各種疾病的食療方法。宋代陳直著有《養老奉親書》,專門論述老年人的衛生保健問題,重點談論了飲食營養保健的重要作用。元代飲膳太醫忽思慧編撰的《飲膳正要》一書,繼承食、養、醫結合的傳統,對健康人的飲食做了很多的論述,堪稱我國第一部營養學專著。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收載了穀物、蔬菜、水果類葯物300餘種,動物類葯物400餘種.皆可供食療使用。此外,盧和的《食物本草》、王孟英的《隨息居飲食譜》及費伯雄的《費氏食養三種》等著作的出現,使食療養生學得到了全面的發展。

『捌』 食療品牌十大排名

十健康食品

、豆

豆類食品含豐富優質蛋白質(30%----45%)、飽脂肪酸(占豆脂肪85%)、鈣(426毫克/100克)及B族維素譽植物肉豆豆固醇與畜禽肉等物性食品同降低血清總膽固醇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降外豆富含鉀血管健康益含豐富異黃酮防治骨質疏鬆、阻斷與抑制癌發良作用

二、十字花科蔬菜

花椰菜(即花菜)、西蘭花、卷菜、白菜等屬類含較維素C 、胡蘿卜素十字花科蔬菜鈣、鉀、鐵等鹼性元素含量豐富屬鹼性食物維持體內酸鹼平衡起重要作用

三、牛奶(酸奶)

奶類含豐富優質蛋白質、種維素礦物質鈣質源(約100毫克/100克鮮奶)並且鈣消化吸收率較高

酸奶營養與鮮奶相近其約30%乳糖解故於乳糖耐受症者特別適合酸奶增加胃內酸度增強胃消化酶性抑制腸道腸桿菌

四、海魚

魚類具極高營養營養價值僅蛋白質含量高易於消化吸收且脂肪飽脂肪酸佔80%保健功效顯著飽脂肪主要兩種種DHA與腦發育、視網膜功能關系非密切;另種EPA降低血板凝集防止脈粥硬化血栓形並降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VLDL)水平

五、番茄

番茄除具般蔬菜營養特點富含番茄紅素

番茄紅素較強抗氧化劑抑制脂質氧化作用比β-胡蘿卜素、維素E強改善性黃斑變性調查結表明體血漿番茄紅素含量越高種癌症、冠病發病率越低

六、綠茶

綠茶茶酚強清除性氧與自由基、抑制氧化酶等作用保護促進維素E、維素C、谷胱甘肽等抗氧化劑再發揮協同增強抗氧化作用茶酚預防血管疾病、癌症、抑制病毒、抗細菌毒素、減肥、增強體理功能面都良作用

七、黑木耳等菌菇類

營養價值看菌菇類食物除含較風味氨基酸、淄醇類及5-鳥苷酸、谷氨酸鈉等外含較礦物質維素研究發現黑木耳抗血板聚集、降低血凝作用減少血液凝塊防止血栓形助防止脈硬化症具抑菌抗炎、保肝、降血脂、降血糖等作用及具抗腫瘤性癌細胞抑制力 八、胡蘿卜

胡蘿卜胡蘿卜素良源其含量頂部比部高外圍比髓高肉厚芯胡蘿卜含胡蘿卜素比較

醫認胡蘿卜味甘性平補氣、調腸胃、安五臟等功效胡蘿卜含揮發油促進消化作用降低血壓、抗炎抗敏等

九、蕎麥

蕎麥糧谷類食物碳水化合物含量(72%)較高脂肪僅佔2.5%,蛋白質含量較高達10.6克/100克其賴氨酸含量比麥、米約高2倍蕎麥含豐富亞油酸、檸檬酸較膳食纖維防治高血壓及血管疾病良作用

十、禽蛋蛋白

雞蛋鴨蛋等禽蛋除含維素C外幾乎含體必需所營養素每100克蛋類含蛋白質12—15克氨基酸組比例適合脂肪、卵磷脂與膽固醇,幾乎全部集蛋黃除高脂血症傾向者外般健康食用雞蛋必吃蛋白蛋黃較維素A、維素B1、維素B2、維素D等些營養素膳食往往容易缺乏

全球十垃圾食物
、油炸類食品

1、 導致血管疾病元兇;2、含致癌物質3、破壞維素使蛋白質變性

二、腌制類食品

1、 導致高血壓腎負擔重鼻咽癌;2、影響黏膜系統;易潰瘍發炎

三、加工類食品(肉乾、肉鬆、香腸等)

1、 含三致癌物質:亞硝酸鹽(防腐顯色作用);2、含量防腐劑(加重肝臟負擔)

四、餅干類食品(含低濕烘烤全麥餅干)

1、 食用香精色素(肝臟功能造負擔);嚴重破壞維素;3、熱量、營養低

五、汽水樂類食品

1、 含磷酸、碳酸帶走體內量鈣;含糖量高喝飽脹影響餐

六、便類食品(主要指便面膨壞化食品)

1、 鹽份高含防腐劑、香精(損肝);熱量沒營養

七、罐類食品(包括魚肉類水類)

1、 破壞維素使蛋白質變性;2、熱量營養低

八、梅蜜餞類食品(脯)

1、 含三類致癌物質:亞硝酸鹽;2、鹽份高含防腐劑香精(損肝)

九、冷凍甜品類食品(冰激凌、冰棒各種雪糕)

1、 含量奶油極易引起肥胖;2、含糖量高影響餐

十、燒烤類食品

1、 含量三苯四丙吡(三致癌物質首);2、烤雞腿等於60支煙毒性;3、導致蛋白質炭化變性(加重腎臟肝臟負擔)

『玖』 食物是誰發明的

民以食為天,人以食而生!美味是一步一步總結實踐、認識、再實踐出來的。
最早人茹毛飲血的。所以誰發明估計無人知曉。

『拾』 最先發明食物保鮮方法的人是誰

尼古拉·阿佩爾(法語:Nicolas Appert,1749年11月日 – 1841年6月1日)出生於法國香檳地區沙隆,為氣密式食物保存法發明人。

公元1800年,法國執政拿破崙·波拿巴提出了價值12,000法郎的賞金,徵求行軍軍隊可用的實用食物保存方法(他常被指稱說「一支軍隊是靠它的胃前進的」。)經過了10年的實驗,阿佩爾於1810年提出了他的發明並贏得賞金。

隔年,阿佩爾出版了《保存動物與蔬菜食材的技術》(L'Art de conserver les substances animales et végétales)。這是提及現代食物保存法的書中最早的一本。

阿佩爾之家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家商業罐頭工廠,大約比路易·巴斯德證明熱能殺死細菌早了100年。阿佩爾為他的發明申請了專利,並設立了一家公司,以封閉的瓶子保存各類食物。阿佩爾的方法是厚壁廣口玻璃瓶容納各類食物,包含牛肉、鳥肉、蛋、乳類與已烹調的食物。

他為了宣傳所作的最大成就是保存一隻全羊。他在瓶頂留一個氣室,再以虎鉗將軟木塞牢固地塞入瓶口。 整個瓶子再以帆布包裹保護,最後再浸入沸水中烹煮。烹煮時間為阿佩爾認定能夠使內容物熟透的時間長。

為了紀念阿佩爾,罐頭製作有時被稱作「阿佩爾化」,但須注意此與巴斯德消毒法不同。阿佩爾早期以沸水保存食物的方式所用溫度比巴斯德消毒法所用溫度(70°C)還高,而這可能導致被保存的食物失去部分風味。

阿佩爾的方法極其簡單與可行,使得他的方法快速散播。1810年,英國人彼得·杜倫為自己的發明申請專利,但用的是錫罐,也創造了「現代罐頭」製作法。1812年英國人布萊恩·東琴與約翰·郝爾收購了此二專利並開始生產保存食品。

僅僅十年後,阿佩爾的罐頭製作法已傳至美國。雖然如此,錫罐的量產直到20世紀初才常見,部分原因是因為在開罐器發明前它們相當難打開(開罐器發明前,軍人會用刺刀將罐頭切開,或用石頭將罐頭砸開)。

(10)食療發明者擴展閱讀:

阿佩爾去世後的紀念

1991年,法國藝術家吉恩-羅勃·伊普斯特貴以青銅製作了一尊阿佩爾的雕像,並矗立於香檳地區沙隆。1986年他的出生地加了一塊紀念牌。

1999年,在食品技術家研究署芝加哥部門、馬西與香檳地區沙隆美術館設置理查·布魯耶所制的阿佩爾半身雕像。

香檳地區沙隆美術與考古博物館有一間阿佩爾廳。

法國與加拿大各有一條尼古拉·阿佩爾街。

1955年法國郵票。

尼古拉·阿佩爾2010年「法國國家慶祝」:

阿佩爾郵票計劃,2010年,摩納哥公國

2010展示: 「盒裝」 沙隆昂香檳美術與考古博物館

閱讀全文

與食療發明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