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泥的發明者是誰
水泥的發明者復是英國工程師J.斯米制頓。1756年,英國工程師J.斯米頓在研究某些石灰在水中硬化的特性時發現:要獲得水硬性石灰,必須採用含有粘土的石灰石來燒制;用於水下建築的砌築砂漿,最理想的成分是由水硬性石灰和火山灰配成。
1796年,英國人J.帕克用泥灰岩燒制出了一種水泥,外觀呈棕色,很像古羅馬時代的石灰和火山灰混合物,命名為羅馬水泥。因為它是採用天然泥灰岩作原料,不經配料直接燒制而成的,故又名天然水泥。具有良好的水硬性和快凝特性,特別適用於與水接觸的工程。
水泥的分類
水泥按用途及性能分為:
(1)通用水泥: 一般土木建築工程通常採用的水泥。通用水泥主要是指:GB175—2007規定的六大類水泥,即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泥和復合硅酸鹽水泥。
(2)專用水泥:專門用途的水泥。如:G級油井水泥,道路硅酸鹽水泥。
(3)特性水泥:某種性能比較突出的水泥。如:快硬硅酸鹽水泥、低熱礦渣硅酸鹽水泥、膨脹硫鋁酸鹽水泥、磷鋁酸鹽水泥和磷酸鹽水泥。
2. 水泥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1824年。
1824年,英國建築工人約瑟夫·阿斯譜丁(Joseph Aspdin)發明了水泥並取得了波特回蘭水泥的專利權。他用石灰答石和粘土為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後,在類似於燒石灰的立窯內煅燒成熟料,再經磨細製成水泥。因水泥硬化後的顏色與英格蘭島上波特蘭地方用於建築的石頭相似,被命名為波特蘭水泥。它具有優良的建築性能,在水泥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
(2)河間砂漿發明擴展閱讀:
水泥最早的發現過程:
1756年,英國工程師J.斯米頓在研究某些石灰在水中硬化的特性時發現:要獲得水硬性石灰,必須採用含有粘土的石灰石來燒制;用於水下建築的砌築砂漿,最理想的成分是由水硬性石灰和火山灰配成。這個重要的發現為近代水泥的研製和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早期石灰與火山灰的混合物與現代的石灰火山灰水泥很相似,用它膠結碎石製成的混凝土,硬化後不但強度較高,而且還能抵抗淡水或含鹽水的侵蝕。長期以來,它作為一種重要的膠凝材料,廣泛應用於土木建築、水利、國防等工程。
3. 當代建築的水泥,是怎樣製造的,有哪些發明過程呢
水泥是建築當中的膠凝材料,現代水泥的發明可以追溯到1756年,我們常見的水泥主要成分是硅酸鹽,硅酸鹽通過水化反應後會凝結和硬化,與沙石結合成牢固的混凝土結構,其餘還有鋁酸鹽水泥、硫酸鹽水泥等等。
水泥號稱“當代建築的糧食”,水泥加上地球表面隨處可見的沙石,再與水混合後,就能形成牢固的混凝土結構,可以說水泥是建築行業中最偉大的發明,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現代水泥的發明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經歷了很多次的改進。
相關數據顯示,在2018年全球水泥產量39.5億噸,中國的水泥產量22.1億噸,佔了全球產量的56%;而2018年中國水泥的進口量大約為1360萬噸,出口量大約為460萬噸,相比產量而言並不多,所以國內水泥生產量基本被國內消化了,這也是我國基建發展的體現。
4. 水泥是誰製造出來的,經歷了怎樣的發明過程
作為一種在現代建築工程中經常運用到的建築材料,水泥的用處可以說是十分廣泛。水泥最早是由一個英國的工程師斯米頓發明的。在18世紀的50年代,工程師斯米頓被任命建造燈塔。普通的燈塔材料受到海水的沖刷會損壞,所以斯米斷不斷尋找能夠經受海水侵蝕的建築材料。在他的研究中,他發現石灰石中加上粘土並經過一定的處理後,形成的砂漿有很高的硬度,斯米頓的研究成果為後面幾十年間各個國家對水泥的研究都奠定了基礎,隨著各種水泥的問世,建築行業發展的也就更快了。
水泥的品質也會影響建成的建築質量,所以採用質量好的水泥是很重要的。可以通過查看水泥的外包裝來判斷水泥的品質好壞,一般正規廠商出產的水泥都有齊全的各種標識。另外,還可以看看水泥的顏色,呈灰白色的就是正常的水泥,如果是有其他的顏色或者顏色過深,則水泥可能混合了其他的雜質。
5. 我愛發明砂漿噴牆機是真實的嗎
我愛發明砂漿噴牆機是真實的,而且很好用,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6. 河間市安傑發建材有限公司怎麼樣
河間市安傑發建材有限公司是2013-03-04在河北省滄州市河間市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河間市束城鎮范九村。
河間市安傑發建材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30984063364987X,企業法人宋偉通,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河間市安傑發建材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砂漿、水泥添加劑、纖維素、膠粉、澱粉生產銷售(危險品除外);機械設備維修;外牆保溫工程施工。(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在河北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31370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000-5000萬 和 5000萬以上 規模的企業中,共10家。
通過愛企查查看河間市安傑發建材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7. 砂漿的發展史以及發展前景是什麼
砂漿是建築上砌磚使用的黏結材料,一般由一定比例的膠凝材料(水泥、石灰膏、黏土等)和骨料(沙子)加水混合而成,也叫灰漿,沙漿。
初期階段
黏土砂漿。中國早期的土坯房的主體材料多為黏土砂漿,膠凝材料為黏土,混合一部分沙子,為避免開裂及粘結強度低的問題,一些有智慧的師傅會在黏土砂漿中摻入稻草等材料,提高拉伸強度。
進階階段
石灰、石膏砂漿。以石灰、石膏為膠結材料的砂漿粘結材料。因為材料的更換,粘結材料的整體強度有很大的提升,且外觀效果提升巨大。但是此類粘結材料的耐水性較差,對於復雜的外界環境,沒辦法滿足所有部位對粘結材料的要求。
發展階段
水泥砂漿。以水泥為主要膠凝材料,施工現場按比例混合砂子和水攪拌均勻(也會有師傅會加入一定量的石灰、石膏)。1824年英國人阿斯普丁發明了水泥,建築材料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粘結材料的主要膠凝材料就逐漸升級為水泥。而如今水泥的應用更加廣泛,已經成為建築業中不可或缺的材料。
升級階段
干混砂漿。是由專業生產廠家生產的,由水泥、乾燥篩分處理的細集料、礦物摻合料、加強材料和外加劑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粘結材料。干混砂漿1893在歐洲首先發明,國內現在也已經有成熟的生產及應用技術。
干混砂漿的技術逐漸成熟,應對復雜的應用環境及需求,國內的學者及技術人才研發出各類更專業的高技術配方,干混砂漿又被更細致的分類。
砂漿的發展前景:大力發展砂漿符合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在促進建築施工現代化,實現文明施工,提高建築工程質量,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保護勞動者身體健康,改善人民生活質量,實現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等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發展砂漿是大勢所趨。
8. 有誰知道玻化微珠保溫砂漿的專利發明人是誰
我檢索到國內最早申報的案子是在2005年,發明人是:劉偉華。
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備案的生效IPC(主分類):C04B 28/00合同備案號:2010450000087讓與人:劉偉華受讓人:廣西青龍化學建材有限公司發明名稱:玻化微珠保溫防火砂漿申請日:20051114公開日:20060614授權公告日:20080402許可種類:獨占許可備案日期:20100910
詳情參見:http://www.soopat.com/Patent/200510115103
9. 水泥是哪個國家,哪個年代發明的
現代水泥的發明有一個漸進的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水硬性石灰
18世紀中葉,英國航海業已較發達,但船隻觸礁和撞灘等海難事故頻繁發生。為避免海難事故,採用燈塔進行導航。當時英國建造燈塔的材料有兩種:木材和「羅馬砂漿」。然而,木材易燃,遇海水易腐爛;「羅馬砂漿」雖然有一定耐水性能,但尚經不住海水的腐蝕和沖刷。由於材料在海水中不耐久,所以燈塔經常損壞,船隻無法安全航行,迅速發展的航運業遇到重大障礙。為解決航運安全問題,尋找抗海水侵蝕材料和建造耐久的燈塔成為18世紀50年代英國經濟發展中的當務之急。對此,英國國會不惜重金,禮聘人才。被尊稱為英國土木之父的工程師史密頓(J. Smeaton)應聘承擔建設燈塔的任務。
1756年,史密頓在建造燈塔的過程中,研究了「石灰-火山灰-砂子」三組分砂漿中不同石灰石對砂漿性能的影響,發現含有黏土的石灰石,經煅燒和細磨處理後,加水製成的砂漿能慢慢硬化,在海水中的強度較「羅馬砂漿」高很多,能耐海水的沖刷。史密頓使用新發現的砂漿建造了舉世聞名的普利茅斯港的漩岩(Eddystone)大燈塔。
用含黏土、石灰石製成的石灰被成為水硬性石灰。史密頓的這一發現是水泥發明過程中知識積累的一大飛躍,不僅對英國航海業做出了貢獻,也對「波特蘭水泥」的發明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史密頓研究成功的水硬性石灰,並未獲得廣泛應用,當時大量使用的仍是石灰、火山灰和砂子組成的「羅馬砂漿」。
羅馬水泥
1796年,英國人派克(J. Parker)將稱為Sepa Tria的黏土質石灰岩,磨細後製成料球,在高於燒石灰的溫度下煅燒,然後進行磨細製成水泥。派克稱這種水泥為「羅馬水泥」(Roman Cement),並取得了該水泥的專利權。 「羅馬水泥」凝結較快,可用於與水接觸的工程,在英國曾得到廣泛應用,一直沿用到被「波特蘭水泥」所取代。
差不多在「羅馬水泥」生產的同時期,法國人採用Boulogne地區的化學成分接近現代水泥成分的泥灰岩也製造出水泥。這種與現代恚怒化學成分接近的天然泥灰岩稱為水泥灰岩,用此灰岩製成的水泥則稱為天然水泥。美國人用Rosendale和Louisville地區的水泥灰岩也製成了天然水泥。在19世紀80年代及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天然水泥在美國得到廣泛應用,在建築業中曾占很重要的地位。
英國水泥
英國人福斯特(J. Foster)是一位致力於水泥的研究者。他將兩份重量白堊和一份重量黏土混合後加水濕磨成泥漿,送入料槽進行沉澱,置沉澱物於大氣中乾燥,然後放入石灰窯中煅燒,溫度以料子中碳酸氣完全揮發為准,燒成產品呈淺黃色,冷卻後細磨成水泥。福斯特稱該水泥為「英國水泥」(British Cement),於1822年10月22日獲得英國第4679號專利。
「英國水泥」由於煅燒溫度較低,其質量明顯不及「羅馬水泥」,所以售價較低,銷售量不大。這種水泥雖然未能被大量推廣,但其製造方法已是近代水泥製造的雛型,是水泥知識積累中的又一次重大飛躍。福斯特在現代水泥的發明過程中也是有貢獻的。
波特蘭水(矽酸鹽水泥)
1824年10月21日,英國利茲(Leeds)城的泥水匠阿斯譜丁(J. Aspdin)獲得英國第5022號的「波特蘭水泥」專利證書,從而一舉成為流芳百世的水泥發明人。
他的專利證書上敘述的「波特蘭水泥」製造方法是:「把石灰石搗成細粉,配合一定量的黏土,摻水後以人工或機械攪和均勻成泥漿。置泥漿於盤上,加熱乾燥。將乾料打擊成塊,然後裝入石灰窯煅燒,燒至石灰石內碳酸氣完全逸出。煅燒後的燒塊在將其冷卻和打碎磨細,製成水泥。使用水泥時加入少量水分,拌和成適當稠度的砂漿,可應用於各種不同的工作場合。」
該水泥水化硬化後的顏色類似英國波特蘭地區建築用石料的顏色,所以被稱為「波特蘭水泥」。
阿斯譜丁在英國的Wakefield建設了第一個波特蘭水泥廠。後來,他的兒子在英國的Grateshead又建設一個廠,1856年在德國再建設一個廠,並在那裡度過了他的晚年。
阿斯譜丁父子長期對「波特蘭水泥」生產方法保密,採取了各種保密措施:在工廠周圍建築高牆,未經他們父子許可,任何人不得進入工廠;工人不準到自己工作崗位以外的地段走動;為製造假象,經常用盤子盛著硫酸銅或其他粉料,在裝窯時將其撒在乾料上。
阿斯譜丁專利證書上所敘述的「波特蘭水泥」製造方法,與福斯特的「英國水泥」並無根本差別,煅燒溫度都是以物料中碳酸氣完全揮發為准。根據水泥生產一般常識,在該溫度條件下製成的「波特蘭水泥」,其質量不可能優於「英國水泥」。然而在市場上「波特蘭水泥」的競爭力大於「英國水泥」。 1838年重建泰晤士河隧道工程時,「波特蘭水泥」價格比「英國水泥」要高很多,但業主還是選用了「波特蘭水泥」。很明顯,阿斯譜丁出於保密原因在專利證書上並未把「波特蘭水泥」生產技術都寫出來,他實際掌握的水泥生產知識比專利證書上表明的要多。阿斯譜丁在工程生產中一定採用過較高煅燒溫度,否則水泥硬化後不會具有波特蘭地區石料那樣的顏色,其產品也不可能有那樣高的競爭力。
不過,根據專利證書所載內容和有關資料,阿斯譜丁未能掌握「波特蘭水泥」確切的燒成溫度和正確的原料配比。因此他的工廠生產出的產品質量很不穩定,甚至造成有些建築物因水泥質量問題而倒塌。
在英國,與阿斯譜丁同一時代的另一位水泥研究天才是強生(IC Johnson)。他是英國天鵝谷懷特公司經理,專門「羅馬水泥」和「英國水泥」。 1845年,強生在實驗中一次偶然的機會發現,煅燒到含有一定數量玻璃體的水泥燒塊,經磨細後具有非常好的水硬性。另外還發現,在燒成物中含有石灰會使水泥硬化後開裂。根據這些意外的發現,強生確定了水泥製造的兩個基本條件:第一是燒窯的溫度必須高到足以使燒塊含一定量玻璃體並呈黑綠色;第二是原料比例必須正確而固定,燒成物內部不能含過量石灰,水泥硬化後不能開裂。這些條件確保了「波特蘭水泥」質量,解決了阿斯譜丁無法解決的質量不穩定問題。從此,現代水泥生產的基本參數已被發現。
1909年,強生98歲高齡時,向英國政府提出申訴,說他於1845年製成的水泥才是真正的「波特蘭水泥」,阿斯譜丁並未做出質量穩定的水泥,不能稱他為「波特蘭水泥」的發明者。然而,英國政府沒有同意強生的申訴,仍舊維持阿斯譜丁具有「波特蘭水泥」專利權的決定。英國和德國的同行們對強生的工作有很高評價,認為他對「波特蘭水泥」的發明做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
18世紀的歐洲發生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工業革命,推動了西方各國社會經濟的迅猛向前,建築膠凝材料的發展步伐也隨之加快。西方國家在「羅馬砂漿」的基礎上,1756年發現水硬性石灰;1796年發明「羅馬水泥」以及類似的天然水泥;1822年出現「英國水泥」;1824年英國政府發布第一個「波特蘭水泥」專利。當代建築「糧食」――「波特蘭水泥」(矽酸鹽水泥)就這樣在西方徐徐誕生,同時踏上了不斷改進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