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連理工大學有哪些王牌專業
1、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化學、工程。
2、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力學、水利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 、管理科學與工程。
3、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計算數學、等離子體物理、機械製造及自動化、結構工程、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環境工程。
4、遼寧省重點建設一級學科:數學、物理學、力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信息與通信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化學、軟體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儀器科學與技術、建築學、城鄉規劃學。
(1)大連發明協會擴展閱讀:
截至2019年5月,大連理工大學有29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36個二級學科博士點,4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22個二級學科碩士點,2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類別,4個博士專業學位授予權以及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授予權。
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4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6個,遼寧省重點建設20個一級學科。學校有9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國際學科排名前1%,其中工程學、化學、材料科學進入前1‰;10個學科領域進入QS世界學科排名前500名。
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中,共有32個一級學科參評,7個學科進入A類,19個學科進入B類(其中B+,8個);上海軟科最好學科排名中,13個學科進入全國前10%。在2016年首次專業學位水平評估中,獲得2個A-。
網路-大連理工大學
❷ 大連工業大學怎麼樣
大連工業大學(Dal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原名大連輕工業學院,是遼寧省屬、「專卓越計劃」、「2011計劃」重點建設高屬校,國家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學校創建於1958年,是中國最早建立的4所輕工業學院之一,原隸屬輕工業部,1998年劃歸遼寧省管理。
截止2014年7月,學校總佔地面積1064畝,總建築面積48萬平方米,館藏紙質圖書59.2萬冊;截至2006年底,教學科研設備總值8959萬元。全日制在校生近20000人,其中研究生1445人,每年招收外國留學生近400人。
學校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理、藝、文、管、經六大學科門類協調發展,以培養輕工、紡織、食品、藝術等專業人才為辦學特色的高等學府。
2013年12月19日,大連工業大學食品學院院長朱蓓薇教授增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實現了學校培養院士的重大突破,使學校向更高的層次邁進。
❸ 大連消防工程師培訓機構哪家好
具體哪個機構好,您可以多方考慮,比如看看該機構的試聽課,看看講課老師怎麼樣,在看一看後期的答疑服務等等,因為後期學習當中肯定會遇到不會的問題。但是學習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的,因為老師講的再好,自己不學習也是沒辦法通過的。
❹ 請問大連醫大一院和二院哪個皮膚科更好一點 不糊弄人 認真診治的
都認真啊,你看哪個是公立的,如果都是公立的,那麼這個就看你自己了,或許你可以在網上咨詢下就知道了,看哪家好點就去哪裡。
❺ 大連工業大學怎麼樣
簡介: 大連工業大學創建於1958年,前身是沈陽輕工業學院,1970年遷至大連,改稱為大連輕工業學院。學校原隸屬國家輕工業部,1998年轉制為中央與地方共建、遼寧省為主的管理體制。2007年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大連工業大學。 學校是我國最早建立的4所輕工業學院之一,也是國家在東北地區唯一布點,以輕紡為特色的多科性大學。經過50年的建設,學校辦學規模逐漸擴大,辦學實力逐步增強,實現了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的協調發展,已經成為我國培養現代消費產業高級工程技術人才、藝術設計人才及經營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 學校共有3個校區,總佔地面積1036畝,總建築面積48萬平方米。現有專任教師848人,其中教授126人,副教授311人。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8472人,其中研究生947人,留學生93人。設有15個學院和2個教學部,38個本科專業、19個高職專科專業。有28個碩士點,6個工程碩士點,輕工技術與工程、紡織科學與工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分別是東北地區該領域唯一具有一級碩士點的學科。 學校重視人才培養質量。建有全國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遼寧省示範專業6個,遼寧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是遼寧省重點建設的輕型產業緊缺人才培養基地和藝術設計人才培養基地。學校所屬的服裝學院被評為中國十大服裝名校。近年來,承擔國家級教學改革項目4項,獲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20項,國家精品教材獎1項,省精品教材獎3項,省級精品課程 22門。學校在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中獲優秀成績,是原輕工業部所屬84所高校中最先獲得優秀成績的學校,也是遼寧省省屬高校首批獲優秀成績的學校。 學校注重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近年來,學生科技文化活動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600餘項。在「2007年BBC網上英語競賽」全國總決賽中,學校管理學院學生榮獲冠軍。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賽事中,學校多次獲獎。在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禮儀引導員選拔中,學校有24名學生入選,是全國入選人數最多的高校。 學校本科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2%以上,研究生就業率均在98%以上。2006年被確定為首批「遼寧省大學生創業教育示範校」。2007年被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與國際勞工組織共同命名為第二批大學生KAB(Know About Business)創業教育基地,並獲得團中央和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授予的創業教育示範高校稱號。在全國首屆諾基亞青年創業計劃大賽中,學校以第1名的成績獲得金獎。 學校有較高學科水平。現有發酵工程、紡織工程、制漿造紙工程、食品科學、設計藝術學5個省級重點學科;發酵工程實驗室為遼寧省重點實驗室;發酵工程、制漿造紙工程、紡織工程、新材料與材料改性等4個實驗室為遼寧省高校重點實驗室。遼寧省水產品深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遼寧省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遼寧省紡織品檢測中心、紡織行業產品研發中心等4個省級中心。2006年,服裝設計與工程、藝術設計兩個專業同時被評為A+級,進入全國相同專業前5%領先行列。2007年和2008年,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和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先後被批准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在2004年教育部對全國高校80個一級學科評估中,學校輕工技術與工程學科排名第6,躋身於全國同類學科排名的前列。 在2008年進行的一級學科評估中,學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排名第11,與全國13所具有一級學科博士授權的高校一起代表著我國食品學科發展水平。 在最新的2008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大連工業大學學報》被列為中文核心期刊。 學校有較強的科研能力。近年來,承擔國家「973」項目、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8項;發表學術論文4203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檢索系統收錄368篇;獲得授權的國際、國家專利283項;科研成果獲省級以上獎勵51項,其中,學校做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酶轉化法生產RH2等人參皂苷」項目獲2003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海參自溶酶技術及其應用」獲2005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我校是迄今為止全國省屬高校兩次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的少數幾所高校之一。 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工程和創新團隊建設,目前已經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素質良好、富有活力的教師隊伍。其中輕工學科金鳳燮教授成為2005年和2007年增補院士有效候選人;食品學科朱蓓薇教授榮獲2008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這兩名教授被評為全省僅有20名有望成為院士的遼寧省攀登學者;有3名教授獲遼寧省教學名師獎, 3名教授為遼寧省省級普通高等學校專業帶頭人;48人入選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或當選優秀青年骨幹教師。有4個團隊被確定為省級高校創新團隊,有3個團隊被評為省級教學團隊。 學校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與美國、英國、法國、日本、韓國等20多個國家的高校建立了合作關系。聘請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科特·伍斯里奇博士、法國時裝協會主席迪迪埃·戈巴克等數十位國際知名專家學者作為學校的名譽教授或客座教授。2005年起引進中法高等教育交流史上最大的項目,陸續接受法國埃比塔克大學135名計算機碩士來校留學,得到教育部和遼寧省領導的高度關注和贊揚。2007年,與紐西蘭愛丁堡學院合作成立了愛丁堡國際航空服務學院,並成功開辦了英國高等教育文憑項目。 未來10年,是大連工業大學發展的重要機遇期,全校2萬余名師生員工正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繼往開來,乘勢而進,為把學校建設成優勢學科達到全國一流水平、國內知名並有一定國際影響的有特色、高水平的教學研究型大學而努力奮斗! 美麗的濱城歡迎您!奮進中的大連工業大學歡迎您! 學校亮點 ◆大連工業大學(原大連輕工業學院)是我國最早建立的4所輕工業學院之一,也是東北地區唯一一所以輕紡為特色的高等學校,是東北地區乃至全國消費產業的人才培養基地和研發中心。 ◆2005年學校獲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成績,是原輕工業部7所直屬本科院校中第一個、遼寧省省屬本科院校中第一批獲得優秀成績的高校。 ◆學校2003年、2005年兩次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受到國務院表彰,是迄今為止全國省屬高校兩次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的少數幾所高校之一。 ◆2006年,學校被遼寧省認定為重點建設的省「輕型產業緊缺人才培養基地」和「藝術設計人才培養基地」。 ◆輕化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藝術設計和工業設計等4個專業為國家直接管理專業;服裝設計與工程和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為教育部批準的「國家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食品科學與工程、服裝設計與工程、藝術設計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為省級示範專業;服裝設計與工程和藝術設計實驗教學中心為遼寧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服裝工藝技術、電腦藝術設計專業為省級高職示範專業。 ◆在2004年全國高校80個一級學科評估中,學校輕工技術與工程學科排名第6;在2008年一級學科評估中,學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排名第11,與全國13所具有一級學科博士授權的高校一起代表著我國食品學科發展水平。 ◆2005年,學校成功啟動中法合作培養法國留學生項目,該項目做為中法高等教育交流史上最大一個合作項目連續實施五年。 ◆2005年,學校被中國模特藝術委員會、服裝表演行業評為最具影響力TOP10高等院校之一;2007年,學校所屬服裝學院被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評為中國十大時裝名校。 ◆在2006年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推出的中國大學本科教育分192個專業排行榜中,服裝設計與工程、藝術設計兩個專業同時被評為A+級,進入全國相同專業前5%的領先行列;在2008年奧運禮儀引導員選拔活動中,學校有24人最終入選,是全國入選人數最多的高校。 ◆學校聘請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科特?伍斯里奇博士、法國巴黎時裝公會主席迪迪埃?戈巴克先生等國外知名學者為名譽教授或客座教授。 ◆學校本科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2%以上,在2003-2008年間學校曾先後獲得遼寧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優秀單位、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評估優秀單位、首批大學生創業教育示範校等榮譽稱號,在全國「首屆諾基亞青年創業計劃大賽」中,我校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獲得金獎、同時被團中央和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授予「創業教育示範高校」稱號。 ◆建築面積66000平方米的綜合教學樓氣勢恢宏,是遼寧省高校中最大的單體建築;造型典雅的圖書館藏書豐富、設施先進;標准化的體育場成功承接中國足球頂級賽事;裝備先進的體育館寬敞通透、功能完備;環境優美的校園曾作為多部電影及電視劇的外景地。
❻ 蹇錫高的蹇錫高獲獎成果
★2003年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12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獲上海國際工業博覽會銀獎 ★2002年獲遼寧省科技發明一等獎 ★獲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1中國高校科技發明二等獎 ★2000年獲教育部科技發明三等獎 ★1999年獲國際經濟評價(香港)中心世界華人重大科技成果(2項) ★1996年獲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重大科技成果獎 團隊主要成員介紹朱秀玲,博士,作為第二完成人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張守海,博士,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陳平,教授,博士生導師,1999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3年榮獲「遼寧省首屆十大青年科技英才」等榮譽稱號。楊大令,副教授,參加了國家「七 五」、 「八五」 攻關項目。 獲得授權專利
■含二氮雜萘酮聯苯結構聚醚碸及制備法 ■ 含二氮雜萘酮聯苯結構聚醚酮及制備法 ■ 磺化雜萘聯苯聚醚酮質子交換膜材料及其制備法 本次獲獎項目簡介 含二氮雜萘酮聯苯結構新型聚醚碸酮(PPESK)及其制備法項目 是國家重點科技攻關、863計劃和省市重點攻關等項目的綜合成果之一。經查新檢索和專家鑒定確認屬國際首創、原始創新、居國際領先水平。 其合成工藝簡單,易於控制,產品收益高,易於精製,成本較低,性能/價格比最優。可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電子電氣、核能、機械、汽車、石油化工、環境工程等行業,展現出獨特的優勢。為實施本技術產業化而合資組建的大連寶力摩新材料有限公司已建成500t/a生產線,產品已銷往國內外,市場擴展迅速,經濟效益顯著。
2003年,蹇錫高帶領的團隊在全國競爭中獲技術發明二等獎(一等獎連續空缺六年),其獲獎的「含二氮雜萘酮聯苯結構新型聚醚碸酮及其制備法」取代國外進口產品,推動了國內材料領域尖端科技的進步。
2012年,蹇錫高教授主持完成的「雜萘聯苯聚醚腈碸系列高性能樹脂及其應用新技術」再次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雜萘聯苯聚醚腈碸系列高性能樹脂及其應用新技術」項目屬於特種有機高分子材料科學技術領域,是國家十五「863」計劃、遼寧省十五重點攻關等項目的創新成果之一。經專家鑒定,確認為「國際首創,是一項具有原始創新性的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科研成果」,已實現產業化。其深加工產品已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電子電氣、核能、石油化工等領域。
❼ 宋姓名人
有獎勵
宋姓名人
有誰知道姓宋的名人啊?》謝謝!~啦
我來答有獎勵
ljs812096692
LV.2
聊聊關注成為第1位粉絲
宋姓歷史名人
戰國時,楚國有辭賦家、《九辯》的作者宋玉。
秦代有燕人宋無忌,曾經為秦始皇作仙方,其後有宋義,為楚懷王上將軍。 西漢時,宋義之子宋昌,任中尉。 東漢有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宋弘,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宋度,南陽章陵(今河北北棗陽縣南)人宋衷。
晉代有青州(今山東淄博東北臨淄鎮北)人宋益,敦煌(今屬甘肅)人宋矩,沛國人宋處宗。
南北朝時期,宋昌的13世孫宋恭,任前燕河南太守,徙居廣平(今河北雞澤縣東南);另有南齊錢唐(今浙江杭州)人宋廣之。
宋姓名人除上述者外,還有很多。北魏有敦煌人宋雲,曾和惠生同赴西域。唐代,有詩人宋之問;政治家宋憬,曾在睿宗、玄宗朝兩次任宰相,能革除前弊,選拔人才,使百官稱職;還有唐文宗時宰相宋申錫。北宋有文學家、史學家宋祁,其兄宋庠亦為文學家,二人並有文名,時稱"二宋";還有文學家、史地學家宋敏求。北宋末年農民起義領袖宋江。南宋有宋慈,曾任廣東、湖南等提點刑獄官,為案著重實地檢驗,他所編的《洗冤集錄》,是世界最早的法醫學專著,對法醫學的發展起了重大貢獻。明代有文史學家宋濂,書法家宋克,科學家宋應星,文學家、藏書家宋懋澄,李自成的軍師宋獻策。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一書,為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名著。清代有詩人宋琬、宋湘,經學家宋翔風。近現代有民主革命家宋教仁、宋任窮,戲劇家宋春舫,國民黨財閥宋子文,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
❽ 他發明了口罩,可還有多少中國人記得他
原文,介紹的是伍連德,順便提一下,知乎上關於他對抗鼠疫的事跡的回答很好,可以去看一看
如今霧霾天氣每況愈下,一年比一年厲害!先來看看今天全國空氣質量指數圖
其中污染最嚴重的前十座城市分別是:1.晉中402,2.齊齊哈爾376,3.松原357,4.太原350,5.邯鄲343,6.邢台337,7.吉林334,8.鞍山323,9.石河子319,10.五家渠
在今天北京的霧霾中,呼吸5個小時後會發生什麼?圖片就是答案。我剛剛拍的,今早新換的口罩,大概戴了三四個小時,別再覺得防霾口罩可有可無了!
實在是太觸目驚心了!
霧霾,
已經成為時下中國社會,
最大的煩惱之一。
近日,中國各地持續霧霾,
尤其是北京,成了「重災區」。
碰到霧霾天該怎麼辦?
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
——戴口罩。
口罩已經成了中國人「自保」的重要工具。
你知道口罩很有用,
但是你知道是誰,
設計了中國第一個口罩嗎?
你知道是誰,
推廣用口罩預防傳染病嗎?
看到他的簡歷你會嚇一大跳!!
他是第一個,
獲得劍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的華人;
他是日本的首位「中國交換教授」;
他是世界知名公共衛生學家,
中國檢疫、防疫事業的先驅;
他在中國主持興辦了,
20多所著名的醫院和醫學院校:
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北京中央醫院(現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東北陸軍總醫院(現中國人民解放軍202醫院);哈爾濱醫學專門學校(哈爾濱醫科大學的前身);……
他還先後發起成立了,
中華醫學會和中國防癆協會。
他主持並主辦了,
中國史上第一次國際學術會議;
他曾是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
他設計了中國第一個口罩並進行推廣;
還發明了中式餐桌上必不可少的「旋轉餐台」;
他在中國干過最驚天動地的大事是:
在百年前臨危受命,力挽狂瀾,
拯救了中國大地無數的生命!
你知道這個人是誰嗎?
他,就是伍連德。
一個不該被歷史遺忘的人……
他的父親伍祺是廣州人,
16歲,帶著一張草席和一個枕頭,
就獨自跑到馬來西亞的檳榔嶼闖盪,
後來和本地建築商的長女林彩繁成婚。
兩人共生了15個孩子,
存活下來的卻只有11個,
伍連德,是他們的第4個兒子,
在1879年3月10日出生,
取名伍連德,意為兼備五種美德。
從小,伍連德就顯露出,
超乎常人的勇氣和決心。
1886年,7歲的他進入大英義塾就讀。
這所學校主要用英語教學,
家裡並沒有給他提供好條件和環境,
有的只是他日復一日的自強不息。
家裡沒有專門供他學習的房間,
他就哪裡空就在哪裡學。
有一次,他放學回家後就病倒了,
他的母親急忙去請中醫,
醫生說是小風寒,休息幾天就沒事了。
可是一個多星期過去了,
病情絲毫不見好轉。
他的父親又急忙去請鎮里最好的西醫。
西醫看完後,只能搖搖頭。
之後請了很多醫生,都表示無能為力。
三個星期過去了,
大家都絕望了,打算給他准備後事,
沒想到,他的病竟奇跡般地好轉了!
從這以後,原本想當一名翻譯的他,
最終選擇了醫學作為職業。
中間:伍連德
1903年,年僅24歲的他,
就被劍橋大學授予醫學博士學位。
1904年底,他回到檳榔嶼,
在珠烈街開設私人診所,
並積極參加華僑社會服務,
致力於社會改革,如反對吸毒和賭博。
1907年,胸懷報國理想的他,
接受了清政府直隸總督袁世凱的邀聘,
回國任天津陸軍軍醫學堂,
副監督(副校長職)。
到天津一上任他便請教師學習中文,
很快就學會了用普通話講課。
他在與梁啟超、辜鴻銘、胡適等人的交往中,
對中國古籍也逐步有了了解,
加深了對祖國歷史的認識。
不畏生死,只為救人!
這是作為一名醫者,
對職業操守的堅持,
對工作負責任的態度。
他說:「我覺得一個人,
擇定了他的工作後,
就應該認真去做。
千萬不可敷衍因循,
如果是本著良心做事,便不可怕負責任。」
中國醫史上第一例疫屍病理解剖。
疫屍病理解剖
當時人們並不了解肺鼠疫,
是可以通過人與人之間經呼吸傳染的。
醫生護士也都不戴口罩。
為使救助人員免受感染,
伍連德發明並命令趕制了大批口罩
——一種特殊的加厚口罩。
這種口罩的製作方式簡單,
每個只需國幣二分半,價廉物美,
此為後人稱作「伍氏口罩」。
老百姓們都紛紛戴上了口罩,
死亡率大大地降低。
1911年4月,
奉天召開的「萬國鼠疫研究會」上,
這種方便實用的口罩,
受到各國專家的贊賞:
「伍連德發明之面具,式樣簡單,
製造費輕,但服之效力,亦頗佳善。」
防治鼠疫期間,
他發現,中國傳統的飲食習慣,
大家共食很容易互相感染病菌。
從衛生角度來看,
應該採用西方的分食制。
可是分食制很難被中國老百姓所接受,
他想到「雙筷制」,
即為每位用餐者准備兩副筷子,
一副取食,一副入口。
他的一系列措施開始實行一個月後,
到了1911年3月1日,
死亡人數就已經下降為零。
令人聞之色變的鼠疫,
他僅僅用了67天,就控制住了!
伍連德從此名揚天下。
如果沒有他,
這場鼠疫奪走的,
中國百姓生命絕不只是6萬,
而是十倍、甚至百倍。
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通過隔離等辦法,
應對城市發生的傳染病疫情。
直到今天,世界各國,
用於防治非典等傳染病的緊急措施,
許多都是從他這里沿用而來的。
當時他的知名度如日中天,
傳遍世界各地!
英國《泰晤士報》駐北京的記者,
莫理循1911年7月9日,
寫給他的信中提到:
「由於您在控制最近的鼠疫流行中的功績,
您的名字在歐洲特別是英國家喻戶曉。」
梁啟超曾寫過這樣一段話:
「科學輸入垂五十年,
國中能以學者資格與世界相見者,
伍星聯博士一人而已!」
梁啟超手書
這一場東北鼠疫的戰爭結束了,
但是還有更多的戰爭在未來打響,
憑借著自己的研究和經驗,
他先後兩次杜絕了哈爾濱霍亂的大流行,
杜絕了上海爆發的中國最大的霍亂的流行。
大多數人都說,
伍連德是中國人嗎,
應該是華僑吧,這樣的華僑太多了,
他們很厲害,但他們是外國人,
也沒有什麼值得好自豪驕傲的。
但這個華僑不一樣,
無論他身處滿清,
國民黨,英倫劍橋,
還是在南陽(馬來西亞和新加坡),
他都說自己是中國人。
他出生在國外,
卻有著強烈的民族自尊心,
與愛國思想。
他專注於中國醫學的發展,
是中華醫學會的創始人,
1914年,伍連德提出在北京建一所,
現代化醫學院和醫院的建議被採納
——這便是後來的北京協和醫學院及醫院。
伍連德和基金會董事傑爾姆.格林(Jerome Greene)與協和醫院華人醫師合影。
1918年1月,伍連德提議,
建立一所大型醫院的建議,被政府批准。
在為該院籌款過程中,他自己捐了2500元。
同時他全權負責總管籌建:
在他主持下建成的北京中央醫院,
成為中國人建立的第一所現代醫院,
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1924年,他在沈陽建成了東北陸軍醫院,
這是當時中國規模最大、設備最好的醫院。
1926年,創辦了哈爾濱醫學專科學校,
為當地培養醫學人才,
這個學校就是哈爾濱醫科大學的前身。
他前前後後在中國主持興辦了,
20多所醫院和醫學院校,
為中國培養了眾多醫學人才。
他為中國做的事情遠不止此。
中國海港檢疫始於1873年,
但半個世紀中海港檢疫權,
與海關主權一並控制在帝國主義者手中,
專門只為外國人服務。
他力爭收回海港檢疫主權並促其實現。
他負責成立全國海港檢疫事務管理處,
中國海港檢疫事業能夠收回主權、
統一號令、開展業務,
與他堅持不懈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1916年前後,他讀到美國醫史學家,
加里森所著《醫學史》,
全書有關中國醫學的內容介紹,
短到連一頁都沒有,且有謬誤。
他致函作者質詢,作者復函說,
既然中國醫學有很多有價值的東西,
為何中國人自己不向人們宣傳介紹?
他震動很大,深深地感受到,
必須研究中國醫學史,
並將中國在醫學方面歷代的,
發明創造向中外廣為介紹。
於是他與王吉民合作,
用英文著成了《中國醫史》。
該書於1932年出版,並再版多次,
成為早期介紹中國傳統醫學的英文著作,
受到國外醫學家的重視。
鴉片誤國誤民,
他一生致力於中國的禁毒事業,
1919年,他代表外交部,
到上海監督焚燒鴉片1200箱。
1931年九一八事變,
日本人早聞他的大名,
想要他參與對中國的細菌戰,
他誓死不與日本人合作。
從哈爾濱赴大連途中,
他被日軍誣為間諜拘留並關入地牢。
淪為日本人階下囚三天兩夜後,
經英國駐沈陽總領事伊思特斯營救,
才僥幸脫險。
在故鄉他開了一個小診所,
成為了一位普通的醫生。
當地顯貴多次勸說他出任政府職務,
他都以年邁為由謝絕。
老人經常悠閑地在街頭漫步,
並偶爾用廣東話勸小販們
「不要抽煙喝酒,多運動」。
終其一生,他再也沒有回到過,
他為之付出了青春與熱血,
服務了20年的東北。
他曾說過:
「我曾經將我的大半生奉獻給古老的中國,從清朝末年到民國建立,直到國民黨統治崩潰,那一切在許多人的腦海里記憶猶新,中國是個有五千年歷史的偉大文明古國,歷經世世代代的興衰榮辱,才取得了今天的地位,我衷心的希望她能更加繁榮昌盛。」
「赤誠愛國,自強創業」
這是他堅持的精神,
今天,這八個大字為他創建的,
哈爾濱醫科大學奉為校訓。
他用自己的學識,
為自己的祖國做出了奉獻,
即使有一天自己無法再為祖國效力,
他的學生們也能夠為祖國干大事出成績,
中國的未來,
就是靠這樣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
大概這,也是他創辦醫院,學校的真正原因。
1960年1月21日,
在檳榔嶼鄒新慶律39號,
一位偉大的醫生因心臟病而離世了。1月27日,《泰晤士報》寫道:
「伍連德是「流行病的英勇鬥士」,
伍連德的逝世使醫學界,
失去了一位傳奇式的人物,
他的畢生為我們所做的一切,
我們無以回報,我們將永遠感激他。」
他生前還有一項更大的榮譽,
那就是被提名為,
1935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候選人。
因為候選人的保密期為50年,
這個消息直到2007年,
才被正式公開。
他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華人,
是曾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
因為他晚年隱居海外,
在歷史的巨變中,
他的名字如無根之萍,隨波沉浮,
淹沒在中國各處厚厚的典籍雜文中。
而在國外,
關於他的論文和研究卻從未間斷。
1959年,晚年的他在寫就了,
650頁的英文自傳,
自豪而坦然地題寫了書名:
《鼠疫鬥士:一個中國醫生的自傳》
此書由劍橋大學出版。
在伍連德的心中,
他一直是一個中國人。
在外國人眼裡,
他的確是一個愛國的中國人,
而有些中國人,
卻擅自把他開除了「國籍」。
直到後來,
一本《國士無雙伍連德》的書面世,
一些中國人,才認識了這位當年,
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
拯救萬千中國老百姓的英雄!!
天啊,如果沒有伍連德,沒有伍氏口罩,現在糟糕的天氣,不知道大家覺得還能出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