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中國創造學會創造成果獎

中國創造學會創造成果獎

發布時間:2021-05-25 11:49:42

① 跪求廣西大學君武樓簡介……加急!!

歷史沿革
廣西創造學會的前身是廣西創造學研究會,成立於1985年2月15日。 第一屆理亊會選舉的領導成員是: 理事長:甘自恆 副理事長:劉德勝、張興強、鍾冠、李世余 秘書長:梁國釗 副秘書長:徐德強、黃克平、羅里熊 理事會一致推舉侯德彭同志為名譽理事長,並決定聘請張樹武、王奇浩、甘祥夢、周民震、沈章平、黃鳴同志為學術顧問。理事長甘自恆同志曾參與主持召開全國第一屆創造學學術討論會;曾參與創建中國創造學會,成為中國創造學會的主要發起人和學術帶頭人之一。廣西創造學會第一屆理事會曾創辦全國第一個創造學學術刊物一一《創造與才》;曾主辦全國第一期創造學刊授班,培養創造學研究骨幹上千人。廣西創造學研究會到1988年後,因未及時到民政部門登記而暫時中斷活動了幾年。 2003年11月25日,經廣西區民政廳和廣西社科聯批准,重新成立廣西創造學會,掛靠廣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2003年11月25日至28日,廣西創造學會與中國創造學會合作在廣西大學聯合舉辦了中國創造學會第七屆全國創造學學術討論會暨廣西創造學會成立大會。
編輯本段領導成員
各屆領導成員列表。
第一屆
第一屆理事會召開時有會員238人,選出理事110人,選出常務理事43人;本會下設秘書處、對外宣傳聯絡部等機構。 學術顧問有:甘幼玶教授、余瑾教授、唐紀良教授、陳保善教授、孟慶國教授 第一屆理事會選出的領導成員是: 會長:甘自恆教授 副會長:謝 舜教授、吳子愷教授、毛漢領教授、甘劍鋒教授、於 瑮教授、李秋洪研究員 2007年初,本會增聘陽國亮教授、李繼兵教授、宋亞菲教授為學術顧問,增選烏尼日教授和蔣德星副教授為副會長 秘書長:甘自恆教授兼任 副秘書長:婁永清教授、羅紹康教授、楊麗娜主編、楊 欣教授、陳大廣研究館員、溫六零編審、李髙南副教授、鍾柳新副主任 常務理事有黎黍勻等43人。
第二屆
2007年12月23日,學會在廣西大學君武樓第二報告廳舉辦廣西創造學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學習十七大精神,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學術年會。代表大會選出了廣西創造學會第二屆理事會。此時有會員466人,選出理事81人,選出常務理事37人。 第二屆理事會決定聘請的學術顧問有:甘幼玶教授、陽國亮教授、唐紀良教授(博士)、余瑾教授、李繼兵教授(博士)、陳保善教授(博士)、孟慶國教授(博士)、宋亞菲教授。 第二屆理事會選出的領導成員是: 會長:甘自恆教授 副會長:謝舜教授(博士)、吳子愷教授、於 瑮教授、烏尼日教授、蔣德星副教授、羅紹康教授、粟珍教授、龍聖明教授、蔡穗南局長、黃家章副研究員(博士)。 秘書長:袁經文副教授(博士) 副秘書長:文東升副教授(博士)、石麗琴講師(博士)、汪寅講師(博士)等人。
編輯本段主要活動
四年來,學會主辦或參與的學術活動主要有以下18項: 1、2004年9月,學會派代表出席了在上海同濟大學召開的中國創造學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八屆國際創造學學術討論會。學會會長甘自恆教授在此次國際創造學大會上發表了《關於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重大創新》的演講,受到中國創造學會會長袁張度等專家的高度評價。在此次換屆選舉中,甘自恆教授當選為中國創造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 2、2004年9月,學會副會長謝舜院長和常務理事陸漢文副院長主持召開了中日學者國際學術討論會。 3、2004年11月,學會會長代表中國創造學會和廣西創造學會出席了在海南省博螯召開的中國科協2004年學術年會,在第11分會場發表了《綠色創造哲學》的演講。 4、2005年1月,學會召開了廣西創造學會理事擴大會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創新問題學術討論會。 5、2005年5月,學會派代表出席了在江西省南昌市召開的中國創造學會全國第九屆創造哲學學術討論會。學會會長應邀在此次創造哲學大會上作了一個小時的專題報告,題為《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新形態:創造•綠色•幸福哲學》,受到高度評價。 6、2005年8月,學會會長代表中國創造學會和廣西創造學會出席了在新疆烏魯木齊召開的中國科協學術年會,在第11分會場發表了《迎接生物經濟時代,提倡幸福哲學》的演講。該文修改後發表在中國工程院主辦的《中國工程科學》2007年第2期上。 7、2005年11月,學會作為協辦單位參與發起了在湖南長沙召開的「全國首屆民間科技發展研討會」。 8、2005年12月,學會副會長謝舜院長、理事黃東桂副教授帶領一批碩士生會員參與主辦了在廣西大學召開的「當代中國社會道德狀況研究」全國倫理學學術討論會。 9、2006年1月,學會召開了廣西創造學會理事擴大會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問題學術討論會」。 10、2006年7月,副秘書長羅紹康教授、常務理事羅宗火教授,理事黃東桂副教授參加了教育部相關部門在北京舉辦的高校新課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培訓班,並於暑假期間協助廣西教育廳在廣西大學舉辦了該課程全區高校教師培訓班。 11、2006年11月學會會長甘自恆教授應邀出席了在常州召開的中國創造學高級研討會,參與論證了創造學作為交叉科學大類的一級學科已趨於成熟,形成共識,寫成書面報告向國務院學位辦和教育部反映,要求將創造學作為一級學科列入本科專業招生目錄和碩士生、博士生招生專業目錄。學會甘自恆、烏尼日、羅紹康、羅宗火、楊欣、曾冬梅、黎琳、宋鳳寧等常務理事參與簽名。 12、2006年12月,副會長謝舜院長,常務理事婁永清教授,曾冬梅研究員、羅宗火教授、黎琳研究員、吳學東教授參加了第九次廣西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頒獎大會。 13、2006年12月,學會會長代表廣西創造學會參加了首屆廣西社會科學界學術年會的研討。 14、2007年1月13日,學會召開了廣西創造學會學術年會暨理事擴大會。學術年會研討了「建設創新型國家與創新型大學」問題。 15、2007年1月,副會長烏尼日主任和常務理事黎曉嵐副主任參加了教育部相關部門在北京舉辦的高校新課程《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培訓班;學會會長參加了教育部相關部門在北京舉辦的《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新課程培訓班。上述常務理事和思政部的一批理事在放寒假前夕協助廣西教育廳在廣西大學舉辦了上述兩門新課程的全區高校教師培訓班。 16、2007年7月,以學會會長甘自恆教授為團隊學術帶頭人,以《概論》教研室的9位理事為基礎,邀請學術顧問陽國亮、余謹、李繼兵教授參加;邀請副會長和常務理事烏尼日、蔣德星、羅紹康、曾冬梅、吳學東、黎曉嵐、文東升等一批教授、副教授參加,申報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國家級教學團隊。 17、2007年10月13日,學會與廣西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聯舉辦了「激發創造活力,共建和諧社會」的學術研討會。 18、2007年12月23日,學會舉辦廣西創造學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學習十七大精神,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學術年會。
編輯本段學術成果
四年來,學會的理事、常務理事和學術顧問積極從事創造學和其他學科的學術研究,取得比較突出的成績。僅對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和教改研究成果的不完全統計,就取得了以下可喜成績:主持「十五」、「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項目和國家社科基金課題 5項,主持廣西新世紀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和廣西「十五」、「十一五」教育科學規劃項目15項;主持廣兩社科規劃項目5項;出版專著、教材 20多部;發表論文300多篇;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獲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4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 2 項,獲省級教育科學研究成果獎一等獎2項;獲省部級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3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6項。
2004年
學會常務理事和學術顧問主持省級課題7項(余瑾教授主持1項,烏尼日教授主持1項,甘自恆教授主持3項,羅紹康教授主持1項,曾冬梅研究員主持1項);出版廣西高校通用教材2部(烏尼日教授主編《毛澤東思想概論》,甘自恆教授主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獲廣西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1項(學術顧問孟勤國教授獲得),獲二等獎1項(楊欣教授獲得),獲三等獎3項(甘自恆、婁永清、曾冬梅三位教授各獲1項);甘自恆教授獨著的《創造學原理和方法-廣義創造學》(53萬字)是廣西高校和中國創造學會被評上的唯一一本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於2004年獲廣西高校優秀教材一等獎;中國創造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劉仲林教授鑒定該書:「建立了一個原創性的創造學理論體系」。
2005年
學會常務理事和學術顧問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1項(陸漢文副教授主持);主持省級課題1項(學術顧問李繼兵教授主持);出版學術專著4部(謝舜教授出版專著《社會變遷與管理創新》;吳學東教授出版專著《毛澤東的科學精神與科學方法》;婁永清教授出版專著《社會主義:20世紀風雲與前瞻》;陸漢文副教授出版專著《現代性與生活世界的變遷》。2005年本會常務理事和學術顧問主持的課題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余謹教授為第一獲獎人),獲廣西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4項(作為第一獲獎人,余謹、孟勤國、甘自恆、曾冬梅等教授各獲1項),獲二等獎2項(作為第一獲獎人,李繼兵教授、吳子愷教授各項1項);本會會員和理事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
2006年
學會常務理事和學術顧問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1項(常務理事謝清副教授主持);主持省部級課題 6項(李繼兵教授主持1項教育部委託重大項目,甘自恆教授主持1項普通高 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項目,陽國亮、羅宗火、曾冬梅三位教授各人主持1項新世紀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常務理事宋鳳寧主持1項廣西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常務理事婁永清教授出版專著1郭;獲廣西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項(謝舜教授獲1項,婁永清教授獲1項),二等獎3項(孟勤國、黎琳、吳學東三位教授各獲1項),三等獎3項(楊欣、曾冬梅、羅宗火三位教授各獲1項);獲廣西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項(李繼兵、曾冬梅二位教授各獲1項);本會會員和理事發表學術論文近100篇。
2007年
學會常務理事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曾冬梅教授主持),主持新世紀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2項(甘自恆、黎琳二位教授各主持1項);主持廣西社科規劃項目1項(黃滿忠副教授主持)。

② 中學生為什麼要積極參與科技發明創造

對於培養自己的參與意識、動手能力,提高自己的科技素質和創新能力都有很大的好處。還可以擴展自己的眼界,增強自己的信心,提高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和抗打擊能力。

③ 黃曾新的個人介紹

黃曾新在上海市向明中學從事教育工作近十年,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他長期致力研究創造學,並大膽創新。把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實驗能力為目標,指導學生正確掌握科學的實驗方法及領悟科學的創新意識與認識科學的本質為宗旨,開展了一系列工作,成績斐然。在校領導大力支持下,成立了「黃曾新創造發明工作室」。
1、開設了向明中學創造學這門課程,編寫了《實驗中的創造》等八本書,研製了近千個創造教育的教具和學具,先後創辦了三個實驗室,均受到廣泛好評。
2、在擔任「向明中學學生創造社團」指導老師期間,社團因成績顯著而被評為「上海中學生優秀社團」。
3、所培養的有創新能力的優秀學生中,近上百人被全國重點大學錄取。
4、在每年參加的國內外創造發明競賽中,成績優異,在數量與質量上多次名列前茅。共獲獎項五百多個,其中不乏國際金獎,尤其是獲得了中國唯一的「世界青年傑出成就獎」。
5、幾年來,工作室成功申報了國家專利五百多項,向明中學被評為「專利申辦示範學校」。
6、其中,「學生成果陳列室」受到了國內外專家一致好評,被譽為「全世界最好的中學創新成果陳列室」。
7、學生研究的成果,不但數量大,而且涉及面廣,科技含量高。如在節能方面的「多點平衡熱交換原理及應用」;在生物方面的「對魚鰾功能的質疑」;在氣象方面的「雷電生成原因探究及利用雷電發電方法」;在天文方面的「對地球磁現象生成及變化的幾個假設」。均屬世界上重大課題,有很大影響與應用價值。
黃曾新帶領學生所取得成績,多次在各大媒體上刊登與播放,已成為有一定知名度的「職業創造發明者」。被譽為創造發明的「金牌教練」,是上海及全國創造教育方面的領軍人物和一面旗幟。
黃曾新是中國創造學會理事,中國發明協會會員。這次成立的世界發明聯合會青少年創新基地,黃曾新擔任副秘書長工作,將會為中國青少年創造發明做出一定的貢獻。
向明中學科技老師黃曾新,成就了滬上教育一種新現象:在他指導下,該校學生幾乎拿遍了全國各類青少年創新大賽的最高獎項。200多名學生獲專利近400項,他被譽為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神奇教練」。來自高校、中學、創造學會等領域人士在向明中學作了探討。
「黃老師在指導學生挑選題方面有一套。」復旦大學物理系主任陸說,他給學生歸納了一些選題「竅門」:盡量選諸如環保、節能、醫療保健等社會熱點課題,注重社會需求。一名學生偶然發現醫院治療病人時常用到食鹽,而用量必須嚴格控制,但醫院又缺少稱食鹽的儀器。於是,該學生創意設計了幾種手提式微量秤,在創新大賽中受到專家好評。
「黃曾新不怕被學生問倒,只怕找不到答案。」中國創造學會名譽理事長袁張度說,碰到自己不懂的問題,黃老師從不敷衍學生,而是帶他們一起尋找答案。一次,學生們問走鋼絲演員如何保持平衡,他也不知道 ,便立刻同雜技團聯系,帶著學生去走訪,終於弄清了其中的原理。在他鼓勵下,學生們帶著疑問走出校門,與天文台、鐵路局、能源所及眾多高校和專家建立了良好關系。
向明中學支持黃曾新老師「向外輸出」,每周給復旦附中、控江中學的學生上創造發明課程,很多學生在他指導下獲得了科技大獎,他本人也在交流中獲得了很多靈感和課題。

④ 冷護基的個人成就

2001年東南大學自動控制系博士後流動站出站,曾獲江蘇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一項,發明專利三項。主持和參研縱橫項課題七項,在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30餘篇,申請專利十餘項,授權7項。獲得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兩項。獲2004年度「寶鋼教育獎優秀教師獎」,現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安徽工業大學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主要研究領域為物流設備自動化,質量管理與可靠性,機電一體化技術,創造教育學等。
2012年9月因發明《帶源式纜索質量檢測機器人》榮獲了第七屆「中國創造學會創造成果獎」一等獎。
2013年冷護基教授主講的《大學生創新能力開發》獲批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
2014年8月,冷護基教授當選中國創造學會副理事長。

⑤ 安徽工業大學的辦學條件

截至2015年,安徽工業大學有6個國家一級特色專業,8個省級特色專業,冶金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一級博士授權學科,6個二級博士點,1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66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 學校設有74個本科專業,有4個專業學位授權領域,若干碩士專業學位授予點和A、B類省級重點學科,材料科學和工程學2個學科進入全球ESI排名前1% ,具體如下: 國家一類特色專業冶金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測控技術與儀器 化學工程與工藝 自動化 能源與動力工程(表格參考資料來源: ) 安徽省特色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 熱能與動力工程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會計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行政管理土木工程(表格參考資料來源: ) 一級博士授予權學科冶金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 (表格參考資料來源:) 二級博士點冶金物理化學 鋼鐵冶金 有色金屬冶金 材料物理與化學 材料學 材料加工工程 (表格參考資料來源:)
一級碩士授予學科冶金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機械工程電氣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馬克思主義理論設計學
專業碩士學位點20個:工商管理(MBA)、會計(MPAcc)、資產評估(MV)和公共管理(MPA)、法律碩士、工程碩士(涉及各工程領域共15種專業碩士)。省級重點學科13個:鋼鐵冶金、冶金工程、材料加工工程、化學工藝、會計學、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數量經濟學、機械設計及理論、材料學、熱能工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應用化學、環境工程。國家級特色專業6個:冶金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化學工程與工藝。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7個:冶金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測控技術與儀器、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安徽省特色專業8個:能源與動力工程、環境工程、土木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會計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行政管理。安徽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5個:土木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軟體工程、物流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0個 :金屬材料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應用化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網路工程、經濟學、數學與應用數學、英語、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省級重點建設新專業5個: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工程管理、建築學、物聯網工程、光源與照明

(更多專業參見: ) 1、20世紀90年代後期承擔「面向21世紀高等教育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課題後,進入新世紀以來,主持「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國家級課題5項,承擔省級教改立項課題88項(其中重點27項);獲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46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11項、二等獎23項。在國家、省、校三級質量工程建設中,獲國家一類特色專業4個,國家精品課程1門,國家規劃教材4部;獲省級精品課程19門,省級基礎課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省級教改示範專業3個,省級規劃教材27部。僅2010年至2012年三年,在校學生獲准授權專利601項(其中發明專利25項),本科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7%以上。
1999年,華東冶金學院42個項目獲得安徽省級教學成果獎。
2001年,安徽工業大學8人獲得安徽省級教學成果獎,其中一等獎2人,二等獎2人,三等獎4人。
2005年,安徽工業大學12個項目獲得安徽省級教學成果獎。
2008年,安徽工業大學14個項目獲得安徽省級教學成果獎。
2010年,安徽工業大學7個項目獲得安徽省級教學成果獎。
2012年,安徽工業大學11個項目獲得安徽省級教學成果獎。
2012年09月24日,安徽工業大學冷護基教授發明的《帶源式纜索質量檢測機器人》榮獲了第七屆「中國創造學會創造成果獎」一等獎。
2013年,安徽工業大學推薦的「地方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等6項成果獲2省振興計劃重大教學改革資助項目「教學成果獎」,其中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獲獎項數和獲獎等次綜合排名位於全省高校前列。
2013年10月16日,安徽工業大學召開2013年安徽省高等教育振興計劃項目實施推進會。
(註:更多教學成果獲獎情況:)
2、精品課類: 類型名稱參考資料國家精品課程《物流工程》 國家級視頻公開課《大學生創新能力開發》 省級精品課程《工程力學》、《管理學》、《環境質量評價與系統分析》、《金屬學》等23個 安徽工業大學現有專任教師1300人,其中副高級及以上職稱664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440人,博士生導師26人;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813人,各類研究生2303人。擁有「新世紀百千萬工程」國家級人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皖江學者、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省「百人計劃」省級教學名師等75人,有安徽省科技創新團隊、教學團隊9個,享受國務院和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貼35人。
學校還聘請了包括13名兩院院士在內的200餘名專家學者為我校兼職教授。教師中具有海外留學背景的有160餘人,從海(境)外聘請的兼職教授有40餘人,並邀請一些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包括諾貝爾獎得主來校講學交流,國家以及安徽省外專局遴選的外國專家、外籍特聘教授定期到校工作,促進了學校高層次人才國際化培養能力的提升,擴大了學校在國內外的影響。 學校名師姓名備注龍世剛、洪乃剛、曹天守第二屆省級名師 方慶琯、邱支振第三屆省級名師 教學團隊(截止到2012年9月18日)名稱類型批准時間項目負責人工程力學省級教學團隊2008年邱支振電氣與自動化省級教學團隊2008年洪乃剛化工基礎課程省級教學團隊2010年水恆福應用經濟學省級教學團隊2010年李致平機械製造學校級教學團隊2009年余曉波會計學校級教學團隊2009年林鍾高公共管理校級教學團隊2009年徐德信大學數學課程校級教學團隊2009年陳松林物理化學校級教學團隊2010年諸榮孫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校級教學團隊2010年陳光電工電子校級教學團隊2010年章家岩數據結構學校級教學團隊2010年秦鋒理論經濟學校級教學團隊2010年洪功翔(註:究生導師參見 ;MBA師資參見 )

⑥ 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體現「中國創造」的自主創新成果

早在2007年經合組織(OECD)稱,在研發支出方面,中國去年取代日本,位居全球第二位,僅次於美國。在過去的10年中,中國研發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增長了1倍以上。在專利申請量方面,中國也剛剛取代德國,位居全球排行榜的第五位
2012年第八屆中國創造學會創造成果獎獲獎名單
項目名稱 完成人

中國創造學會創造成果二等獎獎牌網路圖片
創新的源頭工具:思維方法學 攀枝花學院彭建伯
多功能生態地膜有機復合肥及其制備和使用方法 太原理工大學何秀院
帶源蠕動式斜拉橋纜索檢測機器人 安徽工業大學冷護基
《創新創業概論》 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倪峰
一種植物葉相片載體(植物葉相紙) 浙江省衢州市富爾特科技有限公司楊遠鋒
乙烯、乙炔分子模型的創新設計與應用 陝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孫賓賓
天然負離子復合改性瀝青及其制備方法 燕山大學洪偉
拼玩識字法及教材教具 北京大晟功成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陳淑紅
氯化法處理鈉硅渣的研究 中國鋁業山東分公司研究院高建陽
還原態負離子功能性紗羅織物研究 蘇州聖龍絲織綉品有限公司李海龍
現代養殖種植新模式 北戴河區畜牧獸醫協會周德海
大學生創造思維訓練實踐研究 東南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張志勝
湖南老字型大小品牌法律保護與創新發展研究 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吳建國
赤泥砂生產鐵精礦的方法 中國鋁業山東分公司研究院高建陽
一種電子實驗教學裝置 南京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李焦明
管理經濟學基礎與應用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上海行政學院毛軍權
基於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研究性教學改革探索 江南大學理學院朱純
試論太陽因能量輻射質量減少對地球的影響 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何建剛
大學生科技活動指南 燕山大學王國偉
健身沙袋 河南理工大學
基於大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培養的思維創新實驗室建設 天津工業大學工程教學實習訓練中心
燕山大學科技園大學生創新創業體系 秦皇島燕山大學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

⑦ 王志遠的人物生平

1944年8月2日,王志遠出生在溧陽別橋鎮橋東 。
1957年,王志遠考上了溧陽省中。
1963年考入南京化工學院。曾先後在錦州葯廠和遼寧省石油化工設計院工作。
1978年考入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院環境科學研究所。由於當時沒有環境毒理方向,由教育部特聘美國軍事健康科學大學的國際知名致癌機理專家楊憲桂教授(Dr.S.K.Yang)為學術研究導師。
畢業後曾在勞動人事部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從事「職業與癌研究」。於八十年代中期赴美,擔任訪問學者。先後在凱斯西方儲備大學、羅格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美國健康基金會繼續從事腫瘤與茶葉,腫瘤與中葯的研究。
由於1981年前,中國沒有學位制度。為有利於課題申請和學術交流活動,1992年,Rutgers大學葯學院腫瘤研究所主任A.康尼教授(Allan. Conney),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的身份,聯合數位在腫瘤研究領域在不同院校任職的教授,向美國學位認證機構推薦,授予了王志遠「同等與美國大學所授予的博士(化學.毒理)學位」。哥倫比亞大學認證此博士學位,於1995年直接聘為研究副教授,從事腫瘤防治研究。
也相繼被美國健康基金會聘為高級研究員和擔任總裁科學顧問,協調組織跨學科的攻關課題。也曾擔任美國新澤西理工大學客座研究教授和生物信息與系統研究中心副主任。
考慮到「茶葉與癌症」是關繫到世界人民健康共同的重要課題,1988年,經原人事部部長趙東宛特批,中國大使館照會美國政府,同意王志遠不必回國服務,留在美國,完成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的課題,繼續從事科學研究。
2000年改變身份,加入美國國籍。

⑧ 2011年度全國創新教育教學科研成果獎一等獎有什麼用啊

全國教育科研成果網
目 錄
1簡介
2欄目設置
3科學研究
簡介
教育科研成果網是全國回綜合性的教育信息資答源應用平台,以公布教育部及教育權威部門科研動態,展示、推廣全國教育科研優秀成果為工作重點,旨在運用計算機技術和網路通信技術,整合優秀的教育信息資源,構建「網上科研成果展示引領教育科研發展」,實現優質教育信息資源的共享,積極進行各類教育統計年度數據匯總,建立各類教育統計資料庫,及時發布權威教育理論研究、教育政策評析、教育熱點專論、教育問題調查、教育改革實驗和國外教育動向等信息;為廣大教師、學生、家長、管理人員、科研人員和關心教育的社會各界人士提供全方位的教育信息服務。

⑨ 王燦明的主要獲獎情況

1.《兒童創造教育論》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江蘇省高校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南通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兒童創造心理發展引論》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學術著作、中國創造學會「創造成就獎」、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南通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3.《課堂的突圍——理解型學習的理論與策略》獲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南通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⑩ 翟老師的大學生創業訓練營課程有哪些

名師簡介
實戰型創造學專家
江蘇大學創造學研究所所長
著名創造學專家
中旭商學院(中旭文化網)高級講師
中小企業自主創新培訓實戰專家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員
廣東省企業發展研究專家工作委員會常務理事、高級咨詢師
現任中國創造學會常務理事、人事部中國高級公務員培訓中心特邀主講專家、創新中國培訓聯盟首席專家,並任廣東省現代服務業聯合會副會長,廣東省科技廳創新方法顧問,英國威爾士大學、華南理工大學MBA創新管理課程客座教授

名師經歷
江蘇省崑山市人,1944年生,1966年畢業於蘇州大學
80年代開始致力於創造學的研究和推廣,先後在江蘇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高校開設創造學課程30多遍,應邀為江蘇、上海、安徽、廣東、廣西、河南、江西、湖南等地的省、市級師資培訓班,政府機關、廠礦企業、學校、部隊、醫院等作創新能力開發培訓近500場,聽眾10多萬人,深受歡迎並產生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如1998年應邀到全國最大的化纖企業儀征化纖集團公司做3場培訓報告,在工會的精心組織下,產生合理化建議20065件,2123件得到落實,產生萬元效益。
2007年11應邀為湖南中煙集團的下屬公司64名中層以上幹部培訓1天,產生各類合理化建議715件,正在篩選和落實中

名師榮譽
2004年獲江蘇大學師生演講大賽冠軍
2007年主編出版的中國第一套企業自主創新系列叢書,把創造學與經濟學、管理學、營銷學和心理學等學科結合在一起,深受企業界的歡迎
獲2008中國創新培訓十大領軍人物稱號
2009獲中國創造學會創新教育傑出貢獻獎

名師成就
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從事創造學的研究、推廣和創新能力開發培訓,自身擁有8項專利,且有6項投產,有豐富的授課和開發經驗,曾經應邀在江蘇、廣東、上海、安徽等省市的省市級創新能力師資培訓班、政府機關、高等院校、廠礦企事業單位等作了近300場演講或培訓講座,聽眾達10多萬人,充滿激情和感召力的講演深受歡迎,並產生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被中央電視台和地方電視台報道或人物專訪10多次
專著《實用創造學》榮獲江蘇省政府頒發的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近20家報刊刊登報道、轉載、書評或讀後感。
2006年應邀到人事部中國高級公務員培訓中心講授「技術創新方法」並通過衛星向全國轉播
周道生構思策劃的「即時譯遠程語言翻譯系統」正在開發過程中;他還創作詩歌和校園歌曲數十首, 曾被中央電視二台和多家地方電視台播出報導或人物專訪20多次

名師課程
《自主創新的思維與方法》
《實用創造學》
《現代企業技術創新》
《現代企業自主創新》
《創新思維與創新方法》
《自主創新的理論與實踐》

課程簡述
《實用創造學》
第一篇 創造理論篇
第一章 21世紀呼喚著創造
一、21世紀呼喚著創造
二、中華民族面臨的挑戰
三、中國人最缺少的是什麼?
四、創造力開發是振興中華的必由之路
第二章 創造與創造學
一、什麼是創造
二、創造的分類
三、創造並不神秘
四、創造學的研究對象與基本原理
五、創造學與傳統科學的關系
六、創造學的產生與發展
第三章 創造力的構成與測評
一、創創力的涵義
二、創造力的構成要素
三、創造力的測評
第四章 創造力的開發
一、創造力的普遍存在性
二、影響創造力發揮的心理因素
三、創造力的可開發性
四、開發創造力的基本途徑
第五章 創造性思維的特點和過程
一、創造性思維的含義
二、創造性思維的基本特點
三、創造性思維的過程
第六章 創造性思維的主要方法
一、聯想
二、想像
三、靈感
四、直覺
第七章 發散思維懷集中思維
一、發散思維
二、集中思維
第二篇 創造技法篇
第八章 列舉型創造技法
一、缺點列舉法
二、希望點列舉法
三、特徵點列舉法
……
第三篇 創造實踐篇
第四篇 創造教育篇

《現代企業技術創新》
第一章 自主創新,不可動搖的戰略決策
一、你是跨國公司的「苦力」嗎
二、創新能力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三、中外企業新的差距有多大
四、自主創新是新時期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
五、典型案例:奇瑞自主創新——民族品牌的希望
第二章 創新溯源,技術創新的成功之路
一、創新的有關概念
二、技術創新的分類
三、技術創新的主體與能力構成
四、技術創新流程
五、典型案例:金王蠟燭創大業——中小企業創新的榜樣
第三章 破除神秘,自主創新的三大途徑
一、自主創新的含義與特徵
二、原始創新
三、集成創新
四、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再創新
五、中小企業創新戰略選擇
六、建設創新型企業
七、典型案例:全球首台中國烹飪機器人在深圳誕生
第四章 優化環境,技術創新的組織與管理
一、營造企業的創新環境
二、建立企業的建議制度
三、新產品研發團隊的組織
四、創新團隊的管理與績效考核
五、典型案例:3M公司的創新傳統
第五章 啟迪智慧,突破慣性思維的技巧
一、智慧才是真正的力量
二、創造性思維的含義與特點
三、思維慣性——創新最可怕的敵人
四、讓大腦活起來
五、群體思維怎樣形成合——送你六頂思考帽
六、案例與評析:六頂思考帽法用於溝通
第六章 挖掘潛能,創新設想的來源與採集
一、創意從哪裡來
二、智力激勵型創新法(頭腦風暴法)
三、列舉法型創新技法
四、推理型創造技法
五、組合與分解型技法
六、設問型創造技法
七、新產品創意的綜合挖掘技法
八、典型案例:包起帆獲四項國際發明獎——深刻的啟示
第七章 神奇TRIZ,解決創新問題的絕妙工具
第八章 沙裡淘金,創新設想的評價與篩選
第九章 金光發光,新產品的設計與開發
第十章 光照人間,新產品的市場化
相關鏈接:周道生博客

閱讀全文

與中國創造學會創造成果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