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造想像故事

創造想像故事

發布時間:2021-05-25 07:53:09

發明想像的作文(短些)

有位作家曾經說過:「一個會回憶,會聯想,會想像的人,才是會構思的人。」因此,寫好想像作文,會提高同學們的想像能力,為同學們在未來進行創造性勞動打下基礎,而且對提高寫作能力也是大有益處的。

想像就是在頭腦中勾畫新事物。《西遊記》就是作者吳承恩依據唐朝玄奘取經的故事想像出來的。他在書中塑造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唐僧這四個人物形象,還有驚險、怪異的「八十一難」。那麼,怎樣才能寫好想像作文?

一、要大膽想像

寫想像作文,一定要展開想像的翅膀,大膽想像。比如:《神筆馬良》一文,作者就大膽想像出馬良要窮人畫畫,感動了神仙。因而他得到了神筆,畫什麼就有什麼。他用這支神筆為窮人謀幸福,並懲罰了貪官。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也要敢於想像,用我們純真的童心,用手中的筆去暢想未來,去描繪燦爛的明天。

二、想像要合理

想像是以生活為基礎的,因此我們寫想像作文,一定要從實際生活出發,展開合理的想像。那種脫離實際的胡思亂想是不可取的。比如:《神筆馬良》的作者根據當時貪官橫行,百姓受苦的黑暗現實,展開了合理的想像,讓神仙幫助馬良懲罰了貪官,使百姓過上幸福安定的日子。他的想像盡管神奇但卻符合當時那個社會的現實,表達了善良的人們的共同願望。

其次,想像要有所節制,要有一定的中心。人的想像是無窮無盡的,但我們不能胡思亂想,想像應該圍繞所要表達的思想展開,為表現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務。無論我們把未來社會寫得多麼奇妙,都是為了向人們展示一種理想,表達某種強烈願望。

三、想像的辦容要具體

想像作文要做到內容具體,切忌說空話。你想像未來是什麼樣子的,就要把你頭腦中勾畫的那個新事物具體描繪出來;你想像未來你在做什麼,就要具體描寫你的言行。總之,要言之有物,讓事實說話。

四、要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想像作文是自己對未來的幻想,飽含著自己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嚮往。因此,我們在寫想像作文時也應該在描寫未來的同時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想像作文可分為兩類:一是寫自己的設想、追求、願望、夢境的習作,這類習作往往和科幻結合在一起。另一類是童話,運用「擬人」手法,把各種動植物、物品想像成「人」,通過有趣的故事,告訴讀者某個道理。

寫好想像文,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觀察生活,表現生活。想像不是胡編亂想,要符合生活實際。只有熟悉生活,詳細地觀察生活,才能有想像的原材料。

二、明確中心,展開想像。動筆寫一篇童話想像文之前先要明確中心,即寫作目的。比如要說明驕傲自滿的害處,正是要說明互相幫助的好處等。然後就要觀察有關表現中心的種種現象,觀察有關動、植物的習性、生存環境、固有的特點等,在這個基礎上展開豐富的想像編寫故事。你能夠把這幾個數字鞋得如此惟妙惟肖,肯定在這方面花了不少功夫吧。

三、想像美好,立意深刻。想像文必須要有一個「美好」的中心思想。如果只是瞎編一個熱鬧離奇的故事,就失去了想像的意義。寫想像文可以激發小學生的想像力,開動腦筋。

登臨月球

湖北省公安縣章庄中學初二(7)班 馬曉紅

又到了好友相聚的時刻,於是我來到我們那不見不散的老地方——林草園。林草園其實就是一塊長滿了鮮花野草的雜樹林,面積並不大,但在我們這難得看見幾棵樹的地方就格外幽深寂靜,所以成了孩子們「探險」的樂園。

過了很久,夥伴們一個也沒有來。怎麼回事?我准備去找她們,可剛一轉身,她們竟然「不找而出」,「劉梅,你們怎麼才來?」我大聲問道。但她們像沒聽見似的和我擦身而過。我更奇怪了,難道……忽聽耳邊一個聲音說:「不要怕,我們是外星人,想請你陪我們到月球一游。」我嚇了一跳,四面看時卻不見半個人影。那聲音又說:「你是看不見我們的——不過你若抬頭的話,倒可以看見我們的飛船。」我抬頭一看,只見一個散發著桔黃色光芒的大圓盤正向我的頭頂罩來……

「救命呀——」,就在我嚇得差點喊出來的時候,那奇怪的聲音又在我耳邊響起:「我們已經到了月球。現在每人有二十分鍾的自由活動時間。」我試著往前邁出一大步,一下子竟跨出了四米多遠;我又盡力向上一跳,身子便像武俠電視里的大俠一樣飄起五六米高,在空中盪呀盪。我這才記起: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難怪我這時走路如行雲流水;對了,趕緊看看那漂亮的環形山吧。但仔細看時,只看見了一些錯雜的腳印,還有不少的垃圾。「很奇怪是嗎?」熟悉的聲音再次響起,「一百年前,月球還是一個純潔美麗的星球;但是現在——你看,腳步踐踏,垃圾污染……你們地球人不僅毀了自己的家園,還把災害帶到太空,波及月球?」

「您說的很對。但是,」我忍不住說,「也不是每一個地球人都像您所說的那樣。在我國,就有很多有識之士提出了要治理污染……」「所以,這就是我們要請你來月球的原因。」外星人說,「請你們記住:環境過度污染,就等於慢性集體自殺。好啦,時間到了,你回去罷!」

我還想說點什麼,忽然眼前一亮,咦,這不是劉梅她們正向我走來嗎?「你剛才哪去了。害得我們找了半天?」劉梅問我。我苦笑了,說:「劉梅,你去過月球嗎?」

「沒有——難道你去過?」她拍拍我的肩膀。

「那麼,你知道人類的污染已經牽涉到月球了嗎?」我又問。

「知道!你別那麼杞人憂天了,走,玩去吧!」劉梅說。

望著夥伴們散開的背影,想想剛才發生的一切,我不覺苦笑了——我這是杞人憂天嗎?

[簡評]這是一篇典範的科幻小說,從離地登月到返回地球,都彌漫著濃郁的科幻氣息,但登月之所見所聞,又無不涉及現實生活中一個嚴峻的話題。保護環境,治理污染,確實已經不再是杞人憂天了。

三、在小學階段,中高年級會接觸到的想像作文類型。

1)發揮想像,運用童趣,編寫童話。 例如,運用小學生喜愛動物的天性,把自己當成動物來表達它們心中的喜怒哀樂。或者是贊美某一種情操或美德,比如對勤勞、誠實、助人為樂等優良品質的贊美;相反也可以就懶惰、貪婪、說謊等不良品質加以批評。有了素材後,自己再用巧妙的情節相聯系,配以精彩生動的語句,就可以寫出一篇不錯的童話故事。

當然,也可以把人物安排成其他事物,同時賦予它思想、語言、行為。例如《小鼴鼠的皮鞋車》一文有以下這樣的片段:小鼴鼠吱吱在家覺得沒意思,又沒有精彩的電視節目,小吱吱就到山上去玩。它在山上看到一隻被人扔掉的破皮鞋。它腦子一動,心想:「我把它改成一輛老爺車,一定很棒!」……(略)一輛漂亮的老爺車改好了!汽車開了,嘟嘟嘟……小青蛙正在池邊傷心地哭,它看見了皮鞋車,就對吱吱說:「吱吱,我的腿摔壞了,可我今天要去參加森林音樂唱歌比賽,你能送我去嗎?」吱吱說:「好的,青蛙先生,請上車吧!」吱吱把小青蛙扶上了車。以上小片段生動地向我們展示了,小鼴鼠助人為樂的精神,還栩栩如生地表現出小青蛙受傷時的著急、痛苦。

2)用充足的科學知識,及豐富的科學興趣,寫好科幻作文。 這類作文寫起來比較困難,因為它需要小作者有充分的科學知識,同時還要對某一方面的科學現象感興趣,再加入自己的想像來寫,這樣會使文章較好地體現未來世界的高科技水平。例如可以選取這樣的題目《月球上的新居民》、《火星探險記》、《太空遨遊》、《奇遇飛碟》等。但是這樣的文章切忌不能憑空胡想,光有想法,沒有素材,這樣不但寫不好還會偏離主題。

3)結合現實生活,配以自己的想像,寫好未來現實生活的想像作文。 這類想像作文是目前五、六年級經常會遇到的,也是比較好寫的一類想像作文,這類作文主要有現實的素材可以參考,所以寫起來比較容易。例如《二十年後的相會》,就可以參考目前學習生活的環境去想像未來的校園,也可以通過觀察身邊的同學老師去想像二十年後的他們是什麼樣的,甚至可以想像一下現在的自己在二十年後又是什麼樣的?之後再設計一個理想的故事情節,使不同的人在一個約定的日子裡走到了一起。在這一天里,同學和老師有了怎樣的變化?也是文中應該體現的。這類作文的要求是大膽想像、合乎情理、實實在在、要有立意。 例如以下題目均屬於以現實為基礎來加以想像:《月球上甲A聯賽》、《20年後的我》、《2030年的同學聚會》、《未來的音樂家》、《克隆爸爸》、《老師變年輕了》、《同齡的祖孫倆》、《夢幻賓館》等等。

摘錄作文:《20年後的我》——浙江 尹金秋

2021年3月10日,我策劃、投資並經營的「快補樂」餐廳正式開業了。 說到我的「快補樂」餐廳,還有許多學問哩!我的餐廳各方面都很講究,餐廳賣的食物營養價值高,味道也很鮮美。以前我們吃的菜里都含有激素、農葯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而我的餐廳里都是無公害食品,人們可以放心食用。我不僅讓這些菜保持新鮮,還會讓菜的「容貌」不變。「快補樂」餐廳還有一大特點——機器人服務。這些機器人是我精心製作的,他們形狀各異,功能不同。他們並不亞於那些真人服務員。他們會招待客人,會打掃衛生,還會唱歌、跳舞,逗顧客開心。我的餐廳分三個區,設備非常齊全:少兒區里有小朋友們喜愛的各種玩具;青年區里有許多健身器材;老年區里則有閱覽室和棋牌室。噢,忘了告訴你們:「快補樂」餐廳供餐速度快,立等可吃;效率高,一天能接待幾千人,深受廣大顧客的青睞。而且,我還打算在各個國家和地區都開設連鎖店呢。

歡迎20年後的你們惠顧我的「快補樂」餐廳,我們會熱情地接待您,並保證您吃得舒服,玩兒的高興。

以上向大家講述的幾類想像作文,只是目前經常會遇到的幾種。但不管寫哪一類的想像作文,都應該從現實出發,積攢素材,而對於小學生來講,就應該認真觀察生活,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同時經常練筆寫一寫想像作文,把自己豐富的內心世界藉助想像作文很好地發揮出來,老師相信只有善於觀察善於練筆的孩子才能寫出生動而大膽的想像作文。

四年級習作訓練:

從下面的幾組事物中,選擇一組,大膽想像,編一個故事。

1、小溪 大河 大海

2、螞蟻 蛋殼 青蛙

3、鉛筆 橡皮 卷筆刀

人若有志,萬事可為

鄭元

從前有一戶人家,家中有一個女兒,十分聰明、勤勞,可母親長年卧床不起。因為母親得了一種病,當地的醫生都不知是什麼病。

有一日,女兒夢到一個仙女對她說:「孩子,你母親的病並非無法可治,只要你有志氣,就能治好。有一個地方,那裡的水是五色的,只要讓你的母親喝一口五彩治水,你母親得並就會好的。」

第二天,他先到了小溪邊,可池水清清的,一點顏色沒有。她又跋山涉水,來到樂山中懸崖處的大河旁。那裡依然沒有什麼五色水。她絕望了,這五色水到底在哪裡?是一場夢?不,不是,只要我有志氣,一定能找到!她又開始了更艱難的旅程,這回的路更難走了,她繞過了一座座大山,淌過了一條條大河,可哪裡口看不到五彩之水。就這樣,她一支充滿希望,她已經走到了海邊,可還沒見到五彩之水。她現在已經在夜走不動了,倒在海邊沙灘上睡著了……等她醒來時,發現自己身邊的大海變成了「五彩池」!不是大海變了,而實際到了西方昆侖山上的五彩池。說時遲,那時快,她趕快過去盛了滿滿的一碗,小心翼翼的捧著五彩之水,高高興興的回到了家鄉。

母親喝下了那晚象徵著希望的神水,真的能走動了,不用說,神水還真的有效。

不是因為神偏愛母女倆,而是因為女兒竟有那樣強的志氣,踏破鐵鞋,怎能不讓神感動?我們如果有志氣,又何愁翻過一座座大山,一條條大河?因為有句話說得好:「不怕路遠,就怕志短。」還有一句:「人若有志,萬事可為。」

小螞蟻搬家

吳鈺

「哦,哦,好玩兒!」小螞蟻高興的投向春天大自然的懷抱,唱歌、跳舞。一切一切都是美好的。

走啊走,「咦?一隻雞蛋?我得把他馬上交給雞媽媽!可是……對,滾著來!」唉,小螞蟻也太不小心了。「啪——」蛋殼裂開了,「嘰,嘰,嘰……你一定是要幫我找媽媽對不對?放心吧,我會安然無恙的回到家的!」小雞驚呆了,一隻剛出生的小雞竟然會說話。「別想了,喏,為了獎勵你,把我的寶貝——飛天蛋殼給你!」霎時,那隻讓小雞出生的蛋殼成了一輛美麗的「蟻車」。「你只要對它說要去哪裡,就ok了。」「嘩——」神雞不見了。這是又有一陣聲音傳來:「記住,只有三次機會,然後便法力盡失……」「我遇到神仙了!有了『蟻車』我就什麼也不怕了!哈哈哈……」

夕陽漸漸洗塵,原本一心想回家的小螞蟻,現在又想去北京、海南、太空中。這些夢想一一成為了現實。爽玩過後,卻又想起自己的家。「回家!」兩個字剛一說出口,便墜落於小河內。青蛙正在美睡,突然,一陣突如其來的聲音將它吵醒。青蛙一看,高興得說:「我正愁沒有夜宵呢,沒想到……」青蛙一口吃了螞蟻。螞蟻在入「虎口」中時說:「人不該懶,蟻不該貪啊!」

自信

郭晏博

「唉!我真沒用!」鉛筆又在嘆息。原來是因為他的小主人小明有了一隻自動筆,所以就把它扔在了一旁,不去理它了。

它的好朋友橡皮和卷筆刀聽到了,勸鉛筆說:「朋友,你不要自卑,你也有些地方比自動筆強的!」「哼,根本就沒有,我容易摔斷,自動筆不易;我用一會就用禿了,自動筆很耐用;我不能收『芯』,容易在鉛筆盒裡把橡皮弄臟,自動筆不會。你們說,我有什麼用呢?」鉛筆說道,而且語調更加低落。橡皮和卷筆刀聽了,無言以對,只能走了。

有一次,小明在寫作業時,發現自動筆沒芯了,於是又拿出了鉛筆來用。這時,鉛筆才發現自己還是有用的,有存在的價值的,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好處和不足處。不應該為自己落後而自卑。做人,就要做一個有骨氣的人!

② 心理學的無意想像和有意想像的例子

1、有意想像的例子:文學藝術家在頭腦中構思出的人物形象、工程師和工人對建築圖紙的想像等。

有意想像又叫隨意想像,是在刺激物的影響下,依據一定的目的而進行想像的過程。具有主動性、有一定程度自覺性和計劃性。

2、無意想像的例子:抬頭仰望天空變幻莫測的浮雲時,腦中就產生起伏的山巒、柔軟的棉花、活動的羊群、嘶鳴的奔馬等形象;看到冬季玻璃上的冰花時,就會覺得它象梅花,象樹葉等。

無意想像,亦稱不隨意想像,是指沒有預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自然而然地在頭腦中出現的想像,是在某種刺激下,人在無意當中進行的、不由自主的、無意識的想像。沒有預定的目的,也不用作任何意志努力。

(2)創造想像故事擴展閱讀

根據有意想像產生的獨立性、新穎性及創造性的差異,將有意想像分為再造想像和創造想像兩種基本形式,而幻想則是創造想像的特殊形式。

夢是無意想像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無意想像最典型、最極端的例證。夢是人在睡眠狀態發生的、不受人的高級意識支配的想像活動。

人在睡眠時,整個大腦皮層處於一種彌漫性的抑制狀態,但仍有少部分神經細胞興奮活躍,由於意識控制力的減弱,這些記載著往日經驗的細胞便不隨意地、不規則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個離奇古怪、荒誕絕倫的夢境。

③ 有關想像力與發明創造的故事

1、高跟鞋的故事

15世紀的一位威尼斯商人經常要出門做生意,又擔心妻子會外出風流。一個雨天,他走在街道上,鞋後跟沾了許多泥,因而步履艱難。

商人由此受到啟發,因為威尼斯是座水城,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認為妻子穿上高跟鞋將無法在跳板上行走,這樣就可以把她困在家裡。豈料,他的妻子穿上這雙鞋子,感到十分新奇,就由傭人陪伴,上船下船,到處遊玩。追求時髦的女士爭相效仿,高跟鞋就很快地盤行起來了。

2、剃須刀的故事

1828年謝菲爾德製成一邊帶有保護的刀片,這是安全刀片的前身。1895年,美國一位推銷員吉列偶遇發明家佩因特。佩因特希望賺大錢,想發明一種人人都需要而且一次性使用的東西。一天,吉列刮鬍子,發現剃刀的刀片正適合這種構想。

於是他設計出一種安全剃刀夾持柄,但找不到能製成薄刀片的廠家。到1901年,他遇見機械師卡森,才解決了技術問題,使鋤形刀架與雙刃可換刀片合成一體,並申請了專利。早在1900年,電動剃須刀已在美國獲得專利,但第一種適於商業製造的電動剃須刀是由美國退役陸軍上校希克設計,並於1928年獲得專利的。

3、冰箱的故事

第一台人工製冷壓縮機是由哈里森在1851年發明的,他是澳大利亞《基朗廣告報》的老闆,在一次用乙醚清洗鉛字的時候發現,乙醚塗在金屬上有強烈的冷卻作用。乙醚是一種沸點低的液體,它很容易發生蒸發吸熱現象。

於是哈里森經過研究研製出了使用乙醚和壓力泵的冷凍機,並把它應用在澳大利亞維多利的一家釀酒廠,供釀酒時製冷降溫使用。第一台使用電動壓縮機工作的冰箱是由瑞典工程師布萊頓和孟德斯於1923年發明的。後來一家美國公司買去了他們的專利,於1925年生產出第一批家用冰箱。

(3)創造想像故事擴展閱讀:

想像力培養的十個方法

美國哈佛大學的伯頓就如何發展兒童的創造能力,提出以下十個要點:

一、創造一種氣氛,使每個兒童被作為一個人來看待,使他受尊重,並作為小組的一名成員受到重視。

二、使每個兒童懂得自尊,並學習提出自己的思想看法。

三、每個兒童應當獲得自己去創造成就的勇氣和信心,並應當許可他進行創造性的嘗試。

四、兒童需要體驗自己的能力,要有環境的自由,以便好好地學習。

五、要對兒童別出心裁的創造性嘗試進行稱贊和鼓勵。

六、應當鼓勵兒童去探索、去選擇新途徑,不停留在已經明了的事物上。

七、好問態度應當是教育的主要目標。

八、應善於傾聽、觀察和保持沉默。

九、應當避免引起兒童害怕的壓力,害怕會禁錮兒童的智力,阻礙兒童通向新的思想,而敢於認識可導致探險;不安全感會導致兒童產生模糊主張和阻塞兒童選擇答案的途徑。

十、應當避免在評價兒童中迷信權威的做法。

④ 創造作文800

想像作文是人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創新的形象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愛因斯坦說過:一切創造都是從創造性的想像開始的,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的源泉.黑格爾在他的《美學》中指出:最傑出的藝術就是想像.想像是創新的先導,沒有想像就沒有創新,世界上許多發明創造都來源於科學家們的想像.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挖掘教材中的想像之源;捕捉、創設生活情景中的想像之點,引導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大膽想像,養成想像習慣,從而提高寫想像作文水平.
想像作文畢竟是作文,它的題材與其他作文同樣來源於生活,如果離開了生活源泉,就沒有表象和感知,也就沒有創造,想像就成為無源之水,只有乾涸,無本之木,必然枯死.因此教師要經常指導學生廣泛接觸自然、社會,善於觀察、分析周圍的人、事、物,多閱讀課外書籍,充實作文素材,增強感悟力.特別是要人為地創設或捕捉一些情景,全方位、多角度地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分析、思考,學生會釜底抽薪,想像薪火會越燃越旺,從而產生種種天方夜譚、奇特怪異的想像.如:一次上晚自習時,學生們正在專心做作業,忽然一隻蝴蝶飛入教室,在燈下翩翩起舞.一聲「啊……好漂亮!」把學生的注意力瞬間吸引到蝴蝶身上,頓時教室里沸騰了,我剛想發怒制止,突然靈機一動.「這么漂亮的蝴蝶,它這時來干什麼?為什麼總喜歡在燈下飛撞?你想對它說點什麼……」話畢,學生「來電」了,七嘴八舌,說過不停.有的說:「它看見我們學習緊張,來給我們表演節目,讓我們輕松一下」;有的說:「它是來看我們學習是否專心」;有的說:「是『賣火柴的小女孩』來給我們講她的故事」……真是無奇不有.於是我順勢利導,要求學生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想說的都一一記下來,以《一隻蝴蝶》或《賣火柴的小女孩來了》等為題,當作一次作文.很快學生就寫出了自己的得意之作,抓腦袋、咬筆桿的現象沒有了,其效果令人拍案叫好.
另外,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要經常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眼前的萬事萬物,讓學生想像像什麼?是什麼?他們會想像出一些豐富多采、構思奇妙的景物或圖畫.
教材中的課文是編者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認識規律、學習能力,經過認真篩選而成,它本身就是學生習作的範例.在教材中有許多課文,只要我們仔細挖掘,有些故事情節、內容會給讀者留下懸念,值得想像.如《窮人》一課,故事就在「桑娜拉開了帳子」處結束了,給人留下想像的空間:他們後來的生活怎麼樣呢?於是我讓學生以《桑娜夫婦收養西蒙的兩個孩子之後》為題,把握故事情節的主線和人物性格特點,將課文續寫下去.這樣的想像作文,學生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隨著自己的思維構想,故事的發展就會在他們的想像中延伸.又如:教完《世紀寶鼎》一文後,我讓學生為
2008年北京奧運會設計一個吉祥物,按照《世紀寶鼎》一課的表達方法,根據自己的構思,將「吉祥物」的藝術造型、文化內涵、藝術價值有序地寫出來,並以《吉祥物》為題.這些訓練有利於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興趣和創作靈感的發揮.。

⑤ 再造想像的舉例

1、有意想像的例子:文學藝術家在頭腦中構思出的人物形象、工程師和工人對建築圖紙的想像等。

有意想像又叫隨意想像,是在刺激物的影響下,依據一定的目的而進行想像的過程。具有主動性、有一定程度自覺性和計劃性。

2、無意想像的例子:抬頭仰望天空變幻莫測的浮雲時,腦中就產生起伏的山巒、柔軟的棉花、活動的羊群、嘶鳴的奔馬等形象;看到冬季玻璃上的冰花時,就會覺得它象梅花,象樹葉等。

無意想像,亦稱不隨意想像,是指沒有預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自然而然地在頭腦中出現的想像,是在某種刺激下,人在無意當中進行的、不由自主的、無意識的想像。沒有預定的目的,也不用作任何意志努力。

(5)創造想像故事擴展閱讀:

根據意向性想像產生的獨立性、新穎性和創造性的不同,意向性想像分為再創造想像和創造想像兩種基本形式,而幻想是創造想像的一種特殊形式。

夢是無意識想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無意識想像最典型、最極端的例子。夢是發生在睡眠中的想像活動,不受人的高級意識的支配。

當人們睡覺時,整個大腦皮層抑制處於分散狀態,但仍有少量的神經元興奮,由於失去控制的意識,這些記錄的過去的經驗細胞不會隨機,不規則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奇異的、美妙的夢。

⑥ 想像故事 三分鍾

10.電車難題(The Trolley Problem)

「電車難題」要數倫理學領域最為知名的思想實驗之一,其內容大致是: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並且片刻後就要碾壓到他們。幸運的是,你可以拉一個拉桿,讓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上。但是還有一個問題,那個瘋子在那另一條軌道上也綁了一個人。考慮以上狀況,你應該拉拉桿嗎?
解讀:
電車難題最早是由哲學家Philippa Foot提出的,用來批判倫理哲學中的主要理論,特別是功利主義。功利主義提出的觀點是,大部分道德決策都是根據「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則做出的。從一個功利主義者的觀點來看,明顯的選擇應該是拉拉桿,拯救五個人只殺死一個人。但是功利主義的批判者認為,一旦拉了拉桿,你就成為一個不道德行為的同謀——你要為另一條軌道上單獨的一個人的死負部分責任。然而,其他人認為,你身處這種狀況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為,你的不作為將會是同等的不道德。總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為,這就是重點所在。許多哲學家都用電車難題作為例子來表示現實生活中的狀況經常強迫一個人違背他自己的道德准則,並且還存在著沒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況。

9.空地上的奶牛(The Cow in the field)

認知論領域的一個最重要的思想實驗就是「空地上的奶牛」。它描述的是,一個農民擔心自己的獲獎的奶牛走丟了。這時送奶工到了農場,他告訴農民不要擔心,因為他看到那頭奶牛在附件的一塊空地上。雖然農民很相信送奶工,但他還是親自看了看,他看到了熟悉的黑白相間的形狀並感到很滿意。過了一會,送奶工到那塊空地上再次確認。那頭奶牛確實在那,但它躲在樹林里,而且空地上還有一大張黑白相間的紙纏在樹上,很明顯,農民把這張紙錯當成自己的奶牛了。問題是出現了,雖然奶牛一直都在空地上,但農民說自己知道奶牛在空地上時是否正確?
解讀:
空地上的奶牛最初是被Edmund Gettier用來批判主流上作為知識的定義的JTB(justified true belief)理論,即當人們相信一件事時,它就成為了知識;這件事在事實上是真的,並且人們有可以驗證的理由相信它。在這個實驗中,農民相信奶牛在空地上,且被送奶工的證詞和他自己對於空地上的黑白相間物的觀察所證實。而且經過送奶工後來的證實,這件事也是真實的。盡管如此,農民並沒有真正的知道奶牛在那兒,因為他認為奶牛在那兒的推導是建立在錯誤的前提上的。Gettier利用這個實驗和其他一些例子,解釋了將知識定義為JTB的理論需要修正。

8.定時炸彈(The Ticking Time Bomb)

如果你關注近幾年的政治時事,或者看過動作電影,那麼你對於「定時炸彈」思想實驗肯定很熟悉。它要求你想像一個炸彈或其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藏在你的城市中,並且爆炸的倒計時馬上就到零了。在羈押中有一個知情者,他知道炸彈的埋藏點。你是否會使用酷刑來獲取情報?
解讀:
與電車難題類似,定時炸彈情景也是強迫一個人從兩個不道德行徑中選擇的倫理問題。它一般被用作對那些說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使用酷刑的反駁。它也被用作在極端形勢下法律——就像美國的嚴禁虐囚的法律——可以被放在第二位的例子。歸功於像《24小時》的電視節目和各種政治辯論,定時炸彈情景已成為最常引用的思想實驗之一。今年早些時候,一份英國報紙提出了更為極端的看法。這份報紙提議說,如果那個恐怖分子對酷刑毫無反應,那麼當局者是否願意拷打他的妻子兒女來獲取情報。

7.愛因斯坦的光線(Einstein』s Light Beam)

愛因斯坦著名的狹義相對論是受啟於他16歲做的思想實驗。在他的自傳中,愛因斯坦回憶道他當時幻想在宇宙中追尋一道光線。他推理說,如果他能夠以光速在光線旁邊運動,那麼他應該能夠看到光線成為 「在空間上不斷振盪但停滯不前的電磁場」。對於愛因斯坦,這個思想實驗證明了對於這個虛擬的觀察者,所有的物理定律應該和一個相對於地球靜止的觀察者觀察到的一樣。
解讀:
事實上,沒人確切知道這意味著什麼。科學家一直都在爭論一個如此簡單的思想實驗是如此幫助愛因斯坦完成到狹義相對論這如此巨大的飛躍的。在當時,這個實驗中的想法與現在已被拋棄的「以太」理論相違背。但他經過了好多年才證明了自己是正確的。

6.特修斯之船(The Ship of Theseus)

最為古老的思想實驗之一。最早出自普魯塔克的記載。它描述的是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幾百年的船,歸功於不間斷的維修和替換部件。只要一塊木板腐爛了,它就會被替換掉,以此類推,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不是最開始的那些了。問題是,最終產生的這艘船是否還是原來的那艘特修斯之船,還是一艘完全不同的船?如果不是原來的船,那麼在什麼時候它不再是原來的船了?哲學家Thomas Hobbes後來對此進來了延伸,如果用特修斯之船上取下來的老部件來重新建造一艘新的船,那麼兩艘船中哪艘才是真正的特修斯之船?
解讀:
對於哲學家,特修斯之船被用來研究身份的本質。特別是討論一個物體是否僅僅等於其組成部件之和。一個更現代的例子就是一個不斷發展的樂隊,直到某一階段樂隊成員中沒有任何一個原始成員。這個問題可以應用於各個領域。對於企業,在不斷並購和更換東家後仍然保持原來的名字。對於人體,人體不間斷的進行著新陳代謝和自我修復。這個實驗的核心思想在於強迫人們去反思身份僅僅局限在實際物體和現象中這一常識。

5.伽利略的重力實驗(Galileo』s Gravity Experiment)

為了反駁亞里士多德的自由落體速度取決於物體的質量的理論,伽利略構造了一個簡單的思想實驗。根據亞里士多德的說法,如果一個輕的物體和一個重的物體綁在一起然後從塔上丟下來,那麼重的物體下落的速度快,兩個物體之間的繩子會被拉直。這時輕的物體對重物會產生一個阻力,使得下落速度變慢。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兩個物體綁在一起以後的質量應該比任意一個單獨的物體都大,那麼整個系統下落的速度應該最快。這個矛盾證明了亞里士多德的理論是錯誤的。
解讀:
這個思想實驗幫助證明了一個很重要的理論:無論物體的質量,不考慮阻力的情況下,所有物體自由落體的速率都是一樣的。

4.猴子和打字機(Monkeys and Typewriters)

另一個在流行文化中佔了很大分量的思想實驗是「無限猴子定理」,也叫做「猴子和打字機」實驗。定理的內容是,如果無數多的猴子在無數多的打字機上隨機的打字,並持續無限久的時間,那麼在某個時候,它們必然會打出莎士比亞的全部著作。猴子和打字機的設想在20世紀初被法國數學家Emile Borel推廣,但其基本思想——無數多的人員和無數多的時間能產生任何/所有東西——可以追溯至亞里士多德。
解讀:
簡單來說,「猴子和打字機」定理是用來描述無限的本質的最好方法之一。人的大腦很難想像無限的空間和無限的時間,無限猴子定理可以幫助理解這些概念可以達到的寬度。猴子能碰巧寫出《哈姆雷特》這看上去似乎是違反直覺,但實際上在數學上是可以證明的。這個定理本身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重現的,但這並沒有阻止某些人的嘗試:2003年,一家英國動物園的科學家們「試驗」了無限猴子定理,他們把一台電腦和一個鍵盤放進靈長類園區。可惜的是,猴子們並沒有打出什麼十四行詩。根據研究者,它們只打出了5頁幾乎完全是字母「s」的紙。

3.中文房間(The Chinese Room)

「中文房間」最早由美國哲學家John Searle於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這個實驗要求你想像一位只說英語的人身處一個房間之中,這間房間除了門上有一個小窗口以外,全部都是封閉的。他隨身帶著一本寫有中文翻譯程序的書。房間里還有足夠的稿紙、鉛筆和櫥櫃。寫著中文的紙片通過小窗口被送入房間中。根據Searle,房間中的人可以使用他的書來翻譯這些文字並用中文回復。雖然他完全不會中文,Searle認為通過這個過程,房間里的人可以讓任何房間外的人以為他會說流利的中文。
解讀:
Searle 創造了「中文房間」思想實驗來反駁電腦和其他人工智慧能夠真正思考的觀點。房間里的人不會說中文;他不能夠用中文思考。但因為他擁有某些特定的工具,他甚至可以讓以中文為母語的人以為他能流利的說中文。根據Searle,電腦就是這樣工作的。它們無法真正的理解接收到的信息,但它們可以運行一個程序,處理信息,然後給出一個智能的印象。

2.薛定鍔的貓(Schrodinger』s Cat)

薛定鍔的貓最早由物理學家薛定鍔提出,是量子力學領域中的一個悖論。其內容是:一隻貓、一些放射性元素和一瓶毒氣一起被封閉在一個盒子里一個小時。在一個小時內,放射性元素衰變的幾率為 50%。如果衰變,那麼一個連接在蓋革計數器上的錘子就會被觸發,並打碎瓶子,釋放毒氣,殺死貓。因為這件事會否發生的概率相等,薛定鍔認為在盒子被打開前,盒子中的貓被認為是既死又活的。
解讀:
簡而言之,這個實驗的核心思想是因為事件發生時不存在觀察者,盒子里的貓同時存在在其所有可能的狀態中(既死又活)。薛定鍔最早提出這個實驗是在回復一篇討論量子態疊加的文章時。薛定鍔的貓同時也說明了量子力學的理論是多麼令人無法理解。這個思想實驗因其復雜性而臭名昭著,同時也啟發了各種各樣的解釋。其中最奇異的就屬「多重世界」假說,這個假說表示有一隻死貓和一隻活貓,兩只貓存在在不同的宇宙之中,並且永遠不會有交集。

1. 缸中的大腦(Brain in a Vat)

沒有比所謂的「缸中的大腦」假說更有影響力的思想實驗了。這個思想實驗涵蓋了從認知學到哲學到流行文化等各個領域。這個實驗的內容是:想像有一個瘋狂科學家把你的大腦從你的體內取出,放在某種生命維持液體中。大腦上插著電極,電極連到一台能產生圖像和感官信號的電腦上。因為你獲取的所有關於這個世界的信息都是通過你的大腦來處理的,這台電腦就有能力模擬你的日常體驗。如果這確實可能的話,你要如何來證明你周圍的世界是真實的,而不是由一台電腦產生的某種模擬環境?
解讀:
如果你覺得這聽起來很像《黑客帝國》,那麼你說對了。這部電影以及其他一些科幻作品,都是在這個思想實驗的影響下創作出來的。這個實驗的核心思想是讓人們質疑自身經歷的本質,並思考作為一個人的真正意義是什麼。這個實驗的最初原型可以一直追溯至笛卡爾。在他的《Meditations on the First Philosophy》一書中,笛卡爾提出了能否證明他所有的感官體驗都是他自己的,而不是由某個「邪惡的魔鬼」產生的這樣的疑問。笛卡爾用他的經典名言 「我思故我在」來回答這個問題。不幸的是,「缸中的大腦」實驗更為復雜,因為連接著電極的大腦仍然可以思考。這個實驗被廣泛的討論著,有許多對於此實驗前提的反駁,但仍沒有人能有力的回應其核心問題:你究竟如何才能知道什麼是真實?

⑦ 古人通過想像創造對人類有貢獻的例子

指南針 在發明指南針之前人類在茫茫大海中航行,常常會迷失方向,造成不可想像的後果,是中國人發明了指南針,使人類航行有了方向。指南針是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 指南針的發明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由於生產勞動,人們接觸了磁鐵礦,開始了對磁性質的了解。人們首先發現了磁石引鐵的性質。後來又發現了磁石的指向性。經過多方的實驗和研究,終於發明了可以實用的指南針。 磁現象的發現 先秦時代我們的先人已經積累了許多這方面的認識,在探尋鐵礦時常會遇到磁鐵礦,即磁石(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鐵)。這些發現很早就被記載下來了。《管子》的數篇中最早記載了這些發現:「山上有磁石者,其下有金銅。」其他古籍如《山海經》中也有類似的記載。磁石的吸鐵特性很早就被人發現,《呂氏春秋》九卷精通篇就有:「慈招鐵,或引之也。」那時的人稱「磁」為「慈」他們把磁石吸引鐵看作慈母對子女的吸引。並認為:「石是鐵的母親,但石有慈和不慈兩種,慈愛的石頭能吸引他的子女,不慈的石頭就不能吸引了。」 漢以前人們把磁石寫做「慈石」,是慈愛石頭的意思。 既然磁石能吸引鐵,那麼是否還可以吸引其他金屬呢?我們的先民做了許多嘗試,發現磁石不僅不能吸引金、銀、銅等金屬,也不能吸引磚瓦之類的物品。西漢的時候人們已經認識到磁石只能吸引鐵,而不能吸引其他物品。 當把兩塊磁鐵放在一起相互靠近時,有時候互相吸引,有時候相互排斥。現在人們都知道磁體有兩個極,一個稱N極,一個稱S極。同性極相互排斥,異性極相互吸引。那時的人們並不知道這個道理,但對這個現象還是能夠察覺到的。 到了西漢,有一個名叫欒大的方士,他利用磁石的這個性質做了兩個棋子般的東西,通過調整兩個棋子極性的相互位置,有時兩個棋子相互吸引,有時相互排斥。欒大稱其為「斗棋」。他把這個新奇的玩意獻給漢武帝,並當場演示。漢武帝驚奇不已,龍心大悅,竟封欒大為「五利將軍」。欒大利用磁石的性質,製作了新奇的玩意蒙騙了漢武帝。 地球也是一個大磁體,它的兩個極分別在接近地理南極和地理北極的地方。因此地球表面的磁體,可以自由轉動時,就會因磁體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性質指示南北。這個道理古人不夠明白,但這類現象他們很清楚。 指南針的始祖——司南 指南針的始祖大約出現在戰國時期。它是用天然磁石製成的。樣子象一把湯勺,圓底,可以放在平滑的「地盤」上並保持平衡,且可以自由旋轉。當它靜止的時候,勺柄就會指向南方。古人稱它為「司南」,當時的著作《韓非子》中就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端朝夕」就是正四方、定方位的意思。《鬼穀子》中記載了司南的應用,鄭國人采玉時就帶了司南以確保不迷失方向。 春秋時代,人們已經能夠將硬度5度至7度的軟玉和硬玉琢磨成各種形狀的器具,因此也能將硬度只有5.5度至6.5度的天然磁石製成司南。東漢時的王充在他的著作《論衡》中對司南的形狀和用法做了明確的記錄。司南是用整塊天然磁石經過琢磨製成勺型,勺柄指南極,並使整個勺的重心恰好落到勺底的正中,勺置於光滑的地盤之中,地盤外方內圓,四周刻有干支四維,合成二十四向。這樣的設計是古人認真觀察了許多自然界有關磁的現象,積累了大量的知識和經驗,經過長期的研究才完成的。司南的出現是人們對磁體指極性認識的實際應用。 但司南也有許多缺陷,天然磁體不易找到,在加工時容易因打擊、受熱而失磁。所以司南的磁性比較弱,而且它與地盤接觸處要非常光滑,否則會因轉動摩擦阻力過大,而難於旋轉,無法達到預期的指南效果。而且司南有一定的體積和重量,攜帶很不方便,這可能是司南長期未得到廣泛應用的主要原因。 司南由青銅盤和天然磁體製成的磁勺組成,青銅盤上刻有二十四向,置磁勺於盤中心圓面上,靜止時,勺尾指向為南 指南針的發明 古代民間常用薄鐵葉剪裁成魚形,魚的腹部略下凹,像一隻小船,磁化後浮在水面,就能指南北。當時以此做為一種游戲。東晉的崔豹在《古今注》中曾提到這種「指南魚」。 北宋時,曾公亮在《武經總要》載有製作和使用指南魚的的方法:「用薄鐵葉剪裁,長二寸,闊五分,首尾銳如魚型,置炭火中燒之,侯通赤,以鐵鈐鈐魚首出火,以尾正對子位,蘸水盆中,沒尾數分則止,以密器收之。用時,置水碗於無風處平放,魚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向午也。」這是一種人工磁化的方法,它利用地球磁場使鐵片磁化。即把燒紅的鐵片放置在子午線的方向上。燒紅的鐵片內部分子處於比較活動的狀態,使鐵分子順著地球磁場方向排列,達到磁化的目的。蘸入水中,可把這種排列較快地固定下來,而魚尾略向下傾斜可增大磁化程度。人工磁化方法的發明,對指南針的應用和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在磁學和地磁學的發展史上也是一件大事。北宋的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提到另一種人工磁化的方法:「方家以磁石摩針鋒,則能指南。」按沈括的說法,當時的技術人員用磁石去摩擦縫衣針,就能使針帶上磁性。從現在的觀點來看,這是一種利用天然磁石的磁場作用,使鋼針內部磁疇的排列趨於某一方向,從而使鋼針顯示出磁性的方法。這種方法比地磁法簡單,而且磁化效果比地磁法好,摩擦法的發明不但世界最早,而且為有實用價值的磁指向器的出現,創造了條件。 沈括還在《夢溪筆談》的補筆談中談到了摩擦法磁化時產生的各種現象:「以磁石摩針鋒,則銳處常指南,亦有指北者,恐石性亦不……,南北相反,理應有異,未深考耳。」這是說,用磁石去摩擦縫衣針後,針鋒有時指南,也有時指北。從現在的觀點來看,磁石都有N和S兩個極,磁化時縫衣針針鋒的方位不同,則磁化後的指向也就不同。但沈括並不知道這個道理,他真實的記錄了這個現象並坦白承認自己沒有做深入思考。以期望後人能進一步探討。 關於磁針的裝置方法,沈括介紹了四種方法: 1.水浮法——將磁針上穿幾根燈心草浮在水面,就可以指示方向。 2.碗唇旋定法——將磁針擱在碗口邊緣,磁針可以旋轉,指示方向。 3.指甲旋定法——把磁針擱在手指甲上面由於指甲面光滑,磁針可以旋轉自如,指示方向。 4.縷懸法——在磁針中部塗一些蠟,粘一根蠶絲,掛在沒有風的地方,就可以指示方向了。 沈括還對四種方法做了比較,他指出,水浮法的最大缺點,水面容易晃動影響測量結果。碗唇旋定法和指甲旋定法,由於摩擦力小,轉動很靈活,但容易掉落。沈括比較推重的是縷懸法,他認為這是比較理想而又切實可行的方法。事實上沈括指出的四種方法已經歸納了迄今為止指南針裝置的兩大體系——水針和旱針。 《夢溪筆談》是沈括(1031—1095年)所著的有關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著作,書中談到磁學和指南針的一些問題。 南宋陳元靚在《事林廣記》中介紹了另一類指南魚和指南龜的製作方法。這種指南魚與《武經總要》一書記載的不一樣,是用木頭刻成魚形,有手指那麼大,木魚腹中置入一塊天然磁鐵,磁鐵的S極指向魚頭,用蠟封好後,從魚口插入一根針,就成為指南魚。將其浮於水面,魚頭指南,這也是水針的一類。 指南龜是當時流行的一種新裝置,將一塊天然磁石放置在木刻龜的腹內,在木龜腹下方挖一光滑的小孔,對准並放置在直立於木板上的頂端尖滑的竹釘上,這樣木龜就被放置在一個固定的、可以自由旋轉的支點上了。由於支點處摩擦力很小,木龜可以自由轉動指南。當時它並沒有用於航海指向,而用於幻術。但是這就是後來出現的旱羅盤的先聲。 指南龜發明年代不晚於1325年。木塊刻成龜型,龜腹部中心嵌以磁體,木龜安放在尖狀立拄上,靜止時首尾分指南北。 羅盤定位 要確定方向除了指南針之外,還需要有方位盤相配合。最初使用指南針時,可能沒有固定的方位盤,隨著測方位的需要,出現了磁針和方位盤一體的羅盤。羅盤有堪輿用的羅經盤和水羅盤、旱羅盤。 方位盤仍是二十四向,但是盤式已經由方形演變成圓形。這樣一來只要看一看磁針在方位盤上的位置,就能斷定出方位來。南宋時,曾三異在《因話錄》中記載了有關這方面的文獻:「地螺或有子午正針,或用子午丙壬間縫針。」這是有關羅經盤最早的文獻記載。文獻中所說的「地螺」,就是地羅,也就是羅經盤。文獻中已經把磁偏角的知識應用到羅盤上。這種羅盤不僅有子午針(確定地磁場南北極方向的磁針),還有子午丙壬間縫針(用日影確定的地理南北極方向)這兩個方向之間的夾角,就是磁偏角。 盤面周圍刻二十四方位,內中盛水,磁針橫穿燈草,浮於水面。 現在人們已經知道,地球的兩個磁極和地理的南北極只是接近,並不重合。磁針指向的是地球磁極而不是地理的南北極,這樣磁針指的就不是正南、正北方向而略有偏差,這個角度就叫磁偏角。又因為地球近似球形,所以磁針指向磁極時必向下傾斜,和水平方向有一個夾角,這個夾角稱為磁傾角。不同地點的磁偏角和磁傾角都不相同。成書於北宋的《武經總要》在談到用地磁法製造指南針時,就注意利用了磁傾角。沈括在《夢溪筆談》談到指南針不全指南,常微偏東。指出了磁偏角的存在。磁偏角和磁傾角的發現使指南針的指向更加准確。 磁性質的應用 指南針一經發明很快就被應用到軍事、生產、日常生活、地形測量等方面,特別是航海上。指南針在航海上的應用有一個逐漸發展過程。成書年代略晚於《夢溪筆談》的《萍洲可談》中記有:「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則觀指南針。」這是世界航海史上最早使用指南針的記載。文中指出,當時只在日月星辰見不到的時候才使用指南針,可見指南針剛開始使用時,使用還不熟練。二十幾年後,許兢的《宣和奉使高麗圖經》也有類似的記載:「惟視星斗前邁,若晦冥則用指南浮針,以揆南北。」到了元代,指南針一躍而成海上指航的最重要的儀器了。不論晝夜晴陰都用指南針導航了。而且還編制出使用羅盤導航,在不同航行地點指南針針位的連線圖,叫做「針路」。船行到某處,採用何針位方向,一路航線都一一標識明白,作為航行的依據。 指南針的發明是古代先民對磁現象的觀察和研究的結果。古代先民對磁現象的觀察和研究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了磁的性質,並試圖更多地應用這些性質。傳說秦始皇修建阿房宮時,有一宮門是用磁鐵製造的。如果刺客帶劍而過,立刻會被吸住,被衛兵當場捕獲。這樣的故事還很多,《晉書.馬隆傳》記載馬隆率兵西進甘、陝一帶,在敵人必經的狹窄道路兩旁,堆放磁石。穿著鐵甲的敵兵路過時,被牢牢吸住,不能動彈了。馬隆的士兵穿犀甲,磁石對他們沒有什麼作用,可自由行動。敵人以為神兵,不戰而退。東漢的《異物志》記載了在南海諸島周圍有一些暗礁淺灘含有磁石,磁石經常把「以鐵葉錮之」的船吸住,使其難以脫身。 魏晉南北朝時,我國先民對磁石的性質已有了很多認識。就連當時的詩人曹植在矯志詩中也用了「磁石引鐵,於金不連。」的句子。可見他也了解磁石的性質。南北朝梁代的陶弘景在《名醫別錄》中提出了磁力測量的方法,他指出:優良磁石出產在南方,磁性很強,能吸引三、四根鐵針,使幾根針首尾相連掛在磁石上。磁性更強的磁石,能吸引十多根鐵針,甚至能吸住一、二斤刀器。陶弘景不僅提出了磁性有強弱之分,而且指出了測量方法。這可能是世界上有關磁力測量的最早記載。 我國先民對磁石的性質的研究和認識是指南針發明和發展的基礎。 中國在北宋時期就發明了人工磁化的兩種方法:一種是沈括所說的用天然磁石摩擦鋼針的方法,另一種是利用地球磁場的作用使鋼鐵磁化。 人們把經過磁化的鋼針,穿過幾根燈草,放在一個乘滿水的碗里,它就能浮在水上為航船指明方向,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用來指示方向的儀器--指南針。而許多動物已經在我們之前就學會了利用地球磁場來辨別方向。 火葯 火葯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因為是用硝石、硫黃和木炭這三種物質混和製成的,而當時人們都把這三種東西作為治病的葯物,所以取名「火葯」,意思是「著火的葯」。 自秦漢以後,煉丹家用硫黃、硝石等物煉丹,從偶然發生爆炸的現象中得到啟示,再經過多次實踐,找到了火葯的配方。三國時有個聰明的技師馬鈞,用紙包火葯的方法做出了娛樂用的「爆仗」,開創了火葯應用的先河。 唐朝末年,火葯開始應用到軍事上。人們利用拋射石頭的拋石機,把火葯包點著以後,拋射出去,燒傷敵人,這是最原始的火炮。後來人們將球狀火葯包紮在箭桿頭附近,點著引線以以後,用弓箭將火葯射出去燒傷敵人。還有把火葯、毒葯,再加上一些瀝清、桐油等,搗在一起做成毒球,點著以後,用弓箭射出,殺傷敵人是後來的「萬人敵」。到了宋朝,人們將火葯裝填在竹筒里,火葯背後扎有細小的「定向棒」,點燃火管上的火硝,引起筒里的火葯迅速燃燒,產生向前的推力,使之飛向敵陣爆炸,這是世界上第一種火葯火箭。以後又發明了火槍和槍,這些都是用竹管製成的原始管形火器,是近代代槍炮的老祖宗。 造紙術 造紙技術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出貢獻之一。 大約在3500多年前的商朝,我國就有了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到了春秋時,用竹片和木片替代龜甲和獸骨,稱為竹簡和木牘。甲骨和簡牘都很笨重,戰國時思想家惠施外出講學,帶的書簡就裝了五車,所以有學富五車的典故。西漢時在宮廷貴族中又用縑帛或綿紙寫字。縑是細絹、帛是絲織品的總稱吏一方縑帛上寫字時,便於書寫,不但比簡牘寫得多,而且還可以在上面作畫,但是價格昂貴,只能供少數王宮貴族使用。公元前2世紀西漢初期已經有了紙。 發明人 東漢和帝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在總結前人製造絲織晶的經驗的基礎上,發明了用樹皮、破漁網、破布、麻頭等作原料,製造成了適合書寫的植物纖維紙,才使紙成為普遍使用的書寫材料。被稱為「蔡侯紙」。 蔡倫只是改進造紙術,而不是紙的發明人。 造紙術在7世紀經朝鮮傳到日本。8世紀中葉傳到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到12世紀,歐洲才仿效中國的方法開始設廠造紙。 發明地點 洛陽 活字印刷術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開始於隋朝的雕版印刷,經宋仁宗時的畢升發展、完善,產生了活字印刷,並由蒙古人傳至了歐洲,所以後人稱畢升為印刷術的始祖。中國的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 雕版印刷是用刀在一塊塊木板上雕刻成凸出來的反寫字,然後再上墨,印到紙上。每印一種新書,木板就得從頭雕起,速度很慢。如果刻版出了差錯,又要重新刻起,勞作之辛苦,可想而知。 北宋刻字工人畢升在公元1004年至1048年間,用質細且帶有粘性的膠泥,做成一個個四方形的長柱體,在上面刻上反寫的單字,一個字一個印,放在土窯里用火燒硬,形成活字。然後按文章內容,將字依順序排好,放在一個個鐵框上做成印版,再在火上加熱壓平,就可以印刷了。印刷結束後把活字取下,下次還可再用。這種改進之後的印刷術叫做活板印刷術。 這種印刷方法雖然原始簡單,卻與現代鉛字排印原理相同,使印刷技術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後來,元代著名農學家與機械學家王楨發明了木活字,並創造出比較簡捷的適於漢字復雜特點的轉盤排字方法,後來又發明了金屬活字,使活字印刷得到了改進。唐代的雕刻印本傳到日本,8世紀後期日本完成了木板《陀羅尼經》以後又傳到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一帶和東歐。15世紀,德國人學會了用合金鑄宇,從此畢升首創的活字印刷在歐洲各地推廣開來。 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曾在《夢溪筆談》中有一篇文章叫《活板》,其中詳細介紹了活板印刷術的全過程,通俗易懂,非常詳細。

⑧ 發揮你的想像力編一個小故事,寫在下面。(神話)

從前有一個壞人,壞事做盡,但突然有一天他後悔做了許多壞事,他就向天神悔過 ,希望天神告訴他該如何去做,於是天神告訴他,這個世界污染太嚴重了,若你要悔過,需將綠化帶給人間。於是那個人每天開始植樹,希望創造出一片大森林,慢慢的不知過了多少年,森林被植出來了,改變了環境,霧霾消失了,空氣新鮮了,天神便封他為環境保護之神,他也洗清了從前的罪過……😁

閱讀全文

與創造想像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