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景觀創造場所論文

景觀創造場所論文

發布時間:2021-05-25 04:41:00

Ⅰ 求一篇園林景觀設計論文

我給你發一個 和你的方向一樣 切入點是景觀色彩 應該對你有幫助 有些地方是可以借鑒的
清查收

Ⅱ 園林景觀綜合公園設計畢業論文

武漢中山公園景觀調查報告
一.調查表述:
武漢中山公園是武漢市歷史悠久的文化休憩公園,它位於漢口解放大道中段,地處鬧市中心,面積32.8公頃,其中水面7萬多平方米,是武漢市歷史悠久的文化休憩公園。始建於1914年。前身為一私家花園,名曰「西園」。1927年收歸國有,1928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命名為「漢口中山公園」。既現在的武漢中山公園。公園經過幾代人的艱辛創業,已成為集游覽、觀賞、文化、娛樂、飲食、游藝等多項服務功能於一身的大型綜合性公園,每年接待遊人500多萬人次
二:調查分析
1. 地理環境
(1)武漢地屬中原地帶,位於長江中游地帶,全省地勢西高東低,東南部為江漢平原;全省多湖泊,有「千湖之省」的美稱。中山公園位於武漢漢口,也就是長江以北.
(2)其總體地形是四周偏低,中間地帶地勢較高,四面環湖,一小島獨立其湖中,山水相依,環境優美,景色怡人.
(3)地理作用分析:
該地段處於武漢市的中心地段,城市中心,是武漢市標志性地段,。中山公園一方面從城市尺度角度分發,實現宏偉、庄嚴的城市標志空間所應有的尺度、氣氛;另一方面從人本主義出發,體現對人的尊重,具體而言要從個體的人的需要角度出發,支持宜人尺度創造及多元化活動的產生,突出其公共性和地方特色的一面。
2. 氣候環境
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在15°C左右,年均降水量在800毫米至1600毫米之間。全省大部分地區四季分明,夏炎冬寒
3.水環境
四面環湖,水面積達到7萬多平方米
4.生態環境
A.靜態植被+綠化
公園綠地率非常之高,達到了91% 。古樹名木140株,這里培育的雪松、水杉、落羽松等樹木有百多種,一萬七千多株.全園還有有花卉160多種,共1.5萬余盆,其中菊花佳品最多,年產萬余盆,使園內綠樹成蔭,空氣清爽。
B.動態生物
公園內的動物園里飼養著大、小熊貓、小白熊、金絲猴等60多萬種珍禽異獸。
5.公園構造和人文環境
(1) 景觀功能分前、中、後區。其中西合璧的園林風景,淳樸雋永的人文景觀,驚險有趣的游樂項目一直受到廣大遊人的贊譽。園內有湖心亭、深秀亭、回瞰閣、落虹橋、步橋、游泳池、人民會場、兒童運動場。圖書閱覽室、梅花園、動物園、岩石園等。
(2)人文:
前區保留了中國傳統園林風格及歷史建築;中區以勝利、和平為主題,以現代風格表現二十一世紀的風貌,綠色廣場、觀魚池、鴿子坪、大型噴泉則襯托「受降堂」的歷史地位和警示作用;後區以游樂設施為主,較寬闊,辟有草坪、梅山、岩園、樓山等小區,並設有「三峽屏」、「啜茗軒」、「霽雪樓」等景觀及西遊記宮、水上世界等,而且近年新增了大型游樂項目如過山車、峽谷漂流、太空飛棱、豪華碰碰車、勇敢者轉盤、兒童誠、西遊記宮等令人回味無窮。中山公園接納各地戲劇、雜技、馬戲、說書、民間文藝等文化團體演出;新建的兒童游樂中心,已對外開放,吸引了眾多的少年兒童。每年來中山公園的遊客達千萬人次。
6.道路:
中山公園的地段的交通便利,共有38條公交線路經過此地,1、2、、42、505、508、519、524、548、549、553、557、561、574、703、705、714。。。。等等~
三.總結
作為公園,它起著調節區域性小氣候、維系炭氧動態平衡,凈化空氣改善生活環境的作用。同時,它又為市民提供整潔、幽靜、舒適、美麗的游息場所和健康、豐富的精神文化享受;寓教育於參觀游覽藝術享受中,形成紅花草綠、景色宜人、鳥語花香、內容豐富的景觀來陶冶人性情,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和道德、情操水平的教化功用。是一塊名副其實的武漢鬧市中的綠寶石.

報告撰寫時間:2006.9.17

Ⅲ 關於景觀設計畢業論文

噴泉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我沒有資料,不過我有城市廣場設計的資料,希望對你有用!

城市廣場設計的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統中具有多種功能的空間,是人們政治、文化活動的中心,也是公共建築最為集中的地方。

城市廣場設計的是城市的生活模式、社會文化內涵、城市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是構成城市空間的重要因子。城市廣場設計的並不是單純的建築空間,它是具活的靈魂,與其使用者-人之間存在著一種雙向互動的關系,城市廣場設計集中的體現了人的行為心理和精神品質。因此,城市城市廣場設計的人性化便由此而生,它是以人為中心,體現一種人本主義觀念,一切以人類精神需要和物質需求為根本出發點。在遵循此原則的基礎上,從人的心理物質需求、行為特徵出發,從城市廣場設計的空間尺度、空間層次、空間序列三個方面,全新構造一條舒適的、人性的、自然的城市廣場空間環境廣場設計的設計道路。
城市廣場設計一般應遵循以下原則。

1.城市廣場設計以人為本原則

一個聚居地是否適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間和當時的城市肌理是否與其居民的行為習慣相符,即是否與市民在行為空間和行為軌跡中活動和形式相符。個人對"適宜"的感覺就是"好用",即是一種用起來得心應手、充分而適意。廣場設計應充分體現對"人"的關懷,古典的廣場一般沒有綠地,以硬地或建築為主;廣場設計大片的綠地,並通過巧妙的設施配置和交通,豎向組織,實現廣場的"可達性"和"可留性",強化廣場作為公眾中心"場所"精神。現代廣場的規劃設計以"人"為主體,體現"人性化",其使用進一步貼近人的生活。

比如廣場設計有足夠的鋪裝硬地供人活動,廣場中需有坐凳、飲水器、公廁、電話亭、小售貨亭等服務設施,廣場的小品、綠化、物體等均應以"人"為中心,時時體現為"人"服務的宗旨,處處符合人體的尺度。

2.城市廣場設計地方特色原則

城市廣場的地方特色既包括自然特色,也包括其社會特色。
首先城市廣場設計應突出其地方社會特色,即人文特性和歷史特性。廣場設計應承繼城市當地本身的歷史文脈,適應地方風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築藝術特色,有利於開展地方特色的民間活動,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識之感,增強廣場的凝聚力和城市旅遊吸引力。

其次,廣場設計還應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適應當地的地形地貌和氣溫氣候等。城市廣場應強化地理特徵,盡量採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築藝術手法和建築材料,體現地方山水園林特色,以適應當地氣候條件。如北方廣場強調日照,南方廣場則強調遮陽。一些專家倡導南方建設"大樹廣場"便是一個生動的例子。

3.城市廣場設計效益兼顧原則
城市廣場的功能向綜合性和多樣性衍生,現代城市廣場綜合利用城市空間和綜合解決環境問題的意義日益顯現。因此,城市廣場設計不僅要有創新的理念和方法,而且還應體現出"生命至上、生態為先"的經濟建設與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思想。

首先,廣場設計的是城市中兩種最具價值的開放空間(即廣場與公園)之一。廣場設計的是城市中重要的建築、空間和樞紐,是市民社會生活的中心,起著當地市民的"起居室",外來旅遊者"客廳"的作用。廣場設計的是城市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藝術感染力,也最能反映現代都市文明魅力的開放空間。城市對這種有高度開發價值的開放空間應予優先的開發權。

其次,城市廣場規劃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建築空間形態、立體環境設施、園林綠化布局等方方面面。我們在進行城市廣場規劃設計中應時刻牢記並處處體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並重的原則,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兼顧的原則,切不能有所偏廢。厚此薄彼,往往顧此失彼。如某市火車站廣場由於規劃不合理,結果造成交通擁擠、排水不暢,雨天泥水地,晴日灰滿天,環境污染嚴重,市民怨聲載道,遊客望而卻步,極大的損害了城市形象。

再次,城市廣場規劃設計要克服幾個誤區:一是認為以土地作為城市道路、廣場建設的回報是一條捷徑。二是廣場越大越好。三是讓開發商牽著鼻子走。開發商看重的是建房、賣門面的利益;而政府則應著重考慮增加綠地、建設廣場和公園,改善旅遊、購物、休閑和人居環境。

4.城市廣場設計突出主題原則
城市廣場無論大小如何,首先應明確其功能,確定其主題。這也可謂之"綱舉目張"。圍繞著主要功能,廣場的規劃設計就不會跑題,就會有"軌道"可循,也只有如此才能形成特色和內聚力與外引力。是交通廣場、商業廣場,還是融紀念性、標志性、群眾性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廣場,要有準確的定位。在城市廣場規劃設計中應力求突出城市廣場在塑造城市形象、滿足人們多層次的活動需要與改善城市環境(包括城市空間環境和城市生態環境)的三大功能。並體現時代特徵為主旨,整體考慮廣場布局規劃。

Ⅳ 園林景觀的藝術設計表達的論文

等你回家,我告訴你。哈哈

Ⅳ 關於 景觀設計的畢業論文題目怎麼定怎麼寫

我是今年畢業的,學的也是園林方面
要看你喜歡弄什麼方面了,是做設計還是喜歡寫論文
設計方面:題目可以很簡單,不過就是要小,越小越好,大的難把握
比如:xx庭院的景觀設計
xx小區的景觀設計
xx公園的綠化設計等
你可以虛擬一個名稱,這種沒什麼影響,而且地形大小形狀你也可以自己定,長方形等規程的地塊是比較好做的,地勢可以設成平的,你好規劃,不過這種是我的建議
設計就是做圖,主要是包括:簡介(你所設計項目的概況,如所處方位、周邊環境、主要用途等),平面(也就是cad的整體平面圖)、效果圖(如整體的彩屏圖、鳥瞰圖、截點的效果圖),還有什麼封面、封底、目錄這類的,做成類似一本書的結構,還有小的效果圖要都做幾張,可以在傍邊寫上介紹。
論文方面:可以論述某處景觀設計的缺陷,不過要結合實際,而且你論述的地方要實際存在,比如說它的功能分區不合理啊,植物搭配不好啊,最好還是要結合圖來說,就是把實際你要論述的不好的地方用相機照下來,放在論文里,在下面說他的不好,說了之後要給以建議,就是要怎麼改進
你還可以寫景觀設計的植物應用調查,這種是調查式的論文,比如:xx(你知道的某個景點名字)植物調查報告
這種論文要實際去一種一種植物的去看,把所有樹種的名字都羅列下來,標明科屬種,最後要寫一點你的觀點,比如你覺得調查的景點那些地方成功啊等,就是要實
景觀方面大體就這些,這些就是我們班同學所選的方面,論文答辯簡單的很,論文只要不去抄,自己寫的都能過

Ⅵ 求一篇1500字景觀建築學論文 速度。。。。。。

芝加哥世界哥倫比亞展覽會百年紀念回顧了景觀專業一個世紀的發展。這次展覽歸納了國家樂觀的信念,還沒有看到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比我們通過工業、科技和藝術的革命進步實現的文明更偉大。但是一種存在於過去西歐文明和實踐上根本改變之間的近似瘋狂的崇敬狀態卻被新時代的國內人才所促進而得以發展,他們負責對討論氣候環境的情況,並根據環境的情況做出適當的判斷與規劃計劃。從相當大的程度上來說,這種緊張的狀態在這個世紀的前幾十年間一直存在於建築的實踐和景觀規劃之中,這段時期美國設計師努力以各人的意願來定義一種形式,這些形式適合它們所處的時代,也適合於它們的國家及文化達到一定成熟階段後人們的理解力。
既然這次展會最主要的規劃方案是Frenderick Law Olmsted一生最後事業中的一項,即將「白色城市」應用於隨後的城市的靈感。美化運動可能被視作20世紀Olmsted所奮斗的都市計劃價值的某種投影。另一方面,建築師在場地規劃和建築中主張使用 Beaux-Arts標準的決定違背了Olmsted的將自然景觀體現在城市設計中的原則。在管理鹹水湖樹林的艱難歲月里,他遭受了許多困難和煩惱,因為他害怕移植的灌木和國內水生植物不能生長茂盛,而無法平衡城市中過多的建築群。他極力將Wooded Isle的15英畝美麗景色營造成整個系統中最重要的景觀特徵,它將不同於任何的其他景觀。
然而,顯而易見的是,日本政府的樓閣的闖入,它是Ho-o-den寺廟的重建,似乎並沒有破壞叢林中平靜避難所的氣氛,這種氛圍正是Olmsted希望Wooded Isle所表達的。這種木質建築和那些環繞誠實法院的建築之間的比較不可能有更多另人震驚之處,雖然兩者有著令人印象深刻且又不同的建築氣氛。年輕的學徒Frank Lloyd Wright,在午餐時間從Adler和Sullivan的辦公室那裡得知了Ho-o-den寺廟,這座寺廟的奧秘是:它是尊嚴的來源,有著美麗的遮蔭環境。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2個天才能短暫地走到一起,這對於美國建築和景觀設計的未來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Olmsted一生的奮斗為景觀專業帶來了與其他城市藝術同樣的地位——建築,城市規劃和公共雕塑——到19世紀末為止。確實,Charles Eliot Norton聲稱Olmsted 堅信「所有的美國藝術家在偉大的創作過程中首先要做的是滿足需求和賦予生命以各種的民主思想。」在同樣的場合,Daniel Burnham將Olmsted描述成一位我們應該感激的人,不僅為他對公共事業的貢獻,還為他的思想和他的筆所教導了我們半個多世紀。Olmsted自己承認,在一封給一位朋友的信中,他說到他已經提高了景觀學的地位「從一門行業,甚至是一種手工藝品到一門專業——藝術,藝術設計。」他的工作將影響未來的實踐。很明顯地,Olmsted聰明的智慧和藝術領導力能產生設計的動力,並引領著設計的方向,他在新世紀的起初幾十年裡不僅在城市設計,還在公園規劃領域維持了這個專業。
其次,僅從芝加哥展覽會場地規劃任務的重要性方面來看,它是一項最新的重要工作,是Olmsted負責為George Vanderbilt在Carolina西北面擁有的Biltmore地區所做的設計,它花費了Olmsted退休以後6年的實踐時間。從它的尺度和內容來看——由Richard Morris Hunt根據Blois皇家莊園的模式所設計的規則花園,森林保護區和環繞公寓的花園——這個項目成為鄉村土地利用和房屋建造的一種模式和參照標准,在世紀初到經濟危機爆發的這些年裡,它為景觀設計提供了許多幫助。
Beaux-Arts折衷主義的這段時期通常被描述成新古典主義的復興,以反對英國和美國19世紀佔主導地位的如詩畫般的折衷主義。然而Vincent Scully爭論道,巴洛克建築的復興應被看成為繪畫傳統長期發展的延續。當世界預計被僧特權階級控制的歷史傳統將在新的政治,社會和科學事實面前崩潰,巴洛克風格已經從16世紀到18世紀中葉一直主導著歐洲藝術和建築,阻礙西方社會對世界或人類行為的正確的理解:
雖然空間,雕塑和舊的品質形式本身缺乏特定的意義,但是卻能由個人的意願隨意改變。雖然這種折衷主義的方法完全是視覺喜悅的一種類型,本身沒有必要解決建築的結構,但是卻產生了許多不同的效果。它具有繪畫的自由,因此這樣的「如畫般」的建築將更為完美。到本世紀末為止,一種除了理論之外沒有感情的投入和意義的巴洛克設計,成為了建築學院獲得利益的籌碼。
從這個方面來看,Beaux-Arts的學院古典主義的優勢——「白色城市」想像的成功——不能以任何方式事先更改建築師和委託人之間的歷史模式。然而以羅馬競技場和Renaissance palazzi來替代其他的建築並不意味著能喚起人們的記憶,歐洲中世紀的建築同樣沒有放棄對於自然界透視構成的重視。
在景觀學的知識領域里,Reginald Blomfield保護形式主義,打擊William Robinson對於英國國內不同於自然風格的各種形式的優勢所做的無止境的基礎分析。然而這場基於風格的爭論主要根據義大利別墅,法國城堡,和美國殖民地庄園的幾何學的秩序問題,以及相對於它們的環繞英國宅邸的景觀公園的鄉村景觀進行敘述。當然,可以將兩種不同的風格混合在一起,正如Olmsted為George Vanderbilt在Biltmore所做的那樣,整形的花園與場地布置在壯觀的森林景色之中;或者,以那樣的方法,通常在景觀規劃中設立一座新古典主義的建築和一個能容納一個大型草坪且樹木不規則布置的規則式花園將這些風格與田園或者極小范圍的郊區景觀結合在一起。
Olmsted對於自己專業的天才領導力和作為一名設計師的榮譽以及作為一名城市和郊區具體規劃的倡導者,確實沒有體現任何特殊的形式,這成為了他的許多成果的特色。這種特色源於英國的造園傳統。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解釋了他在Biltmore的規則花園中所應用的設計手法,並讓他認識到這種設計方向在未來的歲月里將成為他的公司實踐中的重要部分。他經常批評和反對將正規的建築元素和建築組合引入到公園,他的目的是為了保護他所認為的對城市化及工業化後的城市居民的身體和精神的健康所必須的特殊價值。這些價值一部分依據的是視覺經驗——明白寬闊的空間中穩定且可恢復的因素——但是利用更多純粹的自然環境的動態體驗的觀念是深遠而有益的,這能治療人們的心靈。這樣的論述在每一次激烈的爭論中都能使他獲得優勢,也讓我們了解了他的動機;它同樣也促進了這種大膽的理論觀念的進步,Olmsted的目的是喚起人們對於早期定居在Massachusetts沿海地區的祖先的記憶,他們通過恢復Boston的Fenway附近的鹽湖沼澤植物的生長,創造了良好的居住環境。
更多Olmsted工作成果的膚淺的文字描述在他死後被他的眾多門徒和模仿者輕易地保存了下來。他在實踐過程的哲學基礎卻沒有保留下來:他認為,景觀規劃的任務是處理在人與自然界的相互作用過程中,人類基本的需求。自然的因素佔有主導的地位,即使在某種情況下,例如通過藝術或其他的人為因素,有所轉換。這種信念並非Olmsted的理論所注重的;當有機會創造或者拒絕與自然接觸的時候,精神和身體的健康,對於田園風光並沒有情感上的依附。
當然這種類似宗教的強烈信念與他讀過諸如Emeison、Ruskin和Lowell的著作有關。他們利用了羅曼蒂克的傳統,這種傳統在期待自然環境的改變中被WordsWorth稱作「明智的被動接受」。Babara Novak描繪了19世紀美國社會對這種傳統不同理解的發展,它是一種在景觀,繪畫和真實中被發現的,與內心中的神融為一體的傳達媒介。
自然界的神與人類的神進行對話……人與人通過自然也能進行交流——一個要求自身特性的自治村,它的形式並不單一,而是具有同一景觀中的兩種形式。古典範例,它在美國景觀藝術中就是Durand對於Cole和Bryant做做的描述,Kindred精神。
Olmsted對於他的工作的富於智慧與情感傾注很有可能是下意識的;他在描述應用於景觀實踐中的對於自然的體驗時似乎明顯地避開宗教的形象。但是他對於大型公園所有關鍵元素的理解都被Novak寫進了他的景觀學著作中。Olmsted認為過多人類建築不會為廣闊的自然景觀而做出讓步,它們必須與自然相聯系,這樣能使整個創造成為一種令人欣快的經驗感受;與自然共存的經驗是一種對於在民主社會培養手足之情和公民的責任心的有效手段。
Olmsted的這一觀點同樣適合於郊區發展的應用,它能平衡城市工作與田園樂趣之間的關系,同時培養個人的社會關系,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和家庭間的相互依存。城市公園運動代表了下世紀早期的發展,它延續並重新定義了Olmsted的理論思想。Walter Creese認為Ebenezer Howard,英國城市公園概念的發起者,受到Olmsted在芝加哥工作期間關於Riverside的設計規劃的鼓舞。然而景觀設計師在這個國家並不是城市公園運動的先鋒。
Frank Lloyd Wright對於現代人所渴望的快樂、健康和豐富多彩的生活與自然界之間沖突的中心問題和Olmsted一樣,也有著不少困擾。他也不認為城市、郊區和房屋需要被設計成美國民主所希望的那樣,使得每個人都能發 現偉大的藝術與建築中的那些能為人所理解的美麗與真實。Wright所經歷過的最重要的一堂課是Louis Sullivan傳授的。他認為既然與自然界的不協調是現代世界許多痛苦的根源,建築師就應該去解決人與自然界之間和諧的關系。Wright的挑戰是去構想一種美國建築,它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並非格格不入——「壯麗自然的有機表達」。作為這樣一名建築師最終必須解決殖民地建築與法國城堡、英國宅邸與Beaux-Arts的建築之間的中心問題;這就必須替換風格的內容,一座希望通過它的形式表達那些漸漸從內心了解這塊土地的祖祖輩輩的美國人的真正經驗的建築。我們必須更了解,Wright說道:「我們生命的此時此地必須屬於它的時代和地區。」 轉貼於 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http://www.studa.net

中西部大草原的景觀為Wright提供了首次使用具體的形式和材料應用他的隱喻的場所。在外部,他通過建築的延伸,並強調與場地平行,尤其是房緣線和窗戶,使建築與場地結合起來,建築變得與草原場地一樣自然。寬大的窗戶和裝有玻璃的門,面向房屋的平頂、球場和花園打開,將光線與景觀引入到屋裡,這種建築與景觀之間的滲透正是Wright所推崇的日本建築的成功之處。在內部,應用一種新的敞開空間——用他的話說,「完全可塑的,取代建築上的,天花板和地板以及環繞的矮牆,相互穿插、流動,成為一個大的環繞空間。」類似的,我們可以推斷,在草原景觀的水平面上的空間擴張。這樣的建築表達一種「蓬架的感覺」和嚴密的簡單主義,似乎為了顯示它是將早先在草原上定居的原始居民的建築做了降低以後的建築。那些裝飾煩瑣且機能失調的流行壁爐台被有一個升出屋外的大煙囪的「成套壁爐」所取代:「它讓我再次看到火焰在房屋的瓦片下燃燒」,Wright提出了這個新的特徵。
Wright的有機說,否認建築的正式語言和材料細節在構想的過程中與場地及具有凝聚力的環境分離的可能,這會使得建築孤立。雖然建築的形式必須反映功能,但是那些形式的表現特性,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具有功能性的,它源於建築師的觀念和對於場地和地區的地質的直覺反應。「噢,是的」,他在1931年寫道,在批評一些自認為現代建築師的過程中,「雖然建築是給人居住的機器,但是具有同樣象徵意義的,心臟是抽吸泵。敏感的人開始在那些心臟概念終止的地方進行實踐。」Wright對於場地的靈感力量的理解——通常被描述為創造的源泉——加強了他長期的實踐工作,文字上的工作變得越來越少,卻變得更為復雜和含糊。
早年,他希望發現地區景觀必要的特徵,以便引導適當的建築風格。草原別墅代表了在一個客觀的建築環境中體現自然和虛構的地區特徵的努力。在Wright的自傳中描述了類似的努力,在他從日本回來的那段時間,他思考了加利福尼亞的自然景觀,當時他正在醞釀Millard別墅,La Miniatura.他開始詩般的喚起真正的加利福尼亞景觀:
乾燥的,眼光照耀的海濱附近還沒有被破壞,奇特的棕黃色丘陵地帶從連綿的沙地中升起,連接著由如花豹皮膚般的肉葉刺荊藜所點綴的斜坡。
這樣的前景一直延伸到很遠的地方——人們生活的地方將會完全消失,當所有的特徵消退,變得荒蕪,消退,變得更荒蕪,這些荒蕪的山形聚集在一起,雪白色的邊緣,蔚藍色的天空……水將會到來,但是到來的是每年一次的洪水,它源於沙漠中突如其來的溪流,它淹沒了房屋,將沙子沖進管道中,在河床上滾動大的鵝卵石——然後——所有的一切又恢復成了乾旱。
然後Wright描述由許多遷移至加利福尼亞的中西部人所建造的美國化的房屋和院子,他們尋求溫和的氣候,但是卻沒有準備將土地讓給他們所居住的真正的自然環境。當他們的房屋模仿他們後院的風格時,他們發現這對於他們來說非常困難,所有的房屋都有著相同的外觀,也都設計密布的樹林來抵抗他們完全不需要的糟糕天氣。「新來的人使用外來的植物而不是本地的植物——所有美麗的植物都被布置在小鎮的大草坪上。」以另一種方式,Wright特別提到,「重視裝飾性的建築師」在加利福尼亞的建築中引入西班牙風格。復制西班牙的教區建築,還有他們的傢具天井和生動的庭院,「加利福尼亞人除了體驗西班牙的古典藝術之外還根本沒有他們自己的風格」。
La Miniatura,相對而言,成為開始復制歷史上著名風格的一座建築,尋找所有在貧瘠的土地上正在失去的東西。「什麼正在失去?」Wright問,「不僅僅是一種對於加利福尼亞現代工業和生活的明顯而坦誠的表述。」 La Miniatura將因此「像仙人掌般」成長——「一種基於新生活的新建築——浪漫的生活,美麗的加利福尼亞。」Wright否定「Millard夫人無須樹木而大量花費人工」的做法,他支持諸如尤加利樹的山澗的做法,這樣的花費只有前者的一半,然後在山澗後面布置房屋,將山澗推到前方,這樣形成「沉入水中的庭院」,陽台和房屋的平頂從中延伸出來。為了保護藝術的需要,他滿足了Alice Millard想要的放火建築,他「使用被建築工業所屏棄的材料——混凝土塊」,然後進行設計。「使它成為一樣美麗的東西——構築得像一棵樹……這座建築是由混凝土塊構築的,就像矗立在當地房屋周圍其它樹木中的一種樹。」
Wright喜歡使用將建築稱為樹木的隱喻,以便解釋他所說的有機建築——一種有機的,建築和場地、內部與外部的結合體。這種適合地域性風格的思想,漸漸地吸收了一種新的理念,「更多地將注意力放在個人場地獨特的特徵上」正如後文所述的自然建築,1954年首次刊登出來,文章中提到:
我們不再把內部和外部看成兩個分離的部分。現在外部可以進入到內部,內部也可以走進外部。它們是相互滲透的……
任何有機建築都是在自然界中成長起來的,它從地面走向陽光——這個地面本身也是組成建築的基礎部分……一座在自然界中被稱為樹木的建築……但是我們也可以稱其為「自然」建築,而不是「有機」建築。或者我們可以稱其為合並的建築。
人們對於Wright的隱喻可能存在誤會,把他的「新建築」描述成僅僅是有矯飾的姿態,被賦予相當華麗的散文風格,這些年他在辦公室完成的許多項目也被賦予了這樣的描述。在這些項目中,人們認為他似乎沒有在場地選擇或建築和景觀的設計中特別關注特定的場地特徵的識別。但是這樣的誤解並沒有理解他所做的關鍵工作長遠的重要性。就像樹一樣,建築被不停變換的光與影透過,建築中心被遮蔽起來,然後向四周蔓延——向下滲入土壤之中,向外投入環繞的天空之中——文字上被描述為連接地面與天空之間的活動系統的脈搏。
流水別墅是為Kaufman家族設計的,它只能用有機的隱喻才能解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房屋的形式是「樹」的理念的抽象表現,以這種方式,地域性的隱喻可以被理解為形式和構造語言,它構成了地域的風格,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建築的主體成為了那塊地方地質主體的延伸部分——水、岩石、土壤、斜面和植物。在流水別墅的設計中,Wright大膽地表達了有機的隱喻,這被Kenneth Frampton描述成「建築的同化作用……自然的過程」超越了生產的循環過程,發生了細微的變化——過了幾年,那時水滲漏和腐蝕,根向外蔓延,壓力形成,材料被腐蝕——也同樣會勇敢地面對自然崩潰的壓力。Frampton認為流水別墅利用了黑暗,將它作為古老洞窟的一種暗示:
它與景觀的融合是完全的,盡管使用水平的玻璃窗向外延伸,但是自然彌漫在建築的每一個角落。它的內部產生了裝飾性洞窟的氣氛,而不是傳統建築給人的感覺。粗糙的石牆和以石板裝飾的地板被設計在能勾起人們對於原始的崇敬的地方,卧室的台階處,下降到流水別墅下層的地板上,除了使人與溪流的表面產生親密的溝通以外,沒有別的功能。
Frampton的「功能」和與「自然的溝通」的理論與一種發展趨勢有著很大的關系,即他讓我們明白20世紀Wright的觀點與19世紀Olmsted的觀點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他們都是為了滿足美國人的需求——他們要求與自然之間能保持親密的聯系,盡管仍然要促進城市化的發展。Olmsted保留了人們的希望,他通過在城市規劃時在一定的范圍內設立公園,使得保持自然與人的親密關系成為可能——還通過城郊關系的發展,在郊區自然景觀被很好地保留了下來。Wright,另一方面,歡呼汽車時代的誕生,美國人可以保留反城市化的偏見,至少他們會回顧,Jefferson對於大城市的恐慌,他擔心這將弱化人的道德,健康和自由。在他的這中大型城市的模式中,和在他1932年出版的《消失的的城市》這本書中,他概括了大城市規劃的基本原則,Wright發展他的觀點,他認為車輛使得城市分散變得可行,這樣可以最終產生一種新的城市模式,在那裡,城市僅僅被融入廣袤的鄉村景觀之中。同時,Wright建議他的顧客離開關注人口和服務的舊模式下的城市:
我的建議是,走得越遠越好——走得越快越好……
我們有能力生活得自由和獨立,遠離——當我們選擇——仍然保持我們曾經擁有過的所有社會關系和優勢……你能夠享受所有你曾經享受的,想像對於你的孩子和你自己巨大的優勢:使用土地的自由,與所有生物之間的親密關系。
Wright的自由和獨立生活的觀點建立在他自己的知識領域上,在每天與自然世界和還沒有成為現代工業技術利益的犧牲品的地方的親密關繫上。他的觀點不同與美國烏托邦的觀點。正如已經提到過的,在處理與野生環境關系的經驗和可以容忍的羅曼蒂克傳統中,把自然確立為一個自我意識和共有意識共存體,一種聯系著Emerson、Thoreau和Walt Whitman的傳統,就像聯系著Olmsted和Wright的傳統一樣。
Antonio Sant『Elia和義大利的未來學家在20世紀早期提出的新的城市未來的觀點沒有太多的不同之處。他們接受環境,在那裡,大規模的人口居住在被工業化快速改變的景觀中。
我們必須發明和再建ex novo我們的現代城市,它就像一個巨大且吵鬧的造船廠,活躍的、自由的、每個地方都是精力充沛的,現代化的建築就像一個巨大的機器……水泥、鋼和玻璃建築,沒有雕刻或者繪畫的裝飾,僅僅擁有固有的美麗線條和模式,機械式的簡單朴實是極其愚鈍的,如指令所要求的那樣大,不僅僅按照地區規范所允許的那樣,出現在吵鬧的深淵邊緣;道路本身不會再像一個只能作為建築和城市入口的逆來順受的可憐蟲,而是將建築深入到地球內部,匯聚大都市的交通,將其轉換成必要的狹窄金屬通道和高速傳輸的環狀道路

Ⅶ 求幾篇景觀設計畢業論文的範文

1、課題背景介紹

臨沂市位於山東省東南部,素有「山東南大門」之稱,下轄3區9縣,面積1。72萬平方公里,人口1000萬,是山東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區。臨沂城水資源豐富,縱貫南北的沂河、柳青河、青龍河和橫穿東西的祊河、涑河等5條河流在中心城區交匯,位於臨沂城區段的沂河橡膠壩長1248米,為世界之最,已被列入世界吉尼斯記錄,上游形成的沂蒙湖水面130萬平方米,湖水碧波盪漾,面積相當於兩個杭州西湖,2001年被國家水利部評定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過去由於只注重工業經濟的發展,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等工作被忽略,市區濱河地段雜草叢生,1片荒蕪;挖沙船到處挖沙,使河邊變得坑坑窪窪,臟亂不堪;1些不法單位拉來建築垃圾傾倒在沂河及涑河沿岸的堤壩上,許多工廠將廢水也排放到河裡,使河水變得渾濁不堪,污染嚴重,無法飲用。不少居民也將生活垃圾傾倒在這里,使河邊變成了垃圾場,1到夏天,熏人的氣味撲面而來,嚴重影響了居民的生活和城市形象。

為了適應經濟的發展,擴大城市建設規模,合理利用充足的水資源,同時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提升城市品位,臨沂市政府決定投入巨沂資規劃建設臨市區內的濱河區域。

2、課題擬設計研究的主要內容、實驗方案

在上述情況的影響下,我這次所報的畢業設計課題為「臨沂市沂河沿岸(局部)景觀設計」,所以濱水空間的規劃、綠化和景觀設計是這次課題設計研究的主要內容。

水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因素,自古以來就被賦予多種屬性,被當作理想人格的的1種象徵,使得其在性、情、景、意交融中充滿了生命的靈性;在中國古代文化中,水逐漸成為1種根源性的隱喻,是代表自然與城市「合1」的最好模型。可以說水是古代除了封建禮制以外,對城市規劃特色形成起作用的最重要的因素。其作用從飲用、灌溉、運輸發展到現在的提供活動、景觀的載體,故濱水空間的性質也在不斷變化。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國當前進入快速城市化階段,城市建設也陷入了不斷趨同、特色危機重重的窘境;在工業化時期幾近湮滅的水的特性再次成為刺激城市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這次設計中應充分利用城市與水的「骨架」與「血肉」關系,因地制宜,融合水與空間、文化的時空聯系,塑造出城市的特色與個性,使城市綠化面積擴大,景觀更加秀麗宜人,市區環境質量得到全面改善,最終形成「水在城中游,城在水中立,水體與綠地相互依託並融為1體的豐富多彩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濱水生態城市」而貢獻1份力量。

實驗方案:

通過對課題所涉及的地區進行實地測量考察,以及搜集查閱相關資料,對設計的方案進行綜合嚴密的驗證。從設計理念、設計原則、風水分析、構圖分析、植物配置幾大方面展開工作,並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出合理的方案。

設計理念:沂河貫穿臨沂市區,是離城市公共密集地區較近的生態系統之1,是

城市向鄉村延伸,鄉村向城市滲透的區域,這種滲透體現的是1種人與自然的對話,在本方案中,以人與自然的和諧統1為設計理念。

設計原則:A、生態原則:維持沂河生態環境是進行城市建設的基本門檻。

B、適應自然和社會運動周期的原則:關注人的活動周期和季節

變化,創造出適應季節變化的景觀。

C、經濟原則:通過設計對環境的改造,創造更舒適的生活環

境,實現其使用價值,同時也帶動周圍的土地升值。

風水分析:風水上講究,麴生吉,直生煞,在本方案中,以曲線(主路)來化解直線帶來的煞氣。

構圖分析:本方案設計設計地段位於沂河和其最大支流枋河交匯處,河道比較彎曲,因此在設計中,以北斗7星為主構圖元素,根據人文和地理將其分為3個區域:

A區:古文化區,臨沂市是1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古稱琅琊,距今已有2400年歷史。聞名中外的漢代帛畫和《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竹簡等,就出土在臨沂市銀雀山下。我國許多歷史文化名人,如春秋時期的曾子、子路,戰國時期的荀況,東漢珠算發明家劉洪,西漢經學家匡衡,3國時期著名軍事家諸葛亮,東晉書聖王羲之,南北朝文藝批評家劉勰,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等,有的出生於此,有的在這里生活過,都留下了難以湮滅的印跡。

B區:自然生態區,以沂河自然風光為主題,以生態親水公園為中心,形成適合休閑娛樂的場所。

C區:沂蒙革命精神區,臨沂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區。革命戰爭年代,沂蒙人民為抗擊外來侵略和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3萬沂蒙的優秀兒女獻身疆場。車輪滾滾的支前隊伍、送子送郎參軍的動人場面、紅嫂的感人故事、名垂青史的台兒庄戰役、孟良崮戰役記下了這1段光榮的革命業績。

植物配置:從人性化、鄉土性、生態原則3方面進行植物配置。

3、相關文獻綜述

中國建材出版社出版,湯振寧編著的《城市河道景觀設計》1書,以大量實景照片向我們展示了北京,上海,韓國等地的1些優秀河道景觀設計,本書內1些優秀設計作品的作者分別為具有豐富施工經驗和設計經驗的專業人士,使該書具有很好的實用價值,同時該書也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前瞻性,給我這次所做的課題提供了很多的參考。

上林國際文化有限公司編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濱水區域景觀規劃》1書,挑選了如「廣州市番禹區橋河——河兩岸城市設計」,「海南洋浦經濟開發區濱海生活服務區設計」等34個典型濱水區域,對照其不同的設計思路歷程,闡述了濱水景觀規劃的設計著眼點。從不同角度,不同細節的解析,使我對濱水景觀設計有了更全面的認識。比如該書中強調的人體工程學、環境心理學、審美心理學等要素,因此在這次設計中、使我深入地去了解人們的生理特點、行為心理和視覺感受等方面對景觀的設計要求,以便於做出更好的設計。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沈蔚、李竹等編著《室外環境藝術設計》1書介紹了環境藝術設計這門涉及生態、園林、建築、結構、材料、城市規劃等領域的綜合性邊緣學科,它的實質是以現實條件和自然環境為基礎,人性化地對環境進行科學和藝術改善及創造,使之更適應於人們生活、工作和休閑等各種社會生活和人文交流,有益於人們的身心健康和社會的文明進步。閱讀該書使我了解了景觀設計的元素、手法、進行的基本程序、表達的方法,以及設計的實施,盡可能實現它的功能性、藝術觀賞性、科學合理性、經濟性。通過學習和研究此書,使我對景觀設計有了更專業的認識。

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盧新海、楊祖達編著的《園林規劃設計》介紹了園林設計的要素、方法、步驟等具體的內容。內容包括中外園林、園林設計的基本理論、園林設計的原則與依據、園林設計的依據,園林設計的依據、構成要素的規劃與設計及各類綠地的規劃設計。其中我國古典園林創作的優秀手法,布局形式,依據與原則等給我的設計帶來很大的啟發。

4、預期成果

實施這1工程將使城市綠化面積擴大,景觀更加秀麗宜人,很好地改善市區人們生活環境現狀,整體上提升臨沂市的城市品位與城市形象,同時通過設計重塑環境,關注城市與自然的關系,建設1個概念明確的公共濱水地帶,完成城市公共

Ⅷ 怎樣寫城市景觀類論文規劃、利弊如何評價

畢業設計開題報告

1、課題背景介紹

臨沂市位於山東省東南部,素有「山東南大門」之稱,下轄3區9縣,面積1。72萬平方公里,人口1000萬,是山東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區。臨沂城水資源豐富,縱貫南北的沂河、柳青河、青龍河和橫穿東西的祊河、涑河等5條河流在中心城區交匯,位於臨沂城區段的沂河橡膠壩長1248米,為世界之最,已被列入世界吉尼斯記錄,上游形成的沂蒙湖水面130萬平方米,湖水碧波盪漾,面積相當於兩個杭州西湖,2001年被國家水利部評定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過去由於只注重工業經濟的發展,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等工作被忽略,市區濱河地段雜草叢生,1片荒蕪;挖沙船到處挖沙,使河邊變得坑坑窪窪,臟亂不堪;1些不法單位拉來建築垃圾傾倒在沂河及涑河沿岸的堤壩上,許多工廠將廢水也排放到河裡,使河水變得渾濁不堪,污染嚴重,無法飲用。不少居民也將生活垃圾傾倒在這里,使河邊變成了垃圾場,1到夏天,熏人的氣味撲面而來,嚴重影響了居民的生活和城市形象。

為了適應經濟的發展,擴大城市建設規模,合理利用充足的水資源,同時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提升城市品位,臨沂市政府決定投入巨沂資規劃建設臨市區內的濱河區域。

2、課題擬設計研究的主要內容、實驗方案

在上述情況的影響下,我這次所報的畢業設計課題為「臨沂市沂河沿岸(局部)景觀設計」,所以濱水空間的規劃、綠化和景觀設計是這次課題設計研究的主要內容。

水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因素,自古以來就被賦予多種屬性,被當作理想人格的的1種象徵,使得其在性、情、景、意交融中充滿了生命的靈性;在中國古代文化中,水逐漸成為1種根源性的隱喻,是代表自然與城市「合1」的最好模型。可以說水是古代除了封建禮制以外,對城市規劃特色形成起作用的最重要的因素。其作用從飲用、灌溉、運輸發展到現在的提供活動、景觀的載體,故濱水空間的性質也在不斷變化。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國當前進入快速城市化階段,城市建設也陷入了不斷趨同、特色危機重重的窘境;在工業化時期幾近湮滅的水的特性再次成為刺激城市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這次設計中應充分利用城市與水的「骨架」與「血肉」關系,因地制宜,融合水與空間、文化的時空聯系,塑造出城市的特色與個性,使城市綠化面積擴大,景觀更加秀麗宜人,市區環境質量得到全面改善,最終形成「水在城中游,城在水中立,水體與綠地相互依託並融為1體的豐富多彩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濱水生態城市」而貢獻1份力量。

實驗方案:

通過對課題所涉及的地區進行實地測量考察,以及搜集查閱相關資料,對設計的方案進行綜合嚴密的驗證。從設計理念、設計原則、風水分析、構圖分析、植物配置幾大方面展開工作,並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出合理的方案。

設計理念:沂河貫穿臨沂市區,是離城市公共密集地區較近的生態系統之1,是

城市向鄉村延伸,鄉村向城市滲透的區域,這種滲透體現的是1種人與自然的對話,在本方案中,以人與自然的和諧統1為設計理念。

設計原則:A、生態原則:維持沂河生態環境是進行城市建設的基本門檻。

B、適應自然和社會運動周期的原則:關注人的活動周期和季節

變化,創造出適應季節變化的景觀。

C、經濟原則:通過設計對環境的改造,創造更舒適的生活環

境,實現其使用價值,同時也帶動周圍的土地升值。

風水分析:風水上講究,麴生吉,直生煞,在本方案中,以曲線(主路)來化解直線帶來的煞氣。

構圖分析:本方案設計設計地段位於沂河和其最大支流枋河交匯處,河道比較彎曲,因此在設計中,以北斗7星為主構圖元素,根據人文和地理將其分為3個區域:

A區:古文化區,臨沂市是1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古稱琅琊,距今已有2400年歷史。聞名中外的漢代帛畫和《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竹簡等,就出土在臨沂市銀雀山下。我國許多歷史文化名人,如春秋時期的曾子、子路,戰國時期的荀況,東漢珠算發明家劉洪,西漢經學家匡衡,3國時期著名軍事家諸葛亮,東晉書聖王羲之,南北朝文藝批評家劉勰,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等,有的出生於此,有的在這里生活過,都留下了難以湮滅的印跡。

B區:自然生態區,以沂河自然風光為主題,以生態親水公園為中心,形成適合休閑娛樂的場所。

C區:沂蒙革命精神區,臨沂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區。革命戰爭年代,沂蒙人民為抗擊外來侵略和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3萬沂蒙的優秀兒女獻身疆場。車輪滾滾的支前隊伍、送子送郎參軍的動人場面、紅嫂的感人故事、名垂青史的台兒庄戰役、孟良崮戰役記下了這1段光榮的革命業績。

植物配置:從人性化、鄉土性、生態原則3方面進行植物配置。

3、相關文獻綜述

中國建材出版社出版,湯振寧編著的《城市河道景觀設計》1書,以大量實景照片向我們展示了北京,上海,韓國等地的1些優秀河道景觀設計,本書內1些優秀設計作品的作者分別為具有豐富施工經驗和設計經驗的專業人士,使該書具有很好的實用價值,同時該書也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前瞻性,給我這次所做的課題提供了很多的參考。

上林國際文化有限公司編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濱水區域景觀規劃》1書,挑選了如「廣州市番禹區橋河——河兩岸城市設計」,「海南洋浦經濟開發區濱海生活服務區設計」等34個典型濱水區域,對照其不同的設計思路歷程,闡述了濱水景觀規劃的設計著眼點。從不同角度,不同細節的解析,使我對濱水景觀設計有了更全面的認識。比如該書中強調的人體工程學、環境心理學、審美心理學等要素,因此在這次設計中、使我深入地去了解人們的生理特點、行為心理和視覺感受等方面對景觀的設計要求,以便於做出更好的設計。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沈蔚、李竹等編著《室外環境藝術設計》1書介紹了環境藝術設計這門涉及生態、園林、建築、結構、材料、城市規劃等領域的綜合性邊緣學科,它的實質是以現實條件和自然環境為基礎,人性化地對環境進行科學和藝術改善及創造,使之更適應於人們生活、工作和休閑等各種社會生活和人文交流,有益於人們的身心健康和社會的文明進步。閱讀該書使我了解了景觀設計的元素、手法、進行的基本程序、表達的方法,以及設計的實施,盡可能實現它的功能性、藝術觀賞性、科學合理性、經濟性。通過學習和研究此書,使我對景觀設計有了更專業的認識。

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盧新海、楊祖達編著的《園林規劃設計》介紹了園林設計的要素、方法、步驟等具體的內容。內容包括中外園林、園林設計的基本理論、園林設計的原則與依據、園林設計的依據,園林設計的依據、構成要素的規劃與設計及各類綠地的規劃設計。其中我國古典園林創作的優秀手法,布局形式,依據與原則等給我的設計帶來很大的啟發。

4、預期成果

實施這1工程將使城市綠化面積擴大,景觀更加秀麗宜人,很好地改善市區人們生活環境現狀,整體上提升臨沂市的城市品位與城市形象,同時通過設計重塑環境,關注城市與自然的關系,建設1個概念明確的公共濱水地帶,完成城市公共空間主體向沂河沿岸的過渡,創造並完善城市的公共服務支持體系,為人們提供1個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Ⅸ 景觀改造+論文

http://211.68.85.47/bbs/dispbbs.asp?boardID=14&ID=109&page=1
題目《順義衛星城的城鎮化進程分析與推動建議》(2003年度校級優秀畢業設計)
學生:建學98班 張維伶
指導教師:陳穗 、賈東
目 錄
畢業論文:
中文摘要—————————————————————— 1
關鍵詞 —————————————————————— 1
Abstract ——————————————————————1
Key Words ————————————————————— 1
前言 —————————————————————— 1
1.城鎮化的內涵 —————————————————— 2
2.我國實施城鎮化策略的必要性 ——————————— 2
3.順義城鎮化的背景 ———————————————— 2
4.順義城鎮化的表現 ———————————————— 3
5.城鎮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 6
6.推動城鎮化和舊城改造中應注意的問題 ——————— 8
7.實例分析 ———————————————————— 9
7.1項目名稱 ———————————————————— 8
7.2時間 —————————————————————— 9
7.3規劃前提 ———————————————————— 9
7.4現狀 —————————————————————— 9
7.5改造措施 ———————————————————— 11
7.6經濟技術指標 —————————————————— 12
8.結語 —————————————————————— 13
9.致謝 —————————————————————— 14
10.參考文獻 ———————————————————— 14
11.附圖 —————————————————————— 15

畢業設計:
北京順義區城市中心商貿住宅區規劃 ———————— 16
附圖:第一輪方案規劃總平面圖 —————————— 16
第二輪方案規劃鳥瞰圖 ——————————— 17
武漢黃石高等專科學校校園景觀規劃 ———————— 18
武漢黃石高等專科學校校園景觀規劃方案說明 ———— 18
附圖:校園景觀規劃方案規劃總平面圖 ——————— 20
校園庭院分布圖 —————————————— 21
校園庭院景觀意向圖 ———————————— 22
校園小品意向圖 —————————————— 23
門頭溝中門寺控制性詳細規劃 ——————————— 24
門頭溝中門寺控制性詳細規劃設計說明 ——————— 24
附圖:門頭溝中門寺控制性詳細規劃總平面圖 ———— 34
北方工業大學校園規劃2003—2018 ———————— 35
北方工業大學校園總體規劃設計任務書 ——————— 35
北方工業大學校園總體規劃設計說明書 ——————— 39
附圖:方案一總體鳥瞰圖 ————————————— 55
方案一新區規劃方案圖 ——————————— 56
方案一綠化景觀分析圖 ——————————— 57
方案一道路分析圖 ————————————— 58
方案二新區水岸長廊分析圖 ————————— 59
方案一設計圖紙-1 ————————————— 60
方案一設計圖紙-2 ————————————— 61
方案二設計圖紙-1 ————————————— 62
方案二設計圖紙-2 ————————————— 63
朝陽區BLUE ISLAND 項目 ————————————— 64
附圖:第一輪設計方案圖 ————————————— 64
第一輪設計方案外觀效果圖 ————————— 65
第一輪設計方案功能分析圖 ————————— 66
外文資料翻譯
外文資料原文 —————————————————— 67
外文資料翻譯 —————————————————— 76

摘要: 城鎮化是指農業人口非農化和農村生活方式城市化的過程。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必然使城鎮人口增長、城鎮數目增加,城市體系逐步完善,城市經濟在國民經濟中佔主導地位,並成為社會進步的主要基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實施城鎮化戰略決策,加速城鎮化建設步伐,對於促進經濟結構的優化與調整,推動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有重要意義。由於我國改革開放以前長期實行重工業發展戰略和城鄉隔離政策,在城鎮化進程中,一些地區的發展還不能完全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城市公共設施建設的不健全就是其中的一個制約因素。

關鍵詞: 城鎮化、人、順義衛星城、舊城改造

前言:本文以北京順義衛星城的舊城商業區改造為例,對順義城鎮化發展的基本特徵進行分析,並針對其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若干看法和建議。僅寫此文,供大家討論。

正文:

1.城鎮化的內涵:
1)城鎮化亦稱城市化,是農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過程即為城市化,包含了社會、人口、空間、經濟轉換等多方面的內容。
2)城鎮化一詞有四個含義:①是城市對農村影響的傳播過程;②是全社會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過程;③是人口集中的過程,包括集中點的增加和每個集中點的擴大;④是城市人口佔全社會人口比例提高的過程。
3)在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實施城鎮化戰略決策,加速城鎮化建設步伐,對於促進經濟結構的優化與調整,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 我國實施城鎮化策略的必要性:
1)人地關系緊張,要解決有限的農業用地上已經超載的農業人口負擔。
2)由於我國改革開放以前長期實行重工發展戰略和城鄉隔離的政策,加上推行「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二元城鎮化發展模式等多種因素的作用和影響,使得城鎮化的發展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3)將過剩的農業人口吸引到城鎮,對於提高勞動生產率,發展城鎮第三產業,確實的提高農民的收入有重要意義。
3. 順義城鎮化的背景:
1)順義是首都的十四個衛星城之一,一方面,它承擔著補充城區功能、疏散城區人口和產業的重要職能;另一方面,它是順義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生產、生活、工作、居住、娛樂等各種建築和設施完備。
2)中國進入WTO後,給我國城市發展帶來了許多新的機遇和挑戰,對順義而言,這也將是加快城市化進程的良好契機。隨著北京申奧成功,奧運會2個場館安排在順義;首都機場將進一步擴建,成為國際樞紐機場;中國貿促會國際會展中心、中國國際航空公司、北京現代汽車製造基地等一批大型項目落戶順義。這些都將對順義的城市建設和城市化進程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3)郊區經濟全面增長,三次產業在結構調整中不斷優化,衛星城在吸引投資、發展經濟、吸納人才、聚集人口和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4.順義城鎮化的表現:
1) 人口城鎮化:
根據統計,順義衛星城平均每年有農轉非人口1500人,規劃平均每年1400人,計劃到2010年共有1.4萬。平均每年還有3400非農人口向衛星城遷移,以2000年為起點計算,到2010年共增加3.4萬人。兩者人口之和為4.8萬人,占總機械增長人口的70%。與此同時,預計市區每年向衛星城轉移2000人,到2010年共遷入2萬人,占機械增長率的30%。順義的情況表明,當依靠國家投資的市區非農業人口擴散方式的動力不足時,農轉非和農村城市化可以彌補這種欠缺。分析農民進城的動機,有以下原因:1)追求城鎮中的高物質享受;2)城鎮中有較多的就業機會;3)城鎮中有相對多的發展機遇。所以,當區域內的人口到達一定規模後,只有服務層次提高了,公共設施健全了,才能對母城和周邊人口構成吸引。因此,加大順義城市化幅度,在衛星城建設的這一時期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2) 地域城鎮化:
新型的鄉鎮工業越來越多的與城市工業融為一體,在經濟形式、產業結構、空間布局上逐漸與城市靠攏,並一點點縮小這它們之間的分異。位於順義衛星城內的主要工業區:現代汽車城(總規劃面積6.0平方公里,規劃中)、林和工業區(1993年建)、燕京啤酒廠(1980年建);周邊主要工業區有:空港物流園區(總規劃面積6.2平方公里,2002年建)、空港工業區(總規劃面積7.8平方公里,1994年建)。這些已建成的或者正在規劃中的工業園區,隨著它們產業規模的擴張和結構完善,產業與人口不斷聚集,就會引發區內與周邊人口和資源的流動,相應的經濟活動又會刺激工業區向二、三產業並行,事實上也就是促進了城市化的進程。
3) 經濟活動的城鎮化:

表-1.

表-2.

結論1:國內生產總值和第一產業的生產總值保持上升,農業人口逐年下降,非農業人口不斷上升。這說明,農業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事非農業活動。

表-3.
順義國內生產總值構成:
(%)20012000199919981997
國內生產總值100100100100100
第一產業16.717.020.121.423.8
第二產業48.051.544.244.742.2
第三產業35.331.535.733.934.0

結論2:二、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重,並成為主要的經濟增長點。

綜述:城鎮化是一個復雜的動態過程,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哪一種表現形式,人口的聚集以及非農業人口比重的提升都是這個過程的重要體現,不管是地域、經濟還是生活方式的城鎮化都是以人口的城鎮化為基礎的。所以,正如前文提到的,城鎮化的最終目的是要解決「三農」問題,使從事非農活動的、過剩的農村人口進入城市。而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提就是城鎮要對這些人口有足夠的吸引力。
5.城鎮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1) 第三產業發展潛力尚未充分利用,信息、金融、商業市場尚需加大發展步伐;
2) 工業園區在完善過程中產生對生產服務業、消費性服務業的內在需求,不僅在園區內有建設相應公共設施的需要,而且還要求在城區內加大對商務區建設的投資;
3) 現有商業、文化娛樂的設施不能滿足人們的要求:
表-4.
表-5.
表-6.

結論:從1997~2001年,城鎮和農民的經濟水平都較大的提高,自身的購買力相應也提高了,對社會消費品的需求也越來越多。
表-7.

2001年順義城區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指標
上升下降持平
娛樂文化教育用品,上升
23.5個百分點;
食品類,上升5.9個百分點;
交通,上升9.6個百分點;
通訊,上升9.6個百分點。居住類,下降1個百分點;
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下降6.3個百分點;
衣著類,下降1.2個百分點;
煙酒類,下降2.9個百分點。家庭設備用品

結論:城鎮人口用於自身發展和享受生活的消費支出比重明顯增加,比同期高出2.8個百分點。人們對文化娛樂、食品、交通通訊的需求加大,其中娛樂文化教育用品的價格最高,但由於設施和市場供應不足,必然導致這些商品和設施的價格仍然居高不下。
4)城鎮布局散亂,尤其是部分建設質量和設計水平不高,使城鎮功能不
健全,低效益佔用寶貴土地,這些都不利於城鎮的功能組織,制約了
城鎮的長遠發展。
6. 從城市化的含義我們看到,城鎮化的最終目的是要吸引過程的農業人
口進入城鎮並使農民在農村以外找到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其中,改造
老城區,通過發展商務區和文化娛樂區,增強城鎮對人口的吸引力就
是一個很好的推動城鎮化進程的途徑。在改造老城區的過程中,應注
意以下一個方面。
1) 建立起等級完備、分布合理、分工明確、專業化生產與綜合服務匹配、居住與工作相協調的開放性城鎮體系,使城鎮化水平的「質」和「量」得以進步和提高。
2) 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為城市發展提供動力,提升區域的對外、對內吸引力。
3 )創造優良工作、生活環境,可規劃商住綜合區,滿足商貿活動和居民生活的要求。
4 )整合城市布局,使之分布有序、規模適當。
7.實例分析:
7.1項目名稱:
北京順義區城市中心商貿住宅區規劃。
7.2時間:
2003-3
7.3規劃前提:
順義衛星城是在老城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目前,這里是城市所在區繁榮與發展的標志和依靠。這里有順義最高的相對中心性、可進入性、擁擠程度、人際和信息交流量、土地價格、最集中和最高檔的零售業、最高的服務集中性,具備了建設全城中心商務區的可能性。另外,在這里還可以建設與商務區配套的文化娛樂設施,滿足人們對文化、娛樂、休閑越來越高的需求。這樣,既可以提高衛星城的商業服務水平,增強它對城內、母城、周邊人口的吸引力。同時,這種多功能商務區的建立與順義舊城改造相結合,也可以為其注入生機和活力,完善城市功能,並成為全城經濟的增長點。

7.4現狀:
總規劃范圍14.1公頃。
地塊位於府前街鐵路以東。北起幸福西區,南至站前東街;西起新順南大街、北大街,東至順義中醫院南北沿線。這個地區的附近集中了順義90%以上的行政辦公用地,同時也有相當數量的居住、工業、教育用地,應該說是城區中的黃金地帶,可以用於商業區的開發。
地塊內及附近有一定規模的大、中型商場、酒店有:國泰大廈、隆華購物中心、西單順義大廈(含家電城)、東風商場、醫院賓館。
表-8
國泰大廈隆華購物中心西單順義大廈東風商場
建築面積40000平方米19600平方米20000平方米8526平方米
營業面積33000平方米12000平方米15000平方米7264平方米
職工人數1364人496人450人305人
商品種類3萬種5萬6千種3萬種1萬5千種
平均營業額902.1萬元402萬元4500萬元127.34萬元

數據統計:總營業面積=67264平方米
順義城區常住人口=100527人
周邊鄉鎮來順義城區購物的人口約為50000人
所以,順義城區人均的營業面積大約在0.4~0.5平方米/人。根據統計,在我國,大中型城市人均營業面積在0.6~0.8平方米/人。由此可以看到,順義城區的大中型商業設施還是有所不足的。而且這四個商場在分布上位置集中,規模相當,既不利於市場運營,又給居民購物造成不便。除去這四個商場,地塊內還有一些不成規模的、分布零散的零售店,用地零散且管理不便。
地塊內還建有三八鞋廠、順義農機公司、北京中絮棉紡廠,但是大都效益不佳,土地使用效益低。其他的就是一些早期建設的居民住宅。
7.5改造措施:
1)改變低效益佔用土地的狀況,降低效益用地分批、分階段遷移到低級別地區,將有限的用地用來吸引金融、商務等高支付能力的行業。
(1)保留地塊范圍內經營效益較好的國泰大廈,怡園賓館。拆除東風商場。
(2)整合原有零散用地,將用地分為南、北兩個部分:
府前中街以北為北區:周邊多為居民樓,用地北側臨近減河。在順義新的行政中心修建性詳細規劃中,減河以南我用地以北規劃為住宅區。所以,北區也被規劃用於建設高檔公寓、高層住宅與之呼應。同時配以一定的物業、商業用房,提高服務功能性和區民的居住品質。
府前中街以南為南區:結合保留的國泰大廈和怡園賓館用於建設商業、文化娛樂、酒店、寫字樓。
2)為了使有限用地創造更高效益,也為了提升區民住房檔次,適當提高建築容積率、建築高度。
北區多為公寓和高層住宅,容積率在3.3左右,南區多位酒店和寫字樓、商服,容積率在2.3左右。另外,規劃商住綜合設區,既優化居民生活環境,滿足區民日益增長的住房要求,又可以服務於城區內或周圍的工業園區,使更多的人口進入城鎮。
3)變單一的商業服務區為集文化、娛樂、休閑的多功能城市綜合區。
(1)在南區興建商貿樓,並結合建設商業休閑步行街;周邊建設公寓寫字樓、文化娛樂宮、酒店。
(2)將多功能的建築與綠化、市民休閑廣場等運用城市設計的手法組織為一個綜合體。不但能緊湊利用土地,還可以體現高效、安全、舒適、優美的現代化城市特徵。
(3)發展地下空間,用於停車、設備總務庫、餐飲娛樂等。
4)合理規劃道路:
(1)共設施沿街布置,在大型公共設施附近設立停車場,繁榮公共交通,大力提倡使用公交車。車流外環,形成區域內部安全的人行系統。
(2)集中建立步行街,並與商業、酒店結合設計,增加步行道的使用功能。
(3)北區的高層住宅位於主要道路內側,避免了外部交通、雜訊的干擾。
5)創造良好的區域環境:
(1)綠地、停車場與環衛設施用地必須保留,絕不能用出讓土地與環境質量的下降做交換。
(2)建立區民公園綠化體系,連接內部建築和外部空間,創造安寧、有序的居住環境。
(3)以集中廣場,配合人工水池、噴泉、雕塑及標志性構築物共同構成商務區的景觀、綠化、活動系統。
7.6經濟技術指標:

地塊用地面積建築面積 /商服 /住宅 容積率
A+B3.03公頃7.3萬平方米/1.0萬平方米/6.3萬平方米3.42
C2.02公頃6.3萬平方米/1.5萬平方米/4.8萬平方米3.12
D1.16公頃4.0萬平方米 3.45
E2.28公頃6.5萬平方米/5.5萬平方米/1.0萬平方米2.85
F3.23公頃5.5萬平方米/1.5萬平方米/4.0萬平方米1.7
G3.23公頃5.3萬平方米/4.5萬平方米/0.8萬平方米2.23
14.4公頃35.1萬平方米 2.5
8.結語:
一個地區的城鎮化是一個相當復雜的、社會化的過程,作為設計人員,在規劃設計時要改變傳統的規劃、建設、管理相脫節的模式,協同開發部門在市場分析、區位選址、工程設計、經營銷售、營運管理、效益核對以及法律咨詢等方面給予考慮。只有這樣,規劃師、設計人才能拓寬視野、更新思維、掌握規劃的全過程,使自己上升到「匠人」的更高層次。

致謝
在文章完成過程中,我得到了陳老師、賈老師的指導,同時小組成員的通力配合也是畢業設計順利完成的保障。此外,還有很多老師、同學、朋友的幫助,在此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主要參考文獻:

【1】 《廣東城鎮化進程分析與對策建議》
【2】 《郊區經濟全面增長 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2002年郊區經濟形勢分析》,農調隊,2003
【3】 《順義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
【4】 《順義區域空間結構發展規劃》,2003
【5】 《北京市順義區行政中心修建性詳細規劃設計》,2002
【6】 《順義統計局200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01
【7】 王建國,《現代城市設計理論和方法》,東南大學出版社
【8】 《開發區與城市相互關系的內在肌理及空間效應》,《城市規劃》2003-3
【9】 《城市建設》,2003-3
【10】 《北京市總體規劃》,《建築師》,1994/10-60
【11】 《環境-建築設計的出發點和回歸點》,《建築師》,1994-6
【12】 《小城鎮規劃與景觀構成》
【13】 《城市CBD初步研究》,《規劃師》,1998-4
【14】 《北京市順義區統計局統計年鑒》,1997~2001
【15】梁鶴年,《中國特色的城鄉建設和土地使用探討》,《城市規劃》,1999-3

閱讀全文

與景觀創造場所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