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象棋是誰發明的
中國象棋具有悠久的歷史。戰國時期,已經有了關於象棋的正式記載 ,如:《楚辭 · 招魂》中有 " 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曹並進,遒相迫些;成梟而牟,呼五白些。 " 。《說苑》載:雍門子周以琴見 孟嘗 君,說: " 足下千乘之君也, …… 燕則斗象棋而舞鄭女。 " 由此可見,遠在戰國時代,象棋已在貴族階層中流行開來了。據上述情況及 象棋的形制推斷,象棋當在周代建朝(公元前 11 世紀)前後產生於中國南部的氏族地區。早期的象棋,棋制由棋、箸、局等三種器具組成。兩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別為:梟、盧、雉、犢、塞(二枚)。棋子用象牙雕刻而成。箸,相當於骰子,在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一種方形的棋盤。比賽時 ," 投六箸,行六棋 " ,鬥巧鬥智,相互進攻逼迫,而制對方於死地。春秋戰國時的兵制,以五人為伍,設伍長一人,共六人,當時作為軍事訓練的足球游戲,也是每方六人。由此可見,早期的象棋,是象徵當時戰斗的一種游戲。在這種棋制的基礎上,後來又出現一種叫 " 塞 " 的棋戲,只行棋不投箸,擺脫了早期象棋中僥幸取勝的成分。 秦漢時期,塞戲頗為盛行,當時又稱塞戲為 " 格五 " 。從湖北雲夢西漢墓出土的塞戲棋盤和甘肅武威磨嘴子漢墓出土的彩繪木俑塞戲 ,可以映證漢代邊韶《塞賦》中對塞戲形制的描寫。三國時期,象棋的形制不斷地變化,並已和印度有了傳播關系。至南北朝時期的北周朝代,武帝(公元 561 ~ 578 年在位)制《象經》,王褒寫《象戲 ·序》,庚信寫《象戲經賦》,標志著象棋形制第二次大改革的完成。隋唐時期,象棋活動穩步開展,史籍上屢見記載,其中最重要的是《士禮居叢書》載《梁公九諫》中對武則天夢中下象棋頻國天女的記敘和牛僧孺《玄怪錄》中關於寶應元年(公元 762 年)岑順夢見象棋的一段故事。結合現在能見到的北宋初期飾有 " 琴棋書畫 " 四樣圖案,而以八格乘八格的明暗相間的棋盤來表示棋的蘇州織錦,和河南開封出土的背面繪有圖形的銅質棋子,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唐代的象棋形制,和早期的國際象棋頗多相似之處。當時象棋的流行情況,從詩文傳奇中諸多記載中,都可略見一斑。而象棋譜《樗薄象戲格》三卷則可能是唐代的著作。 宋代是象棋廣泛流行,形制大變革的時代。北宋時期,先後有司馬光的《七國象戲》,尹洙的《象戲格》、《棋勢》,晁補之的《廣象戲圖》等著術問世,民間還流行 " 大象戲 " 。 經過近百年的實踐,象棋於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 32 枚棋子, 有河界的棋盤,將在九宮之中等等。南宋時期,象棋 " 家澈戶曉 " , 成為流行極為廣泛的棋藝活動。李清照、劉克庄等文學家,洪遵、文天祥等政治家,都嗜好下象棋。宮廷設的 " 棋待詔 " 中,象棋手佔一半以上。民間有稱為 " 棋師 " 的專業者和專制象棋子和象棋盤的手工業者。南宋還出現了洪邁的《棋經論》、葉茂卿的《象棋神機集》、 陳元靚的《事林廣記》等多種象棋著述。 元明清時期,象棋繼續在民間流行,技術水平不斷得以提高,出現了多部總結性的理論專著,其中最為重要的有《夢入神機》、《 金鵬十八變》、《桔中秘》、《適情雅趣》、《梅花譜》、《竹香齋 象棋譜》等。楊慎、唐寅、郎英、羅頎、袁枚等文人學者都愛好下棋 ,大批著名棋手的涌現,顯示了象棋受到社會各階層民眾喜愛的狀況。 新中國建立之後,象棋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1956 年,象棋成為國家體育項目。以後,幾乎每年都舉行全國性的比賽。 1962 年成立了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的下屬組織 ── 中國象棋協會,各地相應建立了下屬協會機構。 40 多年來,由於群眾性棋類活動和比賽的推動, 象棋棋藝水平提高得很快,優秀棋手不斷涌現,其中以楊官璘、胡榮華、柳大華、趙國榮、李來群、呂欽、許銀川等最為著名。 主要賽事有: 全國象棋個人賽 全國象棋錦標賽 世界象棋錦標賽 五羊杯 亞洲杯 全國象棋甲級聯賽 一、國際象棋起源於中國 許多學國際象棋的人都以為,國際象棋起源於印度。這源於英國人威廉·瓊斯1790發表在《亞洲研究》上的「印度象棋」一文。西方學者大多贊成他的觀點。因為那時候的世界文化就是英國文化。 直到20世紀70年代以後情況才發生了變化。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博士在其所著《中國科學文化史》中明確提出,象棋是中國人的創造。他詳盡地分析了中國古代游戲——六博與與天文、象術、數學的關系,他說:「只有在中國,陰陽理論的盛行促使象棋雛形的產生,帶有天文性質的占卜術得以發明,繼而發展成帶有軍事含義的一種游戲。」接著陸續有蘇聯學者發表文章,批駁印度起源說。1972年南斯拉夫歷史學家比吉夫的專著《象棋——宇宙的象徵》斷定象棋首先出現在公元569年的中國(象戲),然後才逐漸傳播開來。 蘇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研究員切列夫考博士在1984年1月號的《蘇聯棋藝》上發表文章,根據他的研究,國際象棋起源於易經的思想:64格,對應八八、六十四卦,黑白對應陰陽。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見到專家學者的反駁文章。可以認為,切列夫考博士「國際象棋起源於易經思想」的觀點,在世界上已經站住了腳。 大約至少在公元前五千年以前,在中國出現了8x8的線圖(甘肅永昌鴛鴦池遺址出土彩陶繪圖)。在公元前10世紀以前可以斷定已經有了「六博」這種古棋。公元前5世紀六博經過改革而成「塞戲」。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6年在世)曰:「不有博弈者乎」(《論語》)這句話里,博弈即指六博和圍棋。史料記載公元6世紀(南北朝後期)北周武帝發明的「象戲」(公元569年)和唐代於地下發現的「百寶象棋」基本相同:8×8盤(64格),立體子,棋子擺在格子上面,也就是現代國際象棋的格局。 至遲於公元6世紀末、7世紀初,象戲進入印度(不排除更早一些的「六博、塞戲」和「類象戲」進入印度的可能性),形成了「恰圖朗茲」,進入中東形成了「沙特蘭茲」。恰圖朗茲和沙特蘭茲譯成中文都是「四色棋」(或「四方棋」)。考古的實物根據是8世紀以後印度才有四色棋的存在。最早的關於「四色棋」的文字記載是公元九世紀的克什米爾史詩《拉特納卡爾》。「沙特蘭茲」後來演變成「波斯象棋」並傳入歐洲。大約在15世紀木定型為今天的現代國際象棋。 「印度起源說」產生於英國人,最好也是由英國人來否定「印度起源說」。1984年版的大英網路全書上,關於國際象棋的起源,還說是印度或中國,而且重點介紹印度起源說。但是,2003年在英國出版《國際象棋中國學派》英文版時,在英國最大出版集團編輯撰寫的簡介中,一上來就已經有了這樣一句話:「雖然一些最早形式的國際象棋是在遠古的中國被發現」。要讓英國學者改變觀點可不是簡單的事情啊。 今天人們探討國際象棋的起源,是通過傳說、假說、考古和邏輯這四種方式,來作出各種各樣的結論。假說指明考古論證之方向,傳說補充考古邏輯之不足。畢竟國際象棋產生的年代太古老了,象最古老的歷史一樣,真實的再現要經過極為漫長的過程。不過,從整體方面看,關於起源問題,有兩點得到世界的公認:1、國際象棋起源於亞洲,後來傳入歐洲。2、最初的規則是擲骰子來決定誰走棋。 此外,專家學者在起源邏輯上有幾點似乎已經達到共識:第一,國際象棋是人造物。本質上是模型。第二,國際象棋是人類思想、意識的物化。本質上是模擬。第三,現代國際象棋是古代棋不斷演變的結果。第四,演變的影響來自各個方面(包括各種棋相互之間的影響)。第五,演變的模式是漸變和突變。第六,演變和連續性共存。第七,起源的研究應從國際象棋結構三要素——棋盤、棋子、棋規——入手。第八,對於國際象棋的起源、演變和定型來說,棋盤、棋子、棋規擔當不同的角色。第九,棋盤、棋子、棋規這三者未必是同時出現的。第十,沒有「最初的發明者」。對此可以這樣來解釋:在現實世界中,時間是不可逆的。因此,時間可以創造歷史,時間也可以消滅歷史。從這種邏輯出發,我們永遠不可能找到「最初的發明者」。只好無奈地滿足於「社會的產物,智慧的結晶。」實際上,從許多方面看,國際象棋更象電影。沒有始俑作者嗎?天知道! 二、國際象棋的本質 國際象棋是易經哲學思想的某種物化形態。我們應該從兩個不同的層面來認識國際象棋。 一個是國際象棋的性質。也就是給國際象棋定性,回答國際象棋是什麼的問題?千百年來,人們賦予它各種解釋。國際象棋中國學派對棋的認識抓住它的本質特徵——國際象棋是思維藝術。 一個是國際象棋的本質。國際象棋本質上是一種模型。它經歷了由宇宙模型向社會模型的轉變。棋作為文化的特殊現象,它不僅是科學、藝術、競技和游戲的簡單組合,而且是獨立的復雜現象——有條件的世界模型。它反映人在改造世界中的積極作用,人是考慮到他所認識的邏輯——哲學規律,並依據他所積累的經驗來起作用的。人的思想是棋的真正的靈魂。棋的發展史是由宇宙模型進化到社會模型的發展史。棋最初是宇宙模型,隨著戰爭在社會發展中作用意義的日益增大,棋也由宇宙模型向社會模型發展,這是一個由對抗組成的社會模型,是戰爭、游戲、競技等因素人格化的綜合,本質上成了舊的人生哲學的反映。 三、世界國際象棋聯合會 1924年在法國巴黎宣告成立世界國際象棋聯合會(簡稱國際棋聯)。總部設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後遷址瑞士的盧塞恩。再搬到瑞士的洛桑。2003年國際棋聯第74屆代表大會決定把總部遷移到希臘的雅典。 目前參加國際棋聯的國家和地區達到169個。國際棋聯章程規定,一個國家(或地區)只能有一個有代表性的組織來參加國際棋聯。在這種條件下,「169個」,是讓許多國際組織羨慕的數字。 國際棋聯設執行委員會、代表大會和中央委員會。由秘書處處理日常事物。 國際棋聯設有主席一人,副主席六人。另設秘書長一人。現任主席是俄羅斯卡爾梅克共和國總統伊柳姆日諾夫。國際棋聯主席每四年改選一次。 國際棋聯下屬機構有司庫、基金委員會、規劃委員會、分級分組委員會、援助發展中國家委員會、棋局創作委員會、藝術委員會、女子委員會、學校教育委員會、技術訓練委員會和新聞出版情報統計委員會等。 國際棋聯把其成員國按各大洲的國際象棋開展情況並考慮棋手實力水平,分成15個大區。其中俄羅斯、美國、加拿大和中國是獨立大區。每個大區都設有主席,副主席等。 國際棋聯的主要任務是組織各種世界重大比賽和在國際棋聯注冊的各種邀請賽、公開賽等,研究制訂和修訂國際象棋規則和各種比賽的競賽規程、棋手國際稱號條例、等級分條例以及授予棋手和裁判國際稱號、計算和公布棋手等級分等。 甚至直到二十世紀初,國際象棋在世界的許多地方,還是貴族和富有閑人的游戲。十月革命後,在蘇聯政府的重視和大力推動下,國際象棋才逐漸普及開來。所以除了與世界各個方面的溝通聯系之外,國際棋聯也肩負在世界上,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普及國際象棋的艱巨任務。 如今的國際棋聯有那麼一點象聯合國:一方面是權威,另一方面是困惑。 四、世界冠軍賽及其影響 每年國際棋聯組織的各種世界重大比賽和在國際棋聯注冊的各種邀請賽、公開賽等有上千起。這其中影響最大的當然是世界冠軍賽。 從1886年到1946年一共產生了五位男子世界冠軍。他們是斯坦尼茨(1886-1894)、拉斯克(1894-1921)、卡帕布蘭卡(1921-1927)、阿廖欣(1927-1935,1937-1946)和尤偉(1935-1937)。雖然國際棋聯1924年就成立了,但是1946年以前的男子世界冠軍賽都和國際棋聯無關。1927年阿廖欣從卡帕布蘭卡手中奪走世界冠軍的比賽,國際棋聯就無所作為。第一位世界冠軍斯坦尼茨,先是自封世界冠軍,後來由美國曼哈頓國際象棋俱樂部組織斯坦尼茨(代表美洲)和代表歐洲的楚凱爾托特舉行20局的對抗賽,勝者就是世界冠軍。比賽的公平性大概不成問題,有俱樂部的專門委員會十分仔細地研究了比賽的所有細節問題。但是,由於缺乏國際組織的管理,這些世界冠軍竟然都沒有衛冕的義務。只要有錢,而且世界冠軍願意的話,誰都可以去挑戰世界冠軍。有些挑戰近乎笑話。不過,這是國際象棋發展過程中的歷史。國際棋聯一直承認這段歷史,盡管嚴格說來,這五位世界冠軍的合法性多少有一點疑問。 1946年國際棋聯抓住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和當時的世界冠軍阿廖欣突然逝世的天賜良機,開始接管世界冠軍賽的主辦權。從此男子世界冠軍賽才逐漸走入正軌。 女子世界冠軍賽事業始於1927年,由國際棋聯組織。第一位女子世界冠軍是明契克(曾經代表蘇聯、捷克和英國),保持稱號至1944年,倫敦被轟炸時不幸罹難,時年38歲。1950年開始恢復女子世界冠軍賽。不過女子世界冠軍一直為蘇聯人所把持。直到1991年中國的謝軍才翻開了世界女子國際象棋新的一頁。 世界冠軍賽的影響越來越大,這種影響並不局限於棋界。曾經高達300萬美元的男子世界冠軍挑戰賽的獎金自然是一個原因,但是還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 列寧說,「象棋是智力的體操」。在世人的心目中,國際象棋下得好,意味著人的聰明。國際象棋的世界冠軍,多多少少隱喻著民族的智慧。德國大詩人歌德就說過,國際象棋是「人類智慧的試金石」。 被評為二十世紀最偉大棋手的,不是前蘇聯人,也不是俄羅斯人,而是美國人菲舍爾!他在1972年戰勝蘇聯棋手斯帕斯基,從而成為第十一位世界冠軍。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松在寫給菲舍爾的一封熱情洋溢的信中說:「您在冰島雷克雅未克所獲得的壓倒性勝利,本國人民皆感鼓舞,足以顯示出您對世界上最艱難而且最富挑戰性的比賽項目已經完全掌握。本人以極欣慰的心情,加入全國人民的行列而歡呼。向您致以深切的祝賀!」 由於第六到第十位世界冠軍都是蘇聯人,突然冒出個美國人菲舍爾幾乎打敗了所有的蘇聯高手,所以這大大地激發了西方世界對國際象棋的熱情。僅美國國際象棋協會的會員就一下子激增了一倍。當然這也刺激了當時的蘇聯政府加大了對國際象棋的投入。如今,保守的估計,全世界有七億棋迷。一次國際象棋奧林匹克世界團體賽就有超過一百個國家的代表隊參加。國際象棋已經成為僅次於足球的世界第二大體育競賽項目。 五、關於「水平」 談到水平,指的是實踐水平,而不是理論水平。理論可以指導實踐,但是理論能贏棋嗎!所以盡管世界幾大國際象棋學派都對國際象棋的發展影響不小,但是現在的世界,實踐主義盛行,理論還是留給少數對它感興趣的人去享受吧。 衡量一個國家的國際象棋水平,主要是看它的實踐成就,也就是它在世界比賽中的成績,也會考慮到定量的等級分和其他一些非定量因素。不能斷然以一次成敗定水平。 男女的國際象棋水平有差距是事實。應該對男女的國際象棋水平分開來進行比較。 從1952年蘇聯隊參加第十屆國際象棋奧林匹克賽,到1990年第29屆奧賽,除了1976年蘇聯隊棄權和1978年匈牙利隊獲得冠軍外,其餘18屆都是蘇聯隊獲得男子團體冠軍。而從1992年至2002年俄羅斯隊六連冠。無論是前蘇聯,還是俄羅斯,在世界男子等級分前100名都佔有絕對優勢。2004年在世界男子等級分前100名之中,就有25名是俄羅斯棋手。在前15名中,有6名是俄羅斯棋手(還有兩名是前蘇聯特級大師移民國外。還有兩名是烏克蘭棋手。除了前蘇聯、俄羅斯之外,真正的其他國家棋手只有五名:印度、保加利亞、英國各一名,匈牙利兩名)。可以說俄羅斯男子國際象棋水平,從整體上看,具有絕對優勢。從男子個人水平來看,半個世紀以來,除了當年美國人菲舍爾最好的時候,確實是舉世無雙之外,也是前蘇聯和俄羅斯的棋手水平最高。在菲舍爾之後是卡爾波夫,接著是卡斯帕羅夫,沒有人能與之抗衡。雖然二十世紀90年代末新的淘汰賽制產生了三個新的世界冠軍——俄羅斯的哈里夫曼、印度的阿南德和烏克蘭的波諾馬廖夫,再加上克拉姆尼克在職業特級大師世界冠軍賽中戰勝卡斯帕羅夫而奪得冠軍,但是綜合各方面情況來看,例如,國際棋聯2004年1月1日的等級分,卡斯帕羅夫是2831,多年來,卡斯帕羅夫的等級分都保持在2800以上,一直穩居世界第一位,許多高獎金的邀請賽也都是卡斯帕羅夫領先。所以,當今世界第一高手仍然是卡斯帕羅夫。排在第二位的是印度的阿南德和俄羅斯的克拉姆尼克。 女子國際象棋從二十世紀50年代起一直是蘇聯有絕對優勢。從謝軍戰勝齊布爾達尼澤以後情況發生了變化。最近五年無論是團體,還是個人,中國女子國際象棋都佔有壓倒優勢。 從總體上來說,近十年來,世界上國際象棋水平最高的是以俄羅斯為代表的獨聯體國家,其次是歐美國家。然而,最近幾年,亞洲國家尤其是中國和印度正在迅猛地進步。有趣的是,2001年秋天,中國俄羅斯國際象棋對抗賽在上海舉行期間,中俄領隊對目前世界國際象棋格局的評論。中國領隊認為,當今世界的國際象棋水平是一超(俄羅斯)多強(英國、匈牙利、烏克蘭、中國、美國、以色列、德國、印度、亞美尼亞等)格局。俄羅斯領隊則認為,現在的形勢是「兩強」並立領先,俄羅斯是男子第一,女子前3名;中國是女子第一,男子前6名,從男女綜合起來看,不是一超,而是兩超。 也許存在這樣的差別:國家和行家重視的是整體的實力,數億棋迷關心的是個人的成敗。畢竟如今是迷信明星效應的時代。 六、「人機大戰」 任何有電腦常識的人都知道,硬體固然重要,但是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軟體。由於現在軟體的編程還是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圖靈模式,並沒有本質的進步。因此電腦在人工智慧方面很難有什麼根本性的突破。近二十年來,電腦程序的下棋水平沒有實質的提高,不過還是候補大師的水平。 電腦硬體和電腦游戲的飛速發展,使電腦公司發了財。但是,資本永遠不會滿足。它們的胃口轉向七億棋迷。也對准了那些不是棋迷、卻認為下好棋要有點智慧的人們。 目前世界上對電腦和國際象棋同時都有深入了解的人極其有限。電腦公司正是利用這一點來做活廣告。電腦商喜歡吹噓電腦一秒鍾能計算幾百萬乃至上億步棋。其實,下棋只要算清一步就夠了。關鍵是能夠確定其好、壞。而對這一點,目前還看不到電腦擁有這種天份(能力)的可能性。 「更深的藍」和「深藍」在國際象棋程序上沒有什麼質的區別。「深藍」1993年敗給DOS程序「FRITZ3」(德國兵3)。走投無路之下,變相送錢給卡斯帕羅夫,拚命宣傳什麼 「人機大戰」。所謂「人機大戰」,實在是電腦公司的神話。根據國際棋聯關於世界冠軍賽的規則,想向世界冠軍挑戰,應該通過層層選拔。至今,還沒有一個電腦商願意這么干。「深藍」又有什麼資格向卡斯帕羅夫挑戰?所以,如今的「人機大戰」,不過是花錢買「份」而已。 客觀上,金錢的力量不可低估,電腦公司達到了目的。 國際棋聯主席伊柳姆日諾夫也對「人機大戰」表示肯定。又有錢拿,又宣傳國際象棋,擴大了國際象棋的影響,何樂而不為! 世界上已經出版國際象棋圖書有上萬種,國際象棋圖書的總數,比其他所以體育競技項目圖書的總和還要多。由於歐、美人有讀書的習慣,所以目前國際象棋書籍的日子還不錯。相比之下,國際象棋報刊的日子似乎開始有了一點憂慮。世界上的國際象棋報刊有上千種。但是它們和無孔不入的網路相比,不能不感到自己的生存空間受到威脅。 在網路時代,國際象棋運動能夠在網路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應該是國際象棋在世界發展的幸運。 卓越的思想家伏爾泰稱象棋是人類巨大的財富之一。國際象棋是人類表現自己思維智慧的理想場所。幾千萬人同時在網上欣賞棋戰則流露出巨大商機。電腦公司挖空心思操縱比賽污染了國際象棋的純潔。商業化的潮流終於沖進國際象棋庄嚴的殿堂。但是,人類追求美好理想的天性不會改變。國際象棋思維藝術的美妙依然健在!
2. 各大公司研究人工智慧下棋、玩游戲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研究強人工智慧的本質,然後製造強人工智慧用以賺取收益
3. 有沒有哪個公司在開發這種高級的人工智慧
肯定是有高級的人工智慧的,現在人工智慧發展很快的。
4. 各大公司研究人工智慧下棋、玩游戲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最終目的肯定是提高人工智慧的發展水平啊。
具體來說,研究下棋和玩游戲,顯然不是為了研究出一款能夠擊敗人類的AI棋手或者AI玩家。這無論在學術上還是商業上都沒有任何意義。
那麼,研究AI下棋和玩游戲,其實是為了提升人工智慧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時也是為了提升AI在應對任何場景的綜合能力。
學習能力是人工智慧的研究領域之一。但目前來說,實現人工智慧學習的主要方法還是基於對海量數據、運用一定的演算法並經過高性能計算而實現。
之所以選擇下棋和玩游戲這兩項工作,是因為獲取訓練數據的難度較低,同時在訓練方法上也比較簡單。但難點在於對對手心理的分析,如果對手劍走偏鋒,或者說不按常理出牌,那人工智慧落敗的可能性就會升高。原因就在於人工智慧是基於以往的大量經驗做出抉擇。
5. 智能雲輸入法是哪個公司發明的玩意,流氓軟體
「智能雲輸入法」是由北京布丁跳跳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客戶端軟體,除了智能雲輸入法還有布丁壓縮和布丁桌面流氓軟體
6. 哪一家公司生產研發的智能機器人比較好
國外就是谷歌、亞馬遜、波士頓動力,國內哪家公司生產研發的智能機器人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是最近有看到一款悟空機器人吧,然後好像是優必選和騰訊出的,跟騰訊合作的應該都不是什麼差的產品,有興趣你可以自己去了解
7. 谷哥智能與李世石下棋,為什麼是英國旗
因為他的主要研發者是英國人
因為alphaGo 是由英國人工智慧科技公司 Google DeepMind研發的,主要研發者是英國人。
這公司2010年建立,前年才被谷歌收購,現在公司也還在倫敦。
它的三個創始人都是英國人,都在英國讀的書。最主要的創始人以及現在的老闆Demis Hassabis是在UCL的Gatsby計算神經科學中心讀的博士(師從Marcus Hutter教授),這個中心在業界極其有名,「歐洲一霸」不誇張吧。這三個創始人也恰好在這個中心第一次認識的。
8. 各大公司研究人工智慧下棋、玩游戲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各大公司研究人工智慧下棋、玩游戲的最終目的是促進人工智慧的發展。
9. 阿爾法圍棋是哪個公司研發的
是谷歌公司參考騰訊的技術從而研發出來的智能電腦軟體,水平基本上超越人類。
10. 谷歌新發明的圍棋軟體是什麼
阿爾法圍棋(AlphaGo)是一款圍棋人工智慧程序,由位於英國倫敦的谷歌(Google)旗下DeepMind公司的戴維·西爾弗、艾佳·黃和戴密斯·哈薩比斯與他們的團隊開發,這個程序利用「價值網路」去計算局面,用「策略網路」去選擇下子。2015年10月阿爾法圍棋以5:0完勝歐洲圍棋冠軍、職業二段選手樊麾;2016年3月對戰世界圍棋冠軍、職業九段選手李世石。
阿爾法圍棋(AlphaGo)是一款圍棋人工智慧程序。這個程序利用「價值網路」去計算局面,用「策略網路」去選擇下子。
深度學習
阿爾法圍棋(AlphaGo)的主要工作原理是「深度學習」。「深度學習」是指多層的人工神經網路和訓練它的方法。一層神經網路會把大量矩陣數字作為輸入,通過非線性激活方法取權重,再產生另一個數據集合作為輸出。這就像生物神經大腦的工作機理一樣,通過合適的矩陣數量,多層組織鏈接一起,形成神經網路「大腦」進行精準復雜的處理,就像人們識別物體標注圖片一樣。
兩個大腦
阿爾法圍棋(AlphaGo)是通過兩個不同神經網路「大腦」合作來改進下棋。這些大腦是多層神經網路跟那些Google圖片搜索引擎識別圖片在結構上是相似的。它們從多層啟發式二維過濾器開始,去處理圍棋棋盤的定位,就像圖片分類器網路處理圖片一樣。經過過濾,13 個完全連接的神經網路層產生對它們看到的局面判斷。這些層能夠做分類和邏輯推理。
這些網路通過反復訓練來檢查結果,再去校對調整參數,去讓下次執行更好。這個處理器有大量的隨機性元素,所以人們是不可能精確知道網路是如何「思考」的,但更多的訓練後能讓它進化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