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造的詩意

創造的詩意

發布時間:2020-12-08 16:09:35

1. 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的詩意

詩人在這里把天上地上的兩種景象壓縮在詩里,通過對「露」和「月」的視覺形象的描寫,創造出秋夜一派和諧寧靜的意境。

這句詩的意思是:九月初三這個夜晚多麼可愛啊,岸邊草莖樹葉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樣,而升起的一彎新月像一張精巧的彎弓。

寫新月初升的夜景。詩人流連忘返,直到初月升起,涼露下降的時候,眼前呈現出一片更為美好的境界。詩人俯身一看,江邊的草地上掛滿了晶瑩的露珠。這綠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鑲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僅寫出了露珠的圓潤,而且寫出了在新月的清輝下,露珠閃爍的光澤。

詩人再抬頭一看,一彎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藍的天幕上,懸掛了一張精巧的彎弓。詩人把這天上地下的兩種美妙景象,壓縮在一句詩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從像弓一樣的一彎新月,想起當時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脫口贊美它的可愛,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給詩歌造成了波瀾。

詩人通過「露」、「月」視覺形象的描寫,創造出和諧、寧靜的意境,用這樣新穎巧妙的比喻來精心為大自然敷彩著色,描容繪形,給讀者展現了一幅絕妙的畫卷。

由描繪暮江,到贊美月露,這中間似少了一個時間上的銜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無形中把時間連接起來,它上與「暮」接,下與「露」、「月」相連,這就意味著詩人從黃昏時起,一直玩賞到月上露下,蘊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熱愛之情。

原詩:

《暮江吟》唐代: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真珠 通 珍珠)

釋義:

一道殘陽漸沉江中,半江碧綠半江艷紅。

最可愛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彎弓。

注釋:

1、暮江吟:黃昏時分在江邊所作的詩。吟,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2、殘陽:快落山的太陽的光。也指晚霞。

3、瑟瑟:原意為碧色珍寶,此處指碧綠色 。

4、可憐:可愛。九月初三:農歷九月初三的時候。

5、真珠:即珍珠。月似弓:農歷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彎如弓。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生於河南新鄭,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


(1)創造的詩意擴展閱讀:

《暮江吟》主要是寫「暮色江景」。《暮江吟》全詩共四句。前兩句寫夕陽斜照在江面上的景色,這是最真實可信的暮色江景。後兩句寫詩人流連忘返,直到新月初升的場景。

詩中「九月初三」與「月似弓」上下緊扣,寫的是黃昏時的自然景色。這里的「九月初三」,點明時間,「月似弓」則是詩人看到的景象。當然,這種景象只能在日落後不久才能看到,因而這兩句主要還是寫暮色江景,而不像有些書上說的那樣是寫「美麗的夜景」。

說後兩句仍主要寫暮色江景,有其科學上的依據。根據天文學常識,九月初三日,月亮位於太陽以東約45°,形狀像個反C字形,即「月似弓」,日落後出現於西方、西南方低空中,可見時間局限於日落後2至3小時。

從詩中看,作者看到「月似弓」之時,月亮的地平高度不會很低。太低了,由於樹木、建築、霧氣等影響就不會看到。據此,讀者可以推測出,作者看到「月似弓」之時,當在九月初三黃昏,即日落後不久。從民用時間看,仍屬於傍晚,即「暮」的范疇。

2. 在創造前要先學會毀滅 這句話用英文怎麼翻譯 最好有詩意一點

在創造前要先學會毀滅Learn to destroy before creating

3. 宿建德江的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詩人因求仕失敗而漫遊於吳越之時。此前,孟浩然一直在鹿門專一帶隱居,希望屬走以隱求仕的道路,但未成功。730年,詩人告別隱居生活,躊躇滿志地來到長安參加科舉考試,想實現為國效力的政治抱負,結果科舉未中,他孤身一人失意東歸,開始了漫遊吳越的生活。

面對迷濛的江中小洲,詩人又難免產生理想幻滅之痛、前途暗淡之憂。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煙霧迷濛的江邊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為自己的抒發感情的歸宿,寫出了作者羈旅之思。

(3)創造的詩意擴展閱讀:

這是一首抒寫羈旅之思的詩。先寫羈旅夜泊,再敘日暮添愁;然後寫到宇宙廣袤寧靜,明月伴人更親。一隱一現,虛實相間,兩相映襯,互為補充,構成一個特殊的意境。這首詩不以行人出發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為背景。

詩中雖然露出一個「愁」字,但立即又將筆觸轉到景物描寫上去了,野曠江清之美,「秋色」歷歷在目。全詩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風韻天成,頗有特色。孟浩然的這首小詩正是在這種情景相生、思與境諧的「自然流出」之中,顯示出一種風韻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藝術美。

4. 為什麼說《寶石花》創造了充滿音樂詩意的形象呢

作為較充分體現抄出當代襲舞劇藝術特徵的舞劇,《寶石花》的現實主義精神不是表現在日常生活的描寫,而是在於揭示人的關系的真實,在於對音樂和舞蹈藝術本身表現力的關注。如舒米洛娃所說:「舞劇編導創造了受音樂激發和充滿音樂詩意的造型形象。對他來說,重要的是要深刻追蹤主人公精神生活的發展,並通過它們提高到高度概括的高度,揭示出作品的哲理思想。」這是因為,「現代藝術的特點之一——就是力求傳達出人的內心生活、他的情感和理性世界的復雜性。現在的劇院和觀眾,最感興趣的不是主人公的外部行動,而是他的思想活動。舞劇也在成為積極探索生活、探索人的富有思考力的、充滿懸念的藝術,從而促進它尋求自己新的形象性。」

5. 詩的意義和作用

古詩教學給來了我們一個發揮想像源的空間發展創造性思維,進行藝術再創造。學生在讀古詩時,對詩中描繪的各種形象大都見過,然後利用想像根據詩意把大腦中記憶的各種意象進行再造組合,從而再大腦中創造一個新的畫面。這樣不僅對詩意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充分發揮了主導作用,發展了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這對於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作文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促進智力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

6. 以勞動·創造·奮斗為主題自主創作,題目自擬(散文、詩文都可以)1000字以內。

品一杯香茗,舒展一下疲憊的身體,閉眼靜靜享受,這美好的大學時光。
這等生活是如此悠閑,這等生活有是如此的來之不易。少年之時,哪有閑情聽宿友大談八卦?氣盛之時,打盹也被看成是打發光陰。十幾年的奮斗,給了我嶄新的生活;十幾年的奮斗,給了我沖向頂峰的動力。正如富強的中國一樣,我,與許多不計辛勞的人,一起跨入夢想的殿堂。
心中的空地交予回望與暢想。結草銜環,無數的身影與笑貌浮現在腦中。若論能奮斗至今的原因有三:父母,老師,自己。可能有人對我列出的嗤之以鼻,認為其他的更為重要。一個硬幣總是有兩面的,重要的事在重要時刻就會突現出來,而我對此三種因素有特別的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感謝之念。
春風吹過去,夏蟬又鳴叫了,雖萬事萬物在不停息的運轉、變化,然一直在我們的父母,還是一如既往地關心我們。最是難忘,我們心情低落,父母比我們還頹廢;最是難忘,我們身體有狀況,父母比我們還茶飯不思。父母正如陽光雨露一樣哺育我們。而對於我們這一代剛踏入大學的人來說,中高考時父母的緊張感已深烙於我們心中。所謂啃老族,不僅僅指在財力、物力上,至少,我認為,在感情上,我們欠了父母一大筆債。把我所擁有的都給你,你的悲傷就是我的痛苦。父母並非只是嘴皮上說說而已。真心付出了,他們無怨無悔,我們有所愧疚。
估計,我奮斗至今,對老師抱有感情頗深。正所謂嚴師如嚴父,名師出高徒(並非自詡)。在鳥鳴啾啾,樹陰叢叢的小道上,遇到一些談笑風生的師生,相對於如今的師生相接觸較少來說,我真懷念恩師。有時,發現自己的身上的確有一些原來老師的影子。無論是舉手投足,還是言語交涉。就現在擇選的專業來講,我都覺得自己是某些老師的復本。無論是嚴厲的,還是和藹的;無論是相遇較早,還是相見恨晚;無論是相處較短,還是相待較長,老師就是老師,無論所有的細節如何,深刻地影響了我的學習與生活。當我遇到挫折、困難時,老師總是安慰、鼓勵我。有時老師也與同學們打得火熱。有時恩師教學方法格外有特點,能夠即時地鼓勵、獎勵我們。我的一位英語老師說,你們的前途是光明的,切勿渾渾噩噩的過一生。這樣一來,我的那些老師們之所以魅力十足,是因為建立在豐富的經驗之上,給予了諸如我之類的學生們高尚的品德及無價的人生哲理。
再次,感謝自己。勇敢的奮斗主角乃是自己。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十幾年的學習生涯,享受了不少的榮譽,獲得了不少的快樂。然而,承受了好些的痛苦,承受了好些的不安。面對無窮的困難和接連的窘境,我們堅持奮斗。正所謂少年強則中國強。緊握拳頭,鍛煉自己的毅力,提升自身的品質。也曾頹廢無奈過,而信心的擁有則是至今風雲叱吒的任何一人的財富。能夠在人生的長河中,持一柄長槳,揚一股白帆,悠閑地欣賞岸邊的風景,作為掌舵人,決定方向的人,誇大點說,是值得尊敬的。
又呷了一口茶,拉開窗簾,沐浴著美好的晨光。一日之計在於晨啊!一生之計在於少年!奮斗到這一階段,並非為為人生的超顛峰了。一諺語曰:這一切都會過去!過去的已經過去,逝去的終不會回來。輝煌只是以前得榮譽,努力過也就不甚後悔的。
現在,我們前進的舟已揚起了帆,而在長河中向前行進時,一定程度上是順著風的。那些好的政策,良好的社會條件及風貌,博學的老師及可愛的同學。似乎在此之前,奮斗是只顧粗略的欣賞岸邊的風景,而忘了天空的繁星和皎潔的月亮。
獲取的或許不可能很多,感謝的或許很少。一直需要並必定要堅持的是豐富知識與經驗。一直奮斗,目的並非能夠得到一份高薪的工作,並非是為能夠有一個安心、無波瀾的家庭。有人會經常問:人,生在這個世上,到底是為了什麼?科學的總結,為了滿足感與成功感。詩意的回答,只不過是做個過客。人在世上,匆匆一過,唯一要做的,是將自己的生活充實。
因而,在人生這張白紙上,我們已經繪了一些背景,或彩色,或灰白。就像普通的烹飪一樣,需要加菜,加調料。或許奮斗的一些小目標已定,但一直需要的一定是努力。
後記:不知如今社會上的學習風氣如何,只為,生命如此可貴,人生如此短暫。他人是無所事也好,優哉游哉也罷。投入性的去學習,去鑽研去奮斗,才是最重要的,一棵小草也能是一大片的土地充滿生機。

7. 愛的人生 創造的人生詩意的人生自由的人生 哪個不是審美的人生

詩意的棲居淺談文學與人生的關系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人們不倦地在專尋找,在探求,屬在孕育,終於,人類這棵奇妙魯迅從切合情境的氛圍中,含蓄地解剖人生。魯迅先生樣審美地把握現實社會,才創造了如此令世人驚嘆的創世之作。

8. 如何理解陶淵明詩歌中創造的詩意的棲居

論陶淵明田園詩的藝術特色
內容摘要:陶淵明的詩最突出的特點便是平淡自然與深厚醇美的統一.他的田園詩寫的是平淡的田園風光和日常的農村生活,反映的是歸隱後恬淡的心境與情趣.在表現方法上,這些詩歌多用白描手法,語言樸素自然,少見華麗,但這並不意味著平淡無味.在田園詩平淡的描寫中蘊含著陶淵明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的熱愛,表現出他美好的人格和崇高的理想.同時陶淵明的田園詩還富有意境,所選的景物多具有鮮明的特徵,且飽含著詩人的感情,體現了詩人的個性特徵.陶詩還善於將深刻的哲理融入詩歌的形象中,使平凡的素材表現出不平凡的意境,這種情,景,理交融形成的意境十分和諧,往往令人神往.
關鍵詞:清新,質朴,情景交融
陶淵明是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最傑出的詩人,是我國古代詩歌史上的偉大詩人之一.他自幼受儒家正統思想的熏陶,抱有"大濟蒼生"的壯志,曾幾度出仕.但他同時也受老莊思想和當時盛行的隱逸風氣的影響,具有愛慕自然,企羨隱逸的思想.腐敗,黑暗,污濁的社會現實,不僅使他濟世的抱負根本無法實現,還得降志辱身,小心謹慎地周旋於風浪險惡的官場,這種生活使他倍感矛盾和痛苦.他在四十一歲任彭澤令時,因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毅然結束了十餘年任隱不定的生活,辭官歸隱,堅決走上了躬耕自給,潔身守志的歸田道路.歸田以後,詩人通過對無限美好的田園風光的描繪,自然淳真的田園生活的歌頌,自己躬耕同農民友好交往的歡悅心情的傾吐,廣大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願望的反映.在當時玄言詩籠罩詩壇的情況下,一反玄言詩的脫離實際和枯燥無味,別開生面,為我國創作了第一流的詩歌.他的詩以嶄新的內容,淳樸自然的風格,為我國古典詩歌開拓了一個新的領域——田園詩,從而成為田園詩派的創始人.陶淵明的詩歌現存一百二十多首,多寫於歸田之後,故田園詩佔了很大的比例.他的田園詩風格親切淳真,平淡自然;意境渾融完整,高遠入化;且富有真淳雋永的理趣;語言精工凝煉本色自然,而不加雕飾.這些特色充分體現了他的獨特的審美情趣,藝術追求和美學觀點以及物我一體,心與道冥的人生境界.奠定了後世田園詩的藝術風格特色,對後世詩歌的發展從內容到形式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陶淵明的田園詩有的是通過描寫田園景物的恬美,田園生活的簡朴,表現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或春遊,或登高,或酌酒,或讀書,或與朋友談心,或與家人團聚,或盥濯於檐下,或採菊於東籬,以及在南風下張開翅膀的新苗,日見茁壯的桑麻,無不化為美妙的詩歌.詩人通過對無限美好的田園風光的描繪,自然淳真的田園生活的歌頌,自己躬耕同農民友好交往的歡悅心情的傾吐,廣大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願望的反映,將自己對官場黑暗的極端厭惡和對美好田園生活的嚮往表達得淋漓盡致.嶄新的內容,淳樸自然的風格,為我國古典詩歌開拓了一個新的領域——田園詩,從而成為田園詩派的創始人.他的田園詩風格平淡自然,親切真摯,然而卻包含了高度的匠心,筆法清新,描寫細膩,以情化理,理入於情,達到了哲理性與形象性的統一.
一,清新的筆法.陶淵明的詩內容均為自己親身見聞和感受,詩中的生活場景又為人們習見,如村舍,雞犬,桑麻,豆苗,耕種,風雨等,他的詩正是選擇了帶有典型意義的景物和事物,並且通過樸素的語言,直率自然地抒寫出來,藝術地再現了自己的生活和理想,使人感到詩人對農村,對土地的熱愛,真好像是從"胸中自然流出",沒有一點斧鑿痕跡,讓人一讀就懂,倍感親切.陶淵明刻劃田園山水,絕不追求華麗的語言與表面的形似,而是隨意點染,文字清新,質朴,猶如山裡田間拂面的清風,清新自然,而有無盡的神韻.如《歸園田居》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此詩開頭兩句,說自己從少年時代起,就缺少那種適應世俗的風度,本性所愛即山水自然."誤落塵網中",塵網指官場,整個官場好象一張捕捉鳥獸的羅網,自己入仕,是誤落塵網,是"迷途".因此,自己即如"羈鳥","池魚",這是隱微含蓄而又生動具體的比喻.這種被禁錮的痛苦不斷折磨他,而由於"性本愛丘山"的本性,終於使他在看透了官場的黑暗之後,欣然歸隱."開荒"二句說明他歸田思想的勝利,實現了躬耕的願望.以上八句,是用最簡煉最含蓄的語言,概括地敘述了他自己的前半生.詩的後段,正面寫他自己回到田園,重溫田園的自然景物和生活氣氛,抒發出內心的欣慰之情. "方宅"以下,落落如數家珍,地幾畝,屋幾間,樹幾株,花幾種,遠處村落何如,雞鳴狗吠何處,瑣瑣屑屑,平平淡淡,語言愈見通俗,而意境愈見高雅,這些描寫,充分表達了詩人離開官場後,去忙就閑,興高采烈,自由歡快的心情,以及他對平淡的自然的田園生活的美的認識.最後"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戛然而止,好比一個長期負擔很重的人,突然放下了擔子,真是輕快極了,舒暢極了.正如俗話說的:"無官一身輕".只是詩人的這種輕松悠閑,怡然自得的感受,不僅由於他拋棄了官職,離開了"樊籠";而且,還由於他回到了農村,參加了勞動,躬耕田園,實現了生活理想.
二,質朴的語言.陶淵明的田園詩不尚藻飾,不事雕琢,而是慣用樸素自然的語言和疏淡的筆法精練地勾勒出生動的形象,語言精工本色,樸素真率,筆調疏淡,風韻深厚.此種白描功底,於平淡中透出豐富聯想,於聯想中生出詩的"淡永"意境.可謂"極平常之景,各生趣味","無一修飾之語,而其間無窮妙味." 近似"田家語"的樸素的語言和白描手法,從而形成田園詩平淡自然的風格,達到"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的藝術效果. 如如:"種豆南山下","今日天氣佳","青松在東園", "秋菊有佳色","悲風愛靜夜","春秋多佳日",都是明白如話.然而,陶詩的語言不是未經錘煉的,只是不露痕跡,顯得平淡自然,平淡之中可見綺麗.又如《擬古》其三:
仲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從橫舒.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
先巢故尚在,相將還舊居.自從分別來,門庭日荒蕪.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春天來了,燕子雙雙回到自己的草廬.一年來自己的門庭日見荒蕪,但仍然堅持著貧窮的隱居生活.有些朋友並不理解自己的態度,一再勸說出仕.可是燕子卻翩翩而來,絲毫也不嫌棄它們的舊巢以及自己這個貧士.似乎燕子在問詩人:我的心是堅定的,你的心也像我一樣堅定嗎 這首詩好像一個美麗的童話,淺顯平淡卻有奇趣.
再看陶淵明的《歸園田居》第三首.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這首詩用語十分平淡自然."種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樸素如隨口而出,不見絲毫修飾.這自然平淡的詩句融人全詩醇美的意境之中,則使口語上升為詩句,使口語的平淡和詩意的醇美和諧地統一起來,形成陶詩平淡醇美的藝術特色.這兩句寫在南山下種豆,草很茂盛立苗卻稀稀疏疏的.起句很平實,就像一個老農站在那裡說話,讓人覺得很親切.為了不使豆田荒蕪,詩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著月光回來.雖然很辛苦,但他並不抱怨,這從"帶月荷鋤歸"的美景就可以看出來.路窄草長,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濕了有什麼可惜的呢 這句話看似平淡,但這平淡正好映射了結尾這一句"但使願無違",使得"願無違"強調得很充分.從表面上看,這首詩寫的是田園勞作之樂,表現的是歸隱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這首詩和其他的詩對比來看,作者的"願"其實有它特殊的內涵.這里的"願"更蘊合了不要在那污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陶詩於平淡中又富於情趣.陶詩的情趣來自於寫意."帶月荷鋤歸",勞動歸來的詩人雖然獨自一身,卻有一輪明月陪伴.月下的詩人,肩扛一副鋤頭,穿行在齊腰深的草叢里,這是一幅多麼美好的月夜歸耕圖啊!其中洋溢著詩人心情的愉快和歸隱的自豪."種豆南山下"平淡之語,"帶月荷鋤歸"幽美之句;前句實,後句虛.全詩在平淡與幽美,實景與虛景的相互補襯下相映生輝,柔和完美.
類似的例子還有不少,例如:"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 (《讀山海經》其一)"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其二)兩個"亦"字,物我情融,耐人尋味.又如:"山澗清且淺,可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歸園田居》其五)一條山澗,一隻雞,一根荊薪,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一經詩人點化便有了生活情趣,顯示出他對鄰人的親切,以及農村淳樸的風俗."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 (《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平淡的十個字便寫出了雪的輕柔之美.關於陶詩的這個特點,蘇軾概括為"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與蘇轍書》),十分精闢.
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陶淵明對自然的美,無疑是有敏銳的感受,也因而才能將那些樸素的文字信手拈來再造為詩的形象而顯明凈天然.像"山滌餘靄,宇曖微霄"(《時運》其一)寫春日郊區清晨的情境而含閑情;"有風自南,翼彼新苗"(《時運》其一)寫風的蹤跡而透出對自然造物之驚嘆;"傾身無希聲,在目皓且白"(《癸卯歲二月中作從弟敬遠》)寫雪的輕虛而暗含喜悅之情."淵明詩初看散漫,熟看有奇句."蘇東坡果然有其獨到而敏銳的見解,可說是陶公的知音了.
三,情,景,理交融的藝術境界.詩歌創作中,情,景,理三者交融是至關重要的,而情又是最為重要的.離開情的景就沒有了生氣,離開情的理更是"淡乎寡味"的空理.景和理如果沒有濃厚的感情滲透,便失去了作品的生命力.在陶淵明的田園詩中,飛禽走獸,花卉草木和山山水水都飽含了強烈的思想感情;同時,詩人又善於寓情於理,把自己對人生,對現實的深刻認識形象化,把詩情與哲理,與景物緊密結合起來,因而給人以清新自然,毫不枯燥的感覺.陶詩發乎事,源乎景,緣乎情,而以理為統攝.在南山下張開翅膀的新苗,伴隨他鋤草歸來的月亮,依依升起的炊煙,不嫌他門庭荒蕪重返舊巢的春燕,在中夏貯滿了清陰的堂前林,床上的清琴,壺中的濁酒,以及在他筆下常常出現的青松,秋菊,孤雲,飛鳥,都已不是尋常的事物,它們既是客觀的又是體現了詩人主觀感情與個性的,既是具象的又是理念的.且看《飲酒》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前四句講了"心"與"地"也就是主觀精神與客觀環境之間的關系,只要 "心遠",不管在什麼地方都不會受塵俗喧囂的干擾."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偶一舉首,心與山悠然相會,自身彷彿與南山融為一體了.那日夕的山氣,歸還的飛鳥,在自己心裡構成一片美妙的風景,其中蘊藏著人生的真諦.這種心與境的瞬間感應,以及通向無限的愉悅,是不可落於言筌的.正如《古學千金譜》所說:"籬有菊則采之,采過則已,吾心無菊.忽悠然而見南山,日夕而見山氣之佳,以悅鳥性,與之往還.山花人鳥,偶然相對,一片化機,天真自具.既無名象,不落言詮,其誰辨之."
《擬輓歌辭》其三也是情景事理四者渾融的佳作:
荒草何莽莽,白楊亦蕭蕭.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四面無人居,高墳正嶕嶢.
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千年不復朝,賢達無奈何.
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這首詩先寫親友為自己送葬的情事,"荒草","白楊"烘托出悲涼的氣氛.然後說人皆有死,誰也不能避免,而一個人的死去對活著的人來說並無太大的影響,不必過於執著.最後兩句以理語作結,統攝了全詩.死亡是人的一大困惑,這個困惑被陶淵明勘破了.
陶淵明不重視實境的描繪,取景大都平淡無奇,並不拘泥於眼前的實有,只取與自己心境相合之景,即意中之境;又不求形似,只是勾勒景物的輪廓,自然景物只是詩人內心情感的"外化",這種以意造景的手法,使自然景物都處於特定的環境之中,與人的生活,感情融成一片.使詩人的主觀之意與客觀之境渾然一體,高遠而富有神韻.使自然美與感情美和諧統一,從而創造了意中有景,景中有意的高度境界.如:《歸園田居》(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平易淺顯的日常生活片斷,使全詩顯得事真,景真,情真,意真.陶淵明熱愛歸隱耕種生活,親自參加勞動,無拘無束,樂在其中,勞動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靜謐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畫面中,詩人俗衣淡衫,荷鋤理穢,在皎潔的月光下悠然歸家,豁達,高潔的形象呈現在我們眼前,這種情調,這種境界使人倍感親切.
陶詩中的"理"不是抽象的哲學說教,而是在生活中親自體驗到的,其中包涵著生活的情趣.如《歸園田居》其四,先說自己久游而歸,攜子侄去訪故友,卻只見一片"荒墟""依依昔人居",又見"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可想而知屋舍荒蕪已久.借問路過的"採薪者",始知"死歿無復餘".不由悲嘆"一世異朝市",最後更體悟到:生命是虛幻的,最終不過歸於空無.短短八十字,情,景,事,理渾融,可說達到了物我合一,主客融合的渾然天成之境界.
陶淵明對後世的影響是巨大的.他那光明峻偉的胸襟,剛正不阿的人格,直率的生活態度,熱愛勞動和田園生活的情操,以及執著探索人生真諦,不斷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成為歷代無數具有進步思想的作家,知識分子的榜樣.產生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他那平淡自然的藝術風格,高遠入化的藝術境界,豐富的田園詩歌堪稱我國古代文化藝術寶庫的珍品,成為人們豐富,發展文藝創作,學習和借鑒的源泉.歷代有成就的詩人無不在他的作品中汲取營養和受到他的藝術熏陶.李白說:"何時到彭澤,狂歌五柳前."杜甫說:"焉得思如陶謝手".沈德潛謂:"陶詩胸次浩然,其中有一段淵深相茂不可到處."唐人祖述者:"王右丞有其清腴,孟山人有其閑遠,儲太祝有其朴實,韋左司有其沖和,柳義曹有其駿潔,皆學焉而得其性之所近".可見其影響是廣泛而深遠的.他開創了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經過歷代詩人的努力,終於形成了田園山水詩派.使山水田園詩派成為中國古典詩歌領域中蔚為壯觀的一大主流之一.歷代"擬陶","和陶"相沿成習,佳作不斷,名家輩出,陶淵明不愧為我國傑出的大詩人.

9. 暮江吟的詩意是什麼

暮江抄吟
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一道余輝鋪在江面上,在陽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閃閃。江水一半呈現出深深的碧綠,一半呈現出殷紅。
更讓人憐愛的是九月涼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彎新月彷彿是一張精緻的弓。
這首七絕是一首寫景佳作。語言清麗流暢,格調清新,繪影繪色,細致真切。詩人選取了紅日西沉到新月東升這一段時間里的兩組景物進行描寫,運用了新穎巧妙的比喻,創造出和諧、寧靜的意境。全篇用「可憐」二字點逗出內心深處的情思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10. 如何創造詩意的語文課堂

語文教師運用詩意語言,引領學生走進詩意的天堂1.用美的語言,豐富的情感營造詩意情境教回師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引導答者,而語言則是教師傳授知識的媒介,所以教師語言的運用是至關重要的。在課堂上,如果教師的語言平淡如水、蒼白無力,這只會導致學生對語文

閱讀全文

與創造的詩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可以免費看電視的網址 瀏覽:442
大尺度電影日本韓國 瀏覽:552
適合與老公一起看的愛情電影 瀏覽:78
金荷娜尺度 瀏覽:422
中國禁止觀看的十部鬼片 瀏覽:630
男主做陶瓷四個女生喜歡他 瀏覽:409
喪屍懷孕電影完整版 瀏覽:850
手機yy直播怎麼放電影步驟 瀏覽:191
在線免費看韓國推理片 瀏覽:95
2d電影是什麼 瀏覽:785
喜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703
柏林漂流在線觀看完整版日劇 瀏覽:395
少林系列武打電影全集 瀏覽:585
丁咚浩哥什麼電影 瀏覽:470
韓國電影文件夾女演員 瀏覽:478
蛇守護什麼水的電影 瀏覽:305
韓國愛愛電影高分 瀏覽:646
外國電影男子買避孕套被 瀏覽:837
有關特警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67
哪個播放器能下載mp4的視頻 瀏覽: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