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圭表發明者

圭表發明者

發布時間:2025-02-27 20:31:14

Ⅰ 日晷是因為圭表而發明的嗎證據在哪(文獻資料)

圭表
圭表是測定正午的日影長度以定節令,定回歸年或陽歷年
1、建築背景
元世祖忽必烈,讓郭守敬建立了天文台和觀測站,登封觀星台就是當時的中心觀測站.
經過觀測推算,編制出歷法——《授時歷》。《授時歷》求得的回歸年周期合365天5時49分12秒,與當今許多國家使用的陽歷,一秒不差。與現代科學推算的回歸年期相比,《授時歷》僅差26秒。
2、建築位置
中國古代天文觀測台坐落在河南省登封縣城東南15公里的告成鎮北,觀星台建於元朝初年,,距今己有700年的歷史, 它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台。
日晷,又稱「日規」,日晷的早期歷史尚不清楚。
最早的可靠記載是《隋書-天文志》中提到的,
袁充於隋文帝開皇十四年,發明的短影平儀(即地平日晷)。

Ⅱ 什麼是圭表與日晷

圭表,也稱土圭,是我國一種古老的天文儀器,用它來測量日影的長度。它包括圭和表兩部分。表是直立的標竿,圭是在表下端南北方向放置的水平尺,多為銅或石製造。它的創制確切年代已不可考,可能在商朝就已經有了。

圭平卧而表立在圭的南端,二者互相垂直,組成簡單的天文儀器。古人用它測量太陽。當太陽在最北面而位置最高的時候,表的影子最短,這時侯就是夏至;當太陽在最南面而位置最低的時候,表的影子最長,這時候就是冬至。因此,測量相鄰兩次日影最長或最短之間所經歷的時間,即可推算一年的日數,以定回歸年的長度,並且用它來推定24節氣。春秋時代已經使用。戰國時期以前古人已懂得使用鉛垂來校正表的垂直,使它觀測准確。

元代著名科學家郭守敬對古代圭作了重大改進,進一步提高了測量的精度。

日晷,又稱日規。它是我國古代測定太陽時的儀器,起源於圭表。遠在春秋時期,古人已用這種方法測定時刻。

日晷

日晷由一根表(晷針)和刻有時刻線的晷面組成。按照晷面安置的方向,可分為:地平日晷、赤道日晷、立晷(晷面平行卯酉面)、斜晷(晷面置於任何其他方向)等。如把晷面製成半球形,晷針頂點在球心,就是球面日晷。如果在晷面上按當地的地理緯度和節氣刻制節氣晷線,從表影的方向和尖端的位置可以測定節氣的時刻,這是節氣日晷。

我國日晷的早期發展情況還不清楚。目前第一個明確可靠的日晷記載是《隋書·天文志》所載開皇十四年(594年)麟州司馬袁充發明的短影平儀,是一種地平日晷。南宋曾敏行《獨醒雜志》卷2記載他的族人曾瞻民(字南仲),發明了「晷影圖」所說的結構和後世的赤道日晷基本相同,但晷面是木製的。元代著名科學家郭守敬創制的仰儀,兼有球面日晷的作用。明末天啟年間(1621—1627年)陸仲玉著《日月星晷式》,介紹了各種日晷的製法,並涉及測星、月用的星晷和月晷。

閱讀全文

與圭表發明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武漢疫情投訴 瀏覽:149
知識產權合作開發協議doc 瀏覽:932
廣州加里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5
企業知識產權部門管理辦法 瀏覽:455
消費315投訴 瀏覽:981
馬鞍山鋼城醫院 瀏覽:793
馮超知識產權 瀏覽:384
介紹小發明英語作文 瀏覽:442
版權使用權協議 瀏覽:1000
2018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表 瀏覽:884
馬鞍山候車亭 瀏覽:329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領導小組 瀏覽:709
張江管委會知識產權合作協議 瀏覽:635
關於開展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相關項目督導的函 瀏覽:941
閨蜜證書高清 瀏覽:11
轉讓房轉讓合同協議 瀏覽:32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交賬會議紀要 瀏覽:877
雲南基金從業資格證書查詢 瀏覽:313
新知識的搖籃創造力 瀏覽:187
股轉轉讓協議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