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寶寶物權意識敏感期,家長應注意的問題都有哪些
隨著兒童的成長,他們將逐漸進入一個時期,即物權意識的敏感時期。在這個期間里,孩子們對自己的東西有著堅定的看法,他們認為自己的東西不能給別人。那麼,在這個兒童物權意識的敏感時期,我們應該關注什麼樣的問題呢?現在,讓我們注意一下吧。
當你的孩子表現特別明顯時,不要對他太認真。當你的孩子表現特別明顯時,不要對他太認真,也就是當其他孩子和他們自己的孩子分享玩具時,提醒他:小夥伴給你玩具玩,你開心嗎?當他點頭時,告訴他你給別人玩具,他們也很高興。你可以停在這里。不要馬上強迫孩子重復幾次後,讓他試著把玩具分發給其他孩子。通過實踐,他知道這些玩具是屬於他的。他會在和其他人一起玩耍後把它們拿回來,並和其他人分享每個人都很開心,所以他願意慢慢地分享它們。
『貳』 什麼是物權意識 如何培養孩子的物權意識
(一)物權意識的定義
物權意識是培養孩子的"物權"觀念,讓孩子擁有自尊自主的意識,幫助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維護自己的權利,尊重別人的物品。
(二)培養孩子物權意識的方法如下:
1、灌輸輪流」、借用」的觀念
通常孩子搶奪或撕毀別人的東西,有可能是因為好奇,此時父母應趁機灌輸孩子輪流」、借用」的觀念。告訴他:長針走到5的時候,你才可以玩那些拼圖,現在讓弟弟先玩。」或是那是姐姐的彩色筆,你要先問姐姐願不願意借給你!」
2、訂立規矩
鼓勵孩子想要什麼要跟大人講,規定在公共場所或別人家裡,什麼東西是可以拿的,什麼是不可以的。最基本的規矩是:想要什麼,在拿起來之前,先詢問大人可不可以。」
3、讓孩子知道凡事要商量
孩子還小,也許不了解為什麼看到喜歡的東西不能拿走,這時家長可以這樣回應他們:如果你想要這個東西,可以告訴媽媽,讓我看看可不可以?」讓親子之間,可以有談」和商量」的餘地。
4、明白偷」與借」的差別
父母必須讓孩子明了借與偷之間的差異,及其不同的後果,當你對孩子說:不可以偷拿別人的東西」時,讓他了解偷」,是不對的行為,是不被允許的。
5、為拿(偷)東西付出代價
為了幫助孩子了解,隨意拿人家東西是不對的行為,是需付出代價的。當孩子有不當行為時,父母可以罰他做一些額外的工作,或是要他放棄一樣他很珍愛的物品,讓他同樣感到失去喜愛東西的痛苦感受。
6、將拿(偷)的東西歸還
孩子拿(偷)了別人的東西,還得自己規還;如果有必要,父母可以陪同孩子一起去。父母若發現孩子拿(偷)別人東西時,應先了解其動機,再做適當的處理。父母可以批評和處罰他,但不要忘記孩子也有自尊心,父母若能尊重孩子,孩子就學會尊重自己,有了自尊心,就不會輕易去拿(偷),或是做其他不好的事了。
7、學習分享
當家中來小朋友做客時,正是大孩子學習分享的最佳時機,父母可以請大孩子為小Baby拿奶瓶、遞尿片或說故事,賦予他責任感和使命感,藉此方式讓他跨過成長的門檻。
8、重承諾
處理孩子搶奪別人東西時,父母千萬不要使用哄騙的方式。如隨口承諾:你先把東西還給別人,以後媽媽再買給你。」說完也就忘了,孩子一旦有受騙的感覺,下次就很難再相信父母的話了。
9、適時的贊美
如果經過父母的解釋、教導,孩子逐漸改正了壞習慣,父母應適時地給予孩子贊美和鼓勵,如:你真乖,媽媽很高興你這樣做。」孩子便會知道這個行為是媽媽喜歡的,在鼓勵和贊美之下,他自然會慢慢養成良好的社會行為。
10、堅持原則
父母對孩子訂出獎懲規則後,就要切實遵守。千萬不要為了貪圖方便或疏忽,今天可以,明天卻又不可以,朝令夕改,會使孩子莫名其妙,產生混淆不清的誤導。
11、有效的親子關系
良好的親子對話是很重要的,借著溝通可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並鼓勵他說出生活中所發生的大小事,便可提早防範許多觀念上的偏差或不良的行為。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您,祝您和家人生活愉快!寶寶健康成長!
『叄』 寶寶的物權意識敏感期被破壞了怎麼辦還能補救嗎
我這么看: 1,相對於佔有意識,風度感更難在幼兒期培養,在幼小時植入過這個思想對孩子成長是很有益的。 2,孩子現在對於自己的東西不太會保護,不會強硬的搶回來,這也不是大問題。一方面可以請老師稍為照顧,制止、批評這些爭搶舉動,第二這個意識也好培養,讓孩子選喜愛的玩具,然後告訴他如何愛惜好這些玩具,輕拿...輕放,用心玩,玩過回復原裝放好。然後滲透一些東西是你的,可以給小朋友玩但要記得收回的意識,沒問題的。
『肆』 寶貝什麼時期有物權意識和完美主義
2~3歲是寶寶物權意識的敏感期,這個時期的寶寶就像嘟嘟一樣,完全是一個「小霸王」的樣子,把自己的東西管得特別牢,誰都不能碰一下,一旦動了他的東西,就會發脾氣、大哭大鬧。爸爸媽媽千萬不要以為這是寶寶自私的表現,也不要跟寶寶太較真,對寶寶進行批評教育。這樣會讓寶寶產生反抗心理,為了保護自己的東西不被侵佔,從而採取更加激烈的方式來對抗,甚至會產生暴力傾向。 對於這個時期的寶寶,父母應該採取溫和的態度,首先肯定寶寶對物品的所有權,安撫寶寶的情緒;其次再向寶寶講道理,告訴他為什麼會動他的東西,爸爸媽媽雖然動了寶寶的東西,但是這個東西還是屬於寶寶的。如果寶寶還是不能接受,那就暫時放棄,不要跟寶寶對抗。等過了這個年齡段,寶寶自然會放開這些「佔有欲」。
『伍』 如何培養寶寶正確的物權意識
1、尊重寶寶的物權意識 爸媽要做尊重寶寶物權的有心人,每給寶寶添置一件物品時,就要向寶寶說明:這是送給你的」,然後幫助和指導寶寶找個合適的位置擺放好,並對自己所有的物品進行登記,還要定期清點和整理自己的物品,進行分類存放和取用。所以,爸媽可以專門為寶寶創設屬於他自己的小角落,專門存放他的小櫃子,擺放玩具書籍等。寶寶是這個角落的主人,可按自己的意願來支配、布置這些地方。
2、制定規則並嚴格遵守 爸媽要早早地給寶寶來傳遞規則理念,比如哪些東西是屬於自己的,可以拿,哪些東西是不可以隨便拿的,尤其是在公共場所和別人家等。而且在這些規則實施過程中,要從始至終切實遵守,不可朝令夕改,防止寶寶混淆不清。 同時,明確告訴寶寶想要什麼需要告訴爸媽,最好能夠在早期養成寶寶拿起一樣不屬於他的東西之前,先詢問爸媽可不可以。當然因為寶寶畢竟小,不是很了解為什麼看到的東西喜歡不能隨便拿,所以這樣做是要讓寶寶知道凡事需要來和爸媽商量。 如果寶寶未經允許拿了別人的東西,讓寶寶自己去歸還,當然必要時爸媽陪寶寶一起去,而且歸還過程中注意保護寶寶的自尊。
3、鼓勵分享,避免欺騙 有些寶寶的物權意識很強,就像前面我提到的那個小女孩,對於這類型寶寶,爸媽可以嘗試鼓勵孩子交換、借用等,比如,讓孩子把自己的東西和其他小朋友手裡的玩具進行交換,或是寶寶想要搶別的小朋友玩具時,告訴他需要先遵循對方同意,是否願意借給自己玩。同時,在寶寶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相處時,可以找機會讓寶寶幫助其他小朋友,尤其是比他小的寶寶,讓寶寶有責任感和使命感,這也能對其培養正確的物權意識、學會分享等有積極幫助。 有些爸媽會在處理寶寶爭搶別人東西時,採用哄騙方式來轉移寶寶的注意,比如給寶寶說:我們把東西還給別人,媽媽去給你買、或帶你去玩旋轉木馬,等等此類的。可真當寶寶歸還玩具後,爸媽卻不遵守自己的承諾,這對寶寶來說是極大的傷害,會感覺自己上當受騙,下次就不會再相信爸媽的話了。所以,且不可隨口承諾寶寶,最好使用我們能真正做到和實現的來幫助孩子轉移注意,或者乾脆別用這招。
4、有效溝通最重要,適時贊美不可少 其實,從這會開始,爸媽們就已經開始形成與寶寶的溝通模式了,良好的溝通對於培養寶寶的物權意識是很重要的,因為交流可以讓爸媽了解寶寶內心的想法,可提早防範觀念上的偏差或不良行為。 當然,在寶寶有任何一點好的表現,或是改變了一點不好的行為時,爸媽都需要適時地給予鼓勵和贊美,這些會強化寶寶正確的物權意識及表現了。
『陸』 寶寶的物權意識太強了,該怎麼引導
2~3歲是抄寶寶物權意識的敏感期,這個時期的寶寶就像嘟嘟一樣,完全是一個「小霸王」的樣子,把自己的東西管得特別牢,誰都不能碰一下,一旦動了他的東西,就會發脾氣、大哭大鬧。爸爸媽媽千萬不要以為這是寶寶自私的表現,也不要跟寶寶太較真,對寶寶進行批評教育。這樣會讓寶寶產生反抗心理,為了保護自己的東西不被侵佔,從而採取更加激烈的方式來對抗,甚至會產生暴力傾向。
對於這個時期的寶寶,父母應該採取溫和的態度,首先肯定寶寶對物品的所有權,安撫寶寶的情緒;其次再向寶寶講道理,告訴他為什麼會動他的東西,爸爸媽媽雖然動了寶寶的東西,但是這個東西還是屬於寶寶的。如果寶寶還是不能接受,那就暫時放棄,不要跟寶寶對抗。等過了這個年齡段,寶寶自然會放開這些「佔有欲」。
『柒』 培養寶寶物權意識的方法,一般都有哪些
因為物權這個概念對孩子以後的健康成長有著許多積極向上的意義,父母應該特別注意它。父母培養孩子物權意識的方法有哪些?讓我們看看詳細的介紹。
有效的親子關系。良好的親子關系之間的對話是非常重要。通過交流,你可以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鼓勵他說出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這樣你就可以提前防止許多觀念上的偏差或不良行為。
『捌』 物權意識,應該從幾歲開始培養孩子的「物權意識」
經常和孩子溝通孩子自然就懂了,再說了孩子的體征都不一樣,沒辦法具體給出答案
『玖』 在日常生活中為什麼要培養寶寶的物權意識
日常生活中要培養寶寶物權意識是因為幫助寶寶分清界限遵守規則,擁有自主權,理解是非觀念。
日常生活中要培養寶寶物權意識是因為讓寶寶理解是非觀念。寶寶也是身處於社會,誰都不能置身事外。所以物權意識能讓寶寶懂得是非觀念,不亂拿其他人的東西不亂動其他人的東西,當然自己的物品也要保護好。可以和小朋友交換分享都是出於主動自願,而不是出於被動強迫。
『拾』 孩子獨特的物權意識,這是在幾歲的時候開始出現的有何表現
不同的心理學家對於孩子的成長過程有不同的界定,但是有一點是大家公認的,並且也普遍得到家長們的認可。那就是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當中,總會出現三個叛逆期。那就是嬰幼兒叛逆期,兒童叛逆期以及青春期叛逆期。一提到叛逆期,很多家長深感頭疼。因為這時候不知道如何來應對這樣一個孩子。當孩子處在第一個叛逆期時,也就是嬰幼兒叛逆期,大致出現在孩子兩三歲的時候,他們最典型的表現就是自我意識開始確定,開始擁有了獨特的物權意識。那麼什麼是物權意識?有什麼表現呢?
物權意識確定的階段,作為家長要理解這種過程。在孩子發生沖突的時候,我們要幫助他們順利度過並確定正確的物權意識。比如孩子不願意出借自己的玩具,我們要支持他,這確實是他的東西,他可以拒絕出借;當小朋友非要別人的東西時候,我們也要明確告訴他,那是別人的東西,除非人家同意,否則不能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