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聯合國傳來壞消息,中國失去一個重要機會,背後「黑手」是誰呢
每一個國家都有不同的發展方向,但是各個國家都想努力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隨著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我國對外部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不僅在經濟上超越許多發達國家,我國知識也會影響著許多國家的居民。中國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進而導致有些國家不希望中國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這些國家很有可能在背後為中國的發展使絆子,並且阻礙中國獲得合法的地位。聯合國傳來了壞消息,那就是中國失去了聯合國知識產權組織的重要席位,新上任的工作人員是新加坡的一位工作人員。許多人都在猜測幕後黑手是美國!
總的來說,我國一直都在為了提高中國的影響力和社會地位而努力,然而,世界上總會出現故意壟斷某一個國家行業發展的行為。此次中國失去聯合國知識產權總幹事的席位,或許與美國息息相關。
② 現在聯合國世衛組織總幹事是誰
陳馮富珍,中國人,出生於香港
③ 那個互聯網之父參加了世界第二次互聯網大會
世界互聯網大會嘉賓來自全球五大洲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20多個重要國際組織回負責人,以及600多位答互聯網企業領軍人物、互聯網名人、專家學者,涉及網路空間各個領域,體現多方參與。 國際代表組織中,聯合國副秘書長吳紅波、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幹事弗朗西斯·高銳、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趙厚麟、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克勞斯·施瓦布、全球互聯網治理聯盟理事會聯合主席、ICANN總裁法迪·切哈德、亞投行候任行長金立群等人參加。 專家學者層面,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中國工程院院士方濱興、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總工程師吳曼青等人參加 國外互聯網企業領軍人物中,雅虎創始人、聯想集團獨立非執行董事楊致遠、諾基亞公司董事長李思拓、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蘋果公司副總裁戈峻、高通全球執行副總裁、首席技術官馬特·格羅布等人參會。 國內企業家中,柳傳志、馬雲、李彥宏、馬化騰、劉強東、雷軍、張瑞敏等人參加。 另外,「政事兒」了解到,國外智庫學者,港澳台嘉賓等各個領域的大量頂級專家學者及媒體人也將參會。
④ 如何正確的認識和評價我國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制度
淺談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
(一)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特點
1.我國知識產權法律建設起步較晚,但是起點較高,發展較快
我國在1982年就率先頒布了商標法,這是我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邁出的第一步。1984年,我過又頒布了專利法,該法明確規定了保護發明創造專利權,並按照國際標准建立了審查制的專利局和嚴格的審查基準,有關專利保護的法律程序盡可能採取國際慣例,使我國工業產權保護制度很快步入了現代國際工業產權保護行列[2]。經過實踐證明,我國用十年時間建立起來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與發達國家兩百年建立起來的體系基本相當,並且基本上與當代知識產權保護的有關條約規定和精神相一致,可以稱得上起步晚,起點高,發展快。
2.在發明創造方面實行了單一專利保護制度
我國採取了單一專利保護制度,即在一部專利法中同時保護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三種專利。聯合國知識產權組織總幹事鮑格管曾高度贊揚:中國專利法所選擇的方案集中了當代通常採用的最明智的方案,是一部很好的法。
3.對知識產權給予盡可能的充分保護
按照我國知識產權有關法律的規定,同一智力勞動成果可以依據不同法律規定同時予以復合保護[3]。
4.行政處理與司法審判結合
為了有效地保護知識產權,我國根據國情規定除人民法院以外,各知識產權管理機關也可處理知識產權糾紛案件。採取行政調處知識產權糾紛的方法,主要目的是使包括侵權行為在內的有關糾紛能夠及時、有效地得以解決,進一步強化知識產權保護。
5.注重國際間的合作
我國知識產權制度從開始建立就非常注意在專利、商標、版權等領域廣泛發展同國際知識產權組織及德、日、美、法等國的多邊和雙邊合作。
(二)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現狀分析
1.企業對知識產權需求與得到的保護無法完美統一
知識產權的載體主要在公司企業,公司企業在技術革新、產品更新、服務提升等方面需要用新技術、吸收新成果、進行新創造,公司企業往往是知識產權保護的主體,企業的各項工作離不開作為產權形態的知識。但是,部分中小企業及私營企業,他們對知識產權要求程度並不高;也有部分需要大量知識產權的知識密集型企業,這些企業對科學技術、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非常重視,甚至把專利申請當成企業持續發展的根本。這樣就導致整個中國企業對知識產權的需求與保護之前沒辦法完全統一,出現嚴重的不平衡。
2.不同企業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方式大相徑庭
由於企業對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不一樣,所以對知識產權保護方法以及保護形式也會呈現出多樣性。有的企業把知識產權保護視為企業的生命線,他們高度重視企業知識產權的保護,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及時申請專利,進行商標保護以及產品配方秘密保護等措施。有的企業則加大與科研院所合作的廣度與深度,依託科研院所進行科技創新或者直接向這些單位購買專利。當然,還有很多中小企業本身對科技要求不高,他們對於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強,不僅不及時申請專利,進行科技創新,甚至還仿冒他人的發明創造,盜用他人的知識成果。
3.知識產權保護出現盲區,沒有形成中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中國產業發展層次、產業結構、產業品質以及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等呈現出自東向西遞減狀態。在東部比較發達的城市,知識產權保護也呈現出行業之間的差異性。人們往往一提到知識產權保護就以為是多申請發明專利,而沒有深入挖掘和拓展知識產權保護內涵。從知識產權保護主體來看,往往只有公司企業比較重視,而高等學校以及科研院所則關注較少,甚至形成知識產權保護盲區。
(三)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中所存在的問題
1.國內知識產權低水平運作
主要表現在:(1)權利意識淡薄。知識產權一詞,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一知半解的狀態,提到知識產權,很多人認為僅僅是指各種各樣的專利,對於知識產權所包含的其他諸如著作權、商標權以及商業秘密等所知甚少,不會正確的運用甚至想不到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智力成果,導致許多無形資產遭受不應有的損失。(2)產業化水平低下。在我國,很多企業和個人對自己的重要科技成果不是及時申請專利而是熱衷於申報科技成果獎。由於科技人員不關心科技成果的開發利用,許多成果通過鑒定、頒發獎勵之後就被束之高閣,或者被外國人搶先申請了專利。因此中國的科技人員雖多,但科研成果開發利用的情況卻相當落後。(3)管理水平較低下。我國大多數企業僅設置兼職機構和配備兼職人員管理知識產權事務,設置專門機構和配備專職人員的企業所佔比例較低,甚至有些企業沒有任何設置。由於疏於對知識產權的管理與保護,缺乏對科技開發人員的有效激勵和約束,導致企業的商業秘密、專有技術被科技人員「跳槽」帶走的事例屢屢發生,其後果不僅造成企業知識產權的流失,而且企業的市場銷售份額也隨之喪失。
2.知識產權保護與利用不平衡,企業掌握和運用知識產權進行科技創新的能力與水平不足
總的看來,中國在科技創新、科研開發等方面的投入比較低,研發經費支出總額只有美國的三十分之一、日本的十八分之一,與一些發展中國家也存在著一定的差距[4]。這樣就出現了知識產權保護與利用不平衡問題。一些企業片面地追求眼前利益而忽視長遠利益,抓住當前的既得利益,缺乏長遠利益,忽視依靠科學技術知識競爭的意識,從而對知識產權運用能力極低;有的企業只注重知識和技術的利用而忽視對知識與技術的保護,甚至設法盜用別人的知識、技術與專利;還有的單位(尤其是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則強調知識、技術與專利的申請與保護而不重視把這些技術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
3.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不太完善,科技創新與研究投入不足
新制度經濟學家們非常重視制度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認為它是經濟增長的關鍵[5]。法律法規制度比較分散,各個法律法規之間缺乏有機整合,甚至出現條例內容、責任限定、管理部門之間的相互沖突,《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在司法和行政保護的范圍及力度上有所差異。
三.加強我過知識產權保護的建議
(一)普及知識產權教育強化保護意識
首先要對全社會成員進行深人、持久、有效地知識產權普及教育,認清知識產權保護是發展我們自己的科技和民族文化事業的需要,同時也是我國作為國際社會負責任一員必須履行的國際義務,國家間正常交往和貿易的基礎。我國要在世界上享有應有的地位就必須科技興國,知識產權保護是發展科技的杠桿;處於領導崗位上的幹部,將要走上工作崗位的大、中、專院校的學生是教育重點對象,讓他們對知識產權的內容、相關的法律規定與運作方法有一個深人理解,減少工作中的盲目性;第三,在教育的形式上,要輔之以經常性的打擊各類盜版和假冒等侵權活動,造成一種尊重知識產權的社會風尚。
(二)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體系
完善的法律體系為知識產權保護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也是確保知識產權保護得以進行的重要保證。一方面,應加大侵權損害賠償力度,可借鑒美國經驗,引入懲罰性賠償,以根除「賠償低」的痼疾。另一方面,應當進一步完善證據規則,適當減輕原告的舉證責任負擔,引入一定的舉證責任倒置規則,解決「舉證難」的問題。
(三)企業要建立健全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善於運用知識產權保護和發展自己
從某種意義上講,現代企業的競爭實質上表現為知識產權的競爭。因此,企業要熟悉知識產權方面的新知識,多學習國內外優秀企業在知識產權保護與利用方面的成功經驗,盡快建立起本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及時將企業自主研發的新成果、新技術、新發明和新創意到國內外有關部門申請知識產權注冊,構築自身的知識產權創造、管理、實施和保護措施體系,在自主知識產權相關權益受到侵害時,要善於運用法律武器加以維護,積極應對跨境知識產權糾紛[6]。
(四)加強統一管理,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
我國知識產權是由版權局、專利局和工商行政管理局共同管理,但實際工作中卻存在分散、協調能力差的問題,國家應設立專門知識產權的協調機構,統籌各部門的立法、執法工作,減少管理上的混亂。目前盜版和假冒商標等違法侵權現象仍然嚴重,執法要加強打擊力度,在手段上要有所創新,使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與利用有一個更新的局面。
⑤ 聯合國有沒有一個中國的人
誰說沒有?在聯合國及一些國際組織有不少是中國人
聯合國副秘書長沙祖康,主管經濟和社會事務;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副總裁朱民;
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 林毅夫(任期已滿回國);
國際電聯(ITU)選舉中國籍的趙厚麟為副秘書長;
2006年,王彬穎晉升為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助理總幹事,趙厚麟當選國際電信聯盟副秘書長;2007年,李金華當選聯合國審計委員會委員;
2008年,林毅夫被任命為世界銀行副行長,張月姣宣誓就任世貿組織上訴機構大法官;
2009年11月,何昌垂就任聯合國糧農組織副總幹事;
2010年,薛捍勤當選聯合國國際法委員會主席、國際法院法官。
透明國際亞太部高級主任 廖燃;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張亞麗;
前國際展覽局主席吳建民 ;
前國際乒聯主席徐寅生 ;
前國際羽聯主席呂聖榮 ;
前國際奧委會副主席,執委,何振梁 ;
前國際田聯主席樓大鵬 ;
張月姣女士出任WTO(世界貿易組織)大法官 ;
章新勝就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執行局主席 。
⑥ 如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等還有什麼組織
衛生組織
⑦ 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有叫wipo是什麼意思,又該怎麼讀
全稱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簡稱WIPO,念法參照第一聲調"外婆"~
⑧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具體是什麼組織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是關於知識產權服務、政策、合作與信息的全球論壇。是一個自籌資金的聯合國機構,直到2014年4月為止,有187個成員國。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是一個致力於促進使用和保護人類智力作品的國際組織。 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是聯合國組織系統中的15個專門機構之一。它管理著涉及知識產權保護各個方面的24項(16部關於工業產權,7部關於版權,加上《建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國際條約。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是致力於利用知識產權(專利、版權、商標、外觀設計等)作為激勵創新與創造手段的聯合國機構。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世界貿易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是現今三個最主要的管理知識產權條約的國際組織(後兩個國際組織不是知識產權專門機構)。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在美國紐約聯合國大廈設有聯絡處。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宗旨是:
通過國家之間的合作,必要時通過與其他國際組織的協作,促進全世界對知識產權的保護;
確保各知識產權聯盟之間的行政合作。該組織管理著一系列知識產權條約,其中包括《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 《保護錄音製品製作者防止未經許可復制其錄音製品公約》等條約。
該組織主要職能是負責通過國家間的合作促進對全世界知識產權的保護,管理建立在多邊條約基礎上的關於專利、商標和版權方面的23個聯盟的行政工作,並辦理知識產權法律與行政事宜。
該組織的很大一部分財力是用於同發展中國家進行開發合作,促進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讓技術,推動發展中國家的發明創造和文藝創作活動,以利於其科技、文化和經濟的發展。
以上內容,均摘自網路。
⑨ 知識產權組織投票的83個國家有哪些
截止2020年2月,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已有192個成員國。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亞洲成員國
阿富汗、阿聯酋、阿曼、亞塞拜然、巴基斯坦、巴林、不丹、朝鮮、東帝汶、菲律賓、喬治亞、哈薩克、韓國、吉爾吉斯斯坦、柬埔寨、卡達、科威特、寮國、黎巴嫩、馬爾地夫、馬來西亞、蒙古、孟加拉國、緬甸、尼泊爾、日本、沙烏地阿拉伯、斯里蘭卡、塔吉克、泰國、土耳其、土庫曼、汶萊、烏茲別克、新加坡、敘利亞、亞美尼亞、葉門、伊拉克、伊朗、以色列、印度、印度尼西亞、約旦、越南、中國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歐洲成員國
阿爾巴尼亞、愛爾蘭、愛沙尼亞、安道爾、奧地利、白俄羅斯、保加利亞、北馬其頓、比利時、冰島、波蘭、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 丹麥、德國、俄羅斯、法國、梵蒂岡、芬蘭、荷蘭、黑山、捷克、克羅埃西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列支敦斯登、盧森堡、羅馬尼亞、馬爾他、摩爾多瓦、摩納哥、挪威、葡萄牙、瑞典、瑞士、塞爾維亞、塞普勒斯、聖馬利諾、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烏克蘭、西班牙、希臘、匈牙利、義大利、英國(聯合王國)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非洲成員國
阿爾及利亞、埃及、衣索比亞、安哥拉、貝南、波札那、布吉納法索、蒲隆地、赤道幾內亞、多哥、厄利垂亞、維德角、甘比亞、剛果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吉布地、幾內亞、幾內亞比索、迦納、加彭、辛巴威、喀麥隆、葛摩、象牙海岸、肯亞、賴索托、賴比瑞亞、利比亞、盧安達、馬達加斯加、馬拉維、馬里、模里西斯、茅利塔尼亞、摩洛哥、莫三比克、納米比亞、南非、尼日、奈及利亞、獅子山、塞內加爾、塞席爾、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史瓦濟蘭、蘇丹、索馬里、坦尚尼亞、突尼西亞、烏干達、尚比亞、查德、中非共和國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北美洲成員國
安地卡及巴布達、巴貝多、巴哈馬、巴拿馬、貝里斯、多米尼加、多米尼克、格瑞那達、哥斯大黎加、古巴、海地、宏都拉斯、加拿大、美國、墨西哥、尼加拉瓜、薩爾瓦多、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瓜地馬拉、牙買加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南美洲成員國
阿根廷、巴拉圭、巴西、秘魯、玻利維亞、厄瓜多、哥倫比亞、蓋亞那、蘇利南、委內瑞拉、烏拉圭、智利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大洋洲成員國
澳大利亞、巴布亞紐幾內亞、斐濟、吉里巴斯、庫克群島、馬紹爾群島、紐埃、薩摩亞、索羅門群島、湯加、吐瓦魯、萬那杜、紐西蘭
⑩ 怎樣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查詢統計數據
您好,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會公布知識產權(IP)活動概覽, 詳細數據都能查到。據WIPO舉行版的新聞發布會消息權:《WIPO 2011年IP大事和數據》涵蓋了專利、實用新型、商標和工業設計,收錄了世界90個知識產權局的IP數據,可作為快速參考指南。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