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著作權人的案例分析
一位朋友受某單位的委託,精心設計了該單位的網站及其各級主頁。這個單位曾經表示:如果他的網站做得好,可以將他調進該單位工作(但是既沒有書面協議,更沒有正式向他原單位提交調入文件)。他將網站做好後,各界好評如潮。一家全國性大報也為該網站的幾個專題特別設立專攔,發布在自己的網站上。
一天,他發現這個網站的幾個專題主頁都被另一個城市的一家大型網站轉發在他們的網頁上,其中還對一些內容進行了刪改。經過了解,原來是委託建立網站的單位允許那家網站「使用」這些網頁的……
北京以侵犯著作權罪首判賣盜版光碟者
他面臨著這樣一個局面——盡管他不是這個網站的所有權人,但是他是不是這些主頁的著作權人?他有沒有權利就這一事件起訴?由於目前很多單位缺乏製作網頁的專門人才,在進行上網工程時多是聘請單位以外的專業人才完成主頁製作工作。主頁製作完成後,若沒有對其著作權歸屬作出明確約定,就可能引起同樣的爭議;所以及時澄清這一問題,將對這些單位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另外,一些專業網站的主頁,也是由網站工作人員製作完成。盡管這些工作人員的工作成果可能具備《著作權法》第十六條規定的「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並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承擔責任」的法定條件而屬於「職務作品」;但是實踐中也並不排除該員工系利用業余時間、在自己家中完成主要設計及編寫工作,從而不能完全排除「未利用」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的可能性。其結果將可能是因不具備《著作權法》第十六條規定的條件而不屬於「職務作品」!
如果有這樣的情況發生,而該員工因某些原因提出權利主張,並出示相應的製作主頁過程中形成的文檔、資料、開發日誌等材料,證明自己系業余時間利用自己的設備完成該項工作,則該主頁著作權歸屬問題的爭議就將給該單位帶來極大困擾。
所以,就這一案例進行探討,從中取得經驗教訓,就是非常值得正在進行此項工作,或者已經上網運行卻沒有徹底解決這一問題的單位和網路公司重視的問題了。
再來看這位設計主頁的朋友的情況:
那家單位委託他製作主頁時並沒有簽定書面合同,可以想見,雙方也沒有明確約定主頁著作權的歸屬。《著作權法》第十七條規定:「受委託創作的作品,著作權的歸屬由委託人和受託人通過合同約定。合同未作明確約定或者沒有訂立合同的,著作權屬於受託人」。按這一規定,在「合同未作明確約定或者沒有訂立合同的」情況下所產生作品的著作權就應該歸作者所有。而那家委託單位盡管是網站的主人,可能也是主頁內容(包括文字、圖片等信息)的所有權人,但是對主頁的獨特設計(色彩、文字、圖形及其組合形式)卻並沒有著作權。在這種情況下,另一城市的網站雖然經網站所有權人同意,卻未經主頁著作權人允許而轉發這幾個主頁,就應該被視為侵犯該主頁製作人著作權的違法行為。這位主頁設計、製作人完全有權利就主頁整體設計的著作權侵權問題向另一個城市的那家大型網站提出權利主張,並在調解不成的情況下向法院提出起訴。有人認為:只要是個人為完成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的任務而為的行為,其成果就「當然」屬於「職務作品」;或是屬於「僱傭」與「被僱傭」關系而產生的作品,其著作權就理應屬於該單位所有。其實這是一種不完全正確的認識——如果受託方不是該單位員工,如果受託方雖然是該單位員工,但其完成的作品未「利用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如果雙方沒有簽定合同或者沒有其他方式的約定……其所產生的法律後果將極大不同。
從上述案例中所能得到的教訓是,為了有效地避免以後發生糾紛及糾紛發生後產生的不良影響,在目前方興未艾的上網工程中委託他人製作主頁的單位和接受委託代人設計主頁的技術人員都要注意主頁著作權的歸屬問題,一定要注意通過合同的方式穩妥地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B. 請問下個知識著作權的案例題
D、E的行為是侵權行為,侵犯了A、B、C的權利,E侵犯A的表演權(機械表演回權)答、侵犯B鄰接權中的表演者權、侵犯C的錄音錄像製作者權,D侵犯A的復制權和發行權、侵犯B鄰接權中的表演者權、侵犯C鄰接權中的復制權和發行權。A是音樂作品的作者,其復制權、發行權、表演權等除合理使用、法定許可情況外不容侵犯。B是音樂作品的表演者,已經A許可表演A的作品,因此依法擁有表演者權,C是錄音錄像製作者,已經A和B許可錄音製作發行A和B的作品,因此依法擁有錄音錄像製作者權,D、E的行為不屬於著作權法意義上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許可,因此屬侵權行為。
C. 《知識產權》著作權案例分析二
1、是。甲的題字元合著作權的客體的全部三個構成要件。即作品必須是一回種智力創作成果、答作品必須具有獨創性、作品必須具有可復制性。
2、乙構成侵權。根據著作權法的有關規定,美術作品著作權的歸屬。美術作品包括繪畫、書法、雕塑、建築等作品。美術作品原件所有權的轉移,不視為作品著作權的轉移,但美術作品原件的展覽權歸原件所有人享有。
旅行社不構成侵權,因其不知乙未獲得甲的授權,屬於善意取得。
回答者: 鄭庄公 - 副總裁 十級 11-28 18:03
本人自己引用自己的答案。
D. 著作權案例分析 大家幫幫忙
雖然某抄甲匯編的客體均不受著作權法的保護,但是如果在其篩選及編排上能體現某甲自己的創意與風格,那麼這些匯編而成的小冊子也是受著作權法的保護的,且某甲是該作品的權利主體。其次,雖然某乙翻印量較大,但如果只是供其個人欣賞或研究學習,某乙的行為並不能構成侵權。反之,某乙將3000份小冊子對外進行買賣,向公眾進行傳播,那麼顯然構成侵權,並且向某甲賠償因不法行為而所得的所有經濟利益。如果某甲要進行訴訟,那麼須及時搜集某乙不法行為的可靠證據(書面證據!)。
E. 著作權案例分析
《著作權法》第抄13條規定:「兩人以上合作創作的作品,著作權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本案中,《生物遺傳學》一書是周某和石某共同創作,周某和石某一樣享有著作權中的人身權和財產權。《著作權法》第19條規定:著作權屬於公民的,公民死亡後,其作品的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在本法規定的保護期內,依照繼承法的規定轉移。《實施條例》第20條規定:作者死亡後,某著作權權中的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由作者的繼承人或者受遺增人保護。根據上述規定,周某對《生物遺傳學》一書的財產權由其繼承人按繼承法規定繼承,其人身權由其繼承人保護。石某僅享其作為合作作者所應享有的著作權的人身權和部分財產權。所以,周某子女的起訴理由是合法的。
F. 知識產權法中有關著作權的案例分析題,請高手詳細解答
回答一下,不一定正確啊
1.劉某什麼行為,不知道專業上怎麼稱了,反正就是類似於遺囑內的民事行為唄
2.王某無容著作權,他不是作者
3.王子更沒著作權了,不是作者,也沒有法定理由獲得著作權
4.著作權始終都是劉某的,發表權,修改權,署名權,維護作品完整權無時間限制
5.劉子可繼承著作權,除發表權,修改權,署名權,維護作品完整權,其他權能都可繼承
個人認為孫某應該不屬於合理使用范圍。因為該作品一直未發表
G. 著作權案例分析:
1.不是.沒有共同創作的合意.
"願為黃黎民教授將教案作些文字加工,然後交出版版社出版,黃教授表示權同意,並表示事後給予陳某一定的物質酬勞".
2.合理.陳某的稿費系非法所得,理應退還.
3.應當是沒有權利的.因為"黃教授表示同意,並表示事後給予陳某一定的物質酬勞",這段可以看出,雖然並沒有明示,但是按照給予報酬來看的,他們之間關系系為委託.而應當認定為作品最終著作權由委託人享有.
本案應當由黃某在報紙上發表變更著作權的聲明,並且退還所有稿費,並且要接受處罰.
H. 《知識產權》著作權案例分析D
1、C (1883年3月20日簽訂的來《保護工業產源權巴黎公約》規定)
2、B(「新」的技術方案)
3、B
4、D(A化學元素發現不是,B速算方法不是;C都不是)
5、C(違背能量轉化與守恆定律,這是物理學常識)
案例:
優先權原則。
根據《專利法》第二十九條 申請人自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外國第一次提出專利申請之日起十二個月內,或者自外觀設計在外國第一次提出專利申請之日起六個月內,又在中國就相同主題提出專利申請的,依照該外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依照相互承認優先權的原則,可以享有優先權。
申請人自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中國第一次提出專利申請之日起十二個月內,又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就相同主題提出專利申請的,可以享有優先權。
第三十條 申請人要求優先權的,應當在申請的時候提出書面聲明,並且在三個月內提交第一次提出的專利申請文件的副本;未提出書面聲明或者逾期未提交專利申請文件副本的,視為未要求優先權。
I. 關於侵犯著作權的案例分析
1、李復某說法不合法。根制據《著作權法》第二條:「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作品,不論是否發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故李某抗辯理由不成立。 2、李某侵犯張某著作權。適用於《著作權法》第四十六條第一款第五項「剽竊他人作品的」侵權情形(李某未經張某許可,原封未動照搬其作品,用於商業活動)。 3、李某的商標專用權有效期為2002年2月10日至2012年2月09日止享有商標專用權(李某勝訴); 商標被撤銷、不保留申請記錄,不享有商標專用權(李某敗訴,商標被商評委撤銷)。
J. 著作權法案例分析
著作權,分為著作人格權與著作財產權。其中著作人格權的內涵包括了公開發表權、姓名表示權及禁止他人以扭曲、變更方式,利用著作損害著作人名譽的權利。著作財產權是無形的財產權,是基於人類智識所產生之權利,故屬知識產權之一種,包括重製權、公開口述權、公開播送權、公開上映權、公開演出權、公開傳輸權、公開展示權、改作權、散布權、出租權等等。
注冊商標的撤銷,是指商標不具備注冊條件但取得注冊時,商標局可以依職權或由商標評審委員會根據第三人的請求撤銷商標的制度。《商標法》第27條第1款規定:「已經注冊的商標,違反本法第8條規定的,或者是以欺騙手段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取得注冊的,由商標局撤銷該注冊商標;其他單位或者個人可以請求商標評審委員會裁定撤銷該注冊商標。」
1、構成商標的文字、圖形或者其組合違反了《商標法》第8條的規定(即商標禁用條款)。
2、注冊申請人採用了欺騙手段或其他不正當手段取得商標注冊。根據《商標法實施細則》第25條的解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虛構、隱瞞事實真相或偽造申請書件及有關文件進行注冊的。
(2)違反誠實信用原則,以復制、模仿、翻譯等方式,將他人已為公眾所熟知的商標進行注冊的。
(3)未經授權,代理人以其名義將被代理人的商標進行注冊的。
(4)侵犯他人合法的在先權利進行注冊的。
(5)以其他不當手段取得注冊的。
根據商標法的規定,注冊商標的有效期為十年,自核准之日起計算。有效期期滿之前六個月可以進行續展並繳納續展費用,每次續展有效期仍為十年。續展次數不限。如果在這個期限內未提出申請的,可給予 6 個月的寬展期。若寬展期內仍未提出續展注冊的,商標局將其注冊商標注銷並予公告,如不使用也可申請注銷,前提是已經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