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網上復制傳播別人的內容或者刊物有沒有侵犯知識產權的可能
如果不涉及法律法規、時事新聞等相關規定的,屬於他人原創作品等屬侵犯著作權。
B. 克隆人的知識
克隆技術的出現,讓人欣慰也讓人恐懼,尤其是復
制出一模一樣的人則引來廣泛的反對。可是誰能知道有些人,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裡已經變成了「克隆人」。現在我將給大家展示一位已經成為「克隆人」的中年女性,證據是從她的一個夢得知的。
「我夢到自己要去東北,感覺那是個寒冷的地方,所以穿了厚厚的棉衣(可現在是夏天呀)。手裡提著一個大大的旅行袋,裡面裝滿了書和光碟,非常沉,都快提不動了。要去趕火車,感覺火車就要開了。可是提著旅行袋怎麼也跑不動。」
首先這個在夢中的中年女性給我們的印象是「怕冷、沉重、焦急、無力」。從心理象徵的角度看,這些特徵恰恰是西方分析心理學家們對現代人的普遍評價。「東北」或者「寒冷的地方」象徵著自我內心中情感極其缺失的部分,同樣也預示著現代社會的冷漠氛圍;「沉重」象徵著內心巨大的壓力,也蘊涵著社會的知識壓力,我們現在的生活中到處都充斥著知識;「 焦慮」,趕火車的著急,代表著夢者內心在心理發展上期望繼續前進的焦灼,也預示著現代生活中由時間帶來的緊張感和緊迫感;「無力」,怎麼也跑不動,代表夢者內心的無力感和無能感,同樣也有些現代人面對巨大的社會壓力而無法擺脫的精神狀態。夢者之所以表現出這些症狀,都證明她已深受「克隆」之害了。
那麼她是怎樣變成「克隆人」的呢?秘密就在她的旅行袋裡。她的旅行袋中裝滿了「書和光碟」,這些物品不言而喻的都是「知識的載體」,心理象徵意義是記憶的工具或者說發達的邏輯思維。它們的作用就在於拷貝,能夠大量毫無差別地進行復制。比如,一本教科書,一印上萬冊;一個光碟想刻多少都可以,絕無差別。這些東西出現在夢中,說明夢者在心靈中接受和存儲了大量的知識,而這些知識在內心都沒有獲得轉化,仍然保持著知識本來的面目,無形中將自己變成了儲存知識的工具,使知識成為了心靈中的負擔和心理成長過程中的阻礙。在現實生活中,這位中年女性是非常追求上進的,她從高等自學考試、到職業技能考試以及相關業務的各項學習培訓都參加,獲得了許多培訓證書,但並沒有使自己獲得大的改觀,身心皆感疲憊。結果就是將自己培訓成了知識的「克隆人」。這種境況只是發生在她一個人身上嗎?
當代意象心理學的大量咨詢案例和測試證明,目前人們在對知識的學習上存在著較為嚴重的誤區。比如,在一次心理療法培訓班開始之前,做了一次意象測試,20位學員,想像參加學習時從家裡帶來一個包,打開這個包時,會發現一些意想不到的東西。結果4
0%的學員想像出的東西是「筆記本和筆、U盤、數碼相機」;同樣,在一次120人參加的志願者培訓中,接近3 0%的受訓者在想像中發現自己收獲的是「光碟、記得整齊的筆記、培訓教材」。這些測試結果說明,學習者沒有消化和掌握此次學習的任務,僅僅是獲得了一些知識。也就是說,只是在邏輯思維的層面「記」住了一些知識,而沒有從感性或內心體驗方面獲得提升。分析心理學大師榮格曾對西方社會單一地發展邏輯思維、理性思維(即工業社會的發展模式)提出警告,如果這樣將會使人遠離自己的心靈,迫使人的心理健康變得越來越糟糕。榮格所說的這種情形,恰恰就是我們現在通過生產線的模式培養各種人才的模式。從個體說,就是讓自己變成「克隆人」,與別人毫無差別,使自己的個性和創造性受到壓抑和束縛。從這位中年女性的夢中,我們真的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
C. 人的DNA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嗎
別著急,法律不調整現實不存在的東西,等人類社會真的具備克隆人的技術的時候,自然立法也就有了,到時候你就知道違反哪一款哪一條了,哥們的想像力可以去拍星球大戰了
D. 關於克隆人的爭議,急用
不怎麼清楚,就說說我的看法的。我算是模稜兩可的答案了。
克隆人是復制般地將一個人的基因復制到另一個生命體,算是無性繁殖。
克隆人也是有生命的,雖然不知道克隆出來後它是否能夠思考,但它也算是人類的一員了。
有的人說,克隆後可以拿它身體的器官來做移植,但這樣也算是謀殺了,因為它也是人,它也有生命,這樣對於它是不公平的。
克隆後可以用它來做任何自己想做又不敢做的事,比如:殺人放火之類的,可以用它來當替罪羊。這對它是不公平的。
克隆後可以把它當做勞力來利用,不發工資,不過這會有意外發生。
克隆之後可以把它的身體當成自己的身體來做腦部移植,延長生命。
克隆之後可以用它來做任何必須用人的身體來實驗的科學理論。
假如克隆的主體是個天才,絕世天才,鬼才之類的稀有物種,那麼天才將像草一樣普遍,有利於人類的發展,這也有弊。
說來說去,總的一句話,這些還不如自己生個兒子,女兒,而且這是不公平的。
這社會,從一出生就是不公平的。
E. 為什麼克隆人是犯法的
反克隆人」究竟反對的是什麼?人們通常所說的反對克隆人,實際上並不是去反對那個虛擬的、名詞意義的「克隆人」本身,而是在動詞意義上反對以人為實驗對象的技術操作,繼而反對從事這種實驗的研究者。雖然我們無法確認所有與克隆人相關的新聞報道是否完全屬實,但我們應該相信,與克隆人相關的技術實踐一直都在不同程度地進行著。
反對理由:
1.克隆人研究的風險性
目前的動物體細胞克隆技術存在著難以預測和消除的技術風險,這已經成為人們在倫理學層面反對克隆人的一個重要科學依據。
克隆人將存在著較多的風險性
無論是科學家還是普通公眾,始終都是從動物克隆技術發展的現況來類比克隆人研究的發展前景,並作為進一步推論的邏輯基礎。也即是,目前的動物克隆實驗仍然處於初始階段,克隆技術還很不成熟。在動物克隆實驗中出現的高失敗率、高風險、使用了大量的重組卵細胞、大量畸形後代以及發生排斥現象等問題,將會出現在克隆人研究中。如果僅僅通過某項動物克隆的成功個案來判斷克隆技術的普遍可行性是錯誤的,至少是不嚴謹的。科學家認為,要將動物(如綿羊)克隆實驗得出的技術經驗,應用到人類個體身上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當這種不成熟的技術「硬要」作用於人體時,克隆人的過程將充滿各式各樣的危險。例如,英國胚胎學家威爾莫特認為,有很多理由可以考慮到,由扎沃斯和安蒂諾里等人宣布的克隆人實驗將會有同樣高的失敗率,正如試圖進行動物克隆時那樣。並且,現在或者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沒有可行的技術方法去檢查動物胚胎所有基因組的發育狀態。因而,人們無法保證最後植入子宮內的胚胎是否能夠發育正常,而不至於生下畸形兒或使代孕母體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另外,在上海召開的2002年國際人類基因組大會上,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陳竺院士指出,最早站出來反對克隆人的正是培育出克隆羊的英國科學家,因為專家們最清楚,目前的技術離克隆人還遠得很。……克隆羊「多莉」的成功,經歷了277頭克隆羊實驗失敗的波折,怪胎、畸形層出不窮,這一幕如果在克隆人時重演,誰來為277條生命的夭折負責?還有,克隆動物被發現存在早衰現象,尚無法解釋。不顧這一切而匆忙進行克隆人,很可能釀成大錯。從陳竺院士的言論來看,他也是以動物克隆的情況來類比未來克隆人的情況。中外科學家反復以「多莉」羊的情況來觀照克隆技術的發展,這說明在此領域中沒有更多的經驗證據來說明問題的實質和技術風險的大小。
2.克隆人行為違背了社會倫理
對於來自社會的對克隆人行為在倫理層面的指責,科學界不可能無動於衷。受此影響的科學家就發表了類似觀點,如世界醫學協會主席恩里克•阿科爾西在2001年8月8日發表聲明指出,把克隆技術用於人類自己「有悖於人類價值、倫理和道德原則」。他代表世界醫學協會堅決反對克隆人實驗計劃。〔5〕從另外一個角度,威爾莫特對媒體說:「試想我的妻子與我和一個復制的『我』三人生活在一起,那就會產生一個極不尋常的關系,對我們三個人中的每個人,尤其那個復制的『我』都將十分尷尬。因此,必須堅決反對克隆人。」〔6〕
當然,科學家不是倫理學家、社會學家和法學家,他們不可能從倫理學、社會學和法學等層面對克隆人問題展開系統的、溯根求源式的學理分析。但是,他們作為現實的社會成員,他們在「克隆人」問題上就必然有著與其他社會成員相似的感覺。這樣,科學界從社會倫理層面來反對克隆人研究就很正常了。
3.克隆人行為違背了科學道德
(1)科學道德與科技工作者的社會職責
道德屬於一種社會意識,它是在一定社會條件下調整人們之間行為的規范和准則的總和。恩格斯曾經指出:「每個階段,甚至每個行業,都各有各的道德。」〔7〕我們知道,古老的「希波克拉底誓言」(the Hippocratic Oath)作為醫師團體的職業誓約書就要求從業者:應盡自己的知識與能力醫治病人,不得有越分的醫療行為,並堅守品性與道德規范。那麼,在科學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應用過程中,同樣要求人們遵守一定的道德原則。
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功能越來越強大,對社會的滲透越來越廣泛,也就越有可能引起更多的社會、倫理和法律等問題。科技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比以前顯得更加突出和重要。「為科學而科學」、「科學不考慮效用或利益」 等說法已經不合時宜,科技工作者必須對「應該追求何種知識」、「所追求的知識應置於何種地位」以及「如何應用這些知識」等一系列問題做出理性的分析和判斷。這些問題早就引起科學界的重視了。在1955年7月15日,包括玻恩、海森堡和居里夫人在內的5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邁瑙宣言》中,針對科學技術的社會價值反思說:「我們愉快地貢獻我們的一切為科學服務。我們相信科學是通向人類幸福之路。但是,我們懷著驚恐的心情看到:也正是這個科學向人類提供了自殺的手段。」〔8〕
科技工作者有創新的自由和權利。但是,科學研究的自由永遠不意味著為所欲為、肆意行事,科技工作者應對這種創新擔負起相應的社會責任。科技工作者不能只關心自己的研究興趣,更要關心科學技術的社會功能和社會影響。這既是現代社會對科技工作者的一種強烈要求,也是科技工作者應該擔負的一項歷史使命。其實,在1997年「多莉」羊出生之後,兩大著名學術期刊Nature和Science除了報道與克隆技術研究有關的科學論文外,還連續發表大量出自科學家之手的評論文章,如「克隆:人將成為下一個」、「不要克隆人」、「風險與不確定性」、「『多莉』的考證」以及「什麼是克隆?並非你所想的那樣」等。這充分表現出科學界對克隆技術發展所引起的社會風險問題的關注。今天,關心人類前途的科學家應該關注與克隆有關的倫理、法律和社會問題,保證克隆知識和技術服務於社會,而不是傷害人類社會。正如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分子生物學家J. D. 沃森所說:「可以期待,許多生物學家,特別是那些從事無性繁殖研究的科學家,將會嚴肅地考慮它的含意,並展開科學討論,用以教育世界人民。」〔9〕
在科學界已經形成如下一個規范:當一項技術在社會上有爭議時,科技工作者要把社會利益放在首位來評價這項技術。還要求科技工作者在從事科學研究時要更多地考慮選題的社會價值,而不能僅僅在某種好奇心或興趣的作用下隨心所欲地從事研究,更不能從事旨在「嘩眾取寵」或「怪異」的研究目標,如為了「復活」死人而去克隆人或進行「人畜細胞融合」等。在2002年,威爾莫特強調指出,自從進行動物克隆試驗之後,他從未考慮過進行克隆人試驗,克隆人試驗不僅會使被試驗者冒著很大的風險,而且這種實驗結果沒有什麼科學意義,不管從倫理道德上還是從醫學上講,都沒有理由這樣做。〔10〕
(2)盲目進行生物學實驗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人們經常談及的一個與科技工作者社會責任相關的生物技術研究案例是:在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伯格教授人工構成了第一個重組DNA雜交分子。不久,他的科學同行提醒他要注意重組DNA分子可能具有致癌性,帶有重組分子的細菌大量增殖也有可能成為傳播人類腫瘤的媒介,會在社會產生嚴重的不良後果。伯格教授就接受了同行建議,停止了自己的基因重組研究。他還在Nature上向全世界的科學家發出呼籲:在重組DNA分子潛在危害尚未弄清或在找到適當的防護措施之前,應自動停止有可能致癌的基因擴增實驗。這些討論導致美國政府在1976年頒布了「關於重組DNA分子研究的准則」,對轉基因技術的研究、應用進行嚴格管制。後續的科學實踐證明,伯格等人對轉基因技術的危險性估計過高。只要人們在研究和實驗過程中嚴加控制,妥善管理,認真對待,採取嚴密的防範措施,這些潛在危害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因此,美國政府在1979年就恢復了基因重組研究。〔11〕這種涉及生物技術社會利益與風險的科學爭論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這既是科技工作者社會責任感的自覺體現,也開創了一種應對新技術未知風險的合理程序。為避免新技術可能引起的禍害,應該制定出必要的管理計劃與倫理規范,以暫時阻止那些後果尚未得到確切了解的實驗。這種從人類社會整體利益出發選擇科研課題的主張,既是一種科學選擇,更是一種道德選擇。
不少科學家認為,為了某種正當目的而進行生物學實驗是沒有過錯的,但安蒂諾里等人的克隆人行為是不負責任的。只要體細胞核移植技術的安全性還不確定,只要人們還未充分探討與克隆人體相關的道德問題以及不育夫婦是否還能夠找到其它妊娠的方法,在明知會對當事人造成某種「傷害」和「風險」的情況下,而執意去從事這類技術活動,就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甚至是一種犯罪行為。
(3)與嚴謹的科學精神不符
人們應該如何看待克隆人研究以及有關報道呢?很多科學家批評說,安蒂諾里等人的研究,不僅無視目前動物克隆研究中出現的各種風險,沒有提供令人信服的證據,也沒有解釋其所用的具體技術是什麼,以供科學界評議。安蒂諾里等人的克隆人言行只是通過大眾傳媒來宣布,這與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是不相符的,卻給人以「作秀」的感覺。美國《醫學倫理通報》的編輯理查德•尼科爾森說:「我認為安蒂諾里從來沒有考慮過後代的利益,他的所作所為只是為了贏得個人的聲望,是為了出名才一意孤行要進行這項極有爭議的實驗的。」〔12〕一些科學家強烈要求安蒂諾里等人對有關消息是否屬實給予切實的澄清。
事實上,在科學界有不少人對克隆人運動提出嚴重質疑。例如,從邏輯上講,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阿瑟•卡普蘭教授說:「那些科學家們聲稱有200多對夫妻排著隊,等候被帶到某個偏僻的地方用克隆細胞進行人工受孕,然後他們會照料每一個成功懷孕的婦女,這一切聽起來根本就不可信。」從技術上講,紐約一家醫療中心生殖內分泌學主任馬克•索爾曾針對希德要克隆人一事說道:「很難想像在門診所那樣的條件下做這件事,除了引起轟動效應還能有什麼別的。」〔13〕對於最近的「克隆人」新聞而言,身為「克隆援助」公司的「首席科學家」,布瓦瑟利耶卻沒有醫學和生物學方面的學術背景,也從來沒有發表過與克隆技術相關的研究論文。此種情況下,她又該如何開展克隆人研究呢?試問,他們發布的「克隆人」出生消息的可信度又在哪裡呢?〔14〕在此,我們贊同我國知名學者周國平先生說過的一席話:「我對一切太喧囂的事業和一切太張揚的感情都心存懷疑,它們總是使我想起莎士比亞對生命的嘲諷:『充滿了聲音和狂熱,裡面空無一物』」。〔15〕科學研究不應只是一種外表非常熱鬧的事業,它更需要的是寂寞、孤獨和寧靜。
(4)反對以克隆人牟利
克隆人運動的一個重要動力,也就是一些人想像的有關克隆人的商業化企圖和潛在的巨額利潤空間。目前,我們不排除那些從事克隆人實驗者試圖從中謀利的可能。正如世界醫學協會主席阿科爾西針對安蒂諾里宣稱的克隆人計劃所指,現在世界上准備實驗的克隆人計劃涉及到許多「經濟利益」,這些計劃企圖將克隆技術變成「大筆交易」,通過實驗追求「簡單的商品成果」。因此,對於打算以違背科學道德的克隆人行為作為牟利的手段,則應該予以堅決反對。
F. 知識產權可以復制,民族的東西不可以復制,所以要重視知識產權對還是錯
錯誤,知識產權可以復制,民族的東西不可以復制,所以要重視民族的東西。
民族,指在文化、語言、歷史或宗教與其他人群在客觀上有所區分的一群人。
民族是國族的產物,國族是以政治、文化凝結成的新族群,在政治、文化高度融合的情況下,國族都會轉化成民族概念
G. 克隆人是否擁有被克隆人的記憶
沒有,克隆就是利用原有的細胞核,通過一系列的組織培養,胚胎發育,最終形成一個新生命的過程。但是,克隆出來的東西,是一個全新的,只是外表與其被克隆物體相似而已,其他並無太大的關聯。
(7)克隆人能否獲得知識產權擴展閱讀:
人的記憶是無法被復制的,大腦是脆弱的,當然腦細胞也是脆弱的。如果想要復制被克隆人的記憶,那麼就必須要進行大腦的移植,這完全是不可能存在的。因此,克隆出來的人只是一個新的個體,僅此而已。
克隆,原意是指以幼苗或嫩枝插條,以無性繁殖或營養繁殖的方式培育植物,如扦插和嫁接。在大陸譯為「無性繁殖」,在台灣與港澳一般意譯為復制,轉殖或群殖。 中文也有更加確切的詞表達克隆,「無性繁殖」、「無性系化」以及「純系化」。克隆是指生物體通過體細胞進行的無性繁殖,以及由無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後代個體組成的種群。通常是利用生物技術由無性生殖產生與原個體有完全相同基因的個體或種群。
H. 克隆技術應用受哪些法律的限制
受到了沒有法律的限制。
無性繁殖是新事物,法律沒有給予如何具體
操作的指引。
用大白話來解釋就是:在法律面前,無路可走。
全是限制。
因為還涉及到倫理的問題,所以擦邊球都沒得打。
I. 不能獲得專利權的項目
按照我國《專利法》的規定,對下列各項不能獲得專利權的項目:不能獲得專利權的項目1.科學發現科學發現是指人們對物質及其運動規律的新的認識,不是人們利用自然科學規律創造出的能在工業上應用的新產品、新方法,不能予以專利保護。2.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是指人們的思維推理、分析判斷記憶的規則和方法,不能在工業上運用,不能產生一定的技術效果,因而不是《專利法》所稱的發明創造,不能予以保護。但是,當一件涉及計算機程序的發明是為了解決技術問題,利用了技術手段和能夠產生技術效果時,則該發明屬於專利保護的客體。對於網路上的經營模式也不給予專利保護。3.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診斷和治療疾病的方法,因不具備工業上的適用性,也不屬於專利保護的范圍,但用於診斷或治療疾病的醫療器械、保健用品則可以申請專利,並取得專利保護。4.動物和植物品種除美國等少數國家外,對動物、植物新品種不予以專利保護是國際上大多數國家的通行做法.但對生產動物、植物品種的新方法,如人工養殖筏、栽培法等則可以取得專利保護。按照我國現行專利法的規定,轉基因動植物,克隆人的方法以及克隆人,改變人生殖系遺傳身份的方法,人胚胎的工業或商業目的應用,可能導致動物痛苦而對人或動物的醫療沒有實質性益處的,改變動物遺傳身份的方法以及由此方法得到的動物不能授予專利權。5.用原子核變換方法獲得的物質這類物質因對多是涉及軍事和國防方面,不宜公開,不給予專利保護,但用於原子核變換方法的儀器、設備等新技術可以取得專利權。近些年來,由於信息技術等新技術的迅速發展,知識產權保護范圍不斷擴大,傳統的知識產權制度面臨挑戰。一些國家對原先不給予保護的某些智力活動的規則、方法以及用新方法獲得的動植物品種,也開始給予保護。
J. 關於克隆技術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一、有關克隆的專門規定如下:
【文件標題】人用單克隆抗體質量控制技術指導原則
【發布日期】2003-03-20【發布部門】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
人用單克隆抗體質量控制技術指導原則
本要點適用於供治療的體內診斷用的利用雜交瘤技術制備的單克隆抗體,適用於在人體內應用的利用重復DNA技術制備的基因工程抗體
一、雜交瘤技術制備的單克隆抗
--------------------------------------------------------------------------------
【文件標題】人胚胎幹細胞研究倫理指導原則
【發布日期】2004-01-13【發布部門】科學技術部
人胚胎幹細胞研究倫理指導原則
第一條 為了使我國生物醫學領域人胚胎幹細胞研究符合
--------------------------------------------------------------------------------
【文件標題】衛生部關於修訂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與人類精子庫相關技術規范、基礎標准和倫理原則的通知
【發布日期】2003-08-11【發布部門】衛生部
(十五)禁止克隆人。
--------------------------------------------------------------------------------
【文件標題】衛生部關於修訂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與人類精子庫相關技術規范、基礎標准和倫理原則的通知
【發布日期】2003-08-11【發布部門】衛生部
3、醫務人員不得實施生殖性克隆技術;
二、由於對此專業沒有研究,只能幫你提供一些法律法規中帶「克隆」兩字的規定。
1、葯品注冊管理辦法
【發布日期】2007年07月10日 【發布部門】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
2、科學技術部863計劃海洋技術領域辦公室863計劃海洋技術領域2007年度第二批重點項目申請指南
【發布日期】2007年07月04日 【發布部門】科學技術部
3、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葯品GMP認證公告第133號
【發布日期】2007年07月03日 【發布部門】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
4、科技部中國牧工商(集團)總公司關於發布「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新型動物葯劑研製與應用」重點項目課題申請指南的通知
【發布日期】2007年06月21日 【發布部門】科學技術部
5、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葯品GMP認證審查公告第139號
【發布日期】2007年06月13日 【發布部門】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
6、 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關於批准發布《棉花細絨棉》(GB1103-2007)強制性國家標準的通知
《布日期】2007年06月05日 【發布部門】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
7、 衛生部關於印發《醫療機構臨床檢驗項目目錄》的通知
【發布日期】2007年06月04日 【發布部門】衛生部
8、 科學技術部關於發布863計劃現代農業技術領域2007年度「農業生物製造與食品精細加工技術及產品」等五個重點項目申請指南的通知
【發布日期】2007年05月22日 【發布部門】科學技術部
9、 科學技術部863計劃海洋技術領域辦公室關於發布「十一五」863計劃海洋技術領域2007年度深海底中深孔岩芯取樣鑽機研製等6個重點項目申請指南的通知
【發布日期】2007年05月14日 【發布部門】科學技術部
10、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高技術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的通知
【發布日期】2007年04月28日 【發布部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11、 農業部等部門關於印發《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方案》的通知
【發布日期】2007年04月09日 【發布部門】農業部
12、 農業部公告第844號
【發布日期】2007年04月09日 【發布部門】農業部
13、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轉發發展改革委生物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的通知
【發布日期】2007年04月08日 【發布部門】國務院辦公廳
14、 商務部、海關總署、環保總局公告2007年第17號 全文廢止/已失效
布日期】2007年04月05日 【發布部門】商務部
15、 商務部、海關總署、環保總局公告2007年第17號——公布《2007年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 全文廢止/已失效
【發布日期】2007年04月05日 【發布部門】商務部
16、 國家煙草專賣局關於煙草行業開展「創新年」活動的實施意見
【發布日期】2007年03月26日 【發布部門】國家煙草專賣局
17、 衛生部關於印發《處方常用葯品通用名目錄》的通知
【發布日期】2007年03月26日 【發布部門】衛生部
18、 衛生部關於印發《精神葯品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的通知
【發布日期】2007年01月25日 【發布部門】衛生部
19、 國家發展改革委、科學技術部、商務部、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告2007年第6號——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2007年度)
【發布日期】2007年01月23日 【發布部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794號
【發布日期】2007年01月10日 【發布部門】農業部
21、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精氨酸等354種葯品最高零售價格的通知
【發布日期】2006年12月31日 【發布部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2、 商務部、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06年第13號——公布《中國鼓勵引進技術目錄》
【發布日期】2006年12月18日 【發布部門】商務部
23、 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於組織實施生物醫葯高技術產業化專項的通知
【發布日期】2006年12月18日 【發布部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4、 科技部關於「十一五」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生物和醫葯技術領域2006年度重大、重點項目課題評審結果的公告
【發布日期】2006年12月12日 【發布部門】科學技術部
25、 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環保總局公告2006年第82號公布——《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 全文廢止/已失效
【發布日期】2006年11月01日 【發布部門】商務部
26、 農業部辦公廳關於發布「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農林動植物育種工程」課題申報指南和組織課題申報的通知
【發布日期】2006年09月28日 【發布部門】農業部
27、 科學技術部、財政部關於2006年度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立項的通知
【發布日期】2006年09月21日 【發布部門】科學技術部
28、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706號——公布農作物品種審定結果 全文廢止/已失效
【發布日期】2006年08月28日 【發布部門】農業部
29、教育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於批准2006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的決定
【發布日期】2006年08月14日 【發布部門】教育部
30、 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於印發醫葯行業「十一五」發展指導意見的通知
【發布日期】2006年06月26日 【發布部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31、 銀監會關於進一步加強案件風險防範工作的通知
【發布日期】2006年06月23日 【發布部門】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32、 科學技術部關於印發徐冠華部長和馬頌德副部長在「十五」863計劃總結匯報會上講話的通知
【發布日期】2006年05月29日 【發布部門】科學技術部
33、 專利審查指南(2006)
【發布日期】2006年05月24日 【發布部門】國家知識產權局
34、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2005年度「明天小小科學家」獎金免徵所得稅問題的通知
【發布日期】2006年05月16日 【發布部門】國家稅務總局
35、 科學技術部關於商請對863計劃「十五」重大成效開展宣傳的函
【發布日期】2006年04月17日 【發布部門】科學技術部
36、 農業部辦公廳關於2006年發展棉花生產的意見
【發布日期】2006年03月27日 【發布部門】農業部
37、 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
【發布日期】2006年02月09日 【發布部門】國務院
38、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告2006年第2號--77項建材、化工、石化、煤炭行業標准編號、名稱及實施日期
【發布日期】2006年01月17日 【發布部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39、科學技術部關於公布2001年度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驗收結果的通知
【發布日期】2006年01月12日 【發布部門】科學技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