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河北省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

河北省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

發布時間:2021-08-04 04:54:25

① 土地招拍掛制度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令(第11號)

《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規定》,已經 2002 年 4 月 3 日國土資源部第 4 次部務會議通過,現予發布,自 2002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
部長 田鳳山(章)
二○○二年五月九日
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規定

第一條 為規范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行為,優化土地資源配置,建立公開、公平、公正的土地使用制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以招標、拍賣或者掛牌方式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的,適用本規定。
本規定所稱招標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是指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出讓人)發布招標公告,邀請特定或者不特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加國有土地使用權投標,根據投標結果確定土地使用者的行為。
本規定所稱拍賣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是指出讓人發布拍賣公告,由競買人在指定時間、地點進行公開競價,根據出價結果確定土地使用者的行為。
本規定所稱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是指出讓人發布掛牌公告,按公告規定的期限將擬出讓宗地的交易條件在指定的土地交易場所掛牌公布,接受競買人的報價申請並更新掛牌價格,根據掛牌期限截止時的出價結果確定土地使用者的行為。
第三條 招標、拍賣或者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和誠實信用的原則。
第四條 商業、旅遊、娛樂和商品住宅等各類經營性用地,必須以招標、拍賣或者掛牌方式出讓。
前款規定以外用途的土地的供地計劃公布後,同一宗地有兩個以上意向用地者的,也應當採用招標、拍賣或者掛牌方式出讓。
第五條 國有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或者掛牌出讓活動,應當有計劃地進行。
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社會經濟發展計劃、產業政策、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城市規劃和土地市場狀況,編制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計劃,報經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及時向社會公開發布。
第六條 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出讓計劃,會同城市規劃等有關部門共同擬訂擬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地塊的用途、年限、出讓方式、時間和其他條件等方案,報經市、縣人民政府批准後,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
第七條 出讓人應當根據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地塊的情況,編制招標拍賣掛牌出讓文件。招標拍賣掛牌出讓文件應當包括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公告、投標或者競買須知、宗地圖、土地使用條件、標書或者競買申請書、報價單、成交確認書、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文本。
第八條 出讓人應當至少在投標、拍賣或者掛牌開始日前 20 日發布招標、拍賣或者掛牌公告,公布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宗地的基本情況和招標拍賣掛牌的時間、地點。
第九條 招標拍賣掛牌公告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出讓人的名稱和地址;
(二)出讓宗地的位置、現狀、面積、使用年期、用途、規劃設計要求;
(三)投標人、競買人的資格要求及申請取得投標、競買資格的辦法;
(四)索取招標拍賣掛牌出讓文件的時間、地點及方式;
(五)招標拍賣掛牌時間、地點、投標掛牌期限、投標和競價方式等;
(六)確定中標人、競得人的標准和方法;
(七)投標、競買保證金;
(八)其他需要公告的事項。
第十條 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土地估價結果和政府產業政策綜合確定標底或者底價。
確定招標標底,拍賣和掛牌的起叫價、起始價、底價,投標、競買保證金,應當實行集體決策。
招標標底和拍賣掛牌的底價,在招標拍賣掛牌出讓活動結束之前應當保密。
第十一條 出讓人應當對投標申請人、競買申請人進行資格審查。對符合招標拍賣掛牌公告規定條件的,應當通知其參加招標拍賣掛牌活動。
第十二條 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為投標人、競買人查詢擬出讓土地的有關情況提供便利。
第十三條 投標、開標依照下列程序進行:
(一)投標人在投標截止時間前將標書投入標箱。招標公告允許郵寄標書的,投標人可以郵寄,但出讓人在投標截止時間前收到的方為有效;
標書投入標箱後,不可撤回。投標人應對標書和有關書面承諾承擔責任。
(二)出讓人按照招標公告規定的時間、地點開標,邀請所有投標人參加。由投標人或者其推選的代表檢查標箱的密封情況,當眾開啟標箱,宣布投標人名稱、投標價格和投標文件的主要內容。投標人少於三人的,出讓人應當依照本規定重新招標。
(三)評標小組進行評標。評標小組由出讓人代表、有關專家組成,成員人數為五人以上的單數。
評標小組可以要求投標人對投標文件作出必要的澄清或者說明,但是澄清或者說明不得超出投標文件的范圍或者改變投標文件的實質性內容。
評標小組應當按照招標文件確定的評標標准和方法,對投標文件進行評審。
(四)招標人根據評標結果,確定中標人。
第十四條 對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招標文件中規定的各項綜合評價標准,或者能夠滿足招標文件的實質性要求且價格最高的投標人,應當確定為中標人。
第十五條 拍賣會依照下列程序進行:
(一)主持人點算競買人;
(二)主持人介紹拍賣宗地的位置、面積、用途、使用年期、規劃要求和其他有關事項;
(三)主持人宣布起叫價和增價規則及增價幅度。沒有底價的,應當明確提示;
(四)主持人報出起叫價;
(五)競買人舉牌應價或者報價;
(六)主持人確認該應價後繼續競價;
(七)主持人連續三次宣布同一應價而沒有再應價的,主持人落槌表示拍賣成交;
(八)主持人宣布最高應價者為競得人。
第十六條 競買人不足三人,或者競買人的最高應價未達到底價時,主持人應當終止拍賣。
拍賣主持人在拍賣中可根據競買人競價情況調整拍賣增價幅度。
第十七條 掛牌依照以下程序進行:
(一)在掛牌公告規定的掛牌起始日,出讓人將掛牌宗地的位置、面積、用途、使用年期、規劃要求、起始價、增價規則及增價幅度等,在掛牌公告規定的土地交易場所掛牌公布;
(二)符合條件的競買人填寫報價單報價;
(三)出讓人確認該報價後,更新顯示掛牌價格;
(四)出讓人繼續接受新的報價;
(五)出讓人在掛牌公告規定的掛牌截止時間確定競得人。
第十八條 掛牌時間不得少於 10 個工作日。掛牌期間可根據競買人競價情況調整增價幅度。
第十九條 掛牌期限屆滿,按照下列規定確定是否成交:
(一)在掛牌期限內只有一個競買人報價,且報價高於底價,並符合其他條件的,掛牌成交;
(二)在掛牌期限內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競買人報價的,出價最高者為競得人;報價相同的,先提交報價單者為競得人,但報價低於底價者除外;
(三)在掛牌期限內無應價者或者競買人的報價均低於底價或均不符合其他條件的,掛牌不成交。
在掛牌期限截止時仍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競買人要求報價的,出讓人應當對掛牌宗地進行現場競價,出價最高者為競得人。
第二十條 以招標、拍賣或者掛牌方式確定中標人、競得人後,出讓人應當與中標人、競得人簽訂成交確認書。
成交確認書應當包括出讓人和中標人、競得人的名稱、地址,出讓標的,成交時間、地點、價款,以及簽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時間、地點等內容。
成交確認書對出讓人和中標人、競得人具有合同效力。簽訂成交確認書後,出讓人改變競得結果,或者中標人、競得人放棄中標宗地、競得宗地的,應當依法承擔責任。
第二十一條 中標人、競得人應當按照成交確認書約定的時間,與出讓人簽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
中標人、競得人支付的投標、競買保證金,抵作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其他投標人、競買人支付的投標、競買保證金,出讓人必須在招標拍賣掛牌活動結束後 5 個工作日內予以退還,不計利息。
第二十二條 招標拍賣掛牌活動結束後,出讓人應在 10 個工作日內將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結果在土地有形市場或者指定的場所、媒介公布。
出讓人公布出讓結果,不得向受讓人收取費用。
第二十三條 受讓人依照《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約定付清全部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後,應當依法申請辦理土地登記,領取國有土地使用權證書
第二十四條 應當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而擅自採用協議方式出讓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二十五條 中標人、競得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中標、競得結果無效;造成損失的,中標人、競得人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一)投標人、競買人提供虛假文件隱瞞事實的;
(二)中標人、競得人採取行賄、惡意串通等非法手段中標或者競得的。
第二十六條 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工作人員在招標拍賣掛牌出讓活動中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七條 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租賃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參照本規定執行。
第二十八條 本規定自 2002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

河北省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管理辦法

(試行)

第一條為規范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行為,維護集體建設用地所有權人和使用權人的合法權益,促進土地資源優化配置和節約、集約利用,根據《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的城市和鎮規劃區外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流轉及相關管理活動。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集體建設用地,是指鄉鎮企業和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建設用地,以及其他經依法批准用於非住宅建設的集體所有土地。

本辦法所稱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是指在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出讓、出租、轉讓、轉租和抵押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行為。

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的監督管理工作。

第五條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應當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具備下列各項條件:

(一)所有權人、使用權人依法取得土地所有權或者使用權證書;

(二)土地權屬沒有爭議;

(三)土地權利的行使未被司法機關、行政機關依法限制;

(四)共有的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已經所有共有人書面同意。

第六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出讓、出租和抵押村農民集體所有的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必須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

出讓、出租和抵押鄉(鎮)農民集體所有的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必須經鄉(鎮)集體經濟組織或者鄉(鎮)人民政府同意。

第七條進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應當依法簽訂合同。

合同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雙方當事人的名稱或者姓名;

(二)流轉方式;

(三)土地的位置、面積、用途、使用期限和使用條件;

(四)土地收益及支付方式;

(五)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

(六)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使用期限屆滿後土地及地上建築物和其他附著物的處理辦法;

(七)爭議的解決辦法;

(八)違約責任。

第八條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出讓年限不得超過同類用途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的最高年限。集體建設用地出租的最高年限不得超過二十年。

第九條出讓、出租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採用招標、拍賣、掛牌或者協議的方式。

第十條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出讓價格可以參照當地的土地徵收價格確定。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出租的租金標准可以參照當地土地徵收價格折算的數額確定。

第十一條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以招標、拍賣、掛牌的方式出讓、出租的,按照以下程序進行:

(一)所有權人持土地所有權證書,宗地勘測圖,以及按本辦法第六條規定形成的同意出讓或者出租的書面材料,向設區的市或者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

(二)受理申請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指導所有權人擬訂出讓或者出租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

(三)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出租方案經批准後,由所有權人委託土地交易機構在土地有形市場組織進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招標、拍賣或者掛牌出讓、出租;

(四)中標人、競得人憑中標通知書或者成交確認書,與所有權人簽訂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或者出租合同,並按合同約定向土地所有權人支付土地出讓金或者租金;

(五)中標人、競得人持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或者出租合同,集體建設用地批准文件,以及土地出讓金或者租金支付憑證,向受理申請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土地登記,領取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證書。

第十二條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以協議的方式出讓、出租的,按照以下程序進行:

(一)雙方當事人持土地所有權證書,宗地勘測圖,按本辦法第六條規定形成的同意出讓或者出租的書面材料,供地方案,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或者出租合同,以及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的意見等有關材料,向設區的市或者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

(二)受理申請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依法進行審核,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

(三)經批准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受讓人或者承租人按合同約定向土地所有權人支付土地出讓金或者租金;

(四)受讓人或者承租人持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出租合同,集體建設用地批准文件,以及土地出讓金或者租金支付憑證,向受理申請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土地登記,領取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證書。

第十三條使用權人應當按照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批準的用途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或者出租合同的約定使用土地。確需改變用途的,必須經所有權人和設區的市、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同意,報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並由雙方當事人變更或者重新簽訂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或者出租合同。

第十四條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出租合同約定的土地使用期限屆滿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由所有權人無償收回,地上建築物和其他附著物按照出讓、出租合同的約定處理。出讓、出租合同未約定的,參照國有土地使用期限屆滿後地上建築物和其他附著物的處理辦法處理。

所有權人和使用權人應當自土地使用期限屆滿之日起三十日內,到原登記機關辦理土地使用權注銷登記。

第十五條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出租合同約定的土地使用期限屆滿需要續期的,使用權人應當在土地使用期限屆滿之日的六個月前向所有權人提出申請,經同意後重新簽訂合同,並依法辦理出讓或者出租手續。

第十六條使用權人依法取得的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受法律保護,所有權人在出讓、出租合同約定的使用期限屆滿前不得收回。因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確需使用已經出讓、出租的集體建設用地的,經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後,所有權人可以提前收回土地使用權,但應當對使用權人依法予以補償。

第十七條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出租取得的土地收益屬所有權人所有,其他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或者挪用。

第十八條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或者轉租。

使用權人轉讓或者轉租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的,除具備本辦法第五條規定的各項條件外,還應當按照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出租合同的約定進行開發建設,並且房屋建設工程的投資額達到投資總額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或者已開發土地面積達到應開發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

第十九條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的,原受讓方的權利、義務隨之轉移。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轉租的,轉租人應當繼續履行原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出租合同。

第二十條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轉租的期限,不得超過原土地使用期限減去已使用期限的剩餘期限。

第二十一條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轉租的,雙方當事人應當持土地使用權證書和相關合同,到設區的市或者縣
(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辦理土地登記,並將轉讓、轉租情況告知所有權人。

第二十二條將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以抵押的形式作為債權擔保的,抵押雙方當事人應當持土地所有權、使用權證書,債務合同,抵押合同以及當事人的身份證明,向設區的市或者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抵押登記。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鄉(鎮)集體經濟組織以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的,在辦理抵押登記時,還應當向設區的市或者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交按本辦法第六條規定形成的同意抵押的書面材料。

鄉(鎮)、村企業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不得單獨抵押。

第二十三條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時,抵押權人可以與抵押人協議以抵押的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抵押的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所得的價款優先受償。抵押權人與抵押人未就抵押權實現方式達成協議的,抵押權人可以依法請求人民法院拍賣、變賣抵押的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

抵押權因債務清償或者其他原因而滅失的,抵押雙方當事人應當向原登記機關辦理抵押注銷登記。

第二十四條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轉租、抵押的,其地上建築物和其他附著物隨之轉讓、轉租、抵押。集體建設用地上的建築物和其他附著物轉讓、轉租、抵押的,其佔用范圍內的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隨之轉讓、轉租、抵押。

第二十五條通過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取得的集體建設用地不得用於商品住宅開發。

第二十六條未經依法批准擅自出讓、出租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或者違反本辦法規定將集體建設用地用於商品住宅開發的,依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理。

第二十七條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合同的示範文本,由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制訂。

第二十八條本辦法自2008年11月1日起實施。

② 土地使用權出讓委託合同!!! 跪求!!! 急急急!!!

土地使用權購買委託合同書

甲方:

乙方: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和有關法規的規定,甲方委託乙方為甲方購買( )提供幫助,甲方按照約定向乙方支付酬金。雙方協商一致,簽定本合同書,信守執行:

一.委託事宜及酬金事項:

1.甲方需要購買河北省( )的土地使用權來作為房地產開發或做其它之用,甲方委託乙方協助購買河北省(

)工作事宜。

2.甲方認為該塊土地使用權的可接受購買價格為( )元,乙方如能協助甲方以更低的價格購買該塊土地使用權,則兩個價格的差價作為乙方的酬金。(乙方酬金=甲方認為的可接受購買價格-購買土地使用權的合同價格)

3.如甲方成功購買( ),甲方應在( )土地使用權購買合同簽字生效之時付清乙方所有的酬金費用。如因乙方的原因甲方未能購得該塊土地使用權,則乙方不能要求甲方支付酬金。

二.雙方的義務:

1.甲乙雙方應本著有利工作、誠實守信的原則協助對方開展工作。

2.甲方有義務提供甲方公司企業資料或其它資料給乙方工作之用。

3.甲方應及時為乙方提供辦理購買( )所需的費用。

4.乙方有積極配合購買土地使用權工作的義務。盡量提供優質服務。

三、違約責任:

1.如甲方中途解約,應賠償乙方的損失。

2.如甲方未按約定時間支付酬金,應依照酬金總額的30%支付違約金。

3.如乙方協助甲方以外的第三方購買成功( ),乙方應賠償甲方的損失。

四.如甲方沒有購買到河北省( )的此塊土地使用權。

在河北省( )這塊土地使用權賣給其它公司後本協議合同書自動失效。

五.甲方不可以通過其它渠道和其它人去購買此塊土地使用權。乙方不可以協助其他公司和個人去購買此塊土地使用權。

甲乙雙方如因履行合同發生糾紛,應友好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轄。

六.合同生效:

1.本合同書需由甲乙雙方簽字蓋章,以雙方最後簽字蓋章日期為生效日。

2.本合同書一式兩份,甲乙雙方各持一份對方簽字蓋章合同書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蓋章): 乙方(蓋章):

甲方代表簽字: 乙方代表簽字:

地址: 身份證地址:

電話號碼: 身份證編號:

傳真號碼: 電話號碼:

簽約日期: 簽約日期:

簽約地點: 簽約地點:

③ 河北省年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分析報告

2006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全省國土資源系統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工作全局,緊緊圍繞全省更好更快發展與和諧河北建設,突出重點,狠抓落實,在保護資源、保障發展、維護權益、服務社會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新成效,實現了全省「十一五」國土資源工作的良好開局,國土資源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

● 堅持用好增量、盤活存量,積極有作為地保障建設項目用地。

● 嚴格土地管理,切實保護耕地。

● 堅持標本兼治,大力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

● 積極做好曹妃甸工業區用海工作,促進重大用海項目建設。

● 加強地質勘查,努力增強礦產資源保障能力。

● 努力建設「和諧國土」,維護群眾合法權益。

● 強化基礎建設,不斷提高支撐保障能力。

● 深入開展完善體制提高素質活動,依法行政和服務社會的水平有了新提高。

一、土地資源

(一)土地資源狀況

2006年,河北省土地調查總面積1 884.34萬公頃(28 265.08萬畝)。其中,農用地 1 307.93 萬公頃,建設用地177.06萬公頃,未利用地345.11萬公頃,其他土地54.24萬公頃。

與2005年相比,耕地減少1.49%,園地增加15.69%,林地增加0.52%,居民點及工礦用地增加1.80%,交通用地增加7.6%,未利用土地減少1.22%。

全省主要地類面積占土地調查總面積的比例分別是:耕地33.52%,林地23.43%,園地3.74%,牧草地4.25%,其他農用地4.46%;居民點及工礦用地8.10%,交通用地0.62%,水利設施0.68%;未利用地18.31%,其他土地2.88%(圖1)。

圖1 2006年河北省土地利用狀況

(二)土地利用情況

1.農用地

全省農用地1 307.93公頃(19 618.93萬畝)。其中耕地631.58萬公頃(9 473.65萬畝),林地441.57萬公頃(6 623.56萬畝),園地70.50萬公頃(1 057.43萬畝),牧草地80.17萬公頃(1 202.51萬畝),其他農用地84.12萬公頃(1 261.78萬畝),分別占農用地的48.29%,33.76%,5.39%,6.13%,6.43%。

(1)耕地減少主要去向:2006年全省耕地減少15.57萬公頃(233.55萬畝),其中,農用地內部的結構調整和生態退耕等減少最多,達到12.51萬公頃(187.68萬畝),佔80.4%;建設佔用耕地2.67萬公頃(39.98萬畝),佔17.1%;變更為未利用地0.38萬公頃(5.70萬畝),佔2.5%(圖2)。①建設佔用耕地。建設佔用耕地2.67萬公頃(39.98萬畝),其中,當年變更1.28萬公頃(19.23萬畝),占建設佔用耕地總量的48.1%,包括本年度以前批准本年度建設0.53萬公頃(8.01萬畝),本年度批准本年度建設0.34萬公頃(5.14萬畝),本年度未批先建0.4萬公頃(6.07萬畝);漏變更1.38萬公頃(20.75萬畝),占建設佔用耕地總量的51.9%,包括本年度前批准以前建設0.98萬公頃(14.70萬畝),本年度批准以前年度建設0.04萬公頃(0.61萬畝),本年度前未批先建0.36萬公頃(5.43萬畝)。②農業結構調整減少耕地。農業結構調整佔用耕地9.10萬公頃(136.51萬畝),佔耕地減少總量的50.5%。③生態退耕情況。生態退耕還林還草3.41萬公頃(51.17萬畝),佔全省耕地減少總量的21.9%,主要集中在張家口市、滄州市、石家莊市、廊坊市。④災毀。災害毀地減少耕地0.38萬公頃(5.70萬畝),災毀耕地主要分布在石家莊市、承德市。

已探明儲量的礦產地1 005處,其中大型產地138處,佔13.7%;中小型產地867處,佔86.3%。截至2005年底全省主要礦產的資源儲量為:煤14 708 188千噸,金118 070千克,鐵7 261 067千噸,銅礦367 342噸,鉛479 765噸,鋅礦4 169 724噸,鋁土礦30 450千噸,銀礦3 217噸,硫鐵礦48 912千噸,磷礦730 254千噸,水泥用灰岩460 705萬噸,鉛、鋅、硫鐵礦、金、磷、銀等礦產的資源儲量有所減少,煤、鐵、銅、水泥灰岩等礦產的資源儲量有所增加。

(二)地質勘查投入與勘查成果

2006年,全省地質勘查(屬地化地勘單位)投入經費44 033.85萬元,其中中央財政撥款1 495.92萬元,地方財政撥款16 778.08萬元,國內企事業投入22 949.93萬元,其他投入558.20萬元。年末勘查從業人員4 827人,其中技術人員2 167人;平均從業人員4 276人。全省屬地化地勘單位新查明金、水泥用灰岩2種礦產資源,資源量分別為497千克,8 406萬噸。

(三)礦產資源勘查和開發利用情況

1.頒發勘查許可證和采礦許可證情況

勘查許可證全省由省廳統一管理發證,2006年有效證720件,其中能源礦產中煤礦9件,地熱16件;黑色金屬礦產400件;有色金屬礦產86件,貴金屬礦產150件(其中金礦113件);非金屬礦產54件;水氣礦產5件。批准登記面積4 279.49平方千米,礦業權使用費83.62萬元。按經濟類型分:國有企業271件,集體企業9件,股份合作企業5件,有限責任公司120件,股份有限公司7件,私營企業293件,其他企業11件,合資經營企業1件,合作經營企業1件,中外合作經營企業1件,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1件。

2006年,全省勘查許可證變更56件,新設175件,延續169件,其他320件。

全省對采礦許可證實行省、市、縣三級管理發證,2006年有效采礦許可證共計7 114件。其中能源礦產中煤737件,地熱62件,黑色金屬礦產1 883件,有色金屬75件,貴金屬礦產317件(其中金礦291件),非金屬礦產3 965件,水氣礦產74件。批准登記面積4 941.82平方千米,礦業權使用費1 046.67萬元,按經濟類型分:國有企業556件,集體企業1 771件,股份合作企業83件,聯營企業79件,有限責任公司851件,股份有限責任公司112件,私營企業3 593件,合資經營企業4件,合作經營企業2件,中外合資企業15件,中外合作企業42件,外資企業2件,其他企業4件。

2006年,全省采礦許可證變更785件,新設193件,延續234件,其他5 902件。

2.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基本情況

2006年,全省共有礦山企業6 290個,礦山從業人員408 408人,礦山企業工業總產值365.62億元,按照全國礦產資源規劃的政策規定嚴格控制限制礦種的發證,政策調控取得一定成效,總量得到一定控制,礦山總數比2005年有所減少,生產結構趨於合理。

三、國土資源市場

(一)土地市場

1.土地市場建設

全省加強規范土地市場行為,推進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構建節約型社會。《土地市場管理辦法》基本修改完畢。全省土地市場動態監測和地價動態監測工作已經展開,目前已完成了兩年動態監測系統方案的制訂。為進一步規范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行為,省國土資源廳與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聯合轉發了國土資源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關於發布〈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補充協議〉示範文本(試行)的通知》。

2.土地一級市場

2006年,全省共劃撥土地258宗,面積1 360.93公頃;共出讓土地4 194宗,面積 9 272.67 公頃,價款2 337 600.25萬元;租賃2宗,面積2.44公頃,價款64.65萬元;其他65宗,面積366.72公頃,價款29 224.01萬元。

3.土地二級市場

2006年,全省共轉讓土地32 544宗,面積3 102.44公頃,價款478 621.57萬元;共出租土地103宗,面積12.65公頃,價款1 026.52萬元;抵押18 514宗,面積22 447.14公頃,抵押價款4 404 485.13萬元。

(二)探礦權采礦權市場

1.探礦權采礦權市場建設

按照國土資源部《關於規范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許可權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土資發[2005]200號)和《關於進一步規范礦業權出讓管理的通知》(國土資發[2006]12號)的精神,為了加強探礦權、采礦權市場建設,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轉發河北省國土資源廳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礦產資源管理工作的意見》(辦字[2006]21號),規范礦業權管理,促進依法行政。全面實行探礦權、采礦權設置方案制度。印發了《河北省探礦權采礦權設置方案編制要求(試行)》(冀國土資礦字[2006]14號),按照不同礦種和不同管理許可權,由市、縣(市、區)政府,依據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國家產業政策和年度開發計劃,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內的采礦權設置方案,報省廳審查後報省政府批准實施。對沒有采礦權設置方案的,不予設置新的采礦權,不予辦理擴大礦區范圍登記手續,杜絕出現新的采礦權設置不合理、不規范等問題。嚴格采礦權延續審批,對采礦權設置交叉重疊的,能夠調整的進行調整,不能調整的納入整合范圍;對設計生產能力1萬噸以下(含1萬噸)的小煤礦不予辦理采礦許可證延續;對設計生產能力1萬~3萬噸(不含3萬噸)的小煤礦,采礦許可證到期符合延續條件的,延續至2006年底。

做好探礦權登記和監督管理,是加強礦產資源地質勘查,維護良好的地質勘查秩序,提供資源保證的重要基礎工作。為此,全省針對地質勘查登記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積極按照有關規定及時處理了2005年計劃之外網上受理的探礦權申請。根據《河北省國土資源廳關於下達〈2005年河北省礦權計劃〉的通知》(冀國土資礦字[2005]31號)精神,聘請專家對已受理的鐵礦探礦權申請市場項目進行鑒定,對經專家鑒定為可露天開採的71個超低品位鐵礦勘查的申請,進行了退卷處理。對符合規定和條件的探礦權申請市場項目,按程序進行了審批。積極協調各方面關系,合理、妥當地處理了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項目探礦權落實問題,及時為符合辦證條件的申請區域核發了勘查許可證。

2.探礦權、采礦權一級市場

2006年,全省探礦權出讓173宗,出讓金額4 795.05萬元,其中:審批95宗,合同金額2.1萬元;拍賣5宗,合同金額110.6萬元;掛牌73宗,合同金額4 682.35萬元;采礦權出讓196宗,合同金額8 771.06萬元,其中:審批121宗,合同金額2 454.56萬元;拍賣1宗,金額2 720萬元,掛牌74宗,金額3 596.50萬元。

3.探礦權采礦權二級市場

2006年,全省探礦權轉讓23宗,轉讓金額48.94萬元,其中:出售23宗,金額48.94萬元;采礦權轉讓84宗,轉讓金額5 586.06萬元,其中,出售84宗,金額 5 586.06 萬元。

四、國土資源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2006年,全省共發現國土資源違法案件8 018件,其中:土地違法7 020件,本年立案5 701件,結案4 961件,結案率達87%,共收回土地446.1公頃,其中耕地166.85公頃;本年礦產違法立案998件,結案928件,結案率達93%;共拆除違法構建物8 928.09百平方米,沒收違法構建物1 432.32百平方米;罰沒款8 897.24萬元。行政處分22人,黨紀處分77人,刑事案件移送150起,刑事處罰49起。與2005年相比,國土資源違法案件發生率上升了15.53%,其中土地違法案件發生率上升了18.08%,結案率上升了7.82%;礦產違法案件發生率上升了0.3%,結案率下降了0.81%。

綜合分析全省2006年違法案件,有以下特點:①未經允許批准佔地呈上升趨勢;②企事業單位土地違法所佔比重較大;③農村村民未經批准擅自佔用土地建房仍非常突出;④非法采礦數量呈下降趨勢;⑤以采代探、越層越界開采、一證多采現象在一些地方還時有發生。

全省違法案件上升的主要原因:①地方領導缺乏國土資源保護意識,盲目追求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形成大量違法佔地;②受高額利益的驅動,個人無證采礦佔一定比重。

五、國土資源行政復議情況

全省2005年底未審結6件,本年發生申請復議案件96件,受理94件。本年審結79件,其中維持49件,責任履行2件,撤銷13件,撤回申請4件,本年未審結21件,依法維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申請行政復議的原因主要是程序和實體不合法。

六、國土資源管理機構和人員培訓情況

1.機構情況

2006年,全省國土資源管理系統由省國土資源廳、11個設區市國土資源局、177個縣區級國土資源局組成。

2.人員情況

2006年,全省省、市、縣三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年末從業人員21 106人,其中行政編制人員4 055人。從業人員中,研究生以上人員112人,大本及大專人員10 230人,高中及中專人員9 322人,初中及以下人員1 442人。

3.經費情況

2006年,全省經費收入126 626.92萬元,其中:中央財政3 488.79萬元,地方財政88 999.53萬元,其他收入34 138.60萬元。

4.幹部培訓情況

2006年,全省國土資源系統幹部參加培訓4 390人次,其中黨校861人次,行政學院271人次,學歷教育1 310人次,全省國土資源系統幹部素質正在逐步提高。

七、存在問題與建議

國土資源工作仍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突出表現在:國土資源的供求矛盾還會進一步加劇,保護資源和保障發展的雙重壓力越來越大;資源領域中凸顯的各種利益訴求和沖突將長期存在,維護權益的要求越來越高;資源開發利用領域的違法違規問題還會不斷出現,監督檢查的任務越來越重。全系統在思想作風建設和幹部隊伍素質等方面也還存在一些與新形勢、新任務不相適應的地方。

建議加快《礦產資源法》的修改進程,增加應對市場經濟形勢變化的條款並提高礦產資源規劃的法律地位;盡快提出對全省規劃修編前期工作成果明確的認定意見,盡快開展省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

④ 河北最新的土地政策是什麼啊

你說的土地政策的問題是不分邯鄲不邯鄲的,
首先,你想在自家土地上蓋房子,你要確定你那是自己的,自己的宅基地,而不是農用或者註明了用途的地塊,
再次,你說的因為土地政策,會不會收回你的土地(你蓋房子用的那塊)。你的土地使用權是被賦予了的,最起碼法律規定的時間內,你有權利處置,當然也有例外(比如閑置農用地,改變土地用途等)
我家是農村的,家裡的責任田和宅基地是分開的,每個地塊都有證件的,這確定了你有這些土地也有使用權,
你這個問題要看你的土地性質。
你擁有的不用管他收回不收回。當然,收回時肯定的,因為土地是集體所有。城市裡的房產業不過70,80年。我是不需要幾百年的,嘿嘿。
我也說不清楚,建議你看一下這個,或者咨詢土地管理部門。
河北省農村宅基地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對農村宅基地的管理,規范農村建設用地秩序,保護農村村
民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河北省土地管理條例》
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的農村,包括村莊和集鎮。

本辦法所稱的農村宅基地,是指農村村民用於建設住宅和廚房、廁所等設施
的土地及庭院用地。

第三條 本辦法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農村宅基地的管理。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農村宅基地
的管理工作。

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村民委員會應當鼓勵農村村民建設二
層以上住宅,並按照村莊和集鎮規劃進行舊村改造。

農村村民建設住宅,應當合理利用和集約利用土地,嚴格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村莊和集鎮規劃使用土地。村內有空閑地可以利用的,不得佔用耕地建設住宅


第六條 農村村民建設住宅,應當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權。禁止非法佔用土地
建設住宅。禁止買賣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轉讓農村宅基地。

第二章 宅基地申請與審批

第七條 農村村民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申請宅基地:

(一)因子女結婚等原因確需分戶,缺少宅基地的;

(二)外來人口落戶,成為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沒有宅基地的;

(三)因發生或者防禦自然災害、實施村莊和集鎮規劃以及進行鄉(鎮)村
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需要搬遷的。

第八條 農村村民需要使用宅基地的,應當向村民委員會提出申請,由村民
委員會公布並提交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經討論同意並公布後,逐級
報鄉(鎮)土地管理機構、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和縣(市)人民政府
審批。

縣(市)人民政府批准後,村民委員會應當公布批准使用的宅基地。

第九條 農村村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使用宅基地:

(一)年齡未滿十八周歲的;

(二)原有宅基地的面積已經達到規定標准或者能夠解決分戶需要的;

(三)出賣或者出租村內住房的。

第十條 農村村民佔用農用地建設住宅的,應當由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
門擬定農用地轉用方案,依法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農村村民佔用林地建設
住宅的,應當依法報林業主管部門審核同意,並按前款規定辦理審批手續。農村
村民不得佔用基本農田建設住宅。

第十一條 農村村民佔用耕地建設住宅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事先開墾
與佔用耕地的面積和質量相當的耕地,並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查;沒有開墾條
件或者開墾的耕地經驗收不合格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依法向縣(市)土地
行政主管部門繳納耕地開墾費。

第十二條 下列宅基地的使用權,由村民委員會向鄉(鎮)土地管理機構提
出申請,經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查、縣(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可以收
回: (一)為實施村莊和集鎮規劃進行舊村改造需要調整的宅基地;

(二)為進行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需要佔用的宅基地;

(三)農村村民一戶一處之外的宅基地;

(四)農村「五保戶」騰出的宅基地;

(五)自依法批准之日起連續二年未按照批準的用途使用的宅基地;

(六)縣(市)人民政府規定應當收回的其他宅基地。

由於前款第(一)項、第(二)項和第(三)項規定的原因收回宅基地使用權的
村民委員會應當根據地上附著物的評估價格對原宅基地使用權人給予適當補償

⑤ 河北省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財政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暫行辦法�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財政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暫行辦法

一、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以下簡稱「土地出讓金」)的財政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根據財政部和國家土地管理局聯合下發的《關於加強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徵收管理的通知》(財綜字〔1995〕10號)的有關規定,特製定本辦法。

第二條土地出讓金財政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主要任務是:根據政府土地出讓計劃,依法組織土地出讓金收入,合理安排土地出讓金支出,作好土地出讓金收支核算,加強財政監督、檢查,維護國家的利益,充分發揮土地資產效益,促進經濟的發展。

第三條土地出讓金包括:

1.各級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將土地使用權出讓給土地使用者,按規定向受讓人收取的土地出讓的全部價款(指土地出讓的交易總額);

2.土地使用期滿,土地使用者需要續期所繳納的續期土地出讓價款;

3.原通過行政劃撥獲得土地使用權的土地使用者,將土地使用權有償轉讓、出租、抵押、作價入股和投資,按規定補交的土地出讓價款。

二、財政財務管理

第四條土地出讓金收入應直接繳入財政部門在銀行設立的「土地出讓金財政專戶」。除財政部門外,其他部門不得設立土地出讓金帳戶。

第五條在土地使用權出讓過程中收取的定金(或預付款),應直接繳入「土地出讓金財政專戶」,不得在其他部門滯留。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簽訂時,定金轉為土地出讓金價款。

第六條各地土地管理部門應根據土地出讓金清算單,列清土地開發費用、業務費用和土地凈收益,每月及時與財政部門進行結算。

第七條根據財政部財綜字〔1995〕10號文件的規定,財政部門應根據土地管理部門填報的清算單,及時清算、撥付出讓土地的開發費用。土地開發費用應按如下范圍列支:

1.補償性支出

指因徵用土地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具體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青苗補償費、拆遷補償費。

拆遷建築物回收的殘值應當及時入帳,沖減開發費用。

2.開發性支出。

指徵用土地之後,用於土地的各項開發費用(不含市政大配套費用)。具體包括:

出讓的土地所在小區范圍內發生的基礎設施建設費,即道路、供水、供電、供氣、排水等;

為徵用、開發出讓的土地而支付的銀行貸款利息。

第八條土地開發費用的計算辦法是,出讓土地的單位面積開發費用乘以按圖紙出讓土地的總面積。單位面積開發費用的計算辦法是,出讓土地所在小區的總開發費用除以該小區的土地總面積。

第九條財政部門可以為土地出讓金徵收管理部門核撥並提取一定比例的土地出讓業務費。具體比例應以不超過繳入金庫的土地出讓金總額的2%為准。

第十條土地出讓業務費,應按如下范圍使用:

1.對有償出讓的土地地域內的勘探設計費;

2.為開展土地有償出讓工作所支付的廣告費、咨詢費;

3.土地出讓給外商過程中的外方中介人傭金;

4.土地在進行出讓(拍賣、招標等)時所支付的場地租金;

5.查處未補辦出讓手續而擅自轉讓、出租、抵押原屬行政劃撥土地使用權的單位和個人發生的開支;

6.為開展土地有償出讓工作及土地出讓金徵收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辦公費、購置費、調查研究費;

7.業務人員培訓費、宣傳費;

8.按規定由財政部門統一印製登記單、清算單、專用票據和財務報表所發生的費用;

9.對有關票據、報表等進行保管、倉儲、運輸所發生的費用;

10.聘請財務會計等專業征管人員所必需的工資和酬金。

第十一條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各計劃單列市財政部門應向財政部報送土地出讓金收支季度報表和年度預、決算。其中,季度報表應於季度終了後20日內報送財政部;年度預算應於當年3月底之前報送財政部,一式三份;年度決算應於第二年3月底之前報送財政部,一式三份。

第十二條各級財政、審計、土地管理部門要加強對土地出讓金的審計、監督、檢查。

第十三條對違反財政、財務制度,隨意增加土地開發費用,擅自提取業務費,土地出讓金不繳入財政,要按照《國務院關於違反財政法規處罰的暫行規定》及國家其他有關規定給予單位和主要責任人以相應的處罰。

三、會計核算

第十四條土地出讓金收支會計科目包括三類,即:資金來源類、資金運用類和資金結存類。

第十五條土地出讓金資金來源類會計科目核算內容和方法如下:

1.土地出讓金收入。

財政部門按規定向土地受讓方徵收的土地出讓價款,用本科目核算。發生收入時,記收方;沖銷轉帳時,記付方。平時收方余額反映財政部門土地出讓金累計收入數。

按季結帳時,將「土地出讓金支出」科目的付方余額轉入本科目的付方沖銷。結轉後本科目的收方余額。作為本季度的土地出讓凈收益,全數上繳金庫。上繳時記本科目付方。

2.合同預收款。

財政部門按規定或合同協議向土地受讓方預收的土地定金(或保證金)等,用本科目核算。預收數記收方;轉帳結算或退回時,記付方。收方余額反映尚未結算的合同預收款數額。

3.暫存款。

發生的各種臨時性應付、代管等款項用本科目核算。發生數記收方;沖轉或結算退還數記付方。收方余額反映尚未結算的暫存款數額。

第十六條土地出讓金資金運用類會計科目核算內容和方法如下:

1.土地出讓金支出。

清算、核撥土地開發費用、土地出讓業務費,用本科目核算。本科目下設二個明細科目,即:土地開發費用、土地出讓業務費。

各項支出數記付方;支出收回數或沖銷轉出數記收方;拆遷建築物的殘值收入,作沖減開發費用處理,記本科目收方。付方余額反映當期土地出讓金實際支出累計數。

年終結帳時,本科目的付方余額全部轉入「土地出讓金收入」科目沖銷。

2.暫付款。

發生的各種臨時性應收或待核銷的結算款項,用本科目核算。發生暫付款時記付方;結算收回或核銷轉列支出時記收方。付方余額反映尚待結算的暫付款金額。

第十七條土地出讓金資金結存類會計科目(即:銀行存款科目)核算內容和方法如下:

「土地出讓金財政專戶」各種資金來源及資金運用的銀行存款,用本科目核算。存入時記收方,提取時記付方。

四、附則

第十八條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各計劃單列市可根據本辦法制定實施細則,並報財政部備案。

第十九條本辦法由財政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執行。凡財政部以前頒布的有關規定與本辦法相抵觸的,一律按本辦法執行。

⑥ 河北省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財政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暫行辦法�

搜一下:河北省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財政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暫行辦法�

⑦ 河北省土地30年不變是從哪年開始的

中國農村的土地承包制
適應經濟體制轉軌的要求,我國的土地產權制度發生了重大變革。1980年國務院發布的《關於中外合營企業建設用地的暫行規定》中指出:「中外合營企業用地,不論新徵用地,還是利用原有企業場地,都應計收場地使用費。」這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首次提出對土地使用實行收費的規定。1988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對「憲法」進行修改,確定了「土地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1990年國務院正式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對國有土地使用權流轉,使用期限等作了具體規定。這些法規與制度的調整,最終確立了國有土地的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從而為國有土地使用權的資本運營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和法律保障。1998年8月經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審議,修訂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規定:「以出讓等有償使用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這就為土地有償使用形式多樣化留下法律空間。

閱讀全文

與河北省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