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SCI 論文版權屬於誰
1、關於SCI論文的法定負責人也即你所說的版權的負責人。一般情況下, SCI論文的通訊作者對這篇論專文負有責任,包括屬學術責任和法律責任。因而,通訊作者也是論文的主要受益人之一。也可以這么說,論文的第一作者是這項科研成果的主要貢獻者。
2、而論文的通訊作者是這項成果的責任者和受益人。在這種情況下,要是這項研究成果涉及到專利,那麼這個專利是屬於通訊作者或者單位。因為,通訊作者一般指整個課題的負責人,承擔課題的經費,設計,文章的書寫等。他也是文章和研究材料的聯系人。最重要的是,他擔負著文章可靠性的責任。
3、第一作者一般是本文工作中貢獻最大的研究人員。此作者不僅有最多和最重要的圖表 (即體力上的貢獻),也是文章初稿的撰寫人(即對本文的智力貢獻)。
㈡ 中文綜述如何引用SCI論文中的圖,如何不侵權
需要寫個中文綜述
需要引用諸多SCI論文中的圖,
2。一定需要的話,聯系出版社(不是聯系作者或編輯),他們有版權,會告訴你要做什麼。自己的問題不大,別人的話,直接用可能要交錢。lin780530(站內聯系TA)有授權的,每個出版商都有自己的授權系統,你可以看看每篇文章地下都有個 Permissions ,你點一下,按照說明步驟做就行了,也很簡單,一般都是free的!ts_chenchao(站內聯系TA)用ps剪切關鍵部位,同時改變背景和顏色,反正要和原來有所差別t_ameng(站內聯系TA)Originally posted by ts_chenchao at 2011-07-02 17:46:51:
需要寫個中文綜述
需要引用諸多SCI論文中的圖,
㈢ 有沒有人遇到SCI版權同意系統進不去的情況
很正常,同一時間進的人多了網崩了,刷新重進就行。
㈣ SCI 論文版權屬於通訊作者還是第一作者,還是共同享有
1、關於SCI論文的自法定負責人也即你所說的版權的負責人。一般情況下,SCI論文的通訊作者對這篇論文負有責任,包括學術責任和法律責任。因而,通訊作者也是論文的主要受益人之一。也可以這么說,論文的第一作者是這項科研成果的主要貢獻者。
2、而論文的通訊作者是這項成果的責任者和受益人。在這種情況下,要是這項研究成果涉及到專利,那麼這個專利是屬於通訊作者或者單位。因為,通訊作者一般指整個課題的負責人,承擔課題的經費,設計,文章的書寫等。他也是文章和研究材料的聯系人。最重要的是,他擔負著文章可靠性的責任。
3、第一作者一般是本文工作中貢獻最大的研究人員。此作者不僅有最多和最重要的圖表 (即體力上的貢獻),也是文章初稿的撰寫人(即對本文的智力貢獻)。
㈤ SCI 論文版權屬於誰
1、關於SCI論文的法來定負責人也即你所說源的版權的負責人。一般情況下,
SCI論文的通訊作者對這篇論文負有責任,包括學術責任和法律責任。因而,通訊作者也是論文的主要受益人之一。也可以這么說,論文的第一作者是這項科研成果的主要貢獻者。
2、而論文的通訊作者是這項成果的責任者和受益人。在這種情況下,要是這項研究成果涉及到專利,那麼這個專利是屬於通訊作者或者單位。因為,通訊作者一般指整個課題的負責人,承擔課題的經費,設計,文章的書寫等。他也是文章和研究材料的聯系人。最重要的是,他擔負著文章可靠性的責任。
3、第一作者一般是本文工作中貢獻最大的研究人員。此作者不僅有最多和最重要的圖表
(即體力上的貢獻),也是文章初稿的撰寫人(即對本文的智力貢獻)。
㈥ 怎麼在sci論文里把軟體著作權引用進去
一般不推薦引用網站。因為沒經過同行評審。
㈦ 請教 如何簽SCI論文版權轉移書
學校沒有參考題目嗎?
㈧ SCI 論文版權屬於誰
1、關於SCI論文的法定負責人也即你所說的版權的負責人。一般情況下,專SCI論文的通訊作者對這屬篇論文負有責任,包括學術責任和法律責任。因而,通訊作者也是論文的主要受益人之一。也可以這么說,論文的第一作者是這項科研成果的主要貢獻者。
2、而論文的通訊作者是這項成果的責任者和受益人。在這種情況下,要是這項研究成果涉及到專利,那麼這個專利是屬於通訊作者或者單位。因為,通訊作者一般指整個課題的負責人,承擔課題的經費,設計,文章的書寫等。他也是文章和研究材料的聯系人。最重要的是,他擔負著文章可靠性的責任。
3、第一作者一般是本文工作中貢獻最大的研究人員。此作者不僅有最多和最重要的圖表 (即體力上的貢獻),也是文章初稿的撰寫人(即對本文的智力貢獻)。
㈨ sci 簽署版權裡面 position 是什麼意思
position
[英][pəˈzɪʃn][美][pəˈzɪʃən]
n.位置,方位; 地位,職位; 態度; 狀態;
vt.安置; 把…放在適當位置; 給…定位; 駐扎軍隊;
第三人稱單數:positions過去分詞:positioned復數:positions現在進行時:positioning過去式:positioned
例句:
1.
Irani recently lost his board seat and chair position.
伊拉尼最近也失去了董事席位和董事長職位。
2.
We have a unique position in this instry.
而我們在這個行業擁有獨特的定位。
㈩ 什麼是EI/SCI/收錄/檢索/出版商/全文收錄
會議組織者:可能是某個學校;也可能是某個組織;他們為學術/經濟利益舉辦會議,從科研工作者處收文章,收注冊費;然後將論文集扔給出版商;
出版商:具備一定聲望,比如Elsevier/IEEE/Springer,他們旗下有一些會議論文的項目,比如Elsevier的Procedia(新推出的),IEEE的Conference Program,Springer的Lecture Notes系列;這些會議項目的共同特點是:1.拿論文的版權;2.向會議組織者收取出版費用(比如每100篇多少錢);3.會把論文放在自己的資料庫裡面,比如ScienceDirect,IEEExplorer等等;
收錄:比如我建立起來了一個資料庫叫 RabbitPaper,我可以自己抓取一些公開的數據,比如IEEExplorer / Lecture Notes上面能找到的所有關於Rabbit的文章,我把所有的題目+摘要+參考文獻,全扣下來放在我的資料庫裡面,那麼我可以宣傳說:我這個Rabbit資料庫裡面收錄了重要關於Rabbit的文獻;我不持有IEEExplorer / Lecture Notes的全文內容,只是抓取了公開的信息而已;
檢索:「檢索」本身的意思是「在某個資料庫裡面發現某種內容」;檢索工具有很多,Google/Google Scholar/Scirus/ScienceDirect/IEEExplorer/ISI這些都是檢索工具;
1. 檢索工具可能能幫你拿到論文的全文(比如Elsevier的Procedia的全文就是免費公開的,很方便下載);
2. 也可能不能幫你拿到全文(比如IEEExplorer是收費的,LNCS也是收費的),需要有許可權才能下載全文;
SCI到底是什麼: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ISI(Institute Scientific Information)做的資料庫,其特點為:
1.SCI不是出版商,只是資料庫,不是具體某篇文章內容版權的擁有者;所以在SCI裡面,能看到只是題目+摘要+參考文獻;
2.SCI自己有一個自己確定的期刊列表,SCI只是從出版商處抓取某些期刊的 論文裡面的信息(題目/作者/摘要/參考文獻),然後可能添加一些自己的信息,比如分類號一類的東西;
3.SCI的內容不是原始文獻全文,賣點是每年推出JCR,裡面給出影響因子。
4.「SCI全文收錄」這個短語就是扯淡。。。因為SCI裡面哪有全文啊。
EI到底是什麼: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nc.,現在隸屬於Elsevier旗下;大家常說的EI Compendex 收錄論文的題錄、摘要,並加個主題詞、分類號什麼的。
1.EI只是從 出版商處抓取某些期刊的論文裡面的 信息(題目/作者/摘要/參考文獻)。
2.「SCI全文收錄」這個短語就是扯淡。。。因為SCI裡面哪有全文啊。
那EI-SCI-收錄-檢索-出版商-會議組織者幾個概念之間到底什麼關系?
大致流程是這樣的,
1.會議組織者決定舉辦一個會議,並打算將論文集出版,他們會聯系出版商,比如IEEE/ Springer/ Elsevier,報出自己要接受的文章篇數和會議主題;
2. 出版商給他們一個報價,每篇文章多少錢;兩者敲定,簽訂合同;
3. 作者發現這個會議,寫作;投稿並被接受;交了注冊費;提交了最終稿;
4. 會議組織者和出版商把最終稿整理成論文集;會議組織者和交易結束;
5.組織者把論文集扔給作者/開會;出版商(IEEE/ Springer/ Elsevier)更新自己的資料庫,把文章放在IEEExplorer /Lecture Notes/ ScienceDirect裡面;這時候大家就能從出版商的資料庫裡面找到這些新發出的文章;
6. 其他資料庫自己(比如EI, EBSCOhost等等) 抓取 出版商資料庫裡面的文章,比如EngineeringVillage (EI)在IEEExplorer抓取文章的內容;這時候作者的文章就能在EI裡面查到了;
7. 第5步/第6步/第7步,當然不能同時進行,所以在會議召開的時候,文章可能在出版商的資料庫裡面都查不到;過一段時間能查到了;再過一段時間被其他資料庫(比如EI, EBSCOhost等等)抓取了,這時這時候就是所謂的「文章被某些資料庫」收錄。
誰最後拿到了作者的注冊費??拿到了錢?
通過前面的分析,
1.最賺的還是洋人:比如,IEEE既豐富了自己的資料庫(免費拿到了那麼多新的論文),增強了自己聲望,又收取了會議組織者出版費用,又能打包把自己的資料庫賣給世界各地的高校;這真是一本萬利的生意;
2.會議組織者:雖然給了出版商一些錢,但他們還能在每篇文章上面賺至少1500塊錢。所以大家就知道為什麼近幾年在國內辦會議的不是高校;而是一些注冊在香港/新加坡的「研究協會」。他們的任務就是聯系出版商,然後組織會議;每次會議如果能拿到400篇文章的注冊費,那麼就是大約是400×1500=600000的收入;每年辦10次會議,夠賺了;
3.學校的組織者:他們賺了「名聲」,也可能是會議組織者中的一員,分到了一些錢;
最虧的是誰呢?
1.作者個人:做了研究,出了成果,還要交注冊費+把文章送給洋人;
2.協助組織會議的學校的同學們:他們跑前跑後,為了某個學術會議白幹活兒;最後一分錢拿不到;
3.我們國家/納稅人:其實這個流程就相當於把科研經費/學校的補助變相的扔給了"洋人"和「會議組織者」;即便您不寫論文,您納的稅,最後都有一部分這樣白白的交給了洋人;
所以解決這個方法其實挺簡單的,
1.國家改評價科研工作者的政策;
2.如果1不行,科研工作者只要拚命鑽空子好了,只到引起國家的注意;
資料來源:http://blog.sina.com.cn/u/192383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