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物權法上,登記對抗主義有哪些情形
物權法上,登記對抗主義的情形正在建造的船舶、航空器抵押的情形。船舶、航空器未專經登記,屬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二十四條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第一百八十八條以本法第一百八十條第一款第四項、第六項規定的財產或者第五項規定的正在建造的船舶、航空器抵押的,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1)物權登記對抗誰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八十條債務人或者第三人有權處分的下列財產可以抵押:
(一)建築物和其他土地附著物;
(二)建設用地使用權;
(三)以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經營權;
(四)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品;
(五)正在建造的建築物、船舶、航空器;
(六)交通運輸工具;
(七)法律、行政法規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財產。
抵押人可以將前款所列財產一並抵押。
⑵ 《物權法》第一百八十七和一百八十八條 關於登記對抗和登記生效的問題
這個要分動產和不動產的,動產抵押權一般不是以登記為生效要件;不動產抵押權一般是以登記為生效要件。
以上意見,僅供參考。
⑶ 登記對抗的物權以及登記生效的物權有哪些
不動產物權公示方式是登記。登記效力有兩種立法例。一個是登記對抗主義,一個是登記生效(要見)主義。 登記對抗主義的有,地役權、動產抵押權。登記生效主義,有建築物所有權、建設用地使用權、不動產抵押權。
⑷ 《物權法》房屋設立抵押,抵押權是登記對抗,還是登記生效謝謝……
關於抵押權登記的效力,我國對於不動產抵押權和權利抵押權採取登記生效回主義,對答於動產抵押權採取登記對抗主義。登記生效主義,是指抵押權的設定,以登記為發生效力的要件,換言之,未經登記,抵押權不僅不能對抗第三人,而且在抵押當事人之間也無約束力,亦即抵押權根本不能成立。
⑸ 物權中的登記對抗和登記生效究竟怎麼區分
登記對抗主義就是說不登記物權也成立不過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
登記生效主義又叫登記要件主義,是指不登記物權不成立
⑹ 關於物權的登記對抗主義
可以基於買賣合同。在登記生效主義下協助登記是主給付義務。在登記對抗主義下協助登記可作為從給付義務,這種義務基於誠實信用原則產生。
⑺ 民法中的登記生效的物權能否對抗善意第三人。
比如,甲買了抄一套別墅讓他的襲情人乙居住,為了防止被老婆發現,所以將房子登記在乙的名下,但是購買房屋的所有費用都是由甲支付的,這里,甲才是真正的房屋所有權人。幾年後,甲、乙因為房產所有權問題產生了矛盾,並且甲未進行異議登記,在甲向法院請求確認物權之前,乙將房屋賣給了丙,丙即為善意的第三人,甲是不能要求丙返還房屋的,因為登記是一種公示,公示即產生公信力,即使乙不是真正的所有權人。但是如果甲事先進行了異議登記,那麼就不存在善意的第三人了,甲可以要求丙返還房屋,因為異議登記,通俗講就是告訴第三人,這個房產的物權歸屬目前存在爭議,降低了登記的公信力。
⑻ 不動產物權變動中的登記對抗模式是什麼意思
不動產物權變來動中的登記對源抗模式是什麼意思?登記對抗和登記要件的區別是什麼?
簡單說就是登記對抗就是在財產轉讓合同有效基礎上,財產權轉移了,但不登記該財產轉移事實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而登記要件只要不登記財產權壓根不發生轉移。一般動產買賣使用等級對抗,而不動產買賣適用登記要件主義。
那在登記對抗模式中如果第三人的行為合法,那不動產怎麼處理?誰應該負賠償或者連帶責任?
如果合法,當然不動產就合法轉移給善意第三人,此時由原出賣人向原買受人承擔違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