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某雜志編輯想刊登魯迅的一篇文章,但想到前陣子其子周海嬰與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官司糾紛,不敢貿然行動。那
不需要。中國著作權法的規定的保護期限是作者死後50年。魯迅逝世於1936年,早已過了保護期。其作品已成為公共資源。
周海嬰與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糾紛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事情。其時還在保護期內。
當然這個保護期僅僅只的是作者及繼承人獲得財產收益的期限。其他權利,比如說作品完整權,署名權等是永遠保護的
② 為什麼周海嬰作為魯迅的兒子,沒有從文,反而成了科技工作者
想必魯迅先生都是眾所周知的,他的一生給眾人留下了深刻的影響。魯迅先生是我國近代史上的主要人物,給世人們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起初的時候他是學醫學的,後來他看我國的人們不僅僅是身體上出現了問題,在精神上他們也也已經開始麻木了,所以他想要拯救人們,便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棄醫從文。
因為他特別迷戀科研,最後成為無線電專業的專家,更是做到了國家副部級幹部位置,可以看得出來他的成就也是很突出的。他之所以不像魯迅一樣選擇從文,是每個人的出發的和想法都是不一樣的,其中也有興趣愛好的驅使,而且各自的年代裡的思想是不同的,但是不管他們的選擇是怎樣的,他們都為國家作出了偉大的貢獻,這也是值得敬畏的。
③ 請問誰有作家周海嬰個人簡介的詳細資料謝謝.
周海嬰簡介
周海嬰出生於1929年9月。在他將出世時,許廣平一度出現難產的跡象。當醫生為此徵求魯迅意見是留大人還是留孩子時,魯迅不假思索地說:「留大人。」結果母子平安。
也許魯迅認為這孩子是意外的收獲,為了孩子的堅強,他對新生命傾注了異乎尋常的愛。海嬰這個名字,魯迅取自上海出生的嬰兒這一意思。他對海嬰的教育完全按照他於1919年寫的《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的思想來實行,盡量創造機會讓海嬰自由地成長,希望海嬰成為一個「敢說、敢笑、敢罵、敢打」的人。
魯迅病重、逝世的那一年,周海嬰年僅7歲。坎坷的經歷、特殊的家庭背景,使他待人處事格外小心謹慎。他回憶在北大物理系讀書時,同學可以打橋牌、跳交誼舞,他出於好奇,偶爾走去觀看,就有人在背後指指點點,說什麼「魯迅的兒子不好好讀書,只知道打牌跳舞」。
周海嬰承認,對名與利想得不多,看得很淡,只想做一個實實在在的普通人。小時候,父母就教導他不能以名人的孩子自居。周海嬰夫人馬新雲回憶說,1945年她家搬到上海霞飛坊62號,與住在64號的周海嬰是鄰居。弄堂里的孩子們常在一起玩耍,大家並不在意周海嬰是魯迅的兒子,周海嬰也從不刻意去擺架子,孩子們彼此平等、感情融洽。
④ 周海嬰周海嬰
周海嬰(1929年—2011年)魯迅和許廣平僅有的1個兒子,1952至1960年在北京大學物理系學習無線電專業。1960年起在國家廣電總局工作。原國家廣電總局副部級幹部,無線電專家,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另任上海魯迅文化發展中心理事長,中國魯迅研究會名譽會長,北京魯迅紀念館、紹興魯迅紀念館、廈門魯迅紀念館名譽館長,北京魯迅中學、紹興魯迅中學名譽校長,中國魯迅研究室、上海魯迅紀念館顧問,中國無線電運動協會(CRSA)顧問等。2011年4月7日凌晨在北京逝世,遺體告別儀式於4月11日舉行。
⑤ 周海嬰的介紹
周海嬰(1929年9月27日—2011年4月7日),周樹人(魯迅)和許廣平僅有的1個兒子,1952至1960年在北京大學物理系學習無線電專業。1960年起在國家廣電總局工作。原國家廣電總局副部級幹部,無線電專家,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另任上海魯迅文化發展中心理事長,中國魯迅研究會名譽會長,北京魯迅紀念館、紹興魯迅紀念館、廈門魯迅紀念館名譽館長,北京魯迅中學、紹興魯迅中學名譽校長,中國魯迅研究室、上海魯迅紀念館顧問,中國無線電運動協會(CRSA)顧問等。2011年4月7日凌晨在北京逝世,遺體告別儀式於4月11日舉行。
⑥ 周海嬰他為魯迅的兒子但他為什麼沒有被當時的報社報道
當時主要是周海英還比較小,所以說媒體各方面都對他有一種保護,並沒有大肆宣傳。
⑦ 周海嬰是誰
是魯迅和許廣平的兒子
⑧ 魯迅與我七十年的著作權糾紛
案情回放
2001年4月,案外人南海出版公司通過與原告周海嬰簽訂圖書出版合同獲得《魯迅與我七十年》一書的專有出版權。合同第三條約定在合同有效期內未經雙方同意,任何一方不得將第一條約定的權利許可第三方使用,如有違約,另一方有權要求經濟賠償並終止合同。2001年10月18日,南海出版公司同意被告某報連載《魯迅與我七十年》一書。該報社自2001年10月30日至 2002年 2月 8日,分28期轉載了《魯迅與我七十年》一書的部分內容。在此期間,周海嬰曾向該報編輯部索要個別期報紙,並向其提供正誤表。2002年3月 10日周海嬰向該報編輯部去函詢問稿酬事宜,但始終未收到稿酬。後周海嬰以該報未經其許可刊載《魯迅與我七十年》,侵犯其享有的修改權、發行權為由,訴至法院。
判決結果
法院經審理認為,使用他人作品應當同著作權人訂立許可使用合同。周海嬰作為《魯迅與我七十年》一書的著作權人,在與南海出版公司簽定的出版合同中,嚴格限定了南海出版公司許可第三人使用作品的權利,故在未徵得周海嬰同意的情況下,南海出版公司無權擅自許可該報連載周海嬰的作品。該報僅獲得南海出版公司的同意,但未得到周海嬰的許可即轉載了周海嬰的作品。周海嬰書信的內容雖未明確反對該報社連載其作品,但從周海嬰向該報收集連載報紙、寄。正誤表、詢問稿酬等情況,不能得出其對該報的連載行為表示同意的結論。該報連載《魯迅與我七十年》一書的行為事先沒有取得周海嬰的許可,事後亦未獲得周海嬰的同意,其行為侵犯了周海嬰的著作權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法院依據著作權法判決被告向原告周海嬰公開賠禮道歉,賠償原告周海嬰經濟損失人民幣22萬元。
⑨ 周海嬰作為魯迅的兒子,為何不從文反倒成了科技工作者
有哪條法律條文規定魯迅的兒子一定要成為一個文人,不能從事其他的工作。這實在是太教條了,屬於一種本位主義的思想。魯迅是民國時期一位著名的文學家,很多的作品都反映了當時那個腐朽的社會,揭露社會黑暗的一面。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他很多作品都成為了經典之作,他的愛國主義情懷也讓他成為一代偉人,但是魯迅在教育方面不是一個很教條的人,他從來不約束他自己的兒子學習什麼內容。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他想讓他自己的兒子以後做他想做的事情,不是生活在父親的陰影之下。
周海嬰從小對科學就非常的感興趣。這和她的父親要走的道路大相逕庭。一個學文,一個學理,但是魯迅從來沒有不是阻止他的行為,魯迅的堅決的支持他的兒子走自己的道路。周海嬰能有這樣的父親太幸運了
⑩ 魯迅寫關於周海嬰的故事
在上海出生的嬰兒,取名「海嬰」。周海嬰是魯迅一家的奇跡,一次是避孕失敗,一次是難產倖存。兩次奇跡都似乎見證了周海嬰是珍貴的,以後需要加倍呵護,特別是魯迅老年得子,他對周海嬰更是關懷備至,有時還有一些顯擺的意思。只要家中來了客人,海嬰就算睡著了,也會被魯迅抱出來,供朋友們欣賞贊美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