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任何情況下土地使用權都歸國家所有,有無依據
古代的依據:《詩復經·小雅·制北山》中寫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說明天下土地都是統治者的。
現今的國際法:國家享有領土完整權。
國內法也有依據:中國境內的土地歸國家和集體所有,但是國家有需要的可以徵收徵用集體土地。
⑵ 支配權和所有權的關系。謝謝。
您好:(一)1.支配權是指權利人能夠直接支配其標的,而具有排他性的權利2.支配權作用有兩方1.所有權是所有人依法對自己財產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它是一種財產權,所以又稱財產所有權。所有權是物權中最重要也最完全的一種權利,具有絕對性、排他性、永續性三個特徵,具體內容包括佔有、使用、收益、處置等四項權利。產權和所有權的區別是:產權是一個較大的概念,產權包括所有權。房地產所有權只是房地產產權中主要的一種。2.所有權包括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所有權是一種最充分的權利,是一種絕對的權利3.私有產權:你擁有一棟房屋,你可以自己使用;可以出租給別人,收取房租;也可以轉手賣給他人。這就是你對這棟房屋的所有權。
公有制分兩種,一種是集體所有。如以村為單位的集體所有等。村集體擁有一塊地,可以出租收租金也可以轉讓,收益歸村集體所有。
另一種是所有權人寬泛到極致的全民所有制,如國有企業、國有土地等都屬全國人民共同所有。包括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都是人民共有。全民所有的國有資保值增值後應向全體所有權人分紅利,體現出所有權人的收益權。國有土地出讓收益也是全國人民共有,應該從政府財政中分離出來,並向土地的所有權人全體人民分紅。 這是從網路里找到的。很高興為您解答這個問題。不明事宜可以追問。
⑶ 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屬於什麼性質
您好!先說土地所有權
土地所有權是國家或農民集體依法對歸其所有的土地所享有的具有支配性和絕對性的權利。 一般來說,土地所有權屬於財產所有權的范疇。但是土地所有權相對於一般財產所有權而言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現在:
1、主體的特定性
2、交易的禁止性
3、權屬的穩定性
4、權能的分離性
土地所有權內容包括對土地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四項權能,同時對土地所有者及其代錶行使權利有三條重要的限制:
1、土地所有者及其代錶行使權利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義務
2、土地所有者及其代表不得違反其與土地使用者簽訂的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或者土地承包合同中約定的義務
3、土地所有權禁止交易
我國土地管理法規定:城市市區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農村和城郊的土地,除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外,屬於農民集體所有;宅基地、自留山,屬於農民集體所有。
下面說說土地使用權
土地使用權,是指單位或者個人依法或依約定,對國有土地或集體土地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和有限處分的權利。
國有土地使用權是指國有土地的使用人依法利用土地並取得收益的權利。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取得方式有劃撥、出讓、出租、入股等。有償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出租、抵押和繼承。劃撥土地使用權在補辦出讓手續、補繳或抵交土地使用權出讓金之後,才可以轉讓、出租、抵押。
農民集體土地使用權是指農民集體土地的使用人依法利用土地並取得收益的權利。農民集體土地使用權可分為農用土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和建設用地使用權。農用地使用權是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或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和個人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的土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是指農村村民住宅用地的使用權。建設用地使用權是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興辦鄉(鎮)企業和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建設用地的使用權。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規定,農用地使用權通過發包方與承包方訂立承包合同取得。宅基地使用權和建設用地使用權通過土地使用者申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取得。
其實上面的都是法規,不見得能看明白,說白了,土地所有權是國家和集體的,個人沒有所有權。你可以通過合法手段取得使用這塊土地幾十年的使用權(住宅是70年),然後可以種地、蓋樓、或賣掉。
望採納,謝謝
⑷ 國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權歸誰所有
國有土地是指由國家享有土地所有權的那一部分土地。國家是國有土地唯一和統回一的所有答者。唯一性和統一性是我國一切國家財產所有權主體的基本法律特徵。國家所有土地主體的唯一性決定了除了國家以外,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能成為國有土地的所有者。國有土地可以依法確定給單位和個人使用,但無論是何種性質的使用,都不能改變國有土地的所有權性質。國家所有土地主體的統一性,要求只有國家才能行使國家土地的所有權,其他任何單位非經國家授權或批准,不能行使國家土地所有權中的任何權能。
根據法律和我國現行的政權體制,中央人民政府即國務院是國家所有土地的唯一代表。《土地管理法》第2條規定:「國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權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國務院代表國家依法行使國有土地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在具體形式上,可以由國務院直接行使,也可以委託地方人民政府或國有公司行使。
在法律上明確國務院是國有土地所有權代表,一是表明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不是國有土地所有權代表,只能根據國務院的授權處置國有土地;二是明確國有土地的收益權歸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有權決定國有土地收益的分配辦法;三是賦予中央人民政府對國有土地資產的經營管理職能。
⑸ 土地使用權屬不屬於用益物權他到底和土地承包經營權有什麼關系請詳細說說,謝謝!
土地使用權屬於用益物權,土地使用權的使用必須符合益物權的規定。
土地使用權是中國土地使用制度在法律上的體現,國有土地使用權是指國有土地的使用人依法利用土地並取得收益的權利,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取得方式有劃撥、出讓、出租、入股等。
用益物權作為物權之一種,著眼於財產的使用價值。在現代民法上,各國物權法貫徹效益原則,已經逐漸放棄了傳統民法注重對物的實際支配、財產歸屬的做法,轉而注重財產價值形態的支配和利用。
這種立法趨勢反映到理論研究上即是學者越來越注重對用益物權的研究,然而,對用益物權的法律性質則有不同的闡述。
(5)國有土地使用權屬於支配權嗎擴展閱讀:
從各國物權法的規定來看,由於各國的國情不同,因而物權法規定的用益物權的種類亦不盡相同。
在羅馬法中,用益物權包括役權、永佃權、地上權。其中役權分為地役權和人役權,人役權又包括用益權、使用權、居住權和奴畜使用權;《法國民法典》規定了用益權、使用權和居住權、地役權。
這種規定沿襲了羅馬法中的用益物權的分類,即把役權分為人役權和地役權,前三種用益物權都屬於人役權的范圍;《德國民法典》規定的用益物權包括:地上權、先買權、土地負擔、役權。其中役權包括地役權、用益權和人的限制役權;
《日本民法典》規定了地上權、永佃權和地役權三種用益物權;《瑞士民法典》只規定了役權及土地負擔,役權的具體種類包括地役權、用益權、居住權、建築權、對泉水的權利。
從這些規定中,我們可以得出兩點認識:一是用益物權大多是以土地為標的的不動產物權,二是地役權、地上權、用益權是用益物權的最基本形態。
⑹ 土地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一定要登記確認嗎
土地所有權是否抄要經過登記確認襲,要看土地是屬於國家所有權還是屬於集體所有。國家所有的土地的所有權,是由法律明文規定的,不需要登記、頒發土地證書。《物權法》第9條第2款對此作了明確規定:依法屬於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所有權可以不登記。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所有權。
土地使用權是否要經過確認,要看使用的是國有土地還是集體土地以及使用的內容。單位和個人依法使用國有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使用權;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用於非農業建設的,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建設用地使用權。
⑺ 國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權歸誰行使
在我國所有土地的所有權都是歸國家所有,公民只有使用權,所以國家要佔用土地時只是給地上建築物的賠償款,土地是國家的,所以不能買賣,只能使用。
⑻ 國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權由誰代錶行使
國有土地所有權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全民所有,即國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權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對土地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國家依法實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但是,國家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的除外。
(8)國有土地使用權屬於支配權嗎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二十條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行分級審批。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報國務院批准。
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口在一百萬以上的城市以及國務院指定的城市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經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後,報國務院批准。本條第二款、第三款規定以外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逐級上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其中,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可以由省級人民政府授權的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
⑼ 土地使用和支配權歸誰
你家包括那家人家都只有該耕地的使用權,沒有所有權,集體土地的所有權歸集體所有,將來徵收土地補償也是給村集體的,一般作為發展村集體經濟專款專用,不是全部發放到村民手上的,給到個人的一般是青苗補償等對地上附著物的補償。
那戶人家相當於土地辦承包權轉讓給你們而已,你們可以按照承包合同約定對土地進行使用進行耕作種植等,也可以依法再流轉承包使用權,但是不享有土地所有權。而且不能將農用地用作建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