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孩子的物權敏感期千萬別忽視,哪4招幫你度過這個階段
如果孩子有明顯的恐慌害怕,父母要做的是先從孩子的角度體會他的感受:既想要玩具,又害怕上前。這個時候如果孩子沒有及時得到父母的支持和保護,他可能會在以後的類似場合產生恐慌。有的孩子看到其它小朋友靠近就害怕,甚至還有的孩子看到其它小朋友過來就趕緊把自己手裡的玩具扔了。有些父母不僅不支持和理解孩子,反而焦急地催促孩子自己去把玩具要回來。因為他們擔心孩子要是不鍛煉這種勇氣和膽量,他以後就會是個"懦弱的"、被別人"欺負"的孩子。孩子的物權敏感期千萬別忽視!
03 幫助孩子建立規則
物權敏感期,也是家長建立規則的最好時期,要幫助孩子們明確物權的歸屬,懂得先徵得玩具的主人同意才能玩,捍衛自己物權的同時,也尊重他人的物權,培養他們的正確意識。
04 培養愛分享的家庭氛圍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的身教遠勝於言傳,因此家長的示範作用很重要。與其喋喋不休的說教,不如父母先做給孩子看。
如果非常熟,關系非常好,我可能會在照顧自家娃的同時,也幫助對方的孩子用語言詢問或者找玩具來交換,甚至會用其它玩具轉移注意力,或者找一個兩個孩子可以一起玩的,比如泡泡機之類的。當然如果是關系一般的臉熟之人,我還是會做好自己的這部分。
如果對方能主動出來和自己孩子溝通就非常好,如果對方沒有反應,我還是會直接和對方說。 如果是兩個孩子的家庭,兄弟姐妹之間搶玩具,同樣需要尊重每個孩子的物權意識。
❷ 敏感期是什麼
特定能力和行為發展的最佳時期在這一時期個體對形成這些能力和行為的環境影響特別敏感
❸ 寶寶護食不讓別人碰,如何度過孩子的「物權意識敏感期」
寶寶總“護食”,家長很擔憂
你見過小貓咪護食的樣子嗎?即使是一隻孱弱的小貓咪,當面對有可能奪走它食物的人或者動物,它都會亮出自己的爪牙,發出威脅的聲音來宣布自己對食物的主權。
年幼的孩子也是一樣,最近在網上看到的一段視頻就是如此,一個在餐廳里吃飯的孩子,每當看到別人企圖夾走自己面前的菜的時候,都會邊哭邊阻止對方的動作,似乎在他眼裡看在,飯桌上的這道菜就是一塊“不容侵犯的聖地”,明明這么大一盤菜,他自己根本吃不完。
❹ 什麼是敏感期。求大神指導
這個東西上次去聽寶寶的課的時候有講到這一點,也是說6歲以前培養寶寶比較好,那個老師講的,具體也不太清楚...........
❺ 自我意識敏感期和物權敏感期有什麼區別
自我意識是自我意識是對自己身心活動的覺察,即自己對自己的認識內。具體包括認識自容己的生理狀況、心理特徵以及自己與他人的關系。自我意識的結構是由自我認知、自我體驗和自我調節(或自我控制)三個子系統構成。它有三個敏感期:(1.5—3歲)(5-6)(青春期)
而您說的物權大概是孩子開始區分:「你的,我的 」這樣一個時期在心理學中並未有明確的概念也提出,二歲左右大概是這樣一個時期孩子比較在意我的和你的區分,在意自己的東西劃清界限。其實是孩子自我意識覺醒的一個特徵在嬰兒期的特殊表現。
❻ 在寶寶物權意識敏感期,家長應注意的問題都有哪些
隨著兒童的成長,他們將逐漸進入一個時期,即物權意識的敏感時期。在這個期間里,孩子們對自己的東西有著堅定的看法,他們認為自己的東西不能給別人。那麼,在這個兒童物權意識的敏感時期,我們應該關注什麼樣的問題呢?現在,讓我們注意一下吧。
當你的孩子表現特別明顯時,不要對他太認真。當你的孩子表現特別明顯時,不要對他太認真,也就是當其他孩子和他們自己的孩子分享玩具時,提醒他:小夥伴給你玩具玩,你開心嗎?當他點頭時,告訴他你給別人玩具,他們也很高興。你可以停在這里。不要馬上強迫孩子重復幾次後,讓他試著把玩具分發給其他孩子。通過實踐,他知道這些玩具是屬於他的。他會在和其他人一起玩耍後把它們拿回來,並和其他人分享每個人都很開心,所以他願意慢慢地分享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