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麼知道一本小說的版權歸誰
你這個版權說得有些籠統,任何一本書寫出來,只要不是抄襲的,就具有著作權,著作權只要沒有轉讓,就始終都是作者的。有了著作權之後才涉及到與出版社簽訂合同出版書籍的問題,出版權是作品的傳播者(對於書籍而言,當然一般都是出版社了)所享有的權利。在書籍出版後,作者仍享有著作權,而專有出版權是歸出版社的。但是出版社享有的這個權利是受作者和它簽訂的合同的期限約束的,只要約定的時間一過,作者就可以和其他出版社重新簽訂出版合同。
㈡ 著作權和版權的區別是什麼
版權與著作權有什麼區別
在我國,版權就是著作權,沒有區別.版權是指文學、藝術、科學作品的作者對其作品享有的權利(包括財產權、人身權).版權的取得有兩種方式:自動取得和登記取得.在中國,按照著作權法規定,作品完成就自動有版權.所謂完成,是相對而言的,只要創作的對象已經滿足法定的作品構成條件,既可作為作品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在學理上,根據性質不同,版權可以分為著作權及鄰接權,簡單來說,著作權是針對原創相關精神產品的人而言的,而鄰接權的概念,是針對表演或者協助傳播作品載體的有關產業的參加者而言的,比如表演者、錄音錄像製品製作者、廣播電視台、出版社等等.
版權是作者在自然法上的財產權(所有權)還是社會作為讓步而由法律授予作者的有限的法定壟斷權(調整權)?對這一問題做出正確回答的前提是確定版權的理念:
版權是為了保護作者的權利而設立還是為了知識的進步和公眾的福祉而確立?當然版權法律同時擁有這兩種功能,但是那一項是它的基本理念呢?當作者權利和公眾的福祉發生矛盾的時候誰是第一位的呢?
版權的主要目的是以知識的進步促進公眾的福祉,為了鼓勵新作品的復制和在公眾中的傳播,版權通過賦予作者復制和分發的專有權以激勵創作者的創作活動.為了促進公眾的福祉的目的,作者的這些權利有很多的限制,這些限制主要是通過合理使用制度體現來.版權調整的權利涉及到三個利益群體——作者、發行者和使用者.版權法作為支持知識進步的基礎既要考慮給與創造者和傳播者報酬也要重視支付這些報酬的使用者的合理的權利.從18世紀早期英國開始制定版權法開始,版權一直是為了試圖平衡創作者(和他們的出版者)的權利與使用者的權利的產物,現在是將來也是.三個利益群體都在使用版權作品,使用的目的不同,作者用來穿作新的作品,發行人在市場上分發作品,消費者在家中、學校和辦公室使用作品,作者進行創造性的使用,發行者進行商業使用,消費者進行可能涉及也可不涉及商業問題的個人使用.對版權資料的創造性使用和私人使用會與發行人和企業主控制商業使用的目的發生沖突,這使得平衡各種
競爭利益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使事情更復雜的是,不同團體的成員在不同的時間會有不同的立場.例如,一個作者會希望可以自由的引用他人的作品,卻不希望別人引用自己的作品而自己得不到補償;一個出版商會希望可以出版他人的一本書的一部分,但卻不願給與別人這種優惠;只有消費者的立場是不變的:他們希望可以自由的使用這些資料.
㈢ 個人出書版權問題怎麼處理
一本書完成的時候,就是你享有著作權的時候,但是我常把這個時候的著作權叫做虛擬著作權,因為這個時候你可以對任何人說,這本書是我寫的,原著者是我,沒有人可以質疑你,但是任何人都可以把你這本書的內容復制,變賣,甚至是改成自己的名字,當作自己的著作物,為什麼?原因很簡單,因為你沒有申請這本書的著作權,在法律上你的這個權力並沒有受到保護,所以我所這是個虛擬的著作權。當然,如果你想從中獲得利益,那麼就可以通過正常的法律途徑首先申請這本書的著作權,當你擁有合法著作權的時候,你就可以聯系出版社,把這本書的出版權轉讓給這個出版社,同時也轉讓了這本書的復制權,發布權,等。但是我要說的是,不過你怎麼轉讓權力,你始終擁有這本書的人格權,包括,姓名的註明權,住的內容的不可更改的權力。
㈣ 關於作者寫了一本書的版權問題
版權是對計算機程序、文學著作、音樂作品、照片、電影等的復制權利的合法所內有權。除非容轉讓給另一方,版權通常被認為是屬於作者的。大多數計算機程序不僅受到版權的保護,還受軟體許可證的保護。版權只保護思想的表達形式,而不保護思想本身。演算法、數學方法、技術或機器的設計均不在版權的保護之列。
㈤ 請問著作權是多少年比如一本書我准備掃描發到網上,第一版是在1982年,這樣做侵權嗎
根據《著作權法》的相關法律規定:1、公民創作的作品,發表權、使用權與獲得專報酬權的保護期為作屬者終生及其死亡後五十年;
2、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的作品,其發表權、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的保護期為五十年。如果作品自創作完成之後五十年內未發表的,不再受著作權法保護。
3、電影、電視、錄像和攝影作品的發表權、使用權與獲得報酬權的保護期為五十年。如果作品創作完成之後五十年內沒有發表,不再受著作權法保護。
縱橫法律網 於家亮律師
㈥ 著作權和出版權是一個概念嗎有什麼區別
版權與著作權有什麼區別
在我國,版權就是著作權,沒有區別。版權是指文學、藝術、科學作品的作者對其作品享有的權利(包括財產權、人身權)。版權的取得有兩種方式:自動取得和登記取得。在中國,按照著作權法規定,作品完成就自動有版權。所謂完成,是相對而言的,只要創作的對象已經滿足法定的作品構成條件,既可作為作品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在學理上,根據性質不同,版權可以分為著作權及鄰接權,簡單來說,著作權是針對原創相關精神產品的人而言的,而鄰接權的概念,是針對表演或者協助傳播作品載體的有關產業的參加者而言的,比如表演者、錄音錄像製品製作者、廣播電視台、出版社等等。
版權是作者在自然法上的財產權(所有權)還是社會作為讓步而由法律授予作者的有限的法定壟斷權(調整權)?對這一問題做出正確回答的前提是確定版權的理念:
版權是為了保護作者的權利而設立還是為了知識的進步和公眾的福祉而確立?當然版權法律同時擁有這兩種功能,但是那一項是它的基本理念呢?當作者權利和公眾的福祉發生矛盾的時候誰是第一位的呢?
版權的主要目的是以知識的進步促進公眾的福祉,為了鼓勵新作品的復制和在公眾中的傳播,版權通過賦予作者復制和分發的專有權以激勵創作者的創作活動。為了促進公眾的福祉的目的,作者的這些權利有很多的限制,這些限制主要是通過合理使用制度體現來。版權調整的權利涉及到三個利益群體——作者、發行者和使用者。版權法作為支持知識進步的基礎既要考慮給與創造者和傳播者報酬也要重視支付這些報酬的使用者的合理的權利。從18世紀早期英國開始制定版權法開始,版權一直是為了試圖平衡創作者(和他們的出版者)的權利與使用者的權利的產物,現在是將來也是。三個利益群體都在使用版權作品,使用的目的不同,作者用來穿作新的作品,發行人在市場上分發作品,消費者在家中、學校和辦公室使用作品,作者進行創造性的使用,發行者進行商業使用,消費者進行可能涉及也可不涉及商業問題的個人使用。對版權資料的創造性使用和私人使用會與發行人和企業主控制商業使用的目的發生沖突,這使得平衡各種
競爭利益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使事情更復雜的是,不同團體的成員在不同的時間會有不同的立場。例如,一個作者會希望可以自由的引用他人的作品,卻不希望別人引用自己的作品而自己得不到補償;一個出版商會希望可以出版他人的一本書的一部分,但卻不願給與別人這種優惠;只有消費者的立場是不變的:他們希望可以自由的使用這些資料。
㈦ 要是寫了一本書,需要在法律上申請著作權,還是版權什麼的嗎怎麼征明
可以向國家版權局申請
㈧ 請問如果一本書是幾個作者寫的,著作權是屬於第一作者,還是屬於全部作者
《著作權法》第十三條 兩人以上合作創作的作品,著作權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沒有參加創作內的人,容不能成為合作作者。
合作作品可以分割使用的,作者對各自創作的部分可以單獨享有著作權,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合作作品整體的著作權。
因此,你說的情況著作權屬於全部作者。
如果涉及修改的話,必須要獲得全部作者的同意才可以。
㈨ 想要出一本書,求問和著作權有關的法律法規
《著作權法》第13條規定:兩人以上合作創作的作品,著作權由合作作者共專同享有.沒有參屬加創作的人
,不能成為合作作者.
《著作權法》第13條第2 款規定:合作作品可以分割使用的,作者對各自創作的部分可以單獨享有著作權,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合作作品整體的著作權。
合作作者之一死亡後,其對合作作品享有的財產權利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的,由其他合作者有。
《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9條規定:合作作品不可以分割使用的,其著作權由各合作作者共同享有,通過協商一致行使;不能協商一致,又無正當理由的,任何一方不得阻止他方行使除轉讓以外的其他權利,但是所得收益應當合理分配給所有合作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