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跪求法律專業人士來分析民事案例!!!具體的法律條規。。。涉及到香港的與內地的法律。。。
這種情況郭女士是不能以自己的名義獲得財產,但可以以五個子女的法定監護人要求繼承富翁張氏的合法遺產,與婁氏平分張氏財產,因為法律對待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是一樣的!
2. 翻譯香港法律案例,大概90頁,需要多少錢
按字數進行計算的,一般英翻中 120元/千字。
3. 香港公司商標侵權
回答如下:
1.就算是香港法律保護的合法公司,在大陸被起訴也有應訴義務,其義務與大陸其他法人實體進行民事訴訟時應履行義務沒有任何不同。
也就是說,根據現行大陸與香港民事訴訟進行的相關司法解釋,香港律政司在大陸法院要求下有協助義務,需要協助送達傳票。如果香港公司不應訴,以缺席判決論。
2.香港公司缺席判決不影響判決書的法律效力,仍然必須履行。考慮到大陸公司同時起訴香港公司與內地經銷商,所以肯定存在責任分配問題。
根據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涉及港澳台也屬於涉外民事訴訟,涉外民事訴訟區別於普通民事訴訟,有較長的答辯期,審限以及執行期限,所以香港公司的履行很可能晚於內地經銷商,執行起來所需時間也較長(因為需要香港司法機關的協助),但是不存在不需履行的可能。
3.判決書仍然具有法律效力,事後的名稱變更不影響變更前的法律責任追究,因為根據現行公司法,即使變更名稱,辦公地點,仍然是原來的經營實體,哪怕分立合並這種情況仍然需要承擔之前主體存在的法律責任。
同時,大陸公司追討的本就是他的商標侵權行為,只要損失已經發生而且追討還在訴訟時效之內,就不以香港公司以後的行為作為轉移,
主要問題是香港公司沒有任何資產的話,執行就比較困難了,香港的破產法比我們寬松,公司破產了就很難追究了。建議可以在起訴書中要求內地經銷商與香港公司承擔連帶責任。
所謂連帶責任,即使香港公司無力履行,大陸經銷商也必須履行全部賠償責任,只享有賠償後再向香港公司追討的權利,這樣對大陸公司是最有利的,因為經銷商資產在內地,執行更容易快捷。
4.如果香港公司不履行判決,股東是否承責不可一概而論。根據現行公司法,如果可以證明公司存在本身就是為了從事非法交易或者根本沒有實際資產(所謂皮包公司),那麼股東就需要承擔全部責任,否則股東以出資為限承責,此時也就是說公司無力承責就破產,股東無額外責任。
股東是哪裡的人並不影響上述判斷標准,只不過如果股東是外國人將產生適用法律以及涉外訴訟的問題。一般而言,如果無法證明香港公司以詐騙為主業,那麼直接起訴股東是不可以的。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繼續就你的提問回答如下:
1、如果有實際證據能夠證明公司就是皮包公司,那麼可以直接將公司以及公司股東列為共同被告。但是必須在起訴書中說明侵權行為出於股東授意,公司並沒有承責能力,甚至設立初衷就是為了詐騙等事實。
如果有證據,起訴不被法官駁回或者要求變更,那麼大陸公司的賠償責任人裡面就包括香港公司的股東了。至於股東如何承擔責任,取決於判決,一般而言會先以香港公司資產清償,無法清償部分才到股東。
2.如果你想由股東全額承擔,方法很簡單,要求股東和香港公司承擔連帶責任。如上所述,連帶責任不問責任人之間如何分配,只要求其中一方有償還能力即可,這樣對原告而言最有利。
但是必須注意的是,追究股東責任其實不是那麼容易的,因為要證明不存在實際經營行為,是皮包公司本來就很難。而且不同於公司,個人財產的清查執行起來會更加困難。
但是如果股東在大陸有財產,那麼會簡單很多,怕他脫逃轉移甚至可以申請查封凍結(僅限於大陸的財產,香港那邊的財產要經過那邊的法律程序,比較復雜)。
PS
國內是可以起訴香港公司的,因為此處是侵權案件,按照我國涉外民事訴訟程序,侵權行為發生地以及侵權結果發生地在中國,國內的法院就有管轄權,此時不用適用原告就被告原則去香港起訴,國內也可以起訴,您可以查下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第九章。只不過審理的許可權一般在中級人民法院,只有少數基層人民法院(例如廣州,深圳)可以審理此類案件。
香港適用英美法系,「揭開法人面紗」理論(即跳過空殼公司直接追究股東責任)是英美法系首先倡導的,最早的案例也發生在英國。所以香港法律遵循英國傳統也是支持的,但是仍然有嚴格的限制而已,限制已經如前述,具體你可以找下香港那邊的案例就知道了。
楊影律師的意見很中肯,起訴大陸的經銷商肯定是最方便的,不過此時必須考慮經銷商的承責能力問題。按照我國《商標法》,大陸公司是可以把經銷商以及香港公司都起訴的,此時雖然比較麻煩,但是責任的承擔和履行比較有保障。當然,如果經銷商財產豐厚,此時只起訴他也是可以的。
但是不能忘記的是,經銷商被起訴一定會把香港公司拉進來的,因為他們才是授權者,他們有義務保障權力的合法性。此時面臨的選擇不過是把香港公司作為共同被告起訴還是作為第三人而已。此時與一開始起訴二者本質區別不大。
以上意見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用。
4. 跪求法律專業人士來分析民事案例!!!具體的法律條規。。。香港的與內地的法律。。。
一 《中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31條 法定繼承適用被繼承人死亡時經常居住地法律,但不動產法定繼承,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被告如在香港法院被起訴時,應在收到傳票時應及時提出管轄權異議,盡量避免在香港審判。)
36條 不動產物權,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
37條 當事人可以協議選擇動產物權適用的法律,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法律事實發生時動產所在地法律。
39條 有價證券,適用有價證券權利實現地法律或與該有價證券有最密切聯系地法律。
二 《婚姻法》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
綜上:1 .郭氏為非法同居關系,除二人在同居期間置辦的財產外無張某遺產繼承權。
2 .五個兒女與婁氏共同繼承張某遺產。
5. 香港地區近40年內發生過的各類刑事案件發生主要有哪些
因為香港最近40年發生的各類案件特別的多,你可以看一些香港電視劇就可以了解到
6. 求東西方電影版權互賣的例子
日本的《咒怨》,英文名The Grudge
日本的《午夜凶鈴》,英文名The Ring
韓國的《觸不到的戀人》,英文名The Lake House
雛菊 和 死亡筆記 版權也被收購 即將翻拍
7. 有沒有香港公司的商號與內地商標同名侵權的案例多謝!
一紙判決決定企業命運
2002年12月,北京二中法院依法審理了一起新類型的「傍名牌」案件。此案涉及的商品,不是汽車這樣的高消費產品,而是百姓家庭使用的再普通不過的壓力鍋。
原告蘇泊爾集團有限公司和浙江蘇泊爾炊具股份有限公司是專營生產壓力鍋及鋁製品的企業。「蘇泊爾」是原告經過多年經營創建的一個「品牌」。然而,被告寧海縣搪鋁製品廠生產、銷售的「HOSDEN」牌壓力鍋,在內外包裝、使用說明書、提示標簽和鍋蓋上,均突出使用「蘇泊爾」文字,足以構成與原告商標的混淆,造成消費者的誤認。
「我們的壓力鍋使用的『HOSDEN』商標是經過蘇泊爾集團(香港)有限公司合法授權的,我們在產品包裝上如實標注了被許可人的名稱、商品產地和商標許可的來源,正是盡到了我們對消費者的誠信義務,我們沒有侵權!」被告在法庭上振振有詞。
這起案件不僅反映了我國商標制度和商號制度銜接上的漏洞,被告的抗辯也向法庭提出了一個悖論:歷盡艱辛耗費幾年甚至數十載創下的「品牌」,轉瞬之間就被「李鬼」盜用,可「李鬼」還披著看似合法的外衣。
在現有立法中沒有明確的條文予以規范的情況下,如何才能有效維護民族品牌的利益,用法律的手段剝掉「假悟空」身上的「袈裟」?
合法與侵權,誠信與欺騙,成為了擺在北京二中法院法官面前的一道難題。
經過認真審理,合議庭認為被告的行為客觀上造成了消費者對 被告產品上突出使用的「蘇泊爾」文字的關注,易使相關消費者誤認為「蘇泊爾集團(香港)有限公司」為原告的關聯企業,該產品系原告製造或經原告授權製造。被告的行為旨在借用「蘇泊爾集團(香港)有限公司」中「蘇泊爾」之名「搭便車」,其利用原告「蘇泊爾」品牌聲譽的主觀故意十分明顯。
二中院法官們創造性地適用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的「誠實信用」基本原則,認定被告的行為使消費者產生了混淆,搶佔了原告應有的市場優勢,違背了誠實信用的基本原則,構成了不正當競爭行為。
據此,二中院依法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權,消除影響並賠償原告相應的經濟損失。該判決結果獲得了良好的社會評價。「傍名牌」者必須「一停二賠三道歉」。
這一紙判決,給侵權者予以了沉重的打擊,也有力助推了「蘇泊爾」品牌價值的大幅提升。在破除了侵權者的困擾之後,蘇泊爾公司憑借一口口小小的壓力鍋,年銷售額就達10億多元,在全國壓力鍋市場的佔有率超過50%,穩佔半壁江山。
8. 請問有哪些在香港上市的大陸企業違背香港公司治理法律的案例
2004年,香港高等法院宣布歐亞農業(0932,HK)正式清盤。歐亞農業成為首家在香港上市被清盤的內地民營企業。2001年7月,歐亞農業在香港上市,但不久即負面消息不斷,2002年9月起被停牌。去年7月,歐亞農業因為拖欠集友銀行3000多萬元而被申請清盤。期間,有新投資者願意拯救歐亞農業,但聯交所認為,該公司上市時的招股文件有誤導成分,因此拒絕了復牌建議。最終,在無人反對情況下,香港高等法院正式頒發清盤令。
2004年12月1日,香港廉政公署宣布對創維數碼控股有限公司( 0751.HK,創維數碼)董事會主席和一名執行董事提出指控,兩人涉嫌挪用公司資金超過4800萬港元。
創維數碼是中國第四大電視機製造商。 公司董事會主席黃宏生和執行董事黃培升同被指控一項串謀盜竊罪名。黃宏生被控於2001年1月至6月間,串謀其母羅玉英,從創維數碼全資子公司創維集團有限公司(現更名創維電視控股有限公司)賬戶中盜竊公司50萬港元。另外,黃宏生兄弟被控於2000年11月至2004年10月間,與羅玉英及王鵬串謀,以「傭金」名義分別竊取上市公司資金221萬港元和4838萬港元。
法官簡仕勛在判詞中認定,上述三項罪名成立。除了總計超過5000萬港元的串謀盜竊罪名,黃宏生兄弟還被裁定串謀欺詐上市公司罪名成立。
9. 如何查詢香港法院判例我家親戚在香港打官司。好像已經判決了。我想知道結果。
民事案子的話 打電話給你親戚
執行的話,會過中院的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