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權侵權糾紛該如何取證?著作權也是受到法律保護的,如果著作權遭到侵權我們可以通過法律的途徑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那麼,著作權侵權糾紛該如何取證?以下內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著作權侵權糾紛著作權侵權糾紛該如何取證?一、確認權利歸屬的證據的取證實務我國對版權採用的是自動保護的原則,即只要作品創作完成了,其版權即已產生,不因是否登記而有所差異。要證明版權的歸屬,一般需要一些原始的證據證明,這些證據包括:作品的原件,作品的底稿,相片的底片,合法出版物,版權登記證書,相關中介機構或國家機關出具的證書,版權轉讓的合同,繼承公證書等。只要權利人提出這些證據被法院認定為真實合法的,而對方又不能提出合法有效的證據對此進行反駁,則一般可以確認版權的歸屬。二、證明侵權事實存在證據的取證實務在現實生活中,版權侵權主要是侵犯版權人的財產權利,比如未經版權人同意,擅自以發行、復制、出租、展覽、廣播、表演等形式利用版權人的作品或傳播作品,或者使用作品而不支付版權費等。可以通過兩種方式進行取證:(1)公證取證,即在未暴露自己真實身份的前提下,從侵權人處現場購買侵權產品,由公證機關進行全程公證。(2)向有關主管部門進行舉報,對侵權人的侵權行為進行現場查封和處理。在訴訟過程中,再向法院請求到有關主管部門調取工作筆錄。三、證明侵權損失證據的取證實務侵犯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侵權人應當按照權利人的實際損失給予賠償;實際損失難以計算的,可以按照侵權人的違法所得給予賠償。四、版權網路侵權調查取證需要注意的問題(1)在起訴前向當地公證處申請證據保全,以保全對自己有利的證據。(2)在取得網頁的公證文書之後,若只想制止侵權行為而不太想追究賠償責任,即可向對方發出律師函,對對方的侵權行為進行警示。(3)在取得網頁的公證文書之後,若想提起訴訟追究侵權方的賠償責任,則先需按照前述證據調取方法對各證據進行調取。著作權侵權糾紛該如何取證?想要了解更多內容,歡迎撥打八戒知識產權在線客服。八戒知識產權知識產權專註:商標、專利、版權、域名等知識產權業務方向。主營業務三大板塊:常規知識產權、涉外知識產權、知識產權交易。互聯網+知識產權行業的黑馬型企業。
B. 著作權糾紛案件需要哪些證據,著作權糾紛案件
與被侵權事實相關聯的事件、通訊記錄、票證以及出版發行方面的相關協議等等,只要能夠印證侵權行為的依據,都可以作為證據。
一【證據的價值】
作為證據,最重要的就是能夠說明問題,能夠印證某一事實的存在性,與客觀事件的發生有著必然聯系。這其中包括直接證據和旁系證據。直接證據就是不需要其他旁證相關聯,直接就可以說明問題、證實事實。旁系證據則需要與相關其他證據並聯、串聯在一起使用,起到一種輔助證據的作用。如果不能與事實本身相關聯,則沒有證據價值。
二【《民訴法》規定的證據范圍】
第六十三條: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三【證據的「三性 」要求】
所謂證據的「三性 」指的是證據的客觀真實性,證據的關聯性,以及證據的合法性。必須同時具備「三性 」,方可作為證據使用。
最高院關於民訴證據的《若干規定》有如下具體的規定:
第六十六條:審判人員對案件的全部證據,應當從各證據與案件事實的關聯程度、各證據之間的聯系等方面進行綜合審查判斷。
第六十八條:以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或者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方法取得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C. 著作權案件的管轄法院,著作權糾紛的證據有哪些
一、著作權糾紛案件需要哪些證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可以用哪些證據確定權利人,可以用哪些證據認定侵權行為,作了明確的規定,因此在向法院提起確權之訴或侵權之訴前應注意收集這些證據:
(一)當事人提供的涉及著作權的底稿、原件、合法出版物、著作權登記證書、認證機構出具的證明、取得權利的合同等,可以作為證據。
(二)在作品或者製品上署名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視為著作權、與著作權有關權益的權利人,但有相反證明的除外。
(三)當事人自行或者委託他人以定購、現場交易等方式購買侵權復製品而取得的實物、發票等,可以作為證據。
(四)公證人員在未向涉嫌侵權的一方當事人表明身份的情況下,如實對另一方當事人按照前款規定的方式取得的證據和取證過程出具的公證書,應當作為證據使用,但有相反證據的除外。
二、著作權糾紛案件如何取證
(一)查閱、復制與涉嫌違法行為有關的文件檔案、賬簿和其他書面材料;
(二)對涉嫌侵權復製品進行抽樣取證;
(三)對涉嫌侵權復製品先行登記保存。
辦案人員抽樣取證、先行登記保存有關證據,應當有當事人在場。對有關物品應當當場製作清單一式二份,由辦案人員和當事人簽名、蓋章後,分別交由當事人和辦案人員所在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保存。當事人不在場或者拒絕簽名、蓋章的,由現場兩名以上辦案人員註明情況。
D. 版權侵權調查的證據有哪幾類
版權侵權調查的證據有哪幾類?版權(即著作權)侵權是一般的民事案件,其調查取證同樣要適用有關民事證據的法律和司法解釋。但是,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那麼版權侵權調查的證據有哪幾類?一般而言,版權侵權需要調查的證據主要分為三類:確認權利歸屬的證據,證明侵權事實存在的證據,證明侵權損失的證據。版權侵權調查的證據有哪幾類版權侵權調查的證據有哪幾類?版權侵權調查的證據一、確認權利歸屬的證據的取證實務我國對版權採用的是自動保護的原則,即只要作品創作完成了,其版權即已產生,不因是否登記而有所差異。要證明版權的歸屬,一般需要一些原始的證據證明,這些證據包括:作品的原件,作品的底稿,相片的底片,合法出版物,版權登記證書,相關中介機構或國家機關出具的證書,版權轉讓的合同,繼承公證書等。只要權利人提出這些證據被法院認定為真實合法的,而對方又不能提出合法有效的證據對此進行反駁,則一般可以確認版權的歸屬。前面所述的證據一般都由版權人所持有,可以向版權人調取。版權人一般應注意保管好權利歸屬的原始文件和證書。若版權人丟失了原始證據,則需盡力進行彌補,比如,向有關機關申請認定或補發相關證書等。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對計算機軟體實行版權保護,雖然相關法律法規未規定登記是取得計算機軟體版權的條件,但是在實際操作中,軟體登記機關頒發的登記證明文件往往是權利人享有軟體版權的直接證據。對方要推翻版權登記證書的效力,往往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因此,有了版權作品,最好是到相關主管部門進行登記,費用不高,對證明自己的權利又十分有利。版權侵權調查的證據二、證明侵權事實存在證據的取證實務在現實生活中,版權侵權主要是侵犯版權人的財產權利,比如未經版權人同意,擅自以發行、復制、出租、展覽、廣播、表演等形式利用版權人的作品或傳播作品,或者使用作品而不支付版權費等。可以通過兩種方式進行取證:第一種是公證取證,即在未暴露自己真實身份的前提下,從侵權人處現場購買侵權產品,由公證機關進行全程公證。我國民事訴訟法第67條規定:經過法定程序公證證明的法律行為、法律事實和文書,人民法院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除外。故公證不失為一種好的取證方法。第二種是向有關主管部門進行舉報,對侵權人的侵權行為進行現場查封和處理。在訴訟過程中,再向法院請求到有關主管部門調取工作筆錄。同時,需要提請注意的是,公證或舉報的時候,公證機關或主管機關一般都要求申請人出具權利人的權屬證明資料或文件。版權侵權調查的證據三、證明侵權損失證據的取證實務《著作權法》第48條規定,侵犯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侵權人應當按照權利人的實際損失給予賠償;實際損失難以計算的,可以按照侵權人的違法所得給予賠償。賠償數額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權利人的實際損失或者侵權人的違法所得不能確定的,則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五十萬元以下的賠償。目前計算版權侵權損失的依據主要是《報刊轉載、摘編法定許可付酬標准暫行規定》和《出版文字作品報酬規定》中有關支付稿酬的規定以及具體的實際情況。因此,需要調取侵權前後的作品銷售數量對比情況、銷售額、再版情況等證據,尤其需要調取的是相關的發票、合同等證據。關於版權侵權調查的證據有哪幾類?這一問題我們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內容,可以聯系我們在線客服,或撥打八戒知識產權全國免費服務熱線。
E. 著作權侵權行為的證據有哪些
著作權侵權行為的證據有哪些?司法實踐中遵循實質性相似加接觸原則,意思就是要有證據能證明原告軟體和被告軟體是相同的或構成實質性相似,並且被告接觸了或有可能接觸了原告的軟體,就可以初步認定侵權行為的存在。既然如此,著作權侵權行為的證據有哪些?著作權侵權行為的證據著作權侵權行為的證據有哪些?(1)原告軟體的程序和文檔;(2)被告軟體的的程序和文檔;(3)原告軟體和被告軟體的程序和文檔經比對後是相同的或實質性相似的證據,此證據最好申請知識產權司法鑒定機構做司法鑒定,鑒定結論證明力一般大於其他書證、視聽資料和證人證言,證明力也較高;(4)被告接觸了原告軟體的程序和文檔,只要能證明有接觸的可能性就可以,比如原告的原軟體開發人員跳槽到被告單位工作。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程序和文檔,主要是指相應軟體的源程序和與源程序開發有關的開發文檔;但一般情況下,原告很難獲得被告軟體的源程序,即使原告申請了法院調查收集證據,被告也會拒絕提供其軟體源程序,此時如果原告能證明雙方軟體的目標程序相同或實質性相似;或者雖不相同或者實質性相似,但是被告軟體的目標程序中存在原告軟體中的特有內容;或者雙方軟體的運行界面相同的,可以認定原告完成了相應的舉證責任。其他證據:(1)被告過錯的證據往往包含在以上幾類證據中,甚至有時是很明顯的,不證自明的。(2)因果關系的證據也包含在以上三類證據中,證明的難點往往不在於原告有沒有損失,而是在於原告的實際損失是否全部來源於被告的侵權行為。著作權侵權行為的證據有哪些?想要了解更多內容,歡迎撥打八戒知識產權在線客服。八戒知識產權知識產權專註:商標、專利、版權、域名等知識產權業務方向。主營業務三大板塊:常規知識產權、涉外知識產權、知識產權交易。互聯網+知識產權行業的黑馬型企業。
F. 證明著作權遭受侵犯的證據有哪些
著作權人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起訴的,應當提交證明其著作權及版與著作權有關權益真實有權效的文件,包括涉及著作權的底稿、原件、合法出版物、著作權登記證書、認證機構出具的證明或取得權利的合同等。
原告應當提交被控侵權復製品及其銷售發票等證據。
《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三條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G. 一般侵犯著作權的法律責任種類有哪些
一,刑事責任。
依刑法規定,侵犯著作權應承擔下列刑事責任:
一、刑法回第二百一十七條答規定:以營利為目的,有下列侵犯著作權情形之一,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違法所得數額巨大或者具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1、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其文字作品、音樂、電影、電視、錄像作品、計算機軟體及其他作品 的;
2、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
3、未經錄音錄像製作者許可,復制發行其製作的錄音錄像的;
4、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的。
二、民事責任
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八條 公民、法人的著作權(版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發明權和其他科技成果權受到剽竊、篡改、假冒等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償損失。
H. 試述侵犯著作權行為的種類。
1.未經著作權人同意而發表其作品
2. 未經合作作者許可,將與他人合作創作的作品當作自己單獨創作的作品發表。
3.沒有參加創作,為謀取個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
4.歪曲、篡改他人作品
5.未經許可,以表演、播放、展覽、發行、攝制電影、電視、錄像或者翻譯、注釋、改 編、編輯等方式使用他人享有著作權的作品。
I. 哪些屬於著作權侵權行為,要收集什麼證據
在我國,著作權受國家法律保護,侵犯著作權要承擔責任,那麼哪些屬於著作權侵權行為,要收集什麼證據,關於著作權侵權訴訟收集哪些證的法律規定有哪些呢?哪些屬於著作權侵權行為一、著作權侵權行為有哪些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休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報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同時損害公共利益的,可以由著作權行政治理部分責令休止侵權行為,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銷毀侵權復製品,並處以非法經營額3倍以下的罰款;非法經營額難以計算的,可以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峻的,著作權行政治理部分還可以沒收主要用於製作侵權復製品的材料,工具,設備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1,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表演,放映,廣播,匯編,通過信息網路向公家傳播其表演的,著作權法另有劃定的除外;2,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3,未經表演者許可,復制,發行錄有其表演的錄音錄像製品,或者通過信息網路向公家傳播其表演,著作權法另有劃定的除外;4,未經錄音錄像製作者許可,復制,發行或者通過信息網路向公家傳播其錄音錄像製品,著作權法另有劃定的除外;5,未經許可,播放或者復制廣播,電視的,著作權法另有劃定的除外;6,未經著作權人或者鄰接權人許可,故意避開或者破壞權利人為其作品,錄音錄像製品等採取的保護著作權或者鄰接權的技術措施的,法律,行政法規另有劃定的除外;7,未經著作權人或者鄰接權人許可,故意刪除或者改變作品,錄音錄像製品的權利治理電子信息的,法律,行政法規另有劃定的除外;8,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的。二、著作權侵權訴訟收集哪些證據最高人民法院的最新解釋對可以用哪些證據確定權利人,可以用哪些證據認定侵權行為,作了明確的劃定,因此大家在向法律提起確權之訴或侵權之訴前應留意收集這些證據:(1)當事人提供的涉及著作權的底稿,原件,正當出版物,著作權登記證書,認證機構出具的證實,取得權利的合同等,可以作為證據。(2)在作品或者製品上署名的天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視為著作權,與著作權有關權益的權利人,但有相反證實的除外。(3)當事人自行或者委託他人以定購,現場交易等方式購買侵權復製品而了取得的什物,發票等,可以作為證據。(4)公證職員在未向涉嫌侵權的一方當事人表明身份的情況下,如實對另一方當事人按照前款劃定的方式取得的證據和取證過程出具的公證書,應當作為證據使用,但有相反證據的除外。著作權侵權時有發生,且給著作權人造成了損害,但是侵權救濟過程卻十分的復雜繁瑣。要想預防這種侵權行為的發生,最好是能夠多了解一點關於著作權侵權行為的內容,有針對性的來預防,才能事半功倍,最大限度的維護自身利益。
J. 收集侵權證據有哪些方式
1、自行取證和委託律師調查取證
由於知識產權案件專業性較強,由權利人自行取證,對取證的方向和范圍把握的十分准確會有一定的難度。律師是專門從事法律工作的,以向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為職業。
律師不僅具有豐富的法律知識,而且具有豐富的辦案經驗和熟練的訴訟技巧,能在不同的訴訟階段為當事人作出適當的選擇。一般說來,律師調查取證要比當事人調查取證方便得多,收集證據的范圍也更加廣泛、精確。在司法實踐中法官往往也會對律師另眼相待、提供更多的方便。
2、申請公證機關進行證據保全
公證機關的法定業務之一便是「保全證據」。公證證據具有推定為真的效果。《民事訴訟法》第59條規定:「人民法院對經過公證證明的法律行為、法律事實和文書,應當確認其效力。但是,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除外」。公證機關對證據進行保全,其效果與法院依職權所進行的保全,是相等的。在訴前,當事人能夠充分運用公證機關收集、保全證據,是一個做好訴前准備的有效措施。
3、申請法院進行訴前證據保全
2002年最高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25條:「法律、司法解釋規定訴前證據保全的,依照其規定辦理」。這就為當事人或利害關系人向法院申請訴前證據保全確定了一個合法依據。
4、申請人民法院調取證據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規定:當事人及其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取得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基於此當事人往往在提起專利侵權,商標侵權和著作權侵權訴訟的同時,提出一份調取證據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