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個人房屋使用權轉讓收入稅費

個人房屋使用權轉讓收入稅費

發布時間:2021-08-02 20:57:06

⑴ 房產轉讓個人所得稅稅率是多少

是按應納稅所得額的20%征稅,不是按銷售收入,可以把以前買房的成本扣除,但必須提供相關的票據資料。

房地產原價:

1、包括原房地產權屬登記價格,以及轉讓方原購入該房地產時繳納的印花稅、契稅和支付的登記費、中介費。

2、 轉讓環節稅費:轉讓方在本轉讓環節繳納的營業稅、印花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以及轉讓房地產支付的交易服務費、中介費。

3、有關稅費以合法有效稅票、發票和財政收據上註明的數額為准。

對轉讓已使用5年以上的房產,可以產權證上的登記價格和購買該房產時負擔的稅費確定其扣除額;也可由納稅人向主管稅務機關提出申請,允許其以依法設立的房地產評估機構評定的重置成本價乘以成新度折扣率後的價格作為扣除額。

(1)個人房屋使用權轉讓收入稅費擴展閱讀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建設部關於個人出售住房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字[1999]278號)

一、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個人出售自有住房取得的所得應按照「財產轉讓所得」項目徵收個人所得稅。

二、個人出售自有住房的應納稅所得額,按下列原則確定:

1、個人出售除已購公有住房以外的其他自有住房,其應納稅所得額按照個人所得稅法的有關規定確定。

2、個人出售已購公有住房,其應納稅所得額為個人出售已購公有住房的銷售價,減除住房面積標準的經濟適用住房價款、原支付超過住房面積標準的房價款、向財政或原產權單位繳納的所得收益以及稅法規定的合理費用後的余額。

已購公有住房是指城鎮職工根據國家和縣級(含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城鎮住房制度改革政策規定,按照成本價(或標准價)購買的公有住房。

經濟適用住房價格按縣級(含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規定的標准確定。

3、職工以成本價(或標准價)出資的集資合作建房、安居工程住房、經濟適用住房以及拆遷安置住房,比照已購公有住房確定應納稅所得額。

三、為鼓勵個人換購住房,對出售自有住房並擬在現住房出售後1年內按市場價重新購房的納稅人,其出售現住房所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視其重新購房的價值可全部或部分予以免稅。具體辦法為:

1、個人出售現住房所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稅款,應在辦理產權過戶手續前,以納稅保證金形式向當地主管稅務機關繳納。稅務機關在收取納稅保證金時,應向納稅人正式開具「中華人民共和國納稅保證金收據」,並納入專戶存儲。

2、個人出售現住房後1年內重新購房的,按照購房金額大小相應退還納稅保證金。購房金額大於或等於原住房銷售額(原住房為已購公有住房的,原住房銷售額應扣除已按規定向財政或原產權單位繳納的所得收益,下同)的,

全部退還納稅保證金;購房金額小於原住房銷售額的,按照購房金額占原住房銷售額的比例退還納稅保證金,余額作為個人所得稅繳入國庫。

3、個人出售現住房後1年內未重新購房的,所繳納的納稅保證金全部作為個人所得稅繳入國庫。

4、個人在申請退還納稅保證金時,應向主管稅務機關提供合法、有效的售房、購房合同和主管稅務機關要求提供的其他有關證明材料,以主管稅務機關審核確認後方可辦理納稅保證金退還手續。

5、跨行政區域售、購住房又符合退還納稅保證金條件的個人,應向納稅保證金繳納地主管稅務機關申請退還納稅保證金。

四、對個人轉讓自用5年以上、並且是家庭唯一生活用房取得的所得,繼續免徵個人所得稅。

⑵ 企業轉讓房屋使用權收入怎樣納稅

依照國稅函[2005]83號文件規定:對具有明確租賃年限的房屋租賃合同,無論租賃年回限為多少年,均不能將該答租賃行為認定為轉讓不動產永久使用權,應按照「服務業——租賃業」徵收營業稅。
所以根據《營業稅稅目注釋》第九條的規定:銷售不動產是指有償轉讓不動產所有權的行為。其征稅范圍包括:銷售建築或構築物、銷售其他土地附著物。
(1)以轉讓有限產權或永久使用權方式銷售建築物,視同銷售建築物。
(2)單位將不動產無償贈與他人,視同銷售不動產。
所以,根據文件規定,以轉讓永久使用權的方式銷售房產視同銷售建築物,應當徵收營業稅,營業額按財稅[2003]16號文件規定確定,即:單位和個人銷售或轉讓其購置的不動產或受讓的土地使用權,營業稅為5%。以全部收入減去不動產或土地使用權的購置或受讓原價後的余額為營業額。營業額減除項目支付款項發生在境內的,該減除項目支付款項憑證必須是發票或合法有效憑證;支付給境外的,該減除項目支付款項憑證必須是外匯付匯憑證、外方公司的簽收單據或出具的公證證明。隨營業稅額征7%的城建稅和3%教育費附加、房產稅12%、印花稅0.1%

⑶ 個人財產轉讓所得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個人財產轉讓所得繳納的個人所得稅,是通過以一次轉讓財產收入額(不管分多少次支付,均應合並為一次轉讓財產收入)減去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的方式計算,適用20%的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財產轉讓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20% 應納稅所得額=每次轉讓財產收入額-財產原值-合理費用確定財產原值。

上述財產原值的確定,個人必須提供有關的合法憑證;對未能提供完整、准確的財產原值合法憑證而不能正確計算財產原值的,稅務部門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核定其財產原值或實行核定徵收。

例如房產轉讓,如果納稅人不能准確提供房產原值和有關稅費憑證,無法確定房產原值時,稅務機關可以綜合考慮該項房產的坐落地、建造時間、當地房價、面積等因素,按房產轉讓收入額的一定比例核定徵收個人所得稅。

(3)個人房屋使用權轉讓收入稅費擴展閱讀

征稅項目

1、對境內股票轉讓所得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

2、對個人轉讓限售股取得的所得,按照「財產轉讓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徵收個人所得稅。

3、職工個人以股份形式取得的僅作為分紅依據、不擁有所有權的企業量化資產,不徵收個人所得稅;對職工個人以股份形式取得的擁有所有權的企業量化資產,暫緩徵收個人所得稅;

待個人將股份轉讓時,就其轉讓收入額,減除個人取得該股份時實際支付的費用支出和合理轉讓費用後的余額,按「財產轉讓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

4、個人通過招標、競拍或其他方式購置債權以後,通過相關司法或行政程序主張債權而取得的所得,應按照「財產轉讓所得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

⑷ 個人房屋出租,是怎麼算稅費的

1、800元以下不用繳納;-4000,10%繳納;4000元以上,20%繳納。

2、房屋租賃是由房屋的者或經營者將其或經營的房屋交給房屋的消費者使用,房屋消費者通過定期交付一定數額的租金,取得房屋的佔有和使用權利的行為,是房屋使用價值零星出售的一種商品流通方式。

3、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財稅有關規定,對個人出租住房,不用區分用途,在3%稅率的基礎上減半徵收增值稅,按起征點繳納。

4、個人房屋出租所取得的租金收入應按12%的稅率繳納房產稅、5%的稅率繳納增值稅、按20%的稅率繳納財產租賃個人所得稅。

5、每個月租金應該交個人所得稅,稅費=(4000-800)*10%+(7000-4000)*20%=920。由房屋的所有者或經營者將其所有或經營的房屋交給房屋的消費者使用,房屋消費者通過定期交付一定數額的租金,取得房屋的佔有和使用權利的行為。房屋租賃是房屋使用價值零星出售的一種商品流通方式。

(4)個人房屋使用權轉讓收入稅費擴展閱讀:

房屋租賃稅計算方式有以下方式:

1、分開計算:將房屋租賃稅所涉及的費用分開計算,比如營業稅的稅率為租金收入總額的5%,起征點為20000元;費附加則為實際繳納的營業稅額的3%;個人所得稅的應納稅額就是應納稅所得額的10%;房產稅則為租金收入總額的12%;城市維護建設稅稅率為實際繳納的營業稅額的7%(各城市不同)。

2、合並計算:房屋租賃涉及的營業稅及個人所得稅、房產稅、土地使用稅,也可合並計算,如湖北將其歸並為「房屋租賃稅」進行徵收。針對個人出租住宅、非住宅,企業事業單位出租房屋等情況,又分不同綜合稅率。

個人出租住宅,月租金5000元以下的,稅率為4%;5000元(含)-2萬元的,為5%;2萬元(含)以上的,為7.68%。如個人出租一套月租金3000元的住宅,每月的稅負為120元。

3、個人出租非住宅,月租金5000元以下的,稅率為6.1%;5000元(含)-2萬元的,為8.1%;2萬元(含)以上的,為15.7%。對於企事業單位出租房屋,若租給個人用於居住的住房,按月租金收入的9.7%徵收;出租非住房的,按13.7%徵收。

⑸ 關於個人土地使用權轉讓需要繳納的各種稅費

土地使用權轉讓需要繳納的各種稅費,個人要交的稅,一般如下:

1、契稅版,契稅是以所有權發權生轉移變動的不動產為征稅對象,向產權承受人徵收的一種財產稅。應繳稅范圍包括:土地使用權出售、贈與和交換,房屋買賣,房屋贈與,房屋交換等
土地使用權的出讓,由承受方交。

2、印花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書立、領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所列舉憑證的單位和個人,都是印花稅的納稅義務人,應當按照規定繳納印花稅。
土地使用證,其他帳簿按件貼花五元

3、土地使用稅,鎮土地使用稅由擁有土地使用權的單位或個人繳納。凡是在上述所稱城市、縣城、建制鎮、工土地使用稅礦區范圍內擁有土地使用權的施工企業,是城鎮土地使用稅的納稅人。

⑹ 個人轉讓房產需要交哪些稅

個人轉讓房產要交的稅費包括增值稅、印花稅、契稅、土地增值稅、所得稅。每種稅費的繳納也需要分情況,具體如下:

一、增值稅
1、非住宅類

5%的徵收率,如商鋪。

外部取得:全部價款及價外費用減去購置原價的余額。

自建取得:全部價款及價外費用。

2、住房類

自建自用:免徵

外部取得:不足兩年,按金額的5%徵收率計算;超過兩年,免徵增值稅。此條款適用於北、上、廣、深以外的地區。

北、上、廣、深地區:外部取得:(1)不足兩年全額徵收;(2)超兩年:非普通住房:差額徵收;普通住房:免徵增值稅。

3、家庭財產分割的個人無償轉讓不動產免徵增值稅。

家庭財產分割指:無償贈送、繼承、婚姻離婚析產。

不動產指:住房、商鋪。

62.jpg

二、印花稅
個人銷售或購買住房免徵印花稅。

這里只指住房,不包含商鋪。商鋪按相關規定徵收印花稅。

三、契稅
契稅稅率為3%-5%,各地區按本地區情況確定。

1、個人購買家庭唯一住房:90平米以下減按1%徵收契稅。90平米以上按1、5%徵收。

個人購買第二套改善住房:90平米以下減按1%徵收契稅。90平米以上按2%徵收。此條款不適用北、上、廣、深地區。

2、法定繼承人繼承土地、房屋權屬,不徵收契稅。

3、房屋被徵收、貨幣補償或調換,補償范圍內免徵契稅,差額部分計征契稅。

4、婚姻關系中,權屬變更(一變多、多變一、一變一、份額變化)免徵契稅。

5、離婚後析產原共有房屋產權的歸屬不征稅契稅。

6、房屋、土地在個人與合夥企業、個人獨資、一人有限、個體工商戶之間轉移,免徵契稅。

四、土地增值稅
1、個人銷售住房暫免徵收土地增值稅。

2、房屋產權、土地使用權贈與直系親屬或承擔直接贍養義務人,不徵收土地增值稅。

3、符合條件的捐贈(教育、民政和其他福利公益事業)不徵收土地增值稅。

五、所得稅
1、按照「財產轉讓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按轉讓收入減除原值、稅金及有關合理費用。

2、不能提供房屋原值的,統一按轉讓收入全額的3%計算繳納。

3、個人轉讓自用達5年以上、唯一的家庭生活用房暫免徵收個稅。

4、無償贈與直系親屬或撫養人、贍養人,暫免徵收個稅。

5、贈與他人,受贈人按房屋價值減除相關稅費後繳納個稅。

6、依法取得房屋產權的法定繼承人、遺囑繼承人或者遺贈人,暫免個人所得稅徵收。

7、個人因離婚辦理房屋產權過戶暫免徵收。

8、離婚析產房屋轉讓,符合家庭生活自用5年以上唯一住房的可以申請免徵。

⑺ 個人出售房屋的個人所得稅的計算

個人出售房屋的個人所得稅屬財產轉讓個人所得稅,具體如下:
財產轉讓所得應納稅所得額及應納稅額的計算:
(一)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以一次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1.財產原值的確定。一是有價證券,為買入價以及買入時按照規定交納的有關費用。二是建築物,為建造費或者購進價格以及其他有關費用。三是土地使用權,為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開發土地的費用以及其他有關費用。四是機器設備、車船,為購進價格、運輸費、安裝費以及其他有關費用。五是其他財產原值,參照以上四種辦法確定。上述財產原值的確定,納稅人必須提供有關合法憑證;對未能提供完整、准確的財產原值合法憑證而不能正確計算財產原值的,主管稅務機關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核定其財產原值。
2.合理費用。是指納稅人在賣出財產過程中按有關規定所支付的費用,如營業稅及其附加、中介服務費、資產評估費等。
(二)應納稅額的計算
按次計算,以一次轉讓財產收入額(不管分多少次支付,均應合並為一次轉讓財產收入)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依20%稅率計算應納稅額。計算公式:
應納稅所得額=每次轉讓財產收入額-財產原值-合理費用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20%

⑻ 個人轉讓非住房應當如何納稅

(1 )賣方需要繳納:(1 )營業稅及三個附加:(個人銷售或轉讓其購置或抵債所得的非住房,以全部收入減去該房屋的購置原價或抵債時該房屋的作價後的余額為營業額);

(2)個人所得稅: 按照「財產轉讓所得」 20%繳納,以財產轉讓收入減除房屋原值、轉讓住房過程中繳納的稅金及有關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3)印花稅:產權轉移書據萬分之五 , 按件貼花五元。

(4)土地增值稅:個人轉讓商鋪應繳納土地增值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土地增值稅的納稅義務人為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地上建築物及其附著物並取得收入的單位和個人,因此個人轉讓商鋪應繳納土地增值稅。

根據《關於土地增值稅一些具體問題規定的通知》(財稅字[1995]48號)第十條規定:轉讓舊房的,應按房屋及建築物的評估價格、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地價款和國家統一規定以及在轉讓環節繳納的稅金作為扣除項目金額計征土地增值稅。

當納稅人不能取得評估價格時,根據《關於土地增值稅若干問題的通知》(財稅[2006]21號)第二條規定:納稅人轉讓舊房及建築物, 凡不能取得評估價格,但能提供購房發票的,經當地稅務部門確認,《條例》第六條第(一)、(三)項規定的扣除項目的金額,可按發票所載金額並從購買年度起至轉讓年度止每年加計5%計算。

對於轉讓舊房及建築物,既沒有評估價格,又不能提供購房發票的,地方稅務機關可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35條的規定,實行核定徵收。

⑼ 個人財產轉讓所得徵收稅的依據有哪些

個人財產轉讓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有以下依據:

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第九項規定:財產轉讓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第三條第五項規定:財產轉讓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第六條第一款第五項規定: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十九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一款第五項所說的財產原值,是指:(一)有價證券,為買入價以及買入時按照規定交納的有關費用;(二)建築物,為建造費或者購進價格以及其他有關費用;(三)土地使用權,為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開發土地的費用以及其他有關費用;(四)機器設備、車船,為購進價格、運輸費、安裝費以及其他有關費用;(五)其他財產,參照以上方法確定。納稅義務人未提供完整、准確的財產原值憑證,不能正確計算財產原值的,由主管稅務機關核定其財產原值。第二十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一款第五項所說的合理費用,是指賣出財產時按照規定支付的有關費用。

三是《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
建設部關於個人出售住房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字[1999]278號)規定:個人出售自有住房取得的所得應按照「財產轉讓所得」項目徵收個人所得稅。個人出售自有住房的應納稅所得額分三種情況計算徵收:一是個人出售除已購公有住房以外的其他自有住房,其應納稅所得額按照個人所得稅法的有關規定確定;二是個人出售已購公有住房,其應納稅所得額為個人出售已購公有住房的銷售價,減除住房面積標準的經濟適用住房價款、原支付超過住房面積標準的房價款、向財政或原產權單位繳納的所得收益以及稅法規定的合理費用後的余額。已購公有住房是指城鎮職工根據國家和縣級(含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城鎮住房制度改革政策規定,按照成本價(或標准價)購買的公有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價格按縣級(含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規定的標准確定;三是職工以成本價(或標准價)出資的集資合作建房、安居工程住房、經濟適用住房以及拆遷安置住房,比照已購公有

閱讀全文

與個人房屋使用權轉讓收入稅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