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ISO9000最先在哪個國家哪個公司推行並獲得認證的!!!急!急!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於1987年發布了ISO9000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系列標准。由於該標準的系統性、實用性和適時性,很快就得到了國際上的普遍重視和採用。到1992年5月為 止,據TC176向世界各國調查了解,已有48個國家和地區等同或等效採用ISO9000系列標准。
下面介紹一下各國和地區採用ISO9000系列標准和開展質量體系評審情況:
西歐各國:
在歐洲,英國最先推行了質量保證體系認證制度。英國以國家認證機構認可委員會 (NACCB)、品質保證協會(IQA)、英國標准協會(BSI)等機構為中心,開展標准、認證活動。BSI於1979年制訂了質量保證相關的標准——BS5750,該標准於1987年已被作為 ISO9000系列的主要組成部分。 英國對質量體系認證機構的授權是通過NACCB對認證機構的能力和公正性進行評估後推 薦給政府部門獲得批準的。至今已有18個體系認證機構得到授權,其中BSI是最有名的一家。到1991年共有2萬家以上企業通過質量體系認證,得到注冊,其中BSI注冊的有15000 家。
在義大利、德國、法國、西班牙等國也相繼推行了ISO9000系列標準的質量體系認證制 度。 最引人注目的是歐共體。歐共體與歐洲自由聯盟(共18個國家)准從1992年底起在歐共體內部統一大市場後陸續採用統一法規、統一標准、統一程序。歐洲標准化委員會(CEN) 和歐洲電工標准化委員會(CENELEC)已聯合組成歐洲標准學會CEN/CENELEC制訂發布歐共體 EN標准,要求歐共體各國統一守。1987年歐共體將ISO9000系列標准等同採用為EN29000系列 標准,要求各成員國作為質量保證體系標准統一執行。1988年發布的關於測試、認證和認可 的EN45000系列標准也得到ISO承認,在世界范圍內使用。歐共體為協調成員國間的技術標准 還在健康、安全、衛生等方面制定了統一的強制性標准,並通過歐共體付諸實施。
歐共體於1989年提出了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標准認證的議案,為確保產品能在區域內自由流通,規定統 一使用「CE」標志。 歐共體計劃兒童玩具、機械類產品、壓力容器、建築產品及材料、電磁兼容類產品、個 人保護裝備、醫療器具、非自動磅秤、瓦斯器具、食器及其用具等實行「CE」標志,無 「CE」標志的上述商品不能在歐共體市場上銷售。對兒童玩具、電磁兼容類產品、機械類產 品,歐共體分別於1990年1月1日、1992年1月1日和1992年底起開始實行「CE」標記。
作為對產品適合性評價內容,雖然對ISO9000系列標准還沒有特別要求,但在今後將要 頒布的歐共體指令中,已設想將採用要求ISO9000質量體系的指令。由此可見,實行「CE」 標記的商品將逐漸要求採用ISO9000質量體系,而無「CE」標記的上述商品在歐共體市場上 的銷售將會受到限制,因此,與以上強制指令有關的產品部門和企業,有必要盡早建立、完善符合ISO9000要求的質量體系。 由於歐共體在全球貿易中的重要地位,所以歐共體產品與質量體系認證的區域標准化, 已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因而,促進並加快了各國產品國際標准化和質量體系認證的步伐。
美洲地區:
加拿大和英國一樣,開展質量體系認證也較早,已在全國范圍形成一定氣候。 1980年5月,在加拿大渥太華成立了質量保證技術委員會(TC176),專門研究質量管 理、質量保證領域的標准化和制訂有關國際標准。ISO/TC176的秘書國為加拿大,秘書由加 拿大CSA所屬機構QMI擔任。 加拿大已廢止了曾經施行的CSA2999標准,採用以ISO9000為基礎而制訂的CSA2999國家 標准。目前加拿大有QMI(QUALITY MANAGEMENT INSTITUTE)和CGSB(CANADIAN GENERAL STAUNDARDS BOARD)兩個質量體系認證機構,CGSB為加拿大政府機構,在某種程度上可影響政府的配額,其中就受到了CGSB提出的強制實行質量體系認證要求的影響。
ISO9004標準的主要起草國是美國,ISO9004標準是在美國標准ANSI/ASQCZ1.-15的基礎 上,參照其他國家的一些標准編制的。美國國防部已宣布取消了兩個MIL的質量規格標准, 完全採用ISO9000系列標准,也就是說企業如果要向國防部出售產品,必須要通過ISO9000系 列標準的體系評審和注冊。美國已開始對ISO9000表現出更大的關注。對歐洲「統一市場」 加強了政府部門的介入,同時也加強了與歐共體的技術法規、標准和質量體系認證的協調工作。 美國有名的UL公司也積極調整自己的工作,向ISO9000體系認證工作靠攏,制訂了 ULISO9000注冊計劃。
亞太地區:
日本作為開展質量管理工作成績顯赫的經濟超級大國,開始對採用ISO9000標准採取謹 慎態度,1991的TC176向各國發出調查函征詢採用ISO9000情況時,日本還沒有反應。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3月份ISO/TC176秘書處發布全世界各國採用ISO9000標准情況統計表中, 已有日本,而且是全部等同採用成為日本JISZ9000—1991系列標准。
據悉,受國際上推廣普及ISO9000標準的影響,日本企業對ISO9000系列標準的關心日 益高漲。為此,通產省工業技術院在等同採用ISO9000系列標準的同時,還修改JIS標記制 度,並設立新認證標准。 新修改的JIS標記制度規定對ISO9000系列標准負有尊重義務。為保證國內外平等一致規 定,參加JIS標記評審的工廠,同時也必須要接受通過ISO9000系列標準的認證。為此,還對 JIS標准進行了一些相應的修改和補充。
另一方面,建立專門機構,以ISO9000為基準對企業 實施質量體系認證,並制定相應的認證機構審核制度,評審員注冊制度,以便順利地和國外 達成相互認證協議,從而簡化進出口手續。 在制定了上述新的質量體系認證制度的前提下,日本機械電子檢查檢定委員會 (JMI)充分認識到了貫徹ISO9000質量體系對於將產品打入歐共體、美國及加拿大等國際市 場的重要性。為此,於1989年12月在日本率先宣布開始實行ISO9000系列的企業認證注冊制 度。
此外,為進一步完善體制,該機構還與美國的UL、英國BSI、澳大利亞OGS、加拿大QMI 及德國的DQS均達成了ISO9000的認證注冊協議並簽署了備忘錄。 新加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紐西蘭等亞太地區各國已把質量體系認證作為參加國際 市場競爭的手段。
澳大利亞各洲政府都對配額物資供給企業明確提出了必須通過ISO9000認 證注冊的要求。並於1991年,在對建築用安全玻璃的認證中規定:工廠質量體系必須符合 ISO9000標准要求,否則不能進口到澳大利亞。
紐西蘭按NIS9000系列標准開展質量體系認證 的產品已有2000個。
香港品質保證局在英國BSI指導下,已開展了按ISO9000標準的質量體系認證工作;
台灣商檢局也制定了相應制度推行此項工作。
⑵ 什麼是第三方認證機構
所謂的第三方認證機構,是指具有可靠的執行認證制度的必要能力,並在認證過程中能夠客觀、公正、獨立地從事認證活動的機構。即認證機構是獨立於製造廠、銷售商和使用者(消費者)的、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的第三方機構,故稱認證為第三方認證認證機構為第三方認證機構。
奧咨達醫療器械咨詢機構
⑶ 第三方認證機構都有哪些
第三方認證機構很多的,北京的一些認證公司在很多地方都設立有分公司或辦事處
⑷ 國家知識產權局批準的代理機構有哪些
「國來家知識產權局指定源的代理機構」如果來源於舊專利法第19條「在中國沒有經常居所或者營業所的外國人、外國企業或者外國其他組織在中國申請專利和辦理其他專利事務的,應當委託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指定的專利代理機構辦理。」,現在應該不用管它了,因為新專利法已經沒有該規定了。
新法規定的是「依法設立的專利代理機構」,該機構可以到國家知識產權局主頁,「專利代理管理」鏈接下有詳細名單。
⑸ 第三方認證機構的發展狀況
第三方認證機構在我國的發展經歷著從單一業務逐步發展到多元化業務階段。由於我國第三方認證市場的競爭並不激烈,而且客戶群體相對固定,因此這些國際認證機構都處於市場規模發展的上升階段,但業務重點不同。TUV萊茵在1989年進入中國市場,已分別在上海、北京、大連等地設立了7個分公司或辦事處,南德TUV在1993年進入中國,北德TUV於1999年進入中國。經過在2007 年的並購與市場重組,在中國有業務的主要是TUV萊茵和TUV南德,並且在醫療器械認證和汽車認證的優勢明顯。 英國INTERTEK(天祥認證集團)是我國最大的第三方認證檢測機構之一,於1989年在深圳成立的合資公司(深圳天祥質量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是第一家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檢測機構,主要做紡織品檢測。隨著業務的不斷增長,INTERTEK陸續在我國上海、廣州、杭州、大連等40多個城市設立了30多個實驗室和70多家分支機構,總人數達5000人。由5個主要的事業部組成:商用電子電氣、消費品服務、政府服務、風險管理、石油化工及農產品服務。美國U L安全檢測實驗室,與中國進出口商品檢驗總公司共同建設合資認證公司-UL美華認證有限公司, 2003年1月正式開業。在蘇州、北京設立獨立實驗室。我國已成為U L公司在美國本土之外最大的海外市場,經U L授權的工廠已經超過7100家,佔全世界U L授權工廠的11.5%,且每年以20%的速度不斷增長。實驗室可對視聽產品、照明、家電、信息技術設備、馬達、電動工具等產品提供安全測試。
瑞士SGS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已陸續在上海、杭州、深圳等地注冊了33個分支機構。業務范圍消費品、汽車、礦產、石油、農業、政府及公共機構服務部服務。法國BVQI在中國大陸的業務始於1996年,在北京、上海、廣州、香港等14個城市設立了辦事處及聯絡處,主要以體系認證為主。2007年1月15日,北美地區最著名的產品認證機構CSA宣布在中國大陸地區正式推出對衛浴產品的測試和認證服務。2007年6月,荷蘭KEMA在中國溫州的CB試驗室成為可以測試CB體系項目的正式試驗室。KEMA據此成為第一個在中國工業電器元件測試領域的獨立外資測試試驗室。另外,德國VDE、日本JQA、南非SABS等國際知名認證機構也加快了進入中國市場的步伐。 (一)環境問題推動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在我國的發展如今環境問題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歐盟、美國、日本等紛紛制定出保護環境的法令法規,而且法規執行更加嚴格,涉及范圍擴大。例如,2006年7月ROHS&WEEE指令已經在歐洲實施,這是「關於在電子電器設備中限制危害物品使用的指令」,目的是禁止在電子產品中使用危害環境的材料。指令中詳細說明嚴禁使用重金屬鉛、汞、鎘、六價鉻、PBDE、PBB。WEEE是「有關廢棄電子電器設備的指令」,將確保產品在使用完畢後能得到妥善的處理,使供應商承擔生產的電子產品廢棄物回收利用的經濟責任。這無疑給我國的出口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凡是2006年7月之後進入歐洲市場的電子產品都需要遵循ROHS&WEEE要求。在中國的浙江和廣東兩省,電子產品出口企業密集,特別是中小型企業占據大多數,出口歐盟成員國的產品迫切需要符合指令要求。在這種形勢下,在我國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推出了有關ROHS的檢測,為我國電子產品製造企業提供專業測試與相關測試報告服務,以幫助我國產品順利進入歐洲市場。第三方檢測機構對我國出口企業產品的檢測結果直接影響到國外購買者的決策,環境因素會為產品與購買者之間建立更加緊密的感情紐帶,其中權威第三方認證無疑給購買者增加了信心。
(二)我國國際貿易增長也推動了第三方認證機構的發展我國改革開放30年來,大量企業不僅僅滿足於國內市場的競爭,更希望產品在國際市場上能佔有一席之地。特別是中國入世後,國外的關稅壁壘被逐步打破,這使中國產品出口獲得更多商機。無論是在中國大陸,香港還是台灣地區,出口貿易都在增加,而出口貿易的繁榮帶來大量認證需求和商機。但與此同時,以技術法規、標准、合格評定、認證等為表現的「技術壁壘」表現得更為突出,成為中國產品出口最隱蔽、最難對付的障礙。以玩具行業為例,我國的玩具年出口量達220億多件,占據歐美市場70%的市場份額。而義烏市是全國小商品集散中心,在我國對外出口的玩具產品中義烏玩具佔了相當大的份額。據義烏玩具行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義烏市場的玩具年銷售額超過40個億,出口比例約佔70%,其中出口歐美國家佔25%以上。在義烏市場3000多玩具經營主體中,本地生產企業為300餘家,年產值10多個億。因此而產生的巨大檢測認證市場空間吸引著國際權威認證機構,法國BVQI已經進入義烏,為義烏當地外貿出口企業和單位提供裝船前檢驗服務,已有4家企業通過了產品檢測和現場考核。據悉,英國INTERTEK、瑞士SGS也將准備進入義烏認證市場,為本地企業提供便捷的檢測認證服務,幫助企業建立完善內部質量自控體系,提供質量許可、體系認證、產品認證咨詢和產品安全標准培訓、積極對企業進行抽樣檢測和現場考核。
在日新月異的國際市場中,企業必須順應全球貿易、采購、銷售方式的不斷變化,應對新興市場帶來的影響,擴大產品線和產品種類、縮短產品上市時間、降低成本、減少供應鏈風險,同時又要在整個商業經營過程中達到質量和安全的要求。當企業面對這些壓力和挑戰時,第三方認證機構成為不可或缺的有力支持和可靠夥伴,幫助企業解決這些難題。 隨著我國內地企業認證需求的增長,將影響第三方認證機構在我國發展的戰略部署,未來會出現以沿海經濟發達地區逐步輻射到全國的局面。因此巨大的發展潛力也使國際認證機構加快拓展我國市場的進程,如何提升品牌形象、調整業務方向及整合業務將是這些國際認證公司需要解決的問題。國際認證機構的悠久歷史、良好聲譽、全球客戶資源都有助於他們提高市場地位。強化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將是在我國認證行業激勵競爭中取勝的關鍵。認證公司如果能提供一個更廣闊的認證范圍、能提供多種檢測,那麼客戶也就不需要為一件產品而去通過好幾個認證公司的認證,推行全程一站式服務業務將是第三方檢測機構在我國業務的發展方向。另外,國際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需要進一步加強與我國本土認證機構合作,建立合資公司和合作經營,憑借國際認證機構的人才優勢和國際經驗,與我國的政府機構合作進行新標准體系的研究。這些標准體系不但要符合國際標准而且更需要切合中國具體情況。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許多新的標准體系被創立出來,而且任何一個認證都不是終身制的,需要定期進行重新評估認證。因此產生如此廣大的市場,潛力無限,中外機構試圖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合力以挖掘市場。合資公司將為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市場提供服務,同時為國際賣主進入中國市場建立聯系。
國際權威的第三方認證機構在我國擁有良好的發展前景,樹立強勢的名牌戰略和本地化策略將使這些國際權威認證機構在中國的發展更具有競爭力,並且把國際上先進的管理思想、理念和方法通過嚴謹的檢測認證服務,傳遞給更多的中國企業,為中國企業擴大出口和提高競爭力作出貢獻。
⑹ 知識產權管理體系有哪些認證機構
這個太多了
如:金信國際知識產權、響當當知識產權………………
⑺ 第三方認證機構 都有那些比較權威的
德國TUV、瑞士SGS、英國INTERTEK、法國BVQI、美國UL等,它們是現今世界上最負盛名的獨立第三方產品安全測試認證、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權威認證機構。這些公司也是在我國主要的權威第三方認證機構,都具有良好的國際聲譽。
⑻ 有哪些知名的第三方檢測機構
第三方檢測機構排名是:微譜技術、天祥、中國檢驗認證集團、譜尼測試、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必維國際檢驗集團、華測檢測、德國萊茵、瑞士通用公證行、中國廣州分析測試中心。
第三方檢測機構又稱公正檢驗,以公正、權威的非當事人身份,根據有關法律、標准或合同所進行的商品檢驗活動。
⑼ 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認證機構有哪些
知識產權管理體系IP49290的認證機構目前僅為兩家:中知認證和中規認證,這兩家都是中國認證認可協會許可的公司。搜索公司名稱可以瀏覽公司網頁了解更多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