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專利訴訟代理人都有哪些規定
專利代理人並不必然具有訴訟代理人資格。專利代理人更多的是專利事務的代理,是非訴訟業務的代理。訴訟業務的代理要符合民事訴訟法規定或刑事訴訟法規定。通常訴訟代理人的資格是::(1)當事人的近親屬。當事人的近親屬包括: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2)律師。律師是國家法律和當事人合法權益的維護者,近年來我國的律師隊伍不斷擴大,素質不斷提高,已經成為我國法治建設中一支強有力的隊伍。根據律師法規定,律師的一項主要業務就是接受民事案件當事人的委託,擔任代理人參加訴訟。律師參與訴訟對人民法院查清事實,正確運用法律,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具有重要作用。(3)社會團體推薦的人。社會團體指依法或經有關部門批准成立的,有章程、有名稱、有一定數量成員、有經費來源、有辦事機構、有辦公地點的非營利性組織。主要包括:①人民群眾團體。如工會、婦聯、學聯、青年團等;②社會公益團體。如中國福利基金會、中國紅十字會、消費者協會等舉辦社會公益事業的團體;③文藝工作團體。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戲劇工作者協會、音樂工作者協會等從事文學、美術、戲劇、音樂等文藝工作的團體;④學術研究團體。如自然科學工作者協會、社會科學工作者協會、醫學會等從事某種專門學術研究的團體;⑤宗教團體。如基督教、天主教、佛教等從事宗教活動的團體。社會團體不是以團體的名義代理訴訟,而是以團體推薦的人的名義作為訴訟代理人。(4)當事人所在單位推薦的人。當事人所在單位為保護其職工的合法權益,可以在單位中推薦一人為當事人代理訴訟,但被推薦的人作為訴訟代理人必須經當事人同意和授權。(5)人民法院許可的其他公民。除上面所列幾種人,當事人也可以委託朋友、同事等他所信任的人,這些人經人民法院許可,就可以作為他的訴訟代理人。從上述情況看,我國法律規定可以被委託代理訴訟的人是十分廣泛的,當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委託代理人。
Ⅱ 哪些人可以成為著作權訴訟的原告
你好,裕陽知識產權為您回答:
誰能成為著作權侵權訴訟原告?
(1)著作權人
著作權人即著作權主體,是指按照法律規定,對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享有著作權的人。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的規定,著作權主體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我國著作權法規定:「創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法人或其他組織被視為作者。我國《著作權法》規定,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主持,代表法人或其他組織意志創作,並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作品,法人或其他組織視為作者。
如何確定一部作品的作者身份,我國《著作權法》採取了與其他國家和國際公約一致的方式,即如無相反證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為作者。
(2)著作權被許可人
因許可使用或轉讓合同取得著作權的人,如果許可使用協議對被許可使用人授予追訴第三人的侵權權利,則許可使用人就具有了網路著作權的原告主體資格當,然法定許可使用人就不具有這種主體資格。著作權的許可使用人對他人侵犯著作權的行為一般無權提出侵權訴訟,侵權訴訟權仍由原著作權人行使。
(3)其他權利人
共同的受讓人、繼承人等也屬於權利人。著作權法第十九條規定:公民在死亡後,其作品的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在本法規定的保護期內,依照繼承法的規定轉移。公民通過遺囑,將著作權中的財產權利贈給國家,國家即成為著作權的繼受主體。著作權屬於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變更、終止後,其著作財產權在規定的保護期內,由承受者享有;沒有承受其權利義務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由國家享有。
Ⅲ 選那幾個1.能夠成為知識產權訴訟中原告的人有( ) A 自然人 B 法人 C 非法人組織 D 外國自然人 E 外國法
ABCD,你這個E是不是少黏貼一個字啊,如果是外國法人的話,也是可以的,答案就是ABCDE了
Ⅳ 在行政訴訟中哪些人具有原告資格
您好!行政訴訟原告是指對行政主體具體行政行為不服,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以自己的名義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所以說,行政訴訟原告大多是行政管理中的行政相對方。謝謝閱讀!
Ⅳ 問一個知識產權案件的原告確定問題
你的理解混淆了著作財產權和人身權的區別
著作人身權由作者享有
財產權由繼承人享有
因此,如果你要起訴財產權的話,需要以其繼承人,即A的妻子作為原告。
縱橫法律網-廣東名成律師事務所-李寧峰律師
Ⅵ 知識產權訴訟中的抗辯點主要有哪些方面
1.對於因專利侵權糾紛而產生的權屬抗辯?依據專利復審委對被告作為請求人所提起的無效宣告申請的受理?應當中止本案的審理。這種情況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六條第一款第?五?項之規定。2.對於被告以他人名義提起權屬抗辯的?雖證據不確鑿?但尚屬充分?且他人也請求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應當適用中止審理程序。因為證據是否確鑿的問題往往很復雜?有待在另立的確權之訴中審理。這樣做也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六條第一款第?五?項之規定。3.對於被告以他人名義提起權屬抗辯?他人如果已表示原告的權利歸他人?但又不願意參加到本訴中來的?按他人放棄訴權對待?告知其不參訴之後果?並可以同時確認被告此方面的證據不確鑿而駁回被告的權屬抗辯。理由有二?其一?知識產權權屬糾紛往往復雜難斷?如他人不到庭?只憑被告一說、他人一講?不可能理清。其二?當事人參訴與否是決定被告權屬抗辯成敗之關鍵?如不參訴則意味著被告的權屬抗辯已落空。此時不能適用中止審理程序?更不能就此確認原告不享有訴權?應繼續本案的審理。4.被告如以原告的權利屬於自己為由抗辯的?則不適用中止審理程序?因為沒有新的訴訟法律關系產生?沒有一案要待另一案審理結果而定的情況存在。這時產生的確權問題屬於本案需審查的事實內容之一?無需另案審查。1、知識產權民事訴訟(1)知識產權侵權訴訟除了侵犯我國民法通則予以明確的民事權利也包括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即侵害)(2)知識產權歸屬訴訟就知識產權的權利歸屬發生的訴訟,簡稱權屬糾紛(3)知識產權合同訴訟就知識產權的取得、轉讓、使用等交易行為產生的糾紛,在取得環節與權屬訴訟有交叉2、知識產權行政訴訟(1)由國家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裁判引起專利權和商標權需要行政機關確權,依相關知識產權法律,當事人對該確權決定不服可以向行政裁判機關(即專利復審委員會和商標評審委員會)申請復審,對該復審決定(其實質是行政裁判)不服,提起的行政訴訟(2)由國家行政機關做出的詳細行政行為引起在知識產權確權和轉讓、使用過程中,確權機關依相關知識產權法,對當事人作出具體行政行為(包括行政決定、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等),行政相對人不服提起的行政訴訟(3)由地方知識產權治理機關行政執法引起對於具有知識產權執法權的地方各級知識產權管理機關,可以對侵犯知識產權等違法行為進行處罰和調解,相對人對該處罰或者調解決定不服的,可以向該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3、知識產權刑事訴訟我國刑法規定只有以下七種行為構成知識產權犯罪:假冒注冊商標罪銷售假冒注冊商標商品罪非法製造、銷售非法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假冒他人專利罪侵犯著作權罪銷售侵權復製品罪侵犯商業秘密罪律師在知識產權刑事案件中可以協助被害人(權利人)進行舉報啟動公訴程序,可以代理被害人提起自訴,也可以擔任犯罪嫌疑人的辯護人4、知識產權仲裁主要在知識產權合同糾紛中,特別情況可以在權屬或者侵權糾紛中根據事後協議選擇仲裁挑戰一:導致訴訟動機多樣。傳統知識產權案件,當事人訴訟的主要目的在於維護合法權益。受知識商業化影響,當事人開始將知識產權訴訟作為排擠競爭對手的策略,以獲取市場競爭有利地位。在案由選擇上除傳統的著作權、商標權糾紛外,不正當競爭、商業秘密糾紛等亦為當事人常訴案由。挑戰二:導致批量案件增加。為增加競爭對手賠償壓力,部分當事人選擇在特定時期內集中訴訟批量案件。一旦原告賠償請求獲得支持,競爭對手將面臨巨大的賠償壓力,直接影響其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批量案件增加亦導致法院審判壓力的增加,人案矛盾進一步突出。挑戰三:導致調解難度加大。部分原被告之間存在競爭關系,無合作動力,在訴訟中缺乏調解的誠意,明確拒絕調解;即使表示願意接受調解或者已初步達成和解協議,在最後簽字或履行階段亦往往擱淺。調解反成當事人拖延訴訟的手段,增加了法院調解難度。挑戰四:行業發展對訴訟影響較大。行業發展直接影響當事人的訴訟行為。當前核心區內涉及知識產權的行業仍處於發展調整期,利益分配不均衡,利益爭斗加劇,如視頻網站、數字圖書館等案件集中反映了相關行業的特點。因此,法院在審理過程中應當注重引導行業有序健康發展。
Ⅶ 知識產權訴訟中原告主體資格如何確定
無救濟即無權利」,知識產權作為私權的一種,其權利的最終救濟手段如同其他民事權利一樣在於司法救濟,即以訴訟方式對權利的歸屬、侵害等糾紛提供最終裁決,而訴訟的前提就是原告訴權的具備,即原告訴訟主體資格的確定。
由於知識產權的無形性使得權利人難以以佔有的方式來證明自己權利存在和所有的狀態,體現的訴訟中,原告主張權利時往往需要首先證明權利的存在——具備知識產權成立的要件,同時還需要證明該權利屬於自己所有?在侵權訴訟中還需證明該權利具有對抗不特定第三人的效力。在司法實踐中,比之一般的民事訴訟,知識產權訴訟被告往往更經常地提出權屬抗辯,以在程序上原告主體資格的否定達到對其實體權利主張否定的目的。因而,知識產權訴訟中原告訴訟主體資格的確定尤顯重要。
權利依其來源不同可分為原權利和繼受權利,知識產權也一樣。原權利的權利內容完整,對其提供救濟是訴訟制度設置的主要目的所在,權利人享有完整的訴權毋庸置疑。因法定事由或原權利人的意思,發生的權利轉移為權利的繼受,這種繼受的權利僅止於財產權范疇,對其保護的實質仍源於對原權利的保護,是對原權利人自主處分自己權利形成狀態的確認,因而對其保護應視其繼受的權利范圍、性質而定:因繼承、轉讓取得的權利一般是完全性的,具有訴權無可爭議;部分權利內容一定期限的許可使用形成的繼受權利依合同內容不同所形成的權利可以是獨占性或排他性權利,也可是無排他性的權利,一般而言只有前兩者在侵權訴訟中才享有獨立訴權。
(一)原權利人訴訟主體資格的確定
在知識產權的主要的三大制度中,商標權、專利權的取得基於行政主管部門的審核授予,權利主體的確認相對簡單,僅需提供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確權證明即可。當然,專利權中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均無需經過實質審查即予授權,司法實踐中這種權利,包括發明專利權往往受到質疑,無效宣告請求決定書和專利行政訴訟判決便也成為原告訴權存在的有效證明。
著作權因創作自動產生,權利人可提供涉及著作權的底稿、原件、合法出版物、著作權登記證書等證明其獨立創作的事實及完成時間、是否有禁用聲明等,演繹作品著作權人、鄰接權人還包括合法授權證明。
在網路環境下,由於發表程序簡單、數字存貯狀態的作品發表時的狀態容易被改動、且發表時往往使用筆名甚至不署名,權利人以及發表時的狀態的證明均有一定難度。實踐中一般採取權利推定的方式,即除非有相反證據,否則由上載作品內容的網路服務提供者提供的證明來確定作品的著作權人。由於該類網路服務商有權決定作品的上載,其地位相當於在傳統傳播作品途徑中的出版者的地位,對所「出版」(上載)的作品的權利狀況相對清楚,其證言具有較強的證明力。
(二)侵權訴訟中繼受權利的排他性是擁有獨立訴權的條件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確立了獨占許可人的獨立訴權、排他許可人在一定條件下的獨立訴權和經原權利人授權的普通許可人的訴權。雖然專利權、著作權的相關規定中沒有具體類似條款對繼受權利人訴權作出具體規定,但由於專利權許可實施合同的種類和許可的許可權與商標法中的含義基本一致,著作權許可使用合同也同樣賦予當事人自行選擇許可權利范圍的規定,可以類推認為專利權、著作權侵權案件中被許可使用人訴權也可依此認定,即權利的排他性是侵權訴訟中獨立訴權存在的前提。
從理論上來看,原告與訴訟標的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是訴訟成立的條件。在侵權訴訟中,這種利害關系表現為第三人的行為(在獨占性權利中包括原權利人的行為)與原告權益之間的沖突關系,這就要求原告取得的權利本身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即制止第三人同時行使該權利的權利。
Ⅷ 專利訴訟代理人都有哪些規定
專利代理人並不必然具有訴訟代理人資格。專利代理人更多的是專利事務的代理,是非訴訟業務的代理。訴訟業務的代理要符合民事訴訟法規定或刑事訴訟法規定。通常訴訟代理人的資格是::
(1)當事人的近親屬。當事人的近親屬包括: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2)律師。律師是國家法律和當事人合法權益的維護者,近年來我國的律師隊伍不斷擴大,素質不斷提高,已經成為我國法治建設中一支強有力的隊伍。根據律師法規定,律師的一項主要業務就是接受民事案件當事人的委託,擔任代理人參加訴訟。律師參與訴訟對人民法院查清事實,正確運用法律,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具有重要作用。
(3)社會團體推薦的人。社會團體指依法或經有關部門批准成立的,有章程、有名稱、有一定數量成員、有經費來源、有辦事機構、有辦公地點的非營利性組織。主要包括:①人民群眾團體。如工會、婦聯、學聯、青年團等;②社會公益團體。如中國福利基金會、中國紅十字會、消費者協會等舉辦社會公益事業的團體;③文藝工作團體。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戲劇工作者協會、音樂工作者協會等從事文學、美術、戲劇、音樂等文藝工作的團體;④學術研究團體。如自然科學工作者協會、社會科學工作者協會、醫學會等從事某種專門學術研究的團體;⑤宗教團體。如基督教、天主教、佛教等從事宗教活動的團體。社會團體不是以團體的名義代理訴訟,而是以團體推薦的人的名義作為訴訟代理人。
(4)當事人所在單位推薦的人。當事人所在單位為保護其職工的合法權益,可以在單位中推薦一人為當事人代理訴訟,但被推薦的人作為訴訟代理人必須經當事人同意和授權。
(5)人民法院許可的其他公民。除上面所列幾種人,當事人也可以委託朋友、同事等他所信任的人,這些人經人民法院許可,就可以作為他的訴訟代理人。從上述情況看,我國法律規定可以被委託代理訴訟的人是十分廣泛的,當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委託代理人。
Ⅸ 下列哪個或者哪些主體可以成為知識產權人
知識產權的抄主體制度具有以下特點:
知識產權的原始取得,以創造者的身份資格為 基礎,以國家認可或授予為條件。
2. 知識產權的繼受取得,往往是不完全取得或有 限製取得,從而產生數個權利主體對同一知識產 品分享利益的情形。
Ⅹ 下列人員中可能成為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的有
A 公訴案件的被害人
B 已經死亡的被害人的近親屬
刑事訴訟法將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的范圍限定於被害人、已死亡被害人的直系親屬、無行為能力或者限制行為能力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